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大會心得體會8篇 "智慧分享:超越會議的洞見"

大會心得體會8篇 "智慧分享:超越會議的洞見"

在大會中獲得新的心得體會是我們每個人都渴望的。本文將分享大會心得體會,旨在總結和分享大會中所獲得的收穫和體驗。無論是思考反思還是知識更新,大會心得將成為我們前行的動力和指引。讓我們一同探索,激發思考,共同進步。

大會心得體會8篇

第1篇

3月4日冬殘奧開幕式,朱穎佳早早就來到鳥巢,迎接觀眾的到來。不久之前,也是在這裏,她圓滿完成了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的觀眾進退場引導工作。但這一次,迎接的觀眾有所不同——她所負責的8位觀眾都是殘障人士。

朱穎佳是北京工業大學的一名大四學生,此時是冬殘奧會開閉幕式服務保障指揮部工作人員。她要與30多家觀眾歸口單位聯絡,確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瞭解是否有陪同人員、是否需要提供輪椅或其他特殊服務,從而規劃好殘疾人觀眾座席安排、進退場預案,準備器械與陪護工作。

即使對於鳥巢觀眾席和走廊已爛熟於心,但開幕式前,朱穎佳仍不厭其煩地確認所有流線,還親身體驗殘疾人觀眾的進撤場流線。從下車開始,一直走到鳥巢的看台就坐,觀察整個流程是否順暢。每次踏勘下來,要走3萬多步。

3月4日剛過6點,朱穎佳就提前守候在11號電梯前。隨着電梯數字的變化,電梯門緩緩打開,她迎接到了第一位殘疾人觀眾。從電梯到看台,一路上她和陪同人員確認流線及時間,確認觀眾的身體情況,指引觀眾和陪同人員到指定位置,然後再返回迎接下一位殘疾人觀眾。開幕式當晚,她將自己所負責的8位肢體殘疾人觀眾順利送達看台,臨走時還反覆囑咐每位觀眾及其陪同人員,如果需要提供幫助,可以隨時聯繫她。

中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一個看台多了一位殘疾人觀眾,朱穎佳溝通得知,原來他們是好朋友,想坐在一起觀看,於是朱穎佳及時協調座椅,不僅滿足了兩位觀眾的需要,還讓陪同人員也有地方可坐。

一直忙到5日凌晨1點,朱穎佳才回到辦公室。開幕式觀眾進撤場保障工作圓滿完成,朱穎佳和夥伴們又立即投入到閉幕式的準備工作當中。朱穎佳説:“我很幸運能在現場見證,並且參與其中、奉獻其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大會心得體會8篇

第2篇

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6週年之際,中共中央、觀看了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6週年大會。他強調,81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戰勝千難萬險,勝利完成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這個偉大壯舉將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的史冊上。紅軍長征勝利,充分展現了革命理想的偉大精神力量。現在,時代變了,條件變了,我們共產黨人為之奮鬥的理想和事業沒有變。我們要銘記紅軍豐功偉績,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深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羣眾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繼續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萬眾一心、頑強拼搏、奮勇前進。

等領導同志來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走進展廳參觀展覽。展覽以時間為順序,以重要戰役戰鬥、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為主體,精心遴選了七根火柴金色魚鈎半截皮帶等經典長征故事,精心設計了遵義會議飛奪瀘定橋過雪山草地等大型主題景觀,通過275張照片、252件文物和大量視頻、圖表、油畫、雕塑等,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高舉抗日救亡旗幟,粉碎上百萬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勝利完成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征的光輝歷史和英雄壯舉,彰顯了紅軍在長征中表現出來的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革命必勝的信念、艱苦奮鬥的精神和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揭示了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征路的時代內涵。

展現紅軍長征概況的視頻資料,紅七軍團發佈的《我們是中國工農紅軍抗日先遣隊》宣言,充滿藝術感染力的油畫《血戰湘江》,再現遵義會議場景的主題景觀,反映紅軍以少勝多光輝典範的四渡赤水戰役要圖,講述紅軍戰士至死不忘對黨忠誠的雕塑《最後一次黨費》,方誌敏在獄中撰寫的《可愛的中國》手稿……豐富的文獻圖片、珍貴的歷史文物、逼真的主題景觀,吸引了等領導同志的目光。他們不時停下腳步仔細觀看,認真聽取工作人員講解,並詳細詢問有關情況。

