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轉變觀念的心得體會7篇

轉變觀念的心得體會7篇

心得體會是一種記錄我們大家內心感受的文字,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們在進行心得體會的寫作時都是要將自己的條理梳理好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轉變觀念的心得體會7篇,感謝您的參閲。

轉變觀念的心得體會7篇

轉變觀念的心得體會篇1

今年暑假,我有幸參加了縣教育局組織的暑期骨幹教師赴上海研修活動,聆聽了八位專家的專題講座。這次研修對我來説,來得及時,來得實在,我覺得受益匪淺,深受啟迪。這次培訓的內容十分豐富,對教師個人職業發展和教師職業生涯的規劃都指出了明確的方向。下面我就自己在本次學習中的心得總結如下:

一、關於教師成長——關注自身心理、注重專業提升、更新教育觀念

1、“助人者先自助”——關注自身心理健康,愉快投入教育工作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諮詢專家林貽真女士在講座中説:教師生涯是一種無生涯的工作,教學是一種孤寂的專業工作。由於教師工作的特殊性,使得教師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導致自身一系列心理問題的產生,進而影響到教師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所以我們在教師生涯發展的過程中要學會調試與突破。她向我們介紹了21世紀新心理學——幸福心理學,給我們提了如下建議:1。用愉快充實自己每一天;2。多於他人交往;3。投身於有意義有價值的工作;4。做事有計劃;5。不要擔憂;6。調整期望;7。積極樂觀地看着眼前;8。聚焦在當下;9。培養健康性格;10。多微笑;11。做你自己;12。極力清除鬱悶情緒;13。發展親近的和相愛的人生關係;14。聚焦於幸福。作為教師,我們的情緒和一言一行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影響着學生,所以我們一定要關注自身心理健康,用自己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去感染學生,從而幫助我們更加有效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2、“教師要做到專業自覺、文化自覺”——加強專業理論研修,在實踐中反思研究

作為教師,“學高為師”毋庸置疑。上海交大二附中校長、特級教師吳金瑜用一個算式來表示教師知識的構成:知識+教法=教師知識。他在《現代教師專業成長之路》專題講座中將知識類型分為三種:感官記憶性知識;意義理解性知識;過程體驗性知識。他認為教師知識更多體現在過程體驗性知識,所以他着重提出:教師要學會在先進教育思想引領下,在教育實踐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與教育行為方式。這就是“專業自覺”。教師的“文化自覺”就是教師能根據社會、教育、學生的變化而自覺修正自己的教育理念與行為方式,以適應學生與社會教育的發展。

以下是他所繪的現代教師成長圖:

他解釋説,教師首先要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和豐富的本體知識(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去學習),然後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會逐步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但如果我們僅僅做到這樣就滿足是遠遠不夠的,這樣的知識只是默會知識,而默會知識不能發展。要想成為專家型教師,就必須要把這些默會知識上升到顯性知識。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中進行反思研究,結合教育理論形成明確的理念與策略,並在實踐中不斷地再檢驗、再反思,從而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與教育行為方式。另外,吳校長還提出了教師成長的最有效途徑——課例研究。

3、“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切實轉變教育觀念,真正做到以學定教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這是國家教育改革與發展中長期規劃(2010~2020)的核心理念。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特級教師趙才欣在講座中首先就向我們強調了這一點。他還談到了當代課程改革理念的變化:一是由“學生適應課程”變為“課程適應學生”;二是由“組織學習內容”變為“設計學習經歷”;三是“只為升學奠基”變為“為了終身發展”。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發展研究中心胡慶芳博士在講述《課堂教學的問題診斷與解決策略》中也提出了“以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其他幾位專家在講到教育教學時也都強調了類似的觀點。這充分説明,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識的灌輸,以教為本;相反,我們要時時處處牢記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

轉變觀念的心得體會篇2

學校教育是實現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而教師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實施者。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的合格人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的教育觀念必須從以教師為中心,重知識,輕能力的傳統教學觀念中轉變,培養學生的能力,挖掘個性潛能,教會學生學習,塑造良好的人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通過本書學習,使我成長了不少。現將學習情況總結如下:

