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名人趣史 >

劉備進川為何棄用諸葛亮,卻帶着龐統

劉備進川為何棄用諸葛亮,卻帶着龐統


公元211年,對劉備來言是個重要的年份。劉璋派人送來消息,請劉備入川。所謂一筆寫不出兩個“劉”字,特邀賢弟,咱哥倆一起來揍張魯!這對劉備來言,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決定着他能否笑傲三國。

但就在此刻,奇怪的一幕發生了,劉備竟然把諸葛亮留在了荊州,等於棄用了。反而帶着剛剛加盟劉備團隊不久的龐統!這是為何?

有人説,這太正常了,荊州當時是劉備的根基,去西川前途未卜,自然留諸葛亮守荊州根基。這怎麼叫棄用諸葛亮?

非也非也,須知荊州是四戰之地,爭奪天下的要衝所在。後來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孫權為何非要背信棄義,偷襲關羽?不就是怕天下有變時,關羽率水軍順流直下,攻打他的江東嗎?所以這就註定了,荊州不能當根基。唯有進川,才能生存和發展,這不是棄用諸葛亮是啥?

所以,若想明白劉備為何棄用諸葛亮,卻帶着龐統,就必須先從諸葛亮的身上説起。皆知,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後,其事業的發展,曾遭到過一次毀滅性的打擊——曹操征討荊州時,劉備的當陽之敗,差一點劉禪都死在這裏。

劉備進川為何棄用諸葛亮,卻帶着龐統

但在當陽之敗前,劉備曾帶着新野的百姓,來到荊州城下。諸葛亮便趁機建議:想擺脱如今的危機,就只有趁機拿下荊州城。但劉備卻説了一句:吾不忍也。(出自《三國志》)諸葛亮也就沒有其他表示了。由此劉備帶人離開,最終遭受毀滅性的當陽慘敗。

咱不討論,劉備這麼做到底對不對。只説當劉備做出決定後,顯然諸葛亮就不再堅持了。也就是説,對於諸葛亮來言,他給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楚:我提建議,採納與否,老大説了算,但卻道德感優先!

劉備進川為何棄用諸葛亮,卻帶着龐統 第2張

這點在後面也表現得非常清楚。如,劉備非要發動夷陵之戰時,只有趙雲等勸阻,不見諸葛亮出頭。這説明了什麼?不是諸葛亮見風使舵,而是諸葛亮是一位君子!

趁劉表死後奪荊州,諸葛亮自己也明白,這事拿不上台面來。故而劉備以“吾不忍也”否決時,諸葛亮心裏面也是相當認可的,故而不再説什麼了。同理為何殺劉封時,諸葛亮那麼強悍?幾乎是逼着劉備。只因劉封所作所為,純屬小人之舉!

明白了這些,就能明白諸葛亮為何成為了千古名相了,你就找不到他有一件事,是為了自己的私利。且道德水平也讓人高山仰止。這種人其實也就註定了,是一位“守成”的牛人,但開拓性這類事情,就不是諸葛亮的專長了。

反觀龐統,卻是一位開拓性人才!最能説明此點的是,在劉備為了進川而猶豫不決時,他説的這句話,那是相當犀利。先指出了荊州是四戰之地,不可長久,跟着就針對劉備對劉璋,再一次的“吾不忍也”( 今以小故而失信義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説出了這樣一段話,如下:

劉備進川為何棄用諸葛亮,卻帶着龐統 第3張

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為人利耳。(出自《三國志》)

翻譯過來就是:自古以來,變,才是永遠不會改變的事情。劉老大你不能總抱着那些“仁義”不撒手。你瞅瞅春秋五霸,哪個是道德君子啦?在逆境中,要開拓進取,不要被束縛住手腳。在順境時要回報,也可以理解為“補後賬”。對劉璋,你也可以這樣啊,你拿下西川后,完全可以給劉璋一個地方,讓他天天吃着火鍋,唱着歌……這怎麼就不仁義了?你若是現在不做,必會成為別人的“午餐”。

這番話説得劉備,立刻丟下了堅持了多年的“仁義”,決定取西川。即,對劉備來言,取西川是不仗義的事,帶諸葛亮這種人行嗎?根本不行!只能帶龐統這種“權變”(開拓性)人才!

這其實才是,為何劉備進川棄用諸葛亮,卻帶着龐統的真正根由。是一種人才的合理選擇,跟諸葛亮有更重要的任務啥的,沒什麼大關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qushi/xe34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