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死》---魯迅讀後感5篇

《死》---魯迅讀後感5篇

多寫寫讀後感能夠引發他們對作品的興趣,在寫讀後感時,我們可以結合書中的背景和歷史,深入探討作者的寫作意圖和社會背景,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死》---魯迅讀後感5篇,供大家參考。

《死》---魯迅讀後感5篇

《死》---魯迅讀後感篇1

在國小六上語文第五單元中,我認識了一位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魯迅。其中,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使我進一步瞭解到魯迅先生的為人。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魯迅先生去世了,許多送輓聯送花圈的有學生、老師、工人……當“我”想起再也得不到伯父的疼愛時,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有一年的正月裏,“我”去伯父家團聚,伯父和“我”談起了《水滸傳》,“我”便張冠李戴地亂説。伯父説道:“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這時的“我”紅着臉,一言不發。從此,我看什麼書都不再囫圇吞棗的了。

又一個晚上,“我”問伯父為什麼他的`鼻子那麼扁,他説:“碰壁碰扁的。”可“我”覺得是伯父自己不小心,把鼻子碰扁了。伯父説:“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我”恍然大悟説:“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這一席話讓全桌的人哈哈大笑起來。

還有一個寒風凜冽的夜晚,爸爸看見了一個腳被扎傷的車伕,跑回到伯父家,爸爸和伯父拿着藥出來了。他們給車伕縫好,給了他一些錢和剩下的藥,讓他在家休養幾天。

伯父去世後,“我”見到了女傭阿三,她説:“魯迅先生生前總是讓我多休息,別乾重活,自己卻三更半夜還在寫文章,聽着他一陣陣咳嗽聲,我都替他難受。”

讀完課文後,我自言自語道:魯迅先生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難怪受到這麼多人的愛戴。我一定要向魯迅先生學習!好好讀書,做一個樂於助人、關心人們的好孩子!

《死》---魯迅讀後感篇2

在這個漫長而快樂的暑假裏,我讀了感動的讓人痛哭流涕的讓《生命充滿愛》,悲傷而又要懂得珍惜的《閃着淚光的決定》這本書讓我明白愛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在成長過程中學會愛和珍惜,同時努力的去付出愛,這樣才能使我們成長的腳步更踏實。而讓我最難以忘懷的是魯迅先生的小説、雜文、散文。

魯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曉的,他原名周樹人,是我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文章犀利深刻而又靈活詼諧,被譽為直指各種反動勢力心臟的“匕首和投槍。”他被譽為“中國現代小説之父。”他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實的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的描繪了清末明初的生活風俗畫面。

小説《狂人日記》是《吶喊》中的一篇代表之作。這篇小説是以狂人的十三則日記的片段連綴而成。小説裏的狂人是一個患有:迫害狂“症的人,患者對外界的事物格外敏感,並且不由自主的產生錯覺與幻覺,感到自己時時處於被迫害的境況下,於是不斷產生疑慮與恐懼,心神不寧。魯迅小説裏的狂人正是這樣的。他時時刻刻全神貫注於“吃人,”覺得別人要吃他,於是便惶惶然,不可終日。讓我明白如果讀書,有知識,就不會被封建思想俘虜,縱容醜陋的慾望,不會使人生充滿不和諧。

雜文《世故三昧》裏的《爬和撞》,是篇有趣的文章。它議了爬,又議了比爬更高一級的撞。就像英語中的比較級。它告訴我們:在生活中,用一種方法去做某件事失敗了,但不要灰心喪氣,可以再試着用別的辦法去做,兩次不行再來一次,直到成功為止!到那時,再回過頭去看看你走過的路是否值得?我想那時,你一定會笑着説:“功夫不負有心人!”

散文《野草》感人至深。文章大意是一棵無人注意的小草,它卻以頑強的生命力,掀翻了壓在身上巨大的石塊,頑強的鑽出地面。表現了不畏困難,任人踐踏、樂觀向上的可貴精神,代表着強盛的生命力,是不可抗拒的,藉此來啟發和鼓舞人們的鬥志。雪萊的一句話:詩人是這個社會沒有被承認的立法者。魯迅的那些詼諧幽默的語言,雖然揭露的社會是黑暗,但從中也可以看出他內心酸苦與無奈。

所以,和諧人生,讀書起步。

魯迅的文章好比一面鏡子,既照亮了歷史,也照亮了人們的心靈。它讓人多了一份歷史的厚重和沉甸甸的責任感。魯迅曾給自己作過最準確的評價:“橫眉冷多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我們如今要做的就是多讀魯迅,多讀他的文章,多讀中國。

《死》---魯迅讀後感篇3

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魯迅先生的作品。讀過那麼多的文學作品,《吶喊》文集卻讓人讀過後蕩氣迴腸,久久不能忘懷。

