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教師文案 >

草原六年級上冊教案6篇

草原六年級上冊教案6篇

根據同學們的不同情況,制定出合適的教案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課前寫好教案是一定要做到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草原六年級上冊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草原六年級上冊教案6篇

草原六年級上冊教案篇1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練習給課文各段加上小標題。

3、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魯迅先生是一位關心愛護青少年成長,熱愛勞動人民,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深受廣大人民羣眾愛戴的人。學習魯迅先生關心他人、愛憎分明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魯迅先生關心他人、愛憎分明的高尚品質。

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文題目

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魯迅先生的侄女周曄所寫。課文題目點明瞭作者與魯迅的關係,這篇課文就是通過回憶記敍了伯父魯迅先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

請同學們聽課文範讀,對課文內容有大概瞭解。(課件播放課文範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指名學生讀。

2、朗讀課文,理清脈絡,概括段意並加小標題。

課文回憶了魯迅先生的幾件事,以自然空行為標誌,把課文分為五段。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通過討論,確定各段段意並加小標題。小標題是對一段內容的高度概括,他通常用詞語或短句標明。

3、討論、瞭解魯迅先生,為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三、深入理解課文,學習第三、四段

1、回顧文章內容,瞭解“伯父”是怎樣的人,並畫出有關句子。

(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2、課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1)學習第四段“救助車伕”,瞭解魯迅先生是怎樣救護、資助車伕的。

①邊讀邊想,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魯迅是個怎樣的人?

②從那裏可以看出來?

a、指導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魯迅救助車伕的動作語句,想想這一段表現了魯迅先生的什麼品質。

a請同學朗讀。想想這段話是從哪個方面來進行描寫的。(動作)

b請大家在書上圈出表示動作的詞。

c(課件出示)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一個蹲着,一個半跪着,爸爸拿鑷子給那個拉車的夾出腳裏的破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給他洗乾淨。他們又給他敷上藥,紮好繃帶。(“扶、洗、敷、扎”等詞表現了魯迅先生關心、愛護勞動人民,憎恨舊社會的感情。)

d請同學們再讀這段話,體會這一連串動詞的用法。從這裏我們知道了可以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來反映人物的品質。

b還可以從哪些從地方看出魯迅是一個同情關心勞苦大眾的人?

a(課件出示)他的臉上不再有那種慈祥的愉悦的表情了,突然變得那麼冰冷,那麼嚴肅。他沒有回答我的話,只把那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後深深地歎了口氣。

b你準備抓住那些重點詞語來理解?説説你的理解。

c這一段話是從那方面來進行描寫的?從這裏我們知道了可以通過人物神情的描寫來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質。

魯迅先生在救助車伕以後,為什麼臉上變得那麼嚴肅?他在想什麼?

④老師小結。這樣一位關心、同情勞動人民的伯父去世了,作者再也見不到他的面了。請同學們回到現實,一起讀一讀第一段的最後一句話,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2)學習第三段“笑談squo;碰壁squo;”,體會魯迅先生為人民羣眾的解放進行不懈鬥爭的精神。

①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邊讀邊想:“笑談squo;碰壁squo;”這件事反映了魯迅怎樣的品質?你從那裏看出來的?

②重點學習:“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再讀原句,結合資料談體會。

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各角色的語氣。

③老師小結。

(3)學習第二和第五段。

自主學習第二和第五段,同學交流。

學習第二段“談論《水滸傳》”,瞭解魯迅先生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對下一代的深切關心。

a聯繫上下文,説説“囫圇吞棗”和“張冠李戴”是什麼意思,這説明“我”讀書怎樣?(態度不認真)

b“哈哈!還是我記性好。”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我”聽了伯父的話後,“羞愧”“悔恨”什麼?為什麼比捱打捱罵還難聽受?

c完成填空練習伯父是一個(關心下一代)的人

d小結

②默讀第五段“關心女傭”,體會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的感情。

a魯迅先生是怎樣關心女傭的?從魯迅的話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什麼品質?

