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号简历网 >

热点 >其他文案 >

有关大学联考的演讲稿4篇 大学联考:命运的转折点

有关大学联考的演讲稿4篇 大学联考:命运的转折点

大学联考,是我国考试制度中的重要一环。它关乎着万千考生们的人生方向和未来发展,同时也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将为大家带来有关大学联考的演讲稿,希望能够为广大考生带来一些启迪和帮助。

有关大学联考的演讲稿4篇 大学联考:命运的转折点

第1篇

即使在无尽的黑暗中,我也敢微笑着独自前行。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在艰苦环境中仍不颓其志者。——题记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开篇曾反复论述轻与重,我很喜欢这段辩证。那么就让我“东施效颦”一番,思考一个简单命题:

公平与不公。世界自开辟就有天与地之分,大家从出生就有穷与富之别,有贵与贱的分别,有聪明与愚笨的分别,有出生在大学联考录取率极高与极低地区的差别。对于这种差别,太多人在怨恨,怨恨自己的父母贫穷,怨恨自己的相貌不出众,怨恨别人的聪明,可这些怨恨并没有改变大家的处境。

那么出生富贵者,惊艳倾城者,聪明绝顶者,对他们就一定是公平的吗?没有了贫穷就缺少了奋斗动力,没有了普通就陷入了过多的诱惑,有了聪明可能让你过于浮躁而一事无成。总有人更聪明,有人更漂亮,还有人既聪明又漂亮,那又有什么,大家需要的不是选择对自己是否公平的环境,而是在已有的'环境里创造最大的成绩。

这个观念伴随我至今,生活(包括大学联考)是一场个人的战斗。更现实地讲,贫寒之家总是占大多数,认为自己处于艰难环境者也为数众多。在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结局只与个人有关。

那好吧,就让我讲述一个从贫寒之地、从大学联考录取率低得可怕的省份走出来的人的故事。

十年前的家乡,贫穷就像空气一样侵入每个角落,任何一点资源都会引起激烈的竞争与幕后的操作。教育也是如此,我国中升高中时,升学比例是1:7,如果抛开各种人为因素,靠分数来升学的比例应该低于1:10,那些没有进入高中的孩子就只得去打工。

通过1:10的选拔,我来到了高中。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近千人的学校,却长宽不过一百米;所有教学都在学校唯一的两层小楼上进行,冬天教室冷得让人发抖;几十人共一间宿舍,睡觉时拥挤得以至翻身都困难;每个月会吃半个月咸菜,另半个月吃食堂里没有一滴油的菜(为了让正在长身体的大家吃得下去,食堂在菜里放大量的辣椒,以致大家都上火严重);没有浴室,一年四季里洗澡都在露天进行。

然而我从未埋怨,即使今天我坐在北京繁华的写字楼里,仍然视这样的生活为一种公平。

在《荆轲刺秦王》里,小小的嬴政必须走过一座高达十丈的独木桥,才能吃上饭。嬴政说:“那刺骨的寒风啊,冻得我几乎走不稳路。但每天都有一个小女孩对我说,过来,你过来,不过来就没饭吃。”对于我而言,知识与上学就是通往外面世界的独木桥梁,我必须每天都提醒自己要走过去。

我从山村里走出,已经很艰难地冲杀出中招这道坎。我不能中途倒下。所以我很早就进入大学联考状态。买不起参考资料,我在高二一直在不停地看课本甚至背诵。到高三的时候,我喜欢的化学书中任何一个数字我都能说出。高三时候学校会免费发放试卷,那些成堆的卷子对于我而言不仅不是负担,反而让我欣喜:终于可以在这么多试题中大显身手了。于是我每天都规定自己起码做完两套试卷,一年时间几乎未间断。虽然很多人都反对题海战术,但是我想这也因人而异,起码对于我,题海战术很奏效,尤其对我的英语而言。我高二时英语一直稳定地保持在可怜的六十分左右(满分150分)。到了高三,我通过大量的试题练习,然后进行归纳总结,错误修正等,短短半年已跃居班级前十并保持到大学联考。现在每当看到qq上的昔日同窗,我就想起那时候的我:每天早上我会六点准时到教室,十点半准时离开,中间除了吃饭你会发现我一直都在那个排满了桌子、堆满了书籍的教室内。我会一天不和任何人说活,即使吃饭也等大家都吃完了我再进食堂,这样我就不用排队,省下了学习时间。我的休息时间甚至也是以文言文和诗歌自娱。

