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号简历网 >

热点 >心得体会 >

忧患心得体会7篇

忧患心得体会7篇

大家经过学习后写心得体会是个不错的选择,现在社会中,写好体会我们自身的能力都能得到进步,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忧患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忧患心得体会7篇

忧患心得体会篇1

最近,中央党校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在当前形势下,举办这种形式和内容的研讨正逢其时,意义重大。习近平同志在开班式上为学员讲了十分重要的第一课。通过学习,我深受教育、启发。对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纵观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大秦帝国、大汉王朝,都从兴盛走向衰亡;从贞观之治到安史之乱;从康乾盛世到嘉道中落;李自成的灭亡、太平天国的最终失败等,历经兴衰治乱,周而复始。其间国泰民安的时间最长也不过百余年。我们的先贤从历史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等等精辟的警世名言。习近平同志经常引用历史典故,启发我们要以史为鉴。

中国共产党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发展壮大于忧患。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来源于向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忧患中永不退缩,永不停步,不断前进,继续革命,彰显了革命的彻底性。在革命初见曙光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与黄炎培先生彻夜探讨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夺取了全国的胜利,毛泽东同志正重告诫全党“不要学李自成”,进京是“赶考”,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作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演讲。“两个务必”至今仍是我们的座右铭和传家宝。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表明了我们党和国家进入了建党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同时,在大好形势下,习总书记又警示我们: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风险社会”。他一再严肃地告诫全党要保持“底线思维”,要有最坏的思想准备。进入“风险社会”不是骇人听闻,强调“底线思维”也绝非空穴来风。这是习近平同志殚精竭虑,夙夜为公,对当前国内外形势敏锐洞察,深刻分析所做出的精确判断。在这次开班式上又再次强调: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决不可以掉以轻心,乐而忘忧。同时对当前在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事环境、党的建设七大领域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研判,提出了明确的应对措施和具体要求,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当前多种风险因素切切实实地存在着,一些风险随时都可能发生,迫切需要我们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本领和能力。

如何防范化解风险,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三个“既要”和三个“也要”。即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战略主动战。

落实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防范和化解风险。我的理解:

一要着眼于防。防不是消极应对,要常思大局,常判大势,常怀底线思维,常存忧患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警惕。抗洪救灾时有一句响亮的口号叫“严防死守”,保护大堤不得有丝毫疏漏,不能放过一个细小管涌。蝼蚁之穴,可溃堤千里。防就要防得细,从细微处察起,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黑天鹅”事件,常突破人们的传统观念,不易觉察,但总有端倪可寻,朕兆可察。防范“黑天鹅”事件一定不要放过蛛丝马迹。防就要防得早,防得及时。战国时宋玉在《风赋》中讲道:“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风最初只是在青蘋草尖上轻轻飞旋,最后呼啸为劲猛彪悍的狂风,狂风是由微风发展而来。大的影响、大的思潮往往是由不易察觉的小事件酿成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置,才能防患于未然。

二要着力于备。有备无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先有了准备,就能对付各种复杂局面。一是做好精神准备,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警惕,克服和平麻痹思想。看不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要警钟常鸣,枕戈待旦,防止精神懈怠。二是做好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和能力准备。干部是防范化解风险的领导者,组织者。要着力提高干部素质,解决好能力不足的风险。有些领导干部存在着“不做事无是无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惹麻烦、怕担责,出工不出力等情况,甚至有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行为。要从选人用人入手,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五条标准,选好干部,能者上,庸者下。保持干部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干部的素质提高了,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本领和能力定会大大增强。

三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实现长治久安。人民群众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力量和智慧源泉。要密切联系群众,善于组织群众,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群众,使底线思维、忧患意识深入人心,防范化解风险人人有责。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就可以防范化解和战胜任何风险。

四要加强人民军队建设,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强防范化解风险的制度建设,充分做好应对各种风险的处置预案。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我们满怀信心,“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乱云飞渡仍从容”,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我们一定能防范化解战胜各种风险。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实现我们伟大祖国的长治久安。

忧患心得体会篇2

9月18日,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石时态在全省法院2020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会上做了重要讲话,我通过这次学习体会到我们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要保持头脑清醒,充分认识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作为年轻人也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进一步认识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要坚持惩防并举,使我们自己自觉拒腐防变,带头廉洁自律;继续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发挥法规制度的规范和保障作用;继续在强化监督上下功夫,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和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

