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号简历网 >

热点 >其他文案 >

魂断蓝桥观后感五百字14篇 "蓝桥之魂:触动心灵的旅程"

魂断蓝桥观后感五百字14篇 "蓝桥之魂:触动心灵的旅程"

《魂断蓝桥观后感五百字》是一篇以观赏一幅著名的传世名画为主题的观后感文章。作者从描绘的细腻、色彩的运用,以及画面所传达的情感深度等方面入手,通过五百字的篇幅展开详细的分析与感悟。本文旨在以独特的观点和洞察力,带给读者更深入的艺术体验和思考。

魂断蓝桥观后感五百字14篇

第1篇

“我爱你,别人我谁也没有爱过,以后也不会!这是真话,罗依!我永远也不…”

为了爱,他不顾一切地和她在一起,为了爱,她义无反顾地迎向驶向她的汽车。

卢卡契曾说过,每一种伟大艺术,它的目标都是要提供一幅现实的画面。的确如此。曾风迷全球半个世纪的爱情经典剧《魂断蓝桥》围绕着男女主角的悲剧爱情这一轴心,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战争的、经济的、世俗的多方面生活的画卷。

影片从始至终紧扣爱情主题,罗依和玛拉相爱,爱得炽烈奔放,爱得无我忘我。玛拉可以不顾自己的舞蹈事业,为了见罗依而误场;罗依对玛拉一见钟情,在没有同家人商量的情况下,马上决定同她结婚。然而事与愿违,战争把他们分开,战争使得玛拉改变命运,虽有婆婆的原谅和叔叔的信任,可玛拉总是自觉形秽,抹不去的等级阴影使得她不能原谅自己,最后为了维护罗依和他的家族的荣誉,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影片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爱、相分、相聚和永别,把炽烈的爱情、恼人的离情、难以启齿的隐情和无限惋惜的伤情共冶一炉,因为战争原因而堕入红尘的玛拉经过了费雯丽的演绎,其善良、美丽、柔弱、无辜表露无疑。可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没有理由不去怜爱的女孩子,最终被战争逼上了绝路,用死亡结束屈辱,她在滑铁卢桥上平静地走向死亡时面容上所闪现出的凄美让人心痛无比。

影片没有气势磅礴的场景,没有扑朔迷离的悬念,有的只是近似回忆般朦胧的视觉享受,有的只是小桥流水般优美的意境,有的只是从剧中人发丝间、明眸间、手指间一点一滴流露出的对爱情的执着和坚贞的信念。本来是一段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却如镜花水月一般以悲剧结尾…此情可待成追忆…

?魂断蓝桥》做为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爱情悲剧之一,一部荡气回肠的爱情经典之作,它之所以让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为硝烟中的爱情使人沉醉,美丽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爱的永恒使人心驰神往……

在不相信爱情的今天,有谁还可以为爱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渴望永恒爱情的现代人可以为《魂断蓝桥》感受那天长地久的爱意。我们应当从这一段美丽而忧伤的爱情故事,一首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中感受爱的春天,对爱的矢志不渝。

几十年来,《魂断蓝桥》一直为广大观众喜爱并在评论界备受赞扬,原因就在于它向人们描述了一个悲壮的爱情故事,并调动了丰富的电影艺术手段把内容表现得高雅脱俗且哀婉动人,让观众在洒下眼泪的同时,深思战争的可恶及陈腐观念对爱情的摧残。

影片从始至终紧扣爱情主题,罗依和玛拉相爱,爱得炽烈奔放,爱得无我忘我。玛拉可以不顾自己的舞蹈事业,为了见罗依而误场;罗依对玛拉一见钟情,在没有同家人商量的情况下,马上决定同她结婚。然而事与愿违,战争把他们分开,战争使得玛拉改变命运,虽有婆婆的原谅和叔叔的信任,可玛拉总是自觉形秽,抹不去的等级阴影使得她不能原谅自己,最后为了维护罗依和他的家族的荣誉,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影片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爱、相分、相聚和永别,把炽烈的爱情、恼人的离情、难以启齿的隐情和无限惋惜的伤情共冶一炉,因为战争原因而堕入红尘的玛拉经过了费雯丽的演绎,其善良、美丽、柔弱、无辜表露无疑。可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没有理由不去怜爱的女孩子,最终被战争逼上了绝路,用死亡结束屈辱,她在滑铁卢桥上平静地走向死亡时面容上所闪现出的凄美让人心痛无比。

影片的表现手法之简炼也是少见的。玛拉被迫沦落街头卖身,她的行为是丑陋的;玛拉因自卑而自杀,其后果是难看的。然而,不可否认,从本质上讲,玛拉是纯洁的、羞怯的、美好的,为了保全她的完美形象,影片只拍摄了她在滑铁卢桥上独倚栏杆对着陌生人的勉强一笑及卡车过后地上散落的手提包和吉祥符两个镜头,来暗寓她的沦落和生命的消逝,而对她曾经的卖身生涯和自杀后血肉模糊的惨状都简单带过。

怎能把老朋友遗忘/我时常这么想/怎能把老朋友遗忘/和往日那好时光/希望你改变主意/把你的爱带给我/甜蜜而完整的爱/我会把身上的所有全给你/让我们举杯共祝/友谊地久天长

这是在片中出现过多次的旋律--《友谊地久天长》,可是故事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一个香消玉殒,一个抱恨终生。这不禁引起了人们无尽的哀思:是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将被遗忘,永不追忆?是不是所有的故人都将被遗忘,和那些友谊地久天长的日子?

魂断蓝桥观后感五百字14篇

第2篇

每次的音乐课,都让我对音乐有着更深一步的认识,让我明白影视作品和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尤其是看完《魂断蓝桥》后,我深深地被电影的凄凉的感情故事,还有那舒缓飘逸的《友谊地久天长》,仍然在我脑海中回响。

那是在空袭时,罗伊偶然帮忙了美丽的芭蕾舞演员马拉,两人相谈甚欢。影片前半部分洋溢着感情片惯有的浪漫主义传奇色彩。罗伊看马拉演出、之后甜蜜约会、次日即在雨中求婚,仅仅一天的相识就私定终身,洛伊娶玛拉为妻。仅仅因为爱。爱是不计较一切,爱是在见到你第一眼就感觉认识很久了,爱是喜欢你就要和你在一齐。不知有多少人对这一幕印象深刻,即便是,杰克和罗丝在泰坦尼克号上飞翔,也没有像罗伊的求婚那样打动我。费雯丽像小猫一样害羞迷人,好像一点拨就会融化,当她既惊喜又紧张地穿上衣服奔向雨中的罗伊时,又像一只不知所措的小鹿在乱撞;罗伊像小熊一样可爱阳光,好像拥着爱人就是拥着全世界,白马王子既纯真又成熟的心灵,既温柔又霸道的求婚,让马拉都一齐兴奋不已。当他们接吻时,那幸福的神情,让我明白了,情人的吻就应是很温暖、很美妙的吧。

但是,当部队提前开拔,两人还来不及结婚,甚至来不及告别后,整个故事就倒向了杯具的一面。先是失业,后是马拉以为罗伊阵亡,之后是沦为应召女郎。看着一个清纯女孩成了妓女,观众的心都揪紧了。但最大的杯具却在于,陷入肮脏的泥潭后,那个昔日的纯洁爱侣,那段纯真年代的最佳见证--罗伊回来了!

马拉和罗伊太相爱了,这是好事,但好事在某些情形下,也会造成杯具。深爱一个人,会看不见对方的缺点,认为对方是完美的,而自己又恰恰是不足的,需要完善的。所以,许多人在爱人面前会紧张,这很正常。互相深爱,则意味着双方皆是如此情绪,紧张到箭在弦上,不该说的话会说,不该做的事会做,简直处处自摆乌龙,所以相爱至深的两人如果不想最后闹到互相伤害的地步,就必须需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见多识广、经历生死的罗伊做得很不错,但温柔敏感的马拉在这方面就有明显欠缺了。

我们设身处地为马拉想想:如果你深爱一个人,必须期望自己在对方心目中是完美的,但你自己清楚,其实你不完美,而且好像更糟;如果他也深爱你,你看出他也把你看作完美典范,但你自己明了,如果他有一天发现了你的过去,他会失望,甚至可能会轻视你。你能忍受吗?一个你深爱、以前也深爱你的人,看到了你最坏的一面。然后,他赞赏的、爱慕的、渴求的目光演变为鄙薄的、后悔的、漠视的任何人想到这儿,都会寒气阵阵袭来。

