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捏陶藝的心得體會5篇

捏陶藝的心得體會5篇

一篇優秀的心得體會是需要結合實際的經歷和心理感受的,在心得體會中,我們可以發現問題的本質,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捏陶藝的心得體會5篇,供大家參考。

捏陶藝的心得體會5篇

捏陶藝的心得體會篇1

今天是星期二,晚上媽媽帶着我和弟弟一起去學陶藝。

到了畫室,見到大板桌上放着一大塊陶泥,同學們都到齊了,我和弟弟馬上坐到位子上去。開始做陶藝了,老師告訴我們:“今天要學做恐龍,每個部位都要做到細緻和像。”説完,老師拿出恐龍資料,給我們挑選一隻來做,過了一會,老師又温和地對大家説:“我先做一隻劍龍給大家看:先把報紙包成一團,然後把陶泥壓成像一塊烙餅的樣子,最後把陶泥包着報紙,在前後留兩個洞,捏上頭和尾,再把腳捏在下面……”,我和弟弟認真聽完後,便開始動手了。我打算做一隻劍龍,弟弟打算做一隻鴨嘴龍,他開始做恐龍的身體怎麼也做不好,我看了,就一邊做自己的恐龍,一邊幫弟弟,可弟弟沒耐心,他做不好就説:“算了,我做長頸龍得了。”我就和弟弟一起做,我告訴他:“你先按老師説的去做身體,然後和姐姐一起做頭、尾巴和腳。”

果然,他按老師説的去做身體,真的做出來了,我誇他真棒,他笑了笑,沒説什麼。然後我就讓他和我一起做頭。弟弟總是把頭捏的太尖了,做的像條尾巴,可我想:這工夫可不能白費,把它當尾巴得了。於是,我把它捏到尾巴那裏去了。但是我們沒有放棄做頭,我讓他再做一次頭,他像上次一樣,做的像條尾巴,於是,我把尖頭一拆,就變成了圓頭,我告訴弟弟能捏上去了,他就捏上去。我看只剩下腳了,又鼓勵他,弟弟甜甜地笑了!

最後,我們把柱子似的腳捏好,就給老師看,老師説:“做的不錯,還要努力!”

晚上回家時,媽媽表揚了我倆能互相幫助。

捏陶藝的心得體會篇2

很早開始就嚮往着陶藝課了,大一在金石灘校區沒能修讀這門課感覺很遺憾,這個學期開始兩個月之後,我們終於迎來了陶藝課。經過兩個星期的陶藝課的上課過程,我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對陶藝開始有了一些初步的瞭解。

理論方面首先是技法,其次才是創造力。第一個星期的操作都是圍繞技法的。所以我想總結下在技法方面我個人認為比較重點的幾點。

首先,我覺得是耐心。在這個禮拜的操作中,無論是泥雕、盤泥條還是拉坯,我都顯得缺乏耐心,總是在做了一點點之後覺得沒有達到自己預想中的效果或者説沒有手感,就開始失去興趣,失去耐心。這是在以後的操作中最需要注意的一點。

看到視頻裏的製作過程感覺做的還挺簡單,可是當自己真正着手去做的時候,有時候又覺得無從下手。徒手捏製法、泥板成型法和泥條盤築法這3種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可是想熟練掌握並不簡單。

其次,是要動腦思考,把握好感覺。做陶藝,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手感,手感好才能做出好東西。把握手感靠的是理解,要動腦思考,要充分地瞭解泥巴的特性和規律,只有這樣才能讓手跟泥巴融為一體,才能做出好的東西。

剛開始的時候總是覺得好玩才很喜歡去做一些東西,隨便捏一些形象造型,在經歷了2個星期的學習之後,我發現裏面還是有很大學問的,想真正做好一個作品並不會像説的那樣簡單。有些東西能想出來,但真正實施去做的時候才發現有很多問題困擾着自己,很難得到解決,那些問題往往又是自己當初並不覺得它是個問題的情況下卻真正出現了。

兩個星期的學習是很短暫的,總覺得時間或多或少有些不夠,但是經過這短短兩個星期的學習我的收穫還是很豐富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這些對於我們設計的學生來説是非常寶貴的,值得深思的。

最終因為手受傷沒能順利的完成作品,所以只有儘量多得在理論上補充這門課的遺憾。陶藝是中國的傳統古老文化。中國的英文名稱叫china,意思是陶瓷。陶藝是一種人工形態。陶瓷形態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瓷器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發明。世界各國的制瓷技術多是從中國傳入的。在古代,外國人稱中國為“瓷器之國”。直到現在,英語中的“china”一詞的另一個含義就是“瓷器”。中國的英文:china,這個名稱來至於景德鎮的原名:昌南鎮,因為諧音所以就有了現在的英文名。

陶藝是一種人工形態。陶瓷形態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變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燒結規律,才能促成陶藝形態的產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產生美的形式。同是注重造型與裝飾的有機結合,通過人們敏鋭的靈感和創新意識,捕捉並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韌美以及表現活力,這樣就出現了全新陶藝形態,為智慧的人所掌握、發展、創新。任何藝術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會形成完整的技巧。

