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号简历网 >

热点 >其他文案 >

感遇生命作文素材整理7篇 “生命的感悟:探索生命的精髓与意义”

感遇生命作文素材整理7篇 “生命的感悟:探索生命的精髓与意义”

本站为广大写作爱好者提供感遇生命作文素材整理,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涵盖生命成长、人生哲理、情感故事等多个方面。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的写作素材,激发写作灵感。

感遇生命作文素材整理7篇 “生命的感悟:探索生命的精髓与意义”

第1篇

18,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英勇就义,谭嗣同是变法的主将之一,在被捕之前他有过几次逃生的机会,但是他都拒绝了。

梁启超劝他一起去日本时,他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后来又有人劝他逃走,他又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下定死的决心,以期唤醒后来有志图强的人。不幸被捕后,他在狱中大义凛然,神情自若,并在狱壁上写了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张俭,东汉人,因为弹劾宦官侯览,被迫害逃亡,人们看中他的品德,都愿接纳他。杜根,东汉安帝时郎中,因上书要求临朝听政的邓太后还政于皇帝,触怒太后,被害险些致死。谭嗣同相信康、梁等逃出后会有人接纳,自己则愿作忍死的杜根。他们的去和自己的留,是肝胆相照的,犹如那巍巍的昆仑山一样。)

9月28日,他和其他五君子一起被押赴刑场,行刑前,谭嗣同高声朗诵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大声呼罢,哈哈大笑。上万围观的人,无不潸然泪下。虽然戊戌变法最后失败了,但是他为国富民强甘愿献身的精神将彪炳史册。

感遇生命作文素材整理7篇 “生命的感悟:探索生命的精髓与意义” 第2张

第2篇

早晨,一个伐木工人照常去森林里伐木。他用电锯将一棵粗大的松树锯倒时,树干反弹重重地压在他的腿上。剧烈的疼痛使他觉得眼前一片漆黑。此时,他只知道,自己首先要做的是保持清醒。他试图把腿抽出来,可办不到。于是,他拿起手边的斧子狠命地朝树干砍去,砍了三四下后,斧柄断了。他又拿起电锯开始锯树。但是,他很快发现:倒下的松树呈四十五度角,巨大的压力随时会把电锯条卡住;如果电锯出了故障,这里又人迹罕至,别无他路。他狠了狠心,拿起电锯对准自己的右腿,自行截肢……. 伐木工人把腿简单的包扎了一下,决定爬回去。一路上,他忍着剧痛,一寸一寸地爬,一次次地昏迷过去,又一次次的苏醒过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一定要活着回去。

如果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死神正一步一步向你走来,最先垮下来的或许就是精神。但是伐木工没有表现出死神即将来临的恐慌,他展现给人们的是一个对生命充满希望的形象。

一个农民看到儿子开的那辆轻型卡车突然间翻到了水沟里。他大为惊慌,急忙跑到出事地点。当他看到水沟里有水,儿子被压在车下面,只有头露出水面。他毫不犹豫地跳进水沟,双手伸到车下,把车抬了起来。另一位跑来救助的工人帮他把失去知觉的'儿子从下面拽了出来。 当地医生很快赶来了,经检查,发现农民的儿子只划破一点皮,没有其他损伤。此刻,这个农民觉得奇怪了。刚才抬车时根本没想自己是否能抬得动,由于好奇,他又去试了一下,这次却根本抬不动那辆车了。生命能够承受多大的重量,生命有着怎样的韧性,我们想过吗? 生命是坚强的,它坚强地能够在死神面前毫无惧色,依然灿烂;但它又是脆弱的,脆弱地在一瞬间就消失了。生命或者说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看你如何面对。善待别人,善待自己,珍爱所拥有的一切--这或许就是我们对逝去的人最好的哀思。