在感情中,有一种情绪叫“先发制人”--“我明白这人必须看不上我,所以我要先装出一副也看不上他(她)的样貌。”在马拉的这种情形中,我想有些自尊心强、好面子的人会采用差不多的方式--“我明白这人迟早看不上我,所以我要更早装出一副看不上他(她)的样貌。”这是一种以伤害对方为结果,到达保护自己最终不受伤的方式,但马拉不是这种人,如果她会的话,她就不是她了。

假如马拉不那么爱罗伊,只是单纯地想自己的生活会由此发生好的转变,而不去想自己在罗伊心中会是怎样的形象,她根本不会离开。而离开罗伊的马拉又能到哪去呢?之前沦为妓女,一是由于生活所迫,二是以为爱人已死,心如死灰,贞洁也毫无好处。而此刻,罗伊回来了,自己那颗纯洁的心灵也跟着回来了,可不纯洁的经历却刻在她身上,她自己认为怎样也抹不去。没有退路了,只有一死。战争造成了杯具,性格也决定了命运,马拉是柔弱的,惹人怜爱的,令人同情的,也让我们理解到感情的真谛。

玛拉是美丽的,可爱的,如此受人喜爱。去到苏格兰的洛伊家的农场,她是完美的洛伊的新娘,但是,她也是善良的,她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一道坎,她忘不了自己以前的生活,她为了洛伊的名声,她选取了离开。“我爱你,我从未爱过别人,我不会的。这是真的,我不会的,洛伊”经典的友谊地久天长曲章响起。所有的一切只能使得人们去怀念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上校罗依·克劳宁(罗伯特·泰勒饰)在滑铁卢桥上独自凭栏凝视,他从口袋中拿出一个象牙雕的吉祥物,20年前的一段恋情如在眼前……

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回国度假的罗依假期已满,即将奔赴法国,在滑铁卢桥上他救了赶往剧院演出的芭蕾舞演员玛拉一命,临分别时,玛拉将她心爱的象牙雕的吉祥符送给了罗依,两人自此成就了一段美丽的邂逅。玛拉不顾剧团女经理笛尔娃夫人的严厉反对,与罗伊约会,在苏格兰民歌《一路平安》的华尔兹舞曲中两人翩翩起舞,含情相望。因罗伊行期推迟之故,他找到玛拉,要和她马上结婚。可因为当天已经错过了教堂规定的结婚时间,两人只好决定第二天再去。可就在当晚,罗依被召回军营。第二天一大早,罗依便离开了。玛拉放弃了演出去送罗伊,罗依安排了克劳宁夫人与玛拉见面,让玛拉入住克劳宁家,。回到剧院,笛尔娃夫人已经决定开除玛拉,好友凯蒂为她求情也一同被开除了。就在玛拉将与克劳宁夫人见面时,她无意间在报纸上看到阵亡士兵名单中赫然写着:罗依·克劳宁。她倍受打击,因为失去了爱情,她拒绝了克劳宁夫人的帮助,并且因为深受打击大病一场。期间好友凯蒂为了让两人很好的活下去而成为了歌女。病愈后的玛拉也沦为了歌女,可是一次在车站拉客的时候,她却见到了罗伊。两人重逢让她悲喜交加。面对罗依的爱,如己无力承担,在到克劳宁家之后,善良的她最终向克劳宁夫人说出了实情,最后留了一封信给罗依后便离开了。罗依找到了凯蒂,并知道了一切,罗依决心要找到玛拉,但未如愿。绝望的玛拉独立在滑铁卢桥上,面对一队军用卡车,她迎上前去……在人群的惊叫声中,一个年轻的生命结束了,地上散落着手提包和一个象牙雕的吉祥符。

看完这个影片,早已满面泪留。如众多影评人所言:“女主人公不仅把生命留在了这座桥上,还把自己的爱情、信念和灵魂一同埋葬在这座桥上……”在泪光中,回忆着电影中的一幕幕,我突然想到,这一切的结局,只因为女主人公做错了一件事情。在我看来,就是这一件事改变了她的一生,就是这样的一个决定让她亲手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埋葬了自己的幸福,成就了故事的悲剧。

当她无意间在报纸上得知了罗依阵亡的消息时,她的爱是那么的脆弱,她拒绝接受克宁劳夫人的帮助,违背了罗依走之前的叮嘱。她的爱没能战胜感性,战胜死亡。要知道一个心中强烈牵挂和爱的人是不会轻易死在战场上的。即使罗依死了,她该做的不是逃避,不是离开罗依的一切,相反的,罗依是克宁劳家独子,罗依死了,作为罗依准妻子的玛拉应该去安慰和照顾罗依的家人,共同期待也相互扶持。而就是玛拉这个“拒绝”的决定,让一切都不对了。当在车站招揽生意的玛拉,见到“已死”的罗依时,一切都已经晚了。当两人紧紧相拥时,玛拉滑落的晶莹的泪滴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喜悦、激动,掺杂的还有悔恨、无奈。正因为如此,自此至影片终,这泪都未曾离开玛拉的双眸。面对罗依的再一次求婚,玛拉的心中比喜悦更多的却是撕心裂肺的痛,而一切又错在那一时。假如玛拉能够爱得更加坚定,她能够听从罗依的,放下包袱与克劳宁夫人一起生活,那么当罗依“死而复生”时,那么一切都会是美好的,结局也就成了另一个美好的开始。

无论悲喜,电影,是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在这高于现实的电影中,却也不乏值得我们深思的现实。

第3篇

“我爱你,别人我谁也没有爱过,以后也不会!这是真话,罗依!我永远也不…”

为了爱,他不顾一切地和她在一起,为了爱,她义无反顾地迎向驶向她的汽车。

卢卡契曾说过,每一种伟大艺术,它的目标都是要提供一幅现实的画面。的确如此。曾风迷全球半个世纪的爱情经典剧《魂断蓝桥》围绕着男女主角的悲剧爱情这一轴心,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战争的、经济的、世俗的多方面生活的画卷。

影片从始至终紧扣爱情主题,罗依和玛拉相爱,爱得炽烈奔放,爱得无我忘我。玛拉可以不顾自己的舞蹈事业,为了见罗依而误场;罗依对玛拉一见钟情,在没有同家人商量的情况下,马上决定同她结婚。然而事与愿违,战争把他们分开,战争使得玛拉改变命运,虽有婆婆的原谅和叔叔的信任,可玛拉总是自觉形秽,抹不去的等级阴影使得她不能原谅自己,最后为了维护罗依和他的家族的荣誉,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影片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爱、相分、相聚和永别,把炽烈的爱情、恼人的离情、难以启齿的隐情和无限惋惜的伤情共冶一炉,因为战争原因而堕入红尘的玛拉经过了费雯丽的演绎,其善良、美丽、柔弱、无辜表露无疑。可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没有理由不去怜爱的女孩子,最终被战争逼上了绝路,用死亡结束屈辱,她在滑铁卢桥上平静地走向死亡时面容上所闪现出的凄美让人心痛无比。

影片没有气势磅礴的场景,没有扑朔迷离的悬念,有的只是近似回忆般朦胧的视觉享受,有的只是小桥流水般优美的意境,有的只是从剧中人发丝间、明眸间、手指间一点一滴流露出的对爱情的执着和坚贞的信念。本来是一段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却如镜花水月一般以悲剧结尾…此情可待成追忆…

?魂断蓝桥》做为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爱情悲剧之一,一部荡气回肠的爱情经典之作,它之所以让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为硝烟中的爱情使人沉醉,美丽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爱的永恒使人心驰神往……

在不相信爱情的今天,有谁还可以为爱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渴望永恒爱情的现代人可以为《魂断蓝桥》感受那天长地久的爱意。我们应当从这一段美丽而忧伤的爱情故事,一首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中感受爱的春天,对爱的矢志不渝。

大凡于解放前引进我国的西方电影都会被我们冠以一个具有东方神韵的译名,而《魂断蓝桥》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据说当年这个名字是来自一位女士的建议,既富美感又易上口,且颇合严复所倡“信、达、雅”之精神,比英文直译的“滑铁卢桥”不知强出多少倍。

事实上,之所以有“蓝桥”一词,乃出自于《庄子·盗跖》中尾生抱柱的故事。相传周时有一叫做“尾生”的鲁国书生,在赴秦国投考为官时认识了一个姑娘,两人相约在蓝桥下幽会。姑娘有事未来赴约,适逢天降豪雨,河水暴涨,而尾生却不愿离去,死死抱住桥下石柱直至被河水淹没。之后姑娘赶来,悲恸欲绝,遂抱着尾生的尸体投河自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殉情故事,亦留下了“蓝桥”这个著名的爱情符码。

除了片名之外,在《魂断蓝桥》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许多其他蕴含着东方韵味的地方。在我国古代经典爱情故事中,往往存在着这么一些关键词: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殉情而亡等等,而这些词语恰恰能与《魂断蓝桥》的故事一一对应。

