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實習報告 >調查實習報告 >

城市熱環境調查報告5篇

城市熱環境調查報告5篇

內容全面的調查報告都是我們分析了調查的舉辦情況後寫出的,通過寫調查報告,很多人都是可以得到很大進步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城市熱環境調查報告5篇,供大家參考。

城市熱環境調查報告5篇

城市熱環境調查報告篇1

如今,人類的生活水平正在大幅度提高,而城市環境污染卻愈加嚴重,正是因此,人類光顧醫院的次數愈加頻繁,我對人們居住環境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調查 :

一、空氣質量污染嚴重。每天大街小巷都會有來來往往的車輛,人們可能不會重視,但又有誰會想到車輛的繁多不僅造成了交通事故的發生,更讓地球空氣污染較為嚴重。由於吸收了大量的廢毒氣,以導致人們小則咳嗽,大則肺癌。我家附近有個造紙廠,每天散發出難聞的氣味,我們常常看到造紙廠上空無煙滾滾,煙囱裏冒出的雲煙,大多是毒氣,難聞之極,甚至導致我們患上不治之症。

二、白色污染嚴重。據統計,近幾年來,人們為了圖方便,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一次性碗筷、一次性杯子、一次性塑料袋……更令人氣憤的是,人們不僅大量使用,而且到處亂扔。街頭巷尾,到處可以見到人們遺棄的塑料袋;菜市場內,人們散去後,到處可見五彩繽紛的塑料袋和菜農殘留的爛菜葉;公共場所也隨處可見大家隨地亂丟的紙巾和髒兮兮的口痰。有的甚至將皮鞋向街上隨意一揚,為此,我們國小生也常常摔得人仰馬翻。

三、河流的污染。除了城市,鄉鎮裏座座工廠拔地而起。可是,一些廠家只考慮到自己的個人利益,沒有顧慮到大家的感受。將污水不經過處理,就用排水管排到河道里。學校旁邊有口水塘,當地人都叫它上水塘,以前上水塘碧綠得像塊寶石鏡面,可是現在的上水塘由於附近的一個硫磺廠把污水排到上水塘裏,現在去看,上水塘內到處是骯髒的水,還隱隱散發着一陣陣難聞的臭味。

總而言之,現在的生態環境已逐漸在被人們破壞,讓我們共同傾聽——地球在呻吟,河流在哭泣,保護環境,我們責無旁貸!讓我們攜起手來,建造更加美好的家園!

城市熱環境調查報告篇2

根據區人大常委會20xx年工作安排,8月下旬,區人大農經工委在常委會副主任葛久通的帶領下,對我區的環境保護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實地察看了黃巖鹿通電鍍廠、黃巖亞星電鍍廠、聯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宇藥業有限公司、黃巖污水處理廠、黃巖垃圾處理場,聽取了區環保局、財政局、住建局、農業局、水利局、黃巖行政執法分局和區水環境整治辦公室等單位的工作彙報,並開展座談討論。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區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的成效

我區的環境保護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迅速。經過不懈努力,環境污染治理力度逐步加大,污染治理投入穩步增加,環境保護建設得到加強,生態環境日益改善。尤其是近幾年來,區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區上下統一思想,凝心聚力,以建設省級生態區為依託,以打造宜居城區為目標,大力推進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現為:

(一)加大水環境整治力度

1、飲用水源保護。我區先後編制和出台了《長潭水庫水質保護和利用中長期規劃》、《長潭水庫庫區生態補償實施辦法》,《長潭水庫保護和利用規劃》大綱已通過專家評審,項目初稿也經兩級部門討論修改完成,目前等待評審。今年5月份,委託浙江工業大學和浙江大學對水庫浮游生物以及庫區上游農藥化肥使用量進行調研,提出合理化的生物調控措施,為保護長潭水庫的生態安全和飲用水水質保護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並加強對庫區農村環境的連片整治,對庫區內畜禽養殖場加大整治力度。為保護飲用水源安全,有關部門開展飲用水水源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定期對長潭、秀嶺、黃坦等水庫進行水質監測,科學調整水庫養殖結構,增加了有利於水質保護的魚類放養。

