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實用文 >演講稿 >

記者講故事演講稿5篇

記者講故事演講稿5篇

我們選擇的演講稿的主題必須是有向上正能量的,大家在寫演講稿的過程中務必要注意強調主題才行,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記者講故事演講稿5篇,感謝您的參閲。

記者講故事演講稿5篇

記者講故事演講稿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各位朋友:

大家好!

翻開歷史的篇章,時間定格在1936年10月,長征,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之一,中華民族復興的起點。在這部用血與火、苦與難、艱與險凝結成的英雄史詩裏,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的東西,有太多值得我們感動的瞬間。學習長征精神,不只是為了銘記歷史,更是為了開創未來。對於今天的我來説,發生在80年前波瀾壯闊的那一幕已略顯遙遠,在我的生活中,長征是這樣的。

小時候,長征是老師那兒聽來的一個個故事。飛奪瀘定橋的故事我們都聽過,毛主席説:“強渡大渡河是長征途中最關鍵的事件,如果在那裏失敗了,紅軍就可能被消滅……”強渡大渡河最關鍵的是飛奪瀘定橋,飛奪瀘定橋最關鍵的是渡河、跑路、過橋。可這18勇士渡的河,是以生命為代價強渡的大渡河;這18勇士跑的路,是穿着草鞋在崇山峻嶺裏超越人類極限的奔跑;這18勇士過的橋,是冒着槍林彈雨、難以爬越的瀘定橋。長征的雄偉就在於靠着無可撼動的頑強意志,便能突破生存極限、創造人間奇蹟。

長大了,長征是英烈紀念館裏的一幅幅照片。剛入伍時,我曾經參加過一次單位組織的紅色旅遊,從南昌到井岡山再到瑞金,當我看到一路上的英烈紀念館中那麼多年輕的照片時,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沒有先烈們的犧牲奉獻哪來我們今天的雲淡風輕。長征會師的油畫我們都看過,三萬衣衫襤褸的紅軍將士突破重重險阻,最終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看過的人無不為之鼓舞。但朋友們,你們可知道?那會師的人啊!已十不存一;那會師的路啊!兩萬五千裏;那會師的精神啊!代代流傳。長征的偉大就在於一路上的精神傳承,終至華夏大地星火燎原、翻天覆地。

工作後,長征是身邊鮮活的一個個榜樣。質控科xxx主任,放棄祖國安逸的工作環境、幸福的家庭生活、熟悉的親朋好友,援助遠隔萬里、疫病橫行的贊比亞一年多;心內科xxx主任,在酒泉的一百多個日日夜夜,白天冒着40多度的酷暑、晚上睡在沒有空調的房間,保障xxxx的身心安全;內分泌科xxx主任,憑着“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幹勁,在糖尿病足治療方法上推陳出新,造福千家萬户。這正是我們孜孜以求的長征精神,是我們一直傳承的長征精神,是我們身邊不朽的長征精神。長征的精神就在於不畏懼、不放棄,才成就了現在的國家強盛、民族復興。

80年前的長征雖已定格,但長征之路永無止境。當年的紅軍將士靠着“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令敵人膽寒”的血性膽魄贏得了天下,今天的我們同樣有信心迎來醫院的強盛、民族的復興。我們要像紅軍前輩那樣,堅守遠大崇高的理想與信念,滿懷闖關奪隘的壯志與豪情,保持攻堅克難的果敢與堅毅,聽黨指揮、鑄牢軍魂,不忘初心、繼續奮鬥,走好我們的長征路。

記者講故事演講稿篇2

我是一名剛剛參加工作還不到一年的大學生,我叫晏xx,現就職於xx電視台,我演講的題目是《新人、新崗、遇新事兒》

事情還要從20xx年説起。打小在城市裏長大的我,特別愛乾淨,還在學校的時候,我就有一個願望,以後參加工作了,別的不説,工作環境一定要好。到了台裏之後,有獨立的辦公桌,有自己的電腦,屋子裏還有空調,更難能可貴的是,台裏的領導、同事都對我這個新人倍加關照。軟硬環境都這麼好,夫復何求呀!於是,我就在這安逸舒適的環境裏每天錄稿、出鏡,偶爾出去採訪,順便跟着記者溜達溜達,看看廣袤富饒的盤錦大地,這小生活,多好!

