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号简历网 >

热点 >其他文案 >

江南贡院导游词3篇 江南贡院之文化积淀:品味明清科举文化的珍藏之地

江南贡院导游词3篇 江南贡院之文化积淀:品味明清科举文化的珍藏之地

江南贡院是中国南方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址之一。其建筑风格典雅、独具特色,曾经是明、清两代的科举考场。如今,江南贡院已成为一处备受青睐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接下来,我们为您介绍一篇精彩的导游词,让您更好地了解江南贡院的历史与特色。

江南贡院导游词3篇 江南贡院之文化积淀:品味明清科举文化的珍藏之地

第1篇

江南贡院曾经占地约三十万平方米,东起姚家巷,西至贡院西街,南临秦淮河,北抵建康路,为夫子庙地区主要建筑群之一,秦淮河畔也因贡院、夫子庙的存在而一度繁荣起来。后只剩一个四合院式结构的楼宇,只作展示当时繁荣景象的博物馆,内有一可感知贡院盛世时宏大的建筑模型图。江南贡院四周建有两重围墙,上面布满荆棘,以防夹带作弊,故世人又称其为“棘围”。2009年,江南贡院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创造了古代科举考场中国之最。

明远楼是江南贡院内楼宇之一,楼宇层出不穷,作四方形,飞檐出甍,四面皆窗。位于贡院中尽,原是用来监视应试士子队贡院考试匠行动和院落内执役员工有无传递关节的设施。“明远”是“慎终追远,明德归原”的意思。楼下南面曾悬楹联,系清康熙年间名士李渔所撰并题:“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器尽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余。”从联中也可看出明远楼设置的目的和作用。大门上悬有横额“明远楼”三个金字,外墙嵌《金陵贡院遗迹碑》,记述了贡院的兴衰历史,碑文最后叹道:“今则娄百年文战之场,一时尽归商战,君子与此,可以观世变矣!”

在清一代,科考共举行112科;其中在江南贡院乡试中举后经殿试考中状元者,江苏籍49名、安徽籍9名,共计58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51.78%。

公元1168年(南宋孝宗乾道四年),知府史正志创建江南贡院,起初为县府学考试场所。占地不大,应考人数亦不多。若遇考生增多时,则借用僧寺举行考试。(《南窗纪谈》载)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集乡试、会试于南京的江南贡院举行。

公元1421年(明成祖永乐十九年),朱棣迁都于北京,但南京仍为留都。因江南地区人文荟萃,参考士子日益增多,原有考场便越来越显得狭小。永乐皇帝便没收臣犯臣纪纲的府邸,又取怀来卫指挥陈彬家人陈通,忠勇伯家人侯清等人的房舍以及府尹黄公永元祠、秦桧之子贝喜祠等改建“江南贡院”。

明、清两代,江南贡院不断扩建,江南贡院已形成一座拥有考试号舍二万零六百四十四间,另有主考、监临、监试、巡察以及同考、提调执事等官员的官房千余间,再加上膳食、仓库、杂役、禁卫等用房,更有水池、花园、桥梁、通道、岗楼的用地,规模之大,占地之广,房舍之多为全国考场之冠。

清代初期,南京为江南省首府,故贡院一直沿用“江南贡院”之名。

清光绪年间,科举制度废止,江南贡院停止开科取士。

公元1919年,贡院被拆除,除留下贡院内的明远楼、衡鉴堂和一部分号舍作为历史文物外,余下部分全部拆除,辟为市场。

如今的江南贡院,已远没有当初宏大的规模,只保留了明远楼,贡院碑刻等重要文物古迹,复建有考试时考生所用号舍40间,古时考生所用文房四宝、油灯、食品,以及专门制作的电动模拟考生塑像。如今的贡院陈列馆大门,就是当初贡院的中心明远楼,它是贡院里的一座四层小塔楼,这个坐落在秦淮河畔的小楼,是为了监视考生而建设,并是为考生提供考卷外帮助的服务中心。楼内有明清时期的碑刻20余处。楼后的至公堂,如今是贡院文化的主要展厅。

