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号简历网 >

热点 >工作经历 >

90后扶贫先进事迹7篇

90后扶贫先进事迹7篇

在每天的生活里,大家都会接触到事迹,对各类事迹都比较熟悉,我们如何书写事迹材料呢,在表述事迹材料时要确保准确反映了实际情况,不得违背事实,本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90后扶贫先进事迹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90后扶贫先进事迹7篇

90后扶贫先进事迹篇1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要脱贫致富,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强化宣传教育,激发群众积极主动性,才能收到良好成效。作为驻村扶贫第一书记,xx同志带头通过三讲三评、感党恩专题会议、党课、群众代表会议、悬挂标语等形式对扶贫政策进行大力宣传,让村委会干部和党员同志提高站位、认清形势、转变作风、主动作为,让广大人民群众及时了解中央有关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和省州县乡的落实措施,并且用脱贫致富案例启发群众、引导群众、激励群众,着力转变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动员群众依靠勤劳致富、利用政策创业、依托科技脱贫,增强内生动力,对于相关扶贫政策一时理解不了的、对管理办法还想不通的个别群众,则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加强引导,争取彻底扭转其惰性和依赖心理,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生产生活中来,逐步改善生活条件,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尽早摆脱贫困困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扶贫风气。除了宣传教育外,还针对性地组织群众开展各种农业技能培训,发挥致富带头人示范引领作用,鼓励群众学习运用新技术、新技能,增强脱贫自信心,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加创收方式。驻村帮扶以来,xx村委会共召开群众政策宣讲会5次、开展群众座谈会20余次,印刷、悬挂宣传标语20余条;共组织开展普通话培训、太阳能路灯安装与使用培训、甘蔗种植技术现场培训和八角防虫技术培训各1次,举办劳务输出培训2次,参与培训群众达300余人次。

党建引领夯实根基

固本强基,敦行致远。党组织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员是精准扶贫的先锋队。xx村委会党总支从抓实实党建促脱贫、加强党员理论学习、建设完善村小组党员活动室、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制度、发展壮大党组织等五方面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明确支委分工和工作目标任务,从严从实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形成领导作表率、党员做先锋的良好风尚。在抓党建促脱贫上,xx同志坚决落实县乡党委政府安排部署,带头认真开展户户清项目库建设乡级交叉检查扫村清户等脱贫摘帽攻坚专项行动,每周组织驻村队员抽查3-5户档卡户材料,落实帮扶措施,了解脱贫计划执行情况,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脱贫摘帽行动中来,杜绝档案脱贫、数字脱贫、文字脱贫等形式主义。在夯实规范党组织建设上,xx同志坚持每月深入各村小组,带头讲党课,解析党的有关政策,传达上级决策部署,讲解党委政府工作要求,讲述脱贫先进事迹,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同时,指导各支部制定理论学习及党员活动计划和方案,完善党员活动室相关文化、制度建设,抓好各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工作,积极发展党员,夯实壮大党组织。2018年,xx村委会党总支新建村小组党员活动室5间,党员10人以上村小组全部建立党员活动室;xx同志组织带领各村小组党员同志,参与进村道路维护、清扫村内卫生等公益活动6次120余人次,考察转正党员1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名。

精准帮扶注入活力

规划先行,谋定后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既要党委政府统筹规划,又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为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尽早脱贫,提高脱贫质量,xx村委会党总支以产业扶持主抓手、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全力开展帮扶工作,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到振兴乡村、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来,提高乡村治理和村民自治水平。作为驻村帮扶第一书记,xx同志积极发动群众,主动向上协调,带头做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实地勘察、测量预算等前期工作,确保各村小组基础设施项目按时落地、按期竣工。2018年以来,规划投入10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档卡户将直接受益68户276人;发展甘蔗、八角和油茶产业扶持档卡户共计58户,动员档卡户规模化种植杉木58户358亩、八角9户44亩、13户71.5亩;建成村小组垃圾处理池13个、公厕5个,建成村小组活动室5间活动场地达1300多平方米,建成百姓舞台1个40余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近100盏,维修进村道路20余公里,新建和维修村内道路1800余平方米,建设文化墙80余平方米,拆除旧房87间;主动为群众申请建设物资共计2万余元。

