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自由教育心得體會5篇 自由教育:點燃潛能、開啟未來

自由教育心得體會5篇 自由教育:點燃潛能、開啟未來

自由教育心得體會:在追求全面發展的今天,自由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知識的傳遞和學習方式的創新,更是引導個體發掘和實現潛能的途徑。本文將通過分享個人的自由教育心得,探討自由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帶給個體的積極影響。

自由教育心得體會5篇 自由教育:點燃潛能、開啟未來

第1篇

最近閲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聽名字就讓人感覺到了暢快,教育確實需要點“自由”了。細細地品讀了李希貴老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當老師這麼多年,經常會思考一些關於教育的問題,韓愈説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發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可是,現在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第一心得範文網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裏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麼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捧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細細品味,反覆思量,只覺如春風撲面,又覺如醍醐灌頂。李老師以不加粉飾卻飽含智慧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一個個小故事,為我們詮釋了一幅幅真實動人的教育圖景。讀來平實而親切,如友人促膝談心,細嚼則意味深長,發人深省。

全書共分四個篇章,李老師用三條主線將若干取自生活,源於實踐的小故事串聯起來,每個故事中都融入了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認真思考。第一條主線是教學線,主要介紹了他進行語文教改的起因和過程。第二條主線是教育線,主要寫了李老師的學生觀的變化。第三條主線是管理線,講述了他自己從教師到校長到局長到教育家的成長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他的管理理念的變化與實踐。每章每節的標題和內容無不折射出一個改革的實踐家、一個創新的教育家嶄新的教育理念和豐富的教育智慧,第一心得範文網手機版捧讀此書既是一種精神的享受,也是一次心靈的震撼,更重要的是他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帶來了更多的啟迪和思考。

李老師指出,“長期以來,用數理化的教學方式來進行語文教學,已經嚴重違背了語文學習的規律,訓練代替不了積累,沒有大量的誦讀、涵詠、感悟和體驗,語文水平便不可能提高”。

他認為:“不好‘讀書’,而好‘甚解’正是當前語文教學的最大弊端。”於是,在教學中,他從履行一個語文教師的職責做起,以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與改革為依託,開始了對教育的實踐與感悟,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非常動人的語文教學藍圖。他在語文教改中最注重的就是閲讀,在他看來讀書與實踐是一個人不斷前進的源泉,讀書,能給人智慧和力量,能開闊人的視野和博大的襟懷,也能影響人的價值取向,哪裏有教育,就應把讀書的種子播撒到哪裏。

他要求學生每天閲讀十分鐘:首先是教師和學生共同蒐集可閲讀的材料,歸類整理,加上閲讀提示,打印後,每天定時發到學生手中。材料的內容多樣,獲取材料的方法多元,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特別注重學生選擇材料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這項活動進行了好多年,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這一改革他曾經發出這樣的感慨:教育有時就是這樣奇怪,我們耗盡心血和時間經營的—例如課堂教學中老師苦心孤詣的講解輔導---很快就會被孩子們忘掉,而我們無意中播下的種子,卻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長成了一棵大樹,讓他們受益終身。

為讓閲讀成為孩子們生命中的一部分,他的另一項改革就是他的“語文實驗室計劃”,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切實擁有了語文學習的自主權和閲讀選擇權;他還提倡“説你想説的,寫你想寫的,讓寫作成為情感的一種自然的表達方式,成為生活的一種真實的需要”。他的語文教學改革雖然冒着極大的風險,最終還是成功了,因為他相信:“一項改革只要觸及了教育的真諦,只要接近了學生成長的規律,它沒有理由失敗!”改革中他發現,一些課堂中充斥“假問題‘以求熱鬧,卻沒有注重學生思維和情感的發展。這樣的教學行為,只顧及花哨的表面形式,但忽視了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這樣的課堂其實是不健康的,正因為他有了這一發現,才有了他的語文教學改革。他認為教學改革的目標就是要教給學生知識,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獲得積極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教學改革,奠定了他教育理想的“底色”,也顯示了閃耀其中的人文思想的火花。

