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優秀作文 >

關於腿殘疾的作文8篇

關於腿殘疾的作文8篇

大家在寫作文的時候,可以使用側面描寫以及虛實結合,語文已經讓很多人引起了重視,語文學習中最重要的作文一定要認真對待,丫丫文章網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關於腿殘疾的作文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腿殘疾的作文8篇

關於腿殘疾的作文篇1

盲人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懷着好奇,今天晚飯時,我便體驗了一番盲人的生活。

坐在飯桌前,媽媽幫我在眼睛上繫了一條深色的圍巾。頓時,我的眼睛陷入一片漆黑,似乎有一點眩暈的感覺。我彷彿墜入了一個黑咕隆咚的無底洞。

媽媽把筷子遞到我的右手上,再拉着我的左手讓我扶着飯碗。媽媽説:“要不要幫你搛菜啊?”我搖搖頭,説:“不用!”我伸出左手,在桌上摸索着,大致知道了菜碗的方位。我伸出筷,伸向離自己最近的一隻碗。我夾了一筷子菜,放進嘴裏。頓時,一股辛辣味充斥着我的嘴巴。噗!噗!是辣椒!我急忙吐了出來。我又伸了一下筷,這次倒是搛了我愛吃的肉絲,但肉絲中竟然夾雜着一大片生薑。我苦着臉又吐了出來。真倒黴!怎麼老是搛到我不愛吃的菜呢?做個盲人,真是不易啊!我真想一把扯下蒙在眼睛上的圍巾,可轉念一想,這是在完成老師佈置的體驗作業呀,可不能半途而廢啊!還是再堅持一會兒吧。

這時,媽媽説:“湯裏有你喜歡吃的黃瓜,你搛了試試看。”湯在哪兒?我伸着筷,媽媽指引着我:“向前來一點,再向左來一點……”我的筷總算伸到了湯碗裏。可我一連搛了三次,都是我不愛吃的木耳。黃瓜啊黃瓜,你究竟在哪兒?媽媽見狀,立即搛了好幾片黃瓜在我碗裏。可這見鬼的黃瓜,好像故意捉弄我似的,害我連扒了好幾口白飯,才吃上了一片。

這頓飯,竟讓我吃得頭上冒出了好多汗珠。很多小事,在我們平常人眼中,再簡單不過,但對於殘疾人來説,卻猶如登天。面對殘疾人,讓我們盡力幫助他們吧!

關於腿殘疾的作文篇2

從誕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開始了自己獨特的人生歷程,體驗着生活的五彩斑斕。

愛,就像一個跳動的音符,與我們一路同行。

當我們享受着美好的生活時,你可知道,這個世界,還有許許多多的人享受不了生活的美好,大自然的熱情。

他們就是——殘疾人。

殘疾人在人們的眼裏是一些低賤的人,人們見到殘疾人,不但不幫助他們,反而對他們指指點點,拿他們取樂。你可知道你一些微不足道的動作,對他們的心靈上,尊嚴上有多大的傷害嗎?殘疾人也是人啊!要不是種種原因,他們現在能這樣?海倫。凱勒説過:“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不一定能用眼睛看到或用手摸到,他們是必須用心靈去體會的。

的確是這樣,”殘疾人雖然身體上出現了一點缺陷,但他們的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的生活也有快樂。

貝多芬出生貧寒,從小隨父親學音樂,8歲開始演奏,26歲耳朵失聰了,可他有偉大的理想,克服種種困難。經過他的努力,他一生創作了許多優秀作品,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他的成就對同時代及以後歐洲音樂藝術發展都有巨大的影響。

張海迪5歲就癱瘓了,可她並沒有放棄過活着,她不斷進取,學習了日語、德語、英語和世界語。

她還盡力幫助周圍的青年,鼓勵他們熱愛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學習為人民服務,為祖國的興旺發達獻出自己的光和熱。不少青年在她的鼓勵下考取了大學。張海迪在輪椅上唱出了生命之歌:一個人的生命的價值在於為祖國的富強,為人民的幸福而勇敢開拓,無私奉獻。這種種都説明殘疾人並不比我們弱。

只要有生命的存在,人生就有希望。讓我們去體貼殘疾人,關心殘疾人,學習殘疾人吧!

