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教師文案 >

學生教學反思7篇

學生教學反思7篇

教學任務結束後是需要及時寫好教學反思的,對教學內容的回顧和分析,需要在教學反思中做好體現,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學生教學反思7篇,供大家參考。

學生教學反思7篇

學生教學反思篇1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停課不停學”已經成為“宅家學生族”假期的生活主流,我們老師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線上教學。

第一次上直播課,既好奇又緊張,儘管課前結合教師用書認真備課,做好了一切準備,可是直播時難免出現一點小瑕疵。比如:學生互動交流不夠,連麥聽不清,網絡不穩定等一系列問題不斷,針對這些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後,我在備課時做好兩手準備,如果出現問題就會有備選解決。另外,我會提前把每天要講的內容寫下來,聽名師課的時候記錄好時間,什麼時間停下來和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做好標記,每個環節,每個流程全部寫下來,這樣就不會忘記了,也不會出現問題。每節課下來,都會反思今天還有哪些沒有做好,或者哪個知識點沒有給學生講。

作業評價:採用釘釘家校本,對學生每日作業進行一對一點評,每節課最後會留出五分鐘時間進行作業的總體概括性評價,分享優秀作業案例,樹立優秀作業模範,以鼓勵引導為主。對於不交作業的孩子,課後會以語音、視頻的方式單獨溝通。孩子們的作業、上課聽講以及與老師的互動情況,會以積分的形式評價,一週一次反饋。背誦作業我會利用課餘時間每天抽查8個孩子,用語音進行背誦,及時評價,糾正問題。每課文的批註、課後題都會在書上做好記錄,及時上傳圖片。預習任務會結合每課的預習單進行預習並蒐集資料。

從早上的起牀提醒,到課前的早讀提示,再到課後的追蹤輔導,我們老師付出的不僅是時間,更多的是身為人師的愛。看到同學們求知若渴的眼神,再看到家長們為了孩子的殷切叮嚀,這就是我們夜以繼日不知疲倦精心備課的動力。除了老師在奮力前行,可愛的同學們也在努力學習。

線上教學,在學習,在反思......

雖然病毒阻隔了我們相見的步伐,但是我們都在用行動與之較量。相信不久之後,待疫情退去,山河無恙,我們再歡聚一堂。

學生教學反思篇2

本冊書最後安排的綜合性學習學和做,主題是《節約用水》,通過學習要讓學生初步瞭解淡水資源嚴重匱乏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共同話題,瞭解我國是嚴重缺水的國家之一,樹立節約用水的環保觀念,並樂意宣傳。同時激發學生節約用水的道德情感,明確節約用水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學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節約用水的生活小事。為加深對節約用水的理解,學完後我分小組安排了“我與水”主題活動,小組活動內容安排如下:

1、交流話題:我與周圍世界中水的關係。

2、延伸範圍:水是什麼、水的作用、特點、歷史文化中的水、藝術中的水、節約保護水資源。

3 認識水中的沉浮現象;

(1)瞭解周圍生活中水污染的現狀,初步瞭解一些水淨化方法;

(2)瞭解傣族的潑水節;

(3)瞭解並欣賞大禹治水的故事;

(4)創作水貼畫;

教學反思:

語文新課程要求,綜合性學習的指導應突出自主,合作和探究。重視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助與交流,倡導學生和教師創造性地設計和開展綜合學習活動。在確定合作學習主題後,我指導學生分好小組,確定學習活動的專題,安排好分工,思考主題內容。在學生的主持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其瞭解水活動的成果。同時我也指導學生展示其活動成果和學習活動中的歷程體驗,其中包括如何思考問題,蒐集資料、做好準備,如何與別人合作交流開展活動、解決困難,使活動進行順利等等。不斷激發關於水問題的學習興趣。以上綜合性學習過程讓學生知道如何節約水,愛護水資源。我相信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相信學生有能力通過探索,自我表達和社會性互動建構自己的知識,讓他們圍繞感興趣的水問題展開合作討論,去發現水問題,去尋求解決水問題的辦法。

學生教學反思篇3

一直信奉一句話:自律使我自由。並不是説要變得如何優秀,只是對某件事堅持那麼一下下,並長此以往。

若是在集體活動的羣體裏很容易做到自律,例如部隊。有長官監督,有戰友並肩作戰,自律也沒那麼難。而恰恰是在無人監督,無人並行的環境裏,最容易喪失自律。甚至可以説,自律已經成為一種能力,一種大多數人都沒有的能力。

尤其實在疫情期間,線上教學以來,自律顯得尤為明顯。對於教育來説,所涉及的人羣無非是老師、學生、家長。不要以為孩子不自律只是孩子的問題,畢竟孩子還小,他所有的不自律大多是拜家長所賜。

