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青春派讀後感1000字8篇

青春派讀後感1000字8篇

讀好書,可以豐富我們的閲歷,相關的讀後感也要寫好,及時寫好詳細的讀後感是我們看完名著之後必須要完成的事情,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青春派讀後感1000字8篇,供大家參考。

青春派讀後感1000字8篇

青春派讀後感1000字篇1

每個人都擁有青春,對於那些年過半百的人,青春給了他們回憶和遐想;而對於我們這些年輕氣盛的人來説,青春給了我們無盡的活力和憧憬。這幾天,我看了一本流動着青春熱血的好書――《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為讀者展現了九?一八事變後,一大批愛國主義有志青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道路,參加舉行大遊行、請願、示威等活動的場景,細緻的雕刻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知識分子形象,將各種知識分子走向不同道路的過程清晰的呈現在我們的眼前。而主人公林道靜,為了反抗 花瓶、沒有靈魂的傀儡和依靠別人的供養過日的命運,走向了共產主義道路,在革命者的幫助下成為了有堅強內心,不畏強權的共產主義革命者。

作品中的林道靜是一個從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典型。她的成長是那個時代廣大知識分子在曲折艱難的道路行走中,逐漸成為一個具有崇高的無產階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熱情的青年革命者的代表。她出身於一個地主家庭,佃農生母,慘遭迫害致死。由於她深受異母的凌辱和虐待,因此從小養成孤僻倔強的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為反抗不幸的命運離家出走,這是五四以來,許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向社會時共同邁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個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狂熱性以及個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來。最後在盧嘉州,林紅等的教育幫助下,經歷了二次鐵窗血與火的洗禮,並參加了一二九學生運動,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變的堅強,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

回首看看現在,和林靜道相比,我們有着社會、家庭、朋友的照顧,不必為生存而擔心,物質生活豐富;反觀我們的精神生活和林靜道相比,顯得多麼微不足道。雖然林靜道在一段時間中出現過內心的彷徨與不安,但是她在共產主義革命者的引導下找到並堅定了自己的思想與信仰。而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卻很少有人把握住了青春的價值。林靜道在那一段中華民族的特殊時期沒有選擇沉淪,反而選擇了奮鬥,選擇了與命運抗爭。從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貝多芬的不屈、看到了肖邦的倔強、看到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勇敢、看到了小仲馬的堅持。在相同的年齡段,我們的青春卻和她的有着極大的差別,她的青春在精神與困苦的洗禮下變得富有價值和意義。青春是人生必須經過的一段時期,每個人的青春都有着其一生中特殊的價值,並佔據着特殊的地位。正值青春的我們正應該無愧於青春的名詞,在這個人生的關鍵時期正是我們應該建立健全個人價值觀、世界觀的時期。可是我們又有幾個人能做到無愧青春呢,有些人把青春浪費在了網遊的虛幻中,難以自拔;有些人把青春浪費在了頹廢的酒吧,醉生夢死;有的人把青春獻給了懶惰與放棄,忘記理想。

其實每個人的青春都有着自己的挫折與不順,只是有的人在挫折中站了起來,有的人就如脆弱的玻璃瓶經不起挫折的磨礪。但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如此脆弱,又有什麼理由沉淪與頹廢。青春期的我們有着鴻圖之志,但我們的理想卻不堪一擊,理想的心在幾次失敗和教訓之後就變得軟弱與膽怯。玫瑰在破土而生前,只有在黑暗的土地裏經受寒冷與寂寞的挑戰,才能衝破厚厚的大地,在陽關的照射下茁壯生長,綻放自己的美;雄鷹只有在雛鷹的時候經過無數次的飛翔的嘗試,在懸崖上經歷無數次的生死考驗之後,才能歷練成為展翅遨遊在天空的主宰;而上帝也不過是在痛苦而可怕的煉獄中走的最遠,歷練的時間最長的人。美好的東西只有在經歷無數次的錘鍊之後才能展現美的一面,我們的理想也只有在挫折的不斷錘鍊下才能由普通的石頭變成河蚌嘴裏發光的珍珠。國家的昌盛需要我們正值青春的一代人的艱苦奮鬥,而理想是我們奮鬥的目標與動力。林靜道的信仰是共產主義,她的理想則是完成共產主義革命事業,而她在革命道路上意識到只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頌的美麗的青春。