珍爱我们的生命,生命是脆弱的,而生命又是顽强的。这脆弱与顽强取决于我们心中的安全之钟是否常响。遵守社会的规则,紧握宝贵的生命之花,让短暂的生命绽放光彩。

一个贫穷的牧羊人,领着两个孩子放羊,弟弟望着天上飞过的大雁说:“我们要是像大雁会飞就好了,就可以飞到天堂看妈妈啦。”父亲说:“只要想飞,就能飞上天!”弟弟学大雁飞,没有飞起来,哥哥也试了试,没有飞起来。父亲也试着飞了几次,结果同样也没有飞起来。父亲说:“我老了,你们还小,将来经过努力,你们一定能飞起来!”后来,经过努力他们果然飞上了蓝天,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我们总是在河的此岸观望彼岸,在现在观望未来.所有向往是美好的,代表着对生命的希望.黑暗中的希望是一盏灯,指引你走在生命的隧道里.珍惜身边的一切,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年轻时体质较差,加上工作紧张,用脑过度,身体十分虚弱,多方求治也不见效。后来,一位名医给他进行了检查。医生并没有给他开药,只送了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名医。”法拉第细细品味这句谚语,悟出了其中的奥妙。从此,他经常抽空去看马戏和喜剧。精彩的表演,总是令他开怀大笑。他还到野外和海边渡假,调剂生活,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久而久之,法拉第的身体逐渐地康复了!

直面生活就是敞开心扉,用生命全部的触角去感受生活,去承受生活中所有击打、挫折、辛劳,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变得自明而富有智慧,外表平静内心坚强,能够辨别善恶,却不轻言放弃。直面生活,使我们勇于担待。直面生活,也使我们拥有了真正的生活——我们成了朴素、有尊严、有自信的人。

有哪一个神话,比桑兰的故事更美丽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突遭重创的少女却以她依照明亮的目光和灿烂的笑容引领着人们走入了珍爱生命的信念中。

从跌倒的那一刻起,便不再有体操冠军,不再有平静轻松的生活,甚至也很难再有无拘束的奔跑和行走,可17岁的桑兰却坦然擦去父母亲友的泪水,她说:“别难过,我会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似乎,只用一个“坚强”还不足以形容这个女孩子的超凡之处,因为这个词里多少夹杂着些被动和无奈的成份,而“勇气”则不同,它能让人产生更坚定和更富挑战的联想。而对突然的变故,不放弃生活、不放弃希望、不放弃追求,都绝不仅是说一句简单的“热爱生活”就能轻易达到的,而这力量的唯一源泉就是:极大的勇气。桑兰的勇气让所有的人感动也震撼。桑兰本来的梦想是体操明星而不是坐在异国轮椅上的名人,但她的勇气使她远离了怜悯和同情,她因此而成为一种精神的代称,也因此而成为真正的明星。从此后,人们将记住中国少年,桑兰的故事——她有好听的名字,她有非凡的勇气。当很多人惶惶于“世纪末综合恐慌症”的时候,当很多人为了蝇头小利惴惴于心的时候,当很多人陷入窘境不能自拔的时候,桑兰告诉我们的是:珍爱生命,是尊重别人,也是坚守尊严。于是,从中,我们看到了媒介的力量和媒介不能拒绝的使命。

第3篇

关于死刑的存与废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争论了200多年。自从1764年意大利学者贝卡利亚提出废除死刑的见解以来,人们从尊重生命权和天赋人权的角度,对废除死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论证。由于死刑有着久远的历史,它既是一个最古老的刑罚方法,又是一个被认为具有最大威慑力的刑罚方法,因此人们对于死刑的存与废,产生了重大的分歧,始终没有得出统一的废除死刑的结论。就世界范围的情况来看,欧盟各国事实上已经废除了死刑。

1966年,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第6条规定,不得任意剥夺人的生命,并强调,在未废除死刑的国家,只能对犯有“最严重罪行”的人判处死刑。1989年,联合国又通过了《联合国废除死刑公约》(第二选择议定书),要求每一缔约国应采取一切措施在其管辖范围内废除死刑。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111个国家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除了死刑。自1990年起,平均每年有3个国家废除死刑。我国的香港、澳门也已废除死刑。在发达国家中仍执行死刑的,现在仅剩美、日两国。

死刑的废除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纵观整个人类刑罚的发展史,各国的刑罚都是由苛酷到轻缓,由残酷到人道,这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相适应的。就死刑而言,仅它的执行方法就变得越来越文明,而且各国都是越来越少地使用死刑。

第4篇

广义的生命泛指变化和运动,狭义的生命指有机生物体,狭义的生命只是广义的生命中的一种类型。一切都在变化和运动,所以从广义的角度,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宇宙也是有生命的,在不断变化发展。那么如果考场上让你写一篇有关生命的素材,你应该如何来写呢?

