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号简历网 >

热点 >排行榜 >

六盘水10处最美景点

六盘水10处最美景点

10、杨氏居宅

六盘水10处最美景点

位于老城区和平路,坐北朝南,清光绪年间(公元1876--1907年)修建,建房者杨毓彦,1950年后改作水城县人民医院,现为县医院二门诊用房,建筑为一四合院,临街为过厅,其后为西厢房和正厅,木构悬山顶,总占地面积540平方米。现保存较完好,为研究水城清代晚期居民建筑的实物之一。

9、下马坎古驿道

位于凤凰办事处石桥村和穿岩洞村之间,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修筑,投资者潘尚福妻徐氏。原长6公里,为清代万福厂、穿岩洞两矿往水城运输铅锌矿之交通要道,道路用石灰石铺筑,宽1.8米,现存约5公里。筑路记事摩崖在下马坎驿道旁,高0.4米,宽0.4米,楷书阴刻56字,乾隆五十九年仲秋月立。

8、水城观音寺

水城观音寺原名观音阁,位于钟山区荷城街道办事处钟环社区(老城内),修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后因战祸,寺院破烂,僧侣流失,香火锐减,虽然如此,但也有善男信女经常到此烧香拜佛。1993年,十方善信组成筹委会,由杨明显任主任,筹资8000多元以修复文物古迹的名义重新修建观音阁,并于1993年5月19日举行奠基典礼,市人大副主任周绍邦、市民委主任陆官华、水城县委书记孔令忠等和弘福寺当家师圣中法师等政府领导和宗教人士参加了奠基典礼。1994年释通广由弘福寺圣中法师推荐来水城观音阁当住持。2000年11月13日,水城县人民政府以水府发〔2000〕65号文件同意水城观音阁为佛教正式活动场所,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6月10日,观音寺筹资72.4万元修建大雄宝殿。2004年4月初,筹资16万元从瑞丽请(买)来六尊汉白玉佛像(其中释迦牟尼佛重达13吨),同年7月9日在安装佛像期间拆魁星楼时在西墙挖出一块石碑,碑长139mm,宽78mm,碑文完整无缺。碑文起始处有"嘉庆十三年三月修建,观音寺山门捐助功德善信姓名开列于后",碑末有"嘉庆十八年孟夏月,垮旦"等字样,至此,方知水城观音寺修建的确切时间是嘉庆十三年(1808年),距今199年历史。据碑文记载,为修建"观音寺山门"有53人共捐助银436.5两,其中还有当时的政府-,如"水城清军府张宝低、水城照厅何梓文"等。2005年3月水城观音阁根据碑文记载,向水城县民宗局上报关于更改寺名的报告,并于3月7日得以批复同意更改为观音寺。·

2005年,水城县政府机关迁至双水,水城观音寺所在地老城片区划给了钟山开发区,受地域限制,水城县民宗局对观音寺的管理存在诸多不便,为此,水城县民宗局以水民宗字〔2006〕17号文向市民宗局报告,要求由钟山区民宗局对观音寺进行管理,市民宗局也于2006年12月4日下发市宗发〔2006〕1号文件,根据文件精神,按属地管理原则,水城观音寺由钟山区民宗局负责管理,并按《宗教事务条例》有关规定办理登记、颁证等手续。2007年4月6日,钟山区民宗局以钟族宗发〔2007〕3号文件,正式接管观音寺。·

观音寺现有大雄宝殿一幢,观音0三层一幢,临时斋堂一幢,临时知客室一幢;有全堂汉白玉佛像29尊;有常住僧人5人,学佛弟子800人左右;寺管组9人。是目前我区唯一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

7、天波楼

位于六盘水市中心区黄土坡南侧,秀丽突兀的朝阳山顶,海拨2016米。山顶中央,有一栋五层楼阁,如琼楼玉宇,灿烂辉煌。每当晴空万里,在山下仰望此景时,旭日晃漾,金光赫奕,射山谷欲动之感油然而生,蔚为壮观。·

