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實用文 >演講稿 >

築中國夢的演講稿5篇

築中國夢的演講稿5篇

在演講稿中,我們可以運用排比和對比等修辭手法,我們在寫演講稿的時候,一定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築中國夢的演講稿5篇,感謝您的參閲。

築中國夢的演講稿5篇

築中國夢的演講稿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廣東省佛山市海北國小502班的賴婉琪。

在發言前我想問同學們一個問題就是:你們有夢嗎?假如有夢的同學請大聲的回答我。很好!我想你們的夢一定是絢爛的、美麗的、豐富的、美好的。生命因責任而美麗,人生因夢想而精彩。假如還在猶豫自己真正的的夢是什麼?請認真聽我們中國所共同的夢——中國夢

人生如夢,夢想是帆,每個人都有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夢,但我們同屬一個國家,所以每個人的夢又與國家的興衰榮辱緊密相連。先哲顧炎武曾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只有國家好,大家才能好。

所以在這個風和日麗的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我的中國夢》。當有人問,你的夢想是什麼時?我會大聲的説:展翅高飛,是鳥兒的夢;自由奔放,是駿馬的夢:百花盛開,是春日的夢;教書育人,是我的夢。我的夢想是我要成為一位出色的教師。儘管這個夢想距我很遙遠,但我仍不會停止追求。儘管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挫折和無數的磨難,但我仍不會灰心喪氣。因為我相信,只有經歷困難和挫折,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每當看到老師辛勤忙碌的身影像春蠶一樣。每當聽到老師的一句句教誨時。我總想着:我也想成為一名光榮的教師!我想用自己的雙手把寶貴的知識教給一批又一批學生。我想讓一羣羣什麼都不懂得孩子成為一個個有才學的好學生。我想用自己的知識把一株株生機勃勃的小草澆灌成一棵棵參天大樹。

祖國已經給予了我太多太多,我也想用自己的能力去報效祖國。沒有祖國的付出,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怎麼在寬廣的土地上競相開放呢?我想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教好每一批學生,讓他們成為有才學的人,成為國家的棟樑,為我們的祖國做出貢獻,回報我們的祖國。

教師,這個職業是偉大的,是無私的,是光榮的,是高尚的。他們像春蠶,像園丁一樣無微不至地呵護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我也想成為一個老師,是老師培養出了棟樑之才,讓我們國家強大起來。老師的種類有很多,有教語文的,有教數學的,英語的,還有教音樂的,這些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無私奉獻。老師都是捨己為人的.,他們為使我們能更好的學習,不辭辛勞的為我們講課,你看,哪一位老師在為我們講解的時候,不是晚上在認真的備課,書本上大大小小的筆跡就可以説明,如果不是認真的備課,哪來這麼多記錄,哪來這麼多的抄寫,都是老師盡職盡責的做事,我們才有今天的成就,有一句古詩説得好,正好可以形容老師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老師就像蠶,把自己一生的學問都教給了我們,讓我們成為有用的人。我也想像老師一樣,培養出許多優秀的人才,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我會根據每一個學生的性格和愛好,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計劃,讓他們朝着自己喜歡的方向去發展,得到人們的贊同,每個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對待他們我不會偏心,我會一視同仁,把自己的知識帶給別的孩子,讓他們有夢想,自己為他們的夢想奮鬥,實現自己的願望。和我的學生們一起在學校度過美好的一天又一天。當我們取得成功時,我會為他們驕傲,為他們高興,讓成功的喜悦化為我們不斷前行的目標;當我們失敗時,我會為他們遺憾,和他們一起品味失敗的苦澀,陽光總在風雨後,經歷了失敗的苦澀,我們會再一次站起來迎接新的挑戰。總之,我就像他們的一個知心朋友一樣無話不談,讓我的學生們在學習中懂得道理,學到知識,品味學習過程中的酸,甜,苦,辣。

潮起潮落,我坐在偌大的沙灘上,看着眼前正在富強的中國,陽光透過雲彩照射在我身上。我站了起來,嘴角輕輕咧開,懷着一份堅強,一份榮耀,一份銘記,輕輕拾起幾顆貝殼,珍藏在身,勉勵自己,心中已準備好,種下中國夢,創造美好的未來。中國夢,我的夢!