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温馨提示: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温馨提示: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第5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流传了千年的诗句深深地诠释给我们生命的意义与伟大;而泰戈尔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又给了我们另一份对生命的感悟。关于生命,诺贝尔说:“生命,那是自然拿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爱默生说:“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并且热爱生命的人。”而在我看来,生命,不仅是你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声啼哭,而是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生命,不仅是你我拥有的一笔财富,而是培育我们的所有人的心血灌注。所以,生命里蕴涵了太多的感动,便早已注定了它无上的价值。你,无权亵渎它的珍贵,因为,你,没有这个资格。

早晨,一个伐木工人照常去森林里伐木。他用电锯将一棵粗大的松树锯倒时,树干反弹重重地压在他的腿上。剧烈的疼痛使他觉得眼前一片漆黑。此时,他只知道,自己首先要做的是保持清醒。他试图把腿抽出来,可办不到。于是,他拿起手边的斧子狠命地朝树干砍去,砍了三四下后,斧柄断了。他又拿起电锯开始锯树。但是,他很快发现:倒下的松树呈45度角,巨大的压力随时会把电锯条卡住;如果电锯出了故障,这里又人迹罕至,别无他路。他狠了狠心,拿起电锯对准自己的右腿,自行截肢…… 伐木工人把腿简单的包扎了一下,决定爬回去。

一路上,他忍着剧痛,一寸一寸地爬,一次次地昏迷过去,又一次次的苏醒过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活着回去。

比尔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眼睛受了伤,视力不断下降,几个月后将完全失明。妻子为了给他能见到光明的日子里留下点什么,决定把家具和墙壁粉刷一遍。

油漆匠工作很认真。他虽是断了半只胳膊的残疾人,但他很快乐,一边干活一边吹着口哨。一个星期后他完成了粉刷工作,其间也知道了比尔的情况。

比尔对油漆匠说:“你天天那么开心,也让我感到高兴。”算工钱时,油漆匠少算了100美元。

油漆匠说:“我已经多拿了,一个即将失明的人还这么平静,你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勇气。”

比尔却坚持要再给油漆匠100美元,他说:“我知道了残疾人也可以自食其力,活得很快乐。”

邰丽华给人第一感觉是透明、纯净,长期的无声世界使她拥有这种正常人无法拥有的平静心。

直到5岁,邰丽华才知道自己的世界与别的小朋友的不一样,同龄人可以用“听声辨人”做游戏,可她与真实的世界隔着一幢无声的高墙,她只好用泪水化解无助与尴尬;别的小朋友可以升入正常的国小,而她只能进聋哑学校,在一片孤寂的世界里生活。聋哑学校的律动课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振颤感受到节奏的变化。当老师将木地板上的响鼓踏得咚咚地响,一种奇怪而自然的有节奏的振动刹那间传遍邰丽华的全身,她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对另一个世界新奇的感知,她激动着,她兴奋着,眸子闪亮,小脸通红,她感觉到这个世界从未有过的美好,她对老师用三个手势表示:我——喜——欢。

从此,邰丽华尽情地投入一个充满新奇的世界,她爱上了舞蹈,虽然没有音乐,但是她用自己的心去伴奏。生命的旋律在起舞,生命之火在燃烧,使邰丽华重新认识她存在的意义,她觉得自己注定一生要用舞蹈和心中的音乐去膜拜生命,她对世界充满了感恩和感激。

第6篇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无价的,对待生命,应心存敬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过度强调升学和考试,当生命的意义被异化为分数的奴隶时,其人格、道德、意志、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就都被忽视,从而造成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从国小到大学,学生自杀的消息,时见报端。对此,学校、家庭、社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生命教育应成为全社会的必修课。