李老師認為,教師心中不應該有“壞孩子”,我們不能用成年人的是非觀念來判斷學生,不能輕易使用道德的標尺來衡量學生。

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兩位高一男生,從失修的磚牆縫裏向學校女廁所****。這樣的行為,按照常規肯定被認為問題嚴重。但是,李希貴老師沒有輕易給學生做出結論,沒有盲目批評教育,而是從關注學生心靈出發,實施了保密、充實校園生活、調動家長的教育力量、安排優秀教師和他們交朋友等一系列教育措施,幫助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渡過了危險的河流。這個案例正體現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多麼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語解釋的淋漓盡致。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而已。

“多一把尺子就會多一批好學生”寫的是一個雙休日,第一心得範文網作者在公園門口碰到了一位帶領上高一的兒子逛公園的朋友,感到非常驚奇。經過了解,得知這位家長是用逛公園的方式獎勵自己的孩子。作者沒有就此作罷,而是想到了我們的評價問題,想到了我們衡量學生的唯一標尺,這就是考試成績。返校後,作者和老師們一起反思我們的評價問題。這一年,在作者的堅持下,高密一中破格錄取了一個叫賀明的學習成績很落後的學生,錄取原因很簡單,就是他的國畫畫得特別好。進入一中以後,老師們發現,賀明是一個不守紀律的學生。有的老師對他失去了信心。但李老師並沒有放棄,而是主動找賀明拉家常,幫助他樹立學習信心,並讓賀明選一張自己最滿意的國畫懸掛在校園的顯眼處。這一“巨大的成功”使他倍感自豪和自信,從次,他加強了自我約束,發奮學習,進步很快,被評為“百優中學生”。後來,他考取了一所美術學校。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過人的長處,在這一點上,人人都是最好的,個個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揚的武器,多增加幾把評價的尺子,就會有更多的學生受到鼓勵,從而堅定信念,走向成功。

因此,在老師的心中,不應該有壞學生,不能從一開始就着眼於失敗去做工作,應當把預期的失敗轉化為成功,應讓每個學生都能説“我能行”!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書字裏行間充滿着智慧,李希貴老師用最樸實的語言,用一個個生動的、親歷的教育案例,展現了他的心路歷程,展示了他的鮮活理念,揭示了教育教學的本質規律。範文寫作在書中,李老師緊緊抓住三條主線:一條線是教學線,主要寫語文教改的起因和過程。第二條線是教育線,主要寫了作者的學生觀的變化。第三條線是管理線,主要寫作者從管理一所學校到管理一個縣的教育,進而到管理一個市的教育。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為了教師的幸福成長,為了學校的長足發展,為了打造教育強市等等,李老師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學習、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創新,他的成功應該源於他對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經成為習慣。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孩子呢,對孩子多一份寬容,就讓孩子多一份希望。作為教師我們要把學生當成一個無知的不懂事的孩子對待。決不能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一個孩子。這樣對孩子不公平,我們要善待孩子的錯誤和缺點。把孩子們當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裏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而反思我們的教育,為了所謂的提高學生成績,範文網我們只顧眼前的利益,把學生大量的時間用在機械重複的練習上,課堂上大量的講解擠佔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老師非常認真的在告訴學生真理,結果呢?老師的辛勤付出換來的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什麼時候孩子們在我們的課堂上學會獨立思考了,什麼時候孩子們能夠探尋屬於自己的答案了,我們的教育也就成功了。”這句話很有道理,我們老師的任務不應該是告訴學生真理,而應該是引導學生去發現真理。

總之,《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書,讓我從中受到了很多啟發。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一本書最好的並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樂的美妙並不寄寓於它的音調,而在於我們心中的迴響。”《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值得我們去品讀。

