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号简历网 >

热点 >其他文案 >

建筑类的实习报告3篇 建筑实习,感悟与收获

建筑类的实习报告3篇 建筑实习,感悟与收获

建筑类的实习报告是建筑学专业学生进行实践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深入了解相关的建筑行业。实习报告不仅是学生对自己所积累的知识和技能的总结,也是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验。通过实习报告,学生能够更好地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

建筑类的实习报告3篇 建筑实习,感悟与收获

第1篇

实习对于我来说是很陌生的字眼,因为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没有经历过实习,这是第一次实习,他将全面检验我各方面的能力:学习、心理、身体、思想等等。就像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中。 由于时间短暂,在那几个礼拜里就接触到这些东西,但是我很知足。 不实践很多问题都考虑不到,实践后才知道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像刚刚走出校门的实习生实践经验还很不丰富,但理论中的东西要是也什么都不会,那在实习过程中就吃不开了。到了施工现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才体会到并不是课本中学的东西用不上,而是要看你会不会用,懂不懂得变通和举一反三的道理。

实习的内容: 一开始到这工地的雏形还没有,只看见一个基坑。我们被分到放线组,放线是建筑的基础,对于我们初学者是必要的。在此期间,我对水准仪﹑经纬仪有了更好的了解,更熟悉的操作了测量仪器,更让我在工地上实践了仪器的观测,使我适应了在不同条件下操作仪器。 上夜班是一种让我们在更恶劣的条件下适应实地操作的技能,要适应最恶劣的环境才能更好的锻炼自己,让我们学到更多更坚实。现在北方的夜晚是寒冷的,在困乏和寒冷的交加中,还要完成测量任务,这是一个对于我们刚实习的大学生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体现我们适应能力的考验。 伴随测量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做一些其他事情,充实我们的实习生活。挖土、挖石子、搬砖……是锻炼我们的意志。虽然我们对于这些锻炼效果不佳,但在此同时也磨练了我们,然我们体会到社会的味道,让我们知道工作的辛苦的,我们要慢慢适应工地生活。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一个月的生活总算是充实的,该做的也做过了,该经历的也在慢慢经历,相信今后还有更精彩的生活,我期待着。 实习的经验及收获: 本此实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适应环境。通过这次实习我适应了这种工地生活。虽说以后不一定去工地工作,但有了这段时间的锻炼,不论以后做什么工作心中都有了一种吃苦耐劳的毅力,也学会了适应环境。另外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一些与学校不同的问题,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怎样去和工人交流等。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建筑方面的有关知识在实际上有了更深一些的了解。应该说在学校学习再多的专业知识也只是理论上的,与实际还是有点差别的。这次实习对我的识图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识图时知道哪些地方该注意、须细心计算。在结构上哪些地方须考虑施工时的安全问题,在放线时哪些地方该考虑实际施工中的问题。 达到能施工又符合规范要求,达到设计、施工标准化。没有这次实习也许只是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会考虑太多的问题,更不可能想到自己看到的图纸是否能施工。工地虽苦,但能学的是一些现实东西,锻炼的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实习一个月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首先,通过这个月的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亲身经历,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建筑的构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 大学生活是紧张而又充满期望的日子,学习的闲暇时总是憧憬着背起行囊,远离亲人朋友以及师长护佑,去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然而当我们终于可以像刚刚长满羽毛的雏鹰般离开长者们搭建好的巢穴,独自一人走上社会工作这个大舞台时,却发现人生的道路原来是如此的坎坷不平,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经历一番狂风暴雨的。短短一月的实习生活中,让我学会了不少东西,会对我以后工作有很大帮助的,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走入社会,第一次走向工作,感觉生活真的很不容易。

建筑类的实习报告3篇 建筑实习,感悟与收获 第2张

第2篇

目的是通过参观典型建筑,建筑工地,使我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对本专业的概貌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增强我们学习本专业的兴趣。具体目的及任务是:

1、通过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通过参观在建工程及阅读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比较,进一步培养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识读工程图的能力。

3、通过参观,运用所学知识品评建筑的优缺点,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欣赏水平,为下面的课程设计打下基础。

4、通过实习,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5、通过实习,培养我们劳动的观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3:观看南院的规划方案视频和东.南院现场参观 ( 26号上午 )

7:岳化集团参观火电发电过程及了解工业厂房 ( 28号下午 )

参观单体建筑及建筑组群,参观特色建筑,了解分析以下内容:

1、根据所学知识,对所参观建筑组群的总平面布局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进行分析。

2、参观建筑物外观及内部,了解各层平面布局及房间布置,观察建筑外观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建筑平面布局、空间造型和立面处理方法。

1、了解该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构造特点、建筑作法、承重方式、施工方式、抗震等级等;

2、了解该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类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3、了解该建筑物的墙体类型、结构布置、细部构造及施工特点;

