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号简历网 >

热点 >教师文案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篇

写教学设计其实也是我们在上台进行讲课之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哦,很多人在写教学设计的时候,都没有太过清晰的思路,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4,练习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

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

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

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国小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5、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

2、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

3、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二)、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

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3、解决如何“平均分”

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平均分。

4、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5、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实践一:

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③、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1)、创设情境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

(2)、动手实践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

(4)、动手实践四:

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

(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

(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①、除号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进行巩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的意义。

<三>、形成练习

(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动手实践五:

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四、课堂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3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是平均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每人独立在练习本上写一写除字,然后组内互查,帮助写错的订正。

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3支竹笋。可以用算式12÷4=3表示,读作:12除以4等于3。你能结合题目说一说12、4、3各自代表的含义吗?

小组内互相读一读12÷4=3。

2、自主学习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3、展示交流

生:我们小组来汇报:12代表12支竹笋,4代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3代表每盘放3个

师:那12个苹果,平均分成4盘,每盘三个,用算式怎么表示?12根小棒呢?由此你发现了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生:算式都是12÷4=3。我发现:把12个东西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都用算式12÷4=3表示。

师:那15÷5=3表示什么含义呢?

师:你能编一个用12÷4=3计算的题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会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P5053页。)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初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理解什么是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2、情感与态度:经历平均分的探究过程,体会除法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解决问题,数学思考:能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教具学具:

课本、课件、实物投影仪,棋子

学习方式: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信息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的大森林可美了。大家想不想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一看啊?

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哦,原来他们在开丰收庆祝会呢。(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呢?

(预设:学生可能会零零散散的说:有12个桃子)

师:能不能把所有的数学信息接着说完?

其他学生又补充:

师:说的真完整,那你知道这些东西是给谁准备的吗?

(预设学生会说:桃子是给猴子准备的,萝卜是给兔子准备的,竹笋是给熊猫准备的,松果是给小松鼠准备的。)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

二、整理信息,体验平均分

1、分竹笋,体验不同的分法。

师:大家快看,熊猫哥哥和弟弟正盯着竹笋呢,大家来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呢?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hjlw.com/redian/jiaoshiwenan/kvz4n7.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