2、內河水環境治理。加強全區河道疏浚、河岸整治工作:“十二五”以來,全區共完成約147公里河道的疏浚清淤,完成投資約1500多萬元,通過河道疏浚和河岸整治,全區河道的行洪能力和穩定性得到了明顯提高。紮實推進截污和污水處理工作:今年以來,我區已完成鋪設截污主幹管管線15.8公里,完成交通大廈區塊、廣電大樓區塊、倒山河十五街坊區塊的污水精細化截污工作;黃巖污水廠(江口)二期工程已開展前期工作,黃巖第二(院橋)污水處理廠(1.95萬噸/日)土建已完成,設備安裝已近尾聲。

(二)推進污染物減排工作

我區制定了《20xx年度黃巖區主要污染物減排計劃》,明確了目標,分解了責任,上半年減排量自查削減率為:化學需氧量7.2%,氨氮3.9%,二氧化硫10.7%,氮氧化物0.58%,除氮氧化物未達到20xx年減排工作目標外,其他均達標。在實際工作中,繼續開展工業企業廢水達標整治,基本完成了238家工業企業廢水達標治理;控制企業煤耗,降低熱電硫份,提高脱硫效率,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堅定不移地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工業佈局,發展循環經濟,實施清潔生產,繼續開展5家重金屬行業企業的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工作,淘汰落後產能,關停了浙江黃巖樹脂化工有限公司。

(三)開展專項性、基礎性、服務性工作

開展各種環保專項行動,建立環保公安部門環境執法聯動協作機制,成立公安駐環保聯絡室,對違法行為實行嚴查重處。今年,共查處各類環境違法案件59起,行政處罰236萬元,關停熔鍊生產企業16家,打擊取締非法小冶煉、小電鍍、小酸洗21家。對園區內8家電鍍企業實施環保提升專項整治。根據市政府產業轉型升級要求,編制《黃巖江口醫化園區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實施方案》和《黃巖江口醫化園區環境綜合整治提升技術報告》的討論稿,並徵求相關部門意見。加快建設項目審批速度,強化環保“三同時”制度管理。積極開展法制宣傳工作,各類環境監測工作有序開展。

(四)深化省級生態區建設

自從20xx年我區正式部署“生態立區”戰略,拉開生態區建設序幕以來,截至目前,我區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生態區建設,大力推進城鄉污水處理工程、農民安全飲用水工程和城鄉環衞一體化等工程建設。截止目前,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程總投資6963萬元。今年以來,制定了《黃巖區20xx年度生態創建工作計劃》,下發了《20xx年度黃巖生態區建設工作任務書》,印發了《黃巖區創建模範城市重點工作》。同時,持續開展“清潔家園、和諧鄉村(社區)”、“美麗鄉村”等行動。

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環境保護工作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經濟社會諸多方面。隨着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區環境保護工作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全民環保意識有待進一步提升

當前,由於宣傳力度不夠,全社會對環境保護方面的認識還不夠深入,生態區建設還沒有形成強大的輿論氛圍,沒有引起各部門的高度重視,沒有爭取到全社會積極、廣泛的參與和支持。如建築工地打樁後產生的泥漿被隨意倒入河道中,建築工程中的粉塵、噪聲污染影響居民生活,城鎮居民隨意傾倒生活垃圾等行為仍然存在,直接反應出羣眾的環保意識有待提高。

(二)工業三廢排放有待進一步治理

此次調研中,調研組瞭解到:江口污水處理廠的廢水處理能力較弱,醫化園區的污水超標現象時有發生,影響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直排到永寧江,對永寧江造成污染。在黃巖垃圾處理場,調研組發現,該處理場的廢水處理裝置存在閒置現象,此外,覆蓋垃圾的薄膜交界處不嚴密,容易出現漏氣現象,被薄膜覆蓋後產生的沼氣通過管道收集到焚燒爐,燃燒後產生的氣體沒有經過處理隨意排放污染環境。江口的代表提出,江口醫化園區廢氣問題雖然得到治理,但受制於企業產品結構、工藝裝備水平、廢氣的收集和預處理等方面的缺陷,廢氣“擾民”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三)環保投入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生態區的建設需要不斷投入大量的資金,特別是生態鄉鎮、生態村建設。我區財政及相關鄉鎮財力有限,配套資金不足,創建村集體經濟落後,籌資難度較大,在創建過程中,鎮、村兩級壓力較大。瑞巖溪生態濕地建設工程由於長潭水庫水位持續處於32米線以上,導致無法正常施工,阻礙了工程的進展。此外,調研中瞭解到,我區畜禽養殖整治工作開展後,對養殖户的補償資金有260萬元尚未兑現,使得養殖户怨聲載道,影響政府聲譽。