b默讀本段,完成填空練習。

伯父是一個(同情勞動人民)的人。

c小結

請大家再讀第一段的最後一句話,體會作者的情感。

3、總結伯父的品質

(三)學習第一段“深切的懷念”

1、請同學們認真讀第一段,瞭解什麼事使“我”驚異。

2、指導學生從課文內容思考作者驚異什麼。

3、為什麼呢?請同學們討論這個問題,從三方面來找一找原因。

指導朗讀,體會作者因“年紀還小”而產生的“驚異”。

人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魯迅生前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因此人民愛戴他。

(四)總結全文。

1、出示填空

你覺得這是一個(關愛下一代、同情勞苦大眾、憂國憂民、愛憎分明、受人愛戴)

2、説説自己對魯迅先生的評價。

草原六年級上冊教案篇2

教學重、難點:

第 一 課 時

一、出示課題、解題 1. 窮人是什麼意思?(窮苦的人)文中寫了幾個窮人?看着這個課題,你心裏想到些什麼?

課文為什麼用“窮人”做題目?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偉大的作家,出身貴族,但是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青年時期就開始文學創作,他全部的創作時間達六十多年。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

4.師:托爾斯泰晚年時把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敍事詩《窮人》改編成了一篇文章。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桑娜和漁夫,在鄰居西蒙病死後,主動收養了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

⑴開火車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篇課文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什麼,可以分為幾段?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寫桑娜抱回了西蒙的兩個遺孤,內心忐忑不安。

三、自讀課文,理解文意,體悟“窮”

1. 質疑激趣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老師讀了很多遍,除了題目之外,文中一個“窮”字也沒有,讓我們來試着找一找,課文哪些內容描寫了他們的窮?

2. 學生自學課文──探究窮人“窮”在哪裏。

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糟糕,真糟糕!什麼也沒有打到,還把網給撕破了。倒黴,倒黴!天氣可真厲害!我簡直記不起幾時有過這樣的夜晚了,還談得上什麼打魚!謝謝上帝,總算活着回來啦。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教具準備

教學過程

一、複習談話,導入新課

1.指名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口頭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艱辛與困苦,體會“窮”。

二、走進心理,體會品質

★“他會説什麼呢?這是鬧着玩兒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不,沒有人!上帝,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説呢”

①理解“忐忑不安”:指心在上上下下的跳,形容心情不安定。

②讀第一個句子。

“非這樣做不可”是因為桑娜在當時的情形下,沒有做過多的考慮,只知道自己應該也必須這樣做,才能挽救那兩個孩子。這是桑娜本能的行為,是她善良天性的自然流露。

②5個孩子已經夠他們受得了,為什麼還抱來兩個,你從哪幾個自然段中可以讀懂“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第3到8自然段)

這層中,連續用了五個省略號,主要是表明思路的斷斷續續和思考內容的變換,桑娜心理十分複雜與矛盾。有的省略號還有更豐富的內容,如,第一個省略號“是他來啦?”省略了桑娜聽到門口有什麼響動,於是想到“是他來啦”。第二個省略號則省略了她往門口看了看這個動作,然後得出結論:“不。

現出桑娜此時矛盾的心理。

②體會句中省略號的用法。

桑娜是多麼善良,多麼富有同情心啊!為了幫助兩個無辜的孩子,她寧可自己受苦受累。

⑵找找:對話中幾次寫到沉默?並聯繫上下文想象:桑娜和漁夫為什麼沉默?在沉默中他們各自會想些什麼?

⑷教師過渡:剛才,我們在體會桑娜品質時,抓住了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段。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

②議議:漁夫的臉為什麼變得嚴肅?他憂慮些什麼?

(西蒙死了,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確實是個嚴重的問題,但無論如何孩子是不能和死人呆在一起的,總要有人撫養。

④理解句子:“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b.討論:這裏為什麼要用“熬”而不用其他的字詞呢?

