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号简历网 >

热点 >其他文案 >

读《哈利波特》有感8篇 魔法世界的奇妙冒险:读《哈利波特》有感

读《哈利波特》有感8篇 魔法世界的奇妙冒险:读《哈利波特》有感

《哈利·波特》是一部极具魔幻色彩的小说系列,继承了英国爵士文化中的许多元素。它通过讲述一个孤儿少年哈利·波特的故事,展现了强烈的勇气、智慧、友谊、爱情等主题,深受全球亿万读者喜爱。本文将分享读后感,畅谈哈利·波特魅力。

读《哈利波特》有感8篇 魔法世界的奇妙冒险:读《哈利波特》有感

第1篇

刚翻开这本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我就被吸引住了,这不仅仅是一部魔幻小说,它还表现出了主人公顽强的意志和个人的责任、勇敢、忠诚。

?哈利波特》主要讲了哈利在十一岁生日那天接到了霍格沃茨的入学通知书,从此开始了在霍格沃茨学校的七年生活,在那里他结识了好朋友赫敏、罗恩,最终成了一名优秀的巫师。其间,他一直斗争,最终完成了邓布利多的遗愿,销毁了所有魂器,并杀死了伏地魔,取得了战斗的最后胜利?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时常会沉浸在曲折的情节里不能自拔。j.k罗琳用动人的笔触描绘着她脑海中的动人世界。在《哈利·波特》中,作者把我们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情变成了事实。书中由始至终呼唤和平、真情、勇敢和爱,可以体现出对朋友的友情、老师的尊敬、面对困难和邪恶永不退缩勇敢面对的精神。

哈利在逐渐长大,他的成长历程,也告诉了我很多人生的道理:忠诚,信念,友情,理解,沟通……在第一部中,哈利以为斯内普要加害于他,但是斯内普却是他的救命恩人,这一个小小的片段告诉我:不要以貌取人。斯内普,留给我的印象曾经是那样的不好,但是谁能想到他才是最大的好人呢?是啊,以貌取人是我们最大的缺点,常常因为这个,我们失去了许多朋友!

当我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时,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又激发了我的想象力,仿佛我到了魔法世界和哈利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一起学习,一起历险,又给了我很大的欣慰和快乐。最主要的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黑暗害怕光明,邪恶打不过正义。

我非常喜爱《哈利·波特与密室》,他告诉我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敢于挑战自我、勇于攀登高峰。读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思考,坚持不懈,就能获得成功。我要象哈利一样,在学习上善于思考、不怕挫折,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本书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哈利和他的朋友面对困难、灾难的勇气,因为他们坚信:危险虽然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只要相信自己,成功一定会朝你招手。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有哈利的坚强,有赫敏的天真聪慧,勇敢地面对生活。

哈利和他的伙伴们面对邪恶和困难永不退缩的精神让我始终难忘。他们始终有一个信念:“我们要战胜一切,战胜邪恶,用我们学到、懂得、知道的魔法和常识来战胜我们的敌人,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可以战胜邪恶,正义永远战胜邪恶”。有了这个信念,他们总会胜利,因为邪恶总是斗不过正义的。

从《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我感受到爱的力量、爱的无私、爱的伟大。在书中讲到了哈利“伤疤”的原因。在伏地魔杀哈利全家的时候,妈妈拼命保卫他,也就是在这时候,不知不觉哈利拥有了一种特别的力量,那就是爱。就是因为爱,哈利使伏地魔丧失了法力。

正是因为爱,才使斯内普隐瞒真相在黑暗的世界里默默努力着,奋斗着,期望有朝一日为莉莉报仇,所以一个人如果心中拥有爱,那他就会更坚强更有力。正是因为爱,斯内普处处关心哈利却又处处掩饰。所以一个人如果心中拥有爱,铁汉也会变得更温柔更有情。另外,对于身边的爱一定要好好珍惜,不要等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让我感动得流泪的是《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在这本书里才真正表露出了哈利与罗恩和赫敏的真实友情。当他们在一起战胜了一切的难关时,又发生了一些事……最后哈利决定去找他的姑妈一家人,接着再去找魂器。罗恩和赫敏知道以后,他们就决定陪同哈利一起战斗。从这段中我读出了真正的友谊,那就是“为了朋友、为了拯救这个魔法世界,不惜一切代价。”这才叫真正的友谊。

