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教師文案 >

體育教案6篇

體育教案6篇

教案的制定對於教學來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案在擬訂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聯繫實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體育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閲。

體育教案6篇

體育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跳繩的方法,嘗試手腳協調地進行跳繩遊戲。

2、探索繩子的多種玩法,通過思考跳繩的其他玩法,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

3、與同伴合作,和同伴共享空間。

活動準備:

1、繩子人手一根。

2、《朋友舞》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隊列練習。

(1)教師鼓勵幼兒跟着老師一起喊口令"1、2、3、4-123、4!"

(2)練習:六路縱隊--一個大圓走--走小圓--開花走--一路縱隊走--六路縱隊走

2、玩繩子游戲。

(1)玩繩遊戲:幼兒人手一根繩子,鼓勵幼兒自主地探索各種玩繩遊戲,請個別幼兒示範,其他幼兒學習模仿。

(2)學習跳繩。

(3)幼兒分散練習跳繩。

(4)教師再次示範,講解跳繩的要領以後,幼兒再分散練習跳繩。

(5)教師引導幼兒三人一組玩跳繩的遊戲。

①教師:除了一個人跳繩,還可以幾個人跳呢?

②三個教師示範練習三人協作跳,引起幼兒興趣。

③幼兒嘗試練習。

3、集體舞《快樂的阿依古麗》。

體育教案篇2

【活動目標】

發展幼兒下肢力量,練習蹲着走。

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讓孩子們認識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種精神。有的時候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會得到更多的幫助,更多的樂趣。

【活動準備】

畫好5米長的場地,小沙盤4—6個,小紅旗若干。

【活動過程】

將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4—6隊,各隊按縱隊站在起點線後。

遊戲開始,教師發令後,每隊第一人蹲着向前走,到終點時,拿起一面小紅旗插在沙盤上,站起來跑回本隊拍第二人的手,第二人繼續蹲着走,依次進行,先做完的隊為勝。

【活動規則】

1、要蹲着向前走,插好小旗後才能站起來。

2、拍到手後才能前進。

【注意事項】

1、可根據本園幼兒能力適當增加走的距離。

2、沙盤可用小盆和盤子,小旗不要太大。

教學反思:

從這堂課,我們也看出一堂教學活動是要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不放任自流,還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順其自然。不管哪種佔主導,都應該處理好教的方式,讓孩子們感覺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場遊戲活動。

體育教案篇3

一、概述

?體育課程標準》要求初步掌握基本運動技術,這是《國家學生體質鍛鍊標準解讀》書中五六年級的測試項目。

通過教學和實踐,使學生掌握立定跳遠的技能和方法,鍛鍊學生下肢力量,發展全身協調能 力。通過練習悟出立定跳的方法與技巧。

二、教學目標分析

1、學生初步瞭解立定跳的方法與技巧,發展下肢力量。

2、學生通過遊戲悟出跳遠的方法,能有效調整下肢發力與全身協調關係。

3、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形成良好的的組織性與紀律性。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農村學校,學生基本素質都比較好,尤其力量方面是強項,但是運動協調能力較差,對 於他們來説, 學習的重難點就在於逐漸體會和掌握身體協調用力的技術, 使身體下肢力量優 勢得以充分發揮,再進行動作技術指導,提高立定跳遠成績。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根據體育教學大綱和本校的實際情況我採用兩組互相比賽互相監督的方法, 提高學生的 運動能力。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教學資源與工具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為支持教師教的資源; 二是支持學生學習的資源和 工具,包括學習的環境、多媒體教學資源、特定的參考資料、參考網址、認知工具以及其它 需要特別説明的傳統媒體。

六、教學過程教師檢查人數

1、明確本節課學習內容並明確學習目標

2、教師講解動作,學生仔細聽講

3、教師巡視觀察,及時給予糾正(距離、動作)