先來説一説老師吧。線上教學,環境實在比較舒服的家裏,也不需要像真實課堂上那樣站着授課,就很容易出現不太嚴肅的感覺。或只是穿着睡衣(畢竟只需要露個臉有的或許不用),而坐的狀態本就給人一種放鬆的感覺。再例如備課,可能一週只需要備兩節課且教學時長沒有實際課堂中那麼長,便鬆懈對待。這些其實是老師的不自律,可能會影響教學的內容、教學時的狀態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再來説一説孩子。一二年級的孩子能有自律嗎?還是有的,不過得堅持。在很多時候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對老師的向師性,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可塑性都十分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律品質。雖然他可能貪玩、可能淘氣、可能容易放棄,但孩子對於獎勵的渴望會推動他養成自律的品質。在學校可能這種品質的培養主要靠老師,但是在在線教學期間,主要得靠家長。

其實家長可以做的有很多。甚至可以説孩子是否自律,主要取決於家長。孩子年齡小不懂事,但家長可以幫助孩子來學習。有沒有協助孩子製作一個學習作息時間表?時間表上課程得安排和其他娛樂益智活動得安排是否合理?為了能讓孩子堅持下去有沒有設置一個個循序漸進的小獎勵?當孩子不喜歡學習或某一門課程時家長有沒有幫助孩子創新學習、作業方法,找到孩子喜歡的適合孩子的方法?孩子學習時出現小動作、開小車、抗拒學習的時候家長是怎樣的態度?是置之不理還是耐心引導或是採取暴力手段?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家長有沒有耐心陪伴給出方法上的指導?所有的這些看似是孩子的自律,其實恰恰是家長的自律。你有沒有陪伴孩子幫助孩子進步的自律,若你只是在孩子學習時聊着微信,刷着抖音,孩子會不會也跟你一樣三心二意?若你只是把孩子關在一個屋子裏讓他自己學習,身心發展不成熟的孩子會不會忍不住偷偷玩一會兒?反正也沒人發現!你的自律勢必會影響你的孩子。試問家長在旁邊陪着孩子我,孩子學習家長看書,或許兩人還可以來個比賽,會不會刺激孩子去高效學習呢?

自律使你自由,同樣也可以影響你身邊人的。每個人都想成為優秀的人,但真正優秀的人又有多少呢?但你可以做的是:從自律開始。或許只是每天的一點鍛鍊、每天背幾個單詞、讀幾頁書……記住,是每天!

學生教學反思篇4

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應達到以下目標:

(一)課前預習目標

1、瞭解和閲讀相關內容,回顧熟悉與本課內容有關的知識。

2、能嘗試完成預習習題,通過預習能自主解決一些問題。

3、通過預習能發現一些新問題,並及時作好批註,準備好所要提出的問題。

(二)課堂學習目標

1、對教師提出的問題能獨立思考,敢於發言。

2、帶着問題有目的、主動地學習,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與疑問。

3、能正確用數學語言表述自己的思想,口述解題過程。

4、規範書寫、畫圖,正確使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5、能主動探究問題,善於發散思維,悟出道理,並引發新的問題。

(三)課後學習目標

1、課後主動回顧知識。

2、獨立思考問題,主動探究解題過程,合作解決疑難問題。

3、解題中學會審題,推理,規範作用與解題過程,並主動糾正錯誤。

(四)情感目標

1、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積極、主動、持久地學習。

2、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能主動認識、理解、探索和解決問題。

3、敢於創新,敢於批判、懷疑的學習態度。

(五)合作學習目標

1、學生合作學習探索問題。

2、師生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六)認知策略目標

1、能對知識主動地反思、回顧。

2、能對知識進行歸類、總結,得出一般規律。

3、解決問題能進行廣泛的類比和聯想。

3、敢於質疑問難,勇於提問,表述自己獨特的見解。

4、養成自主探究知識,自主學習的習慣。

學生教學反思篇5

與課標實施之前相比,新課程理念下的體育教學已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課堂氣氛、學習參與、師生互動等教學因素都得到了較好的體現。但是在實踐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由於過度注重學生的主觀意願,許多體育教師忽視了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導致了學生的課堂行為出現了無序、放縱等不良傾向,影響了教學質量。筆者以為,由於室外運動、身體狀況等特點,體育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顯得尤其重要。就國小生而言,體育課堂應特別重視以下幾個學習習慣的培養。一、遵守課堂紀律的習慣國小生自我調控能力差,心理和情緒波動大,注意力容易分散。養成遵守課堂紀律的習慣,學生就能集中注意力,主動排除干擾,自覺維護學習狀態。教師應不斷強化學生的體育課堂意識,讓學生明確體育課也是一項嚴肅的學習活動,也有課堂紀律要求,在此基礎上加強體育課堂常規訓練。課堂常規是對體育教學活動的規範,也是師生雙方共同參與體育活動的相互約定。所以體育課上教師應帶頭執行課堂常規,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為學生作出表率和榜樣。同時應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課堂常規訓練,要讓遵守課堂常規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成為體育學習的自我規範

學生教學反思篇6

一、教材內容的編排 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對於分數意義的教學,遵循由簡到難的一般教學規律,人教版國小數學教材安排在三年級上學期和五年級下學期兩個學段進行教學。基於這一年齡段的孩子,他們對知識的學習主要還是以直觀形象為主,國小數學教材中,分數這一內容安排有多種直觀模型,這樣的編排更適合孩子對知識的學習。

