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實用文 >演講稿 >

傳承五四精神不負韶華演講稿(特選5篇)

傳承五四精神不負韶華演講稿(特選5篇)

  傳承五四精神不負韶華演講稿 特選篇1

五四運動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標誌性事件。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由社會主義思潮中的一支涓涓細流,變成了磅礴的大潮,在中國思想界澎湃激盪。

堅定了馬克思主義信仰。五四運動時期,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經過反思和批判,選擇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大膽捍衞了馬克思主義,極大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展示出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厚感情和堅定信仰。可以説,找到馬克思主義並信仰馬克思主義,是五四運動最大的成果和收穫之一。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證明,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全黨全國人民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共同奮鬥的強大精神力量。

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五四運動時期,先進知識分子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基本理論,並通俗地進行宣傳,推動了更多愛國人士的思想轉變,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者羣體的形成。從此,馬克思主義理論為近代以來岌岌可危的中華民族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武器,為苦苦探尋救亡圖存出路的中國人民帶來了科學的理論指引。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中,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脈相承和與時俱進。進入新時代,我們仍然深刻感悟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品格,不斷開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走上了馬克思主義道路。五四運動時期,先進知識分子選擇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旗幟,走上馬克思主義指引的道路,是經過長期艱苦探索之後反覆比較作出的歷史性選擇。他們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積極投身到現實鬥爭中去,注意同工人羣眾結合,同中國實際結合,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傳承五四精神不負韶華演講稿 特選篇2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五四運動倡導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思想早已深深地烙印在每個中華兒女心中,成為激發和凝聚全民族奮進的偉大精神力量,對當代中國發展和進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愛國主義是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支柱。近一個世紀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寫下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輝煌篇章。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更要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把億萬人民的愛國心愛國情匯聚成洪流,成為推動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民主和科學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民主和科學是現代文明的精髓。五四運動高舉“民主”和“科學”大旗,提出為科學和民主而戰,徹底破除封建迷信,使中國人民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空前洗禮。在漫長的奮鬥歷程中,我們黨不僅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了專制獨裁的舊制度,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實現了最廣大人民的解放和民主、自由,而且依靠改革開放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真理和發展道路,各項事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放眼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這要求我們必須堅持走民主和科學之路,加快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加快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保障。

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是民族復興的動力源泉。五四運動衝破了舊思想舊文化的牢籠,從單一的思想啟蒙走向全面的社會改造,從追求西方民主政治轉向社會主義,是一個不斷解放思想、艱苦探索的歷史過程。回顧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近百年曆程中,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以解放思想指導工作實踐,可以説,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解放思想的歷史。進入新時代,我們正經歷着中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進行着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改革勇氣,以時不我待的使命擔當,將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

傳承五四精神不負韶華演講稿(特選5篇)

 傳承五四精神不負韶華演講稿 特選篇3

不忘初心,堅定理想信念

理想是人生航行的燈塔,是奮勇前行的原動力。100年前,北京大學師生在五四運動中站在歷史的潮頭,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運動狂潮,積極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為新中國的誕生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也催生出了偉大的“五四精神”。

今天,中國社會因國際環境、社會變革等因素的影響,給當代青年帶來了許多衝擊,使其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因時而變,主要體現在:一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憑藉其發達的科學技術,對我國青年實行“西化”和“分化”政策,採取各種手段進行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二是我國正處於社會變革時期,社會激烈轉型推動着時代的變化,使青年的思想呈現多元化、差異化等特徵。面對新時代要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當代青年要不忘初心,樹立遠大理想,堅定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曾言: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100年來,“五四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奮發進取,“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成千上萬的青年為了理想甚至獻出了寶貴生命。因此新時代的青年要以“五四精神”為指引,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上,建立在對新時代我國的基本國情的準確把握上,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這樣將會讓青春年華的風貌彰顯新時代的特徵而更加流光溢彩。

敢為人先,勇挑時代重擔

馬克思曾言,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它自己的問題,精準把握並順利解決它,就會把人類社會創造的理論、思想推向前進,每個不同的時代都會有不同的使命和擔當。100年前的五四運動,面對國破家亡、山河破碎的局面,無數愛國青年勇挑歷史重擔,敢於直麪人生,衝在反帝反封建的最前沿,為新中國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前,面對新時代的歷史使命和重要任務,新青年要有新的時代擔當,這份擔當是“五四精神”的傳承,這份擔當是面對着矛盾敢於迎難而上,面對新的問題敢於挺身而出,面對不良風氣敢於堅決鬥爭的精神。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當下,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是到了“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地步,當代青年特別是青年黨員必須要具有對黨忠誠、為黨盡職、為民造福的政治擔當;要具有時不待我、只爭朝夕、勇立潮頭的歷史擔當;要有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責任擔當,以飽滿的熱情、勤勉務實的態度,投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去,讓青春之花永放光芒、永不褪色。

不負韶華,勇於砥礪奮進

在《敬告青年》一書中,陳獨秀提出:青年是必須進取而不是退隱的,人生最大的天職乃是奮鬥。李大釗則説:青年之文明,奮鬥之文明也,與境遇奮鬥、與時代奮鬥、與經驗奮鬥。100年前的五四青年的奮鬥精神是“為未來社會之人,不為現在社會之人”。他們高舉愛國、民主、科學、進步的旗幟,不畏艱難險阻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展開頑強的鬥爭,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站起來了。