4、教師巡視提醒安全,教師再次示範強調動作要領以及下肢發力時機,學生練習。要求互 幫互助,完善動作。

5、劃分場地,分 5 組進行,每組 8 名學生,確定組長,明確小組位置。

6、教師巡視指導

佈置練習作業,整理器材。

1、體育委員整隊,師生問好。

2、遊戲“蛙跳”

3、學生分小組進行練習

4、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練習時的問題,並想出解決辦法。

5、學生結伴進行比賽

6、學生分組練習

七、教學評價設計

教學中通過遊戲進行練習,避免了學生對立定跳遠產生恐懼,有利於學生掌握動作要領,教 師也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指導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身體的下肢發力掌握不好,另外 在協調性方面表現不好,特別是女生成績不理想,有待在協調性訓練上下功夫。

八、幫助和總結

體育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在圈內自轉1~3圈,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

2、感受在小範圍內自轉保持平衡的動作,體驗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塑料圈人手一個,平衡板4塊,彩平瓶5對,泡沫墊6塊,海綿墊2塊,手板5副,球5個,球圈5個,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小樹葉聽音樂和圈做遊戲。(幼兒自由玩圈)

二、練習在圈內自轉1~3全的動作

1、小樹葉被大風一吹,怎樣落到大地媽媽的懷裏?(幼兒站在圈中自由學小樹葉落下來的動作)

2、請“轉”着落地的小樹葉示範原地自轉

3、大家嘗試原地自轉的動作,並討論在圈內自轉的感受

為什麼會有跌倒的感覺?(轉得太快)

為什麼會轉到圈外?(雙腳分得太大)

4、師幼總結自轉的動作要領:站在圈中,抬頭挺胸,兩手側平舉(或兩手叉腰),雙腳併攏,膝蓋靠緊,慢慢移動雙腳轉圈。

5小樹葉再次嘗試自轉的動作,教師用語言提示:轉——轉——轉——停(幫助幼兒控制自轉的圈數)

6、小樹葉玩“變魔術”的遊戲,想想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會自己轉?(幼兒邊説邊轉:我變xx轉——轉——轉)

7、分組,點兵點將,點到誰,誰就轉,轉時要説:“我變xx轉——轉——轉。”

8、小樹葉去旅行(分組自選場地中的遊戲活動)

三、小樹葉聽音樂自由舞蹈。

説課:

平衡能力,是指抵抗破壞平衡的外力,保持全身處於穩定狀態的能力。大肌肉活動幾乎都是才、需要在維持身體平衡的狀態下進行。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有助於提高幼兒適應複雜環境的能力和自我保護的能力,保證身體運動的順利進行,還能培養幼兒勇敢沉着、膽大心細等一些良好的心理品質。

在幼兒園體格、體能教育活動的年齡目標中,“原地自轉”的動作作為中班幼兒的發展目標。我班幼兒在小班通過在平行線中間走、走平衡木初步發展了他們的平衡能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方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在體育活動中,對於某些動作的掌握可以通過日常的體育遊戲、幼兒的個別活動實現,而對於幼兒不太容易掌握的行為技能,只有通過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精心地教學設計,才能更好地引導、啟發幼兒探索、理解和掌握。因此,我設計了今天的這節中班體育活動,把幼兒在小班已有的經驗進行遷移和提升,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

本週,我班進入以“秋天”為主線的主題活動,通過對幼兒的觀察,發現幼兒對秋天樹葉飄落的現象很感興趣,所以,在今天的體育活動中幼兒扮演了“小樹葉”的角色。

本節活動共有兩個目標1、初步嘗試在圈內自轉1~3圈,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2、感受在小範圍內自轉保持平衡的動作,體驗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整節活動呈單峯型的身心負荷的體育活動,也是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

活動一開始,幼兒進入小樹葉的角色,聽音樂自由玩圈,這時,教師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交往環境,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綱要》指出:培養兒童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體育鍛煉的主要目標,幼兒的內部動機陪激發,身體活動的能力也較快上升,能夠較快適應第二階段的活動。