要坚持标本兼治,治标和治本,是反腐倡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只有抓好治本,从源头上不断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才能巩固和发展反腐败取得的成果,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建立健全有利于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要严明党纪政纪,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五条纪律”,对其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要全面纠正和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

要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自身反腐倡廉的理论建设,努力增强自身反腐倡廉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严格执行工作纪律,经受住腐蚀与反腐蚀的严峻考验,维护法院的良好形象。

忧患心得体会篇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的是忧患使人得以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这个妇孺皆知的道理也告诫我们,无论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人民物质生活提高到何种程度,居安思危、谦虚谨慎的意识永远不能丢。

居安思危、谦虚谨慎是我党的光荣传统,然而不可否认,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不少人出现麻痹大意、放松警惕将自身置于危险境地的现象。如,有的斗争精神消失,在关键时刻“临阵脱逃”;有的安全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还有的责任意识缺失,隐瞒来往史导致“病毒”扩散蔓延。这些现象从本质上看,并不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资条件丰裕带来的必然结果,很大程度上是学习教育不到位、自我修养缺失所导致的。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告诫全党,要做好“进京赶考”的准备,始终牢记“两个务必”的优良作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仍以“人多地少,依然是世界上很贫穷的国家之一”的基本国情警醒自己;站在历史交汇的起点上,党的十九大更是号召全党要“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正是保持着这种“居安思危”的意识,党和人民的事业才得以不断壮大,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安不忘危”的道理知易行难。现实中,“我传染我负责”“我就是出门走动怎么了”“不戴口罩我开心我乐意”……怀有类似想法的人大有人在。相对于“疫情”而言,这样不加重视、不以为然、掉以轻心的想法远比“疫情”带来的危害更可怕。

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不管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还是改善民生水平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也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前路蜿蜒坎坷、荆棘丛生,稍有不慎就可能“功亏一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眼下,疫情防控虽形势向好,各地疫情阻击取得初步成效,但越是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紧的关键阶段,“居安思危”的意识就越不能丢。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着力在城市治理体系和基层治理能力上下功夫,探索现代化“全周期管理”新路子,着力把制度优势转化治理效能。要牢记初心使命,克服“本来恐慌”,激发忘我斗志,不断提升应对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以扎扎实实的行动培养精准务实的好作风、好风气。

忧患心得体会篇4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八专题“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给我的启示最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既部署“过河”的方向和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问题。”这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句子,让人百读不厌,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感悟和启发。这些句子所蕴含、体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我们认识和把握日趋复杂的形势,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解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启示一:在中央xx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当前xx处在新“xxxx”时期。这一论断是非常精准、及时的。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世界蔓延,我国虽然取得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性胜利,但是疫情防控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台海局势的多变、美国妄图以疆治华的阴险图谋等等都是我们xx发展前进中困难、风险。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党中央的xx方略、xx党委打出的维稳组合拳正是这种忧患意识、风险意识的生动体现。

启示二:作为高校教师,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守卫者,我们不仅要有防范风险的忧患意识,更要有底线思维。总书记指出,“要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强势,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进依法治网。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的这段话,为我们开展思政工作,明确目标任务指明了方向,也更明确了作为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

启示三:今年这一年,对于我们xx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共克时艰,渡过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难关,疫情防控工作平稳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学习平台建设、新校区搬迁、开放大学挂牌工作有序推进。这期间的确有很多的艰辛和不易,但校党委班子坚定不移、克服万难,带领全体教职工向着目标迈进的步伐不乱、速度不减,我们一步步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校党委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带领全校教职工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这正是“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启示四:今年教育部出台了xx综合改革方案,这对我们来说,有着“既部署“过河”的方向和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问题”意义。我们有了“过河”的机会,也要担负起无论有多少艰难困苦都要强渡的重任,那么就要考虑如何“遇水搭桥”“造船渡河”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就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来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主要解决“怎么看”、“是什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主要解决“怎么干”、“干什么”的问题。这两者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武器”和“钥匙”,我们在贯彻落实综合改革任务的时候,就要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始终。

习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斗争意志,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能胜。”我们xx进行综合改革的过程,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既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又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把握历史规律,发扬斗争精神,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20xx年07月12日

