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教師文案 >

六年級上冊圓教案參考8篇

六年級上冊圓教案參考8篇

通過書寫教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增強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是教師在上課前需要準備的文件之一,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六年級上冊圓教案參考8篇,感謝您的參閲。

六年級上冊圓教案參考8篇

六年級上冊圓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 通過畫圖的方法,探索長方形長和寬的變化關係,進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2. 經歷探索活動,瞭解反比例曲線圖的特徵。

教學重點:

探究長方形面積不變時,長與寬的關係。

教學難點:

發現表示反比例曲線圖的特徵。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正比例關係的意義是什麼?怎麼用字母表示這種關係?正比例的圖像呢?

2、你還記得表示積一定,兩個乘數之間的關係圖嗎?把積是12的方格圈起來,可以連成什麼線?

3、説一説。

(1) 兩個乘數的變化情況。

(2) 兩個乘數成什麼關係?

(3) 你有什麼猜想?

二、探索新知。

用x、y表示面積為24平方釐米的長方形相鄰的兩條邊長,他們的變化關係如下表。

x/cm 1 2 3 4 6 8 12 24

y/cm 24 12 8 6 4 3 2 1

1、説一説長與寬的變化情況。(小組交流)

2、這裏哪個量一定?

3、面積一定時,長方形的長與寬有什麼關係?(小組討論)

板書:長×寬=長方形面積(一定)

4、根據上面的數據,在方格紙上畫出8個長方形。(每格代表 1 cm2)

過程要求

(1) 出示方格紙,並標明x、y軸上的數字。

(2) 教師邊講解,邊畫長方形。

(3) 學生接着畫。(直接在課本上完成)

5、連接圖中的點a,b,c,d……

(1) 猜一猜:圖中的點a,b,c,d……在一條直線上嗎?

(2) 師生一起連線,驗證自己的猜想。

三、課堂小結

説一説表示正比例關係的圖像和反比例關係的關係式和圖像的區別。

四、鞏固練習

麪包的總個數不變,每袋裝的個數與袋數如下表。

每袋個數 2 3 4 6 8 12 24

袋 數 12 8 6 4 3 2 1

(1)每袋個數與袋數有什麼關係?説明理由。

(2)把上面的數據製成圖表。

六年級上冊圓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梳理文章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

2、通過具體語句,分析人物心理的變化過程。

3、學習分析小説人物心理的方法。

二、重點難點:通過具體語句感受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齊讀課題“盼”,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盼望,希望的意思。

盼,目分黑白也。——《説文解字》

盼,美目也。——《字林》

説明這個字是期待等待美好的事物,或者實現一個美好的願望。今天我們看看作者要盼望一個什麼美好的事物呢?盼穿雨衣。主人公在實現“穿上新雨衣”這一願望的過程中,他的心理有哪些變化?作者如何表現這樣變化呢?

二)、研讀課文

1、文章1-2段,這是一件什麼樣的雨衣?

“綠色的”“透明的”“斗篷式的”:雨衣非常美麗、便捷。

2、我初次見到它時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戴”“抖抖”“窸窸窣窣”

3、這些詞體現了我當時什麼樣的心理?

內心非常欣喜,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新雨衣。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人物的具體表現來體會到人物的心理。

4、我盼望着穿雨衣,也就盼望着變天,我是如何盼望着變天的呢?

“每天在放學的路上我都是這樣想”:體現我內心十分焦急着急。

通過人物的直接描寫,體現人物心理。

5、我盼變天,終於變天了,此時我的心理有怎樣的變化呢?

“路邊的小樹忽然莎啦啦地喧鬧起來,好像在嘻嘻地笑。”

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樹被風吹動的聲音,體現起風了,要下雨了。因此通過此時環境的特點,來展現人物的內心。

6、因此當我們理解人物內心時,可以通過直接描寫人物內心的語句、描寫人物外在表現以及環境描寫襯托人物心理這三方面來分析人物心理特點。

四人為一組,閲讀文章的5—21節,圈畫出描寫主人公心理的語句,並結合三個表現人物內心的方法,分析人物此時的心情。

5—15段:人物的語言、肖像(外在表現),體現主人公無法穿上雨衣內心的失望。(分角色朗讀課文)

16段:人物的心理活動,直接體現人物的心理。

17段:環境描寫,運用比喻的修辭,體現人物興奮愉快的心理。

20段:“挺”“小心翼翼”人物的外在表現,體現人物此時興奮的心情。

三)、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學會了可以有三種方法來分析人物的心理。全篇文章作者盼望着穿雨衣的故事,把故事寫得這樣的一波三折,同時人物的內心更是跌宕起伏。作者盼望穿上雨衣其實就是盼望着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盼望着美好的生活。

板書:

直接描寫人物內心

欣喜

興奮

喜悦

描寫人物外在表現

着急

失望

環境描寫烘托心理

(七)作業

我們也會盼望着很多事情的發生,請同學們自己朗讀這個小片段,我此時應該是什麼樣的心理,補寫50字,要求使用兩種方法展示人物的心理。

家裏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吃晚飯時可以看電視。我自然“見機行事”,分秒必爭地打開電視。我把視線從電視上收了回來,才發現碗已經空了。

母親:“吃完了就去做功課吧。”

……

正是關鍵時刻。”

我嘟囔着,心想,我還沒看完呢。

“且慢!”我急中生智,使出我的緩兵之計。

“我還沒吃飽呢!”為了大飽眼福,我急忙嚷到“再來一碗!”