面對時代重任,當代青年應該繼承五四運動艱苦奮鬥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曾告誡青年,“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成功的背後,永遠是艱辛的努力。“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任何成功之事都離不開篳路藍縷的艱苦奮鬥。我們中華民族在本世紀中葉要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目標,需要靠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艱苦奮鬥,自強不息,要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砥礪前行。“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新時代青年要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前途緊密結合,從點滴做起,經受鍛鍊,用勤勞的雙手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的一流業績,譜寫出新時代青年的時代華章。

腳踏實地,掌握過硬本領

100年前的中國風雨飄搖,民不聊生,當面對內憂外患的困境時,彼時的青年沒有退卻,而是以強烈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不斷追求進步、追求真理,毅然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正是百年前的青年不斷進步,努力學習,追求和探索真理,才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並使得工人階級順利登上歷史舞台,推動了中國近代史的發展。

面對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新時代青年應該清楚這樣的願景並非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可以實現的,新時代青年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更應掌握過硬本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青年人正是吸收知識的黃金期,讓努力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掌握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作為新時代承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青年,要發揚五四精神,刻苦鑽研、努力學習、練就本領,將個人追求與社會進步緊密結合,把“青春夢”與“中國夢”緊密結合,自覺投入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熔爐中去掌握本領,鍛鍊自我。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社會棟樑之材。唯有如此,新時代的青年才能肩負國家和民族的重託。

  傳承五四精神不負韶華演講稿 特選篇4

五四運動已經過了101年,101年前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從而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五四運動也是現代中國青年運動的發端,正是在五四運動中,中國青年作為一支新生的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五四運動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就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始終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不斷前進、不斷髮展、不斷創新。

共青團是黨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的羣眾組織,是青年學習進步的大學校,是青年鍛鍊成長的大熔爐。廣大團員青年首先要講政治、顧大局,要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政治方向和政治觀點,嚴守紀律、認真學習,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在是非面前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頭腦清醒;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以集體、學校、社會利益為重,積極承擔任務,主動接受鍛鍊,發揮自己的才能,主動化解在集體中出現的矛盾;堅定的信念,偉大的目標,來自於自身的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成熟,因此我們要努力學習,用知識武裝頭腦,指導行動,牢固的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好的擔負歷史賦予的重任。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五四精神也在不斷的豐富和發展。具體到我們學校,我們自身就是努力實踐“求知、求真、求實”的校訓,以“與人為善,善待人生”為處事做人的原則。努力構建和諧。孫校長早就高瞻遠矚的提出了校訓、校魂,為我們構建和諧校園指明方向,提供了準則。求知、求真、求實,要求我們牢記求真務實以學為本的天職。用校訓指導我們的學習和工作,踏踏實實一絲不苟,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克服自滿情緒,努力培養自己的創造能力,發揮創造潛能,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用自己的文明行動,優異成績來報答父母、回報學校。與人為善,善待人生要求我們始終懷着一顆善之心、平之心、坦之心、誠之心、真之心去面對每個人每件事,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與人為善,善待人生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創造、不斷付出艱辛勞動的過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只要我們默默耕耘,默默用功,用自己的善良和真誠要求自己、對待待別人,我們就會積小善為大善,積小勝為大勝,積平凡為偉大。眼下母親頌活動正在開展,這不是一種形式,我們要用用真心體會母愛,用誠心歌頌母愛,用實心報答母愛。

最後讓我們攜起手行動起來,把五四精神發揚光大,努力實踐“求知、求真、求實”“與人為善,善待人生”,為構建和諧社會而努力奮鬥。

  傳承五四精神不負韶華演講稿 特選篇5

五四運動作為一次真正的偉大的羣眾運動,它向人們揭示了一個馬克思主義最普通、最基本的原理: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重視人民的價值。五四運動既沒有像戊戌變法那樣企圖依靠傀儡皇帝來救國,也沒有像辛亥革命那樣藉助軍閥力量實現共和,而是廣泛地動員和組織羣眾,爆發了一場真正的羣眾運動。歷史證明了人民的價值,羣眾才是真正的英雄。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之初就深深紮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進入新時代,更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羣眾觀點,自覺踐行黨的羣眾路線,堅定人民立場,厚植為民情懷,始終保持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

發揮人民的力量。“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只有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民羣眾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力量。正是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為黨的成立提供了階級基礎和力量準備。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之所以完成了前無古人的偉大壯舉,正是因為始終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發揮了最廣大人民的力量。沒有一種根基,比紮根羣眾更堅實;沒有一種力量,比來自人民更強大。新時代,只有緊緊依靠人民、服務人民,充分調動人民羣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匯聚成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磅礴力量。

強化人民的地位。五四運動中人民的歷史地位開始凸顯,青年學生髮揮了先鋒作用,無產階級作為主力軍開始登上政治舞台,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共產黨自成立那天起,就把推翻剝削階級統治,建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實現人民當家作主,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和根本宗旨。新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歷史傳承和創新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和使命的時代要求。新時代,必須順應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前進。青年是五四精神的傳承者,是民族的希望和國家的未來。青年羣體的力量始終同國家、民族命運緊密相連。近10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浙江青年和全國各族青年一道,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奮鬥,寫下了光輝的歷史篇章。當代浙江青年要在五四精神的激勵下,自覺堅持黨的領導,聽黨話、跟黨走,秉持浙江精神,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wen/yanjianggao/v6zv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