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号简历网 >

实习 >实习报告 >

水电参观实习报告

水电参观实习报告

一、实习安排:

水电参观实习报告

第一站:11月8号早上7:30准时出发,前往济南平阴田山电灌。

第二站:11月9号早上8:00准时出发,前往堽诚坝、天颐湖、天平湖(大河坝)。

第三站:11月10号早上7:30准时出发,前往临沂岸堤水库。

第四站:11月11号早上7:30准时出发,前往东平戴坝。

二、各站简介:

第一站:平阴

今天的天气不错,清空万里,阳光温煦,暖洋洋的照在身上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

今天,开始我们大学以来的第一次外地实习。目的地是平阴县,平阴隶属于济南市。我没有去过济南,这一次实习能够去平阴我很兴奋,亦很激动。大巴行驶了近两个小时终于到达了。不过,如果照我个人的意愿,我宁愿这段路程能更长些。呵呵,这是本人的怪癖,喜欢去更远一些的地方,或许因为陌生,亦或是好奇。

我们先是在山田电灌二级泵处停车的,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十根铺向山顶的粗大的管道,在老师给我们介绍之前,我一直认为这是用于水力发电的,其实我错了。

虽然,我们在此停了一段时间车,但是这并不是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我们继续坐车北上,辗转来到了水沙沉淀区,受到张站长的热情接待,并带我们参观了,水库沉沙区,取水泵房。由[本文来自]于同学们的激情很高,个个勇往直前,很明显我并没有怎么听清楚老师的介绍。不过,通过自己的观察厂房的大型机械,各项操作守则,及急用措施,我深深的被震感了,一种责任感涌向心头,一种冲动充溢着我这颗朝气蓬勃的心,我深感我们责任的重大。

老师介绍说,这里的水是从黄河引过来的,我兴奋极了,跑向水库的边激情的嚎叫了起来,一旁的老师笑着说,别激动,我们一会要去黄河边,去参观一级水泵区,我眩晕了,激动,除了激动一词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我那时的心情。我迫不及待的问了一遍又一遍,我们何时去黄河边,老师也笑了,说,马上!…终于,车开了,不久我们就到了,忙着下车,我站在了河堤上,放眼望去,河道很宽,水面很平静,与我之前想象的大不相同。不过,这就是黄河,我极其渴望见到的黄河。老师说,黄河九曲段,段段浪不同。我知道了,这地段是水浪平静的地段,因为我们要从此处取水,因为水库建在这里。但这是黄河,华夏儿女的母亲河,我见到怎能不兴奋呢,我拍了很多照,在黄河边。废话少说步入正题。

①平阴田山电灌背景资料:

田山电灌工程是由省、地共同勘测设计,报经黄委批准兴建的。位于平阴县境内,属大型电力排灌工程。主体工程有五项:一、一级站。位于黄河右岸田山脚下黄河弯道顶点下游300米处,取水不脱流且含沙量少,取水条件良好;设计总扬程八米,配有36寸轴流泵12台,装机容量2520千瓦,设计流量24秒立米。经机泵更新改造后,可达30秒立米。二、一级总干渠及沉沙渠。全长6650米,全部为土渠,是利用自然洼地沉沙;三、二级站。位于平阴县城南青龙山下,设计扬程59.5米,配有24寸离心泵20台,装机容量13000千瓦,设计流量18秒立米,经技术改造后,实际己达到19.4秒立米;四、二级总干渠,总长8445米,(其中隧洞2440米,高5米宽5.4米),全部为浆砌石渠,除隧洞外均呈梯形断面。输水能力18秒立米,末端设分水闸,在此为平、肥两县分水。五、一、二级站配有35千伏变电站两座,总容量23600千伏安,并有专用35千伏双回路高压输电线路31公里。

田山工程设计灌溉31.7万亩,其中一级控制4.7万亩,二级控制27万亩,效益平阴、肥城两县11个乡镇292个村。一级站除灌溉外,并负担平阴城西洼排水1.6万亩,解决平、肥两县部分山区6万人吃水困难的问题。

田山工程于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动工,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主体工程竣工一九七二年开始运行发挥效益。到一九八七年底,灌区内共建成分干渠6条,60公里,支渠131条,120公里;排水渠4条13公里,大小建筑物510座。

②浏览历程:

看完了黄河,我们去了中央控制室,在进控制室之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的闸门,主要是拍门,能够防止水倒流。据说,拍门的设计还有一段小故事,是一位老师受雨水拍打门的启示,由此看来每一个科技的创新都与我们细心的观察分不开。中央控制室内设小室是配电室,只见里面密密麻麻的电表仪器,显示着各样的数据,控制室右拐就是电动机房,因为山田电灌的主要任务是引黄灌溉及饮用,所以必须先将水从黄河中抽取出来。因为电灌出于黄河的“L”型处,上游的水流经时会形成涡旋流,将沙子淤积到对岸使对岸凸起。一般将对岸称为凸岸,此岸称为凹岸。取水口一般设置在下游的凹岸7——10倍的河宽位置。然后将水引流到水库沉淀,经取水泵房至过滤池,加入沉淀药粉引至清水池,吸水井,供水泵房加压运至自来水管网供城市用水。

拍门的工作原理为,当管道中的水能足够大时,水会拍打闸门,将其冲击开,待到下游的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水深压力会迫使闸门自动关闭。无需人工开闭,该闸门能够自行保证下游的水不会枯竭,同时也不会使水资源浪费。

接着我们回到了第一次停车的地方,各个渠道纵横交错,这的电灌正在检修,所以并没有正常运作,电动机房共设有20台710kw电动机,每个电动机旁配有一台离心式清水泵,相当于将水位提高了60m,然后通过先前提到的10根大型管道输送到山巅,在由山巅通过斗渠流向田间的毛渠。

③个人感受:

这次实习,加深了我对本专业的认识,深感责任的重大,我很荣幸能够选择这门专业。中国是人口大国,水资源丰富但又分布不均。这使我们水电人的肩上担负起一份重要的责任,我们要发扬水电人的精神,扎实基础,勇于拓进。将自己的所学应用于实际生产当中。为社会,为人民谋福利。

第二站:堽城坝、大河坝

堽诚坝兴建及改造简介:

①除害兴利始筑土坝“开了老闸湾,三县跟着爬;开了石梁口,三县跟着走。”这是堽城坝附近百姓口中流传了上千年的民谣。大汶河发源于泰山西南麓,一路西奔,融汇东平湖、大运河,她与我国北方的大部分河流一样,也有着“铜头铁尾豆腐腰”的弊端。大汶河中部的宁阳段,两岸堤坝土质松软,支流纵横,每年雨季,常为水患。尤其是地处堽城坝下游的伏山镇、鹤山乡沿岸,地势低洼,沙化严重,汛期一到,泛滥成灾。  

元宪宗七年(1257年),为减缓水势,避免灾害,同时利于漕运,始筑堽城坝遏大汶河水南流,由洸河注入济宁。据元代名士李惟明在《改作东大闸记》中记载,元宪宗年间,为加强漕运,便于灌溉济宁、兖州一带广袤的田地,经行中书省兵马总管严东平批准,治理河道的副官毕辅国才开始于大汶河南部、堽城里村西北的老闸湾(自此得名)处,用沙土修筑临时拦河大坝,东部修建泄洪的闸门一座,拦截汶河水入洸河。因坝为土筑,夏秋洪水季节常被冲毁,且泥沙淤积,河床升高,河道塞流。因此,每年秋末重筑大坝成了当地百姓一项繁重的劳役,也增加了地方上的财政负担。

②迭次改造锁住水患

大汶河水患的治理,既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行为,更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之举。堽城大坝修筑后,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对它的维护利用。元至元(元代共有两位皇帝用过至元的年号,一位是元世祖忽必烈,另一位是下文提到的顺帝——编者注)四年(1267年),都水少监马之贞建石砌大闸,用铁砂磨吻合,以利控制水势,构筑坚固。又于其东作双虹悬门闸,史称汶水东闸,而毕辅国所作闸门称为西闸。由于西闸的坝基太高,约三分之二的汶河水经东闸导入洸河。

元延祐五年(1318年),当地官府发动百姓将堽城坝改为石堰。由于设计敷衍,施工草率,五月堰成,六月即被洪水冲垮。等水退了后,又用乱石堆砌拦水,导致河床升高,从此,堽城坝以东常年存在水患。至元(顺帝年号)四年(1338年)七月,大水冲决东闸,洪水径直流入洸河,大闸几近冲垮,洸河也泥沙淤积。

