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号简历网 >

实用文 >演讲稿 >

微故事演讲稿7篇

微故事演讲稿7篇

我们在撰写演讲稿的过程中需要保证逻辑严谨,写好一篇演讲稿很重要,一篇出色演讲稿的内容,可以让听众产生情感共鸣,本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微故事演讲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微故事演讲稿7篇

微故事演讲稿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舟。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描写了南宋诗人陆游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储药配药方祈祷这一年能平安无事。从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节的风俗。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过去,我对端午节的知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读了[x]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这本书当中得知,端午节是在中国这么多的节日中,名称最多的:端午节端阳重五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诗人节等。端午节的来源也有很多种,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说等20多种。

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此刻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强盛的生命力,在我们德清,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

偶然间,我从网上看到去年,韩国打算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为他们国家的遗产,我非常惊异,觉得这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羞辱,端午节是中国人的,怎么可以让给别的国家去申报呢!这可能跟有些人喜爱过洋人的节日有关吧!我想,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为保护宏扬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吧!

微故事演讲稿篇2

1874年11月30日的夜晚,伦敦的布伦海姆宫灯火辉煌,一群贵族男女在这里翩翩起舞。突然,一位活泼、美丽的贵族夫人连声叫喊肚子疼痛,人们赶快把她扶到就近的一个临时女更衣室。温斯顿·丘吉尔——一个早产儿,就这样非同寻常地来到人间。

丘吉尔是英国显赫的贵族公爵马尔巴罗家族的后代。英国除了王室以外,公爵家庭总共不超过20个,马尔巴罗家族按封爵次序名列其中第十位。丘吉尔的母亲詹妮是美国百万富翁杰罗姆的女儿,1873年与丘吉尔的父亲伦道夫结婚,1895年1月24日伦道夫因病医治无效,溘然去世,终年46岁。这时的詹妮虽已40多岁,但依然美艳惊人,风姿绰约。不久,她便萌生了嫁给一个25岁男人的想法。然而消息一经传出,立刻遭到众多亲友的反对。就在詹妮几乎要放弃了的时候,詹妮25岁的儿子、与母亲要嫁之人同岁的丘吉尔,坚决地握住她的双手:“亲爱的母亲,就算全世界都反对您,我也会勇敢地站在您这边,所以,请您也一定要勇敢。”儿子坚毅、鼓励的目光,让詹妮义无反顾地披上了洁白的婚纱。

但这桩婚姻并没有维持多久。10多年过去了,詹妮的儿子丘吉尔已经凭借卓越的才能跻身政坛。60岁的詹妮也要再次迎来婚礼。这次的决定同样遭到众人强烈的反对,尤其是儿子的那些反对派们。詹妮犹豫了。这次与上次不同,丘吉尔打小就怀有雄心壮志,并且具备实现远大理想的能力。她不想因为自己贻误儿子的前程。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儿子又一次握住了她的手:如果让我在我的仕途与您的幸福之间作选择,我心甘情愿的选择后者。请您不要再有任何顾虑。母亲幸福,我才幸福。詹妮又一次无比快乐地迈入了婚姻的殿堂。婚礼上,儿子依然像上次一样,坚强地站在她的身边,而另一边则是比儿子还要年轻的36岁的新郎。能够两次接受母亲的婚姻,也许很多人都做得到。而面对沉重的压力,丘吉尔两次接受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人作自己的继父,这需要多么豁达的胸怀。

1908年8月15日,伦敦报纸登载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33岁的内阁贸易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先生与23岁的克莱门蒂娜霍齐娅小姐订婚。举行婚礼的这一天热闹非凡,宾朋满堂,欢歌笑语。证婚人是财政大臣劳合乔治,而他选择的男傧相却是他在下院的一个坚决反对者——包括休塞西尔勋爵。当时丘吉尔推行一系列争取工人拥护的社会改革,休塞西尔勋爵在内的贵族集团坚决反对这些改革。这里反映了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人们可以在下院和政治集会上相互咒骂,如同仇敌,但在个人生活中却能成为亲朋好友,相敬无间。在政治生活中虽然是公敌,却不妨碍他们在私人生活中称兄道弟。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也这样说过:“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西方近代的这种文化现象是多么的耐人寻味。

宽容比自由更重要!这宽容来源于对每个人权利的尊重:我虽然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利;我虽然不支持你的行动,但我坚决维护你合法行动的自由!

