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号简历网 >

实用文 >发言稿 >

家长会家长发言稿

家长会家长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各位家长:

家长会家长发言稿

我是徐尔远的妈妈。首先,感谢老师对徐尔远及3.2班所有孩子的关爱、精心培养以及辛苦的教育。也感谢今天老师给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家长们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在这里和大家探讨一下孩子的教育问题。

之前,我有过一段11年的从教经历,虽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甚至学生姓名时隔7、8年,都生疏了,但这段经历是个基础,接着,又摸索着当了几年学生家长,自我感觉当家长也不是个轻松的活儿,在摸索着失败或成功的过程中又对教育有了新的深刻的认识。当家长和当老师两段经历加起来给我沉淀下这么一个思想,那就是“教育不是拍电影,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孩子经历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过去了,就无法走回头路了,不可以像拍电影一样,不够好就一遍一遍NG。“成长是一次性的,如果不够好,就只能这样了”,这句话,字面意思很平常,但站在家长的角度上想一想,这是一句多么让我们揪心的话,而对于孩子,这句话的意思一旦成真,又是多么残酷!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一无所知的宝贝要由我们作为第一任老师牵着他稚嫩的小手,去学习、去找到、去走不同人生的道路第一程。作为孩子最重要的生命引导者,我们能带着孩子找到最适合他的那条人生路吗?想想,这是我们为人父母者多么甜蜜、沉重而神圣的生命任务。基于成长只有一次,教育不可重来这一点,当家长就要战战兢兢、负责任地去当。这是我想和各位家长朋友分享的第一个教育观点。

战战兢兢、负责任很容易让人想到保姆式、全方位式、全天候的、严厉的、紧盯、严防死守等词语,我觉得,这些词语都不应该是“战战兢兢、负责任”的内涵,我给“战战兢兢、负责任地当家长”下的定义归纳起来是三个词,即“创造环境,培养习惯,自由生长”。

创造环境。我这里所说的环境指的是教育软环境。教育软环境创建第一要则是:在孩子面前,父母要战战兢兢做好自己。这是我想和家长朋友们分享的第二个教育观点。教育学家小巫曾说过——“教育的关键不是在孩子身上下功夫,而是父母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把握了这一个基本原则,就能坦然面对并化解一切困境。”上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我记得娜娜老师也说过——“孩子是看着家长的背影长大的”,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学兼优,健康成长,但子女是父母的折光镜,家长不好学、孩子难好学,家长自私、孩子难宽宏大量。近几年,莱西的几个大学联考状元父母也有我身边熟悉的人,跟他们相互交往、交流过程中,也确实能证明这一点。实验中学孙月清老师女儿于淼是莱西市20XX年文科状元、实验中学刘爱红老师女儿梁竞月是20XX年理科状元、组织部苏玉庭主任女儿苏誉临(其母亲尹晓娟是北一中老师)是20XX年文科状元、四中徐琴老师小孩张可惠****考入北大。这几位家长工作中都任劳任怨、非常能干,其中徐琴、尹晓娟干起工作来是大家公认的“拼命三郎”。张可惠的爸爸,水利局张言伟局长,师范毕业后用一年半的时间拿出了自学考试的全部课程。自考咱们知道,考试难度很大,半年考一次,一次最多报四门课。参加了工作的人,每天忙忙碌碌,一年半把十多门课全考出来,也就是说,每半年来,报几门就保证过几门,这就不仅仅靠智力了,关键得靠坚持的态度。忘了是这几个家庭中的哪个父母说过的,高中时,孩子晚上在校上晚自习,家长也在网上打游戏,打的时候,一直提醒自己掌握时间、高度警惕,约摸孩子快回来了,夫妻两个赶快关上微机,拿起书来津津有味地看书。其实真正自学也好,假装看书也好,好父母不是处处都比别人强、不是什么都懂,而是在于在孩子面前展现一种好的生活工作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我们留给孩子最好的模仿背影,就是对孩子最有力的教育。

