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号简历网 >

热点 >求职风向 >

90后求职趋于理性 愿意到基层去

90后求职趋于理性 愿意到基层去

7月,首批“90后”高校毕业生全部离校。这个被认为“理想和信仰缺失”的群体,正式大规模走向社会。他们如何从就业难的困局中突围,能否担起应有的责任,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备受社会的高度关注。

90后求职趋于理性 愿意到基层去

求职趋于理性

7月初,兰州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徐保安就已经办完了所有离校手续,踏上了前往新疆的列车,到一家大型能源企业上班。离校之前他说,毕业生中,城市孩子就业上选择性相对大一点,如果眼前没有好的工作可以先锻炼,等机会或通过考研“曲线就业”。而农村孩子唯一的选择,就是先就业。

“好不容易从农村考到城市,在城市找个稳定的工作是我原先的理想”。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阿拉伯语专业的刘旭同学说,他毕业后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没完没了的值班,没有时间顾及其他的事,面对现在高压的工作状态,他决定回到家乡县城。“大城市竞争激烈,压力太大了,回去可以过稳定的小日子”。

“我已经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虽没被录取,但我还想再试试。”国考失败的兰州大学毕业生颜福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说,自己从小在城市长大,在外面和基层没办法适应生活,最终还是会淘汰,所以决定在城市暂时找一个工作,收入高低并不重要,先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和生存能力,然后准备继续参加今年国家企事业单位的考试。

与往届相比,“90后”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时不再盲目追求高薪的工作岗位,大城市或大企业也不再是唯一选择,他们更愿意沉下去到基层或者生活相对艰苦的地区发展。兰州交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王彤玲分析说,以前所有的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主要把就业定位在一二线城市。有的宁可挣微博的收入在城市挣扎,也不愿回到县、乡一级去工作。现在这批“90后”毕业生中的农村孩子大多数愿意到基层去,同时,大多数城市的孩子仍然把就业的目光投在了城市。

省内某高校招生就业处一位老师介绍,根据目前毕业生签约情况来看,“90后”比起前几届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态度来说,显得更切合实际。他表示,以前,新疆、内蒙古等一些能源工业企业在校招人时,招聘的条件放得很宽,待遇也很优越,但很难招够如愿的人数。而今年参加校招聘会的企事业单位都很容易招到人,在他们的统计中,去基层和边远艰苦地区的大多数是农村毕业生。

  肩负多重压力

近几年就业渠道不断拓展,但对首批“90后”高校毕业生而言,就业难依然存在。

为什么大学生还找不到工作呢?其实,在普遍招工难的现实中,大学生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难在“满意度”上,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不愿意去做简单的体力劳动。兰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分管就业的一位刘姓负责人说,根据就业签约,学生就业时,最看重的是单位的福利、待遇,其次是个人的发展空间,然后是单位所在地区及工作与专业的相关性,对工作稳定性的关注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面对就业的压力,二本院校毕业的小军找了一份客服工作。上班之后,发现自己对工作和社会的适应还有一定的难度,缺乏社会经验,不懂如何与人沟通交流,神经处于紧绷状态,“感觉人憔悴了,花钱也很有压力!赚钱难,而且总是想换工作。”

学校和招聘企业均认为,“90后”大学生是一个聪明、积极、上进、充满活力的群体,总体来说比大学时代的“70后”、“80后”有更宽的知识面。但他们比较自我,社会责任感不强,不能直面困难,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能力有待加强。更为突出的是,他们不大愿意将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与团队中的其他人分享,不太懂得如何恰当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在遇到挫折时容易妥协。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90后”大学生就业时,来自家长及周围环境的压力比就业难本身更大。王彤玲说,“90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周围主事家长较多,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做一些相对艰苦的工作,也不愿意让孩子去创业。近八成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主要表现在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专业对口要求等方面。

在与学生们的交流中记者发现,好多“90后”并不喜欢公务员、机关干部类的“铁饭碗”工作,他们不愿坐在办公室被大大小小的琐事困扰,不愿让循规蹈矩的工作限制住他们的创造性,不愿受固定工作时间、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的约束。他们更热衷“自由职业”、“公司白领”等相对自由的工作。

  应改变的不仅仅是“90后”

“90后”大学生就业难既有供需结构性矛盾,也有大学生诚信、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不同单位用人理念的差异,以及跳槽率较高等问题所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都应备受关注。

工作经验是令所有大学生都头疼的问题。如今到招聘单位面试,面试官开口就问:“你有工作经验吗?” 面对这样的发问,大多数青年学生除了摇头,就是叹息!

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学新闻专业的王程无奈地说,既有丰富工作经验,学习成绩又好的学生的确存在,但绝大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有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呢?

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惩罚制度,让大学生“伤不起”。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用人单位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现象。

某机构人力资源首席顾问冯源认为,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确实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国家在就业政策、企业在用人机制上均要以人为本,为大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降低录入门槛,让大学生学会技术,积累经验,真正实现自我就业。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hjlw.com/redian/qiuzhi/po1o1.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