在第二階段,幼兒主要採取了“嘗試”的學習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注入式學習方式為住的體育教學模式。過程中,教師以嘗試問題引路,啟發幼兒思考,引導幼兒多想,多看,多用感官去嘗試探索,自己去發現,去體會,去豐富積累經驗,發展幼兒的認知結構,提高幼兒動作水平。教師與幼兒共同討論小結,幫助幼兒組織和提升他們零散的經驗,使經驗的質量得以提高。活動中,能夠注意遷移幼兒的生活經驗,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讓幼兒學着不同的能自轉的物體,再次感受體驗動作,同時,利用有趣的“變魔術”“點兵點將”的遊戲,增加了整節活動的趣味性。

在設計這節活動的時候,考慮到幼兒的運動量較小,他們的動作伸展性不夠,為了能讓孩子們跑起來,跳起來,擴大他們的運動範圍,我在活動的最後安排了分散型的自選體育遊戲活動。由於我班幼兒動作水平發展是有差距的,因此,在材料的提供上有一定的層次性,如過小橋這個遊戲,提供了高低不同的平衡板,在爬的遊戲中,提供了不同的墊子,分別練習手系膝着地爬和手腳着地爬的動作等等,活動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的材料進行鍛鍊。

今天的活動中,我通過觀察有95%以上的孩子能夠主動參與,積極性高。較好地與提供的材料有效地互動,達到活動中所提出的目標。這是因為活動始終都是幼兒在前,教師在後,大大滿足了幼兒體驗成功的需要,而教師真正是幼兒成功體驗的引導者,支持者。

當然,在今天的活動中也存在——不足的地方,還希望能和各位老師共同研究和探討,謝謝大家。

體育教案篇5

教學內容

1、籃球: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急停跳投,教學比賽

2、素質練習:俯卧撐,加速跑,單腳跳

教學目標與任務

1、通過學習籃球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投籃以及教學比賽,進一步提高學生籃球基本技戰術水平以及學生裁判工作能力。

2、通過素質組合練習,發展學生力量、跳躍、協調性、速度等素質,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互愛等意志品質。

教學程序

一、開始部分(3分鐘)

1、體育委員整隊,報告出勤情況。

2、師生問好。

3、教師宣佈本次課內容:籃球、素質。

4、安排見習生。

要求:集合隊伍快靜齊,見習生旁聽,協助教師工作。

二、準備部分(6分鐘)

學生熟悉球性練習

組織教法:

1、教師講解練習的方法,即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動作或者模仿所見過的某些球星的動 作,每人一球在指定的區域內進行熟悉球性練習。

2、教師下到學生中間一起練習或做一些動作讓學生模仿。

要求:學生不能投籃。

三、基本部分(32分鐘)

1、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練習(8分鐘)

動作要領:運球速度快變慢,跨步急停緩前衝,急起運球慢變快,重心前移後腿蹬。

教學重點:手、腳、身體重心協調一致。

教學方法:

(1)教師先進行示範並講解動作要領。

(2)學生分兩邊看示範聽講課。

(3)學生成四列橫隊列於籃球場中線。

(4)學生分組練習。

練習方法:學生快速運球朝籃球場端線方向作急停急起動作,根據自身能力調節快慢。

(5)教師認真觀察學生動作並及時糾正錯誤。

(6)請個別學生示範,教師進行講評。

2、急停跳投練習(8分鐘)

動作要領:急停動作與運球急停相同。投籃時雙腳用力蹬地跳起,眼睛瞄準籃,抬肘伸臂,翻撥指球出手。

注意事項:前臂與手腕要控制好處手力量。

教學關鍵:向上舉球和起跳動作協調一致。

組織教法:

(1)教師講解、示範動作,學生認真觀察,注意聽講解。

(2)學生分組列於中線(圖2)。

(3)學生分組進行急停跳投練習。

要求:球不管有否投進,都只做一次投籃動作。

(4)投完籃的同學運球返回中線接到隊伍的後面。

(5)教師全場觀察學生練習情況,及時個別糾正錯誤。

3、教學比賽(10分鐘)