所以,从孩子懂事开始,我和我对象就一直相互勉励、提醒着彼此在孩子面前做最好的自己。比如说,教育孩子要真诚,我们自己就要做到在孩子面前言行一致;希望孩子爱读书,干完家务之余,我们在孩子面前,也都是手不离书;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我们自己也做到对孩子、在孩子面前对别人轻许诺、重许诺。记得一次有人要约尔远爸爸,因为确实不熟,他爸爸当时以要回老家为理由推掉了。打电话时徐尔远恰好在旁边,他可就听心里了。咱大人的世界总有一些这样那样的无奈,但咱们总不能对孩子说回老家只是托辞吧,真那样的话,那就是一下对孩子进行了学习撒谎和学习不守信用的双反面教育。其实我们双方父母都在这儿住,老家是有几个亲戚,但当时真没有回去的需要和打算,而且当天尔远爸爸还有件急事,忙都忙不过来,回什么老家啊。话虽如此,但双反面教育的损失可不是我们能承受得起的,所以那天中午我们火烧火燎地来回跑了120里路,给我对象的四叔捎了些吃的,路上踏了个青,扯了一大把狗尾草回来。孩子是很快乐,但对于我们来讲,这是一个啼笑皆非的教训,从那以后,我们家就形成了一个新模式:一听手机响,拿起来、到厨房、关好门、再接听。防微杜渐,从自己做起,尽量把对孩子教育的不可控因素消灭在萌芽中。

再一个,在关于教育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终,要有毅力上,我和我和尔远爸爸约定大人首先做到当日事当日毕,家务活能今天干决不拖到明天;材料定下今天写完,晚上熬个通宵也一定要写完。而且,努力了就要让孩子知道。无论是早早还是真的熬了个通宵干完事情,能让孩子看到自己努力的姿态就尽量然后他看到,不能看到我们会装作不经意间让孩子看到微机上我们没关上的WORD文档或手里的材料,或通过谈话让他感觉到妈妈爸爸干了什么事。在这方面,尔远爸爸比我做的到位。老长时间前,徐尔远在作文“我的XX”中对他的爸爸做了这样的描写:“我的爸爸太迷糊了,每天早上都要让我和妈妈帮他找眼镜,但他工作起来可一点也不迷糊。记得一天晚上很晚很晚了,我起来上厕所。一进客厅,就看到爸爸仍然在写材料,看起来还很有精神。可真让我佩服啊!”能把对爸爸工作态度的肯定佩服写进作文,说明我们的态度和行为对孩子还是有触动、有影响的,三年级的孩子还小,有些影响不一定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举不出更多我儿子受到影响的例子,但态度养成本身就是一件需要潜移默化、需要持之以恒的事,而正确的态度一旦养成,孩子就会受益一生。日积跬步,才能期望终至千里。抱着这一目的,以后我们仍将坚持在孩子面前严谨、谨慎,做好自己。

创建软环境的第二要则是:要为其他教育者,尤其是为老师树威信。这是我想和家长们探讨的第三个教育观点。让孩子喜欢上老师,甚至崇拜老师,是我们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取得好成效的最明智的做法,“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小孩子如果喜欢上某个老师,都会“爱屋及乌”,喜欢上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成绩也一般不会错;如果崇拜上某个老师,就会觉得老师讲啥啥都对、说啥啥都顺耳。所以,从上幼儿园起,我们就经常跟孩子说“我听XX说,你XX老师哪里哪里最好了”这样的话,在跟孩子交流一天学习情况时,也择机对老师的一些做法表达自己肯定认同的态度。总之,一直让孩子觉得他的老师都出类拔萃、很好很棒。现实也确实如此,我们尔远一路走来很幸运,遇到的都是特别优秀的老师。现在孩子提起自己教过自己的每位老师都感觉很自豪,也特别认同老师的各种观点,这就给更顺畅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创造了条件。去年春天,我小侄女上幼儿园择园时,我儿子一个劲地向他舅妈推荐他读过的机关幼儿园,推荐他的几个老师。后来我侄女去了别的幼儿园,为此,徐尔远很不满意,直到现在,都觉得他舅妈把她妹妹送到别的幼儿园只是为了离家近,对她妹妹而言可真是太不公平了。