书中最吸引人的无疑是那充满悬念的故事情节,每一次的结局都让你如此意犹未尽,拍案叫绝。书中到处是伏笔,谁能想到出乎意料的结局就隐藏在众多的细节中。正是这样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人爱不释手。哈利这个小男孩的形象深深刻在了我的脑子里,他的忠诚、勇敢、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以及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无一不清楚的回荡在我的思想中。可曾想过,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要承担拯救世界的责任,要面对死亡,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和委屈,我自己是否可以做到?儿童一直被认为是幼稚的代名词,但是哈利告诉他们,你也可以象哈利一样承担责任。

?哈利·波特》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这本书引领我到了一个魔法世界,进行了一次奇幻之旅,让我读后还余味不尽,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这本书教我懂得了爱是伟大的,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为你带来勇气和力量,使魔鬼丧失魔力。懂得了与敌人的斗争要坚决,要坚持,直到胜利,哪怕牺牲宝贵的生命。哈利的勇敢、机智和顽强,深深地烙进了我的脑海,从中也让我明白,只要自己有决心,有信心,可以战胜和改变许多困难的道理。我喜欢哈利,要像他那样,成为一个勇敢、善良、充满智慧的人。尽管我不能去魔法学校,但我认为,只要有良好的心态,我们的学习生活也会同哈利的一样精彩。

读《哈利波特》有感8篇 魔法世界的奇妙冒险:读《哈利波特》有感 第2张

第2篇

大家一定都知道哈利·波特吧?据说是英国人j·k·罗琳坐公交车时,看见一位穿黑袍的小巫师朝着她笑,她回家后突发奇想,写成了《哈利·波特》这套书。

这套书共八本,每本书都是一个极其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便是现在大名鼎鼎的哈利·波特了。

哈利的父母在他年幼时,残忍地被大魔头伏地魔所杀害,但当伏地魔将咒语射到哈利身上时,咒语却奇迹般地反弹了回来,使得伏地魔倒了下去,而哈利却活了下来。十年后,伏地魔复活,而哈利也已来到父母曾学习的魔法学校。于是,他和伙伴们与伏地魔进行了一场殊死博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对伏地魔咒语反射的.原因,魔法学校的校长邓布利多曾多次提出过,他认为,就一切都是因为爱。伏地魔杀死哈利父亲后,一心只想除去一个后患——哈利,不打算杀哈利的母亲。但当他的咒语射向哈利的前一秒,哈利的母亲扑了上来,挡住了咒语。这种无私的爱,使得哈利成了一个大难不死的男孩。

是啊,我也是这样认为。伏地魔即使再强大,他始终缺乏一样东西,那就是爱。心中有爱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人。

在第七本《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哈利为了全校同学的安全,孤身一人去学校禁林让伏地魔杀害。但咒语仍然没杀死哈利,它消散了。这也是源于爱吗?不,它源于一种情感,叫做友情。它源于一种行为,叫做舍已为人。像伏地魔这种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当然不会有友情,更不会舍已为人,在这两点上,哈利比他又胜了一筹。

第3篇

是他,骑着扫帚,飞入我的心扉。是他,以勇气打动了我。让我懂得了不要轻易被困难绊倒,轻易落泪。

他——哈利·波特。一岁的哈利失去了父母,在姨父姨母家度过了极其痛苦的生活。他饱受姨父、姨母的责骂、虐待,以及他表哥——达力对他施加的拳脚和侮辱。但是,这并没有令他自暴自弃,反而让他更加勇敢、正直、忠诚、坚强。

哈利额头上显眼的闪电型伤疤不仅给予了他不受死咒影响的超能,也注定了他不可能过平凡的生活,因为他要继承父母与伏地魔的斗争。他的才干、天赋和知名度,都让大家对他羡慕无比。他对朋友的忠诚使他交到了大批的好朋友——冰雪聪明的赫敏、爱魁地奇球的罗恩等。《哈利·波特》系列作品都基于一个妙趣横生的魔法世界:这儿住满了巫师,猫头鹰成为了信差,轻轻一挥魔杖就治百病、将家里变得一尘不染;西洋棋会思考;画像里的人是有感情的、会做动作的……如此奇幻的世界,真令我神往。