(體會:“熬”是極度忍受的意思。反映了漁夫明知困難大,卻寧願自己多受苦,也要幫助這兩個孤兒的善良而美好的心靈。

⑹“我嘛縫縫補補風吼得這麼兇,真叫人害怕。

課文的結尾耐人尋味。“squo;你瞧,他們在這裏啦squo;桑娜拉開帳子。”此時,丈夫和自己想到一起了,桑娜如釋重負,外表平靜而內心激動。

三、課堂小結

3.教師小結:課文通過寫漁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顧自家的困苦,收養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

四、作業設計

4. 體悟那四處流溢的“富有”

5. 請大家再次讀課文,找找哪些內容體現了他們精神上的“富有”?

7. 交流。

小結:讀了這些句子,讓我們看到了桑娜的內心理世界。(多麼勤勞、多麼善良)我們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樂於助人的品質所感動。

課題是窮人,可文中沒有一個“窮”字,但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窮人的貧困與艱辛。同樣,全文沒有一句讚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

四、抄寫生字詞

板書:

窮人

草原六年級上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的自然風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學會積累語言。

3、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的自然風光,和蒙古同胞的熱情豪客,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會品味積累語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創設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體現草原遼闊風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學們,聽了這首歌你的心情怎樣,是不是有一種置身於草原的感覺呢?課前你們收集了有關草原的資料,能談一談草原在你們心目中的印象嗎?

(學生盡情説一説,可以描繪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繪草原綠毯如氈,還可以説一説這裏牛羊成羣盛景、民族風俗等等。)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藝術家,也是一位文學產量較高的作家,深受人們的愛戴,那麼當我們的作家老舍第一次來到內蒙古大草原時,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現在我們就隨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麗的草原看一看。(板書課題:草原。)

4.即將來到草原的你,見了這個題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麼?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們怎麼樣?

(3)作者第一次來到草原有何感受?

二、讀課文,學課文

1.同學們想知道的問題很多,現在就讓我們帶着對草原的好奇,一起來到草原。邊讀邊想,課文描寫了草原的什麼?

(學生自學課文內容,教師與個別學生交流)

2.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容。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也可以和同座交流)

3.檢查學生的自學結果:

境界:事物所達到的程度和表現的情況。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氣清新,一碧千里,翠色 欲滴的那種如詩如畫的情境。

灑脱:本指言談舉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是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麼危害。

迂迴:迴旋,盤繞。文中指河向帶子,彎彎曲曲的樣子。

拘束:過分約束自己,態度顯得不自然。

三、再讀課文,理清行文線索

1.認真讀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寫草原這篇文章的,讀書時,一定要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和同學們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樣安排這篇文章的行文線索的。

3.彙報交流結果,教師及時引導,概括內容如下:

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來寫的。首先描述了一望無際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種境界的美。(板書:風景之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們歡迎遠方客人的隆重場面,最後把酒話別,直至用"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收束全文。

四、精讀細品,品味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獨特的,你來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課文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了草原之美的?劃出你認為描寫優美的詞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讀幾遍。

2.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並批註。

3.彙報交流。

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歸納出草原的"可愛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點導讀並理解以下語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然。

a.能不能説一説"一碧千里"在你腦海中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b."茫茫"是什麼意思?同是寫草原,為什麼有的説"天蒼蒼,野茫茫"老舍先生卻説"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向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 欲流,輕輕流入雲際。

a.翠色"欲"流,為什麼後面又説"輕輕流入雲際",這不是很矛盾嗎?

b."翠"是什麼顏色?那為什麼不説綠色要説"翠色"呢?區別在哪裏?學過國畫的同學能給我們解釋一下什麼是"用綠色渲染"嗎?

c.輕聲讀讀這句話,看看這"翠色 欲流,輕輕流入雲際"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3)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來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a.是什麼使人驚歎?是什麼使人舒服?還能用別的詞語來形容這樣的境界嗎?

b."奇麗"是什麼意思?如果要你來吟誦一首奇麗的小詩,你會吟誦什麼呢?