第3篇

7月16日,天公作美,一改前幾天既下雨又寒冷的天氣,變得格外晴朗温暖,我們公司一年一度的年終總結大會於今日召開,此次的會議地點在清遠佛岡的“森波拉温泉酒店”,會議主題為“20xx年年終總結暨20xx年工作計劃大會”,在參加會議的過程中,深受其會議精神的啟發,從而更加清晰自己20xx年的目標。

本次會議中感受最深刻的是學習文章《一位校長震撼人心的演講》,文中的“天下興亡,我的責任”原意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表達了個人應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博大胸懷,高校長改成了“天下興亡,我的責任”,例舉發生在人們身邊的小事為論據,深入淺出,充分闡釋了“天下興亡,我的責任”的道理,寓意深刻,發人深思。

那麼我們是不是也可認為每個人在家庭中、工作中、社交中等等,認清自己找準自己的座標,承擔起自己應負的責任。曾經有位前輩説過“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這就是責任。”的確,責任不是個甜美的字眼,它就像一個時時需要你付出一切去呵護的孩子,而它給予你的卻往往是勞力與勞神。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自己應負的種種責任——做兒女的贍養父母是責任;做丈夫的做好一家之主是責任;做官員的造福一方百姓是責任;做職員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是責任……總之,在社會這個大家庭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

作為公司的一名市場人員,如果要把“天下興亡,我的責任”這一宏大的主題濃縮到我身上的話,那我就應該説:企業興亡,我的責任!如果把企業比喻成一艘航行在大海里的船,那麼,所有員工則是這艘船上的水手,假如這艘大船即將發生撞上冰山的危險,那麼船上的每一個人都有拯救這艘船的責任。因為企業的發展不會一帆風順,前進的過程中總會面臨困難和挑戰,如何讓企業這艘航船乘風破浪駛向勝利的彼岸,每一個員工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企業的興衰成敗都和員工息息相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為了企業和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每個員工都必須振作精神,鼓足勇氣,時刻牢記:企業興亡,我的責任!

要承擔起這一責任,不能只是誇誇其談空講大道理,更重要的是從愛崗敬業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勿以惡小而為之,物以善小而不為”,從一件一件的小事開始負責,以強烈的責任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對待自己的工作,在崗一日就要盡責一天,認真工作,一絲不苟。企業的發展靠的是所有員工的團結協作、勇於承擔責任,靠的是能與組織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的凝聚力,靠的是員工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其次,要精通業務。一名優秀的員工,應當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嚴格遵守各項制度,確保工作無差錯,圓滿完成上級佈置的每一項任務。更要堅持學習業務知識,提升解決疑難問題和排除故障的能力,立足本崗位,放眼全企業,為企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此外,不僅要把自己的工作當成謀生的職業,還要當成一種理想的追求,克服浮躁的情緒,把工作標準、工作激情調整到最高,把精神狀態調整到最佳,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完成每一項工作、每一項任務,努力做到不讓工作在自己手裏延誤,不讓差錯在自己身上發生,不讓企業形象在自己這裏受損。努力做到精細管理,標準作業,優質高效,厲行節約。

在本次會議中,領導和同事們精彩的ppt演講,風趣的演講主題以及生動的演講風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聽完大家的演講,更清晰明確自己20xx年的目標與步伐,讓我們在找準自己目標的同時,勇於擔當,攜手並進。請大家都多份責任心,在公司新的發展旅程中劈波斬浪,奮勇前行!

第4篇

"非典"想必大家都知道了,一場恐怖的瘟疫,為此許多鮮活的生命離開了這個美好的世界。而今年又迎來了新型冠狀病毒,中國人民又面臨着一次巨大的危機,我希望它儘快被消滅。讓籠罩在中華大地上的陰霾儘快散開,讓春風吹遍大地,人們重回美好生活。

這次疫情剛開始,是從電視新聞網絡上看到,武漢出現了幾例病毒感染者,我並沒有太在意,還以為武漢離我們這麼遠,這病毒也過不來,因此我們照常生活,上學,一切都風平浪靜。

可是我錯了,它開始肆虐起來,從原來的幾例,上升到幾十例幾百例、幾千例,而且武漢的很多人因為新年團聚而返回自己的家鄉,病毒便被攜帶着開始擴散,其它地方也開始出現,形勢十分危急,我們開始感到十分焦急,每天不停地看新聞,刷微信,不知如何是好。很快,病毒感染者從最初的幾例,變成了一萬四千多例,而且還有兩萬例的疑似病例,這是一個多麼龐大又驚人的數字呀!真是嚇死人了!