朝阳山顶的楼阁叫天波楼。之所以叫天波楼,是因为六盘水人民广播电台将它用于调频发射,又因其雄伟壮观而隐有宏扬浩然正气之意。·

天波楼建于公元1993年10月,时值-南巡讲话以后,六盘水市人民政府为了适应全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为了宣传六盘水,加强本市精神文明建设,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在市中心区的朝阳山顶建立一座发射功率为一千瓦的六盘水调频立体声广播发射机房。几经周折和努力,在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几大领导班子的支持下,由市财政投资40万元,省财政投资15万元,历几年之精雕细磨.终于在朝阳山顶上建成了这座兼有多种功能的天波楼。·

天波楼的建成,为六盘水市广播事业的发展,为提高广播的宣传效果,为改善六盘水市的人文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天波楼高17米,宽18.6米,此楼从梁柱、斗拱、门窗、瓦顶到匾额等,整个建筑精细逼真地再现了中国古代砖木结构建筑的特色。殿身立圆柱18根,殿壁由1280整块木格窗板组成,其中前后壁各124块,左右壁各20块,由六盘水市规划设计院设计,松坪建筑公司承建。·

天波楼一楼正门上方有一块四方匾,-"茶园"二字。走进茶园,只见花岗石铺成的地板,显得透明锃亮,四周古色古香。茶园里整齐地放着两排供游人休息的桌椅。左边是视听音响设备,右边是专为游人服务的小卖部。茶园大厅正壁中央悬挂着巨幅行云流水般的书法大匾,它是民间诗人白水翁于丙子年春所作的《登楼感赋》:

天波楼台故事长,四海英明踊南岗,·

朝天老酒歌一曲,热土温温草木香。·

云翻雨怒奔眼底,寒山远睡叹夕阳,·

雄图展处风雷动,笑把苍凉点红装。

天波楼二楼正厅和三楼正厅为六盘水人民广播电台调频发射机房和通讯机房,四楼和五楼为书画厅与娱乐厅,供游客观赏娱乐,朝阳山天波楼不仅开辟了六盘水广播事业发展的新领域,而且为六盘水市的城市建设增加了新景点、开辟了新的旅游天地。·

夏日,从朝阳山脚舍车步行,沿着山间小路逐级攀登,一路上鲜红的叶子花、白色的素馨花、各种颜色的一串红、夜来香、紫罗兰等跃然入眼,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蜜蜂蝴蝶飞来串去,怡然自得。·

登上山顶,展现在眼前的天波楼飞檐翘角,琉璃黄瓦,绛红色的石柱格外耀眼,"天波楼"三个镂金大字,在阳光照耀下,金光四射,灿烂夺目。·

天波楼四周花树相间,登楼四望,上下钟山遥遥相对,东到老城、双水,西到新城黄土坡、梅花山,北到电视发射高塔,中国凉都的城市新貌,远山秀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正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种超尘脱俗,如临仙境之感顿生,人世间的种种烦恼愁疑,早已抛在九霄云外。·

阴雨天,登上天波楼,可以看到山脚下云翻雨怒的情景。晴天的傍晚,夕阳西沉,登上此楼,远看梅花山云飘雾绕,座座群山披上了缕缕银纱。夜晚,天波楼上满缀彩灯,浮光耀金,光彩夺目。·

近几年来,除了本省各地的群众到这里来观光游玩外,北京、上海、广州、浙江等地的游客和外国来宾也慕名来此,鸟瞰中国凉都六盘水市容的全景,留影作珍贵纪念。·

朝阳山天波楼正以崭新的雄姿,为六盘水的广播事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增添新的光彩。

6、水城县兵役局旧址

位于老城区民主路204―210号,清末建筑,原为陆子高住屋,1950年归县财政所有,改为县兵役局办公室,该建筑平台布局为:临街大门,西厢房和正房。西厢房悬山顶穿斗式木结构,前带廊,前廊与正房前廊相通,石阔四间12.3米,进深7.44米,二层,檐高5.45米,正房为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石阔五间14.28米,进深10.8米,檐高5.45米,有廊。西厅房对石有一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建筑,砖木混合结构,建筑面积64.7平方米,平台呈四合院式。正房腐朽程度较大,二楼不能居住,西厢房保存较好,现内住7户人家。