为别的教育者树了威信,我们孩子接受教育更顺畅;不站在不同的教育角度,随便批评、诋毁、冲击孩子对别的教育者的信任,则会给孩子教育带来毁灭性打击。我曾教过一个成绩很出类拔萃的学生,因为一次数学作业撒谎,被数学老师罚站两天的数学课。国中两天的数学课最多也就四节,老师也是本着“好学生严要求”这一点做出这个处罚决定的,而且从体力上讲,九年级学生一天站两节课不是什么不可承受的事,并不过份。但这个孩子和家长就不这么理解了,孩子觉得对于我成绩这样好的学生来讲处罚过重,拒不执行处罚;家长觉得意思意思说说孩子就知道了,我这么有头有脸,你老师这样处罚,不是不给我面子嘛。所以就从各方面给老师压力,想让老师撤销处罚。其实一个班集体中,教育行为有目共睹,教育效果无法只独立作用在哪一个学生身上,所以老师言出必行是由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老师一旦在班级中做出某项决定,就必须在全体学生面前保证贯彻到底,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学生的教育问题。所以,当家长和学生都没得到老师的让步后,这个学生就干脆以不做作业、上课不发言、讨厌学数学的形式来表达对老师的不满,没用半年时间,数学成绩就没法保持优势了。这件事情的发生,家长对老师处理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接受程度,帮着学生一起完成了对老师教育的冲击,这个事例中,家长没做好学校教育的配合者是导致学校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实不管是国小生、中学生,大部分孩子凭感觉学习的时候还是多于凭自觉学习的时候。所以,我觉得咱们这些做家长的有责任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孩子知道“教者父母心”,让他们知道如果说世界上只有三个人希望他们越来越好,那这三个人无疑是父母和孩子的任课老师。从而让他们谅老师、爱老师、信老师,认可老师的教育方法。而面对老师,我们都只是家长,在这最应该单纯的关系中掺杂上一点点杂质,本身就是对自己孩子价值观取向教育的不负责任。当然,为孩子创造软环境还有其他方面,我做的不多,就谈这么些。

刚才我在说几个大学联考状元时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这几位都是女孩,其实从20XX年起,无论文理科状元,一直呈现出“阴盛阳衰”的局面,基本上是女生比男生高20个百分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不是说男孩潜力大吗?其实叶圣陶的一句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现在很多女生学习和生活的习惯都好于男生,好习惯战胜了好脑瓜、好习惯战胜了潜力大。所以,要想孩子成长好,就要把孩子习惯培养好,这是我想和家长朋友们分享的第四个观点。我个人非常认同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只这么一个孩子,既然是摸索着做家长,所以不是所有的习惯培养都有抓手,有时也觉得不会,无从下手,很挠头。比如我自觉对孩子不拖拉、爱整洁等习惯的培养不够,甚至有点差,但对于孩子做家务习惯和读书习惯培养上,我觉得还有点心得。说出来,请大家指正一下。

