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實用文 >觀後感 >

初心映照新時代觀後感5篇

初心映照新時代觀後感5篇

一般我們欣賞完一場影片後,應該有不少感受,可以編寫一篇觀後感,觀後感寫好了,從而提高職場人的寫作能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初心映照新時代觀後感5篇,供大家參考。

初心映照新時代觀後感5篇

初心映照新時代觀後感篇1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路不在長,有故事才能讓人銘記。挑糧小道就是這樣一條路。

在中國共產黨剛拿起槍的歲月,失敗像是串在捻繩上的佛珠,一個接着一個。

秋收起義失敗後,毛澤東率領起義部隊向井岡山挺進。南昌起義軍主力失敗後,朱德、陳毅“拖隊上山”。於是,在1928年4月,以朱毛為首的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會師了。

井岡山位處湘贛兩省的交界,羅霄山脈中段,周圍五百里都是崇山峻嶺,地勢十分險要,易守難攻,從軍事角度來説選擇在井岡山建立根據地是天才之舉。但困難也是顯而易見的。由於國民黨的嚴密封鎖,井岡山根據地同山外的國民黨統治區幾乎斷絕了一切貿易往來,紅軍會師後,根據地人數上萬,但山區貧瘠產谷不滿萬擔,根據地軍民生活十分困難,所需要的食鹽、棉花、布匹、藥材以及糧食奇缺,籌款也遇到很多困難。為了解決眼前的吃飯和儲備糧食問題,紅四軍司令部發起下山挑糧運動。軍長朱德帶頭隨隊去挑糧,一天挑兩次,往返100餘華里。我們走的“挑糧小道”就是其中一段。

上山之前我並沒有在思想上給予足夠的重視,現場教學告訴我們從大隴鎮源頭村出發,全程3.1公里,沒有回頭路,預計一個半小時完成,在黃洋界哨所集合。當時我心想,紅軍當年挑着擔子走三公里確實辛苦,可我兩手空空走上這些路應該不算什麼,平時散散步也不止這點距離的。結果山高路陡,走到半路就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了,咬着牙堅持到黃洋界,計步才8000步,但是每一步都必須走得用力和堅實,所以運動量真的很大,讓我瞬間理解了毛澤東詩云“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的內涵。

站在黃洋界哨所,山風習習,薄霧初散,想象當年紅軍負重奔忙在這條“挑糧小道”上,艱難困苦,朝不保夕,這條路,非超常之毅力和忠誠之信念者不能走完。

以後幾天,隨着對井岡山歷史的深入學習,我愈發覺得井岡山兩年零四個月的鬥爭其實就是圍繞“糧”與“路”開展的。井岡山時期,共產黨所遇到的困難實際也可歸納為“糧不足”與“路難走”的危機。

“糧不足”不僅指戰需供給不足,更是指精神迷茫的危險。當時,井岡山革命鬥爭艱苦,根據地供給困難,殘酷現實侵蝕和削弱着黨員、紅軍的理想信念,即便是鐵血之師也不能免疫畏難與動搖的情緒,有的人開小差,有的人悲觀失望,有的人叛變投敵,甚至高級將領林彪也提出了“紅旗到底還能打多久”的疑問。右傾悲觀主義烏雲密佈,比“南瓜湯、苦野菜”更能削弱軍隊的戰鬥力。

“路難走”,這不僅體現在部隊轉移征戰中山路崎嶇,同時,也是中國紅色革命之路並不明朗的真實寫照。當時照搬俄國十月革命的做法,學習蘇聯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越來越走不通,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秋收起義接連失敗,紅色革命“路在何方”成為繞不開的問題。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領導人,智慧的、獨創性的回答了這些問題,為中國革命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初心映照新時代觀後感篇2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總理年少時的一句令人振聾發聵的話語,讓人不禁為他的遠大理想而震驚,但他卻做到了。

在那戰火紛飛的時期,中國,不是富裕的秦朝,也不是聞名世界的唐朝,而是一個正在受欺辱的國家!曾經的輝煌也已不再繼續了。但一位位願為國犧牲的烈士們,用一雙雙流淌着鮮血的雙手,為我們重新托起了一片片和平的土地。