六年級上冊圓教案篇3

本單元內容包括比的意義、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按比分配解決實際問題等。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理解了除法的意義與基本性質、分數的意義與基本性質、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和解答分數除法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由於本單元的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有着密切的聯繫,在教學時,教師應創設良好的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與思考,並與同學展開積極的合作與交流,在特殊方法與一般方法的比較辨析中,進一步明晰知識的本質。

教材還編排了很多問題情境圖來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

例如:在例2按比分配解決實際問題中,教材在問題情境圖和分析與解答過程中都採用圖示直觀地表示比的具體含義。

這有利於學生理解這個比表示的是哪兩個量之間的關係。同時,藉助於直觀圖,也有利於學生運用數學語言轉換各種信息,多元表達概念及數量關係,因而從本質上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係,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1課時比的意義

教材48~49頁的內容。

1.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法、寫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2.經歷探索比與分數、除法之間關係的過程,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把握比的意義的本質。

重點:

理解比的意義以及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係。

難點:

理解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係,明確比與比值的區別。

課件:

學具。

1.課件出示教材第48頁情境圖。

教師提問:這就是楊利偉展示的兩面旗,它們的長都是15cm,寬都是10cm。比較它們長和寬的關係,你能提出怎樣的數學問題?

(1)長比寬多多少釐米?15-10;

(2)寬比長少多少釐米?15-10;

(3)長是寬的多少倍?15÷10;

(4)寬是長的幾分之幾?10÷15。

2.師:今天我們將進一步研究這種倍數關係,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還可以用一種新的數學方法——“比”來表示。(板書課題:比的意義)

自學比的相關知識。

學生自學教材第49頁“做一做”之前的內容,思考問題:比各部分的名稱是什麼?怎樣求一個比的比值?(彙報交流)

(1)比各部分的名稱。

課件出示:15∶10=15÷10=,讓學生説出比的各部分名稱。(板書:前項、比號、後項、比值)

(2)比值的意義。

師:怎樣求一個比的比值呢?(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後項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師:比和比值有什麼區別?(引導學生小結:比表示一種關係,而比值是一個數,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或整數表示。)

師:同桌討論一下,比與除法、分數之間有什麼聯繫?比的前項、後項和比值分別相當於分數和除法算式中的什麼?比的後項可以是0嗎?

討論後根據學生交流反饋填寫下表:

聯繫

區別

除法

被除數÷除數=商

一種運算

分子—分母=分數值

前項:後項=比值

兩個量的關係

請嘗試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內在聯繫。

板書:a∶b=a÷b=(b≠0)。

師: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兩個數的比還可以寫成分數形式。如15∶10也可以寫成,仍讀作“15比10”。

師:足球比賽中的比分3∶0與我們今天學習的比一樣嗎?(引導學生理解:各類比賽中的比不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比,它只是一種計分形式,是比較大小的,是相差關係,不是相除關係。)

1.教材第49頁“做一做”第1題。

請學生思考這兩個比的量是同類量嗎?比值表示什麼意思?(所花錢數和練習本數是不同類的量,比值表示單價。)

2.教材第49頁“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反饋時,説説未知的前項或後項是怎樣求出的。(引導學生根據比與除法的關係求出未知的前項或後項,歸納一般方法:前項=比值×後項;後項=前項÷比值。)

3.教材第52頁“練習十一”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反饋交流。

説説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時利用“神舟”五號升空這一現實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另一方面可適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比較分析中,學生感受“比”和除法的聯繫,加深對同類量與不同類量比的意義的理解,對比的概念形成較為清晰的認識。

在討論交流中,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第2課時比的基本性質

教材第50~51頁的內容。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質,初步掌握化簡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分析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繫,培養觀察、比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數學能力。

3.初步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並使學生認識知識之間都是存在內在聯繫的。

重點:

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難點:

正確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課件、答題紙、實物投影。

師:同學們先來回憶一下,關於比已經學習了什麼知識?

預設:比的意義,比各部分的名稱,比與分數以及除法之間的關係等。

師:我們知道,比與除法、分數之間存在着極其密切的聯繫,而除法具有商不變的性質,分數有分數的基本性質。聯想這兩個性質想一想,在比中有沒有類似的性質呢?