春節期間,我們在刷抖音時,看到很多醫生和護士,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以出差為藉口,奮不顧身地奔向抗擊病毒的最前線,很多國家也伸出援手向中國捐獻了口罩和生化服,特別是巴基斯坦向中國捐獻了三十萬個口罩,八百套生化服,感謝他們,為了人民,前仆後繼,奮勇逆行!

網絡上,令人感動的抗擊病毒的事蹟太多太多,常常讓我眼含熱淚。一則報道説,有很多護士姐姐,為了更好的照顧病人,剪去了她們心愛的長髮。還有許多照片上,醫護人員卸下防護口罩後,臉上被勒出了深深的痕跡,一位醫生阿姨的鼻樑上都有了淤血,真是令人心疼啊!還有一位醫生揹着家人奔赴抗擊新冠病毒最前線,他堅定而勇敢地寫下:“不計報酬!不論生死!”的豪言壯語,錚錚鐵骨,令人肅然起敬!

最近這幾天,我和家人一直呆在家裏,不出門,不亂跑,不給祖國母親添亂,因為不添亂就是對控制疫情最大的幫助,所以我在家裏宅着。雖然無聊到快要長草了,但是我們一想到那些抗戰一線的醫護人員,就會覺得我們是多麼幸福。真心希望疫情早點過去。雖然疫苗還沒有研究出來,但是國家已經公佈了多種防護方法,而且醫生們已經開始分離病毒,進入疫苗研究階段,希望她們早日成功,來幫助染病的人,儘快掃除疫情。

這次疫情,舉國上下,眾志成城,我堅信,只要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我們一定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第5篇

聞名教育家陶行知説:“從生活與教育的關係上説,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説,教育更經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教育承擔了使每一個社會成員社會化的重任,對中學生的法制教育在其中的意義更是毋庸臵疑。

人生在世,難免遇到難以抉擇的時候,但,當你正處於十字路口不明白該何去何從時,你將做出如何抉擇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選錯了道路使自我後悔一生,尤其是我們青少年。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日,應試教育的陰影仍然存在,不少學生成了應試教育條件下的失敗者。他們年齡還小,心理壓力大,心理髮展很不穩定。

在他們身上,容易養成不良習慣,發生違法行為,加上一些學校應試當先,忽視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極易導致上述學生造成或輕或重的法律後果,使得青少年犯罪率越來越高。所以當前為適應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充實和完善學校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加強法制教育,增強青少年法律意識尤為重要。

在我們身邊,一些同學老是犯錯誤,法律紀律觀念淡薄,屢教不改。認為:只要自我不去殺人放火就行了,犯點小錯誤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可是俗話説得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小時偷油,大時偷牛。”

這就告訴了我們: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良好的法律紀律意識,隨意做損壞公物,打人,罵人,甚至偷竊等壞事,不僅僅是給你個人的形象抹黑,並且會漸漸腐蝕你的心靈,收集你失去辨別善惡的本事。漸漸地,你就會情不自禁地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如果你不能夠痛改前非,繼續發展下去,那些惡習就會在你心理根深蒂固,並且會越變越嚴重。到時,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終等待你的,就僅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監獄了。

人之初,性本善。但由於後天所處的環境不一樣,性格也會變得迥然不一樣。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正是學習知識,樹立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時候。我們更應當學法,用法。學習法律是為了防止自我由於無知而觸犯了法律,用法則是用法律來保護自我,不讓自我受到傷害。多數中學生都期望獲得相關法律知識,對法律問題感愛好,但卻對法制教育感到困惑。我對本班級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所有學生都期望學法、懂法、用法,但普遍對法制教育存在不一樣程度的困惑。所以我們應當主動地,自覺地去學習法律。其實學習法律的方式很多:能夠看法制節目,能夠聽法律講座,也能夠閲讀相關書籍。

總之,只要我們肯去學,就不會不懂法。同學們,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作為祖國的期望,作為青少年的我們,為了我們能夠健康成長,為了我們完美的明天,讓我們從此刻開始,嚴於律己,改掉不良習慣,學法守法,做一個合格的當代中學生吧!

