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号简历网 >

热点 >心得体会 >

关于《弟子规》读后感范文3篇

关于《弟子规》读后感范文3篇

其实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但是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弥补的,以下是本站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关于《弟子规》读后感范文3篇,以供参考。

关于《弟子规》读后感范文3篇

《弟子规》读后感1

“弟子规 圣人训”弟子就是学生,规就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

《弟子规》一共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部分。总叙就是总的概括一下后面的七个部分。入则孝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里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出则弟就就是在社会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奉事兄长。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不可放逸。信就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泛爱众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亲仁就是亲近仁者,以师是之,要跟他学习。仁者无敌。余力学文就是除了以上六个部分所学习的之外,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学习其它有益的学问。

《弟子规》的每一部分都教给了我一个道理,入则孝告诉了我要孝顺,出则弟告诉了我要奉事兄长,谨告诉要谨慎做事。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一定要严格遵守《弟子规》中的知识,《弟子规》一定会让我比以前更加好。《弟子规》适合所有学校与各种年龄的人诵读他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明确的价值观念。养成敦厚善良的心性。同是对家庭的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也必然有莫大的助益。

生命诚可贵,而这可贵的生命是谁给与我们的呢?这一切都是父母给与我们的。他们不但给了我们生命,还把我们养育成人。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父母呢?是的。一个声音肯定的回答说。那我们应该怎样去感恩父母呢?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吧!

《第子规》对我十分有益,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也一定回按照《第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2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是素读课是读《弟子规》这本书。这本书是从小到大的一本教育最好的书。学小给我们学生提供的书,是因为要让我们学生做一个善良,尊敬长辈,不偷东西的学生。

李老师和我们都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已经很久了,应有一些感想和或反思吧!

我的反思与感想:《弟子规》这本书里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这句话意思是说:你向别人借东西,一定要及时还,你以后再要向他借东西比较容易的。一次,我向我的一个朋友借一条红领巾,可是我过了好几个星期才还给她。今天我又要向她借东西,可是她一直提醒我:不用了一定要还给我!我知道我以后一定不再借别人的东西,不要那么久才还给别人了。

原来读《弟子规》这本书是有收获的。


《弟子规》读后感3


最近,学校组织同学们学习《弟子规》。有人说:“《弟子规》这一传统+经典太老旧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没有必要去学习吧?”

《弟子规》总没有太阳老吧!太阳比《弟子规》要老得多,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这样已经几百亿年了,我们能不能哪一天不需要它?一时一刻不需要它?或者,哪一天太阳相反的轨迹运行,这人类社会还能正常生存吗?它万古常青!太阳的运行要保持稳定,离远一点,地球就结冰了,靠近一点,地球就烧毁了。因此近一点或远一点都不适合人类生存。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是真理,或者依照自己的需要改变这个根本。

现在许多中国人丢掉自己的好东西实在太多了,却依然默视,而许多国家却视它为珍宝。在许多发达国家的标示牌上,都可以看到有醒目的中文写在上面。这是在显示我们的中文多么受欢迎吗?开始他们还沾沾自喜,为之骄傲。到后来才知道,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而是为了警示中国人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古中国是礼仪之邦,可现在却不大如以前了。老祖宗留下来的精华,那些智慧我们不能丢掉!《弟子规》说道,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一起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这些,非做不可,同时还要学好各方面的技能。这些难道不是我们该学习的吗?

我们不光要在口头上说要去学,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学习,行大于言。

前一段时间和同桌闹了一点小矛盾。学了《弟子规》后,我想:当初我要是忍忍的话,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而现在已经发生了,再后悔也无济于事了,只能往前走。于是,我主动去融合她。如果成功了,双方都会变轻松,如果没成功,那么只能顺其自然,用平常心对待。因为我认为:你去尝试了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去尝试就一定不会成功。

古人那大海般的广阔胸襟,那一种超乎常人的思想境界,怎不让人产生敬意呢?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弥补的。”所以对于科技发达的今天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hjlw.com/redian/xinde/2m2nk1.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