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變形計觀後感王永傑6篇 《變形計》:細膩觸動心絃的觀後感

變形計觀後感王永傑6篇 《變形計》:細膩觸動心絃的觀後感

《變形計觀後感》是由王永傑執導,改編自真人秀節目《變形計》的網絡劇。該劇以真實的生活故事為背景,通過一系列有趣的挑戰和成長故事,引發觀眾對人性的思考。王永傑在劇中巧妙地運用情節和角色塑造,展現出一種真實而温暖的人性關懷。觀後感中,我們將對劇中所傳遞的人與自我的關係和成長價值進行探索。

變形計觀後感王永傑6篇 《變形計》:細膩觸動心絃的觀後感

第1篇

這檔節目通過現實生活中人物角色的對調,參與節目的雙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換角色,體驗對方的生活。通過人物親身經歷和體悟讓人物自身以及廣大的觀眾朋友接受教育的真人秀節目。

而在節目中,最讓我觸目驚心的是城市孩子病態不健康的生活狀態和態度,他們幾乎不懂得感恩。感恩意識和心理嚴重缺乏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當代青少年,尤其是一些物質生活條件優越,過着養尊處優生活的青少年,對於父母親人的關愛呈現出一種應該“應分”的心理狀態。某一期節目中的易虎臣就是這樣的典型形象,每天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認為父母的付出對自己來説是天經地義的,總認為他們賺錢特別容易,不斷提高自己時尚手機的換代速度,一味地向父母索取,在生活中不懂得向父母回饋,在心靈上不懂得感恩。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教育的不斷改革,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權利意識在不斷增強,老師受尊重的地位卻不斷下降。部分青少年節目中的城市小主人公可以説是如出一轍:對於老師的諄諄教誨,不但毫不領情,還踐踏老師的教學成果:課上搞小動作,不認真聽講;課下不完成作業。

在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對於自我慾望和欲求的滿足,則成為他們生活中的最大樂趣在他們自我意識不斷增強,個人權力慾望不斷增長的同時,帶來的即是責任感的缺失和弱化,過於依賴外界,注重外表忽視內在,貪圖享樂。在這種惡性循環下,更加誘使了感恩意識的淡薄和缺失。

雖然《變形記》成功地引起了社會對城市與農村孩子這種羣體的差別性的關注,也對現代教育敲響了警鐘。但是在和同伴一起看《變形記》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主要問題如下:

在7天的角色互換體驗中,新家庭父母的付出新校園生活的體驗,新環境中人的生存苦難和困境孩子打工回報新家庭等等這些模式化的敍事充斥着每一期《變形計>;,這樣模式化的敍事結構會帶來了一定的負效果。首先是受眾對於模式化敍事勢必會產生審美疲勞,進而使節目失去收視懸念;其次是欄目會陷入固有的模式當中,節目本身內容、形式、趨同。

“真人秀”節目作為電視節目的一種, 在保持一定思想深度的同時, 也必定想獲得高收視率。因此, 為了讓節目有可看性, 獲得高收視率,帶實驗性質的互換形式有時存在着一定的道德風險, 而這種風險也許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那麼,節目雖然有很高的收視率並且給觀眾帶來了許多深度的思考,卻給參與者帶來了危險, 節目是否應該繼續存在? 如何在保證節目的可看性、深刻性的同時保證參與者的安全,是“真人秀”節目需要改進的地方。

電視上的內容畢竟經過媒介選擇和加工過,不是真實環境。媒介的介入,特別是電視媒介的介入,必然會影響參與節目的主人公的行為模式,“秀”的元素影響了節目真實性本身。比如在拍攝現場中編導對事件進展的參與,對事件發展的勸阻激化採訪,都改變着節目的真實性,再次是在後期編輯中,解説心理專家主持人等電視元素的介入也誘導着受眾走向擬態環境所營造的真實中。在這種環境下,解決節目的真實性和表演性衝突成為《變形記》亟須解決的問題。

總的來説,湖南衞視的意義不僅在於真人秀節目全新的本土化發展,更在於他並沒有滿足舞台上火藥味濃重的pk,在娛樂至死的電視生態環境下,主動擔當起電視媒介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他再一次提醒忙碌的現代人:感恩教育在當今社會實在是不可或缺的。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承載着民族的希望。希望《變形記》的影響不是三分熱度,更希望我們國家能夠大力加強青少年的感恩教育,發揮家庭學校社會自身的合力性作用,促進中華民族的整體發展。