陆军上尉罗伊英挺俊朗、前途无量,芭蕾舞女玛拉娇美可爱、温柔善良,是为“才子佳人”;两人相逢在滑铁卢桥,甫一邂逅便有情投意合之感,是为“一见钟情”;第三次见面时,罗伊提出订婚,玛拉欣然接受,是为“私定终身”;而最后玛拉投车自杀、香消玉殒,是为“殉情而亡”。

同时,影片中所重视的贞操观、门第观、以及君子一诺千金、女子至死相随也颇合东方传统文化的元素。玛拉误信罗伊战死沙场,并因穷困潦倒而沦为风尘女子。没想到之后又与罗伊重逢,罗伊信守诺言,执意要和玛拉结婚。然而面对罗伊的深情、罗伊家人的关怀,玛拉对自己已遭玷污的贞洁深感愧疚,不仅与罗伊家的望族身份难以匹配,更对不起来自罗伊的浓浓爱意。于是,她毅然离开了罗伊,用死亡来证明自己灵魂上的清白和高贵。

第4篇

老实说,我不太喜欢看外国电影,或许是因为文化差异吧,一直以来中国影视才是我的最爱,我觉得更有内容,也更为亲近,我显然已经习惯了国人的思维方式。如《天龙八部》之类的武侠,让我非常痴迷,那是我们自己的童话。

但是慢慢的,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渐感觉到了自己思维的片面性带给自己的不足,我开始逼迫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是一个十分繁杂的过程,也给自己造成了不少痛苦,毕竟自己不得不让自己成了两种乃至多种文化的校场,怎么可能会很轻松呢?显然自己固有的平衡已经被打破,但是也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去除了很多我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偏见,如对西方文化的鄙视,对影视艺术的鄙视和偏见等。

到了今天,对于很多领域总算可以自认为比较中肯的看待了,不太会像从前那样,随口就言其优劣,因为我学会了敬畏,不再也不敢再妄下结论,这就让我比较能够以平常心去了解周围的世界,某种程度上极大地减少了偏激,让自己看问题的客观性和正确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确实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有了中肯而客观的态度,再加上一点点决心和勇气,我们便可以基本上做到“择其善者而从焉”的第一步了,即分清楚何为善何为恶。

我最近看了些外国电影,心里有不少感想,这篇文章便是为《魂断蓝桥》而写的,作为观后感记录下来。

这是一部非常有名的美国电影,讲述了一个将军与芭蕾舞女的爱情故事。两个人因为空袭而相遇,在防空洞里算是相识了,之后是去看女孩表演,以及之后的很多小事情,让两人掉入了爱河。后来两人打算结婚,却因为战争被迫分开,女孩也因为违背老板娘的禁令,私自去送别情郎而遭解雇,失去了相对安逸的生活。后来将军的在母亲在儿子的嘱托下见了女孩,却一个意外让女孩以为最近的情人逝世了,顿时精神崩溃,表现极其糟糕,将军的母亲愤然离去,而女孩的生活从此改变,到了最后的沦落风尘。但是事情并未由此结束,女孩后来常去火车站接客,意外遇见了将军,两人感情依然深厚,但却因为女孩那段不堪的往事,让女孩绝望到了极点,这是一种极深的愧疚。或许是对爱情的极度渴望吧?女孩尝试忘掉从前,和将军一起过新的生活,那是她盼望已久的生活啊,她不想轻易放弃。一切都是那么顺利,女孩得到了所有人的欢心,可就在一切都朝着让人喜庆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女孩最终选择了离开,当将军找到她时,她撞死在两人最初相遇的蓝桥之上,故事得以结束。

这部电影让我深受感动,如果你也认真看过的话,我相信你的感受会与我相同,甚至更为强烈。我简略说说自己的感受,算是对这份挚爱的赞许和羡慕吧,两人虽未结果,却有着持久的感人力量,以及散发出的悲剧之美。女孩是纯真的,极其优秀的,这在舞台上下都看得出来,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沦落红尘,这是当时社会的印记和残酷。将军手里时常拿着一个长棍,不停地打来打去,这也让我印象深刻,极其优秀的一个小伙,以及后来的举动,让我很是钦佩。两人真可谓的天作之合,却未得善果,这与社会关系颇大,社会的传统思想是其致命杀手。女孩实在是太爱对方了,她是多么渴望幸福啊,但是她已沦落红尘,已是不洁之身,配不上自己的情郎了,这是社会告诉她的,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所以选择了死亡,为爱献了身,其实哪里知道,对方根本就不会在乎这些呢,所以社会观念才是幕后的谋杀者,当然这一死多少让女孩的形象高大了不少,算是一个补偿吧。影片中时常响起的那段哀婉凄美的音乐,也成了绝对的经典。

先说这么多了,这是一部绝对的经典好片,可以说的还有很多,但是只有你自己去体会,才会有更为深刻的印象,而她于我的意义,在于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给我开了一个新的广阔的世界。

第5篇

爱情,是一种美妙的感觉,他可以让人兴奋,让人忘我,让人忧伤。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爱情有了更深的了解,爱情还包括生命和信念。

魂断蓝桥是风靡全球半个世纪的美国故事,一部荡气回肠的经典之作。他是1940年出品的由茂文·勒罗伊导演,费雯丽·罗伯特·泰勒主演的好莱坞战争题材的爱情故事片,我对,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上校洛依在滑铁卢桥上独自凝视,回想着他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在一次躲避空袭的行动中,罗伊和马拉相遇了,他们一见钟情,在其后的约会中确定了对彼此的感情,战争是残酷的,他们和还没来得及结婚,洛依就被遣去了战场。最后的离别也只是远远的望上了一眼,不幸的是,这还导致了玛拉失去了工作。生活的窘迫逼得她不得不背叛自己,为了生存而迫不得已。他回来了,他们回家了,她受不了内心的愧疚和自责,自杀了。

这是一场悲剧的爱情,他们爱得轰轰烈烈,却又分的急急忙忙。战争让他们阴阳相隔,活人在流泪,逝人在流血。

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情节是在乡下的洛依家,玛拉已经向罗依的母亲说明情况并决定离开罗依,出门后,她可以远离罗伊,她可能是怕无法承受洛依那爱慕的目光吧,那目光对她来说就像是一把利剑,对视无疑是一种严刑拷打,相拥时,她不舍的眼神深深地刺痛着我,为什么老天这么不公平?他心中有她,把那个幸运符又送给了玛依,这是多么温馨而美好的画面。不幸的是,她自杀了,她逃避了,但他仍然爱着她。

全剧以幸运符为线索展开了悲剧的爱情,这爱情让观众看了不时地心痛,对他们的爱情怀有一颗悲悯之心',这是多么美好而又忧伤的爱情,漫入心头,浸入心底。究其悲的原因,还是因为战争,所以,为了不再有如此“忧美”的爱情再现,请捍卫和平,为人类的爱情创造一片祥和的净土!

第6篇

?魂断蓝桥》是一部风靡全球近半个世纪的美国故事片,描述一段美丽而忧伤的感情故事,一首催人泪下的感情绝唱,是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感情杯具之一,一部荡气回肠的感情经典之作。

?魂断蓝桥》原名《滑铁卢桥》,“魂断蓝桥”这一电影译名是香港人的手笔,比大陆原先的“滑铁卢桥”的直译,来得更生动传神!和片中的女主角不仅仅把生命留在了这座桥上,还把自己的感情、信念和灵魂一同埋葬在这座桥上……这种令人凄美、荡气回肠的伤感更为贴切!