第6篇

愛國心是通過實踐而養成的一種眷戀故鄉的感情。——題記

歲末年初,正當人們準備歡度春節之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悄然而來,一場阻擊病毒疫情的戰鬥也隨之打響。在疫情爆發和防控危險時刻,總有一些我們不知道的無名英雄,他們以“逆行”的姿態為我們築起一道堅固的“防護牆”,他們在打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戰,是一條永無退路並且必勝阻擊戰。他們,就是這個時代的最美逆行者。

1月18日,鍾南山院士從廣州趕往武漢。1月19日從武漢又趕往北京,凌晨兩點才睡覺。1月20日全國電視電話會議新聞發佈會,媒體直播連線又是忙到深夜。實際上,鍾南山院士一直活躍在科學前線,在來武漢之前,他也沒有退休、沒有安逸。他曾説:“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他是無雙國士,更是定海神針!根本就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他和他的戰友們冒着犧牲的危險替我們負重前行。

嚴麗,她是急診科醫護團隊眼裏的“鐵娘子”。武漢發現新型肺炎後病人驟增,急診科下夜班後,嚴麗還要去支援發熱門診,白天黑夜連軸轉。”1月20日,嚴麗帶着丈夫和孩子來到機場。臨近登機時她卻改變主意,決定重回醫院,與同事們一起繼續抗擊新型肺炎,“去機場的路上心就慌慌的,回到醫院內心才平靜。”孩子不理解,抱着我哭,説我從來就沒有兑現過承諾。嚴麗説,“不是覺得自己高尚,只覺得一線醫護人員緊缺,自己一輩子沒當過逃兵。這一次也不能離開。”哪有什麼白衣天使,只不過是一羣孩子換了身衣服,學着前輩的樣子和死神搶人。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防疫戰場上醫護人員那一張張印着紅指印的請戰書;新聞裏笑容靦腆的女護士樸素的語言:“只要穿上白大褂就不害怕了......”武漢醫生與家人隔離,白髮老母親隔門叮囑時的眼淚;除夕夜,各地醫護人員緊急集結赴武漢和家人告別時的擁抱;大年三十返崗生產口罩的工人;《愛是橋樑》,春晚的節目為武漢而改變......

每當看到電視上那些一身白色“戎裝”,戰鬥在防疫第一線的白衣戰士,我就充滿虔敬,他們視疫情為敵情,把醫院當戰場,在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捨生忘死,以大無畏的精神和鋼鐵般的意志,譜寫了一曲曲光輝壯麗的人生讚歌。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只要萬眾一心,就沒有翻不過去的山;只要眾志成城,就沒有過不去的坎。我們要堅定信心從自身做起。長大之後我們替你們繼續前行!武漢加油!

請相信待春暖花開之時,我們都可以走上街頭,不用口罩,繁華與共,共享春光燦爛!

第7篇

12輛晶瑩剔透的冰鞋車在孩子們的簇擁下被推入“鳥巢”。參照中國民間虎頭鞋的造型,12輛車子仿若十二生肖冰鞋,在短短2分鐘內,以車輪“痕跡”組成了象徵吉祥團結、美美與共的“中國結”形狀。

在“中國結”的映襯下,各代表團運動員入場,谷愛凌開心到蹦蹦跳跳,徐夢桃坐在高亭宇的肩膀上,成為全場的旗手……全場觀眾用掌聲和歡呼聲,向體育健兒們表達熱烈的祝賀和由衷的敬意,“鳥巢”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現場大屏幕播放短片《20__,有我!》,再現了運動員們奮勇拼搏、激情飛揚的精彩瞬間。

在此前接受採訪時,冬奧會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表示,運動員將成為閉幕式萬眾矚目的焦點,“這是他們經過辛苦訓練和賽場拼搏後的歡慶聚會”。

正是這些來自全世界的運動健兒,共同繪就了北京20__年冬奧會的逐夢畫卷。

“要做到自己”,谷愛凌在一次次凌空飛躍中創造佳績;“站在雪板上就是最開心的時候”,蘇翊鳴用高難度動作刷新單板滑雪的歷史;“任何時候都不放棄努力”,徐夢桃歷經冬奧會終於如願登頂;“全力以赴,放手一搏”,齊廣璞技壓羣雄奪得金牌;“沒有人能動搖我”,荷蘭選手伊雷妮·斯豪滕化壓力為動力兩破奧運紀錄;“拼搏的心永遠年輕”,49歲的德國運動員克勞迪婭·佩希施泰因第八次征戰冬奧……