江南贡院导游词3篇 江南贡院之文化积淀:品味明清科举文化的珍藏之地 第2张

第2篇

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当时只是府一级的贡院,主要供州县考试之用,规模并不大。明初,江南乡试和全国性会试都集中在应天府举行。即使迁都北京之后,实行南、北两京制,故以在南京举行的应天乡试为“南闱”,以别于在北京举行的顺天乡试“北闱”。由于南闱往往选拔出许多特别有才华的举人,江南乡试以出江南才子著称,受到全国的注目。江南贡院也是各省贡院效法的对象,明代《应天府新建贡院碑记》便说:“贡举有院,内外通制也。南京应天府为天下贡举首,其制度亦必为四方所取法。”

清代是江南贡院的极盛时期,人才辈出,先后走出了一大批中国历史上的一流人物,郑板桥、方苞、秦大士、翁同龢、张謇等人曾在江南贡院中举,吴承恩、吴敬梓、陈独秀等人也有过在其中参加乡试的经历。清代在江南贡院中举之后赴京考中状元者共有58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一半以上,而袁枚、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等人曾在此主持过考务或对贡院的建设发展做出过贡献。因此,清代是南闱最为辉煌的时代。

由于入场举子逐渐增加,清代江南贡院也一再扩建,到同治十二年(1873),“贡院通计房屋四百九十九间,披厂七十四间,号筒二百九十五字,共号舍二万零六百四十四间”。号巷又称号筒,以千字文编排顺序,故云“号筒二百九十五字”。江南贡院是号舍数最多的贡院,成为清代四大贡院之首,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由于“贡院为抡才重地,理宜闳敞整肃,用光重典”,因此各省贡院占地都相当大,各省会城市中贡院一般都是最大的建筑群。从贡院规模大小、号舍数量多寡基本上就可以判断该省文风繁盛程度和文化发展水平。

不过,江南贡院是江苏和安徽两省合闱的贡院,所以规模特别大。清代有过两次分闱。雍正元年,清廷下诏两湖分闱,允许湖南设立贡院、单独举行乡试。光绪元年,陕甘也实行分闱。作为江苏和安徽联合举办乡试的场所,江南贡院在两湖分闱的触动下,也曾有过分闱的动议,但最终坚持合闱,使江南贡院成为清代唯一的两省合闱的贡院。

相对于其他省的贡院,江南贡院形制在各省贡院中相当特殊。在1994年以前,许多人都以为整个贡院呈正方形,连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的江南贡院模型也是长方形。其实,到晚清时期江南贡院的平面为扇形,这从同治十二年(1873)绘制的《江南贡院全图》可以看出来。该图是现存历代各种贡院平面图中最准确者,原因是采用了传入中国的近代绘图法绘制。《江南贡院全图》右下方的中文“贡院图说”声明:“江南贡院向无善图,坊间刊版,条理不分,观者未能了如指掌,是未得其法故也。夫绘图必先布算,布算必先知积,求积必先定形,求形必先知各处丈尺。贡院全址略似梯田,东西广,南北窄,兼以四面围墙及各路中钝锐诸角,层累叠出,非用象限、勾股、三角诸法,参量比例,其角不明,又非截积布算,其积不得。故另布截积图,以明全形,积数、角积皆得,而后准丈尺长短广狭,布置房屋、号舍、道路、天井,条分缕析,不相紊淆,庶令观者一览了然焉。”该图说称“贡院全址略似梯田”,从各省贡院平面图来看,号舍(文场)部分确实形如梯田。

在成立以后相当多年,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人员不知道存在一目了然的《江南贡院全图》。1999年,我去参访时,赠送《江南贡院全图》复印件给该馆,使其完璧归赵、物尽其用。陈列馆明远楼一层左壁曾挂有《江南贡院全图》及其说明。其实,关于江南贡院形制的文字记载不少,包括有诗歌指出:“东接桃叶南抵淮, 西邻状元北对牌。风水宝地贡院起, 送过千般翰林派。”但由于没有直观的贡院图,所以之前很少人会想到江南贡院平面图是一个巨大的扇形。

