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優秀作文 >

關於抗擊疫情的散文兩篇作文

關於抗擊疫情的散文兩篇作文

關於抗擊疫情的散文兩篇

這個春天,一場突然襲來的新冠疫情,使我們長時間困在家中。下面是本站找到的關於疫情的散文兩篇,歡迎閲讀!

關於抗擊疫情的散文兩篇作文

有道防線叫“青春”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在這個不同以往的春節,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全國34個省份持續上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着億萬人的心。就讀於山東特殊教育職業學院特殊教育專業的00後楊潔銘記教育部給大學生的一封信(大學生們是與新時代共同前進的一代,戰“疫”行動中,我們一定會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與使命,與人民共患難,與祖國同命運,為獲得抗擊新冠肺炎的早日勝利做出應有的貢獻!),深知自己有責任、有義務,在祖國母親生病的時刻勇敢地站出來,自願加入到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宦家峪村防疫勸返檢查點。

作為同齡人,在於她的交流中不免感受到那份濃烈的時代責任感與青年擔當。作為入黨積極分子,校學生會執行主席,她在學習上高標準要求自己,自入校以來專業課成績一直保持在班級前五名,因為疫情原因,學校採取線上授課的方式,楊潔不但每天能夠按時完成線上學習任務,還每天堅持協助宦家峪村防疫工作人員在勸返檢查點,對走親訪友的居民進行勸返、登記、測量體温等。宦家峪村居住人口約4600人,其中外來居住人口約800人,勸返檢查點工作量極大,有時碰上老師佈置的臨時作業也只能在結束後加班加點完成,絲毫不會因為執勤而耽誤正常的學習生活。雖然勸返檢查點設施簡陋,後勤保障不足但楊潔克服寒冷,路面揚塵等一切困難,極力發揮自我年輕優勢、溝通優勢,配合身邊的工作人員完成勸返防疫檢查。期間,勸返走親訪友人員160餘人次,耐心指導500餘人註冊使用“泰安通”,幫助5家單位辦理復工復產手續,214人辦理健康通行證。

從一開始的對註冊程序、勸返任務的不熟悉到後來可以在一分鐘內幫助村裏不熟悉手機小程序的村民註冊“泰安通”,從一開始村民對她工作能力的懷疑到今後每天單次幫助村民註冊最多的志願者,她遭受過質疑、面臨過課業與志願工作的衝突、克服過寒冷乾燥、塵土漫天的環境條件,這次防疫也不僅僅成為她的一次簡單的志願服務更是對她毅力與社會責任感培養的第一次“社會大考”。

“這次志願者服務的經歷對我的影響也是頗大的:剛開始的幾天,我努力熟悉各項註冊項目,村民平時務農、打工對時間方面要求比較高,我儘量用最簡潔的話來告訴他們註冊過程,碰上一些年紀較大的村民我會選擇主動幫助他們註冊,同時,這也是我第一次面對全村村民,比較擔心自己的交流方式,擔心自己會因為某些問題處理不當怎麼與村民進行溝通,但隨着這幾天的接觸,我發現我這些都是多慮的,大家都相互理解,碰上我不太懂的地方,他們也會耐心的等我詢問完後再操作,大家都相互理解,這次經歷也讓我對我們村民有了更深的認識,不僅侷限於見面打聲招呼,有時他們也會主動給我送來熱水、水果,一次性口罩,當然,最讓我感動的是村民之間相互理解,共同積極響應村委會政策,有更多的大學生加入到我們志願者範圍中,這讓我為生活在這個友愛、融洽的環境而感到幸福。

時代在召喚,新時代的未來已來

沒有接觸到楊潔前,我一度認為她是心頭一熱報名了此次執勤,但在跟她的深入交談中才發現,在日常生活,她更是身體力行的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用她力所能及的形式去散播:因父母為聽力障礙,自幼學習手語,有較好的手語水平,便擔任山東省聾人協會組織舉辦的“學習楷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性教育學習活動的手語翻譯員,並多次擔任學校大型活動的手語翻譯。由於成長環境的影響,深知各類障礙者的困難,所以選擇特教專業,更是希望她自己能儘自己所能去幫助他們。楊潔秉持着這一目標,在校期間多次參加校內外各類志願活動,如:“歡行手語,讓愛發聲”濟南大型公益手語論壇、大學生公益發展論壇、濟南星星緣心智障礙者協會等。也曾走出校門,幫助更多人,如:2019年11月份幫聾啞人在法院訴訟,2020年1月份為山東省出入境管理局工作人員做手語培訓。

談到微博上標榜很火的年代表:屬於90後、00後一代的新紀元還遠遠的在路上,因為當下的70後的標籤是當仁不讓的社會支柱,80後的標籤是前仆後繼、繼往開來的“新”一代。任觀貼人怎麼看都無法“冠名堂皇”的給90後、00後一個暫時“放置”的時代間隙。按照時代交替的歷史規律,他們定會被冠上“乳臭未乾,心性不定”、“難以但此大任”的名號被主觀社會情緒所被迫拋棄,更不會更改那牢牢樹立在大眾思維下的“憤青”、“叛逆”、“另類”的名號。究竟我們這一代的確不堪還是如何,我想,2020庚子年像楊潔一樣的不考慮個人安危,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一線,作為基層的“逆行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的青年一代已經在為這一時代的青年發聲,正用行動書寫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和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90後”黨員回信內容及部分奮戰在一線上傑出的90後、00後火速入黨給予了積極的強有力證明。