自由教育心得體會5篇 自由教育:點燃潛能、開啟未來 第2張

第2篇

在終身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今天,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堅持學習。最近,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在這本書裏,作者回憶往昔的工作,沒有自詡和矯情的誇誇其談;探索歷程的評價,沒有文過飾非的不實之辭;體驗感悟的歸納,沒有譁眾取寵的驚人之語。有的只是平實的敍述,客觀的評判和真誠的自勉自勵,從而使任何一個翻閲此書的人,都會有一種恬淡幽遠的儒雅之風撲面而來的感覺;掩卷沉思之後,又都會被書中從平實的字裏行間湧動出的一股股摯愛事業的真誠、改革創新的勇氣、遇挫彌堅的恆心和憧憬未來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動和激盪,從而生髮出只爭朝夕、獻身事業、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的衝動和慾望,也許這正是此書真正的魅力和價值吧。

前蘇聯作家高爾基説過:“凡是我所有的好東西,都要歸功於書。”我國也自古就有“讀書改變命運”的説法,李希貴老師的人生歷程或許能作為這些話的應證。

他在文中寫道:“像多數文學愛好者一樣,我搜尋着所有可以找到的名著,急切地、貪婪地閲讀,我恍若置身另一個世界,時而猶豫,時而彷徨,時而沉思,時而激昂……這種高度痴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閲讀,為我的精神世界儲蓄了一筆豐厚的財富,隨着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這筆財富不斷生息、增值,實實在在地滋養着我的心靈,影響着我的價值取向,為我的生命打上了濃厚的底色。毫無疑問,在此後的人生道路上,我將幸福地享用這筆財富的‘利息’。” 他説:“我真正的學習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 “教育是與讀書連在一起的,書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養成,民族素質的提高,乃至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都離不開書。一個人在他相應的年齡階段,如果沒有讀過適合他的書,那將是終生無法彌補的缺憾。”

李老師之所以能從教師---校長---局長---教育家一路走過來,跟他通過讀書進行的大量的閲讀積累及對這種閲讀積累進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開的。他走到哪裏,就把讀書的種子播撒到哪裏。他以自身和專家、大師的成長經歷,告訴每一個孩子和每一位家長: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

今天倡導教師多讀書活動,其實更多的是要求教師要處在真正的“讀書狀態”。做一個善於讀書,知識淵博,視野廣闊的讀書人,而不是隻在原有知識水平上,作低質量的重複。當今這個正在發生巨大的、深刻變化的時代,新學科、新知識迎面而來,只有學習,才能豐富自己,才不會落後,不會被時代淘汰,新的教育環境,刻不容緩的教育改革,逼人的教育形式---我們沒有時間再去重複,去等待,去觀望。人生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它不會停留在一個地方,也不會停止在某一階段,它需要不斷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過去。

第3篇

在終身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今天,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堅持學習。最近,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在這本書裏,作者回憶往昔的工作,沒有自詡和矯情的誇誇其談;探索歷程的評價,沒有文過飾非的不實之辭;體驗感悟的歸納,沒有譁眾取寵的驚人之語。有的只是平實的敍述,客觀的評判和真誠的自勉自勵,從而使任何一個翻閲此書的人,都會有一種恬淡幽遠的儒雅之風撲面而來的感覺;掩卷沉思之後,又都會被書中從平實的字裏行間湧動出的一股股摯愛事業的真誠、改革創新的勇氣、遇挫彌堅的恆心和憧憬未來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動和激盪,從而生髮出只爭朝夕、獻身事業、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的衝動和慾望,也許這正是此書真正的魅力和價值吧。

前蘇聯作家高爾基説過:“凡是我所有的好東西,都要歸功於書。”我國也自古就有“讀書改變命運”的説法,李希貴老師的人生歷程或許能作為這些話的應證。

他在文中寫道:“像多數文學愛好者一樣,我搜尋着所有可以找到的名著,急切地、貪婪地閲讀,我恍若置身另一個世界,時而猶豫,時而彷徨,時而沉思,時而激昂……這種高度痴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閲讀,為我的精神世界儲蓄了一筆豐厚的財富,隨着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這筆財富不斷生息、增值,實實在在地滋養着我的心靈,影響着我的價值取向,為我的生命打上了濃厚的底色。毫無疑問,在此後的人生道路上,我將幸福地享用這筆財富的‘利息’。” 他説:“我真正的學習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 “教育是與讀書連在一起的,書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養成,民族素質的提高,乃至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都離不開書。一個人在他相應的年齡階段,如果沒有讀過適合他的書,那將是終生無法彌補的缺憾。”