珍惜青春,黃金的時代在我們的面前而不是在我們的後面。把握每一天的早晨,看旭日從地平線下緩緩升起;把握每一天的午後,品薰衣茶的馥香在開水中慢慢綻放;把我每天的午夜,聆聽來自遙遠星空的召喚。把握每一天的美好,相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不論暴風雨來的多麼猛烈,請做一隻海燕,做一隻高傲的海燕,在挫折與困難中前行,風吹的猛烈了就展開自己的翅膀,雨下的狂暴了就抬起自己不屈的頭顱,面向暴風雨,相信――雨後就會有彩虹!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飢寒的年代裏,理想是温飽;温飽的年代裏,理想是文明。用理想之火點亮奮鬥之燈,用奮鬥之燈照亮前進之路,讓我們在理想之火與奮鬥之燈的指引下走在前進的道路上,成為時代的主人,將祖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今天,我做完作業,閒着無聊便從書櫃裏拿出《青春之歌》這本書。《青春之歌》的許多情節令我感動,當我看完這本書時,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書中那火一樣的青春激情總是能點燃我的心,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始終勉勵我不斷前行。鬥爭年代的血與淚,苦與樂,是那麼深刻,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青春之歌》以高亢激昂的旋律譜寫了一曲青春的讚歌:在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期間,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的一批進步青年,從對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熱血沸騰,從反對封建統治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並在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於無產階級偉大革命之中。女作家楊沫將那段不可忘卻的歷史賦予青春以熱度,並藉助紅色記憶和鏗鏘文字喚起新時代下青年學生心靈深處的強烈共鳴。通過林道靜們的故事,我強烈地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青年學生和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以及對自由與真理的不懈追求。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在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只有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將個人命運融入到祖國前途和民族命運中,才能尋找到自己的出路,才能有光明的前途,其青春才是壯麗和輝煌的。

青春,洋溢着激情,揮灑着希望,藴含着力量。一部《青春之歌》唱出了那個時代青年人的心聲。在我看來,這部作品很成功,它以青春的節奏快步前行,我讀它的時候只能緊跟其節拍。書中火一樣的青春感染力讓人無法躲避,你不可能停下來,因為那個時代不讓你停下來,它催着你不停地前進、前進!這就構成了它獨特的催人奮進的青春旋律,只要你還有一點點青春的氣息,它就能點亮你,燃燒你!

青春,對於每個人來説,都太短促了。也許,正是因為它的短促,方顯彌足珍貴。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青春,對於那些年過半百的人,青春給了他們回憶和遐想;而對於我們這些風華正茂的人,青春則給予我們無盡的活力和美好的憧憬。如果説林道靜、盧嘉川、羅大方等人留下的是他們為拯救危難中的祖國所表現出的不屈不饒的革命精神,那新時代的我們就應該更好地傳承他們的精神,從自身做起,努力工作、積極生活。唯有如此,才對得起那些英雄前輩用血肉拼出來的美好今天,才對得起黨和國家對青年一代無微不至的關懷。

朋友們,讓我們將自己的個人前途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譜寫出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絢麗篇章,奏響屬於我們自己的青春之歌!