(4)在這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

a.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樣的情景。

b.你認為有那些草原的樂趣?

五、課件演示,再現草原之美

1.通過剛才的交流,同學們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麼真實的草原又是什麼樣子的呢?你們想看一看嗎?(播放草原的有關錄像資料)

2.談一談,看完錄像的感受。

3.指名再來讀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結合文中的語句,想象畫面的內容。

六、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1、我們已經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實最讓人感動的不僅是草原的景美,這裏的人們還非常的熱情,現在就讓我們再一次來到草原,感受那裏的另一番景象。

2、自學課文的第二-五自然段,然後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讀後的感受。

(1)、你認為蒙古族同胞熱情好客嗎?你是叢哪裏看出來的?

(2)、通過讀文,你瞭解了多少蒙古族同胞的風俗習慣?

3、學生自學批註,彙報。

4、同學們這種熱情,真是讓人感動不已,你體會到了嗎?那麼你能夠帶着蒙古人民的熱情來讀一讀嗎?

七、情感昇華體會蒙漢情深

1.多麼美麗的草原之景!多熱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感受他們把酒話別的激動場面。

2.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3.全班彙報,教師相機點撥。

(1)主客見面時熱烈歡騰的場面。引導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員,你會説什麼,做什麼?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賓客。客人會怎樣感謝?

(3)幹部和老翁這些有身份的人給客人敬酒。説説你的祝酒辭。

(4)鄂温克姑娘給客人唱歌,小夥子表演賽 馬摔跤等。用自己的話去讚美他們。

(5)投影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你怎樣理解這句話?你從這句話中又讀出了什麼?

4.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場面。要求讀出自己的體驗和個性的理解。師生評議朗讀。

八、品味全篇總結寫法

1.直抒胸臆

2.精描細寫

3.寫實質樸不加雕琢

九、回顧情境置留作業

如果你就是隨從老舍先生一同進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麼,步入此情此景的你,當時會有怎樣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筆,盡情釋放,寫出你的感受,好嗎?請課後認真完成。

草原六年級上冊教案篇4

文本分析:

這首詩是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十三週年而寫的。詩歌通過兩種人的對照,對“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傾注了無限深情,表達了崇高的敬意;而對高踞在人民頭上的人,則無情地揭露,表明了滿腔的憤懣。詩歌的獨特之處在於表現了具有哲理意義的主題:人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着而活。教學本課時,教師應注意結合學過的課文,使學生在充分感受的基礎上加深對詩句的理解和體會。對比是這首詩的主要寫法,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詩歌中對比手法的運用。還可在理解整首詩詩意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這首詩寫了哪兩類不同的人,他們的境遇又有什麼不同,從中感受到要像魯迅先生一樣,做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這首詩意藴深厚,但教學時注意不要把本首詩的主題過分拔高,要從學生實際出發,讓他們在加深對魯迅的瞭解的同時真切感悟到做人的真諦。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培養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一心為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2.瞭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運用這種手法的好處;理解課題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

學習魯迅的偉大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瞭解詩歌中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運用這種手法的好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詩句。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揭示新課。

導語:同學們,通過對本單元前幾篇課文的學習,我們對魯迅先生有了更多的瞭解。毛澤東曾這樣評價魯迅先生:(出示課件,教師朗讀或者指名讓學生朗讀。)“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着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強、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連五個“最”,論定了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不幸病逝於上海。“趕快收殮,埋掉、拉倒”“忘記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後的遺言。然而,人們真的會忘記他嗎?事隔13年,詩人臧克家寫下了《有的人》一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2.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3.簡介詩人臧克家。

(課件出示詩人臧克家的簡介,學生自讀了解。)

臧克家(1905—20__) 山東諸城人。中國現當代著名詩人、作家,忠誠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中國詩歌學會會長,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寫作學會名譽會長。主要詩集有《烙印》《罪惡的黑手》《運河》《從軍行》《一顆新星》《春風集》等。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學生朗讀,檢查學生是否讀通順、讀正確。

