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教師文案 >

奇妙的圓大班美術教案5篇

奇妙的圓大班美術教案5篇

一個成功的教案需要經過不斷的實踐和反思才行,寫一篇優質的教案需要教師仔細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奇妙的圓大班美術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奇妙的圓大班美術教案5篇

奇妙的圓大班美術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圓形的基礎上添畫,使之變成各種有趣的圖形。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已有的繪畫經驗來豐富畫面。

活動準備

1、顏色不同的圓形。

2、各種水彩筆和紙若干。

活動重點

1、用不同顏色的圓來組成圖形。

2、充分發揮想象力讓圓形通過添畫變成不同的圖。

活動難點

能用圓形和添畫的能力形成一副完整的畫。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些客人,你們想不想認識它們(出示圓形).它有

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圓圓。

2、引導幼兒發揮想像,學習在圓形的基礎上添畫。

我們的這個客人圓圓呀它可神奇了。它還會變魔術哦!小朋友你們想看嗎?

幼兒回答:“想”那大家認真看哦!

(1)師:出示一個圓,進行添畫,變成一個蘋果。

師:咦,圓圓變成了什麼?

幼:圓圓變成了蘋果。

師:小朋友觀察的真仔細,圓圓真神奇,那小朋友再看看圓圓還變成了什麼?

幼:小雞、花、蝴蝶。

(2)、小朋友想想看,圓圓還可以變成什麼呢?比如,小動物、小花或者我們生活中的所見的東西呢?

師:一個小朋友上來添畫(教師指導),其餘幼兒認真看好。

師:這位小朋友真棒,他把圓圓變成了╳╳╳。還有沒有其他小朋友變成和剛才小朋友不一樣的,比如説.....

師:剛才的小朋友用一個圓形來變,我們還可以用2個圓形、3個圓形或者多個圓形來變,會變成什麼呢?大家想一想。

幼:大膽想象,發表意見。

師:小朋友説的.都很棒!如果要把圓圓變成╳╳要怎麼變呢?哪位小朋友願意來變變呢?

幼:大膽講述。

師:另一個小朋友來添畫(教師指導)。

師:圓圓的本領真大,它真神奇。小朋友想不想像圓圓一樣變魔術呢?

幼:想

師:那我們一起來變魔術好嗎?

(3)、幼兒動手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4)、作品展示和評價。

奇妙的圓大班美術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刮蠟畫的特徵,初步掌握畫刮蠟畫的方法。

2、培養幼兒對刮蠟畫活動的興趣。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4、體驗想象創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欣賞範例三張,半成品若干張。

2、白紙、竹籤、油畫棒、舊報紙人手一份。

3、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今天,老師帶來了四個彩色娃娃,看,他們手拉着手,臉貼着臉飛到天上玩呢。正玩的高興,忽然被一大片烏雲蓋住了,悶得喘不過氣來,心裏難受極了。誰來想辦法救救彩色娃娃,讓他們出來重新看到這美麗的世界。( 教師邊説邊演示教具)

幼兒發表想法。

(二)欣賞範例,示範講解

老師也帶來了一件工具可以救出彩色娃娃,你們看是什麼?(出示竹籤)

教師示範:我要用竹籤堅硬的頭去刮破烏雲,看,救出一隻小鳥,我繼續救,看,我又救出了一架飛機------彩色娃娃又能看見着美麗的世界,心裏真開心。(示範用粗細不同的兩頭畫畫,讓幼兒瞭解出現的不同結果)

欣賞範例:竹籤繼續去救更多的彩色娃娃,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我們來看一看,説一説。

(三)認識刮蠟畫,熟悉作畫步驟。

這些漂亮的圖畫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刮蠟畫。我們今天就來學畫刮蠟畫。

交代作畫步驟:選擇喜歡的四種顏色一色塊形式塗到紙上——在色塊上覆蓋上一層黑色——用竹籤刮出一個有趣的故事。

你們也來試試吧。

(四)幼兒作畫,教師指導。(播放音樂)

1、 提醒幼兒在塗色塊時塗得均勻塗得滿,動作要快。

2、 用竹籤刮蠟時,力量要適度,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輕。

3、 注意保持衣服和手的清潔。

(五)講評。

幼兒之間相互交流,把自己救彩色娃娃的故事講給同伴聽。

請個別幼兒將故事講給大家聽。

請幼兒將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展示幼兒作品。

活動反思:

本着“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本節課,我緊緊地圍繞着學生的“趣”而展開一系列的教學。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學得輕鬆,玩得愉快,並創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動、有趣的作品,課堂成為了孩子們的樂園,反思這節課,有以下三點讓師生共同受益。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説:“在課堂教學裏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孩子學習動機的確良激發,也就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孩子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孩子就會認真把它學好。”這話表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大的動機。一開始我就以“同學們,你們都用過蠟筆畫過畫嗎?都喜歡用蠟筆畫些什麼呢?”引起學生興趣,再進一步告訴學生:“老師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一種新畫法”,有效地把學生興趣引入到教師設置的活動中,通過“新畫法”,把學生最初的“感興趣”提升為“探索祕密的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究並在興趣的引導下,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斷去創造,享受學習的樂趣。

