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最新《俄狄浦斯王》讀後感2000字

最新《俄狄浦斯王》讀後感2000字

通過讀《俄狄浦斯王》這本書,相信大家一定都可以遇見更美的世界。那麼讀後感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俄狄浦斯王》讀後感2000字左右,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的參閲。

最新《俄狄浦斯王》讀後感2000字

最新《俄狄浦斯王》讀後感2000字

兩彎小徑在秋林中延伸

多可惜,我不能同時把它們踏勘

我久久地目送着一條遠去

看它扭動身子,消失在灌木叢間……

——詩人·弗羅斯特

《安提戈尼》是古希臘著名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作品,此劇的大意是忒拜城的的俄狄浦斯王由於弒父娶母而自行流放,他的兩個兒子厄忒特俄克勒斯和波呂涅克勒斯為了爭奪王位,互相殘殺,一同死去。最後王位落在他們的舅父克瑞翁手中。由於波呂涅克勒斯曾勾結外敵攻打城邦,克瑞翁便命令將波呂涅克勒斯的屍體丟棄在田野裏,讓野獸吞食,並宣佈若有誰敢違犯這項法令就將誰處以死刑。波呂涅克勒斯的妹妹安提戈尼出於對哥哥的愛,不顧法令埋葬了波呂涅克勒斯。於是克瑞翁把她囚禁起來,安提戈尼自縊而死。安提戈尼的未婚夫海蒙是克瑞翁的兒子,在他聽到安提戈尼的不幸消息後就自殺殉情,海蒙的母親聽到海蒙自殺的消息亦自殺而死。雖然整個故事以悲劇結束了,而這個故事展現出來的衝突卻是永恆的。

神法與人法的衝突

該劇一開始便從安提歌尼和她的妹妹愛斯梅娜之間的衝突展開。愛斯梅娜勸説她的姐姐安提歌尼要服從克瑞翁的命令,違反法律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她的理由是,女人不應該與男人鬥爭,要服從男人。因為女人是弱者,而弱者就應該服從強者的命令,順從是女人的德性。愛斯梅娜勸安提歌尼放棄安葬哥哥的念頭,要“現實些”。而安提歌尼卻認為替親人安葬是最為神聖的義務,是天堂的法律的戒條,凡人必須遵守,這比人間國王的法律更高。古希臘人認為人死後屍體必須安葬,這樣他的靈魂才有所歸依,不然靈魂就會得不到歸宿而非常悲慘。對哥哥的愛以及身上揹負着的這條神聖誡命讓安提歌尼在面對國王克瑞翁的法律誡命時,在面對死的威脅時,毅然選擇了與克瑞翁的命令相抗爭。

在安提歌尼這裏,對神的誡命的信奉和對哥哥的愛要遠遠高於國王的法律,這是她選擇對抗克瑞翁的命令的原因所在。神法是永恆的,而國王的法律卻是一時一世的;神法是不變的而國王的法律卻是變動不居的;神法是人安身立命心靈皈依之所在,而國王的法律卻只是外在的強制,不關乎人的終極意義。

安提歌尼的身上也體現出希臘人重精神輕生死的精神氣質,在神法與人法發生衝突之時,她不畏克瑞翁的強權,慷慨赴死,彰顯了她高貴的氣質。可以説是她對神的信仰和對於神法的恪守,使得她最終得以超越。本來安提歌尼是可以和她妹妹愛斯梅娜一樣選擇順從——女人順從男人,弱者順從強者——一切都我為了能活下去。如果真是那樣的話,安提歌尼也就不能成就她的高貴的道德了,與她妹妹選擇屈辱的抱着“好死不如賴活着”的心態活下去相反,安提歌尼用她的決絕的赴死彰顯的是她對超越於人法的神的意志的體現的法的遵從。這是安提歌尼所信奉的個人倫理(價值)。在安提歌尼身上,一邊是神的誡命也即親人靈魂的歸依,一邊是自己的生命。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她必須做出選擇。而她的選擇是輕死而存義,這正是她崇高之處。從個人倫理(價值)角度來看,這的確是一出悲劇。即在她追求自己所謂的善(神的誡命——埋葬哥哥)的過程中復出了生命的代價。她對她的善的追求被世俗的“凱撒的權力”無情的湮滅。個人的精神上的正義得以實現,而她的肉體確被摧毀。