築中國夢的演講稿篇2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的祖國在漫長的歲月裏,孕育了長青的山川,長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作為一箇中國人,可堪自豪的事實在是太多了。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講的題目就是《xxxx》。

就中國文化的發生來説,有黃河文化和長江文化不同的兩源;就學術思想而言,也具有多元互補的特點,儒釋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動互補是其顯例。傳統中國還有發達的民間社會,主要以家庭和家族為中心,構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會依託物。

現代化的多元模式,主要是文化的民族內涵和現代性之間的張力問題。因此,在一個社會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過程中,中間呈現的諸多問題,常常離不開文化的思考。就是説,從文化的視角解讀現代社會,有可能把很多問題説得更清楚一些,單一的政治解讀、經濟解讀、軍事解讀,都不容易把一個國家和社會研究明白。

我的一個看法是:社會的問題在經濟,經濟的問題在文化,文化的問題在教育,教育的問題在文化。這是一個文化與社會與政治與經濟之間的互動循環圈,這個循環圈為我們提供了對社會現象作文化解讀的可能。我不是文化決定論者,但我覺得,當代中國文化方面的欠賬太多。因為我們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把文化混同於意識形態,以至文化排斥多於文化建設。殊不知文化建設是需要依賴社會的。經濟的市場化自然是現代化的必經之路,但社會不能市場化,社會的教育與學術尤其不能市場化。人類的道德理性(譬如操守)和美好的情感(譬如愛情),不能市場化。總之,經濟強國的建立,不能以犧牲文化的基本價值為條件。

現代性語境下的文化問題,有一個自我的文化身份和與他者的關係問題。走向現代,那麼傳統呢?走向世界、一切方面都試圖與國際接軌,那麼自己呢?所以,便有了對自身角色作文化辨認的需要,而角色離不開自己的文化傳統。如果説一百年前、三十年前,可能還會有學者認為現代化和民族的文化傳統是不相容的,但今天,已經很少再聽到這種聲音了。我們長期反思的結論是:現代化不能完全丟開自己的文化傳統,不能離開自己的出發點,不能找不到回家的路。

中國是一個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國家。五千年的文明,三千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曾經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與文化。當歐洲還處於中世紀的時候,中國的唐代就已經迎來了自由歌唱的歷史時期,唐代的多元繁榮是中國文化史的最輝煌的記憶。

多元共生是中國文化的顯著特點。就中國文化的發生來説,它是多元的,具體可以説有黃河文化和長江文化不同的兩源。我們過去講中國文化,一般都講黃河文化,以黃河文化為基準,因而黃土地文化、農耕文化、內陸文化、寫實主義文化等等,成為人們概括中國文化的常用語言。但長江文化為我們提供了不同於黃河文化的範例。甚至長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現的文化面貌也是如此的不同。

長江上游四川廣漢的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這些青銅器的造型和黃河流域非常不同,有非常誇張的千里眼和順風耳,充滿了神奇的想象力,甚至使人懷疑這是中國人制作的造型嗎?從這些青銅器的構造上,我們約略可以想象出四川人的性格似乎帶有青銅器的剛性。而長江中游的楚文化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有一年我參觀河南的博物館,看到黃河流域出土的大量青銅器,各種鼎器的造型渾厚莊嚴,有力度,感覺很震撼。後來館長帶我去看另一處存放的青銅器,一排的鼎器,但造型輕巧,下座雖大,腰身卻很細,年代也跟黃河流域差不多。館長讓我想想是哪裏出土的?我説可能是三楚。他説是啊,“楚王好細腰”嘛。宮廷的審美取向已經影響到了青銅器的造型。由這一點可以看出,楚文化確實有自己的特點。長江下游的浙江則有大規模的玉器出土,就是有名的良渚玉器,不光有人身上佩戴的飾物,而且有生產工具和軍事器械,例如玉斧、玉刀、玉箭、玉劍等等。所以考古學家懷疑,我國古代是不是可能有一個玉器時期。這些潔白堅硬的玉器,或許也可以讓人聯想到浙江人的一些性格特徵。