一個是來自廣州大都市,一個來自甘肅小山溝;一個視學校為地獄,一個卻渴望上學;一個打架鬥毆屢犯校規,一個率性陽光品學兼優——前者叫龔韋華,後者名胡若男。

若男出生在素有“隆中之苦甲天下”的甘肅會寧,貧瘠的土地、辛勤的汗水培養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學生。若男和這裏的孩子一樣很愛讀書,視讀書為天下第一大事,他們相信知識能帶他們走出這一片黃沙地漠。若男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率真陽光。年邁的爺爺奶奶、常年在外的母親和尚在監獄的父親組成一個並不完整的家庭。這個懂事的孩子總是把痛苦埋在心裏,把笑臉和陽光帶給他人。

若男對於新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她深深地被廣州的繁華所吸引,並很快融入了龔韋華的家庭;從她很快博得了弟弟的歡心可以看出這個孩子的交際能力非常強,她能想出各種方法扭轉尷尬的氣氛;她具有清晰的分析能力,能很快認清當時、當下、當景;在離開廣州時,她説的一番話讓人感覺這個孩子確實不一般。她説,她只把這次廣州之旅當做一次遊玩而已,她不會嫉妒他人,他們有的她將來可以有,她要靠自己將來去爭取。多麼樸實的語言,沒有矯揉造作,不用刻意渲染,一眼就能看見這個孩子純潔的心。

與若男互換的龔韋華是一個叛逆的孩子,多次因為打架鬥毆被學校勸退,與望子成龍的父母形同陌路,而參加《變形計》的原因也只是因為可以不去學校上課。龔韋華似乎做什麼事都是三分鐘熱度。剛到時,這漫天黃土滿坡溝的西北帶給龔韋華的是新奇,可未維持多久,開始時的興奮就變成了厭倦;再比如幫爺爺奶奶拉玉米杆,起初的滿心歡喜、興致勃勃,在拉過幾次之後變成了不耐煩。龔韋華也是一個任性不懂事的孩子,洗一次頭全家人都為他忙碌,洗一次衣服幾乎耗盡了這一家人半個月的用水……這些種種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城市孩子身上的不羈。

但從這個嬌生慣養的城市少年身上,我們又看到了他的另一面。當他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他獨自一人跑到黃土坡上坐着發呆,這個孩子的內心似乎比我們看到的要複雜。雖然他心裏牴觸讀書,甚至反感“讀書”這兩個字眼,但當常把讀書掛在嘴邊的爺爺屢次勸他好好讀書時,他卻總是採取無聲的方式給予迴應,讓我們看到了他對老人的尊敬。當看到爺爺步履維艱地爬上山坡來找他時,他還是很聽話的回去了。他是一個心思細膩的孩子,有着熱心善良的一面,他帶爺爺奶奶到縣城的醫院看病,給二老買新衣服,帶他們去了可能他們一輩子也不可能去的酒店吃飯;甚至主動拿出三千塊的壓歲錢讓這一家人去探望十年未曾謀面的若男爸爸,一家人團聚的温馨場面讓我們看到了龔韋華內心的善良。

有人説,這個節目對“富二代”的教育意義遠遠大於農村孩子。城市的孩子通過到農村去體驗生活,明白了父母的辛苦、生活的艱辛、自己的不懂事,為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而後悔;而對於農村的小孩他們體驗了一次夢寐以求的都市生活,他們會不會嫉妒城市的小孩?會不會產生一種自卑的心理,抑或是由於內心的不平衡對整個社會產生一種厭倦仇視心理?我想這些問題的答案應該留給未來。

農村的孩子天真純樸,熱情懂事;城裏的孩子物質條件優越,教育水平相對較高。但所有的孩子在成長的路上都會遇到荊棘,所有的孩子都有善良可愛的一面。這個節目帶給我們的不是誰是誰非,而是我們從中受到的啟發,發現我們自身的問題並加以改正,懂得珍惜和感恩。

變形計觀後感王永傑6篇 《變形計》:細膩觸動心絃的觀後感 第2張

第2篇

這個星期四,下了大雨,不能上體育課,朱老師講了一會《健康教育》,就把話題岔到了一部叫“變形記”的電視上,起初,我以為這個電視一定沒有湖南衞視的“天天向上”更加好看,沒想到這部電視竟會讓我走進這些人物的內心世界裏。