一、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傳統教育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重視不夠,實行“填鴨式”教學,以應試為指揮棒,注意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應試能力。但忽視了學生的能力和個性的培養,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身潛能得不到發揮,個性特長得不到發展。要培養高素質人才,我們必須打破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積極探索符合時代潮流的教學之路。過去考試成績只反映以記憶力為主的考試能力,這種能力是機械式重複記憶的結果。根本不反映學生的創造能力。創造能力才是出成果的源動力,對於我國的教育現狀,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多一點危機感的好,更應該多一些啟發式教育,注意學生的個性、思維、想象力的發揮,目的是培養創新能力。創新教育追求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激發和培養全體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啟發學生創造性地學知識,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而不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消極地存貯知識。因此,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除具備優秀的品格、過硬的業務水平和紮實的語言基本功外,教師更要端正教育觀念,轉化教育思想,正確認識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才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二、創新教育需要創新型教師創新教育從形式方面來説,創新教育要打破傳統的教育格局,對傳統教育要取其精華,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是以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挖掘人的內在潛能為宗旨,弘揚人的主體精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説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從教育內容方面來説,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施教過程中,注意培養受教育者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從而形成創新能力。實施創新教育,首先要解決教育觀念,其次教師必須有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再次教師本身要有創造性的素質。創造型的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往往喜歡使用靈活,更有實踐性和創造性的方法,傾向於採取“建設性的行為”來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在各學科尤其是實驗教學中,教師採取“建設性的行為”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其實施空間很大。注意培養受教育者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從而形成創新的實踐能力,應培養學生從想説、想問、想做,發展到敢説、敢問、敢做,最後達到會説、會問、會做。這個過程要求教師要採取多種有效途徑和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才能不斷推動素質教育向縱深發展。

三、樹立“發揮潛能,全面育人”思想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目的,它要求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發展。同時,素質教育的性質不是一種選擇性、淘汰性的教育。它面向全體學生,是一種使每個人都得到發展的教育。其根本任務是為每一個學生今後的發展和成長奠定堅實而穩固的基礎。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拉近師生距離,使每個學生特長都能得到發揮,真正體現發揮潛能,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

四、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已經越來越被人們重視。教育的過程本是教師和學生不同生命體之間的信息交流,這信息不僅有知識的內容,更有情感的藴涵,我們常會發現學生因喜歡某一位教師而努力學習他的課,這説明融洽的師生關係是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保證。正如心理學家羅傑斯所説:“創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是保證有效進行教學的主要條件,而這種良好的教學氣氛的創設又是以良好的教學氣氛的人際關係為基礎或前提的。”教師關愛學生,滿腔熱忱,耐心細緻地對待每個學生是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的關鍵,特別是對傳統教育中被稱作“後進生”的學生,教師更應想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竭力地發現他們的優點並加以表揚。“愛人者人恆愛之”,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才會以更大的熱情和信心投入學習,在課堂上也才能踴躍思考,勇於爭辯,勤於動手。

五、培養自學能力,為終身教育打好基礎。在現代社會中,知識的飛速發展和個人領會吸收之間存在矛盾,學校教育不能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知識一輩子夠用。因此,終身教育是未來教育的基本思想,所以,教師十分重要的任務是教會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培養他們在綜合、分析、研究過程中進行創造能力,使學生在自學中“自我完善,造就自我”,.只要教師持之以恆,循序漸進地狠下功夫,學生的自學能力是一定能夠培養和提高的。素質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教師的不懈努力。從轉變教育觀念入手,不斷探索教改的新思路。篇四:班主任轉變教育觀念心得體會近幾年來,我在班級工作中,值得欣喜的一點做法,就是完成了一種思路上的轉變——從“保姆式”服務到“點菜式”消費。

“保姆式”服務要有“保姆式”班主任。這樣的班主任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細,事無鉅細,眉毛鬍子一把抓;二是忙,忙課上,忙課間,忙室內,忙環境;三是煩,辛辛苦苦幾年,終是空如許,反落得孤苦失落,惹人眼見心煩。“保姆式”老師“保育”出的學生也具有襁褓中嬰兒的特點:一是靠,靠你喂他吃,靠你教他學,靠你替他做;二是嬌,滿身委屈,老師和學生都是他的出氣筒;三是獨,凡事唯我獨尊,老子天下第一。