虽说这是一个奇妙的`魔法世界,但也如同现实世界一样,有充满正义的英雄,就必定会有邪恶的恶人——伏地魔以及他的食死徒们。哈利一次又一次地躲过了伏地魔的追杀,可是为了保护哈利而牺牲的伙伴越来越多。面对一个个好友的去世以及伏地魔的追杀,哈利既要战斗,又要背负失去朋友的痛苦,真是令人心疼,同时也为哈利的意志而感叹。他不畏重重困难和艰险,除掉了危害整个魔法界的黑魔法师——伏地魔。在打败伏地魔的途中,哈利还克服了友情的破碎;躲避了魔法部的监视;战胜了前来追杀的食死徒……他一路上战胜了无数的困难,身单力薄地打败了伏地魔,我深深敬佩着他的勇敢和敢作敢当。我羡慕哈利·波特,因为他有很多好朋友。

我敬佩哈利·波特,因为他勇敢、正直、忠诚、坚强。我敬仰哈利·波特,因为他有不被困难绊倒的意志。

第4篇

这几天,我一直在读《哈利波特与凤凰社》,这本书是朋友借给我的,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勇敢的哈利;聪明的赫敏;机智的罗恩;善良的邓不利多校长;憨厚的海格;狡诈的`马尔福……好多好多的人物形象都展现在我眼前。

书中的主人公是哈利,他在很小的时候,父母被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伏地魔杀死。哈利的父母原本是霍格沃茨学校优秀的男女巫师,现在,哈利住在他的姨妈家,他们是哈利唯一的亲人,可他们对他一点都不友好。突然有一天,哈利收到了一封霍格沃茨学校的信,它改变了哈利的一生。

我很佩服这本书的作者J.K罗琳,她的想象力很丰富:成功的构思出一所神秘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能想象到去魔法学校的火车是从9.4/3站牌出发;能想象到用魔杖使魔法;能想象到哈利骑着飞天扫帚……

读完《哈利波特》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写文章一定要有想象力,要有精彩的细节描写,这样,文章才会生动传神。

第5篇

很多人都知道有个小巫师,鼻子上戴着黑框眼镜。他总是骑着扫帚在空中飞来飞去,凌乱的黑发下有一个神秘的伤疤。这个男孩的名字叫哈利波特。

从一个还在喝牛奶的婴儿开始,他就以生命为代价得到母亲的爱。从他进学校的那一刻起,他和他的小伙伴们就一直在闹,在进步,在成长。拿起魔杖,念出熟悉的`咒语,他就会出现,和我在一起;一个名叫哈利波特的孩子,一个非同寻常的孩子,出生时就有与坏伏地魔战斗的迹象,一个形状像闪电的伤疤。这是死亡诅咒的残余。他被叔叔收养,住在楼梯下的小储藏室里。我表哥达德利总是拿着哈利的体型欺负他,11年都是这样。在他11岁生日那天,发生了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改变了他的一生。海格给他寄了一封魔法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证明他从一开始就是个巫师。在霍格沃茨,他还认识了两个好朋友,——。一个是笨笨的罗恩,一个是学习成绩优异的赫敏。他们一起经历了很多事情,作者罗琳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写了几本书。他们三人顽强地与伏地魔战斗,最终打败了伏地魔。

哈利的母亲为了救哈利而死。她对哈利的强烈爱给哈利留下了印记,并被一个人深深地爱着。即使爱他的人死了,他也会给哈利留下永久的护身符。这就是伏地魔杀不死他的原因。

伏地魔不懂得爱。他早年也失去了父母。他住在孤儿院,一个没有爱的环境。他孤独寂寞,不需要朋友.一个不懂得爱,没有爱的人,会做出无数可怕的事情。

这可能就是这套书告诉我们的。爱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爱情是一种连最深的魔法都达不到的状态。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候,也不要放弃爱和希望。他们可以超越死亡,照亮黑暗,因为爱和希望比命运更强大!