青春派讀後感1000字篇2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的作者是七堇年,一個80後青年作家,文筆也談不上相當出彩,但卻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也是她的文字,卻帶給尚且青葱的我們一些深思,一些動力。是她的文字陪了我高中三年歲月然後走到現在,始終心中記得那句,要有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是了,這就是我們,所必須擁有的。

第一次是在高一的教室中讀完。很多很多內容,我都以為是在寫我自己。

第二次,是高二,當時過了一段陰暗日子,日日都抑鬱不堪,活在自己的世界,卻又是在看了這本書,再一次走了出來,為我的夢想而奮鬥,為我的理想而打拼。

高三的時候,在宿舍裏,在一堆堆習題和試卷的縫隙裏,我始終放了這本書在牀頭,在難過的時候,受挫的時候,開心的時候,都翻開來讀一讀。

在這本書裏,我看到了小七的成長過程,卻也從隻言片語中看到我自己的成長過程。我看到黃昏空蕩的教室,打在黑板上的光暈中清楚的寫着今天值日生的名字,空氣渾濁的高三的教室,和印刷着”題網恢恢,疏而不漏”的參考書,昏昏欲睡的課堂上窗外的陰霾天色,以及遠處高大喬木微微搖晃不定的姿態,華燈初上的時候,在教學樓頂看成羣飛過的鴿子和日落,幻滅的雲霞和微弱的光線,一黑板以黑板的習題看的眼睛發酸到眼眶中的液體……這樣的過去,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過,這些在我的腦海中打下烙印的過去,滾燙的日子。

我在不斷不斷重温的高三那段時光,那時的艱難,那時細微的開心。一點點瑣事,讓我現在每每想起都是快樂和眷念。懷念校園的那一草一木,課桌上刻下的字跡,走廊裏依稀還在的喧鬧,辦公室裏面和老師圍着討論的歡笑…

可我們終於要揮手告別從前,告別那羣一起度過這段時光的朋友們。那個籃球打得最好的帥氣的他,那個文字寫得很好總在校刊上看到文章的她。那個總是調皮被老師批評的他,那個考試發揮失常哭鼻子的她,那個對她説加油要一起上同一所大學的他,每一個他和她,我們都要告別…

我們曾經是茫然的少年,在這樣一條几乎每個人都要經過的路上,盲目的跟着走了上來,未來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這些堅忍和執着又會換來什麼,我不知道。也許大家心裏會有一個模糊的影像,一個城市,亦或者一所學校,抑或一種生活…為了這些,我們隱忍的孤獨的走過那條路,沒有人可以幫我們,未來是我們自己的,路該怎麼走,選擇要怎麼做,只能靠我們自己。

堅持我們的夢想,堅持我們的理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凍,路遠馬亡。

這是書的開端,亦是我讀這本書的初衷。

如果你懷念那過去,去讀一讀。如果你在想未來要怎麼走,去讀一讀。不同時候讀到,你會讀出不同的感受。

有人説,

被窩,

無論如何。

是個温暖的墳墓。

而夢想,

無論如何。

總在遙遠的地方。

青春派讀後感1000字篇3

被窩。

這是我們最單薄的青春,在寥落的雨季,書寫着無法詮釋的過往與如今。

風箏的飛翔,像是最安詳的葬禮,在遼闊的天際下,悄然地消耗着餘力。因為沒有風,它無法起飛;牽着線,它不能飛遠。

?墳墓》裏講述了最讓人心疼的憂傷。它藉以年輕的筆調,敍寫了一次次仿似陳舊的平靜而深邃的流淚。記憶漸遠,生命墜亡。青春的種種,都被賦予濃重的色彩,完完整整地曝曬在被指控的時光裏,變成人生的被告。

而潛藏在我們生命裏的,是深深淺淺的愛,和或大或小的夢想與期待。

很多東西都不會一直以存在的形式留在我們身邊,它們終會消失——這是我們唯一能給出的預言。白駒過隙的時光,是見證我們一步步成長的燈塔,在駛向彼岸的途中,照亮海平線,賜予我們未知的前程。只是,我們一直無法留駐。

一些與我們同行的人,都以或快或慢的速度,超越我們,或者被我們超越。剩下那些與我們齊頭並進的人,都在一路走來陪伴着我們的歡喜與疼痛。

我們行走在旅途的起始,用最敏鋭的目光洞察着前方的光芒與黑暗。清晰的成長,盛開在喜悦和悲傷交織的年華里,朝夕不謝。流連過往昔,珍惜過記憶,歲月流經青春的裙袂,我們走過愛,走過恨,走過時光。