?狂人日記》,“瘋言瘋語”可所説的卻未必不是真話。那本寫滿“吃人”的日記,是社會的真實寫照。恐怖的封建壓迫,毫不留情地扭曲了一條條靈魂;在仁義道德的面具下掩蓋的是吃人的本質。狂人説:“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在那樣的吃人社會裏,人亦或是明哲保身,亦或是當一個吃人者,在哪裏還有純白的靈魂?那是發自內心的狂呼。任一個被壓迫,被禮教呀得喘不過氣的人都會自然而然的發出這樣的吶喊。可是,最為可悲的是,在封建禮教的壓迫與束縛下,人們卻沒有勇氣發出這樣的吶喊!狂人是幸福的,因為他的瘋,使他擺脱了封建禮教的對心靈的摧殘和壓迫,也只有瘋子才有權利擁有純淨的靈魂,希望這社會都是瘋子!科舉制度,八股取士,幾千年來抹殺了多少有識之士,磨去多少個性的稜角,它所塑造的是無數條沒有思想的,滿口之乎者也的封建傀儡。多少人為了那四書五經竭盡了一生所能;多少英雄豪傑為了功名盡折腰。《孔乙己》是繼《狂入日記》後第二篇評擊封建禮教和封建文化的文章。主人翁孔乙扭曲的心靈已被封建文化所骨化,他窮因潦倒,被人們作為笑料;滿口仁義道德,卻為生活所迫也當起“樑上君子”,最終,死是對他的解脱,在封建壓迫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社會,只有死人和瘋子倖免於難,這是多麼諷刺!

?阿q正傳》是《吶減》中代表性的文章之一。他之所以如此家喻户曉,因為它“寫出一個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來”(魯迅《俄文譯本序》),即表現國民性的弱點。阿q性格極其複雜,充滿矛盾。他質樸而又愚蠢,受盡剝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視現實,妄自尊大;對權勢者有着本能的不滿,表現出某種自發的朦娩的革命要求,而又受到封建傳統觀念和正統思想的嚴重影響。但作為他的主要性格特徵的是他的“精神勝利法”(通稱“阿q精神”),即在接連不斷的失效中隨時幻想自己是勝利者,用以自寬自解,自欺欺人。這種精神勝利法使阿q不能正視自己的悲慘地位並沉溺到更為屈辱的奴隸生活中去。沒有華麗的語言,故事也並不引入入勝,在魯迅的作品裏,表現的是他那憂國憂民的民族責任感,是他對中華民族的深深熱愛。他的作品尖鋭有力評擊地評擊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被譽為徹底反對封建制度的第一聲春雷。他的言語犀利,像尖刀一樣直刺敵人的心臟。同時,魯迅先生也對生活在這樣社會的人們深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希望通過《吶喊》小説集的吶喊,喚醒麻木的靈魂,被壓迫的人們,都來吶喊吧!都來反抗吧!

《死》---魯迅讀後感篇4

今天,我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主要講魯迅先生生前愛憎分明,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所以才會受到這麼多人的尊敬與愛戴。我讀完這篇課文後,不禁想起一件發生在我和表姐之間的事。這次國慶節期間,有一天,天氣有點冷。我和表姐正要去外婆家。我們走着走着,發現一位衣衫襤褸的.小男孩在向路人乞討。那個小男孩不過七、八歲,黃黃的小臉,一雙大眼睛,兩片薄嘴脣,鼻子有點兒翹,兩隻腳穿着破布鞋。表姐走到他跟前,正想拿錢給他。我把表姐攔住了,對她説:“表姐,別管他了,快走吧。”

表姐聽了,嚴肅地對我説:“你難道沒有讀過《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嗎?魯迅先生他愛憎分明,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這是一種多麼高尚的精神呀!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那種高尚情操,應該幫助這位小男孩,而不是去嘲笑他,不理睬他!”説完,表姐把五塊錢遞給了小男孩。我頓時臉上感到火辣辣的,恨不得地上有個洞讓我鑽進去。我也掏出口袋裏僅有的兩塊錢給了那個小男孩。從這件事中,我受到了教育,並立志做一名像魯迅先生那樣愛憎分明,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

《死》---魯迅讀後感篇5

?二十四孝圖》圖文並茂,非常感人。我發現,百事孝為先,小時候那些孝順的人,長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

二十四孝有:孝感動天、親嘗湯藥、齧指痛心、百里負米、蘆衣順母、鹿乳奉親、戲綵娛親、賣身葬父、刻木事親、行佣供母、懷橘遺親、為母埋兒、扇枕温衾、拾蕭異器、湧泉躍鯉、聞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鯉、恣蚊飽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筍、嘗糞憂心、棄官尋母、滌親溺器。其中,我最喜歡刻木事親,意思是: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南(今河南黃北)人。

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見面,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子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居然有血流出。

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雖然這篇文章裏木頭人的手指會流血不現實但古代人真的是孝順。現在有很多人特別是我們這代人一天到晚都是在想自己該怎麼樣,自己吃的好不好,玩得好不好,向父母要這要那,達不到要求就發脾氣,有時對父母和長輩説話、行為很不禮貌

和前人相比我真的對孝順二字沒有做好。讀了這本書,我以後一定要孝順父母,尊敬老人,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美德。讓我們從點滴做起吧!

標籤: 讀後感 魯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xinde/dxpx1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