(四)農業種植、畜牧業養殖有待於進一步規範

目前我區的養殖户大多是外來人員,他們利用城市周邊的老房和閒雜地搭建的簡易欄舍,由於面廣、規模小、流動性大,整治效果不甚理想,往往是整治了一批,又起來一批,養殖户跟管理部門打起游擊戰。

再者,我區農業種植中,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佔了較大比例,經濟作物上的高產出造成了部分種植户在種植過程中對高肥、高藥等高投入的盲目信賴,其後果是耕地土壤面臨日益嚴峻的養分過剩、酸化、結構板結、有機質下降、重金屬、農藥殘留污染等問題。

三、對我區今後環境保護工作的建議

環境保護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大業,也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關係到千家萬户,關係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區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相比椒江、路橋,打造生態文明城市、宜居城區我們有先天的優勢,這也是黃巖廣大民眾心中的願望。雖然環境保護現狀不甚理想,但是隻要我們肯下工夫、堅持去做,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宜居城區將成為必然。針對此次調研中發現的問題,調研組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重視宣傳教育

有關部門要定期對公眾開展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活動,廣泛開展各類創建活動,建立有效的公眾參與機制,不斷增強全社會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和公德意識,促進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的轉變。同時,做好對企業主的宣傳教育工作,促進企業轉變生產方式,發展綠色產業,大力營造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社會環境。在電視、報紙等媒體設立環保整治信息欄目,及時報導和曝光整治典型,以警示廣大民眾樹立環保觀念,並開通舉報熱線,方便羣眾監督。

(二)加強污染治理

加強水污染防治。要有針對性地做好長潭水庫的水資源保護工作。加大對企業污水排放的監管力度,區政府相關部門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對廢水處理設施閒置、偷排廢水的企業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對污水處理水平不高的企業加以指導。加快江口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制定提高標準改造方案,爭取儘快通過評審;對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理。區政府相關部門要監督黃巖垃圾處理場按照規章做好廢水達標排放工作。

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區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大對惡臭氣體的監測力度,加大對排放廢氣企業的監管力度,對於安裝廢氣處理設施的企業實施全過程監控,如採用直接燃燒法廢氣處理裝置的,燃燒温度必須不低於800℃,否則通過化學作用將產生毒性更強的廢氣。尤其是江口醫化園區,當地羣眾對園區企業排放的惡臭廢氣非常牴觸,矛盾隨時都有可能激化,區政府相關部門要儘快找出污染源,及時制止違法、違規行為,還當地羣眾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區政府相關部門要監督黃巖垃圾處理場安裝廢氣處理裝置,確保達標排放。

加強農業、畜牧業污染防治。轉變農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生態養殖業和生態農業,研究和推廣生態農業技術模式,努力擴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的規模;在重視種養、重視品牌效應的同時,要重視加工和銷售工作的研究,努力拉長生態農業產業鏈,切實提高生態特色農業的綜合效益。

(三)增加環保投入

我區要不斷增加地方財政對生態環保工作的投入。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必須以改革、創新的思路,拓寬投資渠道,引導生態投入主體多元化,建立起政府主導、多元投入、市場推進、公眾參與的投融資機制,為我區的生態環保建設提供資金保障。做好瑞巖溪生態濕地建設的資金保障工作,搶抓時機,加快建設進度,確保如期完工。對於問題中提到的對養殖户的260萬元補償款尚未到位,要及時兑現。

(四)調整經濟結構

經濟結構的調整能夠從源頭上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我區要大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督促產能落後的企業轉型升級,以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形成一個有利於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產業體系,為宜居城區的建設打好堅實的基礎。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同時,充分發掘我區良好的生態優勢和豐富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進一步帶動農家樂及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的發展,把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以實現生態經濟化,使良好的生態資源成為農民增收的新源泉、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城市熱環境調查報告篇3

