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号简历网 >

热点 >其他文案 >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2篇 《逐梦太阳旗,浴火复兴军》: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2篇 《逐梦太阳旗,浴火复兴军》: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本文以“《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为主题,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个针对中学生的教学设计方案。通过深入探讨这场战争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这一历史事件,激发他们对国家命运和外交政策的思考。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2篇 《逐梦太阳旗,浴火复兴军》: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师寄语: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1、了解甲午时期的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黄海海战,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其影响。

2、使学生认识甲午时期的中日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妥协退让造成的。

3、让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指的民族英雄是谁?甲午时期的中日战争中国是怎样失败的?

1、年甲午时期的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后签订《 》条约。

4、甲午时期的中日战争中,日本在 对中国居民进行野蛮的大屠杀。

7、“中国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中,中国台湾归日本在《 》中规定的,颐和园又搭天棚是要 , 这说明了。

?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在内容、危害、影响上的异同。

1、甲午时期的中日战争爆发时,执掌清政府实权的是( )

2、某电视台要拍摄历史剧《北洋水师》,编写剧本时应该首先阅读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 )

a、(1)(2)(3) b、(1)(2)(4) c 、(1)(3)(4) d、(2)(3)(4)

5、下列四条约中,规定赔款白银二亿两给一国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瑗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 )

c、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越来越少 d、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7、下列条约中,内容涉及到割占中国一行省的是( )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瑗珲条约》

本节课学完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困惑?请都写下来吧。

1、甲午时期的中日战争中清军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2、《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碍最为严重的是( )

3、下列哪些说明《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

4、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有人说“李鸿章是卖国贼,他的一生是罪恶的一生”请你判断一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如何评价李鸿章?

今年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台湾是1895年被日本割占的,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祖国的怀抱,被日本侵占整整50年,请结合历史上大陆与中国台湾的联系,给中国台湾中学生写一封信,谈一下对今日中国台湾问题的看法。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2篇 《逐梦太阳旗,浴火复兴军》: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2张

第2篇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人民仍然处于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之下。)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布置学生阅读38——41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1、根据38页“动脑筋”: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吗?(不是)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为什么会指向孔教?(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新文化运动必然兴起。理由如下[可启发学生从辛亥革命在思想观念上的影响、袁世凯统治的实质、进步知识分子的奋起等方面思考回答]:

a. 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些思想观念对于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知识分子所产生的震撼力特别巨大。

b.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国内外反动势力,妄图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借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掀起了一股反动的文化逆流,新思潮的斗争锋芒自然而然地指向了孔教。

c. 进步知识分子奋起抗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朝着“独裁专制、迷信盲从、旧道德、旧文学”发起勇猛冲击,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2、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是什么?(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四提倡、四反对”;引用语文科关于“反义词”的概念,练习“对号入座”。)

小结、过渡:“提倡民主、科学和新道德”属于思想革命,“提倡新文学”属于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决定了文学革命的方向,文学革命则扩大了思想革命的影响。但是,就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资本主义大国互相厮杀,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毕露。人们需要寻找更好的出路,马克思主义就被引进到了中国。

1、你知道当年引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刊物和文章吗?(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陈独秀、李大钊[强调“钊”字的读音和字形特点];掌握《新青年》和《每周评论》;掌握《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强调“庶”字的读音和字义]。)

2、你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提醒学生要坚持运用“两分法”:

a.意义: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b.缺陷:运动中对于中西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了后来。)

3、根据40——41页“活动与探究”和“自由阅读卡”的内容,小组讨论如何评价胡适对于“文学革命”的主张,然后由小组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可以通过“画外音”形式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原文意思。然后,在提问时采用“剥笋法”层层分解。例如:他主张新文学要首先解放什么?他还主张新文学要反映什么内容?他这些主张都实现了吗?等等。最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他主张的文学革命,首要任务是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同时也注意到文学作品的内容必须反映平民中的社会问题。这些在今天都已经成为现实。但是,他没有进一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只停留在改良的层面上,并没有主张彻底的革命。)

1、按照“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矛头→发展情况→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的线索梳理本课知识。

2、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第40页选择题:应选a(陈独秀)。

3、提醒学生预习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hjlw.com/redian/qitawenan/7o1ndn.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