李老師之所以能從教師---校長---局長---教育家一路走過來,跟他通過讀書進行的大量的閲讀積累及對這種閲讀積累進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開的。他走到哪裏,就把讀書的種子播撒到哪裏。他以自身和專家、大師的成長經歷,告訴每一個孩子和每一位家長: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

今天倡導教師多讀書活動,其實更多的是要求教師要處在真正的“讀書狀態”。做一個善於讀書,知識淵博,視野廣闊的讀書人,而不是隻在原有知識水平上,作低質量的重複。當今這個正在發生巨大的、深刻變化的時代,新學科、新知識迎面而來,只有學習,才能豐富自己,才不會落後,不會被時代淘汰,新的教育環境,刻不容緩的教育改革,逼人的教育形式---我們沒有時間再去重複,去等待,去觀望。人生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它不會停留在一個地方,也不會停止在某一階段,它需要不斷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過去。

第4篇

閒暇之餘,我終於讀完了這本教育專著--《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由此我認識了李希貴老師,瞭解了一名農村中學教師,成長為全國知名教育家的傳奇人生。前蘇聯作家高爾基説過:凡是我所有的好東西,都要歸功於書。我國也自古就有“讀書改變命運”的説法,李希貴老師的人生歷程或許能作為這些話的映證。他在文中寫道:像多數文學愛好者一樣,我搜尋着所有可以找到的名著,急切地、貪婪地閲讀,我恍若置身另一個世界,時而猶豫,時而彷徨,時而沉思,時而激昂…這種高度痴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閲讀,為我的精神世界儲蓄了一筆豐厚的財富,隨着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這筆財富不斷生息、增值,實實在在地滋養着我的心靈,影響着我的價值取向,為我的生命打上了濃厚的底色。

毫無疑問,在此後的人生道路上,我將幸福地享用這筆財富的'利息'。他説:我真正的學習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教育是與讀書連在一起的,書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養成,民族素質的提高,乃至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都離不開書。一個人在他相應的年齡階段,如果沒有讀過適合他的書,那將是終生無法彌補的缺憾。李老師之所以能從教師---校長---局長---教育家一路走過來,跟他通過讀書進行的大量的閲讀積累及對這種閲讀積累進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開的。他走到哪裏,就把讀書的種子播撒到哪裏。

他以自身和專家、大師的成長經歷,告訴每一個孩子和每一位家長: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在終身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今天,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堅持學習。今天倡導教師多讀書活動,其實更多的是要求教師要處在真正的讀書狀態。做一個善於讀書,知識淵博,視野廣闊的讀書人,而不是隻在原有知識水平上,作低質量的重複。當今這個正在發生巨大的、深刻變化的時代,新學科、新知識迎面而來,只有學習,才能豐富自己,才不會落後,不會被時代淘汰,新的教育環境,刻不容緩的教育改革,逼人的教育形式---我們沒有時間再去重複,去等待,去觀望。人生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它不會停留在一個地方,也不會停止在某一階段,它需要不斷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過去。

第5篇

如今的兒童,生長在新世紀,許許多多家庭,物質財富均相對豐富,温飽無憂,而且多是獨生子女,家中大人多把孩子奉若至寶。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沒有可以自己安排的生活,在孩子沒有思想沒有行動能力的時候,大人們是沒辦法撒手,可是隨着他們年齡的增長,為什麼我們不慢慢撒手呢?也許我們擔心孩子摔倒,擔心他們受傷,既然這樣,我們憑什麼在他們長大成人的時候要求他們自己去奮鬥、去拼搏?大多數家長在撫養孩子的時候,都是把他們像寄生蟲一樣撫養,這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關鍵問題是當寄生蟲長大的時候,家長們又希望這些寄生蟲立即成龍變鳳,可能嗎?

