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教師文案 >

幼兒園選種子教案5篇

幼兒園選種子教案5篇

教案的編寫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有深入的理解,良好教案的編寫過程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幼兒園選種子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

幼兒園選種子教案5篇

幼兒園選種子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知道多種植物種子的特點。

2.在觀看視頻、配對遊戲中自主瞭解種子不同的旅行方式。

3.產生繼續探究其它種子旅行方式的慾望。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根據圖畫書內容製作的動畫課件。

2.圖畫書《一粒種子的旅行》、種子實物若干、放大鏡24個。

活動過程:

一、聊一聊旅行,導入活動。

教師:孩子們,你們外出旅行過嗎?是怎麼去的?

小結:你們有的乘坐汽車、有的乘坐火車、還有的乘坐飛機去旅行,旅行可以讓我們看到不同地方的風景。有一羣植物的種子也想去遠處旅行,它們是誰呢,我們先來認識一下。

二、觀察交流,知道植物種子的特點。

1.分組觀察。

教師:請你們到後面的桌子上仔細認一認,有哪些植物的種子,這些種子長得怎麼樣?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2.交流觀察。

教師:誰來介紹一下你認識的種子,它長得怎麼樣?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3.小結。

三、觀看視頻,自主瞭解種子的旅行方式。

1.觀看視頻,自主學習。

2.幼兒交流,播放視頻。

師:你看到了哪些植物的種子,它們是怎麼旅行的?

3.教師小結:

在植物世界中,種子們各有他們特殊的本領。有的藉助風力旅行,有的藉助彈力旅行,有的藉助動物出租車去旅行。

四、配對遊戲,根據種子的特點選擇旅行方式。

1.介紹操作要求。

2.操作評價。

五、觀看視頻,拓展經驗。

1.觀看水力旅行的視頻。

教師:其實自然界的.植物除了運用風力旅行、彈力旅行、藉助動物旅行,還有些植物會用特殊的方法去旅行,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2.活動總結:

教師:鴨腱藤是怎麼旅行的?這些種子真聰明,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旅行。那還有其它很多種子,它們又是怎麼旅行的呢,這個祕密就藏在這本圖畫書裏。圖畫書的名稱是《一粒種子的旅行》。活動結束後,我們可以再讀一讀這本圖畫書,瞭解更多關於種子旅行的祕密。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在科學區投放《一粒種子的旅行》等關於種子旅行的圖畫書,幼兒繼續閲讀了解植物種子的祕密。

2.生活活動:在散步等活動中,引導幼兒繼續觀察瞭解植物種子的特點及旅行方式。

教學反思:

讀書活動其實也是學生體驗情感的活動。而有情感體驗的讀書活動,才更具有生命活力。因此,在教學中,我範讀有關文中的語句,實際效果很不錯。我能感受到自己動情的朗讀已打動了所有學生,為他們後面的學習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以讀代講,讓學生充分享受到了讀的樂趣。

幼兒園選種子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幾種常見的種子傳播方式。

2、初步瞭解種子的外部形態特徵與其傳播方式的關係。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帶毛的、長刺的、帶鈎的種子圖片。

2、蒲公英、蓮子、蒼耳、鳳仙花種子圖片。

配套課件:大班科學課件《種子的旅行》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孩子們,你們都出去旅行過嗎?到過哪裏?用什麼方法去旅行的?孩子們討論。

2、今天老師我請來了幾位特殊的朋友,也想去旅行,但是他們沒有手、沒有腳,怎麼去旅行呢?你們願意幫助它們嗎?

3、ppt出示蒲公英、蒼耳、蓮子、鳳仙花的圖片,讓幼兒逐一認識,並與他們打招呼。

4、小結:蒲公英、蒼耳、蓮子、鳳仙花,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植物的種子,這些種子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有的毛茸茸的,有的是滑溜溜的、有的還帶鈎長刺呢。這些種子剛才聽了小朋友們都去旅行過,也迫不及待的要去旅行了,但它們沒有手沒有腳,怎樣才能去旅行呢?想不想知道?

5、要想知道他們是怎樣旅行的,下面你們就認真聽、認真看,看完後就會得到答案的,一會兒還要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看誰打的最棒,好不好?藉助講解種子旅行。然後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6、提問:為什麼蒲公英的種子會隨風旅行?

小結:因為蒲公英的種子很輕,而且有絨毛,像一把小傘,所以風能幫助他傳播種子。

7、蒼耳是什麼樣子的?他是怎樣傳播種子的?