3.範讀引領,指導朗讀和重音。

(1)教師教給方法,指導學生劃分節奏,讀好停頓和重音。(教師示範第一節,指名練習第二節,自由完成第三到七節。)

4.播放名家朗讀錄音,學生再讀詩歌,讀出情感。

5.思考:這首詩分為幾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層次梳理:

第一部分(第1節):作者開門見山,提出了對生與死的不同觀點。

第二部分(第2—4節):從兩種人對待人民的不同態度的對比中,熱情讚頌魯迅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偉大精神。

第三部分(第5—7節):從人民對兩種人的不同態度的對比中,抒發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的深厚感情。

三、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對比品讀,理解內容。

(1)學生默讀全詩,注意詩歌獨特的寫法,説説自己的發現。

預設:學生會很容易發現這首詩運用了對比的寫法,學生彙報後,教師可引導學生再細細讀一讀,發現詩歌中有更精巧的安排——第2、3、4節對比的是有的人對人民的不同態度;第5、6、7節對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結果;這兩部分內容又是一一對照的。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可以將對應的小節放在一起進行學習。

(2)結合第1節詩,感受作者的態度。

過渡:通過對比,大家發現“有的人”指的是哪兩種人呢?這兩種人最本質的不同是什麼?大家能用兩個詞語概括一下嗎?(板書:雖生猶死——雖死猶生,對比。)

思考:對這兩種人,你認為作者的態度一樣嗎?

預設:學生可能彙報出幾種態度:對有的人,作者是批判、鄙視、痛恨的;對有的人,作者是讚揚、熱愛的。可讓學生説説自己對這兩類人的態度,充分激發學生情感。

(3)理解第2節與第5節詩。

①指名讀,評議:他(她)讀出了什麼感情?(對敵人的恨,對人民的愛。)

②探討:第2節詩中有兩個動詞體現了兩種人的不同,請找出來,再加以體會。

(一個“騎”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動統治者驕橫的形象,兇暴的本質。一個“俯”字,寫出了魯迅先生甘於俯下身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預設:可結合本單元學習的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提到的幾件事,更深刻地體會魯迅先生關心人民、願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格。

資料鏈接:“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化用魯迅《自嘲》詩中的“俯首甘為孺子牛”一句。《自嘲》全詩為:“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在最艱苦的生活和最險惡的環境中,不管是“冬夏”還是“春秋”,魯迅先生始終愛憎分明,與敵人頑強做鬥爭,為人民勤懇工作。

③讀一讀:讀出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反動派的傲慢姿態,讀出人民把他們“摔垮”後痛快淋漓的感覺。

(4)自主學習第3節與第6節詩,第4節與第7節詩。

①自由選擇一組,想想用什麼方法朗讀最容易表達出自己的理解。

②各人自由練習。()

③學生彙報朗讀,師生共同評議。

④提出問題,補充資料,加深理解。

a.理解“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

資料鏈接:魯迅先生有一本散文詩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題辭》裏説:“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

(魯迅先生以野草作比,為了革命他甘願獻出自己的一切,乃至於生命。)

b.“爛”字在詩歌中是什麼意思?這個字寫出了什麼?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流芳百世的人,其實早已臭名昭著,名存實亡,他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這裏一個“爛”字,既寫出了反動派惡貫滿盈,又顯示了人民的心願和力量。)

c.“下場”是指誰怎麼了?與此相對,“他活着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的人,人民會怎樣看待他呢?

(“下場”是指壓迫人民的反動派,終會因自己的所作所為受到應有的懲罰,他們終將被人民摔垮,遺臭萬年。對於活着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的人,“羣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人民將永遠崇敬並懷念他。)

(5)先讓同桌之間分別對讀第2、5節,第3、6節,第4、7節,再請幾組同學在班上展示朗讀。注意詩句中描寫的不同人物,根據他們的作為來選擇不同的語氣。

2.加深對文中“活”與“死”的理解。

過渡:同學們,我們通過反覆朗讀了解了作者筆下的兩種人。現在我們再來看看詩歌的第1節,看大家是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這一節詩中,兩個“活”與兩個“死”的意思一樣嗎?