這一期“變形記”講述了城市公子哥易虎臣和助人為樂好少年吳宗宏交換一個星期的生活,起先,易虎臣在班上無惡不作,同學們恨透了這個“強盜”,幾乎所有的同學都避着他,上課也當老師是空氣。在家裏,他面對父母無所顧忌,。本來,他不願意去,由於爸爸開出了一部iphone4s為條件,易虎臣便馬上爽快地答應了。在雲南思茅的中坡國小裏有一個在學習上很勤奮而且樂於助人的孩子:兩人到了自己的新家都顯得很拘謹。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吳宗宏剛剛來到易家時,易爸給了他1000元,為了給自己的“妹妹”易容準備一份將要到來的生日的禮物,花掉了剛剛來易家是易爸給的零花錢,為了再給媽媽也準備一份禮物,自己去廢品廠打了一天的工,並把賺來了的53元買了一箱牛奶送給媽媽。

我認為,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已經很不錯了,應該要好好珍惜,不能任着自己的性子亂來,一定要在青春期這段時間裏,聽父母的話。如果當時我們也出現在吳宗宏那樣的環境了,哪會有這麼好的生活,要什麼有什麼,不愁吃也不愁穿。而他們每天都要上山砍柴,也沒有電腦和電視,每次回家都要走五個小時的山路,可我們連個蘋果都不會削,根本就是温室裏的花朵,進不去任何風吹雨打,在這一點上,我們一定要好好向他們學習。

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眼前的幸福,並在長大後感恩自己的父母!

第3篇

這個星期,老師用課餘時間,讓我們看了一部很有價值的電視---《變形記》。

這個電視的主要內容是:有兩個相同年齡的男孩,性格截然不同。一個叫易虎臣,是城市裏的公子哥,他脾氣暴躁,不孝敬家長,不尊重老師,不團結同學,在學校,只要老師一管他,他便野蠻地打起老師來,被同學們稱為“最不受歡迎的人”。他家庭條件優越,只要是他要得東西,爸爸媽媽都儘量滿足他。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太臭美了。無論到哪,他都不會忘了梳頭,衣服也有十幾件,連鞋都有六七雙。而另一個孩子叫吳宗宏,他一直住在農村,家裏經濟條件十分艱苦。每天要走五個小時才到學校。每次放學回家後,他便會幫着家人做事。比如:做菜、餵豬…在學校,他尊重老師,熱愛同學,樂於助人,在家他孝順父母。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是個善良、純真、懂事的好孩子。後來,這兩個孩子互換了七天的生活條件,易虎臣來到農村生活,才過了幾天,他就受不了了。因為,那兒的教室很破,飯也不好吃,還要幹很多事,就連洗頭也沒有清水。這顯然讓易虎臣很難接受。而吳宗宏卻在城市的學校受到同學們熱烈歡迎,在家幫易爸媽做家務,易爸媽很高興。他還通過打工賺了好多錢,給易媽買了一箱牛奶。在農村的易虎臣也漸漸通過體驗,變得懂事起來。最後,他們又換回了自己家。再一次回到家,易虎臣身邊的人都誇他很懂事。他還親自給家人做飯,令易爸媽很欣慰。

看了《變形記》後,我的感觸很深,因為我平時在家不僅從不幫媽媽做家務,甚至連自己的書房都是媽媽打掃,還經常挑食。我覺得我的一些習慣有該改一改,我應該向吳宗宏學習。我今後一定會多幫媽媽做家務,自己打掃書房,不挑食。同時,還要好好學習易虎臣的知錯就改,做一個討大家都喜歡的好學生。

第4篇

變形計不只是讓觀眾流淚的電視節目,愛、善良、友情是節目的主題,用記錄的手法,讓來自城市的孩子們去感受愛和包容,互助和分享,是當代城市教育的最真實電視教科書,周雲峯、易虎臣、龔韋華、李錦鑑等主人公變形成功,都在告訴我們城市的父母們,物質的富足可以讓孩子感到滿足,但永遠無法讓孩子學會愛別人,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是理所當然。