板書:比的基本性質。

學生紛紛猜想比的基本性質。

根據學生的猜想教師板書: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

1.教學比的基本性質。

師:比和除法、分數一樣,也具有屬於它自己的性質,那麼是否和大家猜想的一樣呢?這需要我們通過研究證明。接下來,請大家分成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研究並驗證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確。

教師説明合作要求。

(1)獨立完成:寫出一個比,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驗證。

(2)小組討論學習。

①每個同學分別向組內同學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並依次交流。(其他同學表明是否贊同此同學的結論。)

②如果有不同的觀點,則舉例説明,然後由組內同學再次進行討論研究。

③選派一個同學代表小組進行發言。

(3)集體交流。(要求小組發言代表結合具體的例子在展台上進行講解。)

(4)全班驗證。

2.完善歸納,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質。

10∶15=10÷15==

15∶9=15÷9=

16∶20=(16

□)∶(20

□)

上題中○內可以怎樣填?□內可以填任意數嗎?為什麼?

(1)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並説明理由,教師完善並板書。

(2)學生打開書本讀一讀比的基本性質,教師板書課題:比的基本性質。

3.深化認識。

利用比的基本性質做出準確判斷:

(1)8∶10=(8+10)∶(10+10)=18∶20( )

(2)12∶16=(12÷6)∶(16÷4)=2∶4( )

(3)0.8∶1=(0.8×10)∶(1×10)=8∶10( )

(4)比的前項乘3,要使比值不變,比的後項應除以3。

( )

4.比的基本性質的應用。

(1)引導學生自學最簡整數比的相關知識。

預設:前項、後項互質的整數比稱為最簡整數比。

(2)從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簡整數比,並簡述理由。

3∶4 18∶12 19∶10 ∶ 0.75∶2

(3)化簡前項、後項都是整數的比。(課件出示教材第50頁例1(1))

學生獨立嘗試,化簡後交流。

(除以最大公因數和逐步除以公因數兩種方法,重點強調除以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4)化簡前項、後項出現分數、小數的比。(課件出示教材第51頁例1(2))

四人小組討論研究,找到化簡的方法。

預設:含有分數和小數的比都要先化成整數比,再進行化簡。有分數的先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數;有小數的先把小數化成整數之後,再進行化簡。

(5)歸納小結:化簡時,如果比的前項和後項都是整數,可以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遇到小數時先轉化成整數,再進行化簡;遇到分數時,可以同時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數。

5.方法補充,區分化簡比和求比值。

)

還可以用什麼方法化簡比?(求比值)化簡比和求比值有什麼不同?

預設:化簡比的最後結果是一個比,求比值的最後結果是一個數。

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出示教材第51頁“做一做”。)

2.教材第53頁“練習十一”第4題。學生口答完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比的基本性質這一內容的學習非常適合培養學生的類比推理能力,學生在掌握商不變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很自然地就能聯想到比的基本性質,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基於猜想的學習必定需要來自學生的自主探究進行驗證,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但合作學習不能流於形式。合作學習首先要讓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產生自己的想法,然後再進行合作交流,交流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時也真正內化了來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質”,從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學習的實效性。第3課時比的應用

教材第54頁的內容。

1.能在實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實際意義。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題方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3.通過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學習,在觀察、研討、交流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和活動的樂趣。

重點:理解按比分配的意義,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難點:自主探索解決按比分配實際問題的策略,能運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課件。

課件出示:一個農場計劃把100公頃地平均分成2份,分別播種小麥和玉米。小麥和玉米各播種多少公頃?播種面積的比是多少?(指名學生回答)

師:這道題是把100公頃平均分成2份,這是一道平均分配的應用題。在生產和生活中,使用平均分配方法的實例很多,但是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還有一種分配方法應用也很廣泛,那就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比如,配製一種混凝土需要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這種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比的應用。(板書課題:比的應用)

1.課件出示教材第54頁例2。

師:題目中要配製什麼?(配製500

ml的稀釋液)

師:是按什麼進行配製的?(濃縮液和水的體積按1∶4的比進行配製)

師:“濃縮液和水的體積比是1∶4”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説在500

ml的稀釋液中,濃縮液的體積佔1份,水的體積佔4份,一共是5份。

師:濃縮液的體積佔稀釋液體積的幾分之幾?水的體積佔稀釋液體積的幾分之幾?

師:你能求出濃縮液和水的體積各是多少毫升嗎?