所以,我在教育孩子中的一個深刻體會是:家長請放手,給孩子點成長的自由!讓他們自己去體會成長道路上的苦與樂吧。

孩子作為家庭中年齡最小的一名成員,往往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成員,一般都是家庭談論、觀察的中心。平時帶孩子的,多數以媽媽、奶奶為主,所以孩子的話題,也是她們在外交際的談資。這些本來都很正常,問題在於大人們在談論孩子的時候,往往都很隨意,純粹是閒聊,根本沒想到這時候所説的內容對孩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比如大人説了,我的這個孩子啊,太調皮,家裏什麼都敢碰,不管有沒有危險,比如插座,他就老想用手摸,出了事怎麼辦啊?可誰也管不了,太讓人操心了!説這個話是不是很平常?可孩子聽了會怎麼想?他就會認為,我原來就是調皮的孩子啊,原來他們管不了我啊,關鍵是我也沒遇到什麼危險啊,所以他就會這麼一直做下去。

下次談論的時候大人還這麼説,小孩越就這麼做,慢慢就成習慣。這個過程是怎麼形成的呢?我認為大人起了決定性作用,從心理暗示,到心理引導,最後進行強化形成。如果大人能注意這點,在談論的時候,發現小孩在旁邊,就這麼談論:我這個孩子啊,好奇心重,看到什麼都願意碰,但他特別聰明,知道有些物體危險,比如看到插座,總想碰,不過就是不伸手,可機靈呢!如果孩子聽到這麼評論他,就會知道有些東西是不可以碰的,有危險,機靈的孩子就不亂碰,幸虧我那次碰了大人沒看到,以後我得當機靈孩子。同樣的事情在閒聊,給孩子的影響肯定不一樣。

所以,在教育孩子時,輿論引導至關重要。尤其父母在評論孩子時,一定要注意分寸,加強正面引導而不要強調失誤過錯。

隨着孩子不斷成長,開始步入學習階段,大人們開始為孩子策劃未來,這時候的家庭教育任務最繁重,我總結了一下,可以用三句話概括:強制定型,平等溝通,培養習慣。強制定型的意思就是大人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給孩子定一個比較明確的努力方向,這時候的小孩,玩心重,對事物似懂非懂,所以得靠大人來定型,大人要注意的就是定型時儘量客觀,切合孩子的實際情況,一定不要摻雜主觀情緒,把自己未完成的心願強加給孩子。孩子們雖然小,似懂非懂,但已開始有意識的分析判斷事物,大人們不能總感覺他們不很懂而不與他們交流。不僅要交流,還要平等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和對事物的判斷,然後以朋友的身份來引導。

如果自己的孩子願意和別人聊天溝通而不願意和家長溝通,家長一定要反思,肯定是自己的溝通方式出了問題,多數情況是家長擺出長輩的身份或者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或知識層面來看問題。培養習慣,看似簡單,實則關係孩子一生,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比如專注、謙恭、堅韌、勤奮等等,家長們在這個階段一定要仔細觀察,發現好的習慣一定多鼓勵,發現不良習慣一定要想辦法儘快引導,可以這麼説,給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勝過留給他們萬貫家財。

孩子的性格千差萬別,每個孩子的教育也不會一成不變,從原則上講,我以為孩子的教育越小越寬鬆,越大越專注。小的時候給他們點自由,大的時候多給予指導。我估計不少家長困惑的是當孩子有思想的時候,根本不聽大人的指導,這個現象其實解決,問題不在孩子,在家長,這些家長可以捫心自問,你研究過心理學嗎?研究過與孩子溝通的內容沒有?研究過溝通技巧沒有?

家長研究比較多的除了自己的工作就是孩子的吃穿。時代進步了,當吃穿不是問題的時候,思想就是根本。身教重於言教,別怪孩子們,從我們做起,多看書,多學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一定都能夠培養出有學識,有修養的下一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qitawenan/6rp51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