事後,我沉思,我究竟有什麼錯?我不停地問,問自己,也問別人。我不停地想,想自己的做法,也想別人的做法。我嘗試着,讓學生去想,讓學生去做,讓學生去實踐自己的未知。直到近幾年我才逐漸明白了其中的奧祕:教師就應該是教師,是授業的教者,更是傳道的師者。班主任更應該研究傳道之術,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是學生的引路人,更是學生的大朋友;是飯店的“老闆”,更應是“侍者”。學生的受教育用商業宣傳術語來表達,應該稱為“點菜式”消費。

要讓學生到你的“菜譜”上點到可口的“菜”,班主任必須具有幾個方面的優勢:一是博,博學多才,博聞強記。二是活,方法靈活,應變能力強。三是闊,心胸寬闊,有“肚裏能撐船”的氣度,放棄自己的師道尊嚴,與學生打成一片。四是正,身正,利於身教;理正,以理服人,公平合理。篇五:“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大討論心得體會“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是總書記“6.25”講話精神的核心,是當前指導全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開放的思想才能有效地指導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發展。

近階段,通過認真學習市委、市政府文件,特別是“只有標兵、沒有追兵”的尷尬位置,使我深深感受到了“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起”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更加深刻理解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的極端重要性。我認為,市委、市政府在全市開展“深入解放思想,加快跨越發展”主題實踐活動非常必要,十分及時,讓我們看清了差距,發現了不足。如何進一步解放思想?對勞動保障部門來説,解放思想必須體現到就業再就業、職業培訓、勞動_、社會保障等實際工作當中,落實到每一件事關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好事、實事上。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把認識統一到勞動保障工作重要性日益提高的要求上來。

進入新世紀以來,勞動保障工作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特別是今年以來,勞動保障工作的很多內容都列入了民生工程,像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勞動保障工作得到了各級黨委的高度重視,當前,勞動保障工作遇到了好環境、好條件,勞動保障工作取得的任何一點成績都體現了黨和政府對羣眾的關懷,我們一定要站在新的起點上,認真做好勞動保障工作。黨的十七大以後,我國進入了公共服務的攻堅戰,即民生工程、產品的服務和供給等。因此,勞動保障事業的發展沒有止境,解放思想也不可能停下來。解放思想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深化的過程,要做好勞動保障工作,首先必須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要在掌握比較好的、比較科學的方_的基礎上,敢創敢幹、敢為人先、敢於創新、敢於正視困難、敢於解決難題。近幾年,我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一直處於全市水平,但我們也要看到,從周邊縣區同行的工作力度來看,大豐、濱海、射陽、建湖、鹽都、鹽城經濟開發區這兩年步子快,動作大,實績好,發展勢頭咄咄逼人。相比之下,我們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絕不能因此而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我們要時刻有一種如履薄冰、寢食難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用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的辦法,進一步深化對勞動保障工作的認識,自覺做好工作,努力完成任務,不辜負領導和羣眾的厚望。_網站整理

二、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措施具體到優化發展環境和維護職工權益的各項工作上來。

一是實現優化發展環境和維護職工權益並重,努力為經濟發展服務。牢固確立環境是第一競爭點、抓環境就是抓經濟的觀念,不斷強化為企業服務、為項目服務、為客商服務的意識,堅決落實縣“三制保護”有關規定,嚴格執行優化環境“七項制度”。在_上,堅持多宣傳,多告知,多調解,少仲裁,慎處罰。努力使客商感到美的環境在阜寧,質的服務在阜寧。

二是堅持規範執法和提升執法服務水平並重,切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完善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目標考核辦法,建立執法責任制,暢通信息反饋體系和緊急預案等工作機制,做到任務落實到位、人員責任到位和工作效率到位,實行領導分工負責制和分管領導責任制。提出執法與服務並重的工作思路,建立優質服務體系,實施政策宣傳、法律培訓、執法監察三位一體的服務措施,實現“零距離”管理與服務,從優化發展環境出發,使執法服務工作落實到位,進一步提升工作質量與效果。

三是認真貫徹《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全力推動勞動合同制度的落實。牢固樹立全局一盤棋意識,積極為企業用工服務,為企業培訓服務,為社保擴面服務,通過加強對勞動用工的動態管理,大力推進“簽約參保”工作。與此同時,紮實推進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實體化建設,在企業聚集的鄉鎮、街道和工業園區建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儘快形成多層次的勞動爭議調解網絡。以推進“網絡化”和“網格化”建設為重點,健全勞動保障監察組織網絡。

