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實用文 >觀後感 >

關於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最新觀後感範文三篇

關於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最新觀後感範文三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你一定對故事裏的情節或者事物產生了許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一寫觀後感吧。你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最新觀後感範文三篇,以供參考。
關於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最新觀後感範文三篇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1

築起《金剛川》中 那座“炸不毀的橋”

近日,一部以抗美援朝戰爭為題材的影片《金剛川》熱映,劇中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英勇抵禦敵機狂轟濫炸,用血肉之軀築起一座“炸不毀的橋”,為戰爭的勝利奉獻出了智慧和生命的情節,在廣大人民羣眾中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金剛川》中的這座“炸不毀的橋”是志願軍戰士捨生忘死的英雄氣概和保家衞國的堅定決心,更是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殷切向往。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要以高強的本領、過硬的作風、堅定的信念,在職責擔當、黨性修養、意識形態中築起一座“炸不毀的橋”,在繼承和發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同時,不斷帶領人民為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奮鬥。

苦練本領、忠誠履職,築起職責擔當中“炸不毀的實心橋”。影片中,工兵連戰士能在規定期限內,先後7次修復被敵人炸燬的大橋,這跟他們過硬的業務水平和忠誠的職責擔當是分不開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經濟建設上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中取得重大突破,在這期間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促使了黨員幹部的履職擔責能力必須向廣度和深度同時延伸,這時就要求黨員幹部要在政策理論學習上面下功夫,在深刻理解核心要義和實踐要求後,才能做出科學、合理的工作規劃;要在多種崗位上進行磨鍊、從不同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中經受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和實踐鍛鍊,在經風雨、長才幹中,築起“堅不可摧的實心橋”。

強化作風、提升品格,築起黨性修養中“炸不毀的廉心橋”。影片中,工兵、步兵、炮兵在異常緊張的局勢下,有條不紊地完成各項任務,把“令行禁止”的紀律作風和視死如歸的個人品格展現得淋漓盡致。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它不僅包含着黨治理國家的重要思想,也貫穿了黨員幹部的政治品格、價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風操守的要求。新時代的黨員幹部,必須強化自我修煉和自我約束,形成光明磊落、坦蕩無私的品質修養;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多立志做大事,莫立志做大官,隨時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看淡個人進退和得失,心無旁騖地為民辦事;要保持嚴肅的生活作風,牢記清廉是福、貪慾是禍的道理,在穩住心神、管住行為、守住清白中,築起“固若金湯的廉心橋”。

堅定信念、牢記使命,築起意識形態中“炸不毀的初心橋”。影片最後,無數工兵連戰士跳進波濤洶湧的清川江裏,用身體搭起“人橋”,讓大部隊順利過江,直到被江水吞噬,他們身板依然挺拔,眼神依然堅定。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幹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不能忘記的,要清醒地認識到,黨員幹部和人民羣眾之間是“種子和土地”關係,離開了人民的“土地”,黨員幹部這顆“種子”就無法生根開花。因此,黨員幹部要牢固樹立公僕意識,常懷一顆愛民之心,在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之前,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了羣眾的立場上、是不是能為羣眾解決難題,是不是可以幫助人民羣眾提高幸福指數,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在為民實幹、為民苦幹中,築一座“堅如磐石的初心橋”。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2

金剛川看完了,張譯説願意用十發炮彈換班長的那一刻,我熱淚盈眶。作為一部只拍了兩個月的電影,這樣的完成度已經算很不錯了,整體值回票價。

下面説説失望之處。

感覺最大的問題不是節奏感欠缺導致的宂長乏味的嵌套敍事手法,而是故事皮下,暴露出的觀念問題。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美軍為陣亡戰友報仇,我方張排為老班長報仇,兩邊展開的仇恨廝殺。沒錯,高潮部分體現的是個人仇恨。張譯這個角色的性格本是嚴謹認真,顧全大局,從整個戰役總目標出發反覆強調節省相當有限的彈藥——卻在老班長犧牲後失去理智把所有炮彈像不要錢一樣一梭子打出去“打飛機”,看起來雖然爽了,有血性有“人味兒”了,可整個戰略目標怎麼辦?大部隊怎麼辦?如果每個士兵都把私人感情放在戰鬥任務之前,戰爭不要打了。