倾情扶贫共赴小康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xx同志挂钩帮扶xx村小组xx贫困户,家庭人口3人,xx本人2017年11月刑满10年释放;其母年逾七十,属三类残疾人员,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弟弟在其入狱服刑期间在家务农,照顾母亲,两兄弟至今未婚。2014年6月因家庭贫困、无经济来源、住屋为d级危房,被评为建档立卡户,当年8月xx乡人民政府通过兜底建成占地60余平方米的砖混结构住屋一栋,返贫风险较大。经过多次入户走访,了解到该户收入低下,发展产业难度大,且当年所建的住屋已严重漏水补漏无济,住屋安全隐患突出。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xx同志于2018年初安排两兄弟参加乡上和村上组织的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并到xx进厂务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在2018年8月农村低保人员调整时,通过村民和村委会讨论、村小组公示,确定将xx母亲的低保类别调整为b类,再增加其弟c类的低保名额,切实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与之同时,动员两兄弟筹资在一楼的基础上加盖一层,解决住屋问题。但由于两兄弟之间的矛盾颇深,一时间很难调解,且两人手上根本没有一分存款,要给房子加层难度很大。后经与xx乡党委政府和农村信用联社了解建档立卡户相关扶持政策,决定采取贷款加盖二楼的措施进行帮扶,但发现xx为刚服刑人员,无法办理贷款手续,其弟xx又担心一人还贷压力过大,根本不打算贷款,多次沟通后仍无动于衷。xx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中,眼看雨季又即将来临,为不影响其母亲在家的生活情况,他决定冒雨再次入户走访,并将其母亲在漏雨情况下生活的情景拍成照片转发给两兄弟,继续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帮预算建房投入,解读借款扶持政策,告知借款办理程序等等,几经周折,终于达成一致意见,由xx本人出资3000元建房费,其弟xx回家贷款建房。协商成功后,其弟于2018年5月份辞工回家办理贷款,并在9月份修建二楼,2019年2月底二楼主体建设和门窗、楼梯扶手安装已全部完工并安全入住,住屋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xx也顺利于2019年3月底重新到xx务工。现在,xx一家,生产生活保障有序,两兄弟外出务工有增收,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全家人脱贫致富奔小康指日可待。

以身作则模范引领

正人先正己,律己方服人。xx同志始终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吃在村上、住在村上,在农村基层一线干事创业,在乡村脱贫战场挥洒汗水,坚持为民办事,时时以身作则,处处率先垂范,做到公道处事、民主理事、按章办事,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作为第一书记,对待村两委班子成员,他坚持做到团结共事、和谐相处,敢于担当责任,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实际行动为大家树立了榜样。对待驻村工作队员,他凡事都能亲力亲为,大到谋划扶贫项目、统筹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小到完善一档一册、报送各类统计报表,他都认真撰写亲自完成,既当指挥官又当战斗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还亲自下厨炒菜做饭。面对家庭和亲人,xx同志有着说不出的苦衷,老母亲在家不慎摔伤导致髋部骨折,他没有能够在母亲身边照顾慰藉,匆匆看望一眼又继续回到工作岗位;家里还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大姐无人照顾、自己无暇顾及;女儿尚且年幼,没有父亲的陪伴与呵护,缺少着父爱与关怀;妻子的经常抱怨,等待的只是默默的自我宽慰。对此,他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依然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头扎进脱贫中。他常说:组织相信我,我就不能在这个岗位上有一丝懈怠,宁可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把本职工作干好,帮助大家都脱贫致富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在他的脚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扶贫路上,他将一如既往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诗篇。