就最近這幾年來看,隨着各地區的經濟迅猛發展,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也成為了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是為了社會更好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何為環境?從哲學的角度來看,所謂環境,主要指我們所研究的主體周圍的一切情況和條件。對於人來説,環境是指人生活於其中,並能影響人的一切外部條件的綜合。人的生活離不開好的環境,在人類幾百萬年的歷史進程中,環境對開創人類文明和進步發揮着巨大作用。

大氣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等等,都是讓人類得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而森林資源、礦藏資源等資源又為人類的不斷髮展提供物質,創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類文明。但是,人類在開發利用環境資源的同時,也對自己的生存環境產生了一系列環境問題。

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污染環境的污染物,例如説:大量的生活廢棄品,塑料袋(也稱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飯盒,果皮紙屑。污染物對環境來説,毫無疑問,肯定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動物的腐爛的屍體會影響環境衞生,而且還會滋生細菌。飯店、餐館認為很衞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後隨便一扔,影響了市容,破壞了環境。。

現在像我們柳疃鎮、青鄉鄉,最近電網部門紛紛撤除噴水機器的使用。噴水機的使用對環境的污染更加惡化、污染了水資源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危害甚大。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又例如説,我們北部渤海灣受到工業、印染廠的廢棄物排放大量魚蝦死亡,地區農民上海捕魚,魚的體內含有大量化學物質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危害。據資料統計,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於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1984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為水污染下了明確的定義,即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徵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最近,我發現政府部門、昌邑環衞局開始大力整治環境,沿街排查污染源,青鄉街也定點安置了便民垃圾桶,替代了原來垃圾圍繞街道,臭氣熏天的狀況。各個村莊開始整治村內環境的污染源,使街道、村莊煥然一新!而這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自覺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為了我們更為了我們的後代,樹立好榜樣,奠基好基礎,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更加豐富多彩!

所以呢!環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保護環境衞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廢棄電池和塑料袋要處理好;多植樹造林,不踐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護環境,我們有責!看你的行動嘍!

小建議:家庭生活中的塑料瓶可以做成裝飾品,可回收物品可以賣出,換來金錢買實用的東西豈不很好?一次性木筷消毒清洗一下可以做成裝飾品,你也能開小店賺大錢了!化廢物為貴寶,讓自己的心情更舒暢,讓自己的心靈更純潔,讓自己的家庭更温馨!

城市熱環境調查報告篇4

隨着社會的發展,經濟的快速增長,環境污染也開始向農村蔓延,並已經成為環保工作的一項現實而嚴峻的課題。我國明確提出,到20xx年,農村改革發展的基本目標之一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村生產體系基本形成,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這些都為我們構建生態新農村提出了方向、明晰了思路。我們只有切實解決好危害農民羣眾身體健康、影響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才能使農村真正走向“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發展道路。

環境污染已經到了不可不解決的程度,昔日的先污染在治理的方針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現在的形勢。目前人類已經部分認識到了自身與環境的脣寒齒亡的關係(人類與環境有着密切的聯繫,當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資源或者任意排放廢棄物等有害物質時,便導致了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同時人類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解決辦法。現在就讓我們來一起看一下有關的環境污染情況及相應的解決辦法吧。

一、水污染

1、概述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盡,其實就目前人類的使用情況來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資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們使用。淡水是一種可以再生的資源,其再生性取決於地球的水循環。隨着工業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體被污染;為抽取河水,許多國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壩,改變了水流情況,使水的循環、自淨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80年代後期全球淡水實際利用的數量大約為每年3000億立方米,佔可利用總量的1/3。但是隨着人口的增長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們對水資源的消耗量也以幾何級數增長。另外,淡水資源的分佈與人口的分佈並不一致。例如1980年加拿大人均取水量1500立方米,僅佔人均淡水資源擁有量的1.2%;而埃及1976年人均取水量為1180立方米,已接近該國人均可利用總量1470立方米的極限。

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於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1984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為“水污染”下了明確的定義,即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徵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2、水資源保護

