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号简历网 >

励志 >励志美句 >

苗族锦鸡舞(原创)

苗族锦鸡舞(原创)

李国章

苗族锦鸡舞(原创)

贵州省雷山县桃江乡岩寨位于雷公山脉冷竹山的西南部,距雷山县城35公里,炉榕省级公路(凯里至榕江公路)经寨脚而过,全寨144户,600余人,全系超短裙苗族。超短裙苗族主要分布在雷山县的桃江乡、丹寨县的排调镇一带。

岩寨民族风情浓郁,节日有苗年、吃新节、鼓藏节、祭桥节等。这些节日与其他地方有较大的区别。吃新节,从农历八月第一个卯日开始,持续三五天,是开始收割、庆贺丰收的意思。节日期间有斗牛、跳芦笙等娱乐活动。苗年,即新年,于农历十月第一个卯日过,有时也推迟到第二个卯日才过。苗年这一天,要用猪肉、鸡鸭鱼、糯米饭、糯米酒等作祭品,供奉祖先,再到牛圈门口祭祀耕牛,然后家人与亲友才开始一起用餐,共贺新年。他们认为,粮食丰收,家庭平安,全靠祖先保佑、耕牛辛苦劳作才得来的。因此,供奉祖先和祭祀耕牛,就是表示对祖先保佑的谢意和对耕牛的答谢,祈望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收,六畜兴旺,家庭安康。节日期间,还组织跳芦笙、放牛打架等活动。青年男女可以在这期间“游方”、对歌,寻觅终生伴侣。13年一次的鼓藏节,主要活动是祭祖,一般持续5~7天,每家都要宰杀一头水牯牛。在祭祖过程中,一切日常生活,只能讲隐语,不能讲明语。祭祖仪式完毕后,才能组织跳芦笙、踩鼓等娱乐活动。岩寨除了这些节日外,还有诸多的巫事、农耕祭祀等活动,乡土文化浓厚。

岩寨男女苗族服饰奇特。男人上衣对襟开,扣子为布质,9~13对,密得惊人。内衣为白色,外套为黑色,衣脚略露白衣,黑白相间。节日里,喜欢包扎一条用靛青布制成的头帕,长约300厘米,包扎时特意将有“须”的一端拖于耳际。

岩寨妇女素有刺绣传统,刺绣方法有贴绣、绉绣、挑绣、刺绣、纳丝绣等。这些绣品配套成衣,穿在身上五花六色,艳丽夺目。女孩13岁左右就开始向姐姐或长辈女性学习刺绣、织锦带,到16岁时已是信手纳丝,成了刺绣能手。妇女头上挽大发髻,似唐代贵族女人的“蓬松”。妇女的服饰更奇特,穿的短裙长不到30厘米,穿在身上盖不过膝,是世界上最短的裙子。下身着紧身裤,平时着一两条,节日盛装为三四条,外套短裙,再系前短后长的围腰片。围腰前片为镶边绣花锦,后片为丝织绸缎布料,外系10多条丝线织成的锦带,宛如凤尾一般。头冠银花银角,腕带银镯,跳起芒筒芦笙舞来,玉身挪动,步履轻盈,两手及膝关节有节奏地伸展摆动,锦带随着人的动作飘荡,委婉柔情,感情与舞姿融为一体,犹如孔雀开屏、锦鸡起舞,婀娜多姿。岩寨苗族芦笙舞有3、4、5、7拍不等的变化,数十名甚至上百名身着盛装的妇女紧跟芦笙之后,随着芦笙节拍,绕圈起舞。脚步动作多,上肢动作少而徐缓。两手掌向两侧平摆,手指稍为分开,一扇一扇地舞动。也有为首的举右手为鸟头状,随后者将右手搭在前者肩膀,左手下垂掌心向下撑平或抓住裙角,缓缓向前翩翩漫舞,貌若多彩的龙凤展翅。20世纪50年代中期,雷山桃江的余富文首次将锦鸡舞带到镇远演出。80年代,雷山县文工团龙世忠、任永福下乡采集民间艺术,看了岩寨芒筒芦笙舞后,觉得极有艺术欣偿价值。于是,便请该村青年芦笙手余兴忠和几位姑娘到团里授艺及示范表演。后经精心排练、改编,把芒筒芦笙舞搬上舞台,到州、省演出,受到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被省文化部门称为“锦鸡舞”。从此,锦鸡舞传遍四方。后来到广东深圳、云南昆明等地表演,受到各界人士的赞誉。1996年出访欧洲,把锦鸡舞带到了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又引起了轰动。20**年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年在“多彩贵州”舞蹈大赛上,丹寨县民族文工团表演的锦鸡舞获金奖。