微故事演讲稿篇3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无人需要的数字》。

爱尔兰作家伯明罕年轻时曾在一所乡村国小做过多年的教师。

那所学校既偏僻又破旧,校舍是由废弃的农场改造而成的,学生最多时也没过百,一片没有任何体育设施的空地是孩子们课间嬉戏玩耍的乐园。

加上伯明罕,学校共有三名教师,这两名教师因为忍受不了学校的艰苦和荒凉,相继离开了学校,只留下伯明罕这唯一的教师兼校长坚守在学校。

伯明罕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将自己的所学所悟传授给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学生,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

他吃住都在学校,环境恶劣,条件艰苦,除了学生,一年难得见到几个人,这些对他来说都不算什么,最令他受不了的是,每年他都得几次徒步40里地到当地的教育部门送各种报表。

有些报表在他看来纯属浪费时间,毫无一点用处。

比如有一个报表要求每个学校每年报送一次校舍的面积,自从伯明罕来到这个乡村学校,校舍面积从来就没有过一平方米的增减。

伯明罕有一次负气地拒送这张表格,没过多久,教育部门就派人光顾了这所几乎被人遗忘的学校,警告伯明罕说,如果再不按时报送他们所要求的各种报表,他们就将关闭这所学校。

从那以后,伯明罕虽然心中充满不满,但再也不敢怠慢。

前几年,伯明罕都是如实地填写那个不变的数字,表格送上去后就如同石沉大海,再无任何反应。

这一年,伯明罕突发奇想,决定变化一下数字,他将校舍面积乘二以后得出的数字填在了报表上,报上去后仍然没有得到任何反馈。

第二年,他将数字在上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倍,仍然是没人理睬。

此后数年,他都如法炮制,一次增加一倍,不断膨胀的数字丝毫没有引起教育部门的注意。

直到有一年,伯明罕望着自己填写的数字,决定计算一下,如果自己的学校真有这么大面积校舍的话,那究竟有多大。

计算出的结果令他大吃一惊,他上报的“学校”太大了,不仅远远大于圣保罗大教堂,而且远大于爱尔兰的任何一所学校,甚至还大于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

伯明罕暗自猜测,校舍面积不断扩大符合教育官员的要求,所以虽然没有任何反馈,但也没人来学校找事。

如果将校舍面积缩小,教育部门会不会派人来查访呢?伯明罕将大得惊人的校舍面积缩小了一半报了上去,几个月过去了,仍然没人理睬。

以后几年,伯明罕都成倍缩小数字,直到他告别学校,都没有见到教育官员的影子。

伯明罕最终明白,他所上报的大大小小的数字,其实根本没有一个人会哪怕是心不在焉地瞄上一眼,没有人需要这个数字,他们需要的只是那张报表,不,他们连报表也不需要,需要报表的是流于形式的所谓的条款、规章、规定或制度。

多年以后,伯明罕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这段经历,他说:“我渐渐认识到:条款、规章、规定或制度并不可恶,可恶的是那些随意制订并机械而刻板地使用它们的官员们。

这段经历给我的最大帮助是,它让我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领悟到了——什么叫形式主义,什么叫官僚?!”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微故事演讲稿篇4

到xx年,我的教学生涯就要踏上第20个年头了。在近20年间,我和学生之间的故事每天都在不断的发生,有快乐的、有伤感的、有令人振奋的、也有让人无奈的,点点滴滴,我觉得这些故事的价值在于影响我对教师职业内涵的理解、帮助我在教师岗位上成熟、成长起来。

说来也奇怪,记忆最深刻的,却是离现在时间最远的,刚踏上工作岗位第一年发生事情。

18岁那年,我踏上了工作岗位。因为自己看上去也像个大孩子,很担心班级里的学生不服自己,当时我想我必须在气势上镇住他们,所以每次上课,我总是摆出一幅很严肃的面孔,在课堂上,不苟言笑,而且总是不厌其烦的指出和纠正学生所犯的各类错误,还免不了的批评几句。开始我还沾沾自喜,因为课堂纪律特别好,学生看到我也很"恭敬".可是一段时间后,我开始觉得课堂上哪里不对劲了,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看到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麻木的表情,任你怎么启发,他就是不动的情况,我开始着急了。我试图要改变这种状况,可是总是不得要领。