三、進一步解放思想,把行動落實到尋找招商引資信息和服務招商引資工作中來。

招商引資是壯大地方經濟總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徑,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緊迫的工作任務。作為科級領導幹部,我將充分挖掘和利用已有的人脈資源,積極主動地廣交商界朋友,加強接觸,聯絡感情,以商招商,以情感商,一旦發現有價值的線索,要咬住不放,緊盯到底,確保取得成果。與此同時,加強對分管科室、分管單位招商引資重要性的教育和督查,使大家明白“大招商、快發展,小招商、慢發展,不招商、難發展”的道理,自覺繃起做好招商引資工作這根弦,主動提供招商線索,積極參與到招商引資工作中去,為阜寧跨越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轉變觀念的心得體會篇3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標準大力提倡的學習方式。而自主、合作、探究離不開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因此,領悟和研究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內涵與特徵,不僅有利於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而且有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更有利於課堂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的提高,這是我從事多年教學的實踐體驗。一、領悟師生互動的本質內涵是轉變教學觀念的根本師生互動是在班級的組織形式中產生的,不僅有着社會關係中的人與人之間互動的一般屬性,更具有其自身的特殊屬性。從課堂教學這個層面上分析,這種互動的特殊性是它內在本質內涵的必然反映,其基本特點可具體概括以下三個方面:

1、師生互動的理解性。師生互動是一種非直接的互動,它是以語言符號為溝通媒體進行的。在這個過程中,雙方對對方及其符號的理解與領會,決定着互動的維持與延續。而教師與學生的年齡、閲歷、知識、經驗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異。所以有時教師意欲達成,學生卻對同一語言符號的一致性不能理解或理解不到位。這就需要教師明確自己表達的目的與意圖,創設特定的語境,審視特定的“符號”,調動儲存在學生大腦中的信息,進行理解和意會。有一次聽:一位教師的課時,教師發覺課堂的紀律不好,便對全體同學説:“我們看哪一組的紀律?”一位學生卻馬上站起來説:“第二小組的紀律。”這裏,教師關心的是整個課堂的紀律,示意課堂上要安靜。這位學生卻關心的是言語的表面含義,所以理解上出現偏差。可見,互動雙方有時作為中介的語言總是賦予自我理解的意義後,作出自己的選擇或行動。只有當雙方取得一致的理解時,才有可能達成師生互動的原本目的。

2、師生互動的形成性。師生互動既反映了教師和學生共同成為文化人或知識佔有者的同質傾向,也反映了他們之間文化類型的差別或文化品味的異質現象。但是作為教育主體的行動者,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處在不斷成長和發展之中,只是兩者發展的需求不同,所以追求的目標亦不一樣。教師關注的往往是獨特的教育效果和廣泛的社會影響,學生嚮往的是知識技能的獲取和良好的自我形象。儘管如此,雙方都在藉助對方的交往不斷地自我建構,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所以,教學過程既是教師教育風格和社會影響的形成過程,又是學生學問和個性形成的過程,師生互動則是一種以成長和發展為目的的互動。

3、師生互動的反思性。塑造自我並非是一蹶而就的簡單化和直線式的過程,它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就其教學活動的實質來看,它又是伴着經常不斷地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來推進的。師生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對自己的知識經驗進行篩選和加工,控制着自我多方面的發展後形成自我同一性。這恰恰反映了其內在的反思特點。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在現代性的情境下,變化的自我作為聯結個人改變和社會變遷的反思過程的一部分探究與構建。”可見,教育過程始終伴隨着反思的存在,師生之間的互動就是一個不斷反思的推演過程。綜上所述,教學互動的過程就是“理解——形成——反思——理解——再形成”的反覆過程,也是新課程理念下區別於其它互動的本質特徵。

二、把握教學互動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師生互動是實實在在表現於課堂教學之中的,從實踐的層面來看,至少有三個重要環節:1、教師的監督與學生的自律體現在教學的組織管理環節上。國小生年齡小,生理、心理不成熟,很容易受教師的影響,具有突出的依賴性和向師性特點。所以,教師必須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教育,並實施有效的監督和控制,這是不言而喻的事。教師的善教與學生的樂學體現在知識傳輸環節上。

轉變觀念的心得體會篇4

教師的教學過程是教育觀念現代化轉化為教育實踐的重要環節,先進的教育觀念最終要由教師落實到學生身上。很顯然,沒有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根本轉變,先進的素質教育理念就難以落實到學校具體的教學改革實踐中去,更無法有效地改變教師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已經習慣了的行為模式。那麼在化學教學實踐中,教師如何用正確的學生觀來指導自己的教育行為呢?