关于锦鸡舞的源流,在我国古籍中,有“鸦鹆舞”的记载。鸦鹆,亦作鸲鹆,俗名八哥,是一种善鸣且能模仿人语的飞鸟。鸦鹆舞因舞者模拟八哥一类飞鸟动作而得名。锦鸡即野雉,与鸦鹆,两者动作有近似之处。宫庭喜养八哥,苗民崇拜野雉。

明末,善抚琴弄乐的广东南海(今广州市)籍诗人邝露,曾游历两广及吴越等地,他在记述广西少数民族风情的笔记体著作《赤雅》中写道:“苗自为一类,女子能为鸦鹆舞。”说明广西苗族善于跳鸦鹆舞。广西融水苗族与黔东南苗族,同为一大支系,言语及习俗基本相通。

鸦鹆舞流行于晋。据《晋书·谢尚传》及《世说新语·任诞》注引《语林》记载,晋代谢尚善音乐,博综众艺,擅长鸦鹆舞,司徒王导便聘作为属官。在一次宫场盛会上,王导问谢尚曰:“闻君能作鸦鹆舞,一笙倾想,宁有此理不?”尚便著(着)衣帻而舞。导(今)坐者抚掌击节。“尚俯仰在中,旁若无人。”“其间有文人作《鸦鹆舞赋》,描述谢尚等舞者舞姿:“公乃正色洋洋,若欲飞翔。避席俯伛,抠底颉颃。宛修襟而乍疑雌伏,赴繁节而若鹰扬。”博得“满堂击节而称乐”。

鸦鹆舞流传于唐宋元明。唐代诗人杜审言《赠雀融二十韵》有绝句:“兴酣鸦鹆舞,言洽凤凰翔。”诗人认为鸦鹆舞态若“凤凰翔”,使观众尽兴如醉。

从这里,可以看出锦鸡舞是晋代鸦鹆舞的传承。是苗族先民从宫庭中学来吗?非也。宫庭艺人来自民间。宫庭艺术来源于民间,是宫庭艺人向民间艺人学习、提炼、升华的结果。锦鸡舞深藏于民间,是扎根于苗族群体当中的艺术瑰宝。事实上,锦鸡舞是一门最古老的舞蹈艺术。

岩寨等超短裙苗族父子连名可溯及伏羲女娲,尊伏羲女娲为始祖。女娲是母系氏族社会末期“凤鸟”氏族的首领,是女性氏族首领的典型,是生殖与舞蹈的化身。女娲故事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屈源的《楚辞·天问》和《山海经·大荒西经》,但实际上这些故事是来源于我国东南部的苗族先民,在苗族民间流传很广。《山海经》把伏羲女娲说成苗民。谢元鲤在《女娲墓在枣庄金陵山考》(《枣庄社会科学》20**年第3期)一文中说,女娲部落曾生活在蒙山丘陵,部落首领女娲死后葬在金陵山。而沂蒙山区,是苗族先民的久居之地。

母系氏族社会之所以经历了人类童年漫长的岁月,除了物质生产水平的低下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自身繁衍的能力所决定的。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早期,生殖崇拜盛行,在生殖物象祭祀中,不排除有男女求偶表演的舞蹈形式存在。苗族是鸟的传人,其远古先民模仿鸦鹆、锦鸡等鸟类求偶的舞蹈,是生殖崇拜舞蹈,是图腾舞蹈。这就是锦鸡舞的初始渊源。



标签: 锦鸡 苗族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hjlw.com/lizhi/meiju/l2e2e.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