關於腿殘疾的作文篇3

這裏正在進行一場博士論文答辯,素來愛挑剔的老教授們不時地報以熱烈的掌聲。這位拄着拐仗作博士論文答辯的年輕人,就是我國第一位自學成才的殘疾人博士後吳耀軍。

出生7 個月,一場病魔奪去了吳耀軍一條健康的腿。童年的不幸和寂寞也把自強不息的精神深深烙印在幼小的心靈谷底。

33年前的一個黃昏,江蘇省丹陽市農村一個普通農家小院,一條新生命打破了小院往日的寧靜。小耀軍長到了7 個月,有一天突然哭鬧不止。醫生診斷是腦膜炎( 後被確認為誤診) ,結果落下小兒麻痺症。望着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殘腿兒子,父母哭成了淚人,兒子以後的路該怎麼走呵! 8 歲,到了讀書年齡。同村小夥伴唱着《讀書郎》蹦蹦跳跳地上了學堂,可他卻沒有這個“權利”,躺在病牀上的小耀軍,撕打着牀上的衣物,哭喊着非要上學,讀書似乎是他與生俱來的情結。父母親都是斗大字不識一個的莊稼漢,他們又何嘗沒有想過送兒子進學堂? 在村國小的一間教室裏,正書聲琅琅。窗外,一個拄着枴杖的孩子伸長了脖子,倚着窗台往教室裏探頭。他緊緊盯着教室的黑板,擔心漏掉一個字、一道題,他沒有書本筆墨,只好靠一根枴杖支撐着沉重的軀體,用腦子強記黑板上的內容。下課的鈴聲響了,他重重跌倒在台階上。終於,在一個雨天,這位滿身泥水,一臉淚水、汗水的殘疾孩子瞞着父母,斗膽推開教室的大門,“啪嗵”一聲跪下了:“老師,求求您收下我吧,我要讀書! ”執拗的小耀軍用一顆泯滅不掉的渴望讀書的心,感染了學校所有的老師,也感染了為他整日擔驚受怕的父母。學校破例收下了這位拄枴杖的特殊學生。

然而,生活並沒有因他的不幸而憐憫他。由於長時間倚着枴杖走山路,小耀軍細嫩的腋窩,被磨破、磨腫。鑽心的疼痛,再無法使用單拐支撐身體重心。為了求學,不耽擱每天的課程,他乾脆丟下單拐,爬着去上學。路上的碎石一次一次刮破他的膝蓋和肘部。一天,當傷痕累累的吳耀軍爬進教室時,學校水泥地上留下了一條几米長的血路! 在小耀軍的每學期家庭報告書中,年年都記載着“三好學生”的印記。1 9 7 6 年9 月,吳耀軍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縣立重點中學,成為全鄉唯一的秀才。國中3 年,吳耀軍不僅自學完了高中全部課程,而且還學習了大學數學的一部分課程,還利用業餘時間,學會了英語、俄語和德語三國語言,並且自學了計算機應用技術。

然而,命運並沒有垂青這位天資聰明、意志堅強的孩子。

國中畢業,吳耀軍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無錫某中專學校。或許是世俗的偏見,拖着一條殘腿的吳耀軍最終沒能跨進學校的大門,但他從沒放下心愛的書本。1 9 8 1 年,信心十足的吳耀軍走進大學聯考的考場,結果以高出錄取分數線3 0 多分的成績考入南京某全國重點大學。同樣因為身體的原因,再次被拒之門外。此時此刻,他明白,命運的無常和叵測是無法預測的,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靠自己的孜孜以求,命運才會低頭。