引導學生小組討論解法,交流彙報。結合學生回答,板書解法。

思路一:先把比化成分數,用分數乘法來解答。

稀釋液平均分成的份數:1+4=5(份)

濃縮液的體積:500×=100(ml)

水的體積:500×=400(ml)

思路二: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數,先求一份數,再求幾份數。

稀釋液平均分成的份數:1+4=5(份)

濃縮液的體積:500÷5×1=100(ml)

水的體積:500÷5×4=400(ml)

2.驗證所求問題。

方法一:把求得的濃縮液和水的體積相加,看是不是等於稀釋液的體積。

方法二:把求得的濃縮液和水的體積寫成比的形式,看化簡後是不是等於1∶4。

3.明確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把一個數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這種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板書:按比例分配)

4.整理解題思路。

(1)按比例分配的問題可以轉化成整數的歸一問題,即先用除法求出每份數,再用乘法求出幾份數。(板書:整數的歸一問題)

(2)按比例分配的問題也可以轉化成分數問題,先把比轉化成分數,再用總數×分率。

1.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1、2題。

第1、2題都是按比例分配的問題,但描述的方式不同,要引導學生善於轉換各種信息。

2.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並組內交流。

3.教材第56頁“練習十二”第11題。

注意引導學生先求出一個長、一個寬、一個高的長度和,再求解。

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研究了什麼?説説你的收穫和感受。

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按比例分配類應用題的結構,分析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難點是比與分數的轉化。為了能在教學中化解難點,使學生輕鬆進入本節課的學習,課一開始我就將“平均分配”與“按比例分配”的不同用事例展示給學生,為例題的教學做好準備。把書上的例2作為嘗試題,讓學生獨立嘗試、交流,最後進行小結。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獨立審題、分析的能力,而且進一步加深對兩種方法的理解,讓學生初嘗成功的樂趣。

六年級上冊圓教案篇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對數學產生一定的興趣,獲得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2、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養成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習慣;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對數學良好的感性認識,初步體驗到什麼是“做數學”。

教學分析:

重點:如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難點:學生對數學的感性認識。

教學過程:

一、讓我們來做數學:

1、跟我學

要正確地解數學題,需要掌握數學題的方法。

例:如圖所示的的方格圖案中多少個正方形?

2、試試看

例:在如圖中,填入1、2、3、4、5、6、7、8、9這9個數,使每行、每列及對角線上各數的和都為15。

例:在上圖中,已經填入了1至16這16個數中的一些數,請將剩下的數填入空格中,使每行、每列及對角線上各數的和都為34。

例:紅旗國小學生張勇和他的爸爸、媽媽準備在國慶節外出旅遊。春光旅行社的收費標準為:大人全價,小孩半價;而華夏旅行社不管大人小孩,一律八折。這兩家旅行社的基本價都一樣(每人100元),你認為應該去哪家旅行社較為合算?

二、激發訓練

三、知識小結:

通過以上兩節的學習,我們要一定喜歡上它,並希望它天天陪伴你。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將在國小的基礎上學到更多新的知識。

四、作業鞏固

六年級上冊圓教案篇5

第一單元

分數乘法

第四課時

分數乘分數

教學內容:

教材第5頁例4,做一做1~3,練習一8~13。

教學目標:

1、掌握分數乘法計算過程中的約分方法,能正確熟練進行分數乘法計算,提高學生計算的能力。

2、能解答生活中簡單的分數乘法問題,瞭解分數乘法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3、經歷分數乘分數計算過程中的約分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學重點:

掌握分數乘法計算過程中的約分方法。

教學難點:

熟練掌握約分方法,提高計算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算一算

交流時讓學生説一説:分數乘整數的約分方法。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

1、例題4:無脊椎動物中游泳最快的是烏賊,它的速度是 千米/分。

2、解決問題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烏賊的 。李叔叔每分鐘遊多少千米?

(1)閲讀理解。學生閲讀題目,理解題意。組織交流對題意的理解,得出

①烏賊的速度是 千米/分。

②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 千米/分的 。

(2)列式解答。 讓學生根據已掌握的計算方法獨立解答,交流解答過程。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啟發思考。

在分數乘整數時,我們在計算過程中先約分,可以使計算簡便。在這裏,我們是否也可以進行先約分呢?該怎樣進行約分呢?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計算。

(4)交流討論。

組織全班交流,通過交流得出:分數乘分數,為了計算簡便,可以先約分再乘。約分時,分子的兩個因數和分母的兩個因數進行約分,即

3、解決問題二:烏賊30分鐘可以遊多少千米?

理解題意:a、提取題中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已知條件 速度:烏賊的速度是910千米/分

時間:30分鐘

所求問題:烏賊30分鐘可以遊多少千米?