对于做家务,我的意见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自己做,能帮家里做的事最好帮家里做,做常了,他会觉得为家离里干事、替父母分担是应该的,不分担时反而对父母不好意思,变得有责任感;从来不让孩子做家务,偶尔要求他干,他会觉得家人都应该领他的情,长期下去,就有可能向自私发展。让儿子做家务,一开始,孩子图新鲜,做得也挺起劲,可做家务哪有玩快乐啊,所以后来就有点烦。怎样养成习惯?诀窍就是四个字:坚持下去。所以,当看出儿子的这种烦时,我们就从两个方面着手,促使他坚持下去:第一个方面明确规则。让孩子明白,家庭中的每一员都对家庭有责任,所以有些事虽然不情愿但也要做好。第二个方面常给予鼓励。在别人面前夸赞是最常用方法,有时也来个讲点技巧的,比如我和他爸爸聊天,不守着孩子,但要确保他能听见,一般都是这样场景——“那天XX说,他女儿都四年级了,就没洗过一次自己的袜子,还经常和她妈妈犟嘴,XX自己有时想起来又生气又伤心。”“咱儿子才二年级,一到星期天基本上把所有刷碗的事都包了,自己的袜子和家里的毛巾也都能洗洗,比他女儿强多了。”“是啊,我说儿子在家干这些事时,她羡慕的要命。”“哎,XX也不容易,工作又累,摊上个不懂事的孩子也是够上火的了。”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很有效,每当这样的聊天结束后,徐尔远总是能一连好几天都干这干那,而且干起来还一脸郑重,带着点神圣的样子,可能也觉得自己干的事比起别人来确实了不得。很多教育学家说过:一个习惯坚持90天,习惯就会成为一种生活状态,而且学会基本生活技能,生活状态好了,未来也会受益。记得徐尔远一上幼儿园小班时,我就憧憬地说:“等宝宝上下楼梯能稳当了,就可以上幼儿园时妈妈拿自己东西,宝宝把帮妈妈把垃圾捎着了。”当时家里老人听得瞠目结舌,都说这当妈的可太敢想了吧。但今天看来,早早让孩子锻炼生活技能也不是不好的事,现在我儿子收拾碗涮碗一点不当负担了,还会西红柿炒鸡蛋,我写材料时经常过去嘘寒问暖,给倒点水,问问你喝不喝果汁咖啡什么的,还又给揉肩膀又给按脖子的,有时看那句话妈妈写得精彩了,还在旁边温馨地给我鼓鼓掌再走。一次我不舒服,爸爸不在家,还给我做了两顿简单的饭。可能我要求太低了,儿子做到这样,我就觉得他有起码的家庭责任心,将来不至于对父母差到哪里去,我自觉已经很满足。

我儿子爱读书,拿着一本书,能达到痴迷的程度。平常日总是抽空就读,星期天没有上学的压力,一般天刚蒙蒙亮,就爬起来看书了。让孩子爱读书,从孩子很小时我就把它列为家长必须完成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我一是从故事入手,让孩子喜欢上书。二是从具象入手,让孩子喜欢从书中探索。对于第一点,我觉得每位家长都能做到,因为孩子小时候,都有一段要求父母睡前讲故事时间,我想引导孩子读哪本书了,一般多从这段时间入手。比如,曾有一段时间,我选择《三国演义》里的精彩片段作为睡前故事来讲,孩子听进去了后,我就给他找来儿童版少年版简本看,他看进去后,就推荐家里的原著的部分章节给他看,他看不懂了,觉得没意思坚持不下去了,我就和他一起看,眉飞色舞地给他讲讲。通过看这本书,发现孩子并不是像咱想像的那样,觉得不是现代白话文就晦涩难懂,很多句子,很多不识的字,他会联系上下文猜个差不多。关于第二点,我觉得,有故事情节的书,孩子大都爱看,而科普书,一孩子一开始一般不太愿意接受,因为当过物理老师,所以很小的时候,我曾利用生活中现成的东西给他演示了不少最简单的物理现象实验,后来我发现,我给他买的一本科普书中,出现了我给他演示的大气压的现象,他就读得格外好。一次,在厕所里,我指着砖缝里的痕迹说:“儿子,你看,这无处不在的黑霉菌。太讨厌了,也不知能不能害我们得病?”他就立刻把手里的书从头翻了一遍,找到所有讲细菌的文章,从头细细看了一遍,再安慰安慰我没事,这种细菌到处有。其实,细菌我哪里懂,只不过是我有次看他读到细菌的介绍这儿索然无味的翻过去了,就择机给了他一个具象的暗示,把他领到想从书中探索的环境中。我想,这就算我们家长完成了任务。