4、了解该建筑物板、梁、柱等的类型,配筋方式及其与墙、梁的连接构造,了解楼地面、屋面构造及顶蓬构造特点;

1、了解水泥、砖、砂子、石子、钢筋等主要材料的规格、标号、特性及使用要求;

2、了解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标号、生产工艺所用设备以及养护要求;

1、了解各施工工种的工艺过程,生产特点以及各工种之间的配合及穿插作业情况;

在孙超法和肖四喜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了工地相关的规章制度,了解各种工程程序;通过阅读图纸,了解设计的意图、设计方案、施工细部;了解在工程建设中可能发生的实际问题,并学习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等。

学校的总体布局采用有利于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的细胞模式系统化布局。各建筑组团有序发展,各组团都有自己的中心,并有便捷的步行系统于相邻组团联系,形成多个独立高效运作的系统。同时也改善各专业封闭独立的传统布局,以整体集中、个性独立的方式既满足学科交叉、高效便捷的要求,又满足各局部功能相对独立的要求。新校区规划以生态环保意识为指导,人与自然共存。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营造高雅而有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并在单体布局中尽可能满足节能通风和环保的要求。充分利用基地现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规划不仅对原有环境进行保护,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合,突出建筑群布置的层次感,同时加强校园环境景观的配套设计,还注意从更高层次来创造一种学府氛围,把人文环境的营造与自然环境的保护结合起来。

校园的规划除了生态环境方面的考虑,还体现在不用尽现有资源,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采用动态发展的原理进行规划,制定利于扩展、具有弹性的校园总体规划,不仅考虑分期建设的可行性,整合新建筑与现有校舍的功能布局,做到远近期结合,注重节约用地,给远期发展留有足够余地,实现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面积:10600m2,5层,框架结构 建筑的入口对于建筑如同人的脸部一样重要。它的入口处理的很好,又满足了功能的要求,同时建筑总体比例非常合理、协调.

建筑面积:5860m2,3层,砖混结构 它的屋顶如同音乐中主旋律反复出现一样,产生和谐统一美感。

在化工楼参观时发现屋面设有好多的消防管道,同时又设了安全通道.也在景湖弯的地下停车场设有自动消防管道,一有险情就会感应到,自动打开喷头,及时解除险情.这些都是为了满足建筑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

通过去参观天伦城,景湖弯,南院在建工程现场情况,一进到施工区,我们一眼就看到了建筑的结构主体,当时结构主体给我的感觉就是不像建筑和不好看。

这个可能是因为它和我所看到的过的已经建好并投入使用的楼不同。主体前面有个很大的场地,这个场地是堆放建筑材料用的,可以看到所堆放的建材主要是钢筋,有水泥、砂、石之类的建材,我们跟着现场管理员上了楼,我们踏上用钢管和铁网搭接成的梯子,开始觉得很危险,四周都有伸出来的钢管或铁条。二三楼的模板和支架已经拆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撑上部重量的柱子很大,大到使我们都觉得层高变小了。在承重柱的四周有很多构造柱,它们是用来加大墙的强度的,以避免因墙身过长导致容易坍塌。一路上去,我们看到上面几层楼板的支架还没有拆,这些支架是用钢管和模板组成的,钢管很密,可见要承受完全没有强度的混凝土板和梁需要很大的支撑力。

上到最上层,我们看到工人们还在绑扎钢筋,柱和梁的钢筋已经绑扎好并放到了模板预留的槽里。我观察了其中的几条梁和柱,就像老师说的:梁的下部是首力筋,主梁有九条,次梁有六条;上不是架立筋,主梁和次梁也不同;受力筋和架力筋之间用箍筋绑扎。而柱子就不一样了,三四条梁要交汇于柱,就必然要使梁的钢筋穿过柱子,这样使得柱头的钢筋十分密集,同时浇筑混凝土时也要注意密实。板的配筋一般有受力筋和架力筋,受力筋在下方,分纵横两路;架力筋在上方,也是纵横两路放着。摆好的钢筋就要用铁丝绑扎好,为了保证面筋不被踩低下去,还要用马蹄筋将其抬高。在看板筋时我们发现连同钢筋一起铺设的还有电线管,这是电专业和结构专业合作的一个体现。在工地我向工人也了解了一些情况,比如, 在砌墙的过程中,如遇到墙要转角或相交的时候,两墙要一起砌起来,在留槎的过程中,可以留斜槎,如果要留直槎,则必须留阳槎,且要有拉结筋,不能留阴槎。比如,钢筋的绑扎,底层基础钢筋的绑扎首先要放样,每一跨度里钢筋的接头数只有25%,即4根钢筋里只有一个接头,另外,接头要尽量放在受压区内。

天伦城的建筑物都是采用框架结构, 它的墙体都是用填充的方法实现的,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地方已经填充好了,有些地方还没有填充.南院的综合教学楼和学生宿舍都是采用砖混结构,同时在南院学生宿舍当时正在搞基础,我们也看到了它采用的是桩基础,由于那的地基比较好,基础只有2米.在南院的时候工地正在打桩,我把打桩的全部过程也大概看了一下,也向工人师傅了解到了打桩机,他们所用的是柴油打桩机.