小結:蒼耳渾身長刺,容易粘到動物和人身上,動物和人走到哪兒,就把他帶到哪兒去旅行。

8、蓮子是怎樣傳播的?為什麼會隨着水流去旅行?

小結:蓮子是長在蓮蓬裏,它生活在水上面,成熟後就會落到水裏順水流到遠方去了。

9、鳳仙花是怎樣傳播種子的?

小結:鳳仙花是靠種子成熟後果殼裂開,通過自身彈力把種子彈出去旅行的,還有許多植物也是靠自己來傳播的,如:黃豆、紅豆、綠豆等。

10、這些植物的傳播方式真是獨特,誰來用動作表演一下。

最後小結:大自然的植物真是奇妙,原來有這麼多的種子都有他們的好朋友來幫忙傳播的,當然也有靠自己的力量傳播的。在我們的周圍還有許多植物的奧妙沒有被發現呢,他們呀都等着小朋友們去用心去觀察、去發現,現在呀你們好好的學習,等你們長大了就會發現他們的奧妙了。

現在聽我的口令,在這些種子中,你最喜歡哪種種子的傳播方式,就站在那種種子的一排裏,排好隊,我們表演一下他們的傳播方式好不好?

活動反思:

植物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貼近生活,對植物奧祕的探索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在奇妙的植物王國中,藴含着許多的奧祕,其中種子的傳播就是其中的一種。在幼兒知識經驗中,對種子的傳播只是感性的、模糊的記憶,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漫天飛舞的柳絮,隨風飄揚的蒲公英,這些都是孩子們親身經歷、接觸到的,但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的概念:其實這些現象就是植物在傳播種子。本次活動的目的就是認識並瞭解植物的種子及其傳播方式,建構孩子的知識結構,拓展他們的視野。

幼兒園選種子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將收集的種子進行分類、排隊、並做記錄。

2、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和排列長短的關係。

3、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和經驗的遷移,學會觀察、分析記錄表;並在操作探索的過程中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和排列長短的關係。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豆子(黃豆、花生米、蠶豆)、操作板2、乒乓球,海洋球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師:小朋友們,秋天來了,秋姑娘託老師給你們每人帶了份小禮物,看看桌子上,都有些什麼?(蠶豆、黃豆、花生米)這些禮物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種子”,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和這些種子寶寶一起玩玩遊戲吧!

(析:以幼兒感興趣的“遊戲”直接銜接過渡到“種子排隊”這一活動主題,自然清晰。)

二、第一次探索,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

1、講解操作要領師(師出示操作板,講解提問):遊戲開始啦!首先,老師要請小朋友把種子寶寶們領回各自的家。拿起你面前的操作板,觀察它的上半部分,你看到了什麼?猜猜它代表什麼意思。

幼兒1:我看到了線條的前面畫着種子寶寶的標誌,黃豆寶寶的家在黃豆標誌的後面,花生米寶寶的家在花生米標誌的後面,蠶豆寶寶的家在蠶豆寶寶標誌的後面。

幼兒2:我認得那個紅旗標誌,數學操作書上有,代表種子寶寶要從紅旗這頭開始擺。

幼兒3:橫線後面的數字代表種子寶寶的數量,每種種子寶寶都要放10顆。

(析:通過自主觀察以及對平時數學活動的經驗遷移,幼兒在討論的過程中掌握了記錄表中各組成要素的基本含義。教師將幼兒的學習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動性,主體性和能動性。)

2、幼兒操作,讓種子在紙板上排隊師(講解操作要點):老師有兩點要求:第一、每種種子寶寶都要從紅旗這端開始排起;第二、每顆種子寶寶都必須像好朋友一樣緊緊的抱在一起,一個挨着一個!開始吧!

(析:教師用形象、精練的語言將操作要領再次強調,有利於操作的順利進行,以為下一步觀察操作結果以及分析討論奠定基礎。)

3、講述排列結果,並討論分析現象原因,得出結論師:小朋友們幫助種子寶寶回到了各自的家,你們可真能幹!那老師現在就請能幹的你來觀察觀察,你發現種子寶寶排的隊伍有什麼特點?(黃豆寶寶排的隊伍最短,蠶豆寶寶排的隊伍最長,就像個樓梯一樣)看看你身邊的小夥伴,是不是他的種子寶寶排隊也有這樣的特點!為什麼數量都是十顆,黃豆寶寶的隊伍最短,蠶豆寶寶的隊伍卻最長呢?(黃豆寶寶身體小,細細的,蠶豆寶寶身體大,胖胖的)小結:相同數量的種子,身體越小,排列越短;身體越大,排列越長。

(析:在這個環節中,教師通過幼幼互動、師幼互動這些形式讓幼兒對物體數量、形狀和空間位置的互逆性有了基本的理解和印象。)

三、第二次探索:感知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量不同。

1、教師帶領幼兒觀察操作板師:好,那我們來看操作板的下半部分,在操作板上畫着三條線,你來看看這三條線有什麼特點?(一樣長)師:現在,老師就請小朋友們幫個忙,將種子排滿這三條一樣長的線。排好後,請你數一數,一共用了幾顆種子寶寶,將答案統計在後面的空格里。那你來猜猜看,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用的種子寶寶的數量會不會是一樣多?