明朝定都南京后,漕运停止,河道逐渐淤塞,堰坝毁坏。明成祖初年,迁都北京,恢复航运,重新建坝。明成化六年(1470年),工部员外郎张君奉命考察洸河入口处——堽城坝,并拟订改造加固方案。明成化十年(1474年),都水分司员外郎张盛动工修建堽城坝及闸门,坝址选定在该段河流唯一一处河底为坚硬石质、距元朝堽城坝址以西4公里处的堽城坝村北,改土坝为石坝,坝体用大小石块间杂铺排,并用玉米、高粱的汤汁调和石灰粉灌注,次年竣工。新坝底宽25尺,面宽17尺,坝高11尺,南北长1200尺;共砌垒石7级,每级上缩8寸。坝体共设7个过水孔,木板闸门启闭。两端各建两个逆水雁翅和顺水雁翅。坝面用方形条石铺设,石与石之间连以铁锭,条石上下均护以铁栓。在新建石闸南部开凿河道4.5公里,连接洸河旧道,航运日盛。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六月,汶河水暴涨,冲决石梁、桑家、安家等堤堰,大水殃及宁阳、滋阳(今兖州市)、济宁、汶上等县。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二月,巡抚李树德亲临视察并实地测量,同时提议地方官吏捐献银两加固堽城大坝,他带头捐献2000两白银,在他的带动下,各级官吏纷纷解囊,共得白银5000两。李树德责令宁阳知县季廷铨负责召集民工,限期完成大坝的修筑任务。五月水归故道。

到了雍正七年(1729年),汶河水在堽城坝东大闸附近南流量急增,大坝日益被穿凿,雍正帝特下诏书在大坝西侧再加固一道土堰,堽城坝才得以安全无忧。正是由于上千年连续不断的修整维护,时至今日,堽城坝才辉煌依旧。

③东西引汶根除水患

沧海桑田,世事更替。新中国成立后,为彻底根治水患,变害为利,党和政府分别于1957年和1959年,在县境内大汶河段的东西两部相继修建引汶灌溉工程,实现了由历史上的历次治理中所采取的“扬汤止沸”向“釜底抽薪”的根本性转变。

1957年冬,全县调集13000名民工,在明代堽城坝旧址处兴建西引汶灌溉工程,并有新泰、莱芜、平阴、泰安等地500名技工支援。1958年4月完成拦河坝、进水闸、冲沙闸3项枢纽工程,5月开闸放水。这项工程不仅确保了堽城坝以西百姓的安全,而且增加贫水乡镇农田的灌溉面积30万亩。在施工过程中,还对堽城坝进行加固重修,在堰址上改建成梯形浆砌料石重力溢流坝,大坝全长405米,高2.7米,顶宽4米。

1959年9月,又开工建设东引汶灌溉工程,全县组织10000余名民工日夜施工。该工程东起宁阳县东部磁窑镇茶棚坝,西至堽城镇月牙河水库,总干渠里程22.5公里,分干渠2条、14公里,支干渠7条、76.4公里,斗渠104条、131.9公里,可增加灌溉面积10000余亩。1960年竣工启用。

这两项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使用,有效地缓解了洪水对堽城坝的冲击破坏,保护了这座古遗迹;更重要的是,大汶河沿岸群众从此免遭了水患之苦,也大大地扩展了灌溉面积,解决了缺水地区的燃眉之急。

④明清驿道天堑变通途

明清时期,堽城坝为帝王将相自北京南下过汶河的必经之地,故被设置为驿道,北自肥城县(今肥城市)入境,南入滋阳县(今兖州市),堽城坝村设有驿站。枯水期,径走坝顶;雨水充沛时节,有水漫过大坝,难以通行,则依靠草船摆渡。康熙皇帝数次过往此地,并留有多首优美诗篇。其中《渡汶河》这样写道:湛湛复沄沄,长虹贯两濆。山川千里互,齐鲁一渠分。济运常资是,成盟旧所闻。道元称博览,已见数名纷。源出仙台岭,依稀石汶真。春寒动萑苇,雨过涨涟沦。公玉汉奇士,白英明老人。徐行抚澄晏,惟是廑斯民。