編導説“苦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苦難卻離城市孩子們相當遙遠,在父母和長輩們的萬般寵愛中,孩子們漸漸迷失了他本該擁有的純真和善良,不會分享,不懂珍惜,更不會愛別人,在七天的變形體驗中,孩子們學會思考,找回善良,並明白了友情的珍貴,而這一切其實本就存於孩子心中,只是城市裏富足的生活,父母的溺愛讓他們沒有揮灑的機會。他們孤芳自賞,在判逆中獲得快感,在網絡中迷失方向,在虛榮中獲得欣賞。

城市生存競爭,為了事業,為了家庭,讓父母有非常完美的理由遠離孩子的生活,用物質去填補親情,成為大多城市父母共同選擇,捫心自問,我們是否在孩子需要温暖的時候給了孩子一個熱情擁抱,有多久我們已經沒有親吻過自己的孩子,告訴他們我們愛他?而變形計中這些所謂的判逆少年,他們需要的其實很簡單,那就來自父母的陪伴和良性的溝通,而這些與物質無關。

七天的貧困山區的體驗,我們看到了窮苦孩子早當家,也讓城市孩子明白生活的不易。當我們看到到來自山區孩子的純真的笑容,樸實的快樂,對友情的理解,對因難的態度時,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流淚,這才是我們該有的並久違了的生活態度。

第5篇

暑假裏,我看了《變形計》裏面的每個人物都讓我記憶深刻,同時,也給了我許多的啟發,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主人公——趙迪。

趙迪,他是一個富家子弟,脾氣很不好,就像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可能爆炸。而另一邊,則是一個在大山中成長的淳樸男孩和志軍。在這次的互換中,他們的變化都很大,趙迪,從一開始不願意上課、打老師、罵同學、打導演,到之後的自己用雙手掙錢給阿姨、爺爺買布鞋,這期間發生了多麼大的變化,這都源於阿姨的愛將他感化,從他一次次的落淚中,能夠感受到他內心的變化。這是淳樸熱情的大山裏的人,讓他一向只用硬刺來武裝自己的少年,變得富有愛心。另一邊,城市裏體貼的人讓和志軍一點點的敞開心扉,説出自己家裏的祕密,同時,他也變得越來越開朗,不在是原先那個內向的男孩。同時他也用自己雙手賺錢,給家裏人做一頓豐盛的晚餐,又給妹妹買了一個玩具米奇,但他卻從來沒有見過這個只有四根手指的老鼠。

在互換的最後一天裏,趙迪為大山裏的孩子買了一個生日蛋糕,讓山裏的孩子過了一次生日。山裏的孩子第一次明白蛋糕是什麼樣貌,是什麼味道。快要分離時還主動幫和家找和志軍的爸爸,費了很大勁,最後找到了和爸爸的電話,但是很遺憾手機關機了。趙迪也看見自己的父母,他們一家人緊緊地擁抱在了一齊。七天的變形,讓城市少年和山裏少年都有了變化,相信他們會越來越懂得珍惜。

第6篇

換一個環境,我們會不會換一種心態?換一個家境,我麼是否會換一種視角?換一種觀念,我們能否會換一種認識?換一種人生,我們可否會換一種活法?

?變形計》這一檔真人秀之所以能夠震動社會,震撼人心,源於它用一種獨一無二的視角來解讀人性,用一種感同身受的情感來感染人心,用一種強烈對比來反應社會,用一種引人深思的道理來啟迪人們。《變形計》的核心之點就是要通過短暫的身份互換,通過切實的情感交流,通過真實的生活體驗來讓人們反思自我,反思生活。

讓城市中孤傲的,富裕的,優越的,倔強的,暴躁的,厭世的,冷清的,叛逆的,不羈的孩子去到偏遠的山區,去到清苦的農村,去到貧苦的農家去感受一下什麼是生活,什麼是辛酸,什麼是痛苦,什麼是無奈,什麼是無助,什麼是淳樸,什麼是親情。讓農村中寂寞的,貧苦的,可憐的,堅強的,勇敢的,質樸的,熱情的,温情的,乖順的,單純的孩子去繁華的都市感受一下中國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科技的變革,人文的魅力,與此同時,也讓這些束縛在深山裏的,掙扎在苦痛裏的,捆綁在落後裏的孩童去體會一下,什麼是先進的世界,什麼是富裕的國家,什麼是高質量的生活,什麼是幸福的甜蜜。