长期的劳累让身体付出了代价,那个高三的冬天就如同梦魇一样,我脆弱的身体已经无法抵挡教室的寒冷,于是我开始严重咳嗽,整天身体都在低烧,头昏昏沉沉的(现在看来应该是严重的支气管炎),这样的症状持续了一个冬天。父母在外,我也不懂照顾自己,竟然在没去医院的情况下,我就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挺过去了。

在这一年里,我就像一个狙击手一样,瞄准着大学联考,分分秒秒都紧扣扳机;我又像穷19年光阴在监狱挖出逃跑隧道的安迪(参见《肖申克的救赎》)一样,时刻都铭记自己的目的。我并不聪明,但是我愿意去努力。不管这个努力别人是否会耻笑,我愿意为我自己的目标付出每一滴汗水。

有关大学联考的演讲稿4篇 大学联考:命运的转折点 第2张

第2篇

今天,我很荣幸地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学习经历和经验。

哥伦布每天航海日志的最后一句话总是“我们继续前进。”这句话看似平凡,实则包含无比的信心和毅力。不管是横跨了惊涛骇浪,还是历经了蛮夷野地,在欣喜与骄傲之余,哥伦布更关注的始终是茫茫不可知的远方。这种生无所息、不断进取的精神,正是哥伦布得以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完成惊人壮举的真正原因。

其实何止航海,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的人。”没有了拼搏,居里夫人怎么能够发现钋和镭,成为历史上两度荣获诺贝尔奖的第一人?没有了拼搏,贝多芬怎么能够“扼住命运的喉咙”,谱写出《英雄》《命运》这些雄壮美丽的乐曲?没有了拼搏,巴尔扎克怎么能够在短暂的一生里,为世人留下91部伟大的作品?没有了拼搏,爱迪生怎么能克服无数次的失败,拥有一干多项发明创造?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无论是科学家、作家还是艺术家,但凡在某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的人,往往都具有令人钦佩的拼搏精神。我们学生正应该学习他们的这种拼搏精神。

古人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用来形容学习,那是再恰当不过,在学习生涯中,不拼搏、不努力,我们就注定停滞落后、学无所成。高中的学习较之国小、国中,难度大,任务繁重,如果畏难、怕苦,不花时间、不花精力,怎么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自己的学业?怎么能在紧张的大学联考中发挥最佳的水平?

拼搏,首先我们要有一个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对我们学生来说,就是要有一所心仪的大学。这个目标,既要远大,又必须在我们的能力范畴之内。如果轻而易举便能实现,我们很可能会觉得无需拼搏,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如果根本就无法实现,我们很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拼搏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从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只有那些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才能成为我们拼搏路上的一盏明灯,内心深处的一根支柱。第二,我们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在拼搏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与困难,这样那样的失意与打击,譬如承受着过大的学习压力,又或者拼尽全力仍然无法学好某一学科,在这些情况下,很多人会觉得精疲力竭,选择放弃。其实,很多我们认为无法攻克的难关,咬咬牙,挺一挺就过去了。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去年11月时,我参加了学校里组织的自主招生培训,每周三次,每次两个小时,遇上培训老师拖堂的情况,可能还不止。这样一来,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每周的课业,就必须用下课时间以及周末的休息时间来弥补。加之自主招生的题目思维难度大,还涉及超纲内容,短时间内摸清、吃透绝非易事,所以那一段时间我陷入了极度焦虑不安的情绪之中,几乎每晚回家都要哭,摔东西。好多次我都觉得捱不下去了,要被压垮了,然而每到放弃关头我总是暗暗告诉自己:“再撑两天试试,再苦再累也不过是两天。”慢慢地,我开始适应这种高强度的学习生活,习惯了在复习备考之余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应付自主招生。就这样,我熬过了高中生涯中最艰难的三个月,不仅学习成绩没有受到影响,还一举通过了人大的自主招生。