滋潤自在的小日子就這麼一直過着,一直到了20xx年的11月29號,這天和往常一樣,穿戴整齊的我早早的來到了單位。剛進屋,台裏的一位記者跟我説:“走啊鏡濤,跟我出去採訪呀?”我心裏一想又能出去溜達了,就説:“走着”。幫忙拿着機器就上了採訪車,跟着老記者下鄉去了。忙活了一上午,中午剛吃完飯,略帶睏意的我,問道:“鄭哥,咱下午去哪呀?” “養鴨場”鄭哥答道。

一聽養鴨場,大家猜我怎麼想,當時我就想,這一定是一個既有麻辣鴨脖,又有麻辣鴨舌,還有麻辣鴨腸的地方······想到這兒,睏意全消,嚮往之情湧上心頭。

但我還是佯裝淡定的回答道:“哦,咱啥時候去呀?”鄭哥説:“時間緊,現在就去。”我心中暗喜:“鴨脖,我來了。”

可當車拐個彎進了養鴨場之後,我當時就傻眼了,心馬上就涼了半截兒。鴨脖、鴨腸、鴨舌一樣都不少,可···可都在那一隻只活鴨子身體裏裝着呢。當時正好有輛貨車在裝鴨子,看裝鴨子的工人嫻熟的“一手掐倆脖”,四隻鴨子就被扔上了車。伴隨着冬天的大北風,漫天的鴨毛,就跟那下雪似的,不過絲毫沒有漫天飄雪的浪漫,只有隨風飄散的陣陣惡臭。此時此刻的我,一邊哀歎鴨子命運的悲慘,一邊意識到自己是如此的天真。可來都來了,怎麼辦?祈禱趕快完事吧。

忽然,鄭哥喊道:“鏡濤啊,跟我進棚裏來”我心中暗想,終於不用忍受鴨毛滿天飛了,二話沒説,拿着三腳架就跟進去了······

這個時候的我已經來不及鄙視自己的無知了,走進鴨架的一剎那,一股股熱氣裹挾着一種難以形容的臭,撲面而來,中午剛吃過的美味開始一個勁兒的往上反,我儘量在和自己的胃抗爭。由於室內外温差大,眼鏡上了霜,鼻子和嘴還都不敢出氣,我只能呆呆傻傻的站在門口。

這個時候,鄭哥再次叫醒了我:“鏡濤啊,你往裏走走,抓只鴨子和那大哥一塊看看,咱拍個畫面。”

我愣了一會神兒了,養鴨場的大哥似乎看出了我的猶豫和顧忌,就主動抓了一隻鴨子,見此情形,為了完成採訪任務我強忍着噁心,湊了過去。拍完這組畫面之後,一直忙碌着的鄭哥似乎看出了我的不適,説道:“鏡濤啊,你出去等我吧”當時我恨不得借倆腿跑出來,在瑟瑟的北風中,也顧不得漫天鴨毛,大口大口的呼吸着還算新鮮的空氣。

緩過來的我,透着門縫看鄭哥,他一手扛着機器,一手拎着三腳架,一樣沒有防護措施,從臉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來,他也難以忍受,但他還是盡心盡力的認真拍完每一個畫面。再看鴨架旁的飼養員,他們似乎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環境。

記得在學校期末考試答題的時候,有一道題恰好是關於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當時我曾經寫下了這樣一句話,“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人,首先應該成為一個人,一個能沉下身子,貼近羣眾的人。”此刻我才明白,那些整日與鴨子相伴,對我所謂的惡臭習以為常的人,不正是我們的羣眾嗎?而我今天的所作所為,卻違背了當初捲紙上我寫下的話。想到這裏,我再次走了進去,第一次在惡臭中開口説話:鄭哥,我幫你拿三腳架······

雖然時間過去很久了,但這卻是我從參加工作到現在印象最深的一次採訪。那天採訪結束後回到單位,照着鏡子擇下頭髮上的鴨毛,聞着羽絨服上散發着淡淡的臭味,我並沒有抱怨,我為自己感到高興,我戰勝了自己,挺了過來。並且我又有了一個新的願望,我要做一個貼近羣眾的人,貼近生活的人,要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引下做一名優秀的新聞人!