所以,不僅長江文化和黃河文化不同,長江上中下游的文化也有很多差異。黃河文化的那些人們熟悉的特徵,不一定完全適用於長江文化。長江自古以來航運便利,可以直接和海洋聯繫起來,如果説黃河文化帶有內陸文化的特點,那麼長江文化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帶有了海洋文化的特點。長江流域南面的嶺南文化,更是很早就直接跟海外建立了廣泛的聯繫。

就學術思想而言,中國傳統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補的特點。學術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理性之光,是最高形態的文化。儒釋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動互補是其顯例。佛教是在東漢時期由印度傳到中國的,這麼一個外來宗教慢慢變成中國自己的宗教,是由於儒家的思想有極大的包容性。道教的產生也在東漢,當佛教思想剛剛傳進來的時候,起來進行反駁和討論的居然不是儒家而是道教。因為道教是宗教,所以對另一種宗教的理念不能認同。南北朝時期的範縝寫過有名的《神滅論》,就是批評佛教思想的。他為什麼寫這個文章呢?據陳寅恪先生考證,範縝的曾祖父、祖父、父親以及他自己,都信仰天師道,這是道教的一個分支,他反對佛教,是由於他有道教的家傳影響。

歷史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宗教戰爭,但是中國這麼長的歷史,很少有宗教戰爭。這是由於中國的文化思想有極大的包容性,特別是儒家思想。所以然者,在於儒家不是宗教,或如陳寅恪先生所説,“儒家不是真正的宗教”。正因為傳統社會佔主流地位的儒家不是宗教,儒釋道三家的思想才融合得很好。漢以後儒家是在朝的思想,道家和道教以及佛教主要在民間。對於一個知識人士而言,三家思想的互補使得精神空間有很大的迴旋餘地,進退、順逆、浮沉,均有現成的學説依據,所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儒家思想給人以上進的力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傳統士人的共同理想。但是,如果仕途受到了挫折,乃至革職、斥退、罷官的時候,道家無為的思想便可以給他很好的支撐。道教崇尚自然,可以讓他暢遊于山水之間。甚至遭遇罪愆,如果信奉佛教,剃度出家,也可以避世完身。總之生命個體不會陷入完全的絕境。所以,多元性、包容性和自性的超越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理性的基本特徵。

傳統中國還有發達的民間社會,主要以家庭和家族為中心,構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會依託物。依據文化人類學的法則,文化傳統可以區分為大傳統和小傳統。一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比如中國傳統社會的儒家思想,就是大傳統;而民間文化和民間信仰則是小傳統。大小傳統是互動和互相依賴的,當大傳統遭遇危機的時候,我們仍然可以在民間文化中搜尋到它的碎片。所謂“禮失,求諸野”,就是這個意思。我們今天到東南亞一帶,看到那裏的華族社會,其中國文化傳統的根性仍然相當牢固,甚至比我們國內看得更重。

中國文化自有令人自豪的不間斷的傳統,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原因和漢字有關係。漢字我們使用了兩三千年,從秦朝的統一文字到現在,一直是中華文化的載體,電腦盛行原以為會使我們的漢字遇到危機困難,實際結果卻並非如此,現在漢字進入電腦極為方便,説明我們的漢字在現代背景下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我們文明不間斷的有功之臣。相反,20世紀初前半期,許多志士仁人以為漢字將成為現代化的“累贅”的想法,未免是杞人憂天。不過從清朝中葉以後,中國的發