美丽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爱的永恒使人心驰神往……。它的成功,不仅仅仅是向人们展示了爱的真谛,更重要的是向人们昭示了和平的宝贵和战争的罪恶。两次战争的先后呼应使得这个标准感情杯具的背后有着鲜明的反战信息。如果不是因为战争,也许这一切的杯具都不会发生。“拒绝战争,争取和平”,这是影片暗含的主题。

几十年来,《魂断蓝桥》一向为广大观众喜爱,原因就在于影片从始至终紧扣感情主题,在朝不保夕的战争环境中相遇的洛伊和玛拉相爱了,爱得炽烈奔放,爱得无我忘我。玛拉能够不顾自己的舞蹈事业,为了见洛伊而误场;洛伊对玛拉一见钟情,在没有同家人商量的状况下,立刻决定同她结婚。然而事与愿违,战争把他们分开,战争使得玛拉改变命运,当女人公玛拉在得知心爱的恋人洛依“战死”的消息,万念俱灰,为生活所迫沦为妓女……夫人对儿子的婚姻表示满意,她说一个母亲最大的心愿莫过于给儿子挑个十全十美的人了。但是,玛拉再也控制不住,她意识到感情在社会的非难前是无能为力的,自己在上流社会人们的眼中只但是是一个“堕落者”。虽有婆婆的原谅和叔叔的信任,可玛拉总是自觉形秽,抹不去的等级阴影使得她不能原谅自己,最后为了维护洛伊和他的家族的荣誉,在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时刻,玛拉选取了用死亡洗刷自己的耻辱……

影片没有气势磅礴的场景,没有扑朔迷离的悬念,有的只是近似回忆般朦胧的视觉享受,有的只是小桥流水般优美的意境,有的只是从剧中人发丝间、明眸间、手指间一点一滴流露出的对感情的执着和坚贞的信念。本来是一段缠绵动人的感情故事,却如镜花水月一般以杯具结尾…此情可待成追忆…这不能不在广大观众中间产生共鸣。

?魂断蓝桥》做为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感情杯具之一,一部荡气回肠的感情经典之作。

影片透过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爱、相分、相聚和永别,把炽烈的感情、恼人的离情、难以启齿的隐情和无限惋惜的遗憾共冶一炉,因为战争原因而堕入红尘的玛拉经过了费雯丽的演绎,其善良、美丽、柔弱、无辜表露无疑。可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没有理由不去怜爱的女孩子,最终被战争逼上了绝路,用死亡结束屈辱,她在滑铁卢桥上平静地走向死亡时面容上所闪现出的凄美让人心痛无比。

影片的人物主角演绎,内心刻画传神到位。洛伊在剧院外来回踱步等待玛拉的回信时那种患得患失,焦急期盼的情绪都随着洛伊无意识挥动的小礼貌棍而流露出来,当他接过剧院杂工带来的信件时又是那么急不可待的拆信观看,见到玛拉在剧团老板娘逼迫下写的拒绝资料时,洛伊脸上雀跃的神情瞬间黯淡下来,垂头丧气的离开。但当玛拉的朋友凯蒂追出来告知洛伊真相时,洛伊兴奋地挥动小礼貌棍步履轻快的赶去约会地点“烛光俱乐部”。在约会地点门外,洛伊焦急的等着玛拉的出现,这种情绪透过洛伊的动作表露无遗:几乎每部马车来到门前他都抢步接近探视。洛伊这些的焦急、期盼、失落、兴奋的内心刻画是那么的直观传神!

玛拉在“烛光俱乐部”理解洛伊的爱意表白后明白洛伊立刻又要上前线了而感到哀伤无奈,情绪就像雨天早晨一样抑郁难舒,她的眼神是那么的无神失落,跟雨天的天幕样灰暗!但当她无意中向外张望见到本该远去前线的洛伊站在宿舍外的街道冒雨守候时,玛拉的眼神从无神到汇聚,从疑惑到确信,从不敢相信的惊喜到手足无措的狂喜,表现得如水银泻地般的流畅!

影片的用光艺术可圈可点!虽然是黑白片,但在影片里透过光影的塑造,营造了剧情发展的特定环境:空袭时滑铁卢大桥夜空中晃动的探照灯光影,烘托了恐怖的战争环境;洛伊观看芭蕾舞的场景,光线华丽,影像融和清晰;玛拉和洛伊感情表白时,两主角眼神光的准确到位;在“烛光俱乐部”里玛拉和洛伊在跳“道别华尔兹”时,随着悠扬伤感的旋律,玛拉和洛伊进行他们一生中最后的共舞,随着乐曲的流淌,乐手逐渐熄灭身前的蜡烛光,舞场逐渐的暗下来,也似乎暗示着玛拉和洛伊的将来是黯淡的,忧伤的!当玛拉和洛伊舞到窗前时最后一盏蜡烛也熄灭了,他们就停在那,互相凝视着,这时是一个特写镜头,在窗外光线照映下给玛拉和洛伊的面部剪影轮廓度上了圈朦胧而圣洁的光晕,两人在《友谊地久天长》的旋律中,在这如梦如幻的光影中吻在一齐了,两颗相爱的心贴近在一齐了。当洛伊和玛拉分别时,画面是浓重的黑色块,渲染了种离别凄楚的气氛。

影片的表现手法之简练也是少见的。玛拉被迫沦落街头卖身,她的行为是丑陋的;玛拉因自卑而自杀,其后果是难看的。然而,不可否认,从本质上讲,玛拉是纯洁的、羞怯的、完美的,为了保全她的完美形象,影片只拍摄了她在滑铁卢桥上独倚栏杆,对着陌生人的勉强一笑及卡车过后地上散落的手提包和吉祥符两个镜头,来暗寓她的沦落和生命的消逝,而对她以前的卖身生涯和自杀后血肉模糊的惨状都简单带过。

战争本身就是痛苦的代名词。战争创造了玛拉和洛伊的感情,但也制造了这段感情的杯具。洛伊与玛拉是在战争的混乱中相遇,同时也是战争摧毁了他们忠贞的感情。他们的相遇是杯具的开始,战争的持续是杯具的延续,战争的结束是杯具的升华。

这段感情之所以“美”令人神往,是因为他们感情的纯洁,坚贞给“战争”增添了色彩。洛伊对玛拉表白:“在死亡空袭的阴影下我能遇到你,比在和平时期到处闲逛,漠视生命,更能强烈感受生命!

杯具就是把人类完美的事物毁灭给自己看,也许只有毁灭才是美。《魂断蓝桥》的出色之处不仅仅仅在于其动人的故事,演员们精湛的表现技巧,更多的是编剧导演匠心独运的巧妙感人的情节安排。

影片开头,白发苍苍的洛伊来到滑铁鲁桥,手拿护身符凭吊逝去的情人,20年前的那一幕又如在眼前。其实刚开始,影片就以倒序的手法给观众作了伤感的伏笔。

之后,剧情的发展虽不是急转直下,但却慢慢从感情快乐的顶峰向波折、矛盾、冲突走向悲情之路,乃至最后的大杯具结局落幕。

全片情节从悲到喜,到渐悲再到大哀伤的情感线路便呈现出来。全剧情节不算复杂难懂,却时时调动着观众的情绪。

常言道,“演员选对了,戏就成功了一半”这句话确有道理。《魂断蓝桥》的催人泪下的效果,与演员们的深厚功力分不开。

第7篇

?魂断蓝桥》这部片的封面写着“影史上三大爱情悲剧之一”。看了这部片子后,才能深深体会以上这段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作为这部片子的广告词可说是当之无愧。这也直接让笔者感受到这部电影所要带出的意思及画面。一个上尉与一位舞蹈员的倾城之恋。不幸的是,他俩的爱情却萌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导演通过了悲情战争,刻画一出爱情悲剧。故事的策划及安排可说是赚了观众不少同情之泪。当然,当中也传播了一种意识,那就是反对战争。导演兼顾了情感部分及反战的教育思想,称得上经典之作。

故事剧情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军上校罗依·克劳宁在滑铁卢桥上独自凭栏凝视,通过吉祥符让他回忆起20年前与女主角玛拉的一段恋情,本剧导演通过了一些场地细节加强了罗依对已故女友玛拉的思念之情。略为黑暗的场景、稀疏的背景人群、他从口袋里拿出玛拉送给他吉祥符,凝视着远方等的表现手法,罗依的思念之情就这样在故事的开头慢慢被导演给带了出来。

故事人物罗依的矛盾之处就在剧情开头的5分钟里面,观众不难发现,20年后的罗依是一个站在卢沟桥上缅怀的白发上尉,但是相比20年前站在卢沟桥上的上尉可说是天渊之别,此时的他可说是一个放浪不羁的青年,透过罗依的不削表情及抛烟头的举动就可知道。导演透过了这两个电影细节分别介绍了20年前及后男主角的性格特征。可说是流畅之极,毫无做作的带出了此剧的开头部分。

20年前的故事展开后,在卢沟桥上,由于德国战机的突然来袭,在逃命的过程中罗依结识了女主角玛拉。通过防空壕里的避难,他俩对对方产生了良好的第一印象。玛拉是一位芭蕾舞演员,急着赶往剧院演出,临走时,玛拉将心爱的象牙雕成的吉祥符送给罗依。二人一见钟情,玛拉不顾剧团女经理笛尔娃夫人的严厉反对,依然与罗依立下了海誓山盟,决定步入教堂。剧团女经理笛尔娃夫人的表现反映了第一世界大战时期西方国家依然处在一种极其封建的思想上,那时候的爱情是没有所谓的恋爱自由,婚姻观念或恋爱等都不是尽如人意的,束缚依旧还是束缚,他们不能决定自己所愿,他们必须向他们的上级征求同意,否则不能结婚,生活条件下的考量也必不可少。玛拉就是在选择婚姻的情况下而放弃了歌舞剧团,最后导致她陷入生活的困境。