二、動手操作成為學生探索學習的主要途徑

“手是意識的偉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創造者。”動手操作體驗是讓學生由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過渡的必要手段。活動中,我並沒有直接用講授的方法去告訴學生怎樣刮畫,而是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在操作中自我體驗,尋找並發現問題,通過交流、體驗,找到正確的刮蠟畫方法,這樣比教師講授更有效。

三、及時肯定,增強學習興趣

對孩子來説,成功的感覺往往來源於成人的評價。教學中,教師的表揚,哪怕是不真實的表揚,對於他們來説都是必不可少的鼓勵。再整個教學活動中,我説得最多的是“你真棒”“你真聰明”“你的想象真豐富”“你做得非常好”“你的畫真有創意”……積極肯定每位學生的“閃光點”,這些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如同興奮劑一般,源源不斷注入孩子的心田,使他們去體驗學習過程中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讓學生因為讚賞而把學習活動當作愉快的享受。

當然,在本課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也有很多疑惑,比如課堂教學的技術設計環節還不是很到位,學生在自己動手操作和小組協作上所出現的一些疑點和困難由於時間關係沒能一一進行解決,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情緒和興趣還沒有被充分調動和挖掘出來,技能課堂的教學模式還有待於進一步嘗試等等的問題,都需要在日後的課堂教學中不斷的摸索和探究。

奇妙的圓大班美術教案篇3

摺紙畫:奇妙的圓

活動目標:

1、在圓形上聯想出簡單的物體,並表現其主要特徵。

2、感受圓形變化的美。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奇妙的圓”、各種大小不同的圓、圖畫紙、記號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感悟活動。

1、魔術遊戲,出示課件,看看這些圓形變成了什麼?

2、探索圓形的變化。

(1)幼兒與同伴討論、把圓形變成什麼?

(2)請個別幼兒説出自己想把圓形變成什麼?

教師用語:你們真是一個聰明的魔術師,會把圓形變成這麼多可愛的東西。

(二)嘗試製作,進行圓形聯想。

1、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製作。

2、注意畫面的合理安排。

(三)展出幼兒的作品

請幼兒介紹自己把圓形變成了什麼,並把它編成一個好聽的故事。

活動目標:

1、在圓形上聯想出簡單的物體,並表現其主要特徵。

2、感受圓形變化的美。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奇妙的圓”、各種大小不同的圓、圖畫紙、記號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感悟活動。

1、魔術遊戲,出示課件,看看這些圓形變成了什麼?

2、探索圓形的變化。

(1)幼兒與同伴討論、把圓形變成什麼?

(2)請個別幼兒説出自己想把圓形變成什麼?

教師用語:你們真是一個聰明的魔術師,會把圓形變成這麼多可愛的東西。

(二)嘗試製作,進行圓形聯想。

1、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製作。

2、注意畫面的合理安排。

(三)展出幼兒的作品

請幼兒介紹自己把圓形變成了什麼,並把它編成一個好聽的故事。

奇妙的圓大班美術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從教師和同伴傳遞的`信息中嘗試摺紙畫的製作方法。

2、在圓形上聯想出簡單的物體,並表現其主要特徵。

3、感受嘗試學習和向同伴講述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奇妙的圓”、勾線筆每人一支、長方形複印紙每人兩張。

活動過程:

(一)感悟活動。

1、魔術遊戲,激起幼兒興趣。

教師用語:這是什麼?(長方形紙)我要變個魔術,看看這張長方形紙會變成什麼?閉起眼睛,變、變、變!變成了什麼?(圓)幾個圓?(一個圓)我還能把這個圓變成許多個圓,變變變,哇!變成了四個圓。咦?你知道它們是怎麼變出來的呢?怎樣把長方形紙變成四個圓呢?請你們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討論,然後説給大家聽。

2、探索連續圓的折剪方法。

(1)幼兒與同伴討論、猜想製作的方法。

(2)請個別幼兒説出自己的猜想。

教師用語:誰來説説這四個圓是怎麼做出來的。

(3)幼兒可能説出的幾種情況並嘗試。

a、先畫四個連着的圓,然後用剪刀剪下。

b、對摺後剪。

……

(二)嘗試製作連續的圓。

1、幼兒根據自己猜想出的方法,製作。

2、展出幼兒的作品,引導幼兒觀察,自己做的和老師做的不同之處。(不一樣大、沒有連起來……)

3、根據幼兒表現出的情況,再次探討如何製作一樣大小的、連續的圓,並儘可能圓。

教師用語:

第一種情況:我的這四個圓是一樣大的,你的呢?一樣大嗎?有什麼簡單的方法能一下變出四個一模一樣的圓呢?(引導幼兒説出對摺後再剪,然後再讓幼兒嘗試)