明远楼是江南贡院硕果仅存的楼宇建筑,三层楼阁式,属于明代形制,与北京贡院明远楼类似。这类明远楼二三层只有柱子支撑,四周通透,可以毫无遮拦地观察周围动静。而楼房式的明远楼则是清代的形制,如另一座留存至今的建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广东贡院明远楼。福建贡院也是清代重修,所以也是楼房式。这种明远楼除了供监考登楼眺望考场的功能以外,还有休息等房屋的其他使用功能。

江南贡院是江苏和安徽两省士子的乡试场所,但因为其规模宏大、体制严正,许多方面成为其他省贡院效法的榜样,如江南贡院《三路点名定式》曾经成为一些省贡院的模范。光绪十七年(1891)辛卯正科福建乡试点名章程开头便说:“监临兵部尚书闽浙总督部堂兼管福建巡抚事为晓谕事:照得乡试点名章程,案经奏明,分中东西三路序点,兹仿照江南乡试章程,酌定时刻。”接下来说明某时初点某属,某时正点某属,每半时为一起,计分十二起,各士子查照名牌,按起按时,依序听点。最后是以图表显示的福建乡试分路点名单。其入场点名办法基本上是模仿江南贡院的产物。清康熙年间名士李渔所撰并题明远楼联:“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器尽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遗。”不仅是江南贡院明远楼的标志性楹联,而且在不少省的贡院中也采用。

第3篇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便是贡院街。在这条贡院街上有中国古代影响最大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当时明清时期,中国有两大科举考场,一个是北京的顺天贡院,另外一个位于南京秦淮风光带的江南贡院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江南贡院的牌坊。这块牌坊在古代就是贡院第三道大门——龙门,有着鱼跃龙门这样吉祥的含义。江南贡院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县府考试场所。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这里成了乡试、会试场所。明成祖永乐年间对贡院重新兴建,贡院规模逐渐增大。到清光绪时,贡院规模之大,占地面积达30万平方米。对此,我只要告诉大家一个数字,你就可想而知了——到清代同治年间,已建供考试用的“号舍”有20644间,可见数目之大。江南贡院一度成为当时各省之冠。

我们继续往这边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个水池,这方形的水池设计体现了科举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该水池面积约1300㎡,象征着科举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延续达1300年之久。正前方的那座建筑叫做明远楼。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池水的映衬下,更凸显了明远楼的高大与威严。

现在,我们所见的这座三层建筑,就是明远楼了。“明远”二字,出自《大学》“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之句。明远楼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虽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但仍保存完好,它是中国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贡院考场建筑。楼原为江南贡院的中心,也是贡院最高的一座建筑。科考期间,考官在此可以监视考生和贡院内执役人员,同时也是考官发号施令的场所。明远楼高三层,底层四面为门,楼上两层四面皆窗,站在楼上可以一览贡院,由于其地位与作用的特殊性,使得贡院内的建筑,包括贡院以外一定范围内的建筑,在高度上均一律不准超过明远楼。现在的明远楼内展出了江南贡院不同时期的历史照片和出土文物。并且楼内现扔留有康熙年间著名词人李渔(李笠翁)所题对联一副:“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嚣尽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遗。”同时在古代考试期间,监临、巡察等官员登楼监视,“白天摇旗示警,夜晚举灯求援。”以防止考生骚乱、作弊。开考前三天,照例便有僧道在“明远楼”上设坛打醮三昼夜,以祈祷上界、阴间,并立“祭旗”,令士兵日夜更番摇旗呐喊:“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其目的在于告诫应试考生平日里要行善禁恶,不然考场中必得报应。此外,每逢中秋佳节,监临、提调、巡察等官员还可登楼赏月,品茗行吟,凭窗眺望那名闻遐迩的秦淮灯火。从眼前的明远楼看过去,穿越时空,我仿佛看到了我国科举文化的曾经辉煌。

清末1905年废除科举后,贡院也随之失去了原来的作用。民国政府在1918年下令除留下明远楼和一部分号舍建筑用以陈列历史文物外,其余一并拆除,辟为市场。江南贡院中的《金陵贡院遗迹碑》详细地记载了这一史实。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hjlw.com/redian/qitawenan/dq0m6e.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