都市裏的孩子會那麼肆無忌憚,那麼不近人情,那麼叛逆倔強,那麼排斥父母,那麼厭惡學習,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實在太幸福了,幸福的幾乎忘記了什麼是艱苦奮鬥,什麼是勤儉節約,同樣的,擁有一切的他們也忘記了什麼是真正的感情,什麼是真切的親情,什麼是真正的用心,什麼是真正的開心。

孩子不懂父母的辛苦,不懂社會的殘酷,不懂學習的重要性,不懂進步的必要性,那是因為他們已經在萎靡的生活中迷失自我了,在温暖的懷抱裏丟失自我了,在安全的象牙塔裏面放棄自我了。所以,他們需要一個機會去尋找自我,需要一個平台去審視自我,需要一個契機去改變自我,而這個機會就是《變形計》,這這個平台就是《變形計》,這個契機就是《變形計》。

如果能換一換,我們是否真的會變得不同,你是否會明白父母的苦心,是否會看到父母的用心,是否會懂得生活的不易,是否會找尋到自己的夢想,是否會找尋到自己的初心?這就是《變形計》給我們的啟迪,給我們的指引,給我們的感動,給我們的碩果,給我們的思考。

本期《變形計》裏的重生少年便是王燁飛,他正值十七歲,是一個發光的“小太陽”。他有一頭短髮,大鼻頭,厚嘴脣,滿臉佈滿青春痘。可本該是一個陽光少年的他,卻因父母離異,與父母不和等種種原因而缺少温暖,缺少愛,從小就在孤獨中成長。

一次偶然,他在變形組的幫助下,來到了雲南的一户人家。那兒設施簡陋,沒有席夢思牀,沒有零食,沒有手錶……這一切使初來乍到的王燁飛感到反感。他每天要早起餵豬,喂牛,耙牛糞,清洗豬圈,幹各種不同的農活。在農村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裏,王燁飛“脱胎換骨”,學會了直面孤獨,學會了理解母親,學會了和家裏人好好相處,重新擁有了幸福的家庭,幸福的生活。

王燁飛在變形過程中,從不懂事到懂事,這使我感觸頗深,也使我的臉上飛起了兩道紅霞。未看《變形計》的我,常常對現在的幸福生活感到不滿足。

記得那一個晌午,烈日當空,蟬在樹上不時地鳴叫,狗熱得不停地吐出舌頭,雞蹲在地上耷拉着腦袋。上完培訓班的我,累得仰面躺在牀上。媽媽打開廚房的門,端出一盤盤美味的佳餚。她輕輕放下圍裙,喊我來吃飯。我不情願地站起來,像個不倒翁似的跌跌撞撞地來到餐桌前。那天的飯菜可豐盛了,有紅燒茄子,糖醋排骨,咖喱魚丸等等。我端着飯碗,盛了一小碗米飯,每個菜只嚐了一口,就對媽媽説:“我吃飽了,回房間了。”於是,我又跌跌撞撞回到了房間。“哎,真浪費。”只聽媽媽在身後歎了口氣説道,自己無奈地吃了起來。

從今以後,我也要像變形記主人公一樣來一場變形之旅,學會知足,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

看着變形計《網變》第一季,我的眼淚禁不住奪眶而出。我不禁在想:是什麼改變了魏程?是什麼喚醒了這個孩子麻木的心靈?

我覺得節目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魏程。要知道因為家裏富裕,魏程以前在家一天至少就要用掉20多塊錢,現在20塊錢卻是高家很久的積蓄。而高家卻為了他想去黃河邊玩,把它全都給了魏程。實在推不掉,魏程接下了,可是那一刻,我清楚地看到他接錢的手在顫抖……在黃河邊上,看着滾滾奔騰的黃河水,魏程一下子變得很沉默了,回來後,他第一次失聲痛哭了。這個在父母眼中的冷漠少年,此時卻被高家的“爸爸媽媽”感動了。他告訴記者:當時看到了黃河,他也想家了,想到了之前對父母教育的反抗,他真的後悔了。此後的幾天,魏程象是變了一個人,上課也不打瞌睡了,做事是像變了個人似的的。