當《墳墓》裏作者的摯友十禾選擇放棄生命的時候,她覺得自己已喪失了全部值得堅持的意義。但是命運終究給了十禾繼續走下去的結局。命途不盡,生猶可貴。我們用最堅定的信仰,表達着年少時最寶貴的人生觀。

“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這是《墳墓》的首卷語,像是温暖的被窩裏我們反覆默唸的祈願。我們在時代的浪潮裏隨波逐流,在理念與理性交叉糾纏的社會裏搶奪着一席之地。混亂與紛繁,單純與直白,這些詞語都無以來形容我們的內心世界。

在煩悶中祈求平靜,在疼痛中祈求平安。複雜與簡單,我們總是不假思索地選擇了複雜,而後卻盼望着在簡單的日子裏度過一生。因為我們為榮譽而生,卻掙不來榮譽的光芒。因為我們為登頂而攀爬,卻到達不了巔峯。

有人説,人生最大的不幸,是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忘記什麼是幸福。而對於初入世俗的我們,也在反反覆覆地經歷着這樣的生活。

樸素的人生,才是我們遙遠旅途中該細心拾起的鵝卵石。

“天空中沒有留下我的痕跡,但我已飛過。”泰戈爾如是説。翱翔的翅膀不必留下輝煌,就像我們的成長,不必執着於光輝的鋒芒。我們可以是風中的蘆葦花,簡單地美麗,自在地搖擺。

“海洋的對岸是夢想的港灣,即使難免失敗,偶爾孤單,終能追趕……”這是《你最勇敢》中的唱詞,同樣是我們發自內心的表述。

夢想是我們經歷青春最有力的説詞。在想象與理想之間,夢想的橋樑架得最為遙遠。那是我們多少寒暑以來依舊執着的念想,年華沖刷着我們愈加犀利的目光,歲月的淺響裏,是我們日復一日歌唱的歌謠。

我們就在這樣的時光裏,不緊不慢、不知不覺地長大了。在這樣柳暗與花明、汗水與淚水交夾的年歲裏悄悄長大了。我們用最響亮的宣言,在這渺小短暫的青春裏深印刻碑。

“無論上天給我怎樣的軀殼上演了十七年的悲歡,一些人一些事就這麼明明滅滅地刻在沿途的風景中。輾轉中的快樂在百轉千回中碎成一地琉璃,我站在風中把它們掃進心底最陰暗的角落。再也沒有關係。那樣明眸皓齒地對別人笑,只剩堅強無處不在。”

這樣的文字出現在全書的末尾,算是對青春最完美的總結吧。時光流轉,破涕為笑,當我們把疼痛從記憶裏攫取出來當作而今書寫的文字,當我們把曾經輕描淡寫地揮筆而過的時候,我們已走過稚嫩,走過天真。

我們終究會走上遺忘的路。正如某一天,我會徹徹底底地忘卻從《墳墓》裏看來的所有,忘卻某些人、某些事,因為它們,“像時光一樣無法庫存。”

手中的風箏,放它飛回它的世界。若干年月後,我們或許會忘記對於它的擁有。封存的青春,不如讓它散落天涯。

我們已然成熟。青春流逝,會換來更寬廣的世界。

青春派讀後感1000字篇4

人們都説婚姻是愛情的墳墓,而近日,我無意中在網上看了一篇小説《被窩是青春的墳墓》。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訴説了青春的美好與憂傷,絢麗與暗淡。“契珂夫説,如果已經活過來的那段人生只是一個草稿,有一遍謄寫該多好。可是我想,我潦草的青春和也許同樣潦草人生是優美的,沒有成為物慾獵取的。”這是讓我記憶尤為深刻的一段話,人們常説,青春是短暫的,猶如石子落水,在激起浪花的那一刻也便消失了。人生苦短,更何況是青春呢?青春象徵着活力,象徵着希望,象徵着機會。但在作者的生活中,她的青春充滿了一個高中生的煩惱與壓力,承受着我們本無法承受的重量和痛苦,於是她累了,變得彷徨、無助和絕望。我們的一生不可重複,也不可以修改,我們更不敢去奢求。如果我們不可以改變,就滿足於現在吧。