11月26日,重庆10岁女孩李某在电梯内殴打一岁半婴儿,并将其带到家中继续殴打,致使男婴坠楼;12月3日,14岁的男孩刘某用绳子将8岁的女孩周小妍勒死在公厕的便池里。短短一周时间,这两起悲剧,牵动公众的神经,两朵含苞未放的花朵,悄无声息地凋零,摧残他们的竟然也是孩子。 10多岁的孩子,心里有没有对生命的敬畏?恐怕没有,至少有一部分孩子心中没有。否则,也不会接二连三地发生未成年人伤害未成年人或婴儿的悲剧。父母也曾经常叮嘱孩子:过马路左右看、不触摸裸露的电线、不去深水区游泳……这些都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孩子入了学,到了学校,系统的生命教育就成了奢望。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 “生命教育”旨在培养孩子对生命的认知和热爱,这是孩子健全人格的一部分,也是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但在我国生命教育体系是一个普遍的短板。美国学者唐纳,华特士1968年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美国学生入学第一课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权利,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珍惜自己的生命,并对其他生命葆有平等的同情和敬畏。瑞典学生在很小的时候,老师就会给他们讲人是怎么出生的,从而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生命,同时被告知一个人死亡对自己、对亲人意味着什么。在日本,生命教育被称为“余裕教育”,其核心是“热爱生命、选择坚强”。

当下,人们过度追求娱乐或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这对青少年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一些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对生命的无畏、对生存的无望和对生活的无趣等,这都是缺乏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有意回避生命的沉重,缺乏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我们的教育大多以分数为重, 以升学为目标,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更缺乏生命的教育。教育的起点是“人”而不是“学”, 教育就是要尽最大可能去帮助每一个个体具有主动承担生命的自觉,要让每一个个体在尊重生存的前提下,充分显现自己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成就精彩人生。

受一些媒体和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学生的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越来越淡薄;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有些家长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的心情越来越迫切,致使一些青少年内心十分痛苦,再加上家长不理解,老师不满意,就使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采取了极端的方式摧残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因此老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并让孩子懂得尊重自我和他人,应减少或避免有暴力倾向的动画片、影视剧以及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净化社会环境,把生命教育当成全社会的必修课。

生命诚可贵,生命只有一次。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古人连“发肤”都 “不敢毁伤”,而今天的一些人却视生命为草芥。

月31日,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漳溪乡村民老吴骑摩托车外出,在途中见八旬老人摔倒在地,好心将其扶起来送到医院。()不料老人一口咬定老吴就是肇事者,老人的家属要求老吴赔偿几十万元。两天后,认为有冤无处诉的老吴,在巨大心理压力下,选择以自杀证明清白。

近年来, “以死证清白”的事件不少。不久前,媒体就报道了两起广东女孩因被怀疑偷窃而自杀的恶性事件。一起是高中女生琪琪因被怀疑在服装店偷窃,被店主将监控视频截图发至微博,最后不堪人肉搜索而自杀;另一起是国小五年级学生小敏被老师怀疑偷了元钱,跳楼自杀。而事后查明,钱并没有丢,是老师记错了放钱的地方。

为了证明清白就放弃自己的生命,是对生命极大的不尊重。人的一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挫折,有时还会被别人误解、不公正对待,没有一个人总能一帆风顺,如果受到一些委屈就“以死证清白”,人有几条命经得起折腾?生命只有一次,与生命相比,任何压力、委屈、误解都微不足道。在这些悲剧事件中,我们的教育必须反思,教育应当以培养人格健全的人为目标,而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正确对待生命是前提。

如果患上绝症只剩3天时间,你将对身边的人说些什么?前段时间,江苏科技大学一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特殊的作业――写“遗书”。老师表示,此举是为了鼓励学生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要荒废大学四年光阴。21日,学生们提交了写好的“遗书”,多名学生认为,这样一份“遗书”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认识到了多年来的遗憾。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表示难以接受, “感觉怪怪的”。

年11月2日,武汉市宁养义工组织以及华中农大志愿者举行“高校体验生命”活动。16名大学生在分别经历“拍遗照” “写墓志铭” “躺入棺材”以及“重生”这几个步骤后纷纷感慨: “感受过死亡,才知道生命的可贵。”

事实上, “死亡课”已经出现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在上海的复旦大学,在香港中文大学,以及在美国的耶鲁大学,不同背景、不同肤色的老师站在学生面前, 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讲述着“死亡的意义”。 “我们在课堂上会传达关于死亡的不同观点,希望引起学生对平时不怎么思考的话题进行讨论,反省当下的生活。”香港中文大学讲授“死亡课”的陶国璋教授说, “关于死亡,我们没有正确答案。其实死亡没有什么好教的,存在才值得教育。我希望,在课堂上讨论了这些故事后,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说到死亡, 国人总是讳莫如深,尤其对于死亡教育更是刻意回避。其实, “死亡教育”, 应成为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让青少年了解生命的真实过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生与死,成年之后以达观和超脱的态度去对待生命过程中的一切际遇,而且会让他们更加尊重别人的生命以及热爱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平等的,不受个人财富及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对自己的生命都要珍惜,对别人的生命更要关爱。只有对生命拥有敬畏之心,世界才会呈现出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