已知速度和時間,求路程,用乘法計算,列式為

(1)學生獨立解答,約分: (㎞)

(2)教師指導:分數乘法也可以這樣直接約分。板書: (㎞)

強調:分數和整數相乘,整數可以和分數的分母進行約分。

4、試一試。

還可以怎樣進行約分呢?(強調:分數和分數相乘,可以採用分子和分母交約分。)

5、小結。在分數乘法計算過程中,能約分的,先約分再乘,這樣可以使計算簡便。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5頁做一做第1題。

這道題是分數乘法計算的練習,三個小題可以在計算過程中進行約分的。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組織學生交流彙報,彙報時重點交流約分的方法。

2、教材第5頁做一做第2題。

問題1:先讓學生閲讀題目,理解題意,根據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係列出算式,再讓學生獨立計算,最後組織交流。強調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乘。

3、教材第5頁做一做第3題。

四、課堂小結。

五、佈置作業:練習一9~13

六年級上冊圓教案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72~73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讓學生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理解化簡比,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促進知識遷移,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3.體驗知識的相通性以及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

正確運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化簡比。

教學難點:

化簡比,並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一、情境導入

今天淘氣和笑笑做了一個實驗,想請同學們也去參加,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吧。課件出示情境圖。

淘氣調製一杯蜂蜜水,用了3小杯蜂蜜,12小杯水。

笑笑調製一杯蜂蜜水,用了4小杯蜂蜜,16小杯水。

那麼,請同學們猜一猜哪杯水更甜呢?

二、預習反饋

點名讓學生彙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説説通過預習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麼問題)

三、探索新知

1.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

(1)再次提出問題:哪杯蜂蜜水更甜,你現在能判斷出來嗎?你遇到了什麼問題?

想想辦法,先和同桌交流。

學生彙報:蜂蜜的含量越高,蜂蜜水越甜。即蜂蜜與水的比值越大,蜂蜜水越甜。

(2)讓學生自己求兩杯蜂蜜中蜂蜜和水的比值,尋找結果。

3∶12==

4∶16==

計算後可知:兩杯蜂蜜中,蜂蜜和水的比值都是,所以一樣甜。

(3)師:如果能知道兩杯蜂蜜水中平均1小杯蜂蜜用了幾小杯水是不是也可以比較呢?怎樣才能知道?請在小組內討論。

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先把比轉化成分數,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再轉化成比的方法。

3∶12==1∶4

4∶16===1∶4

根據比我們發現兩杯蜂蜜水中蜂蜜與水的比都是1∶4,也就是平均1小杯蜂蜜都用4小杯水,所以兩杯水一樣甜。

小結:當比的兩項數值較大時,有時會給判斷帶來不便,這時就需要根據一定的規則,在不改變比值大小的情況下,將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縮小,這樣更便於我們觀察比較。

2.探究比的特殊性質。

師:如何把比的前項和後項變小呢?我們先看看笑笑寫的幾組相等的比,説一説你有什麼發現?

課件出示,讓學生觀察後説一説。

學生能夠説出兩組比的變化情況:第1組把1∶2的前項和後項都乘10,比值不變;第2組把4∶12的前項和後項都除以4,比值不變。

引導學生:你能不能用一句話説出這個規律?

小結: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比值的大小不變。

師:這與這們學過的什麼知識有相似之處?

生:和我們以前學習的商不變的規律、分數的基本性質一樣。

師:比的`前項和後項為什麼不能同時乘或除以0?

生:因為比的後項乘或除以0,比的後項就是0,這個比就沒有意義。

3.化簡比。

瞭解了比有這樣的性質,那麼我們就可以運用它在不改變比值大小的情況下,將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縮小,這就是化簡比。

師:分數可以約分,比也可以化簡,你能化簡下面的比嗎?

24∶42∶0.7∶0.8

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化簡的方法,然後彙報。

生1:化簡24∶42,可以先把比改寫成分數的形式,再進行約分,再改寫成比。

生2:化簡∶,可以用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後項,商用最簡分數表示,再轉化成比。

生3:化簡0.7∶0.8,可以先把小數比改寫成除法算式,根據商不變的性質,化成整數比後再化簡。

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在黑板上板演。

教師小結:看來,化簡比的方法不唯一,不過都有一個共同目標:化簡成最簡單的整數比。但要注意,要使比值不變。在做題時可根據題目需要和自己的喜好選擇。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73頁“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寫出各杯中糖與水的質量比。教師問:根據現在的比可以看到有一樣甜的嗎?(不能,因為每個比的前項和後項都不完全相同)教師追問:那怎麼辦?(要把比化簡後再比較)

2.完成教材第73頁“練一練”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彙報。在彙報時讓學生説説自己化簡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73頁“練一練”第4題。

學生首先完成第(1)(2)小題後,想一想,比值化成百分數後表示的意義是什麼。學生能夠想到它表示兩人的命中率。然後再讓學生回答:不馬虎和奇思誰的命中率高。

五、拓展提升

1.甲數和乙數的比是3∶4,乙數和丙數的比是5∶7,甲、乙、丙三個數的比是多少?

15∶20∶28

2.三個隊共同完成一項工程,一隊完成總工程的,二隊完成總工程的,三隊完成總工程的,三個隊完成工程量的比是多少?

1∶2∶3

六、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你還有什麼疑問?