第二種情況:這樣確實剪出了四個一樣大的圓,可是沒有連起來哦。(引導幼兒觀察教師的畫的是兩條弧線,而不是一個完整的圓,並且弧線要儘可能貼近邊緣,組成圓形。

4、幼兒再次嘗試。

(三)進行圓形聯想。

1、出示摺紙畫,幼兒觀察畫中物體的共同特徵。

教師用語:老師又要變魔術了哦,變變變!變出了很多畫。這些畫都有個共同的地方,對都在圓形上添畫出來的。那麼,圓形還可以添畫變成什麼呢?(激發幼兒想象出其他具有圓形特徵的物體,如:小動物的臉、皮球、花……)

2、演示課件,擴散幼兒的思維。

教師用語:小朋友想出了很多的圓形的東西,電腦裏也有許多由圓形變出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四)製作摺紙畫。

教師用語:我們也來製作一個摺紙畫吧。

(五)玩耍活動。

1、玩“猜猜什麼沒有了”遊戲。(先讓幼兒看清畫中的物體,然後通過摺疊,藏起一樣物體,讓幼兒猜猜什麼沒有了。)

2、啟發幼兒思考:一張紙可以變出四個連續的圓,能變出八個、十個甚至更多的圓嗎?小朋友回去後自己去試一試吧。

奇妙的圓大班美術教案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孩子們在午後曬太陽和散步時,就會三五成羣你的坐在一起玩有趣的手指遊戲。藉着從指縫中透去的陽光,孩子們在牆上找到了許多好玩的小東西,有的想小狗,有的像小鴨子,有的像老鷹,有的像小鳥------孩子們高興極了,原來小手真的很神奇,能在陽光下變出好多有趣的小動物來。而且怎麼也玩不膩的小遊戲。

我想既然孩子們對手指的遊戲如此感興趣,和不以手指想像畫為主題,讓孩子們畫有趣的手形畫…

活動目標

1.通過自己的想象和不斷的嘗試,感受設計的樂趣。

2.掌握手形添畫的方法,注意手形添畫和內容添畫的聯繫。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同伴之間的協作能力。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手形添畫的方法。

難點:手形添畫的內容。

活動準備

課件、手形畫、範畫、印泥、繪畫用品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謎語導入:一顆樹五個丫,不長葉不開花,做事情全靠它。(手)

2.師幼共同做手指變變變遊戲。

二、 基本部分

(一)觀看手影視頻,利用多媒體演示提高幼兒對手形畫的理解。

1.請幼兒看一看、説一説、玩一玩自己的小手,看看自己的小手做出的小動物像什麼?

2.觀看課件,培養幼兒的想像力。

(1)觀看各種手形畫,提問是什麼樣子的,讓幼兒照着圖形試着擺弄自己的手形。

(2)觀看範畫。提問:這是什麼動物?手形變成小動物的什麼部分?

(二)學習繪畫手形畫

1.教師示範畫《鴨子》這幅畫的手形畫。

(1)擺一擺(先用手擺出一個造型)

(2)描一描(用水彩筆,把手形描完整)

(3)想一想(要變成小鴨子,還要添上哪些東西)

(4)添一添(把畫添完整)

2.請幼兒總結畫畫的順序並把它編成通俗易懂的順口溜。(先把先把小手擺一擺,然後用筆描一描,再動腦筋想一想,描好之後添一添,小小手形變成畫)

3.請幼兒到前面比賽:看看誰畫的又快又好!

(三)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手形畫創作

1.教師指導繪畫組幼兒進行多種手形嘗試繪畫、添畫。

2.教師指導印畫組幼兒印畫並添畫。(把小手擦乾淨,保持畫面整潔)

3.知道幼兒把手型圖組合到一起拼一拼擺一擺共同創作出一幅大的藝術作品)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手形畫。同伴之間互相説説喜歡誰的畫,為什麼?

四、活動延伸

小朋友的手形畫畫的真不錯,能不能把今天學到的.知識教給你身邊的人呢?

教學反思

本次教研活動課幼兒參與性都很高,我覺得活動中有四個方面比較好。

1.活動導入較有特色,富有啟發性。幼兒都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

2.活動過程形式新穎,允許多種答案,因此幼兒所想象的小手造型豐富多樣。

3.重視幼兒各方面能力的培養,給幼兒充分的想象空間,讓每個幼兒都有説、想、畫的機會,較好的完成了活動目標。

4.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讓幼兒自主發展的機會更多。

教學活動中的不足之處我虛心聽取了各位園長和同行的意見和建議。教師的啟示性語言還是有些欠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還有些放不開。在今後的教學和學習中,我要多接近幼兒多為幼兒創造自我想象的空間和動手動腦的機會,讓每一個幼兒體會到成功的樂趣,使幼兒快樂健康的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jiaoshiwenan/r2vvj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