然而,即便我们制定了合理的目标,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那很可能是我们的方法错误。就好比航行,即使有了合适的目的地,却没有掌握正确的驾驶技巧,那么拼得满身臭汗、累得气喘吁吁也只是白搭。驾驶学习之船的技巧,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我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三本在手,一本不愁”。哪“三本”?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本”,曰“课本”。这是最重要的一本,因为它是根本。很多同学觉得课本内容太过简单,浅显,不值一读。这种看法实在是大错特错,因为课本中介绍、讲解的是基本知识点,考试题目凭它怎么千变万化,都是源于课本的。打个比方,在理综考试中,物理实验所占的分值约为16~19分,分值不可谓不大,而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实验的雏形便是物理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再比方说,有的题目,尤其是选择题,会将课本知识不动声色地镶嵌其中。我们有一次做一道化学选择题,其中有一个选项是“水是营养物质”,大家都觉得这是凭空捏造的一个选项,因为我们习惯性地认为营养物质是蛋白质、脂肪之类,可是有机化学课本里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水是人体六大营养物质之一”;再比如,有的生物填空题其实是直接从课本中选一句话,抠掉几个关键词或关键短语后让大家填空,如果不读课本,全凭猜测推断,如何能拿分?因此,课本不可不熟,每天花15分钟阅读课本,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本”,曰“笔记本”。课本固然是重中之重,但只熟悉课本,肯定考不好,因为考试题目会对课本内容进行拓展。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并非只有课本,还有老师,还有教辅。老师的板书,老师所提到的一些边缘知识,教辅上涉及的考点,如果你觉得有价值,可以全部记在笔记本上。包括你自己的思考、感悟,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你的笔记本可以很破、很丑、涂得乱七八糟---但是你自己必须得得懂。我们看很多科学家,他们的演算手稿往往显得潦草凌乱,但于他们自己却是意义非凡。我们的笔记本也是这样,它是留给我们自己看的,不是拿去展览的,写得工工整整的没必要,更不要因为怕把本子弄破了就不去翻看。笔记就是用来看的,而且要一次次地看,每一次翻阅笔记,就是对重要考点的一次巩固,对以前疑难的一次思考,在这样的过程里,我们一边温习旧知识一边拥有新发现,独立思考、解答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第三“本”,曰“改错本”。学习生涯中,最叫人抓狂的事情不是犯错,也不是多次犯错,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犯同样的错。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明明栽过一次跟头,可他下次、下下次还要在同样的.地方栽跟头。这样的人,很可能是因为改错工作没做好。我认为,每科都必须准备一个改错本。我还建议,所用改错本最好大一些,这样方便粘贴错题。对,是“粘贴”,不是“抄录”,到了高二、高三,一些综合题目往往很长,可能还配有较复杂的图形,“抄录”没有时间,也不大现实。可以把错题从试卷上裁剪下来贴在改错本上,或者直接写“见某某书多少多少页第几题”。改错的形式与题型无关,不是说选择题就只把正确选项写在旁边,大题必须按照正确格式一步一步写得工工整整。选择题改错,除了标明正确选项之外,还必须写清楚为什么选这个选项,而你又为什么选错;有些很复杂、很经典的大题固然需要一步不漏地重做一遍,而有些则只需点明思路和关键步骤即可。当然,改错本也不一定只用来改正错题,有些很典型、很有代表性的题目,也可以记在改错本上。但是,不管是错题还是好题,一定要自己动手再做一遍。之前,我们班上有一个男生偷懒,看完答案后觉得自己全懂了,于是把错题贴在改错本上之后又把参考答案剪下来贴上去。后来有一次我们老师检查完改错本之后,把那个男生刚改的一道错题写在黑板上,叫他重新做一遍(当然,那是一道很有难度的题目),那个男生在黑板前站了半天就写了一个字--“解”,连基本思路都找不到。我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看答案看懂了并不意味着真的懂了,因为答案会引领着你一步一步地走向正确的方向,这比你让自己找方向简单得多。动手再解答一次,既是对自己的检验,也是对题目的巩固、加深。改错本平时要常翻看,临近大学联考更要天天研究,它比任何资料都有用。