这场战争也反映了身在那个时代的男人的身不由己,他们必须因为为国效力,而马上随军征战,战争是残酷的,随军人员也可能随时送上宝贵生命。就在同克劳宁夫人会面前,玛拉无意间在报纸上得知罗依阵亡的消息,虽然阵亡的消息是假的,但这也间接表示了当时的爱情故事是极其不稳定的。玛拉在火车站送别罗依的一幕就可反映当时女人的无奈,丈夫男友的离去是没有预知性的。“再见”一词对于当时的他们是可贵的,因为这也许就是最后一次的见面。

观众不难发现,在火车站那一幕,车站里的部分人士、士兵及他们的家人或爱人等,士兵们都从车窗里探出头来表示了不舍之情。拥抱,吻别,挥手道别等都是他们离开家乡前的最后肢体语言。在火车开动的刹那,主题曲《一路平安》慢慢的想起,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导演也通过了音效表达了当时人们的心理感受,人的心理表现利用音乐来衬托可说是天衣无缝。

之后,误以为自己失去爱人的玛拉为了生存,她和凯蒂只好沦为歌女。寻找工作却处处碰钉,论样貌、才艺及态度,在现今社会她们是不可能要去沦为歌女的。可是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战争的洗礼夺走了他们的宝贵青春及爱情,并且经济环境逼他们必须从事低贱的工作。最后,在罗依安全归来后,她因无法将自己的职业告诉罗依及为了捍卫其家族的声誉,最终被战争逼上了绝路,用死亡结束屈辱,玛拉来到滑铁卢桥上,一队军用卡车隆隆开来,玛拉平静地迎着卡车走去,任凭车灯在脸上照耀,在人群的惊叫声中,一个年轻的生命结束了,地上散落着手提包和一只象牙雕的吉祥符。

导演将镜头特写锁定在吉祥符上,透过循序渐进的拍摄方式将吉祥符对于他俩的意义给表达出来。从他俩相识、相爱,分离,再度相遇直到女主角自杀的那一刻,吉祥符就是他俩爱情的一个证明,虽然到最后他们都没有一张结婚证书,但是吉祥符已经明显是他们爱情故事里的一个佐证。玛拉自杀之前,白色的大雾、玛拉的黑色连身裙,落寞的表情,稀疏的背景人群等电影语言,都刻画了玛拉当时的心情,导演将镜头锁定在来往的汽车,卡车及马车的急速上等的表现手法,都表示了玛拉愈自杀前的忐忑心理表现。

导演将卢沟桥及战争还有他俩的爱情结合在一起,无论发生什么重大事故似乎都与卢沟桥摆脱不了关系,可说是该剧非常“重点“的场景语言,在这部电影里占了很重的戏份。最后,此片最吸引笔者视线的画面就是卢沟桥上的一个讽刺画面,马车及汽车同时出现在左右车道的一个矛盾画面,这也间接表达了当时的贫富悬殊极其严重,导演通过这个矛盾冲突来诉说当时的经济环境及人民的生活概况。

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纯熟的技艺向世人展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历史画面,没有气势磅礴的场景,没有扑朔迷离的悬念,有的只是近似回忆般朦胧的视觉享受,《魂断蓝桥》堪称一部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看完整部片子,不由产生一种造化弄人的感叹。两次战争的先后呼应,让笔者更加明白和平的可贵,同时也烙下了那个时代道德观的印记。

第8篇

“我爱你,别人我谁也没有爱过,以后也不会!这是真话,罗依!我永远也不…”

为了爱,他不顾一切地和她在一起,为了爱,她义无反顾地迎向驶向她的汽车。

卢卡契曾说过,每一种伟大艺术,它的目标都是要提供一幅现实的画面。的确如此。曾风迷全球半个世纪的爱情经典剧《魂断蓝桥》围绕着男女主角的悲剧爱情这一轴心,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战争的、经济的、世俗的多方面生活的画卷。

影片从始至终紧扣爱情主题,罗依和玛拉相爱,爱得炽烈奔放,爱得无我忘我。玛拉可以不顾自己的舞蹈事业,为了见罗依而误场;罗依对玛拉一见钟情,在没有同家人商量的情况下,马上决定同她结婚。然而事与愿违,战争把他们分开,战争使得玛拉改变命运,虽有婆婆的原谅和叔叔的信任,可玛拉总是自觉形秽,抹不去的等级阴影使得她不能原谅自己,最后为了维护罗依和他的家族的荣誉,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影片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爱、相分、相聚和永别,把炽烈的爱情、恼人的离情、难以启齿的隐情和无限惋惜的伤情共冶一炉,因为战争原因而堕入红尘的玛拉经过了费雯丽的演绎,其善良、美丽、柔弱、无辜表露无疑。可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没有理由不去怜爱的女孩子,最终被战争逼上了绝路,用死亡结束屈辱,她在滑铁卢桥上平静地走向死亡时面容上所闪现出的凄美让人心痛无比。

影片没有气势磅礴的场景,没有扑朔迷离的悬念,有的只是近似回忆般朦胧的视觉享受,有的只是小桥流水般优美的意境,有的只是从剧中人发丝间、明眸间、手指间一点一滴流露出的对爱情的执着和坚贞的信念。本来是一段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却如镜花水月一般以悲剧结尾…此情可待成追忆…

?魂断蓝桥》做为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爱情悲剧之一,一部荡气回肠的爱情经典之作,它之所以让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为硝烟中的爱情使人沉醉,美丽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爱的永恒使人心驰神往……

在不相信爱情的今天,有谁还可以为爱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渴望永恒爱情的现代人可以为《魂断蓝桥》感受那天长地久的爱意。我们应当从这一段美丽而忧伤的爱情故事,一首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中感受爱的春天,对爱的矢志不渝。

第9篇

老实说,我不太喜欢看外国电影,或许是因为文化差异吧,一直以来中国影视才是我的最爱,我觉得更有内容,也更为亲近,我显然已经习惯了国人的思维方式。如《天龙八部》之类的武侠,让我非常痴迷,那是我们自己的童话。

但是慢慢的,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渐感觉到了自己思维的片面性带给自己的不足,我开始逼迫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是一个十分繁杂的过程,也给自己造成了不少痛苦,毕竟自己不得不让自己成了两种乃至多种文化的校场,怎么可能会很轻松呢?显然自己固有的平衡已经被打破,但是也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去除了很多我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偏见,如对西方文化的鄙视,对影视艺术的鄙视和偏见等。

到了今天,对于很多领域总算可以自认为比较中肯的看待了,不太会像从前那样,随口就言其优劣,因为我学会了敬畏,不再也不敢再妄下结论,这就让我比较能够以平常心去了解周围的世界,某种程度上极大地减少了偏激,让自己看问题的客观性和正确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确实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有了中肯而客观的态度,再加上一点点决心和勇气,我们便可以基本上做到“择其善者而从焉”的第一步了,即分清楚何为善何为恶。

我最近看了些外国电影,心里有不少感想,这篇文章便是为《魂断蓝桥》而写的,作为观后感记录下来。

这是一部非常有名的美国电影,讲述了一个将军与芭蕾舞女的爱情故事。两个人因为空袭而相遇,在防空洞里算是相识了,之后是去看女孩表演,以及之后的很多小事情,让两人掉入了爱河。后来两人打算结婚,却因为战争被迫分开,女孩也因为违背老板娘的禁令,私自去送别情郎而遭解雇,失去了相对安逸的生活。后来将军的在母亲在儿子的嘱托下见了女孩,却一个意外让女孩以为最近的情人逝世了,顿时精神崩溃,表现极其糟糕,将军的母亲愤然离去,而女孩的生活从此改变,到了最后的沦落风尘。但是事情并未由此结束,女孩后来常去火车站接客,意外遇见了将军,两人感情依然深厚,但却因为女孩那段不堪的往事,让女孩绝望到了极点,这是一种极深的愧疚。或许是对爱情的极度渴望吧?女孩尝试忘掉从前,和将军一起过新的生活,那是她盼望已久的生活啊,她不想轻易放弃。一切都是那么顺利,女孩得到了所有人的欢心,可就在一切都朝着让人喜庆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女孩最终选择了离开,当将军找到她时,她撞死在两人最初相遇的蓝桥之上,故事得以结束。