90后扶贫先进事迹篇2

xxx,女,汉族,系小纪汗中心幼儿园的一名教师。该老师于2014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坚守一线课堂教育的工作,多次被上级和学校表彰,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悉心培育着每一个幼儿。在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用心教书,用爱温暖幼儿。在常人眼里,她是那么的平凡,但她所做的一切却一点也不平凡。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xxx老师多次和家长面谈、电访以及入户走访,摸实幼儿的基本资料与在家表现情况,得到家长、同事的一致肯定。

xxx小朋友是聂美玲老师的帮扶对象之一,这名幼儿父亲出外打零工,长期不在家,母亲一人边上班边照顾孩子。俗话说父爱如山,爸爸本应该在幼儿身边像大山一样保护安安,但因为外出工作的原因使得幼儿长期见不到父亲,安安的心理极为脆弱和敏感,为此聂老师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该幼儿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在每次调查走访中都深切关注幼儿的生活,与其谈心,鼓励其坚定信念,建立幼儿的自信心。

在园里,每次活动时都能看到xxx老师给安安特别辅导的身影,游戏时也总能看到她或者和安安一起玩游戏,或者引导安安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的场景。安安性格容易害羞,反射弧长,一日常规和生活习惯不是很好,聂老师总是鼓励安安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每天取得小进步,给她信心,逐步提升她自己。

孩子亲其师,信其道,进步很大,令人欣慰。作为一名基层扶贫一线教师,聂美玲老师时刻用自己的品德言行来教育影响幼儿,勤俭节约、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家长的赞赏,也赢得了全园教职工的一致好评。