謝謝大家!

xx縣電視台 晏xx

記者講故事演講稿篇3

我是大連廣播電視台新聞中心輿論監督欄目的記者,從事新聞工作30年了。我想做個好記者,我一直對自己有個承諾,那就是——在現場。這個承諾讓我經歷了無數次的生死考驗,在追蹤地溝油黑加工點的現場被刀逼胸口,在拍攝違建別墅的現場被打得頭破血流,在記錄“梅花”颱風導致潰壩的現場險些被捲入海里。每個現場都考驗着我對記者職責的承諾。

2001年春天,大連的西山水庫備用水源地,有人夜間排放醫療垃圾,晚上10點單位派我去採訪。拍攝完現場,我跟隨排渣車去了裝車的工地。不料,有兩個人將我撲倒,薅着頭髮,架着胳膊,推搡到一個黑屋子裏,一個大鬍子對着我的臉就是一拳,當時我的鼻子流血不止。一個叫“六哥”的人威脅我説:“你要是敢給我報出去,我就整死你。”我説:“你整死我,你就是嫌犯,我就是烈士,我已經向派出所報案了。”他們害怕了,把一盆髒水潑在我的頭上,強行用抹布擦掉我臉上的血跡,把我架到工地的大門外。我帶傷回到台裏,製作完節目天都亮了。節目播出後,在執法部門的監督下,這家土石方公司清除了排放在水源地的醫療垃圾。

2006年12月中旬,台裏派我去關注一起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事兒。

工地在山上,那天下着雨,當我找到民工時,看見他們蜷縮在一個塑料布搭建的小棚子裏,等待發工錢回家過年,可包工頭卻攜款跑了。34個民工,有條件的下山投親靠友。沒有出路的,被攆出工棚,一天只吃一頓飯。其中一個姓谷的民工感冒發高燒,連買藥的錢都拿不出來。我開車下山買了感冒藥和兩箱方便麪,幫助民工找乾柴、燒開水,讓他們吃上熱飯。然後我敲開了工地的大門,面對負責人,我憤怒地説:“你出來看看他們是怎麼過的,如果他們是你的兄弟你也會這麼忍心嗎?”那個負責人卻説:“你要是想管閒事 ,那就是找死。” 我沒有懼怕,開車去找金州區政府、找勞動監察大隊、找發包單位,到第二天下午三點,34名民工拿到了自己辛苦了一年賺得的血汗錢。

2010年7月16號晚上6點多鐘,我正在和30多年沒見面的同學聚餐,還沒等開餐,我接到電話,説新港石油管道 爆炸起火了。我迅速向台裏通報了情況後,開車直奔現場。我把車停到了距離新港一公里外的橋頭,扛着三腳架、提着攝像機就往起火點跑,6點20分,我在離起火點最近的地方做了出鏡報道。此後,火越來越大,到了晚8點,港區附近的`人開始疏散,我在拍攝疏散隊伍時,感覺到事態的嚴重,就把拍攝完的兩本帶子放在了車裏,然後又返回了火場。

晚上9點,裝有10萬噸的104號儲油罐發生爆炸。大火沖天,帶着火的石油流進了下水井,爆炸聲不斷,被炸飛的井蓋滿天飛,隨時可能殃及生命。我在火場裏奔跑、拍攝,每呼吸一次都十分困難。我只好扒開草皮,深吸一口氣,然後再起身拍攝。由於離火場太近,我麥克風上的海綿罩都被烤化了,頭髮、衣服上粘滿了石油。滾燙的石油流淌火距離化學灌區不足50米,裝着液氨、二甲苯的罐體一旦燃爆,附近所有的人將在瞬間斃命。

一位20來歲的消防戰士跑過來對我説:“你是記者嗎?我想説句話。”他衝着鏡頭大聲説:“爸媽,我愛你們。”説完消失在濃煙裏 。一位叫許志友的消防隊長給妻子打電話説:“我在火場指揮 ,可能是回不去了,你和孩子要好好生活。”聽完他的電話,我才感覺到死亡的威脅。我趕緊給台裏同事打電話説:“有兩本拍攝完的帶子我放在車裏了。”然後,我給妻子和孩子發了一條短信:我在火場採訪,如果我死了,我會在天堂保佑你們。