一、重視實驗教學

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靈魂,化學知識是在許多實驗中慢慢積累發展起來的,離開實驗的化學就失去了化學的真諦。過去課本上的實驗都是驗證式的,這些驗證式實驗缺少化學實驗的深層次的價值。學生往往是帶着結論去做實驗,無需真正的觀察、真正的探究就能“成功”,這對真正學好化學實用價

值不大。而新教材中的研究式實驗,學生是帶着問題去做的,儀器選擇、操作方法、實驗的現象和結論都不再是的,學生要自己設計實驗方法而不再只是“照方抓藥”,既使是簡單實驗也是自己設計動手去做,再認真觀察思考。這樣學到的化學知識是活的,變化的知識,而不僅僅是課本中僵死的條文。因此在新課程的實驗教學中,老師不僅要注意安全教育,還要引導學生愛護儀器,節約藥品和注意環保。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動手做一些家庭微型化學實驗,讓學生真正體驗“生活處處有化學”。

二、正確測評學生的綜合素質。

測評是老師檢查教學質量、獲取教學反饋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評價教學目標實現程度和改進教學方式方法的重要依據。通過測評,有利於學生髮現自身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明確努力的方向。老師應根據新課程標準合理選編習題,使習題既體現化學學科的特點又與注重與其它學科間的聯繫,減少書面測驗的次數,嚴格控制作業量而且適當降低難度,不搞“題海戰術”,留給學生更多的自由思考和實踐活動的空間,實驗測評可採用口頭、書面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儘量減少對具體的過細的實驗操作規則進行測試。徹底改變以往記實驗練實驗不動手操作也能得高分的怪現象。摒棄傳統的講授型、灌輸型的舊教學模式,改用實驗報告,調查報告,小論文等延時性作業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測

評,讓學生輕分數重能力,培養學生探索求真的科學態度;提倡互助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強化化學在促進社會發展和改善公民生活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造就一批化學專業或多專業的複合型人才。

三、人才觀:強調“多樣化”

教師的學生觀與人才觀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不同的地方。這裏討論的學生觀主要是指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人才觀主要指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標準來評價學生。調查顯示,在相當一部分教師的觀念裏,學習好才是最重要的。只有20%的教師不贊同“學習不好總是要被社會淘汰”的觀點,因此,許多教師仍然注重分數的作用,71%的教師多多少少有些擔心“提倡不追求高分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有些教師看來,聽老師話的學生才是好學生,有的老師甚至認為:老師的話對學生應該具有法律的效應,學生可以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有一條缺點是不能容忍的,那就是:不聽老師的話。在這種教育觀念的指導下,他們的教育行為方式是:“我講你記,我説你聽,否則,扣分不及格、留級、處分……”在這種教育觀念的指導下,聽老師的話,按老師的教導去行動的學生,就受到嘉獎,其結果是一部分學生唯唯諾諾,一部分學生激烈反抗。培養了聽話的“馴服工具”或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在有些老師的教育觀念裏,好學生應該是“全優”的,各方面都應該是“尖子”,這才叫“全面發展”。他們的所謂全面發展實際上是“平均發展”。這種人才觀不允許或看不到學生由於天賦或愛好性格不同,可能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能,而在另一方面出現缺陷。他們看不到特長對於人才發展的意義,有時甚至用限制特長來謀求平均發展。

教師只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才能做到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建立起平等、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用知識的力量和人格魅力獲得學生的尊敬和仿效。