90后扶贫先进事迹篇3

张爽,山东省鄄城县董口镇军屯村村民,1989年出生,已是30而立之年,但身高不足1米2,一级残疾,是董口镇精准扶贫对象之一。家里父母常年患病,父亲患有心脏病,做过搭桥手术,母亲患有高血压,大哥分家另过,一个妹妹外嫁他村。人虽残疾,但为人热情,乐于助人,能说会道,识书达理,村里大人小孩都善意和他开玩笑,因在家排行老二,被村里老少爷们戏称高二。抓住机遇促脱贫军屯村,是一个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回民村,该村因明代退役军队在此军垦、屯垦而得名,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将军曾先后2次在军屯驻军养伤。曾经的军屯村并不如现在这么富裕,而且条件艰苦,环境落后,贫困程度较深。但是那种自强自立、顽强拼搏的精神一直传承至今,该村群众借助开展脱贫攻坚的机遇,结合本村实际,建车间,兴产业,树新风,全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张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机遇下,凭借自身的努力和优秀的品质,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凭借董口镇一户一案、孝善扶贫、危房改造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扶贫车间等一系列脱贫攻坚政策,张爽的家庭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通过危房改造家里漏雨的住屋得到了改善,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为家里的药费开支减轻了不少负担。并且包村的工作人员周伟鹏根据一户一案政策向镇政府申请了专项扶贫资金,花费1000元给他购买了一台冰柜,用来卖冷饮雪糕,每月下来能有800元的收入,张爽也会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工作,每天利用农忙闲暇之余可以多收入几十元。正是在这样的脱贫攻坚政策下,再加上但为人厚道,人也精明能干,张爽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成为了董口镇军屯村脱贫第一人,以前压在张爽眉宇间的压力舒展了,但是他并没有到此止步。主动服务众乡邻张爽是2014年被村里评为贫困户,由于张爽为人友善,热情大方,活泼开朗,很受乡亲们的欢迎,而且他从国中毕业后就回到了村里,对军屯村每家每户的情况都比较熟悉,所以在2016年张爽被任命为军屯村的扶贫联络员。对张爽来说,扶贫联络员虽然官职不大,但责任不小。是党委政府与贫困群众之间的联络纽带,既让上级的政策传达到扶贫家庭,又把贫困户的需求反映给上级领导。张爽上任后,家里唯一的电动三轮车就成了他的专用交通工具。村里的大街小巷里经常能看到他身影,贫困户家里经常听到他问侯的声音。军屯村的各项扶贫工作都走在全镇的前列,走访工作最深入,最细致,张爽对全村的贫困户的基本情况都如数家珍,非常熟悉。贫困户有什么需求和帮助,都乐意给张爽反映,张爽都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及时通过正常渠道向上级反映,都能得到及时的答复。在扶贫车间招工上,他每天走街串巷,不厌其烦,积极宣传动员本村及周边村庄的闲散劳动力,特别是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前来车间务工,既不耽误接送学生和做饭,又能增加家庭收入。在这期间,他也确实遇到有的贫困人口,平时懒散习惯了,整天好吃懒做,不愿去车间务工挣钱,甚至有的人说他多管闲事,他拿出百倍的耐心和真心,最终都被他一一说服,甚至说是被他的真心打动了。慢慢的,大家对他的工作都非常赞同和认可,提起他,无不称赞!他在村扶贫工作上,尽心尽力,真正尽到了一名联络员的职责,张爽作为村里的扶贫联络员,随叫随到,一辆电动三轮车成为他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由于自身残疾,行动不便,全靠这辆三轮车,走街串巷,给贫困户送扶贫材料,陪同上级走访贫困户,宣讲扶贫政策,乐此不疲,不管刮风下雨,严冬酷暑,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张广波是军屯村的一名贫困户,自身患有腰间盘突出,妻子患有重度残疾,整天就知道闲玩,什么活都不会干,老两口都是60多岁的老人了,家里屋子常年没有修缮,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张爽就由己及人,想到国家的危房改造政策来帮助老人解决住屋安全问题,但是补贴申请下来了,张广波老两口却没有钱去偿付剩下的修缮款。张爽就凭借自己人缘好,嘴皮功夫好,做通了张广波兄弟的工作,帮助老人筹解资金,翻盖了房子。在收缴孝善扶贫资金的时候,张爽同样遇到了挫折和困难。张广较是军屯村的贫困户,对孝善扶贫工作一直持怀疑的态度。张爽就去耐心的做工作,宣传孝善扶贫政策,逐渐让老人接受了孝善扶贫的做法,同时,张爽每天到其大儿子家做工作,不厌其烦,并且做通了大儿子的工作,交上了孝善扶贫资金,老人的养老有了保障。在享受到一户一案政策带来的红利和改善后,张爽就开始为别人着想,张兆威和马同先两人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生活十分拮据。于是张爽就到镇里给他们申请政策,了解情况后,镇里出资给他们买了两台打草机,平时给本村及周边村打打杂草,每月能有900元左右的固定收入。张红是一名聋哑人,也是贫困户,没有经济来源。因为张爽也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工作,觉得利用农闲干些杂货,也充实也能挣些钱补贴家用,于是张爽也想让张红去扶贫车间工作,但是车间的负责人觉得张红是个聋哑人,工作不好沟通,不同意。于是张爽就对车间负责人进行死缠烂打,反复做工作,虽然张红是聋哑人,但是他心灵手巧、聪明能干,并且打下包票,现在张红在车间干活很出力,做的很好,收入得到了改善。待人以诚获称赞2015年7月的一天集市上,后元村的70多岁的李兰英老太太来军屯集赶集的时候,由于天气热,老太太中暑倒在地上。正在集上卖菜的张爽看到这一幕,立即走向前去,把老太太扶到阴凉处,又给老太太从邻居家端出来凉开水喝下去。老太太慢慢的缓了过来,看到老太太还是很虚弱,张爽就推来自己的电动三轮车,在众人的帮助下,把老太太扶上三轮车送到家。老太太家里人非常感激,事后拿着礼物来到张爽家感谢,张爽没有要他们的任何东西,只是说了这都是应该做的。如今的张爽又担任了一个重要的职务——劝阻黄河游泳公益员。每年夏天,时常有人不顾危险到黄河游泳,为此张爽会时常徘徊在黄河岸边,及时劝阻下水游泳的人。虽然时常会有人不听劝阻,但是张爽仍旧耐心地一遍又一遍为他们解释,告诉他们黄河里暗流的危险。张爽的这项工作,保护了一些人的生命安全,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人身安全,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赞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决定一个人高矮的并不是外在,而是他美丽的心灵。张爽乐于助人的品质、爽朗的性格、坚韧的品质、百折不挠的恒心,得到了军屯村村民的一致认可。