就這樣,我在火場苦戰到了天亮,一共拍攝了6本錄像帶,真實記錄了500多輛消防車,幾千名消防官兵在大火中鏖戰的場面。

這場大火之後,我被遼寧省人民政府授予二等功,我拿着這個獎狀跟我愛人開玩笑説:“那天如果我死了,這個獎狀或許是一等功。”我愛人説:“我什麼獎狀都不想看,只想你多給家裏一點時間。”

這些年我身上留下了許多傷疤,有的是在惡劣的新聞現場留下的,但更多的是被曝光對象留下的。每道傷疤、每次生死都是職業良心的見證。有人説在輿論監督欄目乾的時間越長,自己在社會上的路子會越窄。但我想,只要你胸懷職業的神聖,心裏裝着老百姓,為人民做事,黨和人民給你的信任和榮譽比什麼路子都寬。我今年已經53歲了,仍然為我熱愛的新聞事業,為尋求社會的公平、正義,戰鬥在新聞第一線,即使有一天我再也跑不動了,但是我的精神也不會退縮,這就是我對記者這份職業的堅守和熱愛 。

記者講故事演講稿篇4

我於1998年12月,從浙江温州入伍,來到駐哈爾濱某部“老虎團”當兵,2000年入黨。在部隊期間,任政治處宣傳股報道員,5次被評為“優秀士兵”,3次榮立三等功。

2003年,哈爾濱日報報業集團給我了這名退伍戰士一個展現自己的平台,在每天的奔跑中實踐人生的價值。脱去戎裝,端起相機,幹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職業,倍感神聖和自豪。在過去的10年裏,不管是寒風暴雪還是驕陽烈日,只要有新聞,我都會勇往直前。在任何現場,我是一名記者,更是一名戰士。

去年4月的一天,松北區一煉油廠發生爆炸,我急忙驅車趕往事故現場。當車開到距離爆炸現場一、二公里附近時,道路已經封鎖,任何車輛和行人不能通過,我把車停好後,背上相機繞開警戒線,從旁邊往現場跑,跑着跑着,聽到有人在喊我。我一回頭,看到一個警察在喊,我當作沒有聽到,繼續往現場跑。但是很不幸,我背的設備太重了,不佔優勢啊!我被警察一把抓住,問我:“你幹啥的?”我説:“哈報的記者着急採訪。”“不行,你不要命啦。”接着,他連拖帶拽把我拉到警戒線外。這時,我眼前就是多個油管爆炸後產生的數百米濃煙,而我進不去。真是生不如死啊!我回到車裏,穿上消防服,和增援的消防官兵混在一起衝進火場。

消防官兵在距離熊熊燃燒的油罐不足5米的地方奮力撲救,毫無退縮,他們在用生命捍衞自己職業的尊嚴和責任。作為攝影記者的我,一個現場的記錄者,我的職責就是用最清晰的畫面,最近的距離去紀錄他們。我和他們是一樣的,我也在戰鬥。

在哈爾濱的新聞圈子裏,有人給我起個外號——猴子。不是因為我長得像猴子,而是因為在拍攝大場面時,在沒有高點的情況下,我爬過斜拉橋、信號塔、塔吊、煙囱等比較高的建築物。2008年7月,黑龍江省鐵力橋發生坍塌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我第一時間驅車趕到現場。在現場拍完所有的鏡頭後,我總感覺有缺憾,沒有一個從高點俯拍的救援現場的大場景畫面。這時我又找到距離事故現場300米左右的一個鐵塔。當我跑到鐵搭下面時,我猶豫了,塔下面有個紅色的警示標誌:“有電!請勿攀爬”。我當時的思想鬥爭十分激烈:爬還是不爬呢? 10多分鐘後,我還是爬上去了。約一個小時後,我爬到了頂端,這時天空開始烏雲密佈,下起了小雨。我拍完滿意的照片後從塔頂爬下來,當距離地面還有10米左右時,附近的一個農夫跟我説:“孩子你爬這麼高多危險啊,打雷容易劈着。”我説:“謝謝,我拍個照片。”

在救援現場,作為一個記者,你會選擇採訪拍照片還是去救人?我會選擇去救人!