幼:一樣/不一樣(析:在操作前,讓幼兒放開思維大膽猜測,不僅激起了幼兒的操作興趣,也讓幼兒在接下來的操作中能帶着問題有目的的進行探索。)

2、交待操作要求,幼兒獨立操作師:那行,我們來動手找答案吧!種子寶寶排隊的要求和剛才是一樣的!第一、每種種子寶寶都要從紅旗這端開始排起;第二、每顆種子寶寶都必須像好朋友一樣緊緊的抱在一起,一個挨着一個!開始吧!

3、講述探索結果,討論現象原因師:用的種子寶寶是一樣多的嗎?

幼:不一樣多師:哪種種子寶寶最多?哪種最少?

幼:黃豆寶寶最多,蠶豆寶寶最少。

師:排一樣長的隊伍,為什麼;黃豆寶寶用的最多,蠶豆寶寶用的最少呢?

幼:因為黃豆身體大,蠶豆身體小小結:排列隊伍一樣長時,身體大的種子寶寶用的數量少,而身體小的種子寶寶用的數量多。

(析:因為有了第一次操作經驗的成功總結,第二次的探索就顯得簡單以及順利了許多。)

四、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係。

1、師:原來小小的種子竟然還有這樣神奇的小祕密!那我要來考考你們究竟掌握這些祕密了沒有!(出示乒乓球和海洋球,提問)如果用10個乒乓球和10個海洋球排隊,誰排的隊伍長?誰排的隊伍短?為什麼?

幼兒:海洋球排的隊伍長,因為它身體比較大;乒乓球排的隊伍短,因為它身體比較小。

2、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線)那如果讓它們各自在這條線上排隊,乒乓球和海洋球誰用數量的多?為什麼?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幼兒園選種子教案篇4

科學活動:種子變變變

生成背景:

在生活區裏放着石磨和石臼,孩子們非常喜歡玩這些古老的工具,磨豆漿是孩子喜歡

的,因為老師事先把豆子浸軟了,但是當我提供了幹、硬的豆子時,孩子們發現的現象是

不一樣的,這裏隱藏着一些科學現象,於是,我和孩子一起進行了科學探究。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比較,找出最合適的使用工具,增強探索意識。

2、能根據操作結果進行記錄,並能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3、對操作活動感興趣,有良好的行為習慣。

活動準備:

1、 幹、濕黃豆、稻穀若干(幼兒參與浸泡)。

2、 石臼、石磨和擀麪棒若干。全自動豆漿機一台。

3、 記錄表《“種子的`變化”記錄表》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比較幹、濕種子的不同。

引導幼兒看看、摸摸,講述乾濕種子的不同,為什麼?

(二)第一次操作:使用工具後觀察種子變化。

1、分別介紹石臼、石磨和擀麪棒的名稱及使用方法。

2、幼兒操作,並觀察種子會發生什麼變化?

3、交流自己的操作過程與發現:你使用了什麼工具?你發現了什麼?

4、小結:浸泡過的種子容易碎,所以磨豆漿一定要浸泡,而為稻穀蜕皮應該把稻穀曬乾。

實錄:孩子們對這些古老但實用的生活工具顯得非常感興趣,因為生活中幼兒接觸得不多,新鮮感非常強,第一次操作讓孩子熟悉了這些工具,為下面的科學探究作好了鋪墊。

(三)幼兒第二次操作:按要求選擇合適的工具進行操作並記錄操作結果。

1、兔媽媽打電話來説,秋天到了,他們收穫了許多黃豆和稻穀,它想請他們的朋友到它家喝豆漿和嚐到白白的大米飯,但不知使用什麼樣的工具才能做到,請小朋友來幫助它。

2、幼兒猜測:你覺得兔媽媽使用什麼工具最合適,才能吃到香香的豆漿?