第6篇

放下手中《哈利·波特》丛书的最后的一本《死亡圣器》,脑中回荡过无数书中精彩片段,最后,“爱的力量”四字停留在我脑中。

?哈利·波特》这系列书以神秘的魔法世界为背景,描写一个小男孩从11岁到17岁间对抗魔王伏地魔的一系列事件。

故事中,最大的英雄是“救世主”哈利。他一岁半时就失去了父母,被寄养在极度厌恶巫师的姨妈家。姨妈一家虐待他,让他做反复地家务,只给他提供少量食物,并蜗居在碗柜里,哈利时常遭到表哥达利和姨夫的毒打。他的整个童年都是灰暗的,没有一个朋友。11岁过后,哈利进入了之前从未接触过的魔法世界,凭借着母亲用自己的生命和对哈利的.爱所施展的魔法,哈利对抗着强大的伏地魔。

在哈利五年级对众人诉说伏地魔将要回归的真相时,每个人都因胆怯而咒骂着 他,所有人都说,“哈利·波特是个大骗子”。而哈利的两位好友赫敏、罗恩也在故事中多次不相信、怪罪哈利,使哈利多次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在这样的情况下,哈利的心中依旧保持着一份爱,即使多次被怪罪,他依旧愿意帮助别人。故事的最后,哈利认识到只有牺牲自己才能将伏地魔彻底死亡,他愿意以自己的生命换取魔法界的和平。

哈利凭着这一份爱,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虚得其名’的‘黄金男孩’变成了一个拯救上千巫师的英雄。

故事中的魔王伏地魔与哈利一样,有着悲惨的童年。他在孤儿院中长大,得不到充足的食物和细心的照顾,同时因为自己特别的魔力,他被身边的孩子恐惧、歧视,伏地魔也没有一个朋友。在进入魔法界后,老师没有给他好的教导,他也因为身份再一次不被同龄人接受。伏地魔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为一个手上沾满无数血腥的魔王。

背景、处境如此相像的两个人,最后却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是因为哈利心中保存的那份爱。这份爱,让他在坎坷的成长路上依旧懂得如何帮助别人。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时时保持心中赤忱的爱,用一颗赤子之心来对待每个人,让这个社会变得充满爱意、更加美好。

第7篇

哈利看她放下手,无意中触到了额头上闪电型的伤疤。

目光已经扫过最后一个字,我该和书中的人物告别了。

?哈利.波特》是英国女作家——罗琳写的一篇魔幻小说。故事的.情节跌落起伏,生动形象,让人仿佛身临奇境,有笨手笨脚的罗恩,聪明勇敢的哈利……

他们的冒险更是有趣,我给你们讲一段吧:一天,哈利和他的伙伴坐着“魔扫”去奇幻森林冒险,书上说“罗恩因第一次坐“魔扫”肯定害怕,老乱动,结果一下子掉了下来,到了一片大便池水里。

多亏了哈利,不然,罗恩就危险了,虽然罗恩救上来 ,但哈利额头被划了一个“闪电伤疤”。

读了《哈利.波特》这本书我明白了要团结一致,当危险来临时要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尽可能地把危险降低到最少,让危险多降临在自己身上,少降临在朋友身上。

金星辰同学的写作态度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加油哦!

第8篇

读完了《哈利波特》的最后一本:死亡圣器。有个想法浮现出来:“一切圣贤,皆因无为法而有差别。”带点魔幻神奇色彩的事物一直都挺能吸引我。

为什么?因为能和其中的某种东西产生共鸣。这种东西就是:除了我们感知到的面貌之外,世界还另有面貌。或者说,我们所感知到的面貌,其实,并非世界的面貌。或者说,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其实并非如此这般的世界。因为这点共鸣,所以,就把哈里波特系列一直读下来了。

在这本“迎合世俗,并不深刻”的通俗魔幻小说里面,看到了什么呢?当然,首先看到常识世界之外,另有无数“平行”的世界,而它们都是合而为一的,所以说,它们是“重叠的”,也没有错。很多“麻瓜(凡夫)”认为不可能的事情,疯狂的,怪诞的,其实,都是合理而符合逻辑的。

相对于我们从未认识到的领域来说,我们所认识到的,其实,沧海一粟,非常狭隘。我们其实不知道事情为何发生,以及究竟如何发生。但在我们内心,始终潜伏着一个声音:有种力量,能够凌驾于这一切之上。那种力量,在小说中表现为魔法,在现实中表现为权力、科技,或者,神通,诸如此类。

因为我们内心的深处,始终感觉到这个魔幻世界的存在,这种魔法力量的存在,所以,那么多人会喜欢魔幻小说。——那么多人,其实都知道,我们就是魔法本身。只是,并不知道,我们自己全都知道这一点。