忧患心得体会篇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继续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和最重要的工作,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抓好疫情防控这件“头等大事”,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忧患意识,以“须臾不可放松”的姿态和“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决心,一抓到底,直到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增强忧患意识,要继续树好底线思维,筑牢思想“防火墙”。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增强谨慎之心,抓好疫情防控,要一以贯之,来不得半点麻痹大意。必须树好底线思维,尽量从“最坏处”着眼,把问题和风险预想得严重一些,把措施和办法制定得更全面一些,争取最好的结果。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的变化,但任务依然艰巨,还有许多“硬骨头”需要啃。因此,在这个时候,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坚持目标不变、方向不偏、干劲不减,再接再厉,不断巩固成果、扩大战果。

增强忧患意识,要继续强化统筹整合,织密疫情“防护网”。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守好这“两个阵地”,便掌控了阻断疫情的最有效防线。因此,在这个关键时刻,还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增强谨慎之心,坚持一时一刻不放松,全力守好这“两个阵地”。一方面,要以“精细化”救治守牢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严格落实“四集中”措施,采取因人施策,“一人一策”的办法,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另一方面,以“精准化”防控守牢社区防控阵地,严格按照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防控策略,继续加强对社区、小区进出人员的管理,推动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将各项防控工作精准化“到人”“到事”。

增强忧患意识,要继续推进复工复产,畅通物资“保障线”。战胜疫情,离不开强大的防控物资保障。因此,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增强谨慎之心,坚持一丝一毫不马虎,全力推动有序复工复产,把防控物资保障作为生命线来落实到位。要迅速出台金融、税收、人才等各方面政策,鼓励防控物资生产企业优先复工复产;要在行政审批方面,开放“绿色通道”,实现相关审批“零梗阻”;要深入相关企业指导,帮助企业做好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协调解决企业在原料、运输、资金、技术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进一步挖掘企业生产潜能,强化防控物资保障能力。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善始善终,方为不败。在这个关键阶段,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切实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这件“头等大事”,奋力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忧患心得体会篇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重要论述的学习心得体会

最近,中央党校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在当前形势下,举办这种形式和内容的研讨正逢其时,意义重大。习近平同志在开班式上为学员讲了十分重要的第一课。通过学习,我深受教育、启发。对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纵观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大秦帝国、大汉王朝,都从兴盛走向衰亡;

从贞观之治到安史之乱;

从康乾盛世到嘉道中落;

李自成的灭亡、太平天国的最终失败等,历经兴衰治乱,周而复始。其间国泰民安的时间最长也不过百余年。我们的先贤从历史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等等精辟的警世名言。

习近平同志经常引用历史典故,启发我们要以史为鉴。中国共产党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发展壮大于忧患。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来源于向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忧患中永不退缩,永不停步,不断前进,继续革命,彰显了革命的彻底性。在革命初见曙光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与黄炎培先生彻夜探讨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夺取了全国的胜利,毛泽东同志正重告诫全党“不要学李自成”,进京是“赶考”,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作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演讲。“两个务必”至今仍是我们的座右铭和传家宝。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表明了我们党和国家进入了建党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同时,在大好形势下,习总书记又警示我们: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风险社会”。他一再严肃地告诫全党要保持“底线思维”,要有最坏的思想准备。进入“风险社会”不是骇人听闻,强调“底线思维”也绝非空穴来风。这是习近平同志殚精竭虑,夙夜为公,对当前国内外形势敏锐洞察,深刻分析所做出的精确判断。在这次开班式上又再次强调: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决不可以掉以轻心,乐而忘忧。同时对当前在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事环境、党的建设七大领域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研判,提出了明确的应对措施和具体要求,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当前多种风险因素切切实实地存在着,一些风险随时都可能发生,迫切需要我们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本领和能力。如何防范化解风险,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三个“既要”和三个“也要”。即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

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

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战略主动战。落实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防范和化解风险。我的理解:一要着眼于防。防不是消极应对,要常思大局,常判大势,常怀底线思维,常存忧患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警惕。抗洪救灾时有一句响亮的口号叫“严防死守”,保护大堤不得有丝毫疏漏,不能放过一个细小管涌。蝼蚁之穴,可溃堤千里。防就要防得细,从细微处察起,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黑天鹅”事件,常突破人们的传统观念,不易觉察,但总有端倪可寻,朕兆可察。防范“黑天鹅”事件一定不要放过蛛丝马迹。防就要防得早,防得及时。战国时宋玉在《风赋》中讲道:“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风最初只是在青蘋草尖上轻轻飞旋,最后呼啸为劲猛彪悍的狂风,狂风是由微风发展而来。大的影响、大的思潮往往是由不易察觉的小事件酿成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置,才能防患于未然。二要着力于备。有备无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先有了准备,就能对付各种复杂局面。