展落在了世界文明的後面。不少史學家喜歡講清朝如何不可一世,喜歡講“康乾盛世”,但是我個人的看法,中國落後的直接觸點其實還是發生在清朝。由於康熙晚年到後來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不與外人建立正常的交流關係,使中國處於與世界隔絕的狀態。唐朝為什麼那樣強大而且繁榮?胸懷寬廣地與中亞以及其他國家建立穩定的文化商務關係,是重要的一因。十七世紀的時候,歐洲人很願意跟中國交流,但是清朝統治者不接受他們伸出來的手。顯例是1793年英使馬戛爾尼以給乾隆祝壽的名義率船隊來華,帶有喬治三世國王給乾隆帝的祝壽信,希望與中方簽署一項貿易協定,並在雙方首都互設使館。清朝認為根本無此必要,價值1。56萬英鎊的600箱禮物收下了,馬戛爾尼則除了拿到一柄精美的玉如意,等於空手而歸。我以為至少是此次,不是西方而是清朝統治者主動放棄了交流的歷史機會。否則,如果當時能夠主動打開和歐洲經商的通道,後續的發展也許就不是後來的面貌了。

到了晚清,中國的大門被西人的船堅炮利打開,歐風美雨狂襲而至,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發生了危機。1911年持續幾千年的帝制解體了,最後一個皇帝被趕下了龍椅,以“三綱五倫”為代表的儒家思想,也就是傳統社會的大傳統,還能夠繼續發用嗎?中國的固有文化能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生?或者換句話説,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性應該是怎樣的關係?傳統中國經過怎樣的途徑才能順利地進入現代中國?中國傳統文化在今天還有意義嗎?百年以來一直存在爭論,直到今天仍不能説已經獲致完全的解決。

築中國夢的演講稿篇3

人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個人的夢想各不相同,下面讓我們來談一談“夢想”這個話題吧!

一個無知的孩子去問老師:夢想是什麼?老師説:夢想是做你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為了這件事要努力的去奮鬥做得實現自己的夢想。我想對這個孩子説:夢想是燈,照亮你腳下的路。夢想是火,再次點燃熄滅的燈。夢想是船,帶着你走向成功的道路。夢想是水,形成無邊無際的海洋。夢想是樹,為你撐起一片綠蔭。夢想是一把雙刃劍,幫自己掃除障礙。夢想是未來,與你共創輝煌。

我從九年級開始成績一直不好,直到九年級下學期我看到了智華職業學校的招生簡章,聽説那裏能夠對口升學,我下定了決心走向這所學校的大門,我報了計算機專業,在報名的同時曾自己告訴過自己,接受新的環境,展現新的自我。我想了想我的數學成績較差,這時我就下定決心只要週末放假或是在家時就跟着電腦面對着教學視頻努力學習,從那時我的夢想一下就改變了。

我的夢想是在學校裏好好學習自己的專業,考上理想的大學,做一個高級平面設計師。為了我的夢想,我要堅定自己理想的信念,努力去拼搏。每天勤學苦練,現在正是我年輕的時候,要不斷的與世界拼搏,堅決不能放棄。

一天下午我在客廳裏看電視時看見美國夏威夷的畫面很美,於是我就説:長大後我要去美國夏威夷遊玩,這句話被爸爸聽見了,他説:你想去美國夏威夷,這是在做夢吧,如果你想去,就要靠你自己去實現這個夢想,去實現這個夢想的過程中要時時刻刻的去努力、去拼搏。不到最後時刻,堅決不要放棄。此時,我心裏一直想着,我一定要實現我的的夢想。從此,這個夢想伴我前行。

“夢想”兩個真實的文字,伴隨着多少炎黃子孫的共同願望。

俄國傑出的革命民主義者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説:人的活動如果沒有理想的鼓舞,就會變得空虛而渺小;所以我們要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因有夢想而變得更強大

夢,我的夢,中國夢。人不能沒有夢,如果沒有了夢,就像生活在陰影當中,不能自拔。如果沒有了夢,就像燕子折斷了翅膀,不能飛翔。如果沒有了夢,就像藍天失去了白雲。如果沒有了夢,就好像雙眼失去了光明。

像托爾斯泰所説的:要有生活目標,一輩子的目標,為了我們的目標,實現我們的夢。同學們,去奮鬥吧、去拼搏吧!