90后扶贫先进事迹篇4

蒋海斌同志,中共党员,系哲桥镇中心学校总务处主任,是哲桥中心校教育扶贫和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负责人。2017年以来,蒋海斌同志担任哲桥中心校教育扶贫负责人,在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和扶贫办公室领导和指挥下,把哲桥中心校的教育扶贫和学生资助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圆满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1.建立了以中心校校长为组长,自己为主要负责人的教育扶贫和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让教育扶贫工作有了大脑。2.修订并建立健全教育扶贫、学生资助各项规章制度,确立各校校长(园长)为教育扶贫第一负责人,确保扶贫工作有章可循,确保扶贫资金发放公开透明,确保资助对象(建档立卡等四类家庭经济困难)百分之百享受资助。3.高标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教育扶贫工作事情繁杂琐碎,但蒋海斌同志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不管是临时性的工作还是突发性事情,他都能及时完成。在耒阳市教育扶贫一站式管理云平台和全国资助管理信息系统资助信息上报中,不管是学生信息录入、还是学生信息修改都做到了及时和准确。他积教育扶贫各项活动;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他不但在中心校校长会议上着重指出,而且还下到各国小检查,确保国家政策宣传到位。在四包活动中他和普通老师一样,参加大走访、大宣传、大帮扶活动,一对一帮扶困难学生。在一季一专题活动中,参与教育局督导检查小组,工作认真负责,受到好评,组织和参加了98助学和慈善一日捐活动,并捐献了自己的爱心。4.及时准确按要求上报各项数据,为教育扶贫资金的发放提供了依据。确保入学的适龄儿童中的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百分之百享受资助。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湖南省精准扶贫一单式信息服务系统和耒阳市教育扶贫一站式管理云平台填报准确及时。组织和开展困难学生、幼儿生活费,入园资助活动,让学生感到温暖。5.督促各学校按国家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建档立卡等四类人)免除学杂费,免除课本费,补寄学生生活费(未寄宿的开天窗补),对3-6年级的困难学生(建档立卡等四类人)免教辅费。6.积极参与社会爱心人士捐赠活动。岁末时参加了越野e族耒阳中队向哲桥中心完小10名贫困学生捐赠了羽绒衣裤,保暖运动鞋及现金活动;组织了长沙市卢卢娃童装服饰有限公司在哲桥中心校向哲桥镇贫困家庭和260名贫困学生、幼儿捐赠了棉衣、棉裤、棉鞋的活动并担任捐赠活动主持人。7.认真学习,不懂就问,不断超越自己。扶贫数据大而多,需要一定的电脑基础来处理。蒋海斌同志对自己不懂的数据处理问题经常向资助中心的领导请教,不懂就问,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几年来,蒋海斌同志在哲桥中心校教育扶贫和学生资助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圆满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全镇困难学生幼儿(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四类人)资金资助到位,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到位、资料管理到位。受到上级的好评,2019年,做为典型,在衡阳市教育局教育扶贫先进经验推进会中,代表耒阳市做了发言。本人也被评为衡阳市教育扶贫先进工作者。