说完这三本,我还想再强调两个问题。一是“做题”,或许有些人不太认同“题海战术”,但我想说,确实没有什么能替代大量习题的功效。做的越多,把握也就越大。大学联考考什么?考的都是我们平时见过,做过的东西,熟练程度高的同学花费时间少,而正确率高,分数自然就高。多做题固然可以拓展思维,但“题海战术”最大的作用却不在于拓展思维,而在于提高熟练程度,因此,每天都必须要有足够的训练量;第二是“背诵”,这一点是专为理科生强调的,“背诵”对文科生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对理科生也是重中之重,而且并不仅仅体现在两语上。数、理、化、生同样要记要背,某些重要的公理、知识点,包括推论,都必须做到烂熟于心,运用自如,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思考时间,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做选择题、填空题的效率。

然而学得好也不一定考得好,学得再好,发挥不出来就是“茶壶里煮饺子”,一点用都没有。这就不得不提到考试心态和考试技巧了。心态很重要,心态决定成败。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心态的平和稳定,遇到简单题目不要大喜,争取不在简单题目上丢分,因为会做而做错是最不值的;遇到难题也不要慌,因为慌也没有用,不慌的时候如果做不出来,慌了就更做不出来了,还会影响接下来的答题。今年我在做理综的时候就犯了这一大忌,我先做的化学,化学很难,于是我慌了神,把接下来的物理做得一塌糊涂,直接导致了理综的失败。所以说,心态很重要,“人难我难我不畏难,人易我易我不大意”才是最高境界。

第3篇

从20xx年6月13日起,我们就已经步入了那个令我们大家久仰的高三。何谓久仰?那是青春的第一战役。那也将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美好回忆。

高二的学考,大家也许游哉乐哉,然而松驰的心态却是高三的致命杀手。现在的你,还在为学考那些自称的傻瓜题信心十足吗?你还在以“只要过就行”的心态面对高三的课堂吗?下课时,平时打闹嬉笑的你又会收敛了多少?上课时的专注度你又提升了几分?这些现实的问题你是否能一一回答得上来。前不久在微博上看到过一位同学写过这样一句话:“高一说高二再努力,高二说高三再努力,现在高三了,我们该努力了吧?”是,我们是该奋起直追了!是该不怕风浪与挫折了!

高三的学习必将会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拼搏也会有千万阻力。在高三,你若学会静心踏实地求学,我想汗水必然会有薪酬,你若真诚务实地对待高三的每一分每一秒,我相信你将会收获无悔的青春。然而,天使一定与魔鬼同在,你若以敷衍了事的心态走在高三,我想它早早就把你踩在脚下,你若以吐沫满天飞的状态度过高三,它却无声地在吞噬你的灵魂,你就会像热水中的青蛙,最终变得有力却使不出,无法自拔。对于高三,你是否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在高一时,有位朋友跟我说过:你只有不断地逼自己,因为你只有死去才能活来。高三的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不逼自己,就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不逼自己,就不知道奋斗的汗水也会有甜味。我们不要尽力而为,要的是全力以赴,要的是有梦的青春。

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吧!扔掉浮躁,拾起踏实,去掉废话,拾起沉静。同桌不再是下课时的打闹的对象,而是大学联考路上的同路人;试卷不再是塞满垃圾桶,而是填满数字的战利品,随身带的不是手机,而是红笔黑笔,随时想的不是球赛与剧情,而是公式定理或天文地理。

高三的是一段旅程,你若错过那短暂的春天,你也就错过了人生的花季。

行动吧!高三的战鼓已经奏响,大学联考的倒计时已经开始,为了青春不留遗憾,请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学联考战场的硝烟刚刚散去,独木桥上奔过的千军万马已收拾好了远行的背囊。 而现在,高三,就像一条荆棘大道向我们绵绵展开,我们是否抬起了坚定的步履?是否已经认识到学考过后我们要经历的不是放松和减压,而是严峻的挑战和一段注定艰辛的逐梦旅程?

高三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拼搏,意味着奋斗,也意味着重生。在高三塑造一个更完美的自我,我们不能再等待,我们应该做好战斗的准备!