陶瓷藝術在中國發源年代久遠,樣貌繁多,在世界歷史上中國的陶瓷藝術一直是具有相當的代表性,也由於傳承年代久遠,技術不斷更新,加上歷經朝代更迭,不同民族性與生活方式影響了中國陶瓷的發展方向,若要加以分類,就非單一條件所能完整涵蓋,所以有人以年代、用途、釉色、技巧或是產地來加以分類。

隨着朝代及製陶技術的演進,陶瓷品在人類的生活中已不再只有實用的價值,同時因為文化的演變,陶瓷漸漸成為一項重要的藝術文化,多樣化的風格及不同的型態用途,所代表的是人類審美觀及生活品質的改變。

生活陶藝 — 陶藝類生活用品如,花器、餐具、茶具?等。

傳統創新 — 運用傳統技法,釉彩表現現代精神、瓶、罐、等容器或功能性得實用作品。

現代陶藝 —表現造型結構與思想理念的創作,與其他藝術型態的`結合,讓陶瓷藝術已不再是單純的拘泥於土與釉的結合,融合更多的人文與空間因素,使得陶瓷藝術更加有內涵。

由於現代對於化工原料知識的進步,與釉燒技術的發展,加上工業化後機器的製造與發明,陶瓷藝術已經漸漸分家,實用陶瓷與藝術陶瓷各有不同的發展空間,而釉上彩與釉下彩已經不像以前那樣的絕對,所以硬要用任一種分類的原則來規範陶藝的種類,都不是非常周延的方法。

中國傳統陶藝製作源遠流長,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仍盛而不衰,歷朝經濟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時代風尚的不同,審美觀的變化,在陶藝中反映得十分突出,國內外許多學者、藝術家都非常重視對中國傳統陶藝的研究。但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對這門集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於一身,凝聚着中華民族審美歷程的傳統陶藝的研究,往往停留在美術造型及裝飾技法上,這不夠全面,研究中國傳統陶藝的一個重要特色,是立足於總結中國傳統陶藝及其製作工藝和裝飾工藝的優良傳統。“傳統”不屬於舊規範化的別稱,而是意味着一種工藝和藝術體系的特徵。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所形成的民族特性,反映到陶藝上併產生獨特的民族風格,這種民族風格以其特有的工藝技術和藝術形式,顯示它自已的風貌,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東方文化的典範。

中國傳統陶藝所特具的東方藝術的情韻風格,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她仍紮根於人民之中,集中了無數陶藝前輩的智慧和創造力,經過歷史不斷的錘鍊,然後形成為優良傳統,它貫穿着民族性格,民族感情,體現了民族審美意識的共同特性,代表着民族的精神實質。中國的陶藝前輩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和形成了一套豐富的經驗,創造了多種的工藝技法。正是這一套制瓷的優良傳統,歷代相傳,不斷髮展,使得中國陶藝幾千年來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並對世界文化起着深遠的影響

陶藝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中華文明的一個代名詞。然而,當中國的陶藝家們猛然從“傳統”、“實用”、“日用”等字眼中驚醒重新打量世界時,卻發現自己落後了。的確,現代陶藝已不僅僅只是作為一種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工藝美術而存在,也不是僅僅“實用”、“美觀”、“經濟”、“大方”的觀念便能涵蓋得了的。它已經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形成廣泛的參與到現代藝術運動中,成為藝術家表達自己的觀念,進行文化批判的利器。

捏陶藝的心得體會篇3

今天,我終於能親手學做陶藝啦!

穿上褂衣,戴好帽子,我小心翼翼地將手放在了陶泥上,機器慢慢地轉動起來,加了些水後,陶泥開始變得光滑柔順。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我很快就掌握了一些簡單的技巧。我將兩手的食指放在陶泥的正上方,輕輕往下一壓,一個小口就被我開了出來。雙手捧着往裏擠,那陶泥的形狀頗有幾分觀世音菩薩手中那個仙瓶的韻味;將手放入瓶口中,沿着瓶子的內壁往外一推,陶瓶瞬間變得又矮又胖,像一個胖娃娃,讓人忍俊不禁……陶泥在我手中不停地變化着樣子,我玩得不亦樂乎。

可是,沉浸其中的我渾然不覺陶泥已經搖搖晃晃,快要變成一攤爛泥了。這下糟了,我手忙腳亂地將它扶正,可那陶泥好像在和我較勁兒似的,我往左扶,它偏要往右倒;我往前推,它偏要往後靠。三番五次下來,我已經筋疲力盡,望着眼前這個已經沒有了形狀的陶瓶,我彷彿看到它正在朝我壞笑。正當我不知所措的時候,工作人員走了過來,他細心地用手重新將陶泥塑形,很快,陶泥又恢復了原本的樣子。

我小心翼翼地捏着,最終,我將陶泥定型成了一個陶罐。隨後,就到了雕刻的環節啦!我選了一把精細的小刀,開始畫起屬於我的“大作”來。

我小心地拿着刻刀,在陶罐上細心地刻畫着,一點一線,都融入了我認真仔細的心。近處,幾棵松柏正傲然挺立着,隱約可見幾處民屋。遠處,雄偉壯麗的瀑布正飛瀉而下,形成了無數朵巨大的水花。而在那藍天之上,幾朵白雲悠然自得地飄着。似乎還少了些什麼,對呀,山水畫怎麼可以沒有青山呢?我拿起小刮片,在那瀑布旁抹了幾筆,一座座青山就顯現在了我的眼前。

陶藝能陶冶情操,真是一種美的享受!