90后扶贫先进事迹篇5

张焕青,女,汉族,系大名金滩镇上马头联办国小教师。我1998年8月到我校工作以来多次被上级学校表彰,我坚守教育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怨无悔,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生。在我心里,只有一个信念:用心教学,做一个负责人的教师。用爱育人,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在别人眼里,我是那么的普通平凡,但是,我的故事却很感人。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负责辛庄村的教育扶贫工作,和其他老师一起,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摸实贫困户资料,得到群众,同事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一、认真,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我严格按照教育局,镇中心校下发的名单,同时甄别新出现的贫困学生及时上报,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的11名贫困学生名单在学校长期公示,并宣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依托各类扶贫资金,解决贫困学生的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排除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从开展学生资助工作起,均将学生各类资助金及时,顺利送到学生家长手中。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也曾遇到难处,有的家长领取了资助金,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上级调查时说不清其中的种种情况。为了避免家长因其他因素说不清楚领取情况。影响我校的资助工作,我不怕麻烦,一次次的讲解,直到听明白为止。做到了工作细致扎实,受到上级,同事,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精神扶贫,关心贫困户生活的信心。

对于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里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里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因此,我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困户的心里疏导。采取精神扶贫。在每次调查走访贫困户时都给于贫困学生鼓励,教育。如我村一个学生以前学习不努力,成绩一直不太好,自从我们深入走访,和孩子们谈心之后,这个孩子深受感动!现在,孩子的成绩也提高了,并且很懂事,还说将来一定好好报答父母,及各位帮助过的每一个人,还要感恩祖国!

在日常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各级领导的相关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勤俭节约,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无违规违纪现象。作为一名基层扶贫一线教师,我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突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上级的赞赏,赢得了全校教职工的一致好评。

90后扶贫先进事迹篇6

章保靖,2019年3月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选派到青龙镇水塘寨村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70年出生、性格谦和的他,一到村上就把水塘寨当成了自己的家。

水塘寨是2020年出列的贫困村,为了精准推进工作,高质量完成决战脱贫攻坚任务,经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会议研究,将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员编组,每组包保一个自然村,保靖分到了保山寨村。保山寨村离村委会不远,他习惯早起,起来后步行去保山寨转转,一到村中,他总要先到村长孔庆荣家里坐坐,一来唠唠家常,二来商量商量村里要干的活计。聊起保靖在村里做的事,孔庆荣说:那就多了,都不容易,不过最让我难忘的就是饮水管网入户。

保山寨村和整个水塘寨村委会一样,缺水,大家饮用的是雨天采集的水窖水,还要看天脸色,干旱时,还得去拉水,最高的时候达到65元/立方米。2020年村脱贫出列带来了项目,投资1200多万元,从业组村委会机井提水,经11.2千米到达水塘寨,全村586户2439人将全部受益。党恩深重,但我们更要自强,经村两委、村小组干部研究,水塘寨不能只等帮扶,自己的事,自己也要出力,要发动群众,自筹入户管网的费用。一预算,每户600元,含水管、水表、施工、维修基金几部分。

自筹任务落到了每一个包保自然村的人员。领到任务,保靖像往常一样一入村就到孔庆荣家里商量,两人一碰头,觉得这是大家盼了多少代人的事,是大好事,大家应该会支持,先在广播里通知,等晚上大家干活儿回来开个户代表会,大家同意了就去实施。然而,让两人想不到的是,等开会一宣布,几分钟的沉默后,大家就议论开了,有的说:要得呢。有的说:收得有点儿高,等等看。有的说:暂时喝着水窖水。……你一句,我一句,统一不了意见。

看到这个情况,孔庆荣回忆,当时保靖对他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先让大家回去,党员、村代表留下来商量怎么办。人散了,保靖动员大家,他说:自来水,是我们水塘寨盼了多少辈人的事,不是脱贫攻坚我们还不知道还要盼到什么时候,1200多万,如果是我们村民自己筹,那得筹到什么年月,党和国家帮了我们那么多,我们自己克服一下困难,力所能及出一点,那不是应该的吗?然后他动员留下来的带头筹款,并指定了具体负责的人,告诉大家要收一户装一户,让群众看得见,群众看见了,就会跟着来了,不要钱收了,长时间不装,群众就不会相信我们了。从第二天起,他便带着负责的人一户一户去宣传,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如今,保山寨村的入户管网已完成安装,洌洌的清水哗哗地流到了每一家的院子里,流到了每一个人的心田,滋润着幸福的日子。