从现在开始, 保持一份积极的心态。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坚定必胜的信念,做好吃苦的准备,树立顽强的斗志,增强苦干精神,面对前路坎坎坷坷,我们要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坚信成功只属于勇往直前的人,只属于百折不挠的人,只属于奋斗不息的人。哪怕在遇到挫折或感到命运不公时,也要告诉自己:不要放弃,如果你能咬牙再坚持一下,再努力一把,成功就会奇迹般的出现在你面前。

从现在开始,踏实的走好每一步。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制定一份详细的计划,把目标进行阶段性的划分,然后按照清晰的脉络,循序渐进,稳打稳扎,在高三学习中做到有条不紊。同时,我们也必须有一个好的落实过程,落实每一个知识点,落实每一次练习,落实每一个疑点,落实每一次考试,落实每一次分析和反思。

从现在开始,在勤学中巧学。一方面要紧跟老师的脚步,跟住老师的复习进程,把握好大方向,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吸取他人的成功的经验,多向任课老师请教,多与任课老师沟通交流,从而形成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从现在开始,不再逃避自己的弱势科目。正视短板,解决偏科问题。一方面要善于分析自己偏科的实际原因,或是基础薄弱,或是缺乏兴趣、或是方法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方向明确。另一方面要善于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修复计划,包括时间分配、任务清单、方法调整等。为此倾注精力、抓住关键、寻找突破口,多请老师和同学帮助,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短处转变成长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一年,让我们一起披星戴月,一路披荆斩棘,只为日后回首,再望一望孤灯下发奋苦读的自己,能对自己说,高三无悔,青春无悔、为梦想追逐无悔。

此次学校组织去北京参观了清华北大,我觉得收获颇丰。

在去之前我也对这两所学校有些了解——面积广大的校园,优美的环境,古朴的建筑,优越的资源,积极的学习气氛和显著的办学成绩。然而这些在我到达两所学校游览过才亲身体会到,感觉也才真切起来。清华大学之大,餐厅、超市等设施之齐全,俨然是一个小城区的样子。但马路上来往的人不太多,十分安静,偶尔一两个朝气蓬勃的学生骑着自行车经过,而每栋建筑前密密麻麻停着的各种颜色的自行车又显示着每个学院里有许多正在学习的学生。仅仅是步行在校道就已被这样宁静而紧张的学习氛围感染,更不论在走进清华法学院图书馆看见认真翻动书页的学生们的那一刻,我们一行十几人一起走进,动静不小,却没有一个人抬头,每个人都恍若不觉,专注于手中的事,以至于我都不自觉地放轻了脚步。宁静中的紧张学习气氛。

在清华,我们先后参观了法学院、化学系、航空航天活动室,汽车碰撞实验试验室,在北大我们也参观了土木工程系。无论是法学院中逼真的模拟法庭,化学实验室中昂贵而精密的光谱仪器,航空航天活动室里齐全的材料工具,汽车碰撞试验室中的汽车与假人,还是土木工程系工厂中造价不菲的大型机械,都让我惊羡不已。两所学校为了给学生提供好的学习科研条件,可谓不吝惜成本,如此学生们才能不局限于书本中的知识,提出构想,进行设计规划,添加创意,最重要的是有条件用实践去检验!比如说,法学院的学生在模拟法庭进行“审讯”,化学系的学生每学期用属于自己的100多件仪器独立做完十个实验,航空航天系的学生合作完成从每个小部件的制作到整架飞机的起飞的每一步,土木工程系的学生做出自己设计的结构的混凝土模型并测试其稳定性。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更提高了动手能力,积累了实践经验。

清华校园之中有齐全的基础设施,还有风景怡人的荷塘月色,北大校园之中有古老自然的建筑,也有波光粼粼的未名湖,在这样的校园行走实在是一种享受。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宽广平坦的草坪,据说是用于供学生课余娱乐——唱歌、弹琴、跳舞的。两所学校都不只一处操场,还有多个体育馆。校园内设有小剧场和小影院,定期有话剧演出和电影放映,闲时学生可买票观看。除此,各种社团——攀岩社、航空航天社、话剧社等200多个社团也十分活跃,课余生活真可谓丰富多彩的。

我和所有同学一样,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向往之情,学习一门好专业,培养几个兴趣爱好,度过充实快乐的四年。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我能考上一个好大学。这就需要我在高中,就是现在、当下,脚踏实地,努力付出,打下大学的基础,为往后展翅积蓄力量。