(1)學生思考,與同學交流。

明確:這裏的兩個“死”與兩個“活”的意義都不相同。第一個“活”字充滿了作者的鄙夷和輕蔑,這些人不過是肉體和生命還存在罷了,相當於行屍走肉;第二個“活”字是指精神永存,是作者對魯迅先生偉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讚美。第一個“死”字的意思是精神已經消亡了,充滿了作者的痛恨和咒罵;第二個“死”字的意思是肉體與生命已經消亡了,表達了作者的惋惜和懷念之情。

資料鏈接: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不幸病逝。當年,臧克家就寫下了這樣的詩句:“死的是肉體/你的精神已向大眾心底去投生!”

(2)結合實例,加深理解。

過渡:通過上面的交流,我們明白了“活”與“死”不僅僅指個體的生命,更關係到個體的精神與價值。那麼,究竟什麼樣的人雖生實死,什麼樣的人雖死猶生呢?大家可以談談自己的看法,不妨再舉出典型的例子來證實自己的看法。

示例:①碌碌無為者雖生實死,拼搏進取者雖死猶生。

②賣國求榮者雖生實死,精忠報國者雖死猶生,比如秦檜和岳飛就是典型的例證。

③貪官污吏雖生實死,清正廉潔的人雖死猶生,後者如孔繁森。

3.感悟魯迅精神,昇華情感。

(1)學生看課文題目,齊讀副標題。

過渡:這首詩有一個奇特的現象,你們發現了嗎?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詩中卻沒有提到魯迅先生的名字。但你們一定能從詩篇中找到魯迅先生的影子,請大家找出相關詩句讀一讀。

(2)彙報讀詩句,感悟魯迅精神。

小結:這首詩並不只是在讚揚魯迅一個人,更是在讚美那些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而活的人,是以小見大,“魯迅”成了一種精神的代名詞。

(3)學生説説學完本詩的收穫,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交流示例:

生1: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怎樣活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價值呢?從魯迅先生的事蹟和精神中,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人生的價值不在於索取,而在於奉獻。

生2:我也想像魯迅先生那樣,做一頭勤奮的“耕牛”,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生3:學完這首詩,我想到了另外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魯迅的精神就重於泰山,我也想成為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貢獻、有價值的人。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穫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小結:這個單元,我們學習了幾篇與魯迅先生有關的課文,本課《有的人》作為這一單元的最後一篇文章,深化了我們對魯迅先生的認識,但它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希望我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多閲讀一些魯迅先生的文章,繼續走近魯迅先生,感受他精彩的文筆,感受他不朽的精神。今天的這節課,我們反反覆覆朗讀了詩歌,大家的朗讀也從最初的平淡,到最後讀出了作者情感的強烈對比。詩歌,就是要在反反覆覆地朗讀中讀出作者的情感,讀出更深的體會。儘管這篇文章創作於1949年,但是我們讀來卻絲毫不覺得“古舊”,在當今的社會,依然有着現實的意義。通過大家的課堂交流,我很高興大家理解了做人的真諦——做有價值的人。是的,為人民無私奉獻的人永遠是最可愛的人,魯迅精神會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2.引導學生交流收穫。

(1)學生自由交流並積累學習方法。

(2)摘抄、積累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板書設計:

草原六年級上冊教案篇5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你到過草原嗎?在電影、電視中見過草原嗎?作者用他的親身經歷,向我們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讓學生初步感知)

二、檢查預習

1、讀生字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學生互相提示易讀錯和易寫錯的字。

3、學生互相解詞:

渲染: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塗抹畫面,使它分出層次,以加強藝術效果。

拘束:過分拘束自己,顯得不自然。

襟飄帶舞:衣襟和裙帶迎風飄動。

三、默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讀課文,按照作者進入草原的順序,説説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板書:初見草原——迎客——待客——話別