2002年冬天,我接到新聞線索,哈爾濱松花江冰面上有人涉險過江被困江面,當我趕到現場,看到江面已經圍了上百人,在江北位置有一個模糊的小黑點,就是被困的老人。我拍完照片後,又等了一個多小時,救援太慢了。當時我想,被困老人是從冰面上從江北往江南方向行走被困江面的,我如果沿着他行走的路線去救援他是否更快呢!我立刻叫上一名同伴從濱州鐵路橋跑到江北,因為我不會游泳,我還帶上從漁民家借的兩個游泳圈和一條繩子。出發前,我把一支鋼筆交給我的同伴,這支鋼筆是我去當兵時,父親在温州火車站送給我的,我每天都會把它帶在身邊。我跟同伴説:“我要是沒有回來,請把這支筆交給我的父親。”接着我走上冰面,匍匐前進了40多分鐘,終於來到了距離被困老人10多米的地方。此時,我身體下面的冰面非常薄,不時發出“吱嘎”、“吱嘎”的聲音。我身上已經濕透了,感覺特別冷。我非常害怕,需要一種力量支撐我前行。我想到了在部隊常唱的一首軍歌——《過硬的連隊、過硬的兵》:“過硬的連隊,過硬的兵......”我一邊唱着這首歌給自己加油打氣,一邊將冰面踹碎後遊向被困老人。我把繩子繫到老人身體上,我陪他在冰水裏堅持20多分鐘後,對面的救援警察也趕到了,我們一起將老人救上岸。

在這個現場,我沒有拍攝到驚心動魄的救援場面,這將是永遠的遺憾。但我不後悔,因為在那個瞬間,我選擇了尊重生命,生命是無價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夢想,而我的夢想是從進入“哈報集團”從事記者職業開始的。我第一年獲得“敬業獎”、第二年獲得“敬業獎”、第三年獲得“敬業獎”,當我連續第四次獲得“敬業獎”時,我的“夢想”開始了。我希望能拿到10個“敬業獎”,這些年,我一直為這個“夢想”奔跑着。

一直以來我把家裏最好、最重要的位置留給了我的夢想,我會每年往家裏添置一個“獎盃”。每多一個獎盃,距離我的夢想就更近一步。去年年底,哈報集團將第10個“敬業獎”頒給我,同時我還獲得“中國傑出攝影記者獎”,我終於實現了自己10多年的一個夢想。

請相信我,激情燃燒的歲月才剛剛開始,艱辛求索的道路還很漫長,我會堅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一如既往,當個新聞戰線的好兵。

記者講故事演講稿篇5

老師,同學們:

我是吉林日報遼源記者站的記者。到遼源兩年半、30個月,我的生活軌跡構成了一個大三角:白城—長春—遼源。然而,奔走在這三地之間,我的時間表裏充滿了太多太多的“不確定”。每次和遠在白城的家人通電話,我都在極力調整着自己的情緒,最怕兒子一遍遍地問:“爸爸,我想你了,你啥時候能回來呀?”“放心,這個週末你放學,老爸肯定在校門口接你!”“忙完手裏的稿子,爸爸保準回家帶你玩兒。”……每當説出這樣的謊話卻兑現不了諾言,我心裏真的很不是滋味。

人生風雨路,得失寸心知。我想,兒子總有一天會明白這個道理。這就是我今天要講述的故事——《我確定,這是我想要的》。

我不曾忘記,2010年臘月二十七,惦記着農民兄弟在幹些啥?他們的春節怎麼過?我來到洮南市胡力吐蒙古族鄉採訪。那一天大雪紛飛,氣温達到零下28度。在村民周海波家,我瞭解到周海波帶着20幾個村民外出務工,妻子耿春豔在家做豆腐,用豆腐渣養豬。聽着一家人談生活、謀富路,我強烈感到基層肥沃土壤孕育着最鮮活的新聞。於是,從凌晨2點半到早上8點,我和夫妻倆一起做豆腐、賣豆腐……雖然手腳凍得失去了知覺,但隨着《豆腐坊一天》這篇接地氣的新聞在大年七年級吉林日報一版刊發,我體會到了啥才是幸福的滋味。