七、作業佈置

教材第73頁“練一練”第2題。

指名回答。

教師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調整教學方案。

學生思考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後彙報。

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後彙報。

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

在小組討論後完成。

學生回顧並提出問題。

板書設計

比的化??

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比值的大小不變。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這節課利用實際生活情境提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在解決問題時採用多種解題思路,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系統的理解和掌握。通過對比使學生從舊知遷移到新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新授知識,達到知識的系統化。

不足之處:對最簡整數比沒有強調提出,而且對化簡比的方法也沒有作總結性的歸納。課上練習題不足。

教學建議:教學時,如果課上時間不充裕,可以增加一節練習課或課下增加練習量。

六年級上冊圓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能夠讀準字音,把握節奏,達到熟讀成誦;

2、通過賞析感知詩歌意境,體會作者“哀而不傷,悲而能壯”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人的懷才不遇,以及他在悲憤中不乏豪邁氣概,失意中仍懷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熟悉李白嗎?都知道關於他的哪些方面?能説説嗎?預測回答:從他的詩歌,從他的為人??那大家知道李白的愛好嗎?——喝酒!李白嗜酒聞名天下,有詩為證:“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為了能喝酒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也要典賣身邊值錢的東西,有詩為證:“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可是,這樣一個酒仙,也有面對美酒佳餚喝不下去的時候,什麼原因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李白的《行路難》這首詩,尋找答案! (老師板書“行路難李白” )

二、朗讀詩歌,初步感知

請大家大聲朗讀這首詩,看看能否讀準字音和節奏。自由讀——點名讀——評價——點名讀——提示節奏,後齊讀(可能出現需要集體糾正的讀音:太行山、箸、冰塞川3個讀音為什麼? )請大家再讀詩歌;

1.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詩句意思;

2.對文中的疑難處做好標記,然後再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學生自由讀,小組交流,教師巡視協助)大家還有沒有交流以後也沒弄明白的地方?——全班交流難點預測;

1、行路難?樂府古題??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概括一下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嗎?(用自己的話説説好嗎?)好像有點難度,那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詩歌的寫作背景,看看能不能幫助我們? (師讀)

2、那你根據背景現在能説一下了嗎? ——就是詩人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後的感慨!

三、解讀詩歌,感知“難”點這首詩中有幾個“難”字?

請你找出來,用筆畫標註一下。預測學生回答:詩中2個;加上題目中的“難”字,一共3個有人説啊,這首詩歌既有明處的“難”,也有暗處的“難”,其實詩歌處處是難,字字都包含着“難”,請同學們用慧眼來發現隱藏在詩歌字裏行間的“難”,好嗎?我從詩歌中的什麼地方(字、詞語、句子),讀到李白暗含在心中的“難”,我這樣認為的原因是什麼?(引導學生把賞析重點放在前三句上面)學生思考,預測學生回答(各抒己見);

1、不能吃,是難,一定結合詩句來説明,一説到第二句就出示;(多訓練品味讀,示範,指導)

2、過不去河是難,登不上山是難;(多訓練品味讀,示範,指導)

3、等伯樂來發現自己是難(典故要説明白)(多訓練品味讀,示範,指導)

4、直接感歎:行路難,是難!歧路,是難!今安在,是難!(多訓練品味讀,示範,指導)

5、最後一句的“破”,是難! “停”“投”“拔”“顧”“欲渡”“將登”??分析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的關鍵問題提示:假若一上來學生説“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一句,問:李白這是想去哪裏?黃河和太行特殊含義(學生的自我理解説出來)?——胸有大志,未實現,從高處跌入低谷歧,選擇多,才難,美酒佳餚,不吃才難,在茫然之下,讓人揪心處還體現在動詞??茫然,不知所措,你有過嗎?此處可以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加以評説。

這是一條什麼路?這麼難?——預測回答:政治路,人生路??可否説他既沒有當官,也無仕途可以走呢?

看資料(幻燈:公主引薦、供奉韓林、御手調羹、貴妃捧硯),你得到什麼信息?生活好,地位高,可是內心呢?依舊不滿面對奢華和高調,卻是內心鬱悶,為何?他的目標沒有實現——擁有自己政治藍天,他的詩中就用黃河和太行來書寫大志向,少有志向,想着成為帝王之師,是他的性格,更是他的志向,決定了李白44歲的時候——:幻燈:“上書玄宗、賜金放還”這首詩就是李白在離開長安的路上所作,可見這一路走來心懷多少難以訴説的“難言之隱”啊!讓我們用聲音——朗讀,來體會難以言説的心情吧。 (這個過程注重,邊賞析,邊引導朗讀,並且多種朗讀形式交替進行)

四、品讀詩歌,賞析

“歧”路這條路越來越難行,詩人在詩中用什麼詞來形容這條路?——歧路歧,是什麼意思?(學生各抒己見)