深受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90後”黨員重要回信的啟發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90後”黨員重要回信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理想信念是黨員幹部必修的“基礎課”、必備的“基本功”、必守的“硬規矩”。“90後”黨員在抗擊疫情的重大斗爭中展現出的巨大勇氣和責任擔當,令人動容,也令人興奮,他們就是當代90後、00後年輕人的縮影,他們在戰“疫”一線詮釋了“初心使命”的深刻內涵,他們身上懷有青年一代的赤子之心,他們是有遠大理想的一代、是有家國情懷的一代、是能擔當大任的一代,他們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以堅韌的意志、寬廣的胸懷、火熱的激情、無悔的態度,讓黨的事業薪火相傳、後繼有人。

有人説年輕的一代主打“狂妄”,不知道孰輕孰重,就是一盲目給自己披上“自命不凡”的“偽英雄”,總會以各種理由給自己套上那些高大上“頭銜”。很多人在一開始認為是在不顧一切的開玩笑,或者總會拿一句小孩子來搪塞我們。當然,那些所謂的成功可能僅僅是因為僥倖“。可真的是這樣嗎?就因為我們過於冒險,”不切實際“?從楊潔及援鄂一線的新一代的身上能夠有力的説明一切,她們一步步的為青春發聲,是那個“敢教日月換新天”,奮勇驅前的機杼;,是那個致力於基層,力撼國家的中流砥柱。從身處一線的醫務人員到“散播”在660個城市的守護志願者,我們逐漸成長為個人理想與家國情懷融合一體敢於擔當的新一代中流砥柱。

以前你們守護我們,此次換我們守護你。

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但不可否認,時代造就情懷,造就新一代不同心境的弄潮兒。他們雖處二十“弱冠”但並不“弱”;選擇“逆行”不是一次英雄主義的賭氣;剛剛成年的他們更不是盲目的急於證明自己。儘管,白衣、紅色馬甲下的她們確實是一羣孩子,但換了這身衣服,和前輩們並肩,也可以做到與死神搶人、護一方平安;選擇“逆行”可能會是一時的衝動,但真正讓他們邁出去的,是對這一代獨有的自信與初具雛形的社會擔當;初入成年人的圈子的確頗感新鮮,但此次逆行的底氣是他們發自心底的守護家園情懷。

訪談的最後楊潔説到:“畢竟我們90、00後,是永遠在路上的新時期”憤青”,我們終將有一天會將今日的“抗疫”精神打造成一個適合新時期各個年齡階層適合的,適合整個社會主旋律的。我們永遠在路上,永遠是那前仆後繼,新時代主流“浪潮”後備軍團“中永遠準備着的弄潮兒。青年之擔當,是正義,是為世界不平之憤慨,是面對家國災難之中流砥柱。”

抗疫斷想

這個春天,一場突然襲來的新冠疫情,使我們長時間困在家中。從疫情初期的措手不及、恐慌焦慮,到穩住陣腳、沉着應戰,再到曙光顯現、勝利可望,又到全球蔓延、烏雲滿天,心情如同坐了一回過山車,隨着形勢發展跌宕起伏。一直足不出户,沒有了擁擠,遠離了熱鬧,停下了忙碌,有大把時間胡思亂想,心中多少有些感悟。這些想法,也不是什麼新發現,早就被大家所熟知,但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裏,感受更真切、更直接、更深刻。

健康最大。人吃五穀雜糧,難免頭疼腦熱。面對已知疾病,有錢有權的,底氣更足,住最好的醫院,找最好的醫生,用最貴的藥,實在不行還可換血、換器官。新冠肺炎則不同,沒有特效藥,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主要靠個人免疫力抵抗病毒。什麼身材臉蛋、身份地位、財富名望、東方西方,在病毒面前統統失效。平時能給人安全感、成就感、自豪感的一切,此時都蒼白無力。從這點上説,倒是體現了芸芸眾生、一律平等。肆虐的疫情,給人們上了一堂深刻的健康教育課。法國作家拉伯雷説過:健康是我們的生命。沒有健康,生活就不等於生活,就等於生而不活;沒有健康,生活就只是憔悴,活着也等於死亡。人人皆知,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是最大的財富。一個人,摸爬滾打,一邊流淚,一邊堅持,為了啥?還不是期盼健康幸福的生活。人們奔走在追求健康幸福的道路上,但好像離設定的目標越來越遠。過多的慾望,頻繁的熬夜,須臾不離的手機,沒有禁忌的大吃大喝····無不在透支着人們的健康。信用卡透支還可以用錢還,健康透支卻不是錢可以解決的,關鍵時刻甚至決定生死。據公開發布的數據,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大都患有基礎病、慢性病。人類還在與新冠肺炎艱苦搏鬥,什麼時間徹底控制疫情還是未知數。誰也不敢保證,將來還會不會有什麼新病毒出現。個人能做的就是,端正心態、加強鍛鍊、增強體質、練好內功,即使疫情結束了,也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痛。