轉變觀念的心得體會篇5

通過緊跟教改潮流,積極轉變觀念的學習,本人深深體會到新時代的教師一定要轉變觀念,要用全新的思想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工作。觀念是行動的靈魂,人的觀念決定人的行為,教育觀念對教學起着指導和統率的作用。在傳統的教學思想、教育理念中走過來的教師,若不更新觀念、轉變思想是很難適應新課程的。所以,確立新的教育觀念,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教育觀念不改變,教學改革無從談起。只有教育觀念的轉變才會真正煥發出教育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傳統的教學注重知識的傳授,長期以來,學生的學習方法機械,呆板,學生的個性受到壓抑,整個教學過程都在教師的嚴格控制之下,學生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猶如林黛玉進賈府,不敢多説一句,不敢多行一步。在這種觀念下培養的學生,其個性的張揚,人格的健全,素養的提高,將是一句空話。更談不上人才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民族的振興。因此,新課程要求教師樹立新的教學觀念。 

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教師-學生-教材”對話的過程。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自主性學習,就是學生積極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主動學習,不讓老師牽着鼻子走,能自己閲讀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讀,能自己動手做的實驗就要親手去做,能自己説的一定想法自己説„„;合作性學習,即通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間的討論、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學習,互相取長補短,共同發展進步;探究性學習,就是在教師組織、指導和引導下,學生從自身發現問題出發,從好奇心及興趣出發,通過實驗、實踐,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驗證原理或嘗試相關知識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為學習方式的轉變將會牽引出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轉變。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因此得到真正的張揚、發展和提升。學生不僅成為學習和教育的主人,而且還成為生活的主人,主宰自己命運的主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所以,必須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轉變觀念的心得體會篇6

進入21世紀後,中國教育圍繞着經濟建設這一中心所面臨的挑戰是當代科技的發展和人才的競爭。例如:知識經濟占主導地位,將把素質教育從經濟社會的邊緣推向經濟社會的中心;信息社會的到來,網絡課程的開發,將對傳統的教學過程從理論到實踐提出挑戰: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轉變將擺上日程,必須在增加投入與開拓中國小生能力、素質上尋求解決辦法;市場經濟的發展,作為提高國民素質的基礎教育,必須解決連串的新問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基礎教育不僅要面向國內市場,而且要面向世界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對基礎教育的質量要求將更進一步提高。

面對新的形勢,教育在體制、結構、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教育教學內容與方法等諸多方面相對滯後,“為應試而教、為應試而學”的傾向影響了青少年的全面健康發展,不能夠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提高國民素質的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快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已成為我們在未來競爭中贏得主動權、搶佔制高點的關鍵,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全局。

目前,我國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門採取了一系列宏觀上的重大措施,如: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改革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大學聯考制度、實行高校擴招等等,這些都有力地推動了素質教育的進程。但推進素質教育除了宏觀上的戰略決策外,在微觀上,還必須解決一個“瓶頸”問題—建設一支善於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師隊伍。教師的教學過程是教育觀念現代化轉化為教育實踐的重要環節,先進的教育觀念最終要由教師落實到學生身上。很顯然,沒有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根本轉變,先進的素質教育理念就難以落實到學校具體的教學改革實踐中去,更無法有效地改變教師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已經習慣了的行為模式。教師面對的是學生,作為教育工作者,教師要改變的就不僅僅是學生的外部,而是學生本身,即發展學生的個性。教師所要做的,全都要通過學生自己去最後完成。醒悟了這一過程,教師就會明白教育過程的主人和主力其實是學生本身。那麼在實踐中,教師如何用正確的學生觀來指導自己的教育行為呢

我認為:

1、教師要塑造學生,而不是“克隆”學生

塑造學生就是通過各種育人手段,啟迪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的能力,哺育學生的心靈,塑造學生的人格,使他們“百花齊放”、“千姿萬態”,成為各色各樣的人才。“克隆”學生,就是老師在教育教學中以一個模子,一種方式,一標準把原本千姿百態、生動活潑的孩子都加工成“標準件”“通用件”。在教育實踐中,不少教師按自己未必一定正確的觀念將什麼都統一起來,有的甚至連鼓掌也統一起來,統一節奏,統一行動。鼓掌本身是自由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統”的結果是將人的情感也統掉了。這就叫“克隆”學生。從國小到大學的訓練模式使他們養成了一個尋找標準答案的思緒習慣,他們在想:老師的標準答案是什麼呢他們關心的不是自己怎麼想而是老師怎麼想,然後才好與老師“保持一致”。這樣“克隆”出來的學生,不可能有創新精神。這難到不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警惕嗎