1940年,开始在堽城坝西120米处附设木桥,长500米,宽3米。1966年5月,为了解决日益繁忙的南北交通运输,消除雨季漫水冬季结冰难以过往的安全隐患,在原木桥位置开工建设堽城坝大桥,该桥为县境内第一座最大的公路大桥,设计为11孔跨径12米和20孔跨径20米的片石混凝土悬砌拱桥,全长612.6米桥面行车宽度7米。1967年5月竣工通车。它的建成,解放了堽城坝,解决了不能正常通车的困难,减少了交通堵塞事故,使济(南)微(山)公路宁阳段南北畅通。

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曾用心良苦地对山东的领导干部讲述起“白英点坝”的典故。白英所点之坝,即是地处东平县境内、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著名水利工程——遏汶河水“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戴村坝。而在大汶河宁阳段中西部,还有另一座与戴村坝功能相同、结构合理、工艺复杂,修建年代却要比戴村坝早了150多年的水利枢纽——堽城坝。

(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全书)

大河水库(天平湖)

泰安蓄能电站下水库(大河水库)始建于1960年,位于泰安市西郊,坝址距市区5公里,大汶河二级支流庞汶河中游,流域面积84.53km2,是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供水、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多年调节中型水库。主、副坝为均质土坝,坝顶宽5.0m,坝顶高程168.40m,主坝长460m,最大坝高22m,副坝长313m,最大坝高7m。溢洪道位于主坝右端,为正槽开敞式,浆砌石溢流堰顶宽162m,呈折线型布置,分宽顶堰和实用堰两段,其中宽顶堰宽87m堰高5.0m.堰顶高程164.00m;实用堰宽75m堰顶高程163.00m。堰下游50米为防汛交通桥,桥下50米设浆砌石防冲梁,其下为自然冲沟,长400多米宽30~50米深5--8米其后接尾水渠。  

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84.53km2.水库枢纽由拦河坝、溢洪道和放水洞组成。大河水库进行加固改建后作为蓄能电站的下库,其任务由灌溉、防洪和工业用水调整为“以发电为主,兼顾灌溉、防汛和工业用水”。正常蓄水位165.00米,死水位154.00米,设计洪水位166.47米,校核洪水位167.19米,发电保证水位160.59米,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

1962年3月至5月开挖西溢洪道35米,1962年12月至1963年4月西溢洪道续建;1965年8月至1966年7月大坝放水洞、溢洪道续建,大坝加高2.2米;1969年3月至12月加固大坝内坡,开挖溢洪道;1976年4月至12月加宽溢洪道75米,搬迁水库管理房;1977年5月至8月加固翻修大坝护坡;1981年8月建溢洪道防汛交通桥;1989年6月至1990年11月进行了大坝混凝土裹喷护坡工程;20XX年2月至今进行大坝加固、溢洪道改建、放水洞改建。

主、副坝建于河床和左岸砂砾石层上,坝基渗漏严重。坝体填筑料为含砾壤土,且碾压不实,主坝背水坡曾两处发生过滑坡。坝基﹑左坝肩上覆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1--11.6m,基岩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和混合花岗岩全风化深1--3.0m强风化深11--29m。右坝肩上覆第四系残坡积物厚0.3--1.0m基岩全风化深3.1--7.2m强风化深15--22m。溢洪道基岩为黑云母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全风化﹑强风化深23--28米,左右岸地表覆盖人工堆积物及坡洪积物,出口处为冲洪积物。

浏览经历:

堽诚坝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古老,说这话可能有点矫情,不过的确如此,史料记载亦是这样。说古老并不是因为它那的闸门以及其他设计理念陈旧。可以说现代有关水库设计的新技术在那都有体现。排沙闸门总是能给我很大的吸引力,那的技术人员带我们参观了闸门上方的控制室,通过露天台我们向下俯视闸门,它显得很笨重,很厚实。我难以想象这么厚重的闸门怎能就靠两端的钢丝绳就能吊起,真的不可思议。有时候,我们自己的理论学得很好,掌握的也很牢固,但是真正的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面对如此的庞然大物,就会有一种莫名的质疑。我以前从未有过这种经历,随着实习的不断深入,我的质疑也就多了起来了,我想,这也许就是中华劳动人民五千年来所积攒的智慧的魅力所在吧。