今天的汗水,终将铸就明日的辉煌。在此与大家共勉。

第4篇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理解和支持帮助下,在县局正确有力的领导下,我校大学联考备考工作正在的进行中。刚才,听到泾干中学、云阳中学的做法和想法,使我们获益匪浅,深受启发和鼓舞。

这一阶段工作,除按部就班的必要程式外,大致突出以下几点:

一是准确定位,认清目标,认清自我。我们的实际是师生都有困难;目标的实际是上级给了充分的照顾和宽松的环境,但感觉却是压力不减反增;准确的定位是力争全部学生合格毕业,帮助一部分学生学有所成,达成心愿;在全县大学联考的大局中当好配角,不添乱,不拖后腿。

二是保学生数量,以使我们工作有对象,有事干。这一年级学生,高一入校660人,其中正式建档得有270人,送给我县职中建档的名单有350人,还有几十个学生啥都没有。经两年的过程,到三年级报名,只剩下450人了,减员210人。这不能说是大浪淘沙,原本也没有几个像样的石头。所以保数量,就是保生存,保工作,就必须成为每一个人的共识。于是,就有了许多的让步、妥协,和说破嘴、跑断腿的故事,就有了政教管理工作的巨大压力。

三是考评教师,促态度,作风的转变。按学校制定的考核方案,每月一次全员考评,奖优罚劣。我的认识是,像我们的学生,需要的是真心关爱、认真工作、不屈不挠、不计荣辱得失的教师,而不是专家级、大师型。所以,将教师的考评当成月考来进行。

四是降低起点、门槛,力求授课、练习、练考符合学生的实际。不允许赶进度,跑趟趟;充分照顾班级、学生的不同,备课组说了算,学校计划只是引导。

五是特长生培养。体育生组建专门班级,艺术生放出去学习;学校加大支持、投入力度;多提要求,多给方便,也就多一份合格、成才的可能,多一个方面的力量。

六是“包抓责任”落实,包班、包生、包科等等,不再赘述。

简单说,也就是“准、保、考,降、特、包”六个字,这些方面用了我们很大的精神,也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是坚持:学校坚持合格的目标不动摇,老师坚持“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进步的工作目标不动摇,学生坚持将学习进行到底的决心不

动摇。凝心聚力,和谐一致,允许方式方法上的差异存在,必须保证心气态度上的高度一致。

二是稳定:越到临近大学联考,情绪对人的支配力就会越大。大学联考就是大学联考,它对我们的学校、老师、学生就是一座大山,而非小小的绊脚石,因之,管理不能头脑发热出昏招,教学不能求全责备出乱招,当然,要教育学生,也不能异想天开求“高招”。所以,管理要稳定,教学要稳定,要用成法,用能用之法。学生教育,重在克服因失败心理咨询而产生的放弃行为,要留人,也要留心,力保学校稳定的大局。

三是提升:在任职、要求、标准、能力上向大学联考的方面靠拢、贴近。分不同班级学生对象,逐渐提高其对大学联考学习的认识,并按二轮复习的一般规律和共性方法,搞好复课工作。力求达到的结果是:让少数学生能自己跳过墙,一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翻过墙,为一部分学生“拆墙”(合格毕业就成)让其跑到终点。

四是关注:不管啥时候,任何情况下,只要普通高中的性质不变,大学联考备考工作都是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是关注的焦点;学生的教育教学、培养靠全体老师,我相信我们的三年级教师,一定能不辱使命,做好工作。所以,向一线倾斜,要尽心关怀焦点中的焦点,尽力做一些让老师们舒心快乐的事情,让高兴快乐的老师带领学生,走向成功。

十年前我有一个观点:未来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振兴,所依靠的主力军,应该是大学联考独木桥上没有挤过去的青年人。原因很简单,只有留在泾阳的人,才从具体的建设泾阳的工作。如今,到石桥中学三年有余,我不仅还坚持之一观点,更明白了农村普通高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样说,只是想表达:大学联考要成功,教育更要成功;作为教育人,只要从事着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教育行为,使学生成人了,家乡进步了,你也就获得了教育人的成功人生。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hjlw.com/redian/qitawenan/lzx03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