“求你们看在一条小生命的份上,先送我孩子去长沙。我老公在那边的医院接,到了马上付钱。”这是2013年12月23日晚,一名危重患儿的母亲向湘乡市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发出的哀求。可值班人员的回答是如此冰冷: “不行!我们有规定,要先交800元,不交钱不能发车。”等好心人帮这名母亲凑足800元,已过去了1个多小时。虽转到省儿童医院抢救,可13个月大的孩子仍不幸离世。

无独有偶,12月15日,在盐城市射阳县射阳港桥十字路口,发生一起重大车祸:一辆五菱之光面包车在由西向东正常行驶时,被一辆从支路快速行驶的大货车从车厢后部撞上,面包车上的母子摔出车外十几米,23岁的母亲当场死亡。出生仅89天的男婴被送至射阳人民医院抢救。男婴的外婆闻乃香意想不到的是,她在医院急诊室楼上楼下找了两圈只看到4名医生,而找到医生后, 医生又以先挂号为由,拒绝对伤者进行急救,致使男婴因未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

医者,仁术也。医务工作者以救死扶伤为己任, 医务工作者首先应以生命为重。即使有时可能违背医院的规定,但没有什么比尊重、敬畏生命更重要了。作为守护生命的医务工作者,怎么可以如此漠视生命?

西班牙2013年10月28日为27日因沼气中毒而死亡的6名矿工举行了多次悼念活动。其中煤矿业28日在事发矿场所在的小镇举行了悼念集会,西班牙全国矿场28日和29日停工两天,而卡斯蒂亚――莱昂大区政府也宣布举行3天的官方默哀。据初步调查,此前一天的事故大约是在当地时间下午两点发生的。由于沼气泄露太突然,距离泄露地点太近的矿工既没能及时逃出也没能带上防毒面具。最终6名矿工在此次事故中丧生,这是西班牙来发生的最大矿难事故。

美国矿难,奥巴马在悼念致辞中逐个念出遇难矿工的名字,甚至叙述了每个逝者曾活在世间的细节:凌晨4点半起床,最迟5点,他们就开始一天的生活,他们在黑暗中工作。穿着工作服和硬头靴,头戴安全帽,静坐着开始一小时的征程,去到五英里远的矿井,唯一的灯光是从他们头戴的安全帽上发出的。每一个名字,每一个细节,让人感受到了对生命的尊重。

在“9?11”一周年追悼仪式上,2800余名遇难者的名字足足念了2小时28分钟。或许绝大多数人都不认识他们,但每一个名字总能触动他或她的亲人,那是一种生命被重视的重量。而在之后的“9?11”纪念活动中,诵读遇难者名单也是经常出现的仪式。

遇难者才是追悼仪式中的主角,他们的名字理应被念出。如此,才能让公众看到,国家的仪式不是为了抽象的国家,而是为了每个现实的`公民。当我们被西弗吉尼亚的悼念仪式所感动的时候,或许,更应该深思,念出每一个遇难者的名字,何以能成为一种深厚的人文传统。

法国学者、哲学家史怀泽说: “当一个人把植物和动物的生命看得与他的生命同样重要的时候,他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 “人不是自然和大地的主宰者,只是它们的维护者,人应该和动物、植物平等相处。”

一个月前,亚洲善待动物组织在网络上传了一则“活兔拔毛”的视频。两分钟视频展示了在养殖场,安哥拉兔被直接拔取兔毛时痛苦嚎叫的场景,引发了海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应。画面显示,安哥拉兔被连皮揪毛,拔毛方式十分残忍,兔子伤痕累累,不断嚎叫,看上去十分痛苦。这些兔子每三个月就要承受一次这样的折磨,如果两至五年后兔子还活着,就会被割喉卖肉。视频发布后,美国善待动物组织与著名皮草pvh集团进行了会谈, pvh集团当即宣布禁止生产销售安哥拉兔毛产品,并将店铺中的安哥拉兔毛产品下架。其他公司包括h&m、 topshop and esprit也已经停止生产安哥拉兔毛产品。