當我們揹負着巨大的學習負擔時,我們就像在被窩裏的孩子,青春因此變得枯燥,被禁錮的我們失去了青春的活力與激情,青春就因此成了我們生命中一座矮矮的墳墓。我們多麼希望像書中的青淮一樣,無憂無慮地去旅遊,去鈴溪,去小興安嶺,去新疆,去內蒙……

不被束縛,和朋友一起,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去環遊世界,但是不久之後我們才會發現,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並不能實現,不是家庭經濟有問題,就是學習負擔太重。趁着我們現在還年輕,充滿活力,應該多走出家門看看。

面臨壓力的我們,或許一樣需要支持和鼓勵。如果有人會在給你的來信中説到“我等你的好消息”,這會是一個不錯的慰籍,如果是這樣,每個人都願意像作者那樣反覆讀一封信。“我等你的好消息”,是值得我們珍惜的一句話,一句一輩子都不可以捨去的祝福。因為我們一輩子都生活在祝福裏,我們在祝福的路上越走越遠。

如果我們要承擔許多壓力,當安慰捉襟見肘時,我們必須學會堅強,這樣,我們依然能把快樂寫得源遠流長。生命總是慷慨的,走出“被窩”,走出“墳墓”,會享受到青春真正的快樂和精彩。

青春派讀後感1000字篇5

這是一本來自青春文學家七堇年用紛繁的青春之筆描敍着一個個或許也都曾發生在你我身上的動人故事。

人們常説,青春是短暫的,猶如石子落水,在激起浪花的那一刻也便寂滅了。而被窩是温暖的,是夢的故鄉,是一片小小的幸福天堂。但是,或許,人們並不知道——被窩是青春的墳墓。

青春一個以鮮嫩與活力作註解的名詞,它總是充滿歡樂,天真,冒險,激情,但與此同時它也充滿了軟弱,無助,彷徨,懵懂,慾望……

青春——我們經歷着太多太多,我們能把握的,還有那些我們茫然看着它逝去的……

在青澀的年歲裏,我們或多或少都曾受過一些我們難以承受卻不得不承受的傷痛,也許那樣的遭遇讓一顆幼小的心靈從此烙刻上深深的傷痛,成為青春書頁裏一道道灰色的風景。

在燈華初放的傍晚,也許我們也曾在陽台上或窗户邊觀看火紅的夕陽;有過一個很好很好影響一生的摯友;在某個瞬間為某個人怦然心動;在任性的時候甚至自以為是的離家出走過……

那些歲月裏不論是我們能把握,抑或是我們不能把握的,都曾經行走過我們的生命,重要的是它們書寫了屬於每一個人獨特的青春年華。

所以,青春彷彿是唐古拉山上流下的潺潺溪水,帶着來自雪山最純潔的着希望,奔流而下,道路是那樣曲折坎坷,但它痛並快樂地經受着沿途上的一切震顫。

青春——我們都在一路上顛簸。沿途的景緻美麗迷朦,不斷誘惑我們的是路邊的風景,還是自己的心?

我們會有好多的困惑,在這浮華的人世,用自己的心看世界,我們也許醜陋,邋遢,平凡的毫不起眼,可仍然會時時用一顆嚮往的心,憧憬着夢幻般美好的未來。

其實,我們的青春正是“被窩”與真正純粹的“青春”本身結合而成。是現代的“青春”,當下的“青春”,那個會在被窩裏漸漸消逝着的青春。

生命是一把尺子,常常被用來丈量遠遠大於它長度的慾望,而青春在這樣一把尺子上佔據的僅僅只是一段細密的跨度,一成不變地被幾個短短的標識所代表,而我們觀瞻它的角度已然像日晷般記錄了我們與它的漸行漸遠……

我們與它的漸行漸遠已然是一種匆匆的路過,似白駒過隙,電影般的夢幻青春之路。

如果説漫漫人生是一幅畫,青春的那些日子就是最值得我們回憶,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吧!

