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學習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心得體會精選範文四篇

學習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心得體會精選範文四篇

全面落實科學人才觀,開創人才工作新局面。擴大人才總量,提高人才質量,盤活人才存量。那麼關於人才工作會議的心得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學習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心得體會精選範文四篇,以供參考。
學習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心得體會精選範文四篇

學習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心得體會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陳希在北京中關村調研時強調,以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千秋基業,人才為本。近年來,各地方政府不斷在引才、育才、用才上下功夫,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大膽使用優秀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厚植人才優勢。

牽住政策“牛鼻子”,打造出人才集聚高地。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人才是第一資源。引才聚才,豐富人才資源總量,要利用政策優勢。近年各地方政府為爭奪人才,出台一系列引才政策,如每月發放生活津貼、解決安家費、解決配偶工作、解決子女就學等,在人才市場引發“搶人大戰”,爭取到了需要的人才資源。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打造人才集聚高地,要以人才政策為抓手,從人才現實着力,持續優化人才環境,不斷完善引才政策體制,廣開引才大門,暢通引才渠道,及時落實激勵措施,制定“一站式”引進政策和“保姆式”服務政策,才能開創“羣賢畢至”的良好局面。

落好培育“關鍵棋”,打造出人才成長寶地。樹木成材離不開肥沃的土壤,人才的成長同樣需要“土肥”。一方面厚植成長的“根基”,積極發揮地方高校作用,結合地方產業發展需求和方向,有針對性地培養技能人才;積極推動“產教”融合,通過實訓基地、產業基地、產業示範園等促進教育和生產有機結合,培養創新型、技術型、實用型人才,迸發人才活力。另一方面要肥沃成長的“土壤”,地方政府要不斷優化人才成長環境,更新觀念、創新體制、激勵迭新,構建“梯隊式”人才隊伍培養模式,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同時加大制度創新、政策供給、資金投入力度,讓引進的人才扎深根、成大器。

突破用才“瓶頸口”,打造出人才嚮往樂地。用好人才,發揮人才優勢,是人才工作的“下半篇文章”。齊桓公用管仲為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曹操不計前嫌重用賈詡,三分天下,最終一統江山;唐太宗重用魏徵、房玄齡等賢臣,創造“貞觀之治”。堅持人盡其才,要健全科學用才機制,根據人才特點,把他們放在適合的崗位,注重在關鍵崗位、重大任務中鍛鍊、成長。同時,不斷建立健全人才評價、容錯糾錯機制,正確對待失敗、包容創新,讓人才卸下思想包袱,鼓勵人才大膽創新、勇於挑戰。更要掃除阻礙人才發展流動的“攔路虎”和“絆腳石”,為人才鬆綁,不以學歷、職稱為硬槓槓,不因一兩次失敗就否定打擊,營造寬鬆寬容、優質高效的創新發展環境。

學習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心得體會

職業教育是培養技術技能人才、促進就業創業創新、推動中國製造和服務上水平的重要基礎。近日,在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步伐,需要暢通技能人才成長通道,讓職教技能人才在社會上有“地位”、在教育培養中有“層色”、在社會發展中有“天地”,加快形成有利於技能人才成長的環境氛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

破除職業教育地位之“短”。“勞心者智,勞力者苦”,受傳統社會觀念的影響,職業教育往往被貼上“體力勞動”的標籤,加上升學率至上、“高職”是專科層次教育等認知的影響,職業教育失去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平等地位,總是“自慚形穢”“矮人一等”。“冰凍三尺非一日寒”,破除傳統認知偏見,既需要《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等頂層設計,也離不開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出台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實招和妙招,持續完善職業教育發展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配套政策措施,讓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同工同酬”。例如,在河南、山東、江西等省份一些地市已經陸續推出改革措施,在落户、就業、機關事業招聘、職稱評審、職級晉升等方面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社會待遇,在“人才爭奪戰”中技能人才也受到了青睞。與此同時,還需要通過舉辦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深入開展“大國工匠進校園”“勞模進校園”“優秀職校生校園分享”等活動,打造一批形式多樣的職業教育宣傳品牌,講好身邊的職教故事。多維度常態化展示職業教育成果,讓“職業教育同樣大有可為”的觀念飛入尋常百姓家,轉變長期以來“重學歷出身、輕職業技能”的傳統觀念,不斷提升職業教育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提升職業教育一技之“長”。“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制約職業教育長足發展的另一個因素是辦學和人才培養質量水平參差不齊、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脱節、專業設置同質化現象等造成的職教特色不鮮明。傳統“課程+實踐”的培養方式,重理論輕實踐,課堂授課與企業實際需求息不對稱,面對層出不窮新技術、新業態顯得“捉襟見肘”。使以技能見長的職業教育面臨理論不專、技能不優的尷尬境地,難以有出類拔萃的“一技之長”。“打鐵還需自身硬”,破解職業教育技能培養之痛,需要着眼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瞄準技術變革和產業優化升級的方向,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訓結合,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把課程設在生產線上,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大力推行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研究人才培養方案。打造一批高水平“雙師型”教師隊伍和高水平實訓基地,建設高水平、高層次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注重學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習慣的養成,努力培養具有一技之“長”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讓更多青年憑藉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

拓展職業教育就業之“寬”。就業質量是評價職業教育質量的核心標準之一,好就業、就好業才是硬道理。面對技能人才就業空間窄等痛點問題,需要不斷完善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並重。持續推動具備條件的高職院校向職業教育本科院校轉變、普通本科高校嚮應用型本科高校轉變,構建中職、高職、本科職教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加快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健全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制度,有序開展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深入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鼓勵職業教育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實現“學歷”和“技術技能”雙提升。同時,加大職務職級晉升和工資分配向一線崗位和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傾斜力度,多措並舉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社會待遇,實現高質量就業。讓技能人才在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學習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心得體會