这部电影让我深受感动,如果你也认真看过的话,我相信你的感受会与我相同,甚至更为强烈。我简略说说自己的感受,算是对这份挚爱的赞许和羡慕吧,两人虽未结果,却有着持久的感人力量,以及散发出的悲剧之美。女孩是纯真的,极其优秀的,这在舞台上下都看得出来,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沦落红尘,这是当时社会的印记和残酷。将军手里时常拿着一个长棍,不停地打来打去,这也让我印象深刻,极其优秀的一个小伙,以及后来的举动,让我很是钦佩。两人真可谓的天作之合,却未得善果,这与社会关系颇大,社会的传统思想是其致命杀手。女孩实在是太爱对方了,她是多么渴望幸福啊,但是她已沦落红尘,已是不洁之身,配不上自己的情郎了,这是社会告诉她的,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所以选择了死亡,为爱献了身,其实哪里知道,对方根本就不会在乎这些呢,所以社会观念才是幕后的谋杀者,当然这一死多少让女孩的形象高大了不少,算是一个补偿吧。影片中时常响起的那段哀婉凄美的音乐,也成了绝对的经典。

先说这么多了,这是一部绝对的经典好片,可以说的还有很多,但是只有你自己去体会,才会有更为深刻的印象,而她于我的意义,在于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给我开了一个新的广阔的世界。

第10篇

爱情,是一种美妙的感觉,他可以让人兴奋,让人忘我,让人忧伤。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爱情有了更深的了解,爱情还包括生命和信念。

魂断蓝桥是风靡全球半个世纪的美国故事,一部荡气回肠的经典之作。他是1940年出品的由茂文·勒罗伊导演,费雯丽·罗伯特·泰勒主演的好莱坞战争题材的爱情故事片,我对,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上校洛依在滑铁卢桥上独自凝视,回想着他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在一次躲避空袭的行动中,罗伊和马拉相遇了,他们一见钟情,在其后的约会中确定了对彼此的感情,战争是残酷的,他们和还没来得及结婚,洛依就被遣去了战场。最后的离别也只是远远的望上了一眼,不幸的是,这还导致了玛拉失去了工作。生活的窘迫逼得她不得不背叛自己,为了生存而迫不得已。他回来了,他们回家了,她受不了内心的愧疚和自责,自杀了。

这是一场悲剧的爱情,他们爱得轰轰烈烈,却又分的急急忙忙。战争让他们阴阳相隔,活人在流泪,逝人在流血。

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情节是在乡下的洛依家,玛拉已经向罗依的母亲说明情况并决定离开罗依,出门后,她可以远离罗伊,她可能是怕无法承受洛依那爱慕的目光吧,那目光对她来说就像是一把利剑,对视无疑是一种严刑拷打,相拥时,她不舍的眼神深深地刺痛着我,为什么老天这么不公平?他心中有她,把那个幸运符又送给了玛依,这是多么温馨而美好的画面。不幸的是,她自杀了,她逃避了,但他仍然爱着她。

全剧以幸运符为线索展开了悲剧的爱情,这爱情让观众看了不时地心痛,对他们的爱情怀有一颗悲悯之心',这是多么美好而又忧伤的爱情,漫入心头,浸入心底。究其悲的原因,还是因为战争,所以,为了不再有如此“忧美”的爱情再现,请捍卫和平,为人类的爱情创造一片祥和的净土!

第11篇

?魂断蓝桥》是一部风靡全球近半个世纪的美国故事片,描述一段美丽而忧伤的感情故事,一首催人泪下的感情绝唱,是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感情杯具之一,一部荡气回肠的感情经典之作。

?魂断蓝桥》原名《滑铁卢桥》,“魂断蓝桥”这一电影译名是香港人的手笔,比大陆原先的“滑铁卢桥”的直译,来得更生动传神!和片中的女主角不仅仅把生命留在了这座桥上,还把自己的感情、信念和灵魂一同埋葬在这座桥上……这种令人凄美、荡气回肠的伤感更为贴切!

?魂断蓝桥》的资料传奇,文艺气息浓厚,具有极高的催泪效果。它之所以让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为硝烟中的感情使人沉醉,美丽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爱的永恒使人心驰神往……。它的成功,不仅仅仅是向人们展示了爱的真谛,更重要的是向人们昭示了和平的宝贵和战争的罪恶。两次战争的先后呼应使得这个标准感情杯具的背后有着鲜明的反战信息。如果不是因为战争,也许这一切的杯具都不会发生。“拒绝战争,争取和平”,这是影片暗含的主题。

几十年来,《魂断蓝桥》一向为广大观众喜爱,原因就在于影片从始至终紧扣感情主题,在朝不保夕的战争环境中相遇的洛伊和玛拉相爱了,爱得炽烈奔放,爱得无我忘我。玛拉能够不顾自己的舞蹈事业,为了见洛伊而误场;洛伊对玛拉一见钟情,在没有同家人商量的状况下,立刻决定同她结婚。然而事与愿违,战争把他们分开,战争使得玛拉改变命运,当女人公玛拉在得知心爱的恋人洛依“战死”的消息,万念俱灰,为生活所迫沦为妓女……夫人对儿子的婚姻表示满意,她说一个母亲最大的心愿莫过于给儿子挑个十全十美的人了。但是,玛拉再也控制不住,她意识到感情在社会的非难前是无能为力的,自己在上流社会人们的眼中只但是是一个“堕落者”。虽有婆婆的原谅和叔叔的信任,可玛拉总是自觉形秽,抹不去的等级阴影使得她不能原谅自己,最后为了维护洛伊和他的家族的荣誉,在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时刻,玛拉选取了用死亡洗刷自己的耻辱……

影片没有气势磅礴的场景,没有扑朔迷离的悬念,有的只是近似回忆般朦胧的视觉享受,有的只是小桥流水般优美的意境,有的只是从剧中人发丝间、明眸间、手指间一点一滴流露出的对感情的执着和坚贞的信念。本来是一段缠绵动人的感情故事,却如镜花水月一般以杯具结尾…此情可待成追忆…这不能不在广大观众中间产生共鸣。

?魂断蓝桥》做为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感情杯具之一,一部荡气回肠的感情经典之作,它之所以让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为硝烟中的感情使人沉醉,美丽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爱的永恒使人心驰神往……

影片透过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爱、相分、相聚和永别,把炽烈的感情、恼人的离情、难以启齿的隐情和无限惋惜的遗憾共冶一炉,因为战争原因而堕入红尘的玛拉经过了费雯丽的演绎,其善良、美丽、柔弱、无辜表露无疑。可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没有理由不去怜爱的女孩子,最终被战争逼上了绝路,用死亡结束屈辱,她在滑铁卢桥上平静地走向死亡时面容上所闪现出的凄美让人心痛无比。

影片的人物主角演绎,内心刻画传神到位。洛伊在剧院外来回踱步等待玛拉的回信时那种患得患失,焦急期盼的情绪都随着洛伊无意识挥动的小礼貌棍而流露出来,当他接过剧院杂工带来的信件时又是那么急不可待的拆信观看,见到玛拉在剧团老板娘逼迫下写的拒绝资料时,洛伊脸上雀跃的神情瞬间黯淡下来,垂头丧气的离开。但当玛拉的朋友凯蒂追出来告知洛伊真相时,洛伊兴奋地挥动小礼貌棍步履轻快的赶去约会地点“烛光俱乐部”。在约会地点门外,洛伊焦急的等着玛拉的出现,这种情绪透过洛伊的动作表露无遗:几乎每部马车来到门前他都抢步接近探视。洛伊这些的焦急、期盼、失落、兴奋的内心刻画是那么的直观传神!

玛拉在“烛光俱乐部”理解洛伊的爱意表白后明白洛伊立刻又要上前线了而感到哀伤无奈,情绪就像雨天早晨一样抑郁难舒,她的眼神是那么的无神失落,跟雨天的天幕样灰暗!但当她无意中向外张望见到本该远去前线的洛伊站在宿舍外的街道冒雨守候时,玛拉的眼神从无神到汇聚,从疑惑到确信,从不敢相信的惊喜到手足无措的狂喜,表现得如水银泻地般的流畅!