敬畏生命,包括敬畏自我的生命、他人的生命和其他生命。 “安哥拉兔被直接拔取兔毛时痛苦嚎叫”着实不幸,但它们又是幸运的,因为世界有了“保护组织peta”,而且“知名品牌接二连三站出来抵制”养兔者的暴行,人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正在增强。

在德国,喜欢吃鱼的家庭长年备有一种药丸,这种药丸是专门为鱼制造的,鱼服之后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德国人在杀鱼做菜之前,就会给鱼喂下这种药丸,待鱼昏迷以后,再进行宰杀。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鱼在死亡的时候感觉不到痛苦。

在荷兰北部城市吕伐登的一个展览厅,人们正在摆放400多万张多米诺骨牌,打算冲击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时,一只麻雀突然闯进了大厅,并碰倒了其中一张,导致数以千计的多米诺骨牌顺势倒下。看着已经完成的工作被破坏,气愤的人们开枪打死了麻雀。这下惹麻烦了,因为麻雀在荷兰属于保护动物。主办者的行为引起了动物保护者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抗议,要为麻雀讨回公道。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主办方做出了选择,为这只麻雀举行哀悼仪式,并向全国进行电视直播,以求得人们对他们所犯错误的谅解。主办方恩德莫尔公司发言人说: “我们知道,我们对全国很多人的不满情绪负有责任。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生命造成的伤害,因此以今天这种形式表达我们的哀悼和忏悔。”

德国人、荷兰人对生命的敬畏,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品质,让人肃然起敬。人是大自然的骄子,但不是宠儿,对大自然来说,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如果人为所欲为,不尊重其他生命,就是不尊重自然,最终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诺贝尔曾经说过: “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每一个生命体的降生,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我们必须怀揣着对自然的感恩之心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去呵护、牧养和经营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法国著名哲学家阿尔贝特,史怀泽,创立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他认为,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上的大事。 “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如果我们摆脱偏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这是一道由两则材料组成的多材料作文题,需要分析两则材料的共同点,那就是“生命”。 “生命”是一个十分宽泛而又严肃的话题,可以写得大开大合、气势磅礴,如民族大义与个人生命的取舍的思辨、生命价值的实现与道德良知的约束、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与生命意识的苏醒等;也可以写得温柔婉约、曼妙多姿,如绿叶的奉献与落红化作春泥、胡杨的顽强与骆驼的坚韧等;还可以一只麻雀的拼死护雏、一只蝴蝶的艰难蜕变、一株小草的顽强生长……总之,要写出生命的意义,要写出生命为何需要“敬畏”。

第7篇

大地上,大自然用神奇的双手点化出百花争艳;举世间,人们用温馨的情感绽放出心灵的点点香瓣。在爱的浇灌下,肥沃的心田上,朵朵花儿正烂漫。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曲悠久回味的《朋友》,正象我们诉说那友谊的真谛。人难免会受挫,会受伤,而朋友,正是那些与你携手共度风雨,走过泥泞道路的人。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朋友,总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送来温暖的鼓励与问候。友谊如同那淡淡飘香的栀子花,白得无暇而纯洁,在我们心中,暗自萦绕。

亲情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脉脉温情,用宝石的无比坚毅,期待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亲情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缓缓流动的河,这条河,正是这条亲情之河,才造就了人生美丽的情感之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世界上最广阔的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这天空更要宽广,深沉的,便是这条潺潺流动的亲情之河。亲人对我们的爱,如同炙热的火红玫瑰,温暖着心扉。让爱的馨香温柔的萦绕在心头。

在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也可曾有一个陌路之人,在明媚晨光之中,向你投来善意的微笑?或许面孔不曾相识,却让我们的心靠得更近。善待身边每一个人,洒出一缕阳光,收获整片光明,送出一簇浪花,却可以得到整个海洋。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如同早春的迎春花,让沁入心脾的清香在晨曦中荡开点点芬芳的涟漪,跳跃着明黄的生意,为人们带来美好的春天。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让我们用爱装点生命,装点世界。让美丽的花儿开满人间。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hjlw.com/redian/qitawenan/keyql1.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