5、廖氏居宅

位于老城区和平西路,明国时期廖允之建筑。建筑物有分旧宅和新宅,旧宅为一楼一底小青瓦木构建筑,新宅为三层木构建筑,建于1946年,临街为正房,后为西厢房,正房与厢房一、二层相通。新旧宅构成一个三合院,平面布局呈半月形,新宅为廖郁之建。现两宅较完好。

4、施氏居宅

位于老城区沙田路81号,明国初年建正房,1948年配南北厢房,平台布局为四合院式,占地面积194平方米。建筑物均为木构穿斗式悬山顶,有临街过厅,南北厢房和正房。正房石阔三间11.56米,进深7.2米,前带廊,廊深1.05米。两厢房各石阔间2.94米,过厅石阔13.3米,进深1.75米。各房均高二层,檐高5.15米,此居宅建筑布局较特别,表现在:南北厢房座向与过厅、正房一致,即两厢房两山头相对,屋檐口与过厅、正房屋檐口相衔接,便于排水和增大天井采光量,使天井在视觉上增大空间,这种结构布局实属少见,现保存完好。

3、肖辑轩故居

位于老城区小山峦119号,清末建筑,平台布局,为四合院式,建筑物只有大门,围墙和正房,占地面积2346.56平方米,建筑面积107.78平方米。正房木构穿斗式悬山顶,石阔洞10.36米,进深6.51米,檐高4.95米,现保存完好。此房为水城著名民主人士肖辑轩(1901―1973),名锦,早年毕业于贵州省师范学校和南京铁路学校,曾任水城县教育局局长,上海炼钢厂厂长秘书、水城县中学校长,参议会议长等职,在此期间,支持中国0和爱国进步活动,险遭-政府杀害。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县政协一至四届副主席,省政协委员。

2、田君亮故居

位于老城区解放路45号,清末建筑。平台布局为四合院式,临街过厅兼铺面,西厢房,东厢房(已不存)、正房占面积370平方米。房屋均为穿斗式悬山顶木建筑,正房前檐装饰有雕花月梁、额坊、团为福寿变纹等。正房石阔五间15.75米,进深8.55米,檐高3.7米,前带廊,西厢房石阔三间7米,进深4米,过厅石阔五间15米,进深6.75米。现将正房梁架变形向西南倾斜处,其余均保存较好。此房为贵州文化名人田君亮母亲吴氏祖屋,1894年田君亮在此房内出生。田君亮(1894―1987),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在日本参加孙中山领导之中会革命党,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曾任贵州法政学校教务长,贵大教授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贵州大学校长,副省长,省人大副主任等职,晚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大硝洞古代炼硝遗址

该遗址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月照乡小屯村,在省级风景区阿勒河景区内。形成于清康熙年间,洞口面临大河(乌江上游主流),高出河面约150米。洞穴为一个巨大的洞厅,全长在900米以上,平均宽约为100米,平均高60米左右。

西洞口为进口,宽约150米,高50米左右。东洞口为出口,宽约100米,高30米左右。洞内宽敞明亮,布满了数十座矿渣堆积,初步估计,堆积总量约二百多万立方米。矿渣堆积间,现无规律地残存有熬硝炉23个、沉淀池20个、蓄水池2个(有水),接来自洞顶的引水设施2个。在一块巨大的长12米、宽4米、高2米的形如馒头的大钙化堆上人工凿出一个接水池,接水池两边又分别凿出两条宽5公分,深3公分的引水线槽,将接水池中的水直接引入旁边人工砌筑的水池内。其它水池则直接砌筑在洞顶滴水的正下方。

从现存熬硝炉及蓄水池等数量分析,估计该炼硝遗址日产硝量600斤左右;从矿渣堆积和综合调查资料分析,每天至少有300人左右在作业,如此,这里应是一个规模很大的炼硝工厂。如此大规模的开采,是军用还是民用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停止开采的时间约在雍正时期或更晚。巨大的矿渣堆积,就目前已知的资料来看,该遗址应为全国单个洞穴炼硝遗址之规模最大的遗址。

标签: 六盘水 景点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hjlw.com/redian/paihangbang/mpvp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