然而從克瑞翁的視角來看,就不止是一個個人倫理(價值)的問題了。對克瑞翁來説他首先是國王(是城邦所有人的父親),然後才是海蒙的父親,才是安提歌尼的叔叔和未來的公公。在克瑞翁看來波呂涅克勒斯曾勾結外敵攻打城邦是不可饒恕的罪行,這給城邦帶來了巨大的威脅,使城邦有傾覆之虞。他作為國王就必須對這種對城邦造成巨大威脅的人給予嚴懲以儆效尤。所以他必須制定法律來維護城邦的完整。神法與人法的衝突在克瑞翁身上體現得更加突出。克瑞翁是以雙重身份出現在劇中的,一方面他是城邦的護衞者——國王,另一方面卻是一個父親,一個公公。在安提歌尼觸犯他的命令將要執行死刑時,他的手上一邊是城邦的永固,一邊卻是親人的幸福。在這兩者之間他同樣必須做出一個選擇,而這個選擇卻比安提歌尼的選擇要更為費人思量。選擇是艱難的,最終他選擇了大義滅親以維護城邦的永固。他忠實地履行了自己作為一個國王的使命,卻葬送了兒子的幸福。他所要維護的價值是世俗社會中最重要方面——城邦的利益。為了城邦他必須捨棄個人的小我,這也成就了克瑞翁的不凡,他是一個合格的君王。

克瑞翁堅持:國家的法律必須得到遵守,不管事情的大小,不管是對——還是錯。毫無疑問,統治者將是最賢明的君王,或為此他是最堅定的國民。在戰爭時期,他是一個可以依靠的人……沒有比不服從命令更危險的事情:城邦將毀於此,家園成為廢墟,軍隊潰不成軍,勝利成為泡影。而簡單的服從命令拯救成千上萬善良民眾的生命。因此,我堅持法律,永不背叛。在克瑞翁這裏,家庭與城邦的對立,神法與人法的對立顯得特別突出,這也是由克瑞翁雙重身份所決定的。雖然最終他選擇了堅持他的法律處死安提歌尼,但是這種衝突並沒有得到解決,他們之間的張力依然十分緊張,並通過安提歌尼的死亡、海蒙自殺的悲劇而顯得更加的永恆了。人們還沒有足夠的智慧來解決這個永恆的衝突。選擇的艱難依然頑強的存在着。

最新《俄狄浦斯王》讀後感2000字

如果真的註定是杯具,無論怎樣的意志也不會逆轉結局,這就是生活。如果允許發揮意志,卻註定般地走上了杯具的結局,這就是宿命。

古希臘杯具往往被人們稱為“命運杯具”。所謂“命運杯具”是指主人公的自由意志同命運對抗,其結局則是他無法逃脱命運的羅網而歸於毀滅。

自由意志與命運的衝突,向來被認為是古希臘杯具的主旋律,古希臘三大杯具家都涉及到了自由意志與命運衝突的主題。而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正是體現這種命運造成杯具的經典作品,劇中俄狄浦斯的杯具就緣於其無法逃脱的命運羅網。

俄狄浦斯王的神話是人類從殺父娶母引向禁忌這一禮貌進程的反映與折射,他為了種族而走向毀滅。刺瞎雙眼放逐是他自我的選取,也非他的選取,或者説命運由不得他選取。俄狄浦斯知與不知的杯具在表現命運不可抗拒性的同時,也表現了對命運不合理性的譴責。

俄狄浦斯聰明、誠實、正直、勇敢,他勇於向不合理的命運挑戰,與之抗爭。但是,命運卻註定這樣一個優秀人物成為罪人,他要承擔前人的罪過,受到厄運的懲罰,其實這一切都是命運的捉弄和俄狄浦斯自我的意志所造成的。

我們來看俄狄浦斯的命運:出生後三天,他就被鐵絲穿過腳踵然後棄於荒野,只是由於執行命令的牧人起了憐惜之心,把他送給科任託斯的牧人,才大難不死。他日後成為科任託斯國王玻呂玻斯的養子,成人後因從神諭中得知自我必將殺父娶母的命運,於是離開“父母”所在的科任託斯,向真正的故國忒拜城進發。