七堇年的《被窩是青春的墳墓》就是那樣慢慢地悠哉遊哉地向我們訴説被窩裏那些青春的美好與憂傷,絢麗與黯淡……

我們總是在兵荒馬亂的晚自習,耀武揚威的習題和試卷的縫隙間,尋找,尋找,尋找着屬於青春的自由清新的氣息。

或者,我們亦在人世的燈紅酒綠,碌碌慾望,頹廢自我的淪喪中尋找,尋找,尋找着青春的真理。

而他説:“要有最樸素的生活,最遙遠的夢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凍,路遠馬亡。”

是啊,讓捕風的青春流逝的分外珍惜,讓那一種心情不要失卻在過往的記憶!

青春派讀後感1000字篇6

餘永澤是小説《青春之歌》中的一個人物,這個人物的開場給我們一個很善良正義的形象,可是隨着小説的進展,我們看到了他阻礙革命的一面。他自己不支持革命,進而想讓林道靜也順從他去過平靜的生活。我們總是説,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候,每個人都不應該沉默。可是餘永澤卻不是這樣,他死讀書,讀死書,只為自己畢業後將去哪工作着急,於是便央求羅大方讓羅大方的父親引薦自己給胡適,好為自己的將來做準備。再後來,我們又看到大部分的同學都南下_,抗擊軍警的暴力,而他卻在圖書館研究着古文。對於餘永澤我們的批評家從來都是毫不客氣,認為這樣的人雖於革命無大的危害,但中國人如果都像他那樣,那亡國只是遲早的事。

?青春之歌》是楊沫50年代的經典作品,小説的格調就是革命,抗擊侵略,抵制_。書中給我們塑造了許許多多的英雄形象,像林道靜,盧嘉川,許寧,羅大方,還有許許多多平凡的革命者,他們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民族的生存,將自己個人的生命置之度外,不懼怕把牢底坐穿,堅強地面對強悍的敵人。同時小説中也有許多反派的人物,像那個胡局長,還有那些特務,當然還有那個黨的叛徒戴渝。除去這兩種人,就是那些既不支持革命,也不對反動者低頭的人。這類人也許經過革命的宣傳會加入革命的陣營,也許至死也就是平凡的在世上生活着。我們現在所説的餘永澤就是這第三類人。

餘永澤出生在地主家庭,這並不能夠説明什麼,畢竟有那麼多的地主家庭的青年最後成為了革命的先驅。餘永澤生性懦弱這卻至關重要,他順從父母的安排,娶了一個有缺陷的女人做妻子,可沒過多長時間就死了。他看到林道靜在小村無依無靠,就主動去幫助她,進而兩人產生了感情,結為夫妻。可是生性懦弱的他,不敢參加革命,認為這只是少數人的事情,不需要自己關心。他也害怕自己的妻子因參加革命而遭遇什麼不測,因此堅決反對。餘永澤的懦弱使他不敢向反動的統治者説不,不敢加入革命的隊伍,而只能順着傳統的和平的路那樣走着。他是中文系的學生,從他待人接物,和林道靜討論文學,我們應該知道他也是有很強能力的人,可是他將他的未來定在了只為個人而生活的那一個狹小的信念中,在民族危亡的時刻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為自己而工作。我們是否需要激烈的批評呢,我想大可不必,因為有人説,性格決定人生,餘永澤生活在一個沒有鬥志的地主家庭,形成了他懦弱的性格,在戰火紛飛,時局動盪的革命年代,他的性格決定他只能沉默。