近年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巴河縣實行“黨建+人才+產業”發展模式,立足豐富中草藥資源優勢,依託榮成哈克院士專家工作站,匯聚人才智力資源,為哈巴河縣乃至阿勒泰地區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築巢引鳳”搭建招才引智“強磁場”。以“額河藥谷”為發展定位,依託地區“金山·雪都”重點人才工程,紮實推進“人才強縣”戰略,充分利用中草藥資源優勢,特邀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會長黃正明院士為引領,大力實施“金山智者引才工程”。依託引才借智項目,以新疆榮成哈克製藥有限公司黨支部為主體,地委、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搭建“橋樑”,由黃正明院士擔任站長,新疆榮成哈克製藥有限公司現有博士、碩士10名高層次人才組成工作站成員,經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驗收審批,成立全疆首家中草藥院士專家工作站,為培養高層次中醫藥產業人才搭建重要平台。充分發揮院士工作站“人才磁場”作用,採取長期服務、柔性引才的方式,從中國醫學教育協會、西安交大等科研院所,引進14名博士、碩士等中草藥高層次人才,為全地區乃至中醫藥企業人才提供決策諮詢、技術指導、科研項目申報等“點對點”服務活動,培育自主品牌,實現人才集聚與產業升級同頻共振。

“固巢留鳳”拓展產業發展“新藍圖”。堅持“以旅遊業為主體,牽動一產、託舉二產”的發展思路,重點聚焦“牛羊馬駝禽、水草藥果奶”十大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因地制宜,圍繞全國優質中草藥基地建設、打造西北最優綠色有機畜產品全產業鏈,實行“黨建+”發展模式。依託“萬畝中草藥基地”“中草藥院士專家工作站”,通過黨組織牽線搭橋,實行“黨建+人才工作站+企業+農牧民”發展模式,加強與敖東、通化等知名藥企戰略合作,與修正藥業、三九藥業等優秀企業強強聯手,引導農牧民羣眾種植甘草、黃芪等中草藥11萬餘畝,不斷夯實中草藥種、產、研、銷產業鏈發展新陣地。全面推行“黨支部+公司+基地+農户”“黨支部+合作社+農户”的經營模式,打造中草藥示範種植基地,鼓勵引導農牧民羣眾規模化種植板藍根、芍藥、茴香等中草藥,吸引農村實用人才到基地創業,帶動農牧民持續穩定增收。

“鳳鳴麟出”培育鄉村振興“主力軍”。始終將鄉村人才振興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研究制定《關於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實施辦法》,構建完善由黨委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人才振興工作格局。實行“項目支撐+校區合作+專家引領+技能培訓”的培養模式,柔性引進10名中草藥專業人才,通過集中授課、田間指導和觀摩學習等方式,圍繞中草藥產業種植、生產、藥品加工研發等方面,深入農户專業合作社、田間地頭、農家庭院,開展中草藥實用技術培訓,幫助農牧民羣眾破解技術難題,培育本土中醫藥人才80餘名,黨員致富帶頭人120餘名,指導羣眾規模化種植中草藥,幫助拓寬致富渠道。以“我為羣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契機,結合黨員承諾踐諾活動,通過設立黨員示範崗、劃分責任區,與困難黨員羣眾結對幫扶,開展送政策、送技術、送服務活動600餘場次,培育50餘名示範種植户,帶領320餘名農牧民羣眾增收致富,人均增收2萬餘元,夯實鄉村振興根基。

學習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心得體會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時強調,要着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激發廣大科技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當今世界的競爭説到底是人才競爭、教育競爭,在這個信息化高度發展的時代,科創實力已然成為衡量各國發展水平的“硬性指標”,而推動科創強國建設的關鍵則在於以人才為核心的創新。只有牢牢掌握科技創新的主動權,用人才託舉強國夢,才能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夯實人才基礎,築牢內生動力。人才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人才的集聚有利於強化創新驅動,推動國防科技和民生科技領域提速升級。擁有豐富的人才戰略資源是佔據人才“制高點”的關鍵,我們要加快刷新人才理念,以辯證的眼光識得“千里馬”、引得“無冕王”。其次,要革新人才機制,堅持以用為本、人盡其才,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最後,要滌盪人才環境,真心育才、真情聚才,以人才為核心,打造科技發展新引擎,多些“從0到1”的突破。各級黨政機關要充分尊重人才,實行更加積極開放、透明有效的人才政策,打造舒心安逸、健康優質的生活環境,公平公正、優中選優的制度環境,為科技人才心無旁騖鑽研技術創造良好條件,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鬥中來。

優化環境佈局,整合資源優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發揮創新第一動力的作用,首要的是優化國防科技創新佈局和環境條件。科技攻關要堅持問題導向,奔着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去,疏通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先進製造、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等前沿領域的“快車道”。人才的集聚依賴於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有利的社會文化環境是創新的沃土,要緊跟科技強國建設進程,要用好用足各方面優勢力量和資源,大幅提升國防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當前我們正處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兩個大局中,要謀劃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在高速發展創新的同時“彎道超車”,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強化改革意識,服務創新發展。“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根本的是正確認識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發展才是硬道理,要按照既定部署紮實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不斷釋放改革效能。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要聚焦國防科技領域發展創新型產業,加快解決重大原創的科學問題,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發現、培養、集聚一批高素質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勇闖創新“無人區”,要牽住科技這個“牛鼻子”,走好產業發展這步“先手棋”,既要“產業創新”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又要“創新產業”發揮戰略性引領帶動作用,推動新一批技術項目搭建,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多作新貢獻。

時代潮流催人奮發,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勇做“挑山工”、敢啃“硬骨頭”,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先鋒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範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道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xinde/qylxj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