然后,还看到了牺牲。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彻底牺牲自己,放弃一切,进入死亡,这种行为具有非常不可思议的力量,乃至世界上最强悍的魔法,都对它无可奈何。可以说,这种行为具有“催伏一切恶魔”的力量。即使是触及到这样一种念头,这样一种潜质,也能令强悍的恶魔觉得非常虚弱,不能忍受。事实上,哈里波特就是靠这种力量生存下来,并且战胜了强大的对手的。在最后决战的生死关头,他一次选择了不加抵抗地死亡,一次选择了“除你武器”的和平咒语。他选择了不伤害。结果,他战胜了每次都选择索命恶咒的魔头。而那个魔头也并不死于哈里波特的魔法技术,而死于自己的伤害之心发出的恶咒,害人就是害己。这里又一次重复了这个古老的故事。这故事被说过很多遍,但几乎所有的人,特别是我,都并不真的相信,尽管也有所相信。 再然后,还看到了对死亡的恐惧,对永生的渴望。七个魂器的出现和毁灭,说明“追求永生”的行为会障碍本有的灵性,分割整体,并且,也将最终破灭,而三件死亡圣器:最强大的死亡魔杖、复活石、隐形衣,都有很深的象征意义,虽然作者未必是刻意让它具有这些象征意义的。

但作品其实也都并非作者所写的,它来自超越作者表面的更深处,最后,哈里波特成为三件圣器的主人。他的选择是:只留下父亲传下来的隐形衣。——那是真正能战胜死亡的东西:让别人进入死亡,或者走出死亡,这种权力非常强大,但并不能带来如期的效果。最后,真正能够战胜死亡的,是放弃这种权力,并且“隐形”。

“隐形”这个魔法词汇,其实底蕴深邃。它意味着从现象的世界隐没,也意味着,隐藏在现象之中。能从现象的.世界中出离,并因为出离而发现隐藏在现象之中的秘密,这才是战胜死亡的最后那件圣器。

古往今来,有数不胜数的故事说到“隐形”。而且,在中国,很多知识渊博的人,有强烈的心愿希望“归隐”。这都是一种意思的不同表述。从这个角度来说,哈里波特毁灭魂器(其中一个就是他自己的身心),选择隐形衣的过程,就是修道觉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放弃一切的死亡,是必然经历的课程,——而且,需要反复经历。反复很多次,无数次。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无数次地经历。——直到,毕业为止。

哈利波特和伏地魔之间那种“双头鸟”式的命运关联,也是很有意思的。它让我想到“共命之鸟”这个词。事实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共命之鸟”,都有两个头。一个头只喜欢吃有毒的东西,毒死自己,也毒死另外一个头。而另外一个头,只吃香美洁净的东西,并且一心要拯救另外一个头。两者共有一个身体。这基本上也就是凡夫和阿弥陀佛,和诸佛菩萨之间的那种关系,或者说,也就是“三身”之间的那种关系。

作者在书写故事的时候,很多东西并非刻意“构思”出来的。其实在写作之前,早已本能地“知道”这一切。所谓写作,只是让它流淌到表面上来,如此罢了。事实上,凡是看上去并不拙劣的东西,都不是“构思”出来的,而是“本来就知道”的。作者“本来就知道”,读者也“本来就知道”,所以,当它表述出来的时候,双方就能产生共鸣,“他写出了我心里的某种东西!”而这就是写作和阅读之所以出现并存在的基础原理 :本然。符号主义认为,一切艺术创作的基本功能都是“指向”。指向某种非常深邃的古老的模糊的记忆,指向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东西。那个“一”。

事实上,毕加索的画、达利的创作,诸如此类的很多东西,也和哈利波特这样的作品一样,都是在表述着我们古老的“本能知道”:世界并非是我们所感知到的那个样子。诸相非相。

从这个角度上说,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也可以说,都是大禅师,是普度众生的菩萨,而且,是并不觉得自己正在普度众生的“无相”大菩萨。长久以来,一直并不知道,为何与生俱来就有那种强烈的写作欲望,为何与生俱来总是感觉需要有所表达,一直不知道这种动力来自何处。现在,应该有了答案了。那是本觉的自觉,是本觉自觉的形式。或者说,那就是本觉。千言万语,都不过是在写着一句话:都是“我”,一切都是“我”。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万紫千红总是春。事实上,一切作品本来全都是“深刻的”。但有些作品的“深刻”是穿上了隐形衣的。甚至对于作者本身来说,它也同样是隐形的。具有识别隐形能力的眼睛,才能看到。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hjlw.com/redian/qitawenan/5r1qp4.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