總結歸納:岔路,李白麪前到底有哪幾條路呢?預測學生回答:學生各抒己見“歧路”還是可以扣住“渡”與“冰塞川”;“登”與“雪滿山”——理想與現實是矛盾的李白想着離開長安,但是??李白想着留在長安,但是?? 總結:去——違背志向;自己不甘心留——違背原則,在詩中有體現:哪一句體現想留下,還是對“仕途”寄予希望?——“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典故)去留兩難,內心糾結這真的是:(幻燈:“行路難,不在山,不在水,只在人情反覆間。”)——白居易《太行路》有時候,“人心的反覆抉擇”才是最難啊!此時李白的心,時而左時而右,時而去時而留,此時的李白真的是—— (幻燈:“何處路最難,最難在長安”)把自己當成李白,設身處地的體會作者的心情,齊讀前四句學生會不由得讀到“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老師打斷,大家不由得就發出了“行路難”的感慨啊!看看這一句的標點符號,三個字一句,並且是感歎號,改成都好不行嗎?你讀讀試一試老師有時候喜歡“弄斧到班門”,我在行路難後面加上一個“啊”字,聽讀,你有何感受?

添一添,悟感情學生評價,多人試讀,可以加不同的語氣詞,還可以放在不同的位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加字,品讀(多找幾個學生,不要解釋,只聽朗讀!)

五、悟讀詩歌,共鳴“情”懷

總結過渡:(學生加字讀後)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朗讀方式,卻有着同一種的心情,那就是:壯志難酬,彷徨無奈!內心如此茫然的李白,對生活,對未來徹底絕望了嗎?沒有!有詩句為證(齊讀最後兩句)你怎麼理解這兩句?預測學生回答:——會有時,小時候理想終究化為現實——化用詩句(結合課下注釋) ——不拘與格式,再難也不彎腰——掛雲帆,濟滄海,乘風破浪,前進——與前文聯繫,要前行,才會難同學們請看:聯繫前面的難以下嚥,難以施展,難以選擇,無論他的人生路怎麼行,我們都看到一個怎樣的李白?預測:真實、堅定、不屈服、不放棄、獨立、一身傲骨、灑脱?? 總結:這是一個雖然懷才不遇,但在豪邁中不乏豪邁氣概,是一種仍懷有希望的李白!

幻燈:他入京求官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面對權貴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想念長安時: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他思念親情時:歸時倘佩黃金印,莫學蘇秦不下機;他讚美友情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他人生失意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同學們:歷史的天空中,總有一些響亮的名字,如恆星般綻放無盡的光輝,給人力量、催人奮進。李白,就是這樣!他離開我們已經1300多年了,但他卻依然鮮活生動、永葆青春,深深紮根在我們的心靈裏、血脈中。今天我們重新開啟了一扇認識李白的大門,希望大家課下多讀讀李白的詩歌,吸取那裏面釋放出來的一切正能量,通過自己的積極進取,在我們這個大好的時代,爭做出彩的中國人!加油~!讓我們齊誦這首詩,帶着對李白的崇敬和我們那掛雲帆,濟滄海夢想——揚帆遠航!

六年級上冊圓教案篇8

【學習目標】

1.品讀優美句子,理解丁香結的象徵意義。

2.學習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方法,仿寫作文。

3.比較古人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學習作者豁達的胸懷。

【教具準備】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師:上節課,我們跟隨作者宗璞初步領略了美麗的丁香花,丁香花的形象已經深深印刻在我們的心裏,你喜歡哪部分,想不想把你喜歡的句段讀給大家聽?

指名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2.師:作者筆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作者是怎樣描寫丁香花的?又賦予丁香花什麼樣的情感呢?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第二課《丁香結》。

二、品讀釋疑

(一)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寫了哪裏的丁香花,各是怎樣的?找出你喜歡的描寫丁香花的句子。

3.交流彙報。

第一自然段描寫了城裏街旁、宅院裏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寫的是校園裏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寫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1)有的宅院裏探出半樹銀枝粧,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牆上窺着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

這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好在哪裏?(這句話運用擬人的手法,寫丁香花呈現的樣貌,“探"“窺"兩個動詞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體態嬌小,姿態動人。)

(2)月光下,白得瀟酒,紫的朦朧。還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蘭,在夜色中也能讓人分辨出,這是丁香。

你從這句中,能知道什麼?(丁香花的顏色、氣味。)在晚間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麼?(丁香花獨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別出來。)

(3)每到春來,伏案時抬頭便看見檐前積雪。雪色映進窗來,香氣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輕靈的多,不那麼渾濁笨拙了。從外面回來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白下面透出參差的綠,然後才見那兩扇紅窗。我經歷過的春光,幾乎都是和這幾樹丁香聯繫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夢想。

“檐前積雪”指的是什麼?(丁香花。)“香氣直透毫端”説明了什麼?(説明香氣非常濃郁。)為什麼説“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丁香花雖然微小卻繁多,單個的固然單薄,可是眾多的花聚到-起就形成許多簇,使整棵樹耀眼奪目。)

4.思考:想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花的?