我不曾忘記,今年“五·一”,我帶領站裏兩名記者放棄假期,採訪遼源市奮戰在各條戰線的普通勞動者。當《幹完工作,她直奔婚禮現場》、《等退休了,再補償家人》等8篇稿件見諸報端後,我的眼角濕潤了。是呀,不同崗位都需要有人去堅守,因為崗位就意味着責任,身在異地的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烈日下,騎着摩托車採訪農民抗旱場面;凌晨1點多坐火車體驗春運……儘自己應盡的責任,讓普普通通的工作變得高尚和光榮。這,便是我想要的。

我不曾忘記,2008年5月9日,身患重病的媽媽永遠離開了人世。而那時的我,還在白城記者站的新聞採訪現場,當我含着淚寫完稿件,瘋跑着去往車站,坐了300公里的車回到農安老家時,媽媽已經緊緊地閉上了雙眼。沒能見到媽媽生前最後一面,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痛。當我無比悲痛地跪在媽媽靈前痛哭失聲時,迎來的是舅舅劈頭蓋臉的怒罵與指責,頓時,自責和愧悔像毒蛇般噬咬着我的心。一向支持我工作的爸爸一把將我攬在懷裏:“老兒子,你媽在天之靈一定不會怪你的。”聽着爸爸的話,我的淚水再一次奪眶而出……

人活世上,最難的是有人懂你,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想要的。這也更加堅定了我履職盡責做一名優秀記者的責任心。

我常對自己説:“二龍,你就是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一個地地道道農民的兒子,走好你的路,做好你的人。”因採訪結緣,我對白城社會福利院的20幾個孩子奉獻愛心已經9年。每年六一兒童節,我都會來到他們身邊,每當看到孩子們為我畫的畫,想到他們爭搶着往我嘴裏放小食品時,我的心裏充滿了無比的幸福感,在孩子們心中,我是他們心愛的“隋爸爸”。從2012年開始,我又從微薄的工資中為白城市的貧困學生劉爽和孫天陽每人每年捐助學費3000元,其實,我自己的房貸還沒有還完……在愛與善良中被感動,在感動中去宣揚並傳遞愛與善良。每當看到孩子們滿足的笑容,幸福的臉龐時,我知道,這種放大了的愛,也是我想要的。

如今的我,仍然過着兩地分居的生活,一個人租房子住,週一到週五早餐和午餐吃在當地的市委食堂,週六、週日和晚餐經常是一碗麻辣燙或者是一個饅頭葱蘸醬。這30個月,我回家的次數總共不超過30次,照管孩子、照顧老人成了妻子一個人的事兒。但妻子從無怨言,有時她的朋友替她“抱不平”,她乾脆地説:“我家隋二龍啊,就是為新聞而生的,我習慣了。”

幹新聞,是一件讓我上癮的事兒。兩年來,遼源獨有的東遼滿族剪紙、東豐農民畫,激發了我創作公益廣告的熱情,於是,經過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16個以反腐倡廉、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益廣告專版,陸續在吉林日報刊發,成為宣傳遼源、宣傳吉林的一張張靚麗名片。

當記者,背後總好像有一條鞭子在抽打着我停也停不下來。累極了的時候,我也曾多次問自己,像這樣承擔壓力、透支體力、熬得滿頭白髮的活得幹到什麼時候?到底為了啥?而當我閲讀老一輩新聞工作者範長江、穆青的新聞之路時發現,“責任”二字熔鑄於他們的一生。正是因為有責任,他們才表現出尊重大眾、服務大眾、敢講真話的傑出品性與智慧;也正是因為有責任,他們才會窮盡一生告訴我們這些後輩:“我們的新聞是為誰服務的!”在他們身上,我找到了答案——這些智慧和品質,都是我想要的。

“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這些年,我一邊收穫着工作上的成績和快樂,一邊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記者的聲譽。“不為自己打算,不計個人得失,儘可能達到‘無我’境界。”從踏進吉林日報社大門的那天起,我就用自己的實踐向人們展示着這樣的境界。

我確定,這才真的是我最想要的啊!

像雲朵一樣,我想要錦繡的天空;像江河一樣,我想要壯美的大海……

標籤: 演講稿 講故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wen/yanjianggao/17e7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