冬奧會花滑男子單人滑比賽結束,中國選手金博洋和日本選手羽生結弦在休息區合體“比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決賽後,獲得金牌的谷愛凌安慰哭着的對手;在徐夢桃確定贏得金牌後,競爭對手考德威爾立刻衝上去與激動的徐夢桃緊緊相擁,祝賀她在自己家鄉贏得了奧運冠軍……

幾乎每個小項的奧運紀錄都在北京冬奧會被改寫,無數感人瞬間被定格。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在拼搏競爭中友愛互助,在共同挑戰極限中一次次刷新冰雪紀錄,生動詮釋了“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

歡聚與團結,不僅在場內。國際奧委會主席在2月18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國際奧委會的社交媒體賬號在北京20__年冬奧會期間的瀏覽量達到27億人次,明星運動員的社交媒體賬號的評論量達到10億條。北京冬奧會吸引了中國觀眾前所未有的關注,在電視媒體上吸引了6億觀眾觀看,以及有至少一百萬新的年輕人通過各種數字平台來關注賽事。運動員們將帶着“雙奧之城”的祝福,邁向新的開始,一起向未來。

第8篇

有這樣一座城市,在南海邊上,是一位老人在地圖上畫的一個圈兒,她有着“經濟特區”的稱號,這是哪裏?這就是美麗的深圳。

深圳的景色是最迷人的。早晨,走過林蔭小道,呼吸着新鮮的空氣,陽光透過樹葉照射下來,星星點點的,好似金色的花瓣散落在小路上;有的還輕柔地撫過人們的臉龐,滑落到肩上,就像母親温暖的手。穿過林蔭道,登上蓮花山,站在山頂上俯看深圳。眼前的市民中心,如大鵬一樣正待展翅起飛,翱翔天空;不遠處的立交橋,縱橫交錯,好似給深圳披上了一件白格子衣裳,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着金色的光芒;遠處的平安大廈,高聳入雲,像巨人一樣頂立在天地之間,看着深圳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

深圳人是最勤勞盡責的。清晨起來,聽見“唰、唰、唰”的聲音,就知道是環衞工人已經開始打掃城市的衞生了。可不要小看了他們,在台風過後的那一個夜晚,是他們清除了主幹道倒下的樹木,散落在路上的垃圾。清理一條路上的樹木和垃圾,也許並不困難,可深圳有多少條主幹道需要清理啊?是環衞工人們,不辭辛勞,加班加點,奮戰一夜,讓第二天的的公交系統才可以正常運行,不至於癱瘓。在後續的幾天,也是他們夜以繼日地工作,逐漸把人行道的樹木、樹葉也清理乾淨,讓上班人們,上學的我們,避免在叢林裏穿越。不止是他們,還有很多堅守自己崗位的人,比如水務、電力工作人員,在台風天氣仍然搶修臨時出現的供水、供電故障,力求通過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市民提供最好的生活服務。不出半個月,大災之後的深圳又恢復了元氣,不管是大街小巷,還是公園景區,又重新變得乾淨整潔。她像一位年輕時尚的少女,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青春美麗、活力四射的。

深圳人的心靈是最美的。記得深圳新洲路上有一條河,叫新洲河。十多年前,這條河是一條又髒又臭的污水河。在人們發現河水污染十分嚴重時,政府下令停止對新洲河排放污水,並開始治理新洲河。挖去了河裏的淤泥,在河道旁種植了植被,綠樹;人們也不再隨意往河裏倒垃圾。經過幾年的努力,新洲河的水不臭了,河道兩旁綠樹環繞,新洲河變成了現在的景觀河。現在的深圳,越來越多的市民們主動把垃圾分類後才丟進垃圾筒裏,愛護這個城市的一草一木。還有更多的志願者,他們不求回報,善良友好,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在“u”站為來來往往的人義務諮詢,免費服務。每當各地發生災難時,深圳人民總是積極捐款捐物,奉獻愛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qitawenan/l2qpv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