2、小聲讀課文,想象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

3、默讀課文,畫出你認為寫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草原六年級上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毯、陳”等9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綠毯、渲染、勾勒、拘束、羞澀、摔跤”等詞語。

2.自讀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薰陶。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4.通過理解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激發學生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5.背誦第一自然段。

教學重點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9個生字,理解“綠毯、渲染、勾勒”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3.品味課文美景,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準備

課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簡介、詞語解釋、草原風景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出示課件2】教師播放騰格爾的歌曲《天堂》,請同學們欣賞。

2.播放完畢後談話導入:這首歌唱出了什麼地方的美麗景色?對,是草原。你們一定知道咱們今天要上哪一課了。(板書課題:草原)學生齊讀課題“草原”。請同學們分小組交流一下自己課前瞭解到的關於草原的資料,談談自己對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們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進內蒙古,走進那遼闊的大草原。

2. 簡介作者以及寫作背景【出示課件3】

“老舍,原名舒慶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筆名老舍,滿族正紅旗人,生於北京,中國現代小説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位獲得squo;人民藝術家squo;稱號的作家。他的長篇小説《駱駝祥子》曾經產生過較大的國際影響。老舍的文學語言通俗簡易,樸實無華,幽默詼諧,具有較強的北京韻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內蒙古草原參觀訪問,記錄了當時在草原上的所見所感。今天,我們就緊隨老舍先生的腳步,走進“草原”,感受大草原無與倫比的美麗風光和淳樸熱情的民族風情。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大聲流利地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

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後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

3.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出示課件4、5】

“(1)翠色慾流:欲流,快要流出來。形容綠色濃潤得像要流淌下來似的。

(2)渲染: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塗染畫面,使它分出層次,以加強藝術效果。比喻誇大地形容。

(3)灑脱:(言談、舉止、風格)自然,無拘無束。

(4)迂迴:迴旋,環繞。

(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寬廣。形容十分廣闊的一片綠色。

(6)襟飄帶舞:衣襟和裙帶迎風飄動。

(7)鄂温克:我國少數民族之一,分佈在內蒙古和黑龍江省。

(8)羞澀:有點難為情的樣子。

(9)天涯:形容極遠的地方。

(10)勾勒:用線條畫出輪廓。

三、再讀感知,理清結構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想想: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草原的?是按照什麼順序將材料串接起來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讀後的收穫,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彙報交流的結果,其他同學做補充。

4.教師總結。

(板書:初見草原--迎客--待客--話別)

四、細讀課文,品味美景

1.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到底是什麼樣的呢?請同學們仔細閲讀文章第一自然段,想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裏,你是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的。畫出有關句子,並想一想這些語句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2.學生作批註,自我品讀探究。

3.學生小組交流自學結果,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師根據交流結果歸納:(先寫看到草原的景象,抓住天空、空氣、小丘、平地、羊羣這些景物按照從天空到地面,按從上到下的順序來寫的。後寫產生的感想。)作者又是怎樣抓住景物的特點,運用生動的語言來描繪草原的美麗景色的?

教師重點導讀並理解以下語句:“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句話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把什麼比作什麼?體會比喻的生動形象。)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這句話寫的是草原的美麗風光給作者留下的深深感慨,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草原的感歎和讚美。)(板書:風光美)

五、圖片展示,欣賞美景

?出示課件6】多媒體出示“草原風景圖片”,用草原歌曲《請到草原來》或《我和草原有個約定》《遼闊的草原》等配樂,學生用感官來感受草原的美景。

六、課堂總結,佈置背誦

1.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詞,並跟隨老舍先生一道欣賞了草原上的美麗風景,我想大多數同學可能都有一種衝動,就是想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氣,去仰望蔚藍的天空。讓我們把這一切記在腦海中吧。

2.請同學們課下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探究學習課文,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增強熱愛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導入新課