抽取地下水是緩解淡水不足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是過度抽取地下水會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導致地面沉降。在我國的蘇州、無錫、上海、北京等地,由於長期過量開採地下水,造成了明顯的地面沉降,有的地方甚至損壞了地下管道和道路。因此,在發展工業,建設城市的同時,就要注意到水資源的保護。因為一旦水資源受到污染,將嚴重的制約工業、農業的發展。要解決水污染問題的根本途徑還是在於要發動全球人民,增強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意識。同時大力研製循環用水技術、海水淡化技術、污水淨化技術等,並對排放污水或污染物質嚴重的企業、生活區進行合理管制和必要的懲罰,以增強保護水資源意識。

二、大氣污染

1、概述

在幹潔的大氣中,痕量氣體的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範圍的大氣中,出現了原來沒有的微量物質,其數量和持續時間,都有可能對人、動物、植物及物品、材料產生不利影響和危害。當大氣中污染物質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叫做大氣污染。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為因素,尤其是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燃燒、汽車尾氣和核爆炸等。隨着人類經濟活動和生產的迅速發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時,同時也將大量的廢氣、煙塵物質排入大氣,嚴重影響了大氣環境的質量,特別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業區域。所謂幹潔空氣是指在自然狀態下的大氣(由混合氣體、水氣和雜質組成)除去水氣和雜質的空氣,其主要成分是氮氣,佔78.09%;氧氣,佔20.94%;氬,佔0.93%;其它各種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氣體(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氣污染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大氣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對局部地區和全球氣候都會產生一定影響,尤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從長遠的觀點看,這種影響將是很嚴重的。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種複雜的成分,在燃燒後產生各種有害物質,即使不含雜質的燃料達到完全燃燒,也要產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為燃料燃燒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破壞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發“温室效應“,致使地球氣温上升。所謂的”温室效應“是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温升高。破壞大氣層與地面間紅外線輻射正常關係,吸收地球釋放出來的紅外線輻射,就像“温室”一樣,促使地球氣温升高的氣體稱為“温室氣體”。二氧化碳是數量最多的温室氣體,約佔大氣總容量的0.03%,許多其它痕量氣體也會產生温室效應,其中有的温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還強。

2、大氣層的保護

許多環境問題是跨國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温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等大氣污染,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決。人們在70年代早期開始認識到氟氯烴可能對環境有害,並且開始尋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層破壞的證據已經日益清楚,採取共同行動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到了1987年,許多國家的代表彙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爾,簽署了《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協定書》。這個協定書是對付世界環境公害的一個開創性的國際協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烴和其它破壞臭氧層的物質的消費量,保護地球的“外衣”,也保護人類自己。經過修正後的蒙特利爾協定書是一個有約束力的國際協定。按照規定,工業國的氟氯烴和其他受限制物質的排放量必須立即減少,在20xx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使用這類物品。發展中國家在1996年以前可以繼續有限度的增加這些物質的消費,然後就應當逐步減少,到20xx年時必須完全停止使用這些有害物質。除了時間上的優惠以外,這一協定書還包含了兩個對發展中國家有利的條款:一個是建立一項臨時多邊基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採取代替氟氯烴的技術;另一個是技術轉讓條款,要求籤字國把最好的技術按照“公平和最有利的條件”轉讓出去。

我國已加入了修正後的蒙特利爾協定書,並且制定了履行國際義務的國家行動方案,包括建立保護臭氧層組織管理機構,制定有關行業的管理規範,積極開展替代品和替代技術的研究,為企業的替代技術改造安排配套資金等等。根據我國政府制定的方案,到20xx年,所有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總量至少要減少60%,到20xx年則完全淘汰這些有害物質。

三、固體污染

1、概述

凡人類一切活動過程產生的,且對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價值而被廢棄的固態或半固態物質,通稱為固體廢物。各類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俗稱廢渣;生活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則稱為垃圾。"固體廢物"實際只是針對原所有者而言。在任何生產或生活過程中,所有者對原料、商品或消費品,往往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對於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價值的大多數固體廢物中仍含有其它生產行業中需要的成分,經過一定的技術環節,可以轉變為有關部門行業中的生產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見,固體廢物的概念隨時、空的變遷而具有相對性。提倡資源的社會再循環,目的是充分利用資源,增加社會與經濟效益,減少廢物處置的數量,以利社會發展。