最後一天的晚上,高爸爸想到魏程馬上要回家了,摸黑去很遠的水井打水給魏程洗澡,結果把腳崴了,魏程把高爸爸揹回家後,知道高爸爸摸黑去挑水的原因後,大步跑到後院偷偷落淚了。看到這裏我的眼角也濕潤了。這是為什麼呢?——可能因為魏程的轉變,也可能因為高爸爸的純樸。

第二天天亮,魏程即將踏上歸程,高爸拄着枴杖,一定要和大家一起送他。大家攙扶着高爸,一起走到了公路邊,在分別的一刻,高媽媽拿出了趕做出來的新布鞋,新鞋墊,讓魏程帶回家,這時的魏程突然一下子跪在了高家爸爸媽媽面前,那時我的淚水也決眶而出……

一個哲學家曾經説過“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當作別人,把別人當作自己。”有時候,我們太需要換位思考了,可是知道是一回事,去不去做是另一回事。“如果你不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那麼你就不會做人。”魏程為什麼會有那樣的表現呢,他的父母是難逃其咎的。魏爸、魏媽對魏程是太放任了,甚至是放棄了對他的教育。

世間的一切都值得我們去珍惜:一陣清風、一縷幽香、一道彩虹、優美的景緻……是那麼美好那麼讓人留戀,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快樂便會伴隨你身邊,只要用心發現,就會覺得生活處處充滿歡樂。魏程,你要好好珍惜與爸爸媽媽之間的親情,加油

魏程,高佔喜,兩個少年的命運開始改變……魏程,一個輟學而沉迷網絡的少年,一個與父母隔絕的孩子,他從不言語,但卻總把自己與旁人隔絕,不讓被人取發現他的內心,他隱藏着許多帶着傷痛與無奈的祕密,他是一個冷漠的少年,他靠網絡遊戲贏的虛榮心,從而的到滿足。

高佔喜,一個來自農村的孩子,他家是全村最窮的人家,他懷有一顆真誠,樸實的心,他渴望看到外面的世界,他夢想着賺到很多的錢,要離開農村,離開這個破爛的小山村。七天的互換,讓他們改寫了命運……七天裏,魏程漸漸的打開了自己的內心世界,説出了那個讓人碰也不能碰的輟學事件。原來,他的墮落,他的輟學,都是因為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曾經,他是一個落寞的少年;曾經,他的遊戲人生;讓我們唾罵;可是最後,他的認錯,他的後悔,他的浪子回頭,讓我們感動不已!在這七天裏,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他的微笑,都發自真心,他的每一瞬間都在改變,他冷漠了的心再次燃燒起來了!他的淚水,他的悔語,也讓我們深思,同在一片天空下的我們又是怎麼樣的呢?高佔喜剛開始懷着興奮和好奇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但他的內心更多的是恐懼,他害怕,害怕這些新事物,可是他要在這個陌生而美麗的城市裏生活七天,他必須融入這個社會,慢慢的接受這個社會。

然而,我更喜歡魏程的坦然,他的不以為然,更多的是他的知圖迷返,他的下跪,讓多少人流淚,可是,我們呢?我們瞭解了嗎?我們認識到了嗎?我們的奢華,我們的錯誤,我們的浪費,對高佔喜來説,是多麼的不容易呀?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糾正自己的錯誤嗎?像魏程一樣嗎?大多數人都覺得沒必要,可是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句話“我是一個不平凡的學習者。”我們可以學習魏程敢於認錯的勇氣,還有高佔喜的勤勞與發奮。改變自己,從生活的一點一滴做起;與父母溝通,攜手走進美好家園。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湖南衞視看到一檔名叫《變形計》的電視節目,開始還以為是某個電視劇,可接觸後才發現這是一檔寓意深刻的節目,它給予了我許多深刻的道理。

節目主要是針對兩個家庭的孩子進行互換,這三個孩子一位是李錦鑑生活在大城市裏,從小便在父母的百般溺愛中過着養尊處優的生活,所以十分叛逆任性,沉迷於網絡,十分讓父母頭痛;而另兩位則是生長在大山裏的樸實的農村娃——韋志忠和韋方芳,他們從小家境拮据,又缺少母愛,只有一位身患疾病的父親撐着這個家,生活的磨鍊讓他們變得懂事而堅強。這兩組孩子的家境有着天壤之別,但這次互換卻讓兩個孩子都成長了不少。