1.檢查,指名學生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2.談話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領略了大草原的美麗風光。這節課,我們將繼續跟隨老舍先生走進蒙古族人民的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人民的熱情與友好。

二、“初入草原”,感受“灑脱”

?出示課件8】“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脱,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指名讀,説説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重點理解“灑脱”:

(1)“灑脱”這個詞結合上下文來看可換成什麼詞?(自由、無拘無束……)

(2)從哪些語句看出“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脱”?(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

(3)教師描述,學生感受:“灑脱”就是沒有紅燈綠燈的障礙,沒有行人車輛的擁堵,卻有一路翠色慾流,盡收眼底,卻有那忽飛忽落的小鳥相伴,這是令多少人嚮往的呀!

(4)指導朗讀,表現“灑脱”:看誰能讀出這種灑脱的感覺,大家來比一比,賽一賽。

三、深讀感悟,體會熱情

1.導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車的灑脱,令人嚮往;而草原的民族風情,更是令人難忘。讓我們跟老舍先生一道,走近蒙古包,去會會蒙古族同胞。

2.自由讀課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草原人民的特點,你想用什麼?(熱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學生回答,教師指導糾正。

4.請同學們試試看,在這些詞語的前面加上一些用“情”字組成的詞,是不是會讓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滾燙的心呢?(板書:人情美)

?出示課件9】( )迎接 ( )相見 ( )款待 ( )聯歡 ( )話別

(1)現在請同學們認真讀讀課文,讀完後,與小組的同學一起想想,把這些詞語加在哪個詞的前面最合適。

(2)學生自由發言填詞,教師點撥指導。在課件上完成填空,依次填上:熱情 激情 盛情 盡情 深情

(3)交流小結:熱情迎接 激情相見 盛情款待 盡情聯歡 深情話別

(板書:熱情迎接 盛情款待 深情話別)

5.我們按照老舍先生訪問草原的順序,來一步一步地感受草原人的深情?

(1)熱情迎接:

①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這份熱情?

“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來得真快,表現了草原人民迎接遠方的客人的急切心情。

“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為什麼用“彩虹”來比喻?——不僅是因為穿着各色的衣服,更重要的還是比喻一種熱情。

“立刻撥轉馬頭,歡呼着,飛馳着……”想象當時車和馬相遇的情景,如果你在場,會有什麼感受?

②草原人民撲面而來的熱情令人感動,你能否讀出草原人民的熱情?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激情相見:

①你能否想象當時的相見是怎樣的情形──學生即興表演,教師隨機採訪:剛才你們説了些什麼?你聽得懂蒙古族語嗎?如果你聽不懂,你認為他們在説什麼?

②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激動、興奮之情。

(3)盛情款待:

①主人們拿出些什麼款待遠方的來客?

②除了吃的、喝的,還不忘以歌助興,賓主無拘無束,其樂融融。

③有感情地朗讀。

(4)盡情聯歡:

①聯歡的項目有什麼呢?

②説明: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愛的傳統項目,是能騎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與美的展示。

(5)深情話別:

①出示課件:【出示課件10】“背景為夕陽西下的草原,難捨難分的離別音樂(蒙語演唱的《蒙古人》)”響起。

②教師導引:夕陽西下,賓主雙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無際的草原,就要分別了。耳邊,悠揚的馬頭琴聲、質樸高亢的蒙古民歌還在迴響;嘴裏,噴香的奶茶、鮮美的羊肉,回味無窮;腦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強烈的蒙古舞蹈依然歷歷在目。手握着手,那樣熱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捨,難捨難分(引導學生説出表示捨不得離別的成語)。

③這正是──【出示課件11】“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這句話表達了怎麼的感情?(這句話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讓我們帶着依依惜別之情集體朗讀這句話。

四、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1.課文具體寫了作者見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遠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風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草原上的美麗風光讓我們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更使我們深受感動。民族團結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願。同學們,讓我們為中華民族團結大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2.作業

(1)抄寫課文中優美的句子。

(2)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板書設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jiaoshiwenan/kqxy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