熱愛工作。恩格斯説,勞動創造了人本身。馬克思説,勞動是人的第一需要。一個人,不是富二代,又沒有買彩票中大獎的運氣,企圖不勞而獲純屬空想,只能靠勞動養活自己。但如果在一線城市擁有五、六套房,靠房租已經實現了吃車釐子的經濟自由,還有人願意早六晚九,穿越大半個城市去上班嗎?這次遭遇新冠疫情,讓人提心吊膽、高度戒備,但也給快生活狀態下的人們放了個長假。

       我的一個朋友,人到中年,任職於一家世界500強的跨國企業,事業有成,經濟無憂,家庭和睦,唯一的不足就是假期太短。他和我交流説,這回要放慢節奏,每天睡到自然醒,其它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幹,好好補償一下長久缺假的生活。第一週,很快過去了。第二週,平靜過去了。第三週,開始惴惴不安。第四周,感覺有點空虛,吃飯沒那麼香了,睡覺沒那麼甜了,開始想念上班的日子。他問我,人是不是有點“賤”?實際這種現象,可以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解釋。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分為五種: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勞動不僅使人獲得温飽,更重要的是產生交流與合作,助力人們實現自我價值,滿足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縱使社會發展到共產主義,縱使實現了按需分配,只要你還想生活得有意義,就需要工作,就離不開勞動。渴望早日復工,可能不只是我這位朋友一個人的想法。

珍惜自由。為減少人員接觸,阻斷疫情傳播,社區給每家發了一張通行證,每週僅允許一家下樓一次,倒垃圾、取快遞。社區微信羣裏有人調侃,每天從卧室踱到客廳,從牀挪到沙發,再從客廳踱回卧室,從沙發回到牀上,轉來轉去像驢拉磨。

       不由得想起學過的中學課文,捷克作家伏契克的《二六七號牢房》,“從門到窗子是七步,從窗子到門是七步,這個我很熟悉。龐克拉茨監獄這間松木地板的牢房裏這段距離,我用腳步量了不知多少遍。”這像極了被病毒關閉在家中的我們。平時習以為常的轉轉、逛逛、看看,成了奢侈品,求之不得。大家在羣裏互相打氣,再悶上一段時間,把病毒徹底悶死。有的還編了順口溜:週一一動不動,週二按兵不動,週三紋絲不動,週四巋然不動,週五依然不動,週六原地不動,週日繼續不動,幾時能動?鍾南山説動才動。宅家的日子很難熬,大家默默地忍着。人們深知,全國抗疫一盤棋,一時不自由,是為了更大自由;一人不自由,是為了集體自由。這是很淺顯的道理。

       河北南皮縣村民張嘯,志願驅車千里,給武漢運送物資,返鄉後主動要求隔離。類似的感人事蹟很多、很多。但在全民萬眾一心戰疫大背景下,也時不時跳出一兩個不和諧音符。澳籍“跑步女”不聽勸阻不戴口罩在社區跑步,河南郭某鵬去意大利看足球歸國後隱情不報。對這種凌駕於公共衞生安全之上的極端個人自由主義,人們深深唾棄、鄙視。當然,“跑步女”、郭某某都受到了法律懲罰,失去了原有的自由。説到底,還是那句老生常談,沒有不受約束的絕對自由,自由是有邊界的,任性妄為必然付出代價。

保持敬畏。小時候,家鄉有一位説書老人,小夥伴們都願聽他講古,盤古開天、女蝸造人、夸父追日、嫦娥奔月····老人講得投入,我們聽得入迷。

       遠古時代,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對許多自然現象無法解釋,於是誕生了神話傳説。那時,大自然是神祕威嚴的,人類對自然界充滿仰視。隨着技術發展,大自然的神祕外衣一層層褪去,人們嘗試影響、改造、馴化自然。量子計算、基因編輯、人工智能、合成材料等高新技術的應用,強化了人類征服大自然的信心。人們不停地向自然索取,就像《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中的老太婆。突發的疫情,猛擊了人類一掌,打得人們暈頭轉向。全世界頂級科學家緊急聯手,仍搞不清它的準確來源,摸不透它的脾氣秉性。

       世衞組織坦承,新冠病毒比SARS還狡猾。人類製造的原子彈可以毀滅地球幾十次,大自然只用一個小小的病毒就可以把幾十億人口關在家中。恩格斯説過,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會對我們進行報復。許多證據都指向,新冠病毒來源於動物身上。千百年來,病毒被封印在動物體內,隨着人類無度開發,大自然開始了反擊。疫情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人類的膨脹。

       切記,當大自然發怒的時候,誰都難以招架。人類可以利用自然、影響自然,但同時必須敬畏自然、呵護自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youxiuzuowen/m2yn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