在三岔路口與一老者發生爭執,誤將其殺死,這老者實為他的生父拉伊俄斯。隨後他來到了忒拜城解開了獅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之謎,剷除了為害忒拜人的妖魔,被擁戴為王,並依例娶了前王遺孀伊俄卡斯武——他的親生母親。其殺父娶母的厄運全部應驗,而他卻毫不知曉。在這場杯具中,俄狄浦斯曾努力試圖躲避災難,卻始終逃不出命運的捉弄。

人們都認為俄狄浦斯是無辜的,因為還在他出生之前殺父娶母的杯具就已經安排好。他的智慧、他的求知求真、他的誠實勇敢、他的職責感,所有的一切,不僅僅沒有使他逃脱命運的魔掌,相反使他陷入到命運的怪圈中。既然俄狄浦斯沒有選取的機會,就不就應為罪惡承擔職責。

所以,嚴格地説俄狄浦斯不是兇手,而是這場殺父娶母杯具的受害者。那麼,誰該為這出杯具承擔職責呢?命運!到底什麼是“命運”呢?所謂“命運”,就是先定的生命過程朝向某一目的的趨近,這種趨近不是人的理性所能改變的。“命運”就是外在於人且支配人的一種超自然的神祕力量,不管個人怎樣抗爭都是無法改變這種力量的。

然而,俄狄浦斯的杯具僅僅是由他的命運造成的麼?如果説命中註定他會弒父娶母,這是既成的事實,是無法避免的杯具,但俄狄浦斯對這一切並不知情。在這一切杯具被揭示於眾前,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國王,他的王國國泰民安,他的王后美麗動人,他有兩兒兩女,有着幸福的生活。那麼又是誰攪亂了這一切寧靜,讓俄狄浦斯應對這種生不如死的痛苦的呢?這個罪魁禍首其實就是俄狄浦斯的自由意志。

人們總是説難得糊塗,總是説有時無知也是一種幸福。這其實不無道理的。如果俄狄浦斯沒有堅持追查真相,那麼事情不會發展到無法收拾的地步。

他不顧老牧人的勸告,不顧先知的警告,不顧王后的苦苦哀求,他一意孤行,必須要查明真相,卻發現自我就是那個殺害先王,給國家帶來瘟疫的兇手,更災難性的打擊是他明白了自我的身世,明白自我殺死了親生父親,並且自我的王后竟然是自我的親生母親!

王后羞憤自殺,而俄狄浦斯無法應對自我的孩子,無法應對臣民,他在極度震驚中為洗刷罪惡而刺瞎了自我的雙眼並自行放逐。這場可怕的毀滅其實是在俄狄浦斯自以為理性的舉止,一步一步向前推進的。除了俄狄浦斯的頑固和堅持,導致他一意孤行的行為的原因還有他的驕傲。

作為一國之王,俄狄浦斯在心理上有一種驕傲和霸氣。因此當先知警告他不要再追查兇手的時候,他完全聽不進勸告,執意要去做。如果他當時冷靜地想一想先知的話,他就應能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或許就會避免這場災難了。因此,俄狄浦斯的杯具也是由他自我的意志引發的。

現實中我們常常後悔,就是因為我們總是喜歡盲目行動,總是在遇見挫折的時候,驚皇失措,做出錯誤的決定。甚至是明明明白是錯誤的思想,卻因為可憐的自尊而不願意改正,一錯再錯,直至萬劫不復。

這場杯具以俄狄浦斯的一無所有告終。他失去了父母和子女,失去了王國和臣民,失去了尊嚴和自信,還失去了雙眼。他的餘生都將生活在無法應對自我,無法走出陰影的痛苦煎熬中。

索福克勒斯將俄狄浦斯的杯具刻畫得淋漓盡致,讓讀者不禁為俄狄浦斯無法逃脱的命運而感到無助,同時也為俄狄浦斯頑固地引發這場杯具而痛心。俄狄浦斯王的知與不知都是杯具,人有限的知永遠達不到神的先知,這就是命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xinde/7l03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