孩子要读书,就得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孩子读书读什么,读到什么程度就行了?我对这个问题所持的态度是:小时读书要杂,这样有利于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而且读起来要鲸吞牛食,不必讲究理解透彻。这是我想和家长分享的我对孩子读书的观点之一。比如咱家长有这样经历,小时候对某事迷惑不解,但经过我们所谓的“捂一捂”阶段总会豁然开朗。读书也是如此,就像撒种子,一时半会可能理解不透、不会发芽,但埋下了就是一种“厚积”,碰到合适时节和条件总会“薄发”。三年级上学期,我儿子要读《神雕侠侣》,他爸爸和我商量允不允许他读,我说:这有什么可商量的,读个《神雕侠侣》怎么了?只要内容不过分,字别像现在的一些什么“偷星九月天”那样印的太小伤眼睛。书可以广泛涉猎,读的多了,长大了稍微一引导,阅读档次自然而然就上去了。我三年级的时候我妈就和我一起读《射雕英雄传》了,那时早上睡觉起来,头发没梳,鼓着个小包,妈妈就夸我像书里“蓉儿”,美得小时候我经常特意把头上再抓个小包,觉得自己长大后也会像蓉儿一样聪明伶俐。现在想想这是多美好的记忆。而且我们这代人中很多也没有因为小时读读书杂而变得有多差。所以说读书也是堵不如疏。

有了好的习惯,我觉得对孩子的管理就不必太严格了。孩子需要自由的生长,管得太多,一是容易压抑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觉得不快乐。二是容易把孩子培养的优柔寡断或逆反。我觉得我们父母对我们当初采取的“撒养”方式,反而更能让我们体会到一些童年的乐趣,更能让我们学着什么事都自己去判断。现在很多人还能津津乐道于我们小时候的打瓦、打茧等游戏。而现在咱们给孩子创造的条件太多,总想让孩子孩子多学点技能、甚至玩也能学到东西,孩子反而学得太浮躁、玩得不快乐。我很欣赏小巫说的这句话:人生的交替就是在放手中完成的。所以,我儿子玩的时间很多,平常日晚上做完作业在楼下和小伙伴打成一片,星期天自己在外面一疯就是一天、一下午,吃饭时叫他,他玩得顾不上,我们也不管他,反正一顿不吃也饿不坏。而且除了去较远的地方,玩的时候,我和他爸爸一般都在家干自己的事,儿子自己出去玩。而学什么技能,也是我们共同决定,徐尔远一旦决定不学了,我们谈谈自己意见,劝一两回,再不听,也不强迫,就停止。所以,现在,我们只坚持了钢琴一项兴趣,这一项能坚持,是因为我儿子好唱歌;羽毛球偶尔去让教练指导一下。学了又扔了的倒不少:比如说小主持人、小布杰思英语、书法、画画。我总觉得,接触了、或多或少了解了,就是一种提升,毕竟能成什么什么家的孩子还是少数。几年前,买一份豆浆机时,里面有一些优质的东北黑豆,上面写了几句广告词,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深,大体是这么说的:“在东北肥沃的黑土地上,那么灿烂的阳光照在我身上,我自由地生长,想快点长长就快点长长,想慢点长长就慢点长”。后面加了个破折号,打上一句注释—— “因为自由,所以优质。”我想,推销商的本意是告诉我们:东北的黑豆没被污染、而且日照时间长,生长周期缓慢,所以好吃、有营养。但仔细想想,这个道理可针对,我见过、教过的很多学生,家长给与的自由更多的,往往更出色。每当想想大豆的话,我就又感动又向往,如果我们的孩子也能在肥沃的土地上、仰着小脸、向着阳光,想快点长长就快点长长,想慢点长长就慢点长长,孩子也未尝不会会“因为自由,所以优质”!当然,前提是创造好环境、培养好习惯,尽到我们家长的责任、做好我们家长的本分,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充足的阳光。
刚才我说过,我也是摸索着当家长,所以我的种种理念和做法只是一家之言,不一定是严谨有效的,孩子还是要因材施教,请各位家长抱着评鉴的态度听听就好。也希望王老师创造机会,让我们向那些更优秀的孩子家长取取经。谢谢!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hjlw.com/wen/fayan/yozr1.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