1982年初春,吳耀軍當上了一名代課教師。吳耀軍的化學知識基礎好,並且自學了許多化工技術。因此,他在1 9 8 5 年夏天受命於危難之際,離開學校,到鄉辦有機化工廠擔任了技術員。到工廠後不久,他發現產品因為技術含量低、市場小,導致了產品嚴重積壓,工廠連年虧損。他建議轉產,自己整天拄着枴杖堅守生產第一線,同工人一道解決技術上出現的道道難題。由於產品質量好,適銷對路,半年不到,這個工廠就贏利近2 0 萬元。隨之,吳耀軍被提升為技術科長,後來又擔任了技術副廠長。1 9 8 8 年冬,在鎮江出差時,吳耀軍無意中從一份《光明日報》上發現一條消息:1 9 8 9 年全國將在具有大學同等學歷的人員中招收一批碩士研究生。這條消息使他如獲至寶。而這時候,離考研只有兩個月時間。為了不影響同宿舍的工友休息,他每天晚上等別人睡覺後,拿着從別人那裏借來的複習資料躲到廁所裏,藉着微弱的燈光苦讀。由於光線太暗,為了離燈光更近些,他搬來兩張板凳疊在一起,自己則高高在上捧讀不已。

終於,一輛綠色的郵車將招生辦的信送到他剛從車間出來、沾滿油污的手裏。打開信,他驚呆了,他怎麼也不相信自學參加的考試成績竟奪得本考區第一。隨後,寧夏大學又給他寄來了赴銀川參加複試的通知書。刻不容緩,吳耀軍簡單地收拾一些日常用品,按規定時間趕到銀川參加複試。結果順利通過,他太興奮了。回到老家江蘇,靜候着大學錄取通知書。就在這時,校方來信:因他是單腿殘疾人,户口又在農村,不能被錄取。聞此消息,吳耀軍幾乎暈倒過去。多舛的命運又一次戲弄了他。

求學之路,兩次沉重的打擊並沒有擊垮吳耀軍的堅強意志,反而更觸動了他發憤讀書的激情。他不相信悲劇總是這般重演。吳耀軍開始上訪。穿過北京西單那條狹長的老胡同,在國家教委吳耀軍向人們講述着一根枴杖單腿求學道路上的艱辛,向人們展示了那條殘腿的曲折動人的經歷。教委的有關領導被深深打動了,按照國家教委有關規定,吳耀軍終於被錄取為寧夏大學數學系碩士研究生。於是,一個只有國中文化水平的殘疾青年,靠自學考上研究生,走上了大學的講壇。

1992年7月,吳耀軍以優異成績畢業,並獲寧夏大學數學系碩士研究生學位。吳耀軍回到闊別三載的故鄉江蘇鎮江,走上了華東船舶工業學院的講台。每天,他都要拄着枴杖艱難登上四樓為學生授課。一天兩節課,一般健康的老師也會感到口乾舌燥,很辛苦。而吳耀軍每天要拖着一條殘腿從樓下樓上又到三尺講台,這裏藴含着怎樣一種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啊! 大學生們深深地敬佩這位身殘志堅的老師。在一次學校畢業典禮上,一位女大學畢業生給予他這樣的評價:“吳老師身殘志堅,他頑強的意志,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深深地感動着我們,鞭策影響着我們。他將永遠地成為我們學習的楷模……”當上大學教師後,吳耀軍的自學習慣仍然沒有丟掉。在艱難的求索中,他又逐漸迷上了計算機圖像處理,併產生了報考這個專業的博士生的想法。

考博士生的大部分考試課目沒學過,複習時間卻只有3 個月,同時他又一個人承擔着9 0 多人的高等數學教學工作,工作已經夠繁重了,其艱難可想而知。可是,從苦海里掙扎出來的吳耀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夏日炎炎,江南多蚊蟲。為了專心學習,穿

着長褲、襯衫,仔細備好課,再自學,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和努力。結果,他不僅圓滿完成了全額教學任務,而且順利地參加了博士生考試。

1993年12月17日,一封燙金的錄取通知書終於飛到了吳耀軍手裏——他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14系錄取為博士生。

