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号简历网 >

热点 >教师文案 >

北京的春节教案第二课时3篇

北京的春节教案第二课时3篇

教案在撰写的过程中,老师需要考虑逻辑思路清晰,教案是教师为了提高上课质量预先拟订的应用文种。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北京的春节教案第二课时3篇,供大家参考。

北京的春节教案第二课时3篇

北京的春节教案第二课时1

学习目标 :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

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七年级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七年级、元宵”四个部分。

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七年级: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七年级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七年级——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北京的春节教案第二课时2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旨在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读和说的训练,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说中融入情景,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3、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重点语段的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各地有关春节的习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浓浓的年味。其实,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嚼嚼这一独特的味道。

二、深入阅读,体会气氛。

1、提问:我们知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春节的时期的几个重要日子活动。那么,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2、提示读文:在文中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哪天呢?好好地读一读,画一画句子,和小组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3、指导品读腊八,边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边想一想:

〈1〉.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

〈2〉.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

4、指导品读除夕,出示课件,指名朗读。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5、指导品读正月七年级。

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正月七年级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七年级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逛过庙会吗?说说你的感受。

6、指导品读元宵。

出示课件全班齐读,边读边画。

〈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

〈2〉.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语句研读,创设情景读,结合生活体验,深入走进北京人的春节,感受人们的欢乐和浓浓的民俗风情]

二、拓展阅读,领悟表达特点:

1、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2、引导分析:这篇文章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一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有条理的叙述:二是详略得当,详写春节中的高潮部分,略写其它部分;三是语言通俗,简练。)

3、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比较它们与课文的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中作比较,体会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积累技巧,增强写作技能。]

三、延伸谈话,了解风俗。

1.师:北京的春节是很吸引人,但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一些不同的风俗吗?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2.启发思考:我们所了解到的这些春节风俗今天是否依然广泛存在??你觉得现在过年的氛围浓吗?说说你的感想。

(学生自由畅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发他们对如何传承中华民俗文化的思考。]

四、作业

小练笔:

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板书设计:

6.北京的春节

腊八 除夕 正月七年级 正月十五

北京的春节教案第二课时3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中国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准备:歌曲《恭喜恭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恭喜恭喜》,听着这首歌,我们好像又回到了那些喜庆的日子。上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初步感受了春节的热闹,那么,我们现在回忆回忆,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时间顺序,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中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之后忙着准备年货;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七年级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初六铺户开张;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二、分清详略,熟读了解。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思考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在文中做上记号。集体交流:详写:腊八,除夕,正月七年级,元宵;略写:准备年货,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三、深入品析,感受习俗现在我们来研究详写的部分(讨论回答)1、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2、找出你印象最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①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农业展览会。”------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通俗风趣。(熬粥的成分多)②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几个饺子。”-----“色如翡翠”、“色味双美”两个词,语言简练,写出了腊八蒜颜色好看,让人忍不住就流口水。

(2)除夕:除夕真热闹----对除夕的总体感受。①人们的活动:“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除夕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说明大家都在庆祝除夕,语言严谨。②味、色、音:“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味道美,家家饮食丰盛;“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颜色喜庆;“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从声音感受很喜庆、很热闹;

(3)正月七年级:与除夕截然不同①全城都在休息;②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传统习俗,人们轻松;“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小孩子自由自在的玩耍,玩的花样很多,令人向往。(4)元宵:春节的又一高潮①“处处张灯结彩”“整条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灯很多;②“各形各色”“有的……有的……”--------灯的种类很多;-----对灯的描写,感受到元宵很喜庆、很热闹,突出了“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

四:回顾全文,习作练习:

1、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七年级、元宵”这四天,因为这四天是北京人过春节的序曲和三个高潮,是春节中最重要的日子,因而做了具体的描述,而略写了其他的内容。这样就做到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读者对北京独特的风俗习惯印象深刻。

 2、北京的春节与我们这里的春节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请同学们联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写一些你喜欢的节日。教学反思我以为一节好课就是对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感悟。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的想,再进行反复说的训练。在教学中还需要拥有大局的目光;需要摆正教学的详略;需要谋划适当的方法。

 一、注意教学的详略在老舍的这篇文章中,总体叙述了北京春节的几个时间段,文中有详有略,如果每个时间段都讲的话,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容易让学生觉得罗嗦。所以在第一课时教学时,我就课文的略写部分让学生进行简单理解,重点选取详写的部分进行讨论、体悟。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做。在讨论中辨明问题,在体悟中感受北京风俗的人文底蕴及语言特色。

 二、谋划适当的方法在重点语段的处理上,我的“策略”是让学生反复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经历让学生自己感受。本班学生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能自觉自主的进行感受。不仅抓住习俗、庆祝场面从大的方面去感受,而且从细处着眼抓住重点词语去感悟。如:学生在感悟除夕时抓住“除非”“万不得已”这样的词语,体会到春节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意义,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从中也能看出中国人的凝聚力。所以,对于重点句段的教学,需要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读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日子”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hjlw.com/redian/jiaoshiwenan/2m5o16.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