剛來到上鎮國小的李錦鑑,行為毫無收斂,不僅僅抗拒老師和學校,還對同學們的關心予以惡罵,不禁讓人痛恨他的冷漠,但得知韋家爸爸疑似白血病後,這個叛逆的少年卻為農村的爸爸放聲大哭,七天的生活,那裏熱情的人們深深地感染了他,同時也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節目最後他在父母的懷抱裏流下悔恨的淚水,“浪子回頭金不換”,相信這次生活體驗或許會改變他的一生。

韋志忠和韋方芳進到城市,一雙城裏孩子眼中再普通但是的運動鞋,哥哥穿了一堂課立馬想到送去給另一年級的妹妹;城裏媽媽給兄妹倆買衣服,小小的關心卻讓從小缺失母愛的兄妹倆痛哭淋涕,怪自己的到來給媽媽增添了麻煩;媽媽因為過度激動而暈倒,兄妹倆趕緊照顧媽媽,剛剛能夠到灶台的韋志忠還為媽媽做飯。兄妹倆的懂事不禁讓李爸爸李媽媽潸然淚下,也讓每一個人都為之動容。

七天的生活讓三個孩子都變化很大,我們不僅僅為兩個兄妹淳樸的真心付出而感動,也為李錦鑑的成功“變形”而高興,這期節目讓我們思考很多:一些正值青春叛逆且受父母溺愛的孩子,沉迷於那些虛幻的浮華中;一些貧窮落後但善良淳樸的孩子,卻為走出大山奮發向上。跟山村裏的孩子相比,我們更就應珍惜眼前所擁有的。而對山村裏的孩子,我們也要儘自己做能,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

變形計的每一期我都會準時的觀看,每次我都會提醒自己,不能哭。潛意識裏邊就認為,男人應該勇敢一點,眼淚是屬於弱者的專利。但最終我還是失敗了,敗得很徹底。每一期的節目都讓我心酸,進而熱烈盈眶,甚至嚎啕大哭。不是我感性,也不是我矯情,是真真正正的感人肺腑。有人説,文章,電影,節目的最高境界是能否產生共鳴。直到現在我才切身體會到這句話的意義。人都有感情的,城市的枷鎖束縛了人類最純真的感情。山裏孩子的純真,質樸往往打動着我。是的,我也是一個山裏出來的孩子,節目中的很多場景讓我想起我所經歷的一切。想着想着,眼淚不知覺的流出來了。這淚水很清澈,沒有摻入任何的'雜質',這一切純碎是源於兩個字—感動。我並沒有用眼淚了換取別人的憐憫和同情,也不是像別人展示出自己內心的脆弱。我想節目的感動也不是用來換取人們的同情。相反,他們用這一幕幕來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最真的一面。

淚水並不是因為脆弱,在淚水的光芒中我看到的是堅強,是一種不服輸的意志,我想,這才是最可貴的。看着自己經歷過的一幕幕以別人的身影演繹着平凡的感動,心裏的防線頓時倒塌。“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雖然生活條件很艱苦,但艱苦的環境鑄造了他們堅強的心。曾經我也這樣走過,第一次進城市,第一次坐火車,就連看到鐵軌都那麼地激動。一切的一切對於我真的太過於陌生,有過於豐富多彩。城市,多麼像一座密封的圍城,多少人嚮往的天堂,也是多少人想逃離的苦獄,外邊的人想進來,裏邊的`人想出去。

很多事情只有經歷過才感受得到真正的情真意切。我承認,節目中山裏娃的來到城市的感覺跟我的當初的感覺如出一轍。在他們的身後我依稀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但他們比我似乎強了百倍、千倍、甚至萬倍。雖然曾經我們都對美好生活充滿了嚮往,但是我的很多美好的經歷都是用父母的汗水換來的。每天上學的幾十裏的山路,從來沒有讓我退卻求學的腳步。現在回想曾經的經歷我都忘記了我當初是什麼讓我堅持到了最後。但要我重走兒時的經歷,真的感覺有種力不從心。眼前的事實殘酷地證明了我的墮落。山裏的生活,雖然單調樸實,但我並沒有忘掉什麼是奮鬥,什麼是堅持。城市的生活漸漸磨掉我的這種品質。我真該好好地思考和反思了,我的人生才剛剛起步,我不能在起跑線上就開始説放棄。這,我做不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qitawenan/6rq70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