堽城坝拦河闸于90年进行了改建,现由翻板闸、冲沙闸、溢流坝、橡胶坝等部分组成,全长562米,翻板闸共14孔,长177米,每孔净宽12米,高25米,闸门型式为钢筋混凝土水力自控翻板闸,闸顶高程69.00米,闸底高程66.5米。溢流坝长120米,为浆砌石折线底堰,坝顶高程69.00米;冲沙闸共4孔,长27米,每孔净宽6米,闸门高3.5米,为开敞式升卧平板钢闸门,启闭机为双吊点卷扬式,橡胶坝长82米,净宽80米,为冲水式。坝高2.5米,底板高程66.50米,顶高程69.00米进水闸,涵涧式3孔,净宽12米,设计水流量12个,加大引水流量18个,枢纽工程投资共计601万元。

洪水标准: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相应流量Q=7000个流量,相应上游洪水水位72.95米,下游洪水水位72.52米;校核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相应流量Q=10000个流量,相应上游洪水位74.14米,下游洪水水位73.56米。

大河大坝在我去之前,就曾听师兄师姐提起,说是我们这个城市标志性的水利设施,不过现在这座大坝已经将主题改为了公园,其实这也是我们现代设计的一种新理念,将水利设施与旅游开发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加强旅游管理,建设生态自然水库式的主题公园。

这就要求我们这一代人在设计上不能拘于形式,墨守陈规。我们要有创新和勇于进取的精神。将我们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的进步与需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第三站:岸堤水库

基本介绍

岸堤水库位于沂河支流东汶河与梓河的交汇处,坝址坐落在蒙阴县境内。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693.3平方米,总库容7.49亿立方,兴利库容4.51亿立方,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城市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开发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

历史沿革

岸堤水库于1959年11月动工兴建,1960加年5月主坝及输水洞建成蓄水。主坝长1665m,坝顶高程181.8m,最大坝高29.8m,坝轴线方向为北东35度,输水洞内径3.4m,进水口底高程160.3m,设计流量92.5m3/s,溢洪道分两期建有溢洪闸两座,1966年5月建成5孔10×9.3m溢洪闸一座,1983年6月建成10孔14×12.2m溢洪闸一座。溢洪闸设计总泄量11740个流量,校核总泄量17550个流量。

水库建有坝后式水电站一座,安装6台水轮机发电机组,装机总容量675OKW,设计年发电量1500万kwh。

岸堤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于1989年7月开工,1997年11月竣工验收。工程总投资5960万元,先后完成坝基基岩帷幕灌浆、坝前清淤压重、沙壳坝振冲加固、主坝迎水坡护坡翻修、溢洪道开挖等工程,工程质量优良,水库已达到设计标准,水库固定总资产达1.36亿元。

水库工程由北京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临沂地区岸堤水库施工指挥部组织施工。

1959年11月调集民工5.5万人施工,于1960年4月完成主、副坝及输水洞等工程。

1963~1968年翻修大坝石护坡。1966年建溢洪闸,防浪墙。1971~1981年建水电站。

1976年至1983年,开宽溢洪道,建新溢洪闸。至1985年,水库工程共完成土方655

万立方米,石方221万立方米,混凝土5.4万立方米,累计国家投资477万元。

水库枢纽工程由主、副坝、溢洪道、输水洞、发电站组成。主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和均质土坝两部分组成,全长1665米,最大坝高29.8米,顶宽7米。副坝长300米,最大坝高4米,顶宽8米,为均土坝。有新、老溢洪闸两座,老闸5孔,新闸10孔,设计最大泄量为1.8万立方米每秒。输水洞最大流量92.50立方每秒。水电站装机4台5350千瓦。

水库已达到五百年一遇设计防洪标准。年平均淤积量为276.8万立方米(1973年测算)。1974年8月发生建库以来最大洪水时,削减洪峰97%。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821万千瓦时。

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7万亩,尚未全面开发。

地理位置

临沂市岸堤水库地处沂蒙山腹地,南距鲁南商业重镇临沂城90km,西距五岳之尊泰山90km,东南到天然港口石臼港100km,北4km接兖(州)石(臼)省道,南5km连205国道和京沪高速公路,道路平坦,交通便捷。水库四周群山环绕?绿树成荫,水面一望无际,碧波荡漾,水面常年保持在6万亩左右,最多时可达8-10万亩。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开发,现有水库西南处15km的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南处10km著名孟良崮战役旧址,共同形成了蒙阴县境内一红(孟良崮战役旧址)、一绿(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一蓝(岸堤水库,又称云蒙湖)的特色旅游格局,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现水库已开发水上游艇、餐厅、冲浪、垂钓等旅游项目,建成可容纳200多人同时用餐、居住的中档宾馆,是休闲、度假、垂钓的理想地方。  