歷史,是要用來紀念,而絕不是用來享受的!總有那麼一些人,為祖國發展,為祖國的強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解決了當時七億人口的吃喝問題;中國“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因放射性物質而患絕症;中國鐵路先驅——詹天佑,翻山越嶺讓中國南北天塹變通途,他們一個又一個地投身到祖國的建設發展當中,身處在這樣和平環境裏的我們,雖然只是一名國小生,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

雖然現在我們還無法解決國家大事,但我們依舊可以去為未來做一些大膽的創想,並用我們自身的努力讓它變成現實,因為新時代就應該要有新夢想、新起點、新方向!記得我去過的深圳,那裏高樓樹立,景象繁華,全是一派現代都市化,可誰能想到,在改革開放前,那只是一個小小的漁村呢!我們的創想,我們的夢,誰敢説它是維娜斯殘缺的雙臂,抑或梵高的抽象的不切實際的幻想呢?説不定它就是哥德巴赫猜想呢!

時代發展迅速,作為祖國的下一代,我們更需要好好學習,來回報祖國,為走向新時代作出一份貢獻!

初心映照新時代觀後感篇3

五星紅旗搖曳着……

時光的腳步凝固在空氣中,將紅色精神描繪得繪聲繪色,萬水千山中默默的留下腳印。寒風呼嘯着,空氣中像是帶着刀刺一般直入紅軍們的身體,刺骨,凜冽,默默存在。

食物乃人生食糧,延續生命的感動與奇蹟,而在艱苦中生與死中,他們將不泯滅的精神為食糧,成為了勝利的奠基。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背後湧動的這一股力量,激發着無數人愛國敬業,他們也存心每一個紅軍的心中。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是古時那最嘹亮的口號,將暴政推向歷史的教科書,而幾千年後的現在又出現了一支雄厚的軍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當一縷光芒出現的時候就已有了燎原之勢,是他們典藏的歷史用行動書寫了光輝篇章。

曾經的喪權辱國,無用之至都不會抹去,他們是悲慘的,凜冽的被歷史所牢記,也被13億中國人所牢記,然而正是這樣令人切齒的歷史才讓更多的人去拼搏,銘記歷史帶給我們的教訓,傳承紅色基因。

作為新時代孕育出的小花,承載着時代發展的責任,只有將紅色精神承接下去,發揚起來,才能做一個優秀的青年,祖國的崛起不只是需要我們刻苦學習,而是許許多多青年在青春之時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中國故事。”

歲月湮沒在塵埃裏,將歷史銘記,而後,中國不再屈服。

消防隊員消滅火災,警察叔叔除惡揚善,解放軍叔叔抗震救災,承載國人夢想的載人航天……一樁樁、一件件是中國的偉大進步。

國際上那抹紅色,將永遠激勵中華民族創造更多奇蹟。

初心映照新時代觀後感篇4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草一木皆有自己的美好天性,它們不需要依託美人的折取來尋求世人的欣賞。草木有心,人亦有心。

有心之人,當外界與內心相悖時,便如馮驥才先生所言:大風可吹起一張白紙,卻無法吹走一隻蝴蝶,因為生命的力量在於不順從。

因為有心,所以堅守。堅守本心,是一種古拙的執拗,是一股不屈的力量。蘇武之堅守,震懾人心,讓人心生崇敬。因為堅守,身陷囹圄,他無悔;因為堅守,食氈啖雪,他無悔;因為堅守,北海牧羊十九載,他亦無悔。

從眾,正如紙片之順風一般,是常情;而不從眾,則需要超凡的見識、勇氣,和一顆不懼孤立、不畏高處不勝寒的大心臟。很多人批判從眾,卻少有人能夠真正做到不從眾。

俯瞰這繁華世間,芸芸眾生大多在紅塵囂囂中起落浮沉。無論官場,抑或商場,曲意逢迎之人比比皆是,此輩甘願在權貴面前俯身屈就、低眉順眼,將自己囚禁在利慾的牢籠裏,輾轉反側、寤寐求之;也不願昂首挺胸,浩然正色,拋卻一切塵俗雜念,享受兩袖清風的悠然。他們無法平息對功名利祿的渴望,漸漸迷失本心,跌向萬丈深淵。