1、分數的直觀模型

(1)實物模型,例如半杯牛奶、半個蘋果……兒童最早接觸分數概念及其術語可能與空間有關, 而且更多是三維的, 而不是二維的,分數概念的引入是通過“平均分”某個實物取其中的一份或幾份認識分數的,這些直觀模型即為分數的“實物模型”。

(2)面積模型:用面積的“部分—整體”表示分數。通過“平均分”某個“正方形”或者“圓”,取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塗上“陰影”)認識分數的,這些直觀模型即為分數的“面積模型”。學生在三年級主要是藉助面積模型初步認識分數。

(3)集合模型:用集合的“子集—全集”來表示分數。這也是“部分——整體”的一種形式, 與分數的面積模型聯繫密切,甚至幾乎沒有區別, 但學生在理解上難度更大。關鍵是“整體 1”不再真正是“一個整體”了, 而是把幾個物體看做“一個整體”, 作為一個“單位”, 所取的一份也不是一個, 可能是幾個作為一份。例如,在下圖中,“藍色長條”佔全部“長條”的 。

分數的集合模型需要學生有更高程度的抽象能力, 其核心是把多個物體看做“整體 1”。 分數的集合模型的優點是有利於用比較抽象的數值形式表示“比”與“百分比”。這時, 我們把分數看做是算子, 即把分數看做是一個映射。例如, 下面深色長條與無色長條之比為 3∶2, 或者寫為 。

分數的集合模型需要學生有更高程度的抽象能力,其核心是把“多個”看作“整體1”,所以是五年級學習分數的意義的重點,也是與三年級認識分數最大的不同。

(4)分數的“數線模型”:(數軸上表示的線段長度、點)

分數的“數線模型”就是用“數線”上的點表示分數。它把分數化歸為抽象的數,而不是具體的事物。

二、各種直觀模型之間的關係

分數的“數線模型”與分數的“面積模型”有着密切的聯繫:一個分數可以表示“單位面積”的“一部分”,也可表示“單位長度”的“一部分”,前者是二維的,後者是線性的,是一維的。

三、分數的“數線模型”:(數軸上表示的線段長度、點)

“數線模型”是“數軸”的前身,是數軸的“局部放大”和“特殊化”,是用“點”來刻畫“分數”。如圖:

分數的數線模型相對於面積模型和集合模型來説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材中並沒有出現用數線上的點表示分數,但是在學習了真分數和假分數後出現了在數軸上表示真分數和假分數。(在學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基礎上,逐漸抽象出數線模型)如:三年級認識分數時出現是多為用分數表示段的長度:

如:五年級認識分數意義時多用分數表示點(數軸),更抽象。學生理解比較難。

四、數形結合 體會真分數和假分數分佈範圍

把分數在數軸上直觀地加以表示,這是數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國小生知道正的真分數是密密麻麻地分佈在(0,1)區間上的,假分數分佈在≥1區間上的,加強分數和數直線之間的聯繫,更好的體會到數形結合的妙處。

五、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分數的方法

1、確定各數所在的範圍——看這個分數在那兩個自然數之間;

如真分數 在(0,1)即0< <1 假分數: 在(1,2)範圍,即:1< <2.

2、找出“1”在哪裏?重新等分,找出分數單位,即:標明1份是(1/幾)

①在0~1這一段容易找到分數單位 ,對於分數 、 、 順着數出分數單位的個數;

②在6等分格里找出分數單位 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明白分數的面積模型,這裏是把每2格看作一份,即:分數單位 的地方, 可以按照這個分數單位去找。

3、對假分數 ,看有(5)個 ,順着數過去,確定點。

學生教學反思篇7

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是一種長期行為,絕不能一暴十寒。葉聖陶先生曾指出:“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覆的歷練。”在今後的每一節課的教學中,都要加以體現。因為每一節語文課學生都有動手寫字的內容,因而都有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與正確握筆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①要有耐心與毅力,去反覆抓,抓反覆,持之以恆。②要從小處抓,起點不妨低些,眼睛向下,固本培元,但又要嚴格要求,紮實有效。③要注意將寫字習慣與日常的作業結合起來。單純練習比較枯燥,與日常的作業,課堂、課外等活動結合起來,化整為零,潛移默化;④要全過程貫穿習慣培養思想。不僅在三年級這個特定的階段,在整個國小階段都要貫穿寫字習慣的培養。

?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教學不應是‘單打一’地給學生傳授一種工具,還要注意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要求。”教師有責任培養學生寫字的`興趣,不能讓學生把寫字習慣當作一種制約,而要從心理上普遍認同,樂於接受,並自覺地在學習生活中運用;因而,教師要適當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線索與空間,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與寫字有關的知識;如鼓勵學生去認識不同的筆,收集“文房四寶”的知識,也可以開展欣賞書法作品的活動等等。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美妙與深奧。

王爾德説過:“起初是我們造成習慣,後來是習慣造成我們。”寫字習慣的培養是一項系統而艱鉅的工程,但又是一項能夠讓學生受益終生的財富。在這項獲取財富的工程中,教師的智慧顯得尤為重要。

標籤: 學生教學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jiaoshiwenan/eq46z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