在南航大的兩年多時間,吳耀軍的學術道路經歷了若干次轉折,從碩士生的數學專業轉到博士生的“測試計量技術與儀器”專業。這意味着他要在這兩年半時間內掌握這個專業從本科到博研1 0 年的學習知識。而在博士生期間,因為研究課題的需要,他又先後轉換了控制理論、智能結構、計算機仿真、力學、複合材料、現代非線前沿科學以及智能複合材料結構等多個學術領域,自學了3 0 多門課程,撰寫了1 2 篇具有較高水平的學術論文,還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採用神經網絡的強度自適應複合材料結構研究”、航空科學基金項目“智能複合材料飛機外形構件的研究”,提前半年完成了長達2 0 多萬字的博士論文。天道酬勤,全班4 7 位博士生,吳耀軍是唯一一個提前半年走到答辯台上的。

1996年11月初,吳耀軍如願以償,將到上海交通大學震動衝擊噪聲國家重點實驗室做博士後。博士生畢業前夕,深圳一家公司曾開價8 0 0 0 元月薪“招募”他。用他自己的話講,隨便到南京市珠江路電腦一條街上找家電腦公司,一個月拿一兩千元也應該沒有問題,但吳耀軍還是放棄了這些機會。當記者問及為什麼繼續留在清苦的學術界,吳耀軍的回答是:“我們國家的總體科技水平還很落後,如果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最大能力發揮出來的話,它的前進步伐將會快得多。國家培養我們走到這一步,我應該承包一些責任田。”雄心永駐,壯志彌堅。拄着枴杖的吳耀軍,站在世界科技前沿領域裏,又開始了艱難的跋涉。

關於腿殘疾的作文篇4

“我常常忘了自己是一名殘疾人。在我看來,不逃避現實,勇於承擔責任,人人都可以成為主宰命運的強者。”40歲的東北漢子李金其,用艱難創業的奮鬥過程詮釋着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和對人生的感悟。

幼年的李金其飽嘗苦難。3歲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小兒麻痺症使他幾乎完全癱瘓,不斷挑戰身體極限的治療與鍛鍊,讓他再次站了起來,但右腿仍留下了一生的遺憾。學校裏同齡人的嘲弄與冷落,一度使年幼的李金其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我甚至不敢與健全人的眼光對視,連上下學都專挑人少的小路走。”

中學班主任一句“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像一把神奇的鑰匙,開啟了李金其緊閉的心門,使他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他憑藉驚人的毅力,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學位,如今管理着數家企業的李金其還是中國人民大學的一名在讀博士生。

“做生意哪有一帆風順的,到處都是暗流險灘,但我從不畏懼困難,因為每個困難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談到創業歷程,李金其語氣中多了幾分堅定。1997年,他所在的國有化工廠倒閉,而立之年的李金其下崗了。肩負着家庭生活壓力的他沒有自怨自艾,自籌資金創立了黑龍江鑫盛化工有限公司,開始了第一次創業。

根據對化工行業的瞭解,李金其將企業生產方向鎖定在聚氨酯材料上。這種材料具有絕熱保温的特性,被廣泛應用於新型建築及熱力管線等領域。

創業之初,李金其對聚氨酯的生產工藝並沒有完全掌握。為了解決技術難題,他拖着病腿四處查閲資料、請教專家;為了測試產品耐寒性,他嚴冬時節帶隊北上黑河、海拉爾、根河等地,在冰天雪地中做試驗,一呆就是幾個月。

通過對野外試驗數據的分析,李金其掌握了聚氨酯低温發泡的屬性,使得聚氨酯的應用領域得以擴寬。這一發現受到業內專家的高度肯定,企業也逐漸獲得回報。目前,李金其在哈爾濱、上海、佳木斯等地經營着幾家大型化工企業,最早創立的鑫盛化工從年產值幾百萬元發展到年產值幾千萬元。