影片的用光艺术可圈可点!虽然是黑白片,但在影片里透过光影的塑造,营造了剧情发展的特定环境:空袭时滑铁卢大桥夜空中晃动的探照灯光影,烘托了恐怖的战争环境;洛伊观看芭蕾舞的场景,光线华丽,影像融和清晰;玛拉和洛伊感情表白时,两主角眼神光的准确到位;在“烛光俱乐部”里玛拉和洛伊在跳“道别华尔兹”时,随着悠扬伤感的旋律,玛拉和洛伊进行他们一生中最后的共舞,随着乐曲的流淌,乐手逐渐熄灭身前的蜡烛光,舞场逐渐的暗下来,也似乎暗示着玛拉和洛伊的将来是黯淡的,忧伤的!当玛拉和洛伊舞到窗前时最后一盏蜡烛也熄灭了,他们就停在那,互相凝视着,这时是一个特写镜头,在窗外光线照映下给玛拉和洛伊的面部剪影轮廓度上了圈朦胧而圣洁的光晕,两人在《友谊地久天长》的旋律中,在这如梦如幻的光影中吻在一齐了,两颗相爱的心贴近在一齐了。当洛伊和玛拉分别时,画面是浓重的黑色块,渲染了种离别凄楚的气氛。

影片的表现手法之简练也是少见的。玛拉被迫沦落街头卖身,她的行为是丑陋的;玛拉因自卑而自杀,其后果是难看的。然而,不可否认,从本质上讲,玛拉是纯洁的、羞怯的、完美的,为了保全她的完美形象,影片只拍摄了她在滑铁卢桥上独倚栏杆,对着陌生人的勉强一笑及卡车过后地上散落的手提包和吉祥符两个镜头,来暗寓她的沦落和生命的消逝,而对她以前的卖身生涯和自杀后血肉模糊的惨状都简单带过。

战争本身就是痛苦的代名词。战争创造了玛拉和洛伊的感情,但也制造了这段感情的杯具。洛伊与玛拉是在战争的混乱中相遇,同时也是战争摧毁了他们忠贞的感情。他们的相遇是杯具的开始,战争的持续是杯具的延续,战争的结束是杯具的升华。

这段感情之所以“美”令人神往,是因为他们感情的纯洁,坚贞给“战争”增添了色彩。洛伊对玛拉表白:“在死亡空袭的阴影下我能遇到你,比在和平时期到处闲逛,漠视生命,更能强烈感受生命!

杯具就是把人类完美的事物毁灭给自己看,也许只有毁灭才是美。《魂断蓝桥》的出色之处不仅仅仅在于其动人的故事,演员们精湛的表现技巧,更多的是编剧导演匠心独运的巧妙感人的情节安排。

影片开头,白发苍苍的洛伊来到滑铁鲁桥,手拿护身符凭吊逝去的情人,20年前的那一幕又如在眼前。其实刚开始,影片就以倒序的手法给观众作了伤感的伏笔。

之后,剧情的发展虽不是急转直下,但却慢慢从感情快乐的顶峰向波折、矛盾、冲突走向悲情之路,乃至最后的大杯具结局落幕。

全片情节从悲到喜,到渐悲再到大哀伤的情感线路便呈现出来。全剧情节不算复杂难懂,却时时调动着观众的情绪。

常言道,“演员选对了,戏就成功了一半”这句话确有道理。《魂断蓝桥》的催人泪下的效果,与演员们的深厚功力分不开。

第12篇

?魂断蓝桥》这部片的封面写着“影史上三大爱情悲剧之一”。看了这部片子后,才能深深体会以上这段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作为这部片子的广告词可说是当之无愧。这也直接让笔者感受到这部电影所要带出的意思及画面。一个上尉与一位舞蹈员的倾城之恋。不幸的是,他俩的爱情却萌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导演通过了悲情战争,刻画一出爱情悲剧。故事的策划及安排可说是赚了观众不少同情之泪。当然,当中也传播了一种意识,那就是反对战争。导演兼顾了情感部分及反战的教育思想,称得上经典之作。

故事剧情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军上校罗依·克劳宁在滑铁卢桥上独自凭栏凝视,通过吉祥符让他回忆起20年前与女主角玛拉的一段恋情,本剧导演通过了一些场地细节加强了罗依对已故女友玛拉的思念之情。略为黑暗的场景、稀疏的背景人群、他从口袋里拿出玛拉送给他吉祥符,凝视着远方等的表现手法,罗依的思念之情就这样在故事的开头慢慢被导演给带了出来。

故事人物罗依的矛盾之处就在剧情开头的5分钟里面,观众不难发现,20年后的罗依是一个站在卢沟桥上缅怀的白发上尉,但是相比20年前站在卢沟桥上的上尉可说是天渊之别,此时的他可说是一个放浪不羁的青年,透过罗依的不削表情及抛烟头的举动就可知道。导演透过了这两个电影细节分别介绍了20年前及后男主角的性格特征。可说是流畅之极,毫无做作的带出了此剧的开头部分。

20年前的故事展开后,在卢沟桥上,由于德国战机的突然来袭,在逃命的过程中罗依结识了女主角玛拉。通过防空壕里的避难,他俩对对方产生了良好的第一印象。玛拉是一位芭蕾舞演员,急着赶往剧院演出,临走时,玛拉将心爱的象牙雕成的吉祥符送给罗依。二人一见钟情,玛拉不顾剧团女经理笛尔娃夫人的严厉反对,依然与罗依立下了海誓山盟,决定步入教堂。剧团女经理笛尔娃夫人的表现反映了第一世界大战时期西方国家依然处在一种极其封建的思想上,那时候的爱情是没有所谓的恋爱自由,婚姻观念或恋爱等都不是尽如人意的,束缚依旧还是束缚,他们不能决定自己所愿,他们必须向他们的上级征求同意,否则不能结婚,生活条件下的考量也必不可少。玛拉就是在选择婚姻的情况下而放弃了歌舞剧团,最后导致她陷入生活的困境。

这场战争也反映了身在那个时代的男人的身不由己,他们必须因为为国效力,而马上随军征战,战争是残酷的,随军人员也可能随时送上宝贵生命。就在同克劳宁夫人会面前,玛拉无意间在报纸上得知罗依阵亡的消息,虽然阵亡的消息是假的,但这也间接表示了当时的爱情故事是极其不稳定的。玛拉在火车站送别罗依的一幕就可反映当时女人的无奈,丈夫男友的离去是没有预知性的。“再见”一词对于当时的他们是可贵的,因为这也许就是最后一次的见面。

观众不难发现,在火车站那一幕,车站里的部分人士、士兵及他们的家人或爱人等,士兵们都从车窗里探出头来表示了不舍之情。拥抱,吻别,挥手道别等都是他们离开家乡前的最后肢体语言。在火车开动的刹那,主题曲《一路平安》慢慢的想起,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导演也通过了音效表达了当时人们的心理感受,人的心理表现利用音乐来衬托可说是天衣无缝。

之后,误以为自己失去爱人的玛拉为了生存,她和凯蒂只好沦为歌女。寻找工作却处处碰钉,论样貌、才艺及态度,在现今社会她们是不可能要去沦为歌女的。可是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战争的洗礼夺走了他们的宝贵青春及爱情,并且经济环境逼他们必须从事低贱的工作。最后,在罗依安全归来后,她因无法将自己的职业告诉罗依及为了捍卫其家族的声誉,最终被战争逼上了绝路,用死亡结束屈辱,玛拉来到滑铁卢桥上,一队军用卡车隆隆开来,玛拉平静地迎着卡车走去,任凭车灯在脸上照耀,在人群的惊叫声中,一个年轻的生命结束了,地上散落着手提包和一只象牙雕的吉祥符。

导演将镜头特写锁定在吉祥符上,透过循序渐进的拍摄方式将吉祥符对于他俩的意义给表达出来。从他俩相识、相爱,分离,再度相遇直到女主角自杀的那一刻,吉祥符就是他俩爱情的一个证明,虽然到最后他们都没有一张结婚证书,但是吉祥符已经明显是他们爱情故事里的一个佐证。玛拉自杀之前,白色的大雾、玛拉的黑色连身裙,落寞的表情,稀疏的背景人群等电影语言,都刻画了玛拉当时的心情,导演将镜头锁定在来往的汽车,卡车及马车的急速上等的表现手法,都表示了玛拉愈自杀前的忐忑心理表现。

导演将卢沟桥及战争还有他俩的爱情结合在一起,无论发生什么重大事故似乎都与卢沟桥摆脱不了关系,可说是该剧非常“重点“的场景语言,在这部电影里占了很重的戏份。最后,此片最吸引笔者视线的画面就是卢沟桥上的一个讽刺画面,马车及汽车同时出现在左右车道的一个矛盾画面,这也间接表达了当时的贫富悬殊极其严重,导演通过这个矛盾冲突来诉说当时的经济环境及人民的生活概况。

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纯熟的技艺向世人展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历史画面,没有气势磅礴的场景,没有扑朔迷离的悬念,有的只是近似回忆般朦胧的视觉享受,《魂断蓝桥》堪称一部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看完整部片子,不由产生一种造化弄人的感叹。两次战争的先后呼应,让笔者更加明白和平的可贵,同时也烙下了那个时代道德观的印记。

