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通用版《人間詞話》讀後感範文三篇

通用版《人間詞話》讀後感範文三篇

你知道嗎?王國維所寫的《人間詞話》在文壇上是極負盛名的一部作品,非常值得我們閲讀,那麼看完這部作品之後,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通用版《人間詞話》讀後感範文三篇,一起來看看吧。

通用版《人間詞話》讀後感範文三篇
《人間詞話》讀後感1

靜默的時光,在你靠着書桌寫字,坐在藤椅看書的時候,飄然遠去。讀着《人間詞話七講》,你總會感受到一種不知名的吸引力,讓你繼續讀下去,輕鬆而不壓迫。字裏行間的共鳴,使人不禁覺得葉嘉瑩先生與王國維大師是一對穿越了千年時空促膝而談過的知己,意氣相投。讀一本好書亦是如此,彷彿在與作者進行一場千年間對話,深刻久遠……

説到《人間詞話七講》,不得不提《人間詞話》。想必大家對《人間詞話》印象最深的,是這段著名的詞話"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這三境,已成為文學絕話。那麼大家對詞話和詞都瞭解嗎?

所謂詞話,就是談論評説詞的著作。評論詩的叫詩話,而評論詞的就叫詞話。清代劉體仁在《七頌堂詞繹》中説過,詞有與古詩"同義"、"同妙"者。詞與詩有相似處,卻也大異其趣。在上下五千年的華夏璀璨文明中,詩一片燦爛輝煌,詞並不耀眼,但它毫不氣餒。唐詩宋詞元曲,詞上承於詩,下沿於曲,雖晚於詩出現近一千年,卻積極積蓄着力量,並不斷髮展發光成熟,至宋代終於成為能與詩分庭抗禮的一顆亮星,和詩同為中國重要的文學體裁,在中國文學史上扮演着極為重要的作用。

《人間詞話》在詞學界中擁有極高的評價。很多人把它奉為圭臬,把它的論點作為詞學、美學的根據。它是王國維大師在接受西洋美學思想的洗禮之後,用嶄新的獨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但由於解説方式比較抽象,並不是每個讀者都能看懂這部經典著作。因而有《人間詞話七講》的誕生。葉嘉瑩先生用深入淺出的演講,使得我們一下子"靠近"了《人間詞話》——我們知道了詞的由來,瞭解了詞的字面意思,甚至領悟到了詞的意境。更重要的,文學作品的第一要義就是求真,寫文章一定要有感情,用感情灌注於文字中,真實地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情感以昇華——這也就是書中第一段詞話中的"境界"二字!

有人這麼評價葉嘉瑩先生——"專為詩詞所生",她對詩詞懷着飽滿的熱情。目前90多歲的她從60多歲就致力於古詩詞的教育工作。作為《人間詞話》的解讀者,她對這部著作有獨到的"添字注經"之法,不僅充分地解讀了書中的詞話,也同時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她很崇尚王國維大師的寫作。"王國維先生他對於詩歌,對於文學的那種鋭敏的感覺,不但超越了眾人,而且是超越了時代"!但她並不是一味地盲從大師的觀點。對於"境界"二字,她提出自己的見解:"詩詞曲賦莫不講求境界,以此指為詞所特有,並不精準",並進行了一系列的深入探討。書中的"創造性背離"是令我最為深刻的。這是葉先生利用中西方結合的思想對詩詞進行賞析的一大技巧。作為讀者,我們可以背離作者的意願,有自己更豐富的創造性的聯想,對作品進行"二次創作",這也是文學的生命力所在,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用不同的視角碰撞融合,可以開拓出新事物來。

假期在家常看一個"年輕"卻擁有着上下五千年歷史的節目——《國家寶藏》。一眼千年,九大主角(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曆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齊聚一堂,名家評説,27位明星"守護人"用創新演繹寶物背後的前世今生。"瓷器問不倒"的年輕志願講解員張甡懷着滿滿的敬畏和激情服務了故宮博物院整整五年。更有"故宮世家"樑家連續五代人守護着一件又一件文物,七年只做一件事……這是一個能夠讓身體的每個細胞為之跳躍不止的節目,一個讓華夏兒女熱血沸騰的節目!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國寶守護人,傳承就在我們的熱血之中!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無論是古典詩詞,還是國家寶藏,抑或是其他藴含着千年歷史氣息的寶物,它們都有着共同的名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欣賞着這些富含文化底藴的國學經典,我彷彿穿越了時空在與這些"活的傳承"對話,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不同的時代,有着不同的傳承方式,作為華夏兒女,我們都有着那一份責任。用創新的適度的方式和新奇的角度去吸引大眾眼光,弘揚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為重要!更能夠令人歎絕!有一口氣,點一盞燈。相信,在我們的舉燈照耀下,在我們的用心傳播下,中華民族的根,定是生生不息!