3、幼兒操作:

(1)講解記錄要求。

(2)幼兒操作並記錄。

實錄:第二次操作讓幼兒帶着科學的問題去實驗,通過記錄把結果記錄下來,可以更好地幫助幼兒記憶,因為本次操作非常多樣,共有12種,因此記錄表在這裏非常必要,而不是擺形式。

(四)彙總記錄結果,比較發現最合適的工具。

1、交流、講解自己的記錄結果。

2、按照使用工具的不同,分別統計成功與否。如:使用石臼成功的舉手等。

3、根據統計數字的不同發現最合適的工具。

反思:本次活動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幼兒有效的實驗得出了科學的結果,發現了米飯用乾的稻穀和石臼最合適,而豆漿則用濕的黃豆和石磨最合適,活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五)介紹全自動豆漿機。

1、米飯、豆漿非常有營養,以前的人們就是利用石臼來使稻穀蜕皮,變成大米的;用石磨來磨豆漿,然後把豆漿燒熟後再喝。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已經發明瞭碾米機和全自動豆漿機。人們想喝豆漿,只要把浸泡的黃豆放進去,一會兒就能喝到香香的豆漿。

1、 示範磨豆漿。

反思:現代化設備的介紹為拓展孩子的思維起到了作用,也推進了科學活動中的技術演變,能引發孩子發明更現代科學的工具。

延伸活動:

品嚐豆漿。發明更方便的工具。

幼兒園選種子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尋找水果種子藏在哪裏的活動,知道種子都藏在果實裏,瞭解種子的用途。

2、幫助種子找到相應的果實,發現種子的豐富多彩。

3、主動地參與探索活動,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認識、品嚐過秋天常見的水果。

2、幼兒收集各類秋天的水果;西瓜、蘋果、葡萄、石榴等水果的種子;水果剖面圖若干張、種子食品若干種。

活動過程:

1、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引發幼兒尋找種子的興趣。

⑴、教師引導幼兒按水果的名稱、生長的地方、形狀、口味等方面逐一介紹果實。

⑵、教師出示部分果實的植物圖片,引導幼兒發現自己帶來的都是植物的果實。

2、尋找水果裏的種子,瞭解種子的用途。

⑴、教師:你們在吃這些水果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果實裏面的小祕密?(有籽、有核、有硬硬的東西)

⑵、幼兒動手操作,自己去發現果實裏的祕密,邊找邊交流自己的發現。(提供各類果實,部分水果已切開,中間用牙籤連接。)

⑶、教師組織幼兒討論:你在果實中發現了什麼?

⑷、教師:小朋友發現的這些都是果實的種子寶寶。種子寶寶為什麼要藏在果實媽媽的肚子裏呢?

⑸、教師:種子寶寶的本領可大了,如果把它放在泥土裏,它會慢慢地發芽、長葉、開花,最好會結出許多許多的果實。

3、遊戲:種子找果實,發現種子的豐富多彩。

⑴、教師:我這有許多的種子寶寶,它們找不到自己的果實媽媽了,你能幫他們找到嗎?看,果實媽媽都在前面的圖上,它們的肚子裏都有幾個種子寶寶,你要仔細的看清楚手裏的種子寶寶和果實媽媽肚子裏的種子寶寶一樣哦。

⑵、教師引導幼兒對各種種子的.顏色、形狀、硬度、光滑度等做進一步地觀察與講述。

4、瞭解、品嚐常見的種子食品,體會秋天是豐收的季節。

(教師出示其它的種子)

教師:看,老師還帶來一些東西,(瓜子、花生、黃豆、紅豆、開心果、核桃等)它們叫什麼呢?

教師:其實,這些都是植物種子。種子種子不僅能長成植物,而且還是我們人體的營養寶庫,所以,許多種子也被人們做成了食品。

幼兒品嚐種子食品。

教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水果的種子,還品嚐了一些種子食品,如果以後你還發現了其他植物種子的祕密,再來告訴大家。

活動建議:

自然角:每人選擇一種種子進行種植,並進行種子發芽的紀錄。

區角活動:學習剝各類種子的種皮,進一步探索種子的內部結構。

家長共育:請家長幫助幼兒收集農作物的種子,豐富幼兒有關植物種子的知識經驗。

領域滲透:在美術活動中進行種子貼畫的活動,鞏固幼兒對種子外部形狀的認識。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新教師過關課課後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為此,對於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為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課收穫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後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磁鐵對於中班幼兒來説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瞭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讓幼兒藉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藉助着幼兒對於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科學課。再説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課後,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後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台”的兒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自認為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於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於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説出了我的這個祕密,這是我今後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為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遊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可能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為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麼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瞭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於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為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並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後説説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後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為什麼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於幼兒來説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於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為是有進步的,課後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為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為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jiaoshiwenan/zj5e8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