陶行知告誡教師説:“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裏有牛頓,在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段話對我們教師應該是一種提醒和啟發:不要嘲笑學生,即使他們在某些時候顯得很笨或者表現不好,教師如果能換一種眼光,換一種角度來看待這些學生,就會驚奇地發現他們是多麼地有個性和有出息。

2、人才觀:強調“多樣化”

教師的學生觀與人才觀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不同的地方。這裏討論的學生觀主要是指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人才觀主要指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標準來評價學生。調查顯示,在相當一部分教師的觀念裏,學習好才是最重要的。只有20%的教師不贊同“學習不好總是要被社會淘汰”的觀點,因此,許多教師仍然注重分數的作用,71%的教師多多少少有些擔心“提倡不追求高分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有些教師看來,聽老師話的學生才是好學生,有的老師甚至認為:老師的話對學生應該具有法律的效應,學生可以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有一條缺點是不能容忍的,那就是:不聽老師的話。在這種教育觀念的指導下,他們的教育行為方式是:“我講你記,我説你聽,否則,扣分不及格、留級、處分……”在這種教育觀念的指導下,聽老師的話,按老師的教導去行動的學生,就受到嘉獎,其結果是一部分學生唯唯諾諾,一部分學生激烈反抗。培養了聽話的“馴服工具”或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在有些老師的教育觀念裏,好學生應該是“全優”的,各方面都應該是“尖子”,這才叫“全面發展”。他們的所謂全面發展實際上是“平均發展”。這種人才觀不允許或看不到學生由於天賦或愛好性格不同,可能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能,而在另一方面出現缺陷。他們看不到特長對於人才發展的意義,有時甚至用限制特長來謀求平均發展。

總之,新的學生觀要求教師從一種全面的、發展的角度來看待學生,正如美國全國專業教學標準署對優秀教師提出的要求那樣,“熱愛學生,一心撲在學生身上,承認學生有不同的特徵和天賦並且善於使每個學生全部學到知識。同時相信人的尊嚴和價值,相信每個孩子內在的潛能。”。教師只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才能做到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建立起民主平等、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用知識的力量和人格魅力獲得學生的尊敬和仿效。

轉變觀念的心得體會篇7

在新形勢下,如何轉變新觀念,適應新常態,努力做到認清新形勢,明確新任務,把握新要求,本人結合自己的崗位職責,對轉變新觀念作了以下認識: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習總書記説過:“如果不加強讀書學習,知識就會老化,思想就會僵化,能力就會退化。”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新形勢下,科學技術的創新週期不斷縮短,新事物,新理念不斷更新。這就要求我們要持之以恆地學習,以學修身、以學增才,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技能和管理水平。如在安全管理的崗位上,我們要努力學習新知識,充分了解各種新設備、新材料的應用屬性,以達到快速、準確地判斷新事物危險因素的目的,從而有效地排查安全隱患,制定危險控制措施,保證各環節的工作流程安全地運行。

二、制度辦事,不越底線

古人云:家有家規,國有國法,無規則不成方圓。行業也有行業的標準。作為安全管理員,就要按照行業的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制度要求,落實安全生產的每一項任務。做好安全生產檢查、安全培訓、危險源管理、消防安防管控、設備設施管理、相關方管理等等。有效排查安全隱患,發現問題就要立即整改,採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危險因素,保證園區的安全。做好安全資料的更新整理,以安全資料支撐安全管理過程,做好管理過程中有制度可依、有數據可依、有技術可依。

三、立足崗位,服務一線

“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多到一線幫忙,感知一線工作;多問一線工作,解決一線困難;多想一線困難,優化一線流程。作為技術部的一員,要立足崗位,想一線之所想,急一線之所急,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術技能,想方設法保障設備的正常運行,為一線順利完成當天任務提供技術保障。在日常工作中多為一線遇到的困難想想辦法,降低一線員工的勞動強度和勞動時間,努力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總之,改變新觀念是適應新常態的前提,只要我們勤於學習、善於創新、勇於實踐、敢於轉變,徹底更新觀念,告別傳統陋習,我們的工作將運行的更加順暢,企業的發展必將蒸蒸日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xinde/5deo0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