主要作用

岸堤水库作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自建成之日起,便显示出她在临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临沂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她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水库只有立足本身,发挥优势,深化改革,顺应社会的需求,才能在二十一世纪充分展示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谋求更大的发展。岸堤水库管理处将以现代化水利为方向,以改革为动力,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进一步抓好经营管理,努力促进水管单位的良性发展。

浏览经历:

临沂这站是我们实习最远的地方,第一次我坐客车上了高速,这一次我彻底的讨厌了坐客车,不,应该说是坐客车上高速。本就不宽敞的客车加之客车本身又有些漏油,在整个行驶过程中久久弥漫着油气的异味。我第一次晕车了,晕的很厉害!

累了,真的是累了。总算明白什么叫舟车劳顿了,我睡了,睡了一路,当我睁开眼的时候车已经停了下来.目的地到了——岸堤水库。

原来这的站长、主任都是我们的师兄,不过从年龄来看我们还真不敢冒昧的叫出口,真不愧为一个学校的师兄弟啊,见到我们他们显得格外的激动,很显然我们得到了热情的款待。我们共要去三个地方,水电站、大坝顶、坝堤。五个班分成了三部分,一如既往水电三、四班不分家,我们一组先去水电站。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水电站厂房,在厂房门前张主任耐心的给我们讲解了各项机器工作的原理以及所要注意的事项。终于,我们进去。真是我们的幸运,此刻正值各项机器大检修,所以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各个机器的内部构造。眼前的景象很熟悉,只不过那是在中学的课本当中,现如今它们突兀的出现在眼前不禁使我眩晕了很久。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水轮机叶片,叶片很厚重,成风车状。如此厚重的叶轮使我怀疑了很久,我真不敢相信水能够将它冲动起来。我又一次质疑了,同在堽城坝的经历一样。真的,有时我们从理论到实践真的要度过一段“质疑期”。我盘问了师兄很久,他笑了,对我说不要怀疑水的能量。从水库到地下厂房位置水头将近20米,这近是两个工程大气压。是啊,两个工程大气压,这足以了,但我潜意识还有些质疑,我一直想亲眼目睹一下水轮机工作的场景,但是这不太现实,因为蜗壳深藏地下,想要亲眼目睹是及其困难的。除了水轮机还有两个庞然大物——发电机的定子和转子。就转子的本身上的磁铁来讲,就是很大的一块。磁铁磁性的大小是通过直流线圈中的电流来控制的,这比永磁铁有很大的便利之处。定子中是密密麻麻的线圈,这与我们在中学课本中学的有些不一样,这里定子是线圈,转子为磁铁,我想这样更改可能是考虑到电量的输出吧。拆开的转子旁还有一个水流量调节器,用来调节输水的流量,从而控制发电机所发的电量。整个厂房被地下被完全掏空,我们最先进入的是配电室和检修室,往下一层要通过一条很窄的台阶道,整个发电机转轴将会占据这层空间,其实每一层都是通过露天井式的圆洞相同的,这也是便于将大型的组合机器存放在这三层空间当中,便于它们的正常工作。最下面一层应该就是放水轮机了,但是这一层我们参观不了,下面全是水,这么多学生主任不允许,条件也不允许。这就样我们看完了,整个厂房。

在大坝顶,站长给我们讲了一下他当时求学时的经历,目的是要勉励我们这一代人好好读书,将来为社会做更大的一份贡献。

岸堤新建闸门的泄水量是2万个流量,总蓄水为4亿立方,站长给我讲了兴建水库的作用以及洪水的危害程度,虽然以往也学过一些洪水灾害的知识,但是那只是脑海中固定的记忆模式。只有我们现在站在这4亿立方水上面俯视它们那浩淼的身躯时才能真正的体会洪水究竟是什么。80年新建后,闸门的泄水量加大了,闸门也厚实了许多,只不过唯一不足的是闸门受温度影响很大。热胀冷缩,这是我们这一代面临的问题,此时的水库抗洪能力是万年一遇,站长说,我们仍不能忽视。此时,我再一次感到作为水电人的责任是那么的重大。