再如近日香港事件,廢青們紛紛帶上黑口罩,走上街頭,用暴力血腥的方式破壞穩定與和平,借自由正義之名肆意發泄自身暴戾恣睢的負面情緒,説起來慷慨激昂,聽起來冠冕堂皇,然而究其本質,大多數人不過是跟風從眾、充當敵對勢力和別有用心者的炮灰而已。

余光中先生曾諄諄寄語我們:年輕人要在逆風裏把握方向,做暴風雨中的海燕,做不改顏色的孤星。於流俗時尚中如何抉擇,關乎時局,關乎生死,更關乎本心。因為本心正如逆風之蝶一般,以弱小身軀包裹一顆強大的心去破浪前行。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浩瀚的歷史星空裏,嵇叔夜撫琴,李太白縱酒,蘇子瞻竹杖芒鞋,輕笑道: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縱然要遭受秋高風怒號,遭受寂寞沙洲冷,我們仍應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堅守。任他潮起潮落,風雲變幻,只要葆有本心,終能撥得雲開見月明。

漫漫人生路,奔走於三千世界,但願你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初心映照新時代觀後感篇5

女孩兒在七八歲時心裏便埋下了一粒夢想的種子:我喜歡唱歌,我希望用歌聲傳遞温暖。小小年紀的她把唱歌當作一種快樂,一種情感的傳遞。很簡單,很美好。

她慢慢長大,時間流過她的聲音,給了她一份獨特的禮物。每當她淺唱的時候,歌聲就如絲帶纏住人們的身體和思想,使人們不由得靜下心來,駐足聆聽那略帶稚嫩的歌聲。她動聽的嗓音免不了受到眾人的誇讚,從那時起,女孩兒知道,動聽的歌聲是值得被稱讚的,所以要多用這種方式獲得大家的讚美。

夢想一旦被付諸行動,就會變得神聖。在女孩兒數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下,她終於如願以償地成為了一名家喻户曉的歌手,歌聲不再稚嫩,多了些歲月的沉澱,因此追捧她的人數不勝數。越來越多的鮮花遮住了她的視線,越來越多的掌聲擾亂着她的內心。女孩兒總有一種失去什麼的感覺,可是她也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我的夢想實現了,擁有了一切,什麼都沒有失去呀!”女孩兒安慰自己到。

當她作為一名呼聲很高的選手參加一場歌手大賽時,在場的人無一不為她的歌聲鼓掌喝彩。接着,一位評委問了她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當歌手呢?”女孩兒愣住了,大腦一片空白,觀眾也因為這個問題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靜靜等待她的回答。突然,一個稚嫩的聲音迴盪在她的腦畔“我喜歡唱歌,我想用歌聲傳遞温暖”。女孩兒的話音一落,全場再次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評委也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其實她選擇當歌手的大部分原因是能給自己帶來金錢、榮譽和地位,名利雙收。她的歌聲不再是分享,更多的是索取。不知何時,女孩兒內心的一小塊地方已經變得烏煙瘴氣,失去了本來的樣子。她的夢想,從一開始就變了質。

這就是為什麼一個國小生能不假思索地回答出“2+2=4”,而一個大學生卻遲遲不能得出答案的原因。因為我們把簡單的事情賦予了太多複雜的因素,已經忘記了它最初的簡單。而這些複雜的因素可能是功名利祿,也可能是權威顯赫,還可能是其他的東西,總之,就是讓我們忘記初心的東西。初心沒有了,單純就變得複雜了。當夢想被世俗名利所左右的時候,它便不再神聖。外表多麼光鮮,內心多麼空洞。

標籤: 觀後感 映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wen/guanhougan/yx72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