李金其成功了。但常常忘了自己是個殘疾人的李金其,從沒有忘記關心身邊的殘疾人朋友,他將幫助他們走上獨立自強道路視為義不容辭的責任。

他在佳木斯的貧困地區捐建國小,為寧夏農村的一户殘疾人家庭翻蓋新房並送去彩電和冰箱,資助許多殘疾人大學生完成學業。從2003年起,他每年為30多位貧困殘疾人訂閲報刊。10年來,他逢年過節都去看望鄰居貧困老人,為他們購買年貨。2007年底,李金其被評為全國首屆肢殘人“自強創業之星”。

“我從不認為自己肢體殘疾就可以迴避責任,恰恰相反,自己的生命若對更多的生命擔負起責任,這樣的生命才是充實而美麗的。”李金其説。

關於腿殘疾的作文篇5

星期六早上,我去公園裏玩,看見一大羣人都圍着什麼東西,我很好奇,於是我也走過去看了看。

我擠了上去,旁邊的人説:“唉,你這個小孩,擠什麼擠?”我不管他們在説些什麼,只想着為什麼這麼引人注意。當我擠到前面一看,原來是一個老人在地上寫字。他的兩隻手都斷了,兩隻腳正在比劃什麼。我仔細地觀察,才發現老人赤着腳,用右腳的兩個腳趾夾着一支毛筆,左腳扶着紙,正寫着一個個端正的毛筆字。我心想:這樣寫字一定練了很久,可見他是多麼熱愛書法啊!

這時,旁邊的人都掏出錢來,買老人用腳寫的毛筆字。老人連連説:“謝謝!謝謝!”有些人向老人提問,説:“請問您是怎麼練成用腳寫字的呢?”老人並不回答他們的問題,卻一直專心致志地練着毛筆字。雖然老人不回答他們的問題,但是卻很熱心地和身邊的人“握腳”……眼前的這一幕,我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我不假思索的掏出媽媽給我買早飯的錢給了老人,順便和老人握了一次“腳”然後拿了一張老人寫的毛筆字回家。回家後,我把老人寫的毛筆字給媽媽看。媽媽不禁感歎:“真厲害!居然可以用腳寫出這樣漂亮的毛筆字。”

其實,殘疾人在我們身邊並不少見。據統計,全國各類殘疾人總數是8296萬人,殘疾人佔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為6.34%。讓我們一起關心幫助愛護身邊的這個特殊羣體吧!

關於腿殘疾的作文篇6

2008年11月,張海迪當選為中國殘聯第五屆主席團主席。她説:“我要振奮精神,讓自己的精神飛翔。我也希望在困境中的殘疾人兄弟姐妹要有信心,生活正在改變,一定會越來越好……我和很多同志都會盡最大的努力,為殘疾人擁有更好的生活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直在為改善殘疾人生存狀況不懈努力的張海迪,曾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為殘疾孩子唱歌,在世界婦女大會上呼籲關愛殘疾女童,她經常去福利院、特教學校看望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給他們送去禮物和温暖。她以自己的事蹟和歌聲鼓舞着無數青少年奮發向上。在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期間,多次為殘疾人的社會福利和保障撰寫提案。在2004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她提交了《關於殘疾人駕駛汽車的提案》,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張海迪多年來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她為下鄉的村裏建了一所國小,幫助貧困和殘疾兒童治病讀書,還為災區和孩子們捐款,捐獻自己的稿酬六萬餘元。她還積極參加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呼籲全社會都來支持殘疾人事業,關心幫助殘疾人,激勵他們自強自立,為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為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這些事蹟讓人們記住了張海迪,記住了那個説過“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的“灰姑娘”,記住了那個數次打破醫生對她生命期限的預言、昂頭笑對人生的“弱女子”。“愛美愛笑愛生命,至情至性張海迪”,這是一位採訪過她的記者的感言,也是對她最精到的描繪。

年過五旬,當年的“海迪姐姐”已不再年輕;時過境遷,如今的“80後”、“90後”對她的事蹟可能不再耳熟能詳。我們重温海迪的故事,是為了見證一個道理:成功不是“中彩票”,人生夢想需要汗水和心血的澆灌。從這個意義上説,張海迪依然“年輕”,“海迪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歷程評述:

在今天的一些青少年看來,奮鬥、磨鍊、挫折,這些成功前的環節最好通通省略,最好自己走在大街上,能被大導演、大星探一眼看中,最好能憑藉一部片子、一場“選秀”一夜成名……

張海迪的字典裏從來就沒有這樣的夢。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國小、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後來還攻讀了大學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作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驗證了風雨之後終見彩虹的真理。

關於腿殘疾的作文篇7

海倫能夠走出黑暗,達到那麼高的學術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頑強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師莎莉文的循循教導是分不開的。她説”我的老師安妮曼斯菲爾德莎莉文來到我家的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她使我的精神獲得瞭解放“.是她的老師教她認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個名字,也是老師教她知道什麼是”愛“這樣抽象的名詞。海倫幼年得病致殘後,變得愚昧而乖戾,幾乎成了無可救藥的廢物,但後來她卻成為一個有文化修養的大學生,這確實是個奇蹟。可以説這個奇蹟有一半是海倫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創造出來的,是她崇高的獻身精神和科學的教育方法結出的碩果。莎莉文小姐不管教海倫什麼,總是用一個很好聽的故事,或是一首詩來講清楚,她的教育經驗十分豐富,教育方法也與眾不同,她從不把海倫關在房間裏進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課堂教育。海倫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熱愛生活,會騎馬、滑雪、下棋,還喜歡戲劇演出,喜愛參觀博物館和名勝古蹟,並從中得到知識。

她21歲時,和老師合作發表了她的處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後的60多年中她共寫下了14部着作。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説這是個極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家裏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教會她寫字、手語。當波金斯盲人學校的亞納格諾先生以驚訝的神情讀到一封海倫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後,這樣寫道:”誰也難以想像我是多麼地驚奇和喜悦。對於她的能力我素來深信不疑,可也難以相信,她3個月的學習就取得這麼好的成績,在美國,別的人要達到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這時,海倫才9歲。然而,一個人在無聲、無光的世界裏,要想與他人進行有聲語言的交流幾乎不可能,因為每一條出口都已向他緊緊關閉。

關於腿殘疾的作文篇8

非洲的戈壁灘上,有一種叫做依米的小花。讓人驚歎敬重的是,依米花非常奇特,每朵花有四個花瓣,一個花瓣一種顏色,紅黃藍白,煞是絢麗。更讓人驚歎的是,那裏乾旱炎熱的氣候只適合根系較為龐大的植物生長,而依米花卻除外,它只有一條細長的根莖。在那樣的熱帶氣候裏,又在茫茫的戈壁灘上,它的用五年的時間讓根莖深入泥土,第六年它才吐蕊。經過漫長的積蓄,紮根,才能開出的四色小花,而花期卻只有短短的兩天。它的美麗讓我們無法想像,這需要怎樣的頑強和耐力?這樣的生命卑微,渺小,卻有多麼的倔強,燦爛。

生命可以卑微,但不可無所做為。

由依米花的頑強,使我想起了我們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據中央電視台報道,今年五月,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應邀赴美巡演,演出場場爆滿,演員們不屈不撓的精神和無與倫比的表演讓人感動,令人驚歎,征服了無數美國觀眾,譜寫了一曲自強不息的生命之歌。

還有,我們眾所周知的大作曲家貝多芬,小的時候由於家庭貧困沒能上學,17歲時患了傷寒和天花之後,肺病,關節炎的多種疾病接踵而來,26歲就不幸喪失了聽覺。在這種境遇下,貝多芬發誓要與厄運做頑強的鬥爭,他的堅強意志,讓他在樂曲創造事業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他的生命之火也燃燒的越來越旺……

試問自己,你是否在經過困苦磨難之後,為這個世界開出了生命的依米花?敬畏堅強的依米花,更敬畏那堅強的生命!

標籤: 殘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youxiuzuowen/v1poo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