捏陶藝的心得體會篇4

青少年活動中心組織了陶藝骨幹教師赴成都參加了培訓,在緊張而又愉悦的氣氛中圓滿畫上了的句號。能又一次參加陶藝骨幹教師培訓我很慶幸,這次培訓讓我的在陶藝教學上的困惑得到了有效解決,也使我的陶藝理論和實踐方面有了新的提高,感謝遊仙區教育體育局為我們提供這麼好的學習機會,感謝遊仙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為我們提供的優質培訓條件。

本次培訓遊仙青少年活動中心張瑛主任為我們安排了專業功底過硬的中國陶瓷書畫院四川分院的趙老師授課,他從專業的角度為我們講解了中國陶瓷的發展史以及泥料的處理流程和方法、揉泥的.基本方法(菊花揉和折揉)、泥料配比及拉坯、手工成型創作及裝飾、拉坯造型、修坯、畫釉、上釉及燒製等內容。

在陶藝師的細心指導下,我們掌握了泥料的處理流程和方法,學會了基本的揉泥方法,反覆練習了拉胚的技能,每一個學員都做出了自己心儀的作品,通過練習也使我又一次認識到陶藝這種中國傳統而古老的文化,在製作上理論、技法和創造性缺一不可。別看簡單的揉泥,如果做不好,後面的拉坯就很難進行。而燒製前的關鍵一步修坯,李宏兵老師要求不僅要使作品厚薄均勻,還可以根據器型不同,造型出流暢,温潤,細膩的作品。按照老師的指導,大家用陶藝工具開始對作品進行處理,進行精細的裝飾,當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擺滿了教室,大家都説收穫是沉甸甸的。最後通過老師點評點評,大家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駕馭作品的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在趙老師講解和指導下,我們瞭解了畫釉、上釉的注意事項,瞭解了吹釉、淋釉和蕩釉的上釉方法,在嘗試畫釉、給自己作品上釉的過程中我們掌握了一定的技法、技巧,一想到自己的作品將運往寶雞進行高温燒製,期待自己作品亮相的滿足感,就會激動不已。

兩天的培訓雖然結束了,可老師教給我們的東西將在我們的心中沉澱擴散,陶泥在老師手中的隨心所欲就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相信通過學習以及回家後的練習,我一定會成為一名精通陶藝製作的陶藝老師。

捏陶藝的心得體會篇5

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六,我拉着爸爸媽媽來到了朝思暮想的陶藝體驗館。一進門,我就彷彿置身於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世界,架子上,滿滿的都是陶藝作品,看着那一幅幅精美的藝術作品,那可是獨具匠心、鬼斧神工啊!我迫不及待的想一展身手。

教我做陶藝的是位阿姨,她幫我係上了圍裙,拿出一袋泥巴,揉成團摔在拉坯機中央以固定,提來一桶水在桶裏放進一片海綿,告訴我:“先要將手弄濕,然後將左手大拇指放在泥中團中央,其它四指撫着邊,左手呈90度垂直,右手貼着左手的四指不僅可以幫助左手固定位置,還可以颳走多餘的泥巴,如果手幹了一定要弄濕,手上泥太多要洗掉”

我懷着忐忑又激動的心情輕輕把手放上去,泥巴被機器帶動着轉,我認真地照老師説的做,不一會泥團就形成了一個內空的圓柱形,老師説形成這個形狀後就要用手慢慢向上引,我慢慢將它向上拉,它慢慢變高。

這時爸爸過來幫忙,於是我負責做下面的鼓形,爸爸做花瓶的口,我們做得還算順利,也很好看,漸漸有許多人圍過來觀看並稱讚我們做的漂亮。我有些得意,不像開始那麼小心翼翼,手一晃,漂亮的花瓶的口被弄壞了。我頓時不知所措,爸爸説要修復一下了,可那個口怎麼也收不了,我有些着急往裏加了許多水,泥巴馬上變得很少了,老師過來説泥巴太稀得儘快收工,不然就沒有。我後悔及了,悔不該太大意的,經過好幾次修復一個矮小但也還算漂亮的作品誕生了!我笑了,心情一下子由陰轉晴了!

從這一次經歷中,我明白了:做什麼事自始至終都要專心、沉住氣,切勿急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xinde/eqm31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