第13篇

在漫漫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世事相对而言不过是沧海一粟,白驱过隙,转舜即逝,简直不值一提。然而,还有人生必看的50年经典影片,值得一赏,每部世纪经典影片都有它的过人之处,虽然没有华丽的铺张,没有多么复杂的特技,有的只是真诚地、精彩地演绎,而是故事背后表达的深深教育意义。

人非草本,孰能无情,俗语说:“天若有情天也老”,天地悠悠,岁月匆匆,百年乱世只剩无名氏,我已被本片中的爱情悲剧深深地打动了。

剧情回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军上校罗依•克劳宁在滑铁卢桥上独自凭栏凝视,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象牙雕的吉祥符,20年前的一段恋情仿佛如在眼前。

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回英国度假的罗依假期已满,即将奔赴法国。在滑铁卢桥上,他救了舞蹈演员玛拉一命,于是他们相识了。玛拉是一位芭蕾舞演员,她急着赶往剧院演出,临走时,玛拉将心爱的象牙雕成的吉祥符送给罗依,二人一见钟情。玛拉不顾剧团女经理笛尔娃夫人的严厉反对,同罗依幽会,在苏格兰民歌《一路平安》的华尔兹舞曲中,两人翩翩起舞,含情相望。第二天上午,罗依因行期推迟,找到了玛拉,要和她马上结婚。可当他们兴冲冲地赶到教堂时,发现错过了教堂规定的结婚时间。两人只好决定第二天再去。然而就在当天傍晚,罗依被召回军营。即将演出的玛拉在接到罗依将要提前开拔的电话后不顾一切地赶到滑铁卢车站,但是火车已经起动了。

由于错过了剧团的演出,笛尔娃夫人被激怒了,她讥讽玛拉在堕落。玛拉的好友凯蒂挺身而出,为之辩护,被一同开除了。失了业的玛拉和凯蒂只好相依为命。时隔不久,玛拉收到罗依寄来的信,信上说罗依的母亲克劳宁夫人将特意到伦敦与玛拉会面,她高兴极了。可没想到就在同克劳宁夫人会面前玛拉无意间在报纸上得知了罗依阵亡的消息,巨大的打击使得她精神恍惚,她和克劳宁夫人不欢而散。罗依的死对玛拉来讲是灾难性的打击,失去爱情的玛拉觉得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为了生存,由于战乱时代,她和凯蒂只好沦为妓女。

一次,在滑铁卢车站招揽生意的时候,玛拉竟然在人群里看到了罗依。喜出望外的罗依拥抱着百感交集的玛拉,向她叙述着自己的遭遇,他受过伤,失去了证件,当过德国人的战俘,差点丧命但终于逃脱。罗依询问玛拉离别后的生活,但玛拉难以启齿,罗依以为她另有所爱,玛拉深情地表白“我只爱过你”,罗依对玛拉的忠贞深信不疑,不容分说,把她带往家乡。

在苏格兰的克劳宁家,克劳宁夫人和罗依的叔叔对玛拉很满意,然而其他人很不喜欢玛拉的舞蹈演员的身份。玛拉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她意识到爱情在社会的非难前是无能为力的,她将实情告诉了克劳宁夫人,并求她不要告诉罗依。玛拉给罗依留下了一封信说不能嫁给他,于是离开了。罗依焦急万分,他找到了凯蒂,凯蒂告诉了他一切。玛拉来到滑铁卢桥上,独自倚着栏杆,眼神呆滞。一队军用卡车隆隆开来,玛拉平静地迎着卡车走去,任凭车灯在脸上照耀。在人群的惊叫声中,一个年轻的生命结束了,地上散落着手提包和一只象牙雕的吉祥符。

该剧中的男女主角都是用情至深之人,即使身处乱世,也不忘记爱情的专一,不要忘记了心中所爱之人,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就是单纯地、真诚地爱着对方。后来罗依了解了玛拉的生活经历之后,也没有嫌弃她,因为他是如此之爱着,不是一天,一月,一年,而是一生一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然而玛拉她因为自尊和性格,不能欺骗自己,也无法原谅自己,面对心上人,又不知道怎样开口,无法面对,唯有一死以证最爱,从来没有变心过,从来只爱他一个人。

第14篇

每次的音乐课,都让我对音乐有着更深一步的认识,让我明白影视作品和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尤其是看完《魂断蓝桥》后,我深深地被电影的凄凉的感情故事,还有那舒缓飘逸的《友谊地久天长》,仍然在我脑海中回响。

那是在空袭时,罗伊偶然帮忙了美丽的芭蕾舞演员马拉,两人相谈甚欢。影片前半部分洋溢着感情片惯有的浪漫主义传奇色彩。罗伊看马拉演出、之后甜蜜约会、次日即在雨中求婚,仅仅一天的相识就私定终身,洛伊娶玛拉为妻。仅仅因为爱。爱是不计较一切,爱是在见到你第一眼就感觉认识很久了,爱是喜欢你就要和你在一齐。不知有多少人对这一幕印象深刻,即便是,杰克和罗丝在泰坦尼克号上飞翔,也没有像罗伊的求婚那样打动我。费雯丽像小猫一样害羞迷人,好像一点拨就会融化,当她既惊喜又紧张地穿上衣服奔向雨中的罗伊时,又像一只不知所措的小鹿在乱撞;罗伊像小熊一样可爱阳光,好像拥着爱人就是拥着全世界,白马王子既纯真又成熟的心灵,既温柔又霸道的求婚,让马拉都一齐兴奋不已。当他们接吻时,那幸福的神情,让我明白了,情人的吻就应是很温暖、很美妙的吧。

但是,当部队提前开拔,两人还来不及结婚,甚至来不及告别后,整个故事就倒向了杯具的一面。先是失业,后是马拉以为罗伊阵亡,之后是沦为应召女郎。看着一个清纯女孩成了妓女,观众的心都揪紧了。但最大的杯具却在于,陷入肮脏的泥潭后,那个昔日的纯洁爱侣,那段纯真年代的最佳见证--罗伊回来了!

马拉和罗伊太相爱了,这是好事,但好事在某些情形下,也会造成杯具。深爱一个人,会看不见对方的缺点,认为对方是完美的,而自己又恰恰是不足的,需要完善的。所以,许多人在爱人面前会紧张,这很正常。互相深爱,则意味着双方皆是如此情绪,紧张到箭在弦上,不该说的话会说,不该做的事会做,简直处处自摆乌龙,所以相爱至深的两人如果不想最后闹到互相伤害的地步,就必须需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见多识广、经历生死的罗伊做得很不错,但温柔敏感的马拉在这方面就有明显欠缺了。

我们设身处地为马拉想想:如果你深爱一个人,必须期望自己在对方心目中是完美的,但你自己清楚,其实你不完美,而且好像更糟;如果他也深爱你,你看出他也把你看作完美典范,但你自己明了,如果他有一天发现了你的过去,他会失望,甚至可能会轻视你。你能忍受吗?一个你深爱、以前也深爱你的人,看到了你最坏的一面。然后,他赞赏的、爱慕的、渴求的目光演变为鄙薄的、后悔的、漠视的任何人想到这儿,都会寒气阵阵袭来。

在感情中,有一种情绪叫“先发制人”--“我明白这人必须看不上我,所以我要先装出一副也看不上他(她)的样貌。”在马拉的这种情形中,我想有些自尊心强、好面子的人会采用差不多的方式--“我明白这人迟早看不上我,所以我要更早装出一副看不上他(她)的样貌。”这是一种以伤害对方为结果,到达保护自己最终不受伤的方式,但马拉不是这种人,如果她会的话,她就不是她了。

假如马拉不那么爱罗伊,只是单纯地想自己的生活会由此发生好的转变,而不去想自己在罗伊心中会是怎样的形象,她根本不会离开。而离开罗伊的马拉又能到哪去呢?之前沦为妓女,一是由于生活所迫,二是以为爱人已死,心如死灰,贞洁也毫无好处。而此刻,罗伊回来了,自己那颗纯洁的心灵也跟着回来了,可不纯洁的经历却刻在她身上,她自己认为怎样也抹不去。没有退路了,只有一死。战争造成了杯具,性格也决定了命运,马拉是柔弱的,惹人怜爱的,令人同情的,也让我们理解到感情的真谛。

玛拉是美丽的,可爱的,如此受人喜爱。去到苏格兰的洛伊家的农场,她是完美的洛伊的新娘,但是,她也是善良的,她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一道坎,她忘不了自己以前的生活,她为了洛伊的名声,她选取了离开。“我爱你,我从未爱过别人,我不会的。这是真的,我不会的,洛伊”经典的友谊地久天长曲章响起。所有的一切只能使得人们去怀念了。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hjlw.com/redian/qitawenan/qn6rmp.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