第四站:东平戴坝

初建

据史料及碑文记载,坝初建于明永乐年间。明成祖继位后,从各方面做迁都北京的准备。他首先考虑到江南物资北运,以供京师所需,“漕运之利钝,全局所系也”,因而决定治理大运河。

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刑部侍郎金纯等奉命疏浚运河。当时从济宁到临清的运河地段多丘陵,地势高,“河道时患浅涩,不胜重载”。元代曾在罡城(今宁阳县境内)筑坝,迫使汶水南入?河,流至济宁,再分水南北以济运道。但济宁向北至南旺一段,水爬坡上行,终因水势不足,时常干涸。宋礼等官员对此束手无策,他们采纳了汶上民间治水专家白英提出的“引汶绝济”的建议,破元代罡城坝,使汶水不再流入?河,迫使水西行,并在汶水下游大清河东端戴村附近拦河筑坝,遏汶水入小汶河南流,“使趋南旺,以济运道”。在水流湍急、水面宽广的河面上建拦水坝是十分艰难的。宋礼等人征调大批民夫,动用无数能工巧匠,克服了道道难关,终于修成了一条长5华里的全桩型土坝,取名戴村坝。

戴村坝,位于东平县境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辞海》、《中国水利志》均有载。该坝位于东平县境东部大清河与大汶河分流的地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县城出发,沿大清河东行20多华里,一座大坝蓦然跃入眼帘。当登上南端坝台时,举目北眺,不禁为这一古代建筑而赞叹。长400多米的大坝,从南向北伸去,象巨蟒,若长龙,横卧清汶两水之间;如巨剑,似铁壁,把清汶两水豁然分开。整个大坝为石结构,巨大的石料镶砌得十分精密,石与石之间采用束腰扣结合法,一个个铁扣把大坝锁为一体,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大坝修成之后,拦汶水顺小汶河南下,流向南旺运河最高处,再分水南北。一般情况,三分南注,七分北流,即所谓“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之说。从此,妥善地解决了丘陵地段运河断流的现象,使船只畅通无阻。明成祖迁都

北京之后,大运河便成了交通大动脉,每年从东南运粮米等物资数百万石,接济京师。

修缮

以后的封建统治者,从未放松大运河的治理,对大运河供水枢纽工程戴村坝更为重视。由于土坝经不住大水冲刷,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开始,逐渐加固成石坝。在加固过程中,不断完善原有设计,逐渐形成现在规模的戴村坝。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堤的迎水面改为石砌,今仍巍然屹立。远远望去,犹如一条玉带,把戴村坝装点的更加壮丽。

结构简介

大坝分三部分。从南向北依次为:主石坝、太皇堤和三合土坝。三部分既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互为利用,互为保护,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独特布局。从整体上看,既有都江堰的原理借鉴,又有自身特色。最南端的主石坝呈南北向长443米,自身又分三段,北边一段叫玲珑坝,中间一段叫乱石坝。南边一段叫滚水坝。滚水坝在三坝中最低,它的作用是在汶水开始上涨、小汶河河水位超过安全界线后向西漫水,以防小汶河决口。北边的玲珑坝比滚水坝高0.1米,中间的乱石坝又比玲珑坝高0.2米。随着汶水水位的升降,三坝分级漫水,可调蓄河水储量。据水利部门测量,“三坝”先后漫水的数量与大汶河洪水的流量及小汶河的过水是互相协调的,因而既保证了小汶河持续供水,又能排洪防溢。坝的建筑形状略成弧形,弓背向着迎水面,增加了坝的预应力。为保证跌水坡与坝基的安全,又在坝的跌水面修了一道缓冲槛,水经缓冲槛而缓速,减轻了对坝的冲击力。整个大坝为石结构,重达1吨至6吨以上的巨石,镶砌得十分精密,为防止洪水冲塌,石与石之间采用束腰扣榫结合法,一个个铁扣把大坝锁为一体,固若金汤,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主石坝北的太皇堤,顺河向为东北西南向,堤为土石结构。汶水东来,太皇堤正面相迎,使水势缓速而南折再靠近石坝,既能保坝,又能助三合土坝泄供。应当说,太皇堤起着保坝抗洪的双重作用。