現實中,鐵原阻擊戰指揮官馬兆民團長的那次最不情願的選擇——讓嫡系部隊當炮灰掩護大部隊撤離——為了完成總目標,親手選擇讓兄弟們犧牲,完成任務後寧可自己降級去做排長,與兄弟們在一線同生共死。這種戰略眼光和冷靜的判斷力與堅定的執行力才是我們以弱勝強的重要原因,這種“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崇高美才是志願軍區別於普通大頭兵而長久打動的地方。

可惜編劇為了破除“無情戰鬥機器”的刻板印象,轉而強調志願軍戰士的個人情緒,反而使人物形象崩塌了。

從更高的層面來看,這片把高潮設為雙方報仇雪恨,傳達給觀眾的信息是:戰爭雙方都有犧牲,戰爭是殘酷的。

——很微妙地模糊了正義與非正義之間的界限。

而最終的“橋”的結局,雖然有所昇華,卻令我更加不是滋味:最後的勝利是用血肉之軀鑄就的?人的肉體比木板鐵石更能對抗美軍的壓倒性的恐怖轟炸?

強行昇華實在是暴露出編劇自己其實並沒有想明白處於絕對劣勢的我們,到底是憑什麼去贏得戰爭的,最後只能歸結於超人的意志力——按西方的説法就是被洗腦成了機器。

其實老電影《上甘嶺》對此已經有了明確的回答,因為家鄉可愛,因為人民對全新的未來充滿期望,所以甘願拼上性命;另一方面,是因為過人的單兵素質,多年戰爭練出來的高效組織形式,特別是高超的指揮藝術和戰術戰略意識。

是素質與智慧,正義、崇高的信仰讓這支小米加步槍的部隊具備了超強戰鬥力,而不是血肉之軀和兄弟情這麼單薄的東西。

當然,單薄的思想也只能拍出單薄的故事。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影片中那個美國大兵才是全篇最立體的人物,源自其點到為止又恰到好處的細節,比如一開始的引經據典,到牛仔帽與塔台稱呼的呼應,人家的每個舉動都有明確的精神來源,因此立得住,真實。而反觀我方的幾個角色,導演説不清,所以假大空。

這部片子沒有達到我的期望,但我不後悔買了票,反而説明這類題材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挖掘空間和反思空間,什麼時候導演編劇想明白了,能感動自己了,作品自然就會感動觀眾。

期待下一部。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3

看《金剛川》是籌備已久的事了。從聽到電影的消息,一直等到電影上映。上映第一天,就拉上朋友一起去了影院。

這部電影是關於抗美援朝的。抗美援朝在國人心中有特殊的意義,它和我們共和國的成長息息相關血肉相連,也凝聚着千千萬萬國人的生命和情懷。但因為種種特殊原因,近三四十年以來,抗美援朝題材幾乎在影視界絕跡,只有在早期拍攝的《上甘嶺》、《英雄兒女》等影片中大家才能一窺當時的情景和傳奇。這不能不説是一種遺憾。所以看到《金剛川》,我是有一些激動的,在當下它是一個開局和定調的作品,意味着今後我們可以擁有這個題材的更多可能性了。

在這部電影中,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沒有展現志願軍與美軍的正面交鋒,而是以交通線的保障為入手點,分別從渡河士兵、美軍飛行員、守橋高炮戰士的視角,還原部隊抵達戰場前的一天。"金剛川"這個名字,代表的其實是一條江,夏季時水流湍急,無法泅渡過江。

江面其他橋已經被敵軍炸燬,只剩下一架木橋,為了能夠順利過江,在規定時間達到作戰地點,我軍制定多種策略過橋。讀後感m只是,虎視眈眈的美軍卻一次次又一次地轟炸橋體,不僅多次毀壞我軍剛修好的橋,並且給我軍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最後橋被炸得幾乎碎掉,我軍戰士站到橋底,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架起了生命的橋樑,幫助大部隊順利通過金剛川,圓滿完成任務。

“風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時隔70年,在和平年代回顧那段歷史,回顧那段不畏強敵、不怕犧牲的英勇鬥爭,志願軍戰士以熱血鋪陳奮鬥底色,樹立起中國軍人精神不倒的旗幟。《金剛川》只是一個開始,後續還會有《長津湖》等同題材重磅電影上映。那段歷史那些人,祖國沒有忘記,我們普通人也沒有忘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wen/guanhougan/4qoe3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