(1)形狀:星星般的小花,許多小花形成一簇。

(2)顏色:紫色、白色:

(3)氣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從感覺角度分析,形狀,顏色,氣味是哪種感覺?(視覺、嗅覺)

作者賦予丁香什麼樣的品格?(結合課文,圈劃出關鍵詞,總結歸納)

靈動優雅、潔白無瑕,可愛芬芳6.再指名讀第1至3自然段。

(二)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1.指名讀第4至6自然段。思考:在這部分,哪些是作者對丁香花的具體描寫?哪些是作者對丁香結的感悟?

讀後小組裏交流,説一説自己的感受。

2.研讀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在細雨迷濛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花牆邊兩朱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外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師:在這幾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麼特點?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來表現雨中的丁香?(格外嫵媚,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畫,表現了雨中的丁香色彩彷彿流動一般,紫色與白色自然交融,給人極美的感受。)

3.研讀第5自然段。

(1)寫出了丁香什麼特點?

①繁密耀目

②幽雅的甜香

③嬌俏靈動

④鮮潤嫵媚

(2)作者為什麼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結?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結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二是丁香花負擔着解不開的愁怨。

4.研讀第5自然段。

(1)這段話主要講了什麼?

(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正因為如此,人生才多彩多姿。)

(2)作者對丁香結什麼態度?你從哪裏能看出來?

作者對丁香結的態度是從容、豁達、積極的。古人寄託在丁香結的情感是愁思,是憂怨,這從李商隱的《代贈二首》和李璟的《攤破浣溪沙》就可以體會到。而作者一反古人寄託在丁香結上的情感,以開闊的胸襟為今天的讀者開闊一個”丁香結”全新的藝術境界。

三、讀寫訓練,拓展延伸

1.如何運用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運用借景抒情法,首先,必須對所寫的景物有細緻的觀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寫得逼真傳神,為抒情打好基礎,做好依託。本文中從丁香的形狀(星星般的小花,許多小花形成一簇)、顏色、氣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等方面描寫,賦予丁香靈動優雅、潔白無瑕、可愛芬芳的情感。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寫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濃厚的思想和感情藴涵,做到情景交融。再次,要把立足點放在抒情上,因為借景抒情,關鍵在”借”,即寫景是次,抒情是主;寫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要為抒情而寫景。

課文寥寥數百個字,丁香的魅力躍然紙上,作者描寫了城裏街道旁、宅院裏、城外校園裏、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態,表達自己對丁香的喜愛讚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後寫到丁香結是每個人一輩子中都有的不順心的事,而我們能做的是採取樂觀豁達的心態去對待,自然能夠解開這個結,由物及人,結構清晰精緻。

2.舉一例: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寫於1927年7月的散文名篇。由於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處於一片黑暗之中,作者“心裏是一團亂麻,也可以説是一團火”。作者在文章中描述了一幅清幽美妙的圖畫——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裊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着,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這“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田的荷葉,星星點點的荷花,淡淡的月色,脈脈的荷香”,都交融着作者那隱隱的、卻又深沉的孤獨與苦悶的心緒,這正是那個黑暗的時代在作者心靈上的折射,表現出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

3.體會學習本文借情抒情的寫法,選擇你喜歡的一種花,寫一個小片段。

示例:

校園桂花?

在飄飄忽忽的秋雨中,校園的那株桂花開了!(首句點題。)它亭亭玉立於花壇之上,宛若披着輕柔薄紗的新娘。(從遠處寫桂花樹靜止的形態。)走近一瞧,銀灰色的?樹幹托起一團綠雲般的樹冠,密密肥實的葉片中點綴着一簇簇星星點點的米黃色的小花,好像秋天田野沉甸甸的稻穗,又似節日之夜金燦燦的焰火,煞是好看!(從近處寫樹幹、樹冠、葉片、花朵的形狀、色彩。)清風徐來,桂枝瑟瑟,芳香四溢,把整個校園都薰醉了!(從視覺、嗅覺、味覺寫桂花的動態。)吸一口,甜津津的;掬一把,清爽爽的。(從味覺、膚覺寫花的香味。)只要你從這兒經過,準會給你染上一身濃濃的馨香。古詩讚桂花:"月中有客曾分種,世上無花敢斗香。"可見,桂花的芳香在花的王國裏是出了名的。(在嗅覺基礎上結合詩句寫出總的感受。)?

四、總結課文主旨

本文寫了什麼?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描寫了城裏街道旁、宅院裏、城外校園裏、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態,表達自己對丁香的喜愛讚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後寫到丁香結是每個人一輩子中都有的不順心的事,而我們能做的是採取樂觀豁達的心態去對待。

五、當堂檢測

1.完成課後練習第二題。

六、課後作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jiaoshiwenan/5rzzx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