翻板闸门

太皇堤北端接三合土坝。三合土坝走向与太皇堤相同,因用三合土筑成,所以称为三合土坝。三合土坝的作用何在呢?为抵御特大洪水,清代初期,在整体维修的同时,增筑此坝,坝长260余米,水平高度比坝面高2米。如果主石坝漫水水位超过2米、加之太皇堤吃紧,此时三合土坝即行漫水,起到泄洪保坝的作用,实为汶水溢洪道。

历史地位

戴村坝高卓的建筑艺术,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无数的血汗与智慧。戴村坝三位一体,相互配套的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在当时经济比较落后、科学技术还不发达、无精密测绘仪器的时代是非常惊人的。设计之巧妙、造型之美观,是我国水利史上的一大壮举。虽历经数百年,任洪水千磨万击,今仍铁扣紧锁,岿然不动。这充分表现了以白英为代表的我国劳动人民对治水有着巨大的力量和无穷的智慧,连自称通晓水文的清康熙皇帝也不得不叹服:“此等胆识,后人时所不及,亦不能得水平如此之准也。”民国初年,美国水利专家方维,亦十分敬佩地说:“此种工作,当十四、五世纪工程学胚胎时代,必视为绝大事业,彼古人之综其事,主其谋,而遂如许完善结果者,今我后人见之,焉得不敬而且崇也!”

大坝北端,原建有白英老人祠,曾为人们瞻仰的胜迹,白英治河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

滚水坝

浏览历程:

今天彻底乏了,昏昏欲睡是我在车上的状态。

今天来迎接我们的是东平水利局的局长,地点是“接驾坊”据说是历代皇帝登泰山时的必经之路,那时该地区的所有官员都要到此地迎驾,水利局长在此处迎接我们,我们真的很感动。这应该感谢我们的学校,培养了这么多优秀的干部,更培养了我们农大人的真挚友谊。不论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只要是我们农大人,我们就是兄弟姐妹,我们就是一家人。

这次,我们近距离接触了翻板闸门,陪同我们的老师给我们细致的讲解了翻板闸门的工作原理,这使我对不断创新的科学技术增添了一份痴迷,也增加了我对本专业的热爱。从接驾坊出发,我们一路向南沿着汶河边的那条小路参观了一下,最后我们来到了一个正在新建的地方,这就是今天的目的地,戴村坝。这里也是将水利枢纽与旅游开发结合在一起,总称为戴坝景区。师兄给我们讲解了戴坝的一段历史,讲述了白英老人当年的事迹,我一直以为白英老人只是一个传说,没想到历史当中真的有这么一位让人敬佩的人存在。戴村坝号称北方的都江堰,我想白英老人的贡献与李冰不相上下吧。

现场看去一共有五个坝段,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乱石坝,句师兄介绍,当时建造这坝的时候不像现在条件这么好,用沙子和水泥,前辈们用的是小米粥作为粘合剂,将土与石子堆砌在一起的,这种建坝方式虽然不能与现在的相比,但是经历了多年的流水侵袭它仍能够这样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实在是让我们钦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啊。  

在我们参观的时候恰逢遇到一家电台在这采访,他们谈论时也提到白英老人,从他们的表情中我看的出他们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这就是我们前辈的魅力所在啊。

三、个人感悟

一、虽然已经大二了,但通过这次实习,才意识到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是那么深入的了解,改变了以往对本专业的错误认识,意识到学习这门专业的重要性。

二、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由于专业实习时间较少,因此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与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所获取的阅历更是很短缺。所以,今后我们在工作岗位上,一定要抓住机会,多向从事水利工程的前辈学习,同时要转换学习方法和态度,改变以往过于依赖老师的被动吸收学习方式,应主动积极向他人学习和请教,同时加强自学能力和驾驭解决难题的本领

三、通过专业老师,师兄的讲解,懂得了现在的技术并不是十分完善。我们要继续发扬那份艰苦勇进,求实创新的精神。

四、要刻苦的学习课本中的知识,感悟到知识才是力量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同时,要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尽可能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为社会,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个人目标

一、大二这一年扎实专业知识,结合实践将课本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去。课余时间阅读一些与专业相关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

二、大三、大四参加一些专业实习活动,假期兼职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职务,到工地去实习。从现场中学习知识,掌握第一首学习资料。

三、参加工作后从底层做起,扎实基础,丰富阅历。逐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科技创新中去。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

四、深入地学习,掌握深层次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对工程的把握及估评。考取高级工程师证书。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一生。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hjlw.com/shixi/shixibaogao/qy1ny.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