当问孔庆荣,在你看来,保靖是不是尽到了一个驻村队员的责任时,他说得断断续续,零零散散,但大致想说的是:他来后,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战斗,路硬化了,水通了,村子打扫干净了,困难的群众得到照顾了……他就是我们村的人,责任不够形容他为保山寨的付出。

90后扶贫先进事迹篇7

汪荣秀,中共党员,2001年2月担任河南省固始县张老埠乡桥头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上级表彰,1998年以来连续四届被选为信阳市人大代表,期间8次被评为优秀市人大代表;2010年被县评为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2011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被县评为十佳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被县评为最美村干部、优秀人才,2015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固始县张老埠乡桥头村位于乡政府西南8公里处,属丘陵地区,辖8个村民组,402户,1462人,是张老埠乡五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其中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户,368人,外出务工人数 600多人;2016年初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复核后,现有贫困人口57户,141人,县对口帮扶单位为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口帮扶企业为国源超市。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汪荣秀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桥头村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五进十出工作法,在严格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村组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乡村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初的57户贫困户名单在村部显眼位置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依托项目,解决贫困户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她排除万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实施了到户增收项目,落实项目资金5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落实项目资金86万元;新修村组道路4.5公里,落实项目资金120万元;新建提水站一座,落实项目资金30万,整修硬化大塘三口,落实项目资金60万元;新建生产桥2座,落实项目资金30万元。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除了积极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我们还确定了农民义务监督员和义务养护员,确保项目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

汪荣秀同志带领村干部,配合驻村工作队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是2015年年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致富能人来村里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莲藕种植,使桥头村群众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解决了扶贫异地搬迁户的生计问题,通过产业拉动,保证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如桥头村圣岗组贫困户杨运田,家有三口人,其本人体弱多病,妻子因家庭贫困改嫁他人,两个女儿都在上九年级,家庭负担十分沉重。当莲藕基地落地桥头村时,杨运田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始终抱着几亩农田田不肯放松,汪书记通过反复与杨运田算经济账,他终于同意将自家土地流转出去。目前杨运田除了可以获得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报酬,还可以通过在基地务工,获得每天100元的劳动报酬,年收入达1万元左右,同时还照顾了两个孩子,现在见到杨运田他很有信心的说:我2016年就能脱贫了!二是引导群众在发展养殖业做文章,引导贫困户和在外务工的成功人士返乡发展养殖业,目前全村养鸡60万只,总收入1500万元,群众增收明显,尤其是有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养鸡脱贫致富。

四、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汪荣秀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该村朱圩组的贫困户袁江海,家有三口人,妻子因家庭贫困离家出走,母亲也偏瘫在床,一个13岁的孩子在国小就学,家里的住屋也是东边看日头、西边看月亮、遇上雨天无处藏身,对于他来说,上有病重的老人,下有就学的儿童,压的他无法脱身,生活黯淡无光。采取袁江海在村内走动时,见人不抬头、不说话透露出深深的自卑。汪荣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明白如果解决不好,袁江海很有可能走到社会的对立面。为此她同驻村工作队一起,经常到袁江海家帮助照顾卧床的母亲,同他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协调孩子的学校,让孩子安心学习。同时帮助袁江海落实了危房改造项目资金和动员亲戚帮助,建起来三间平房,又给袁江海介绍在村旁边的水泥零售店,帮助装卸水泥,他既能照顾卧床的母亲,又能挣钱保障孩子上学,现在袁江海走路腰板也硬了,见人也热情了,年内就能脱贫。

目前汪书记正带领村两委班子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今明两年,将重点实施两个项目,一是依托扶贫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二是实施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帮助贫困户搬离穷根,发展莲藕种植业和养殖业。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hjlw.com/redian/gongzuojingli/lzdpjq.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