但我們始終沒有看到餘永澤背叛林道靜,這一點我們應該看到,他沒有告密,沒有出賣道靜的朋友,他只是冷眼旁觀着一切,但是一個原則卻是不倒向_。餘永澤的錯誤在於沒有看到對付黑暗的統治只能用革命的手段,想苟活於世,只能碌碌無為。在那個時代,其實像他這樣沒有革命的人其實是許多的,看過《圍城》的人都知道那上面發生的事也差不多就是抗日的時候,可是我們卻並沒有批評方鴻漸他們不革命,因為那只是一本描寫普通生活的書。我們的社會什麼樣的人都有,人的性格決定着他的行為,我們不能苛求每個人都是革命者,畢竟人各有志,也許是他的思想有侷限性,也許是他生活的環境不允許他如此。我們所要批評的人是那些_,那些背叛革命的人,他們阻礙社會的發展,殘害我們的革命志士,是非正義之流。

對於餘永澤我們還能看到他受封建思想毒害至深,封建宗法觀念根深蒂固。從他聽從父母的安排娶一個自己都不認識的女人,到他對待農民的冷酷,再到他對待林道靜是否應該出去工作的問題,我們能夠看出。國民黨是代表大地主在資產階級利益的集團,當然對中小地主也不會太差,作為地主家庭出生的餘永澤不反抗這個不公平世界也就有了另外的理由,他並沒有受到生計上的威脅,他不需要通過革命的手段去獲得生存的權利。因此我們黨之所以團結農民階級來進行革命就是因為他們的生存受到威脅,他們具有革命性。有人批評《青春之歌》説它描寫的是一個小資產階級的小姐林道靜,也就是因為他們認為資產階級不具備革命性,林道靜從資產階級變成工農階級的黨的一員,有點不切實際。

一部《青春之歌》讓我們看到了堅強不屈的革命志士,一個餘永澤卻讓我們看到了社會的複雜,人性的複雜。任何一個人物都是值得我們去深究,去了解,我們不能因為片面的主觀性認識或別人的評論就去妄加批判。李魁是反叛的,可是卻殺人不眨眼,嚴嵩是有名的_臣,可是他年輕的時候卻是一個博學好問,勤奮刻苦的青年。人性是複雜的,我們無法猜透一個人的所想,正如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有的人已經位高權重,什麼都有了,可卻還要以權謀私,打壓下屬。《青春之歌》描述的餘永澤永遠只能作為教科書的材料,在那裏,我們可以將他作為反面材料加以證明革命年代不應沉默,而應該去面對不公平的世界。但在我們真正要去了解認識一個人物形象的時候,我們要加一些理解,不要苛求。

青春派讀後感1000字篇7

細品青春的美酒,撥動青春的音弦,聆聽青春的聲音,綻放出屬於自己最美麗的青春之花;尋找到屬於自己最絢麗的色彩;演繹出自己最棒的青春人生!

近期,我讀了楊沫所著的《青春之歌》,頗有感觸,隨筆記錄下來。他描寫了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的一批進步青年在那個時代,那個背景下的年輕人的革命精神。從對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熱血沸騰,林道靜生活中的一息息波瀾在我的心中翻滾着,久久不能平息。當看完了這部作品之後,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那個時代愛國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他們的信念是那麼的堅貞。

這部作品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這些歷史時期的愛國學生為背景,描寫了以此大學生為中心的一批愛國進步青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鬥爭,塑造了各種類型的知識分子形象,反映了在階級矛盾日益尖鋭激烈動盪的年代,知識分子的崛起和分化。表現中國的一代青年在黨的領導教育下,不斷更新自己,擺脱舊思想來束縛的曲折成長過程,説明了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於無產階級偉_之中,才是正確出路,才能擁抱起美好青春。