組織教法: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小組進行半場教學比賽,由學生擔任裁判,裁判可輪流 擔任。教學比賽結束後,教師進行講評。

4、素質練習(6分鐘)

組合練習:(1)俯卧撐8次;(2)加速跑;(3)“火車前進”

練習方法:由隊伍排頭同學開始在起點做俯卧撐8次後向前加速跑到對面端線,與此同時,下一位同學便可開始做俯卧撐練習,與此類推,依次進行。待全組同學都跑到端線後用遊戲“火車前進”返回起點。先到的隊為勝,最遲到達的隊集體做俯卧撐5次。

四、結束部分(4分鐘)

1、放鬆練習

組織教法:學生成體操隊形散開,聽教師口令進行放鬆練習。

2、師小結本次課情況。

3、教師宣佈下一次課內容、地點。

4、安排值日生還器材。

5、師生再見。

課堂教學設計説明

1、開始部分嚴格遵守體育課的課堂教學常規,按照常規要求進行。

2、在準備部分安排籃球熟悉球性練習,其重要目的是通過運用已經學過的動作達到鞏固和進一步提高籃球的基本技術;通過教師啟示動作學生可以自由發揮(複習已學過的運、傳接球技術或模仿球星的動作),讓學生更進一步學習籃球技術,提高學生的模仿能力,為以後的教學奠定基礎。這次課的準備部分通過讓學生自由練習,教師參與,融合師生關係,讓學生有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為以後教改做一般的嘗試。

3、在基本部分的籃球教學中,首先是運用體育課的基本教學方法進行籃球基本技術(行進間急停急起、急停跳投)的教學,讓學生觀察教師的言傳身教,通過觀察、模仿、達到學習的目的:其次,在籃球教學比賽中,讓學生自己組織比賽,學生自己輪流擔任裁判工作,有利於培養學生組織能力,進一步運用所學過的籃球基本知識於實踐中,通過實踐又可以檢驗所學過的基本知識,達到一個新的水平,最後聽教師的講評,學生自己衡量自己的籃球水平。

體育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獨立自主、耐心專著、果決判斷、勇敢自信的良好品質。

2.培養幼兒的敏捷性、靈巧性、爆發力、體耐力、距離感和協調性。

活動準備:

足球與幼兒數量相等,小球門4個、u盤及其播放器、音樂

活動過程:

1、引導部分:

(1)師生問好

(2)介紹足球

(3)即興帶動

2、主體部分:

(1)球感練習:小朋友分四組,在操場上隨意踢球、玩球(聽到哨聲馬上要回到自己的位置)

(2)羅納爾多射門:小朋友分四組,每組前面擺個小球門,讓小朋友把球踢進球門,則算勝利,踢球以後沒有踢進的小朋友要表演節目。(給不同的距離小朋友選擇射門的難度)

(3)傳球練習:小朋友分四組,每組圍一個小圓圈手拉手,每個圓圈放兩個足球給小朋友們互相傳球。

結束部分:

(1)找朋友互相放鬆。

(2)集體放鬆

(3)師生再見

課後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幼兒獨立自主、耐心專著、果決判斷、勇敢自信的良好品質和培養幼兒的敏捷性、靈巧性、爆發力、體耐力、距離感和協調性。在這次遊戲活動中孩子們興趣很高,充滿積極性。活動引導部分進行熱身練習,在這一環節中為下一個環節奠定了基礎。孩子們都很愛球,以往的練習中多以籃球、皮球等球做運動,而這次用足球一下子就增強了孩子們的新鮮感。因此孩子們活動的積極性也高了很多。 但還是存在不足之處,本次活動主要以技能訓練為重,在遊戲化方面體現的還不夠,在以後的活動設計中應多增加遊戲的成分。

標籤: 教案 體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jiaoshiwenan/6k1p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