垃圾正成為困擾人類社會的一大問題,全世界每年要產生超過計劃10億噸的垃圾,大量的生活和工業垃圾由於缺少處理系統而露天堆放,垃圾圍城現象日益嚴重,成堆的垃圾臭氣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質污染地表和地下水,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這種現象若得不到遏制,人類將被自己生產的垃圾埋葬掉。

2、解決辦法

要解決固體廢物的危害,惟有全體人民集體行動起來,充分利用資源,加強資源再利用,不隨便拋棄固體物質。政府應出台一系列關於固體廢物處理的條例,以規範大眾的資源利用行為,減少廢物排放。公民應該從小事做起,為人類自身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讓我們生活在一個無垃圾困擾的環境裏。

四、水土流失

1、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蝕、搬運和沉澱的整個過程。在自然狀態下,純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蝕過程非常緩慢,常與土壤形成過程處於相對平衡狀態。因此坡地還能保持完整。這種侵蝕稱為自然侵蝕,也稱為地質侵蝕。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特別是人類嚴重地破壞了坡地植被後,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壞和土地物質的移動,流失過程加速,即發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國土地資源遭到破壞的最常見的地質災害,其中以黃土高原地區最為嚴重。我國目前水土流失總的情況是:點上有治理,面上有擴大,治理趕不上破壞。全國水土流失面積解放初期為17.4畝,到1980年約治理6億畝。由於治理趕不上破壞,水土流失面積卻擴大到22.5億畝,約佔國土總面積的1/6,涉及近千個縣。全國山地丘陵區有坡耕地約4億畝,其中修梯田約1億畝,而另外3億畝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據統計,我國每年流失土壤約50億噸,損失n、p、k元素約4000多萬噸畝,到1980年約治理6億畝。由於治理趕不上破壞,水土流失面積卻擴大到22.5億畝,約佔國土總面積的1/6,涉及近千個縣。全國山地丘陵區有坡耕地約4億畝,其中修梯田約1億畝,而另外3億畝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2、水土流失的防治

水土流失是地表徑流在坡地上運動造成的。各項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減少坡面徑流量,減緩徑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衝能力,並儘可能抬高侵蝕基準面。在採取防治措施時,應從地表徑流形成地段開始,沿徑流運動路線,因地制宜,步步設防治理,實行預防和治理相結合,以預防為主;治坡與治溝相結合,以治坡為主;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以生物措施為主。只有採取各種措施綜合治理和集中治理,持續治理,才能奏效。總之,科學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迅猛發展,增強了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給人類社會帶來空前的繁榮,也為今後的進一步發展準備了必要的物質技術條件。對此,人們產生了盲目樂觀情緒,好象自己已經成為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長期掠奪資源而不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然而,這種掠奪式生產已經造成了生態和生活的破壞,大自然向人類亮起了紅燈。我們必須承認面臨的嚴重危機,但是也應相信我們可以通過共同的努力戰勝它,尋求新的發展道路。要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一個大的方向就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即保證現在的經濟發展,又保證後代享受資源的權利,讓我們世代都生活在沒有污染的天空下吧。

所以,我們要保護地球,節約資源,愛護環境,共建美好家園。

城市熱環境調查報告篇5

城市是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教育的中心,經濟活動和人口高度密集,面臨巨大的資源與環境壓力。20xx年我國共有建制城市661個,城市市轄區土地面積僅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6%;而人口則佔全國總人口的41.7%。

城市化率從1993年的28%提高到了20xx年的41.7%,11年提高了13.7個百分點。城市對我國gdp的貢獻為65.5%。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進入快速增長期。城市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並非廣為人知的事實是:世界十大環境污染最嚴重的城市當中有一半已落入了中國的版圖之內,更加觸目驚心的事實是:1/3的中國地區降過酸雨、七大中國河流中有一半污染嚴重、1/4的中國居民沒有清潔的飲水源、1/3的城市人不得不呼吸着污濁的空氣、經過環保處理的城市垃圾只佔不到20%的少數。環境污染也提高了生產成本,造成的經濟損失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8%到15%,而人民的健康代價更是無法估算。單隻在北京,70%至80%的癌症病因與環境有關,尤其是肺癌,已經成為居民的第一大死因。城市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到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它的產生和發展決定於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受上層建築的影響,近幾十年來,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長和經濟的高速發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環境關題:

一、水污染

1、概述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盡,其實就目前人類的使用情況來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資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們使用。淡水是一種可以再生的資源,其再生性取決於地球的水循環。隨着工業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體被污染;為抽取河水,許多國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壩,改變了水流情況,使水的循環、自淨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80年代後期全球淡水實際利用的數量大約為每年3000億立方米,佔可利用總量的1/3。但是隨着人口的增長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們對水資源的消耗量也以幾何級數增長。另外,淡水資源的分佈與人口的分佈並不一致。例如1980年加拿大人均取水量1500立方米,僅佔人均淡水資源擁有量的1.2%;而埃及1976年人均取水量為1180立方米,已接近該國人均可利用總量1470立方米的極限。

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於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1984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為水污染下了明確的定義,即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徵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2、水資源保護

抽取地下水是緩解淡水不足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是過度抽取地下水會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導致地面沉降。在我國的蘇州、無錫、上海、北京等地,由於長期過量開採地下水,造成了明顯的地面沉降,有的地方甚至損壞了地下管道和道路。因此,在發展工業,建設城市的同時,就要注意到水資源的保護。因為一旦水資源受到污染,將嚴重的制約工業、農業的發展。要解決水污染問題的根本途徑還是在於要發動全球人民,增強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意識。同時大力研製循環用水技術、海水淡化技術、污水淨化技術等,並對排放污水或污染物質嚴重的企業、生活區進行合理管制和必要的懲罰,以增強保護水資源意識。

二、大氣污染

1、概述

在幹潔的大氣中,痕量氣體的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範圍的大氣中,出現了原來沒有的微量物質,其數量和持續時間,都有可能對人、動物、植物及物品、材料產生不利影響和危害。當大氣中污染物質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叫做大氣污染。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為因素,尤其是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燃燒、汽車尾氣和核爆炸等。隨着人類經濟活動和生產的迅速發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時,同時也將大量的廢氣、煙塵物質排入大氣,嚴重影響了大氣環境的質量,特別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業區域。所謂幹潔空氣是指在自然狀態下的大氣(由混合氣體、水氣和雜質組成)除去水氣和雜質的空氣,其主要成分是氮氣,佔78.09%;氧氣,佔20.94%;氬,佔0.93%;其它各種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氣體(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氣污染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大氣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對局部地區和全球氣候都會產生一定影響,尤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從長遠的觀點看,這種影響將是很嚴重的。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種複雜的成分,在燃燒後產生各種有害物質,即使不含雜質的燃料達到完全燃燒,也要產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為燃料燃燒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破壞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發温室效應,致使地球氣温上升。所謂的温室效應是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温升高。破壞大氣層與地面間紅外線輻射正常關係,吸收地球釋放出來的紅外線輻射,就像温室一樣,促使地球氣温升高的氣體稱為温室氣體。二氧化碳是數量最多的温室氣體,約佔大氣總容量的0.03%,許多其它痕量氣體也會產生温室效應,其中有的温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還強。

2、大氣層的保護

許多環境問題是跨國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温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等大氣污染,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決。人們在70年代早期開始認識到氟氯烴可能對環境有害,並且開始尋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層破壞的證據已經日益清楚,採取共同行動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到了1987年,許多國家的代表彙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爾,簽署了《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協定書》。這個協定書是對付世界環境公害的一個開創性的國際協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烴和其它破壞臭氧層的物質的消費量,保護地球的外衣,也保護人類自己。經過修正後的蒙特利爾協定書是一個有約束力的國際協定。按照規定,工業國的氟氯烴和其他受限制物質的排放量必須立即減少,在20xx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使用這類物品。發展中國家在1996年以前可以繼續有限度的增加這些物質的消費,然後就應當逐步減少,到20xx年時必須完全停止使用這些有害物質。除了時間上的優惠以外,這一協定書還包含了兩個對發展中國家有利的條款:一個是建立一項臨時多邊基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採取代替氟氯烴的技術;另一個是技術轉讓條款,要求籤字國把最好的技術按照公平和最有利的條件轉讓出去。