?青春之歌》是一部充滿戰鬥激情的動人小説,她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戰鬥圖景,描寫了一批熱血青年投身革命,為打碎黑暗的舊世界而與反動階級進行長期的、艱苦卓絕的鬥爭的感人故事。這部作品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她是由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典型。她的成長表明那個時代廣大知識分子走過的一段曲折艱難的道路,作為一個具有崇高的無產階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熱情的青年革命者,經過了一場艱苦的磨練和改造過程。她出身於一個地主家庭,佃農生母,慘遭迫害致死。她深受異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從小養成孤僻倔強的反搞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為反抗不幸的命運離家出走,這是“五四”以來,許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向社會時共同邁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個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狂熱性以及個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來。最後在盧嘉州、林紅等人的教育幫助下,經歷了二次鐵窗血與火的洗禮,參加農民搶麥鬥爭,並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變為堅強,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

“青春”對於我們每個人,都太短促了,也正是因為他的短促方才顯得他彌足珍貴。每個人都擁有青春,對於那些年過半百的人,“青春”給了他們的回憶和遐想;而對於我們這些風華正茂的人來説,“青春”給了我們無盡的活力和憧憬嚮往。

不要把自己的命運的交給“命運”,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寫命運,儘管這條路可能很艱難,可你有青春,有衝勁,有幹勁,還有什麼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來,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來再哭,繼續着自己堅定的腳步。

閲讀《青春之歌》,使我的精神世界受到了一次洗禮,點燃了我的青春激情。在當代,我們年青一代雖無法像林道靜那樣去從事轟轟烈烈的革命鬥爭,但我們卻肩負着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重任。古語云:“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聲。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奏響青春的每一個音符,讓青春之歌響徹命運的每個章節。

青春派讀後感1000字篇8

?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這些歷史時期的愛國學生為背景,描寫了以此大學生為中心的一批愛國進步青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鬥爭,塑造了各種類型的知識分子形象,反蚋了在階級矛盾日益尖鋭激烈動盪的年代,知識分子的掘起和分化。表現中國的一代青年在黨的領導教育下,不斷更新自己,擺脱舊思想來束縛的曲折成長過程,説明了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於無產階級偉_之中,才是正確出路,才能擁抱起美好青春。

現在讀完它已經快兩週了,可直至今天那火一樣的青春激情還是燃燒着我的心,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讓我有種恨自己生不逢時的感慨,我想,如果我也生在那個黑暗的時代,生在像林道靜那樣的家庭,我肯定也會對那個黑暗的舊社會深惡痛絕,可倘若我生在羅大方那樣的家庭,我的答案就不敢那麼肯定了。但時勢造英雄,此一時彼一時也,歷史終究不容假設,我也就不在這方面多説了。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楊沫的代表作。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説,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這部作品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她是由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典型。她的成長表明那個時代廣大知識分子走過的一找曲折艱難的道路,作為一個具有崇高的無產階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熱情的青年革命者。經過了一條艱苦的磨練和改造過程。她出身於一個地主家庭,佃農生母,慘遭迫害致死。她深受異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從小養成孤僻倔強的反搞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為反抗不幸的命運離家出走,這是“五四”以來,許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向社會時共同邁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個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狂熱性以及個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來。最後在盧嘉州,林紅等的教育幫助下,經歷了二次鐵窗血與火的洗禮,參加農民搶麥鬥爭,並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變為堅強,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

在我看來,這部作品很成功,它以它青春的節奏行進着,我讀着它的時候只能緊跟他的節奏,像心跳的節奏一樣,有時更快,快得讓人窒息。讀這部作品就像回到了那個時代,你不可能停下來,那個時代不讓你停下來,他催着你前進、前進!這就構成了它獨特的青春舞步,催人奮進,只要你還有一點點青春的氣息,它就能點燃它,燃燒你。作品中火一樣的青春感染力讓人無法躲避,或許你可以從於永澤那裏獲得短暫的歇息,可馬上盧嘉川緊張有序的腳步就會迫使你跟着他順風疾走!那是一個跑步前進的時代,那是一個衝破一切的時代,那是一個青春放聲高歌的時代。面對江華、羅大方、許寧他們,我的呼喊卻怎麼也顯得蒼白無力。

標籤: 讀後感 青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xinde/q0xz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