一天,正好轮到我在新教师培训组内开课,没想到这节课上学生发言非常积极,思维也很活跃,我还没有来得及细想,第二天,这个班级的班主任找到我,说"你知道吗,同学们说,你昨天上课的时候,心情特别好,从上课一直面带微笑到下课,要是每节课都这样该多好。他们还说,你笑得时候真好看。"听了这番话,我一下子明白了我的问题的症结所在。当同学们看到老师一直严肃的表情,经常被老师指出错误的挫败感,课堂上怎么可能还会有积极的气氛,怎么可能还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的情绪,上课时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肯定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这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这也是孩子们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各种事物的基础。谢谢我的孩子们为我指点迷津,使我纠正了教学中第一个错误的观点。

从那以后,我改变了我的教学方法。上课时经常面带微笑,耐心的听完学生的回答,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一段时间后,我的课堂教学有了质的改变。我和学生们的距离也拉近了,下课后,经常有学生会主动地跟我交流,有问在课堂上没听明白的.知识的、有让我解答一些比较难的数学题目的,也有跟我说说班级里的一些情况的。由此,产生了下面一个小故事。

一天,一个*很神秘的对我说:高老师,你知道吗,我们班好几个*都有一个像你这样的带着铃铛的小戒指。当时,我就愣住了,要知道90年时候,物质不像现在这样丰富,要买到这样一个玩具戒指还是很不容易的。后来经过我的了解,才知道是我班的几个*发动了其中一名开小礼品店的家长,跑遍了上海的许多小礼品市场后,才买到的。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对我的触动却很大。以前一直听我的老师、比我年长的同事说作为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言传身教,通过这件事后,我有了切身的体会。在孩子们的眼中,老师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学生们虽然小,但他们确是用心在观察着老师,他们不仅会从老师那儿学到知识,还会学到老师的种种特点。有的班级甚至于学生写的字都很像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想这是学生们潜意识里模仿的结果。我要感谢我的孩子们,使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作为老师的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微故事演讲稿篇5

什么是青春?

有人说,青春是一个五彩缤纷的花季,是一个灰暗而缠绵的雨季,是一个绿色的春天,是一个浪漫而炎热的夏天。有人说,青春是笑时流泪,哭时一笑,轻松的压抑,沉重的放纵。还有人说青春是醇酒,是一堆亮字……每个人对青春都有自己的解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正是为了长辈们不同的回答和解读,人们才纷纷走上自己的道路,探索自己的奥秘,破译青春的密码。

青春磨砺不起杀,发展不起挥霍。pavel korchagin曾经说过:“生命对人来说是最宝贵的东西,生命只应该忍受一次。当他回顾过去的时候,他不会因为浪费时间而后悔,也不会因为没有效率而羞愧。他死的时候可以说:“我的一生,我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人类的解放。"。所以,我们要珍惜青春,趁着还年轻,在青春的舞台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展现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让青春飞翔!就像无数颗星星在生命的星空中熠熠生辉。

在职教中心学习生活快一年了。在此期间,我深深地感受到,——的原职高生活可以像普通高中一样紧凑,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造物主给了每个人同样的头脑和四肢,给了我们同样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公平地给了我们一天24小时。那我们为什么不抓住机会,尽情展示自己呢?其实,我们可以在学习中展示自己扎实的基础和成绩,可以在实习中展示自己出众的理解力和娴熟的技巧,可以在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上展示自己灵巧的动作和矫健的步伐,可以在歌唱比赛中展示自己清脆的歌声和高超的舞台表演……也许,有些自卑的人会说,“我不行”。但是机会是生命的翅膀。如果你抓住它,你可以飞得很高。它偏爱强者,因为强者什么都准备好了,它常常躲避弱者,因为它受不了弱者呆滞的目光。一个成功人士曾经说过:“90%的所谓失败者不是被打败,而是放弃了成功的机会和希望。”抓住机会怎么知道做不到?邓建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和我们一样,他在职高读书,被学校分配工作。然而,他不愿意一辈子呆在一份小工作里,抓住各种机会,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然,如果你想向公众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仅仅等待机会是远远不够的,但你需要有充分的自信和大胆的创新精神。