我國已加入了修正後的蒙特利爾協定書,並且制定了履行國際義務的國家行動方案,包括建立保護臭氧層組織管理機構,制定有關行業的管理規範,積極開展替代品和替代技術的研究,為企業的替代技術改造安排配套資金等等。根據我國政府制定的方案,到20xx年,所有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總量至少要減少60%,到20xx年則完全淘汰這些有害物質。

三、固體污染

1、概述

凡人類一切活動過程產生的,且對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價值而被廢棄的固態或半固態物質,通稱為固體廢物。各類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俗稱廢渣;生活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則稱為垃圾。固體廢物實際只是針對原所有者而言。在任何生產或生活過程中,所有者對原料、商品或消費品,往往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對於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價值的大多數固體廢物中仍含有其它生產行業中需要的成分,經過一定的技術環節,可以轉變為有關部門行業中的生產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見,固體廢物的概念隨時、空的變遷而具有相對性。提倡資源的社會再循環,目的是充分利用資源,增加社會與經濟效益,減少廢物處置的數量,以利社會發展。

垃圾正成為困擾人類社會的一大問題,全世界每年要產生超過計劃10億噸的垃圾,大量的生活和工業垃圾由於缺少處理系統而露天堆放,垃圾圍城現象日益嚴重,成堆的垃圾臭氣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質污染地表和地下水,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這種現象若得不到遏制,人類將被自己生產的垃圾埋葬掉。

2、解決辦法

要解決固體廢物的危害,惟有全體人民集體行動起來,充分利用資源,加強資源再利用,不隨便拋棄固體物質。政府應出台一系列關於固體廢物處理的條例,以規範大眾的資源利用行為,減少廢物排放。公民應該從小事做起,為人類自身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讓我們生活在一個無垃圾困擾的環境裏。

四、水土流失

1、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蝕、搬運和沉澱的整個過程。在自然狀態下,純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蝕過程非常緩慢,常與土壤形成過程處於相對平衡狀態。因此坡地還能保持完整。這種侵蝕稱為自然侵蝕,也稱為地質侵蝕。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特別是人類嚴重地破壞了坡地植被後,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壞和土地物質的移動,流失過程加速,即發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國土地資源遭到破壞的最常見的地質災害,其中以黃土高原地區最為嚴重。我國目前水土流失總的情況是:點上有治理,面上有擴大,治理趕不上破壞。全國水土流失面積解放初期為17.4畝,到1980年約治理6億畝。由於治理趕不上破壞,水土流失面積卻擴大到22.5億畝,約佔國土總面積的1/6,涉及近千個縣。全國山地丘陵區有坡耕地約4億畝,其中修梯田約1億畝,而另外3億畝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據統計,我國每年流失土壤約50億噸,損失n、p、k元素約4000多萬噸畝,到1980年約治理6億畝。由於治理趕不上破壞,水土流失面積卻擴大到22.5億畝,約佔國土總面積的1/6,涉及近千個縣。全國山地丘陵區有坡耕地約4億畝,其中修梯田約1億畝,而另外3億畝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2、水土流失的防治

水土流失是地表徑流在坡地上運動造成的。各項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減少坡面徑流量,減緩徑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衝能力,並儘可能抬高侵蝕基準面。在採取防治措施時,應從地表徑流形成地段開始,沿徑流運動路線,因地制宜,步步設防治理,實行預防和治理相結合,以預防為主;治坡與治溝相結合,以治坡為主;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以生物措施為主。只有採取各種措施綜合治理和集中治理,持續治理,才能奏效。總之,科學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迅猛發展,增強了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給人類社會帶來空前的繁榮,也為今後的進一步發展準備了必要的物質技術條件。對此,人們產生了盲目樂觀情緒,好象自己已經成為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長期掠奪資源而不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然而,這種掠奪式生產已經造成了生態和生活的破壞,大自然向人類亮起了紅燈。我們必須承認面臨的嚴重危機,但是也應相信我們可以通過共同的努力戰勝它,尋求新的發展道路。要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一個大的方向就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即保證現在的經濟發展,又保證後代享受資源的權利,讓我們世代都生活在沒有污染的天空下吧。

所以,我們要保護地球,節約資源,愛護環境,共建美好家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shixibaogao/diaocha/6yy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