一是做好精神准备,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警惕,克服和平麻痹思想。看不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要警钟常鸣,枕戈待旦,防止精神懈怠。

二是做好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和能力准备。干部是防范化解风险的领导者,组织者。要着力提高干部素质,解决好能力不足的风险。有些领导干部存在着“不做事无是无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惹麻烦、怕担责,出工不出力等情况,甚至有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行为。要从选人用人入手,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五条标准,选好干部,能者上,庸者下。保持干部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干部的素质提高了,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本领和能力定会大大增强。

三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实现长治久安。人民群众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力量和智慧源泉。要密切联系群众,善于组织群众,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群众,使底线思维、忧患意识深入人心,防范化解风险人人有责。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就可以防范化解和战胜任何风险。

四要加强人民军队建设,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强防范化解风险的制度建设,充分做好应对各种风险的处置预案。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我们满怀信心,“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乱云飞渡仍从容”,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我们一定能防范化解战胜各种风险。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实现我们伟大祖国的长治久安。

忧患心得体会篇7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而今已是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虽遭遇疫情影响,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集中精力打好了一场安危与共的“安全战”。

疫情无情人有情。中国以外已有209个国家和地区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70万例,牵动世界关注目光,抗击疫情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战疫”。纵观国际国内环境,疫情防控中,中国趋利避害、化危为机,中国战疫取得阶段性的胜利,推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诠释着国际安全事业的“引领者”和“安全大国”角色。

安危与共,中国战疫诠释全球安全治理的中国智慧。“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以全球视野布局国家安全体系,担起维护世界和平的角色,去谋求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3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分享了从全国每日新增数千例到多日新增“零报告”的经验,向世界提供了“温暖援助”“命运共同”的科学战疫方法,让世界惊叹“中国速度”、钦佩“中国力量”、倾听“中国声音”,提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四点倡议”。4月2日,第七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以协商一致方式通过一份名为“全球合作共同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决议,为全球共同抗疫提供了智慧,让合作的阳光驱散疫情的阴霾,中国与世界共同维护国际公共卫生安全。

安危与共,中国战疫书写全球安全事业的中国作为。“有国才有家,国不安则家不宁。”回顾历史,多次战火的荼毒,都未曾摧毁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救国救民的信念。他们以民为本,夯实了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以国家利益至上,不断维护着我国和平发展的“大势”,而着眼于应对多样化的威胁与安全挑战,助推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和国家安全能力的建设。正所谓聚沙成塔,党的干部要时刻绷紧“国家安全”这根弦,从人民生活琐事上升“头等大事”的战略高度,有效应对各类风险考验。诚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危害的是国家安全、人民安全,谁能独善其身?中国以国之名祭奠新冠肺炎遇难者,是14亿中国人集体情感释放背后的团结与力量,为破浪前行的中国巨轮构筑更为坚固的安全屏障,立起筑牢国际安全的榜样,阐述着中国的安全观,筑牢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

安危与共,中国战疫展示着全球发展的中国贡献。“大厦不倾,匪一瓦之积,黎庶之安,乃众贤之力。”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从武汉到全国,一批批科研团队攻关,解放军、基建工作队投身建设雷神山、火神山两座医院,中国采取“封城”、社会经济发展按下“暂停键”等;从中国到世界,12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近30场远程视频技术交流会议、中国式方舱医院……物资援助、分享经验、派遣专家,见证全球并肩抗疫,既是对本国国民生命安全的担当,也是在践诺中国“国际安全”的大国责任,让中国战疫成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生动实践和最佳范例,为疫情应对设立一个新的标准,不断为正在进行的全球战疫和未来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持续输送正能量,“中国答卷”已经成为世界抗疫的中心议题。

如今,14亿国人万众一心,提高国家安全能力,不仅维护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以只争朝夕的劲头维护着国际安全,中国正不断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在促进国际安全中,汇聚起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力量”,为实现国富民强提供坚强保障,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标签: 心得体会 忧患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hjlw.com/redian/xinde/6qo2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