自信是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成就抱负有成功把握的预反映。成功人士相信居里夫人说的“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一件事的,我们必须不惜任何代价做好这件事。这就是自信对我们的重要性。拿破仑也有一句名言:“我所做的一切都要自信,所以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成功的。“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在于,成功者往往以最积极的思维、最乐观的精神、最辉煌的经历来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相反,失败者被过去的失败和怀疑所引导和支配。我们应该有一个美好的青春黄金季节,对自己充满信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

创新是一种和别人一样有不习惯的思维能力,但又是独一无二的,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同样的水浒,普通人烧开水,瓦特烧蒸汽机。同样,手被草叶割伤,但鲁班发明了锯子。同样,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人们也很心疼,但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答案:瓦特和鲁班牛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一切。也要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让世界在青春朝气蓬勃的日子里焕然一新。

青春短暂,无价。自我表达是上帝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尽最大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青春自由飞翔,让自我表达成为人生最重要的课程。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

微故事演讲稿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节约要从小处着手,从一粒米、一滴水做起,然而,节约终究并不只是小事,现在的社会有时候变得很陌生,节约反而成了小气被人笑话,节俭被当成贫穷的表现。我们需要在全社会改变那种所谓的虚荣消费心理和浪费观念,需要重新认识老祖宗留下的千年传统和良好美德。

俭朴,勤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俭、勤这两个字看似寻常,却不能等闲视之。它是我们作为一名电力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美德,是成才的一种激素。因为只有具备这种美德,才能忘怀得失,不慕荣利;只有具备这种美德的人,才能胸怀大志,处困境而不沮丧,受窘厄而泰然如常;只有具备这种美德,才能摒弃奢欲,以事业为重,有所成就,有所作为。(励志演讲)

由此我想到了一向以“小气”闻名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他们的“小气”着实令人对日本人感到惊讶,对日本企业感到震憾。为了节约用水,丰田公司的员工将抽水马桶里放三块砖,以节约冲水量;笔记用纸正面书写完后,裁成四段订成小册子,反面再作便条纸使用;一只手套破了,只换一只,另一只破了再换;员工上班时,如要离开工作岗位三步以上,一律自觉的跑步;有时候真觉得不可思议,偌大的一个世界知名企业,还这么小气,还在乎这么一点点浪费吗?但是,对于丰田来说,“聚沙可成塔,积水可成渊”,正是由于丰田汽车公司员工的这种“小气”,才成就了丰田公司今天的辉煌。

国家电网公司的“三节约”活动理念迅速渗透到公司系统各个角落时,当厉行节约将成为我们的一种境界、一种习惯、和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时,我们有理由相信眼前这个曾经“大手大脚惯了”的显些浮华浮躁的社会正在踏实务实起来。如果说,这境界、这习惯、这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培养,是从“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寸导线……”的多个节衣缩食的“一”开始的,那么,它体现的却是我们电力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识,对严竣的资源和能源形势的危机感,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们的节约意识却反差很大。回想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注意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往往是我们在不经意中就造成了诸多浪费。许多纸张只写了几个字就扔进废纸篓;白天亮着的电灯;卫生间水龙头哗哗流水……其实稍加注意,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但往往我们却忽视了这些细节。我想,在家里我们肯定能做到随手关灯、关水;朋友间联系,若没有重要的事情,我们肯定会选择发短信而不是打电话……,为什么在单位里却忽略了这些细节?关健是我们没有将自身真正溶入到企业中,没有将节约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并形成一种观念。

大到压缩各种经费的开支,小到一粒粮食,都要树立勤俭节约光荣,奢侈浪费可耻的观念,让节约真正成为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时尚。一位水资源专家曾说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你的眼泪。我们的节约不仅仅只是领导一个人的事情,更是每位员工共同的责任,每一滴水、每一度电、都关系到我们每一名员工的切身利益。假如没有“小气”精神和节约意识,做什么事都铺张浪费,不珍惜资源,不珍惜时间,让浪费的思想侵蚀我们的头脑,并任其蔓延,我们取得再大的成绩也将毁于一旦。