我的夢,中國夢!

築中國夢的演講稿篇4

中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文化的組成部分。

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累和凝聚的過程。下面列出的這些節日都是從古代發展而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和習俗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代人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微妙完善和逐漸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過程。和社會的發展一樣,它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中國古代的這些節日,與大川的天文、曆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的節氣有關,至少可以追溯到文獻中的《夏小正》和《尚書》。到了戰國時期,一年劃分的二十四節氣基本完成,後來的傳統節日都與這些節氣密切相關。

節氣為節日的出現提供了前提條件。大多數節日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但習俗的豐富和流行仍需要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最早的風俗活動與原始崇拜和迷信禁忌有關。神話傳説為節日增添了一點浪漫;還有就是宗教對節日的影響和影響;一些歷史人物被賦予了永恆的紀念,滲透到節日中,這些都融入到節日的內容中,賦予了中國節日深厚的歷史感。

到了漢代,中國的主要傳統節日已經定型。人們常説,這些節日起源於漢代,這是中國統一後的第一個大發展時期。政治經濟穩定,科學文化大發展,為節日的最終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隨着唐代節日的發展,它已經從原始崇拜、禁忌和神祕的氣氛中解放出來,變成了娛樂禮儀,成為了真正的節日。此後,節日變得歡快多彩,出現了許多體育和令人愉快的活動,很快成為一種時尚,這些習俗繼續發展和延續。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長的歷史中,歷代文人騷客為每個節日都寫下了許多名篇。這些詩詞膾炙人口,廣為傳頌,使我國的傳統節日滲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藴,美妙的浪漫,優雅而流行。

中國節日凝聚力強,包容性廣。舉國歡慶節日,這符合我國悠久的歷史,是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築中國夢的演講稿篇5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下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放飛中國夢》

每一個人都有夢,每個民族也都有夢,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夢就是我們的中國夢。三十年,在奔流不息的歷史長湖中只不過是一朵瞬間即逝的浪濤。但是,對於中國這個文明古國來説,卻足以譜寫一首氣勢磅礴,氣壯山河的交響樂。自從新中國開放以來,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在腳下的這片土地上,繪畫着創新,更好的嶄新畫卷。

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其第143個成員,這已為我國添了一份光彩,更好的還在後面。2008年,中國舉辦了奧運會,2010年,成功舉辦了上海世博會,2011年,我國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這些,都實現了中國跨越式發展的生動證明。

現在,農村也發展得很好,由以前的茅屋變成了平房以及別墅。許多道路從以前泥濘的小路變成了寬闊的大路,許多人家也裝了自來水,熱水器,電腦。而且,有的農村家庭裏還建有小花園,游泳池,豪華餐廳……城市也一樣,變得更富有,發展的更好,什麼酒吧,ktv,舞城,五星級豪華酒店,裝飾城……應有盡有。

但是,為了讓中國更美麗,首先要從保護環境開始做起。每當有人亂扔垃圾時,我總會走過去,彎下腰,將它撿起來,扔入垃圾筒後,我才幹自己的事。每當在電視裏看見什麼地方的環境惡化了,我會感到很難過。因為,如果江河湖泊被污染了,那麼,人類就無法飲用乾淨的水資源了。我默默的在心裏向全中國呼籲: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讓我們共築美麗的中國夢。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長江依然咆哮,奔騰,黃河依舊磅礴。可是共築中國夢——美麗中國的信念,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裏都播種下一粒種子。這粒種子正萌芽,成為一棵大樹,如一艘巨輪,要幸福啟航了。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標籤: 演講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wen/yanjianggao/3xmd2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