第3篇

江大道参观实习,由于我们很早就出发了,所以一路上还比较凉爽,不是很热。一到达沿江大道,周围的近代建筑群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他们被保存得如此完好,鲜明的建筑风格给人一种清末民初的感觉,独特的外形构造与建筑群和而不同。尽管年代久远,当时的建筑技术受到一定的限制,建筑材料也比较单一,但它们都使用功能一点也没受到影响,反而独具一格,具有重要的建筑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首先,在一个拐角处,我们看到的是江汉关大楼。其高大的建筑感觉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朴实庄重,四周外墙、柱全部采用花岗岩,给人厚实的感觉,细部雕刻花纹也十分精美,历经百年纹理仍然清晰可见。很明显,从整体上看,大楼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主楼和钟楼。两部分叠加,相得益彰,钟楼在上,外形高耸,挺拔独立,具有明显的古典英式风格。底层主体建筑为矩形4层楼,8根柱子装饰支撑,门前20多级台阶自下而上,直至正门入口处。受建筑材料的限制,由于当时钢筋混凝土在中国尚未大规模应用,其正门过梁采用斗拱结构,故而开间狭小,显得不够大气。楼顶的屋檐略微出挑也与材料的局限有关,太大的出挑程度对材料的要求增加,以当时的建筑水平只能达到这一程度,而且其上部荷载也很大,能够建成这样也是一大挑战。全部参观之后,可以得出这样的印象:狭小的斗拱和略微出挑的屋檐都是汉口近代建筑群的共同特征。

接着,我们又路过了武汉港客运大楼。其别具一格的新颖外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气势磅礴。很明显,大楼分为三个部分:左边塔楼,中央大厅和右边小楼(上图仅为右边小楼)。三者有机组合,高低错落,前后搭配合理,好像一艘泊岸待发的巨轮,极富现代气息和独特的艺术效果。整体构型和周围环境相得益彰,与其使用功能也十分和谐。左边塔楼好像巨轮的烟囱,高耸独立,很能吸引眼球;中央大厅采用弧形顶部覆盖,曲线之美便显得淋漓尽致,现代材料的应用也使得屋顶荷载大大减轻,采光条件也大大提升;右边的三层小楼好像巨轮的船头,自下而上,逐渐内缩,层次感鲜明。

后来,我们又路过了英国汇丰银行汉口分行旧址(现为光大银行)。它也是典型的西式古典主义建筑,外形平稳简洁,显得非常严谨;横立面开阔伸展,沿路展开。第三层有较大幅度出挑,由十根石柱支撑,颇有气势。外墙和基座都有精致的石刻雕饰,与整体风格保持一致。正门与江汉关类似,并不显得很大,但在这里却是应用的巧妙,与银行的防盗要求和保守风格搭配得合理。建筑内部以天井采光,构成大楼主体,内部经现代化改装,装修精致华丽,光照得到大大提升。现在汉口近代建筑群基本上都经过现代化改装,要么墙面翻新,柱梁加固,要么加高楼层,增加挑檐,要么增添现代化设备(比如上图正门口的led显示屏),当然内部装修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改进无非都是为了使以前的建筑适应现代的人们工作和生活,幸运的是这些建筑基本保持着原有的风貌,没有遭受毁灭性损坏。

我们还沿途参观了很多其他建筑,基本都具有典型的特点。比如德国领事馆旧址是砖木结构,在楼顶的四角,均建有一个小圆尖塔,虽然看不出尖塔有什么实用功能,但却是整栋房屋的亮点;横滨正金银行旧址是砖混结构,底层也是麻石堆砌的台阶;中信银行汉口支行坐落于“丫”字路口,主体成三角形,别具一格,外墙涂红色颜料,很是抢眼,内部为穹顶,石柱支撑(当我们准备在内部拍照时,被工作人员制止)。

汉口沿江这一片近代建筑群,记载和见证了武汉在十九世纪八年级十世纪末的历史。历经沧桑,目前这些建筑群依然保存完好,极富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在那里,有武汉港客运楼,还有时尚的夜总会,可以说,这些建筑群与现代时尚建筑已经融为一体,不可分割,使得这些近代建筑更具生命活力。

经过半天的实习参观,我对沿江大道附近的建筑群有了初步的了解,亲身感受到建筑群的魅力,我也将房屋建筑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进行了联系和对比,获益匪浅。从中,我也深刻体会到土木工程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和巨大贡献,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同时也感到骄傲。我们土木学子一定不负众望,建设祖国的美好未来!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hjlw.com/redian/qitawenan/oy1vm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