“三节约”是国网公司倡导的一种勤俭精神,也是对广大干部员工的基本要求。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我们应该大力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节约制度,努力培养自己的节约意识,通过开展学习“三节约”活动理念,我们应该拨起算盘珠子,小至“一分钱、一张纸、一寸导线”,大至一台实验仪器、一座试验室的建设维护,精打细算地过日子、科学节约地保安全。

微故事演讲稿篇7

在美国几乎每一所大学,毕业典礼都是一场“重头戏”.它们讲究排场,大多还蕴含着历史与传统。这在哈佛这所美国最古老的大学里更是展露无遗。

我们的毕业典礼总是定点在“三百年剧场”,它位于哈佛纪念堂与怀德纳图书馆之间那片无边绿茵中。通常,哈佛每年会有两个演讲:一是毕业纪念日演讲,一是毕业典礼演讲。前者先于后者,并且专属于哈佛学院应届毕业生,演讲嘉宾由大四学生委员会物色。这种演讲一般被称作“搞笑演讲”,一些著名谐星和幽默作家在演讲中所讲的那些很有味道的笑话,让我们笑破了肚皮,也令家长脸红。

而使全体毕业生如沐春风的毕业典礼演讲,则几乎永远都是“严肃”的,它由哈佛校友会敲定演讲人选。校方行政管理人员做不了主,谁来演讲还得看学生、校友的意愿,得体现出他们的兴趣与价值取向。有人为此会说毕业典礼演讲是观测哈佛社群的“精神指标”.

你脑海中浮现的演讲可能是一场劝诫毕业生去做未来领袖、主宰世界的说教,可是,哈佛毕业典礼演讲者最不可能鼓励我们去憧憬、去实现做人目标。

我20xx年毕业时,毕业纪念日演讲嘉宾是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毕业典礼演讲嘉宾是比尔·盖茨。一个曾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另一个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此二人如果不讲权和钱,会讲什么呢?

克林顿提到一个概念:“ubuntu”.意为“我因你而成”.即人在世界上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的一分子。他亦谈及我们不应将自身视为个体去追逐个人的成功,而应为全世界兄弟姐妹的福祉奋斗。非洲的艾滋病不是只属于“非洲”,印度尼西亚的海啸不是只属于“印度尼西亚”——我们思考时不应将其看作“他们”,而应视为“我们”.他敦促我们“花尽可能多的时间、爱心与精力去考虑那99.9%的人”.

比尔·盖茨讲了自己与妻子梅琳达如何扪心自问“以我们所拥有的资源,怎样能最大化地造福最多的人”这一历程。他致力于推进创新型资本主义。在其中,市场力量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贫困者,极具说服力的阐释:如何利用纷繁复杂、让企业与政府获益的现代科技与创新,在发展中国家拯救生命、改善生活。

他向我们发出挑战:以你们过硬的文凭、才智和天赋,能否应对重大的全球问题,为更多人的幸福贡献力量。他也为我们送上离别的祝愿:“我希望,你们将来评价自己的标准,不单单是以职业上取得的成就,也包括你们为改变这个世界所作出的努力……以及你们如何善待那些远隔千山万水,除了同为人类之外与你们毫无共同之处的人们。”

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两场如出一辙的演讲。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但我会问:为什么不是这样?我们,作为稳拿“好工作”的顶尖大学毕业生,有年轻的活力,有社会的认可——我们没什么输不起的。我们也许以为自己所向披靡、高人一等,从而面临迷失自己谦逊与对全人类同理心的危险。但也恰恰由于这种优势,我们随时能以最佳准备状态服务于最富挑战性的愿景,投身于最具挫折性的目标。这不是要我们牺牲健康、财富或快乐去为其他人做牛做马,事实上,我们应该并且必须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有所行动, 这不只是借由个体层面的同情与怜悯,还包括在梦想和卓越层面上进行革新与创造。我们不必放弃自己的生活,恰恰相反,我们可以通过为更多人幸福的奋战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我认为,像名校的毕业生,身处一个独特而资源丰富的位置,就该为我们现在身处的世界、为未来一代又一代人赖以生存的世界全力以赴。我盼望全世界毕业生们,同样接受这一挑战,放低身段并为此努力。

标签: 演讲稿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hjlw.com/wen/yanjianggao/1jn1j.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