《人間詞話》讀後感2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先生接受西方美學思想的洗禮之後,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王國維先生早年從事過西方哲學的研究,而《人間詞話》卻寫於他已厭倦西方哲學而興趣轉移於中國舊文學之際,故其中雖然時時流露出早年所受西方思想之影響,然而就全書的體裁和批評方式而言,其實與中國傳統的詩話詞話一類作品是相似的。

接觸到《人間詞話》,便不可避免地談論到“境界”一詞,王國維先生開篇便將“境界”一詞作為評詞的基準:“説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在接下來,則是標舉境界説的一些批評理論如“造境”和“寫境”之説、“有我”和“無我”兩種境界的討論等等,後部分為批評的實踐舉例部分。

作為純粹的詩詞評論,“境界”一詞可以説是恰到好處地點出了優秀詞作所必須具有的特點。境界為詞之根本,而“興趣”、“神韻”乃詞的表象。有了意境,“興趣”“神韻”便自然而然顯現出來。無意境之詞,縱然辭藻華麗,也不過是其外金玉而已。其實對於各種文學體裁,都是要有境界的,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這樣才能久遠,所謂“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説的也是這個道理。

通常認為《人間詩話》是王國維關於詩詞之學的著作,這只是説對了一半,可以説,王國維其實是以評詞的方式,在言説着一種人生態度與生活方式,歸結到“境界”這一詞上來説,境界不僅僅是對於詞、文學藝術創作和欣賞的要求,其實更反映在人生的意義上。

大多數人接觸到王國維先生的評詞是從他的“三種境界”開始的:“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在這裏,王國維將這三種境界講的似乎很透徹分明,闡述了那些成就大業,有大學問的人所需奮鬥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體現在“獨”和“望盡天涯路”上面,指一個人在孤獨中尋求自己的夢想,意為人生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第二個階段,體現在“為伊消得人憔悴”上,確立目標後,應為之付出無悔的努力;第三個階段,體現在“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上,就是説付出了努力,所追求的的目標便會自然的實現。在這裏,作者用評詞的方式説明了人生哲學的道理。在文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地方,例如:“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故也。”這可以歸到理想與現實的討論;而“無我之境,人惟於靜中得之。有我之境,於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的論述可以作為自身修養對於處事的影響的論證。

在《人間詞話》中,作者大量的使用“境界”一詞來描述所要表達的事物以及情感,“境界”是《人間詞話》的理論核心,我想,王國維先生之所以用“境界”一詞來描述,是因為看重於其可以真切生動地表達感受,對於內在的情意和外在描寫的景物而言,沒有比“境界”更好的詞語了,但“境界”在文中到底該做怎樣的解釋,從自己的理解以及在對別人的評價做參考之後,似乎有了一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味道,但終究只是霧裏看花,水中望月的那種朦朧的感覺,可能還是沒有讀懂的緣故吧,不過從葉嘉瑩著的《王國維及其文學評論》中關於境界的討論來看,似乎有了一點可以自我安慰的理由,作者認為王國維選擇“境界”一詞來作為他的評詞的特殊用語,是因為這種選擇符合中國文人在用詞時強調“有出處”的慣例,所以儘管語義含糊模稜到足可以概括一切作品、衡量不同藝術,但也依然為讀者所接受。

可也許這也正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用詞的魅力,沒有精確的解釋,卻有很廣博的意境,有一種很大氣的味道在裏面,這是很值得我們為之驕傲的。

《人間詞話》讀後感3

《人間詞話》是我國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的一部詞話著作,在這本書中,王國維採用傳統的詞話形式,自然地融入了新的觀念和方法,結構嚴謹,內容新穎。

可能聽過這本書的人都應該知道王國維提出的治學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王先生認為成大事的人必須要經過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告訴我們每個人應該有屬於自己的夢想,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一個沒有理想與抱負的人,終將碌碌無為。第二階段,我們擁有了理想之後,需要為伊消得人憔悴,我們要堅持自己的理想,並且縱使憔悴也不後悔。第三階段是説在我們辛勤努力之後,終將會有那麼一天,無論成功與否,驀然回首,總是能夠找到自己應得的東西。

看了這本書,有很深的感觸,王國維先生那種深刻的批判思維,以及書中所體現那種情懷,那種境界,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們應該從書中體會得到那種境界,從而來提升自己,讓自己向那些“古之成大事者”靠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xinde/8dd64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