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号简历网 >

职场 >工作报告 >

国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国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摘要〗我们必须将这些经典通过校本课程和读书活动有机地整合和运用起来。写开题报告是一件常事,本站小编供大家精心收集了一篇《国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写得非常简洁流畅,可以欣赏一下。


国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恩施市施州民族国小是恩施市委市政府投资近七千万元新建的一所高标准、高规格、高品味的国小,建校初期,学校领导集体经多方考证与多次研究,定下了以“德”为中心的建校策略,并定下了“崇德 励学 善为 笃行”的校训。旨在培养品德高尚的优秀人才。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华夏儿女创造了灿烂多姿的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了一代代中国人的身心,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不能丢掉中国文化的“根”。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宣言”,向世界呼唤:“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中国孔子的智慧”。可见以孔子“儒家伦理”为轴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对下一代进行“中华魂”的教育魄在眉睫。在现实生活中,国小生多在麦当劳、冰淇淋、可口可乐的熏染中长大,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精华知之不多,认识肤浅。
  同时,在当今的人类社会中,也形成了许多现代文明礼仪和习惯:比如尊重女性、交际礼仪、用餐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以及讲究卫生、说文明话做文明事等。良好的礼仪和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尤为重要,甚至可以造就一个人的终身。同时,良好的礼仪和习惯为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整个社会和文明程度、建设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有关资料的显示,我国的少年儿童现代文明礼仪和习惯也远不如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依赖感强、自理能力差、不孝敬父母和长辈、不知感恩、不懂合作、无创新精神和冒险意识等,这些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在许多青少年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鉴于以上原因,如何让国小生从小接受传统和现代文明礼仪和习惯的教育,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已成为国小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激活传统,继往开来,使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现代文明的教育,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经学校一班人缜密分析、广泛征求意见、反复锤炼,决定向省民委申报由恩施州教科院负责的总课题《恩施州开掘与运用本地德育资源,提高中国小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之子课题《国小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研究工作。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1)校园文化德育资源的建设与运用研究。主要包括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布局设置,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的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的培养,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等。
  (2)社区德育资源的整合与运用研究。主要是可用的社区机构(党群、政法等机关)、企事业单位、知名人士、社区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等相关人力、物力资源的整合与运用研究,形成合力育人,礼教互动、家校互动的社区育人氛围。还包括校外德育基地的建设与运用等等。
  (3)中国古典礼仪文化的整合与运用研究。中国古典文化源远流长,适合国小生阅读和学习的有很多,比如:《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等,这些经典文学对培养国小生的朗读能力、写作能力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都很多帮助。我们必须将这些经典通过校本课程和读书活动有机地整合和运用起来。
  (4)《养成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与研究。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同时也应该成为学校落实课程计划的一大亮点,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大亮点。校本教材必须以“德”为中心,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
  (5)《养成教育》校本教材的应用研究。怎样将《养成教育》校本教材有效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怎样发挥校本教材的教育功能?怎样通过教学实践改进学校的校本教材?怎样通过校本教材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我们在运用校本教材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和研究的问题。
  研究中应确立的基本理念:
  (1)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德育资源开掘的内功所在。
  (2)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是有效开掘和整合德育资源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3)中国古典文化与传统礼仪是学生了解中国悠久而辉煌历史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4)坚持持久的养成教育训练和管理,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的重要基础。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为了了解《国小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习惯教育研究》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箸、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中我们发现,在中国小德育教育活动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习惯教育的有机结合,但很少有人对这个课题进行专门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联系和条件的观点、根据学生思想道德实际和学校德育工作实际,恰当合理的运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德育资源,必然会促进德育方法的改进,途径的完善,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收到德育的实效。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德育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德育要素提出来,进行系统研究,开掘应用,能使传统的德育理念得到创新和升华,能使现代文明礼仪得到有效的补充。通过研究,促进德育资源的整合,引导资源的有效利用,把学生的德育体验与实践和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劳动的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从而能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能正确的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国家、自然的关系,成为“五爱”、“四有”,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国小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习惯的教育研究有较强的导向性和前瞻性。对于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设“小康恩施、人文恩施、生态恩施、和谐恩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国小生的思想道德实际着手,认真开掘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德育因素,加以整合,用以开展对中国小学生的经常性、针对性的思想道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感悟道德理念,提高思想道德的认知水平,培养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校德育的整体水平。从而为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建设“小康恩施、人文恩施、生态恩施、和谐恩施”作出积极地贡献。
  通过研究,要调查、搜集、整合德育资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形成合理运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德育资源的论文、经验文集、活动案例集和研究实验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策略:
  (1)从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实用为前提。
  (2)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文明、学校文化、社区文化等德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资源的整体优势,以利于发挥更有效的德育功能。
  (3)要把校本教材的开发作为德育资源开掘与整合的主要方式和重要载体。
  (4)要把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学校德育的整体水平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相结合,为全面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面奋斗,作为德育资源开掘、整合、运用的根本目的。
  (5)根据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和学校的德育工作实际,对症下“药”,灵活运用德育资源。
  (6)学校应主动积极地利用社区组织和有关机构,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7)营造校园文化环境,是德育资源开掘的运用的内功所在。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方法及组织机构
  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2008年10月至2008年12月。论证设计,完成申报工作,拟写实验方案。落实实验人员,明确分工,组织开题。
  第二阶段:2009年1月至2009年3月,整合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收集整理编写校本教材《养成教育读本》,完成第一期校园文化建设。
  第三阶段:2009年4月至2009年11月,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校本教材、社区资源等德育资源开展实验研究。
  第四阶段:2009年12月,收集和整理实验资料,拟写课题结题报告,申报结题,请总课题组领导和专家进行结题鉴定。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重要研究课题;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
  课题组主要负责人袁敏长期从事德育研究工作,湖北省骨干教师,现担任恩施市施州民族国小校长,对德育方针政策熟悉,善于挖掘和开发学校内部及本地德育资源,具有较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大力支持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曾主持过省级课题《国小品德课堂教学的改革研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并顺利结题,其中,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学校办学水平》课题研究工作中,学校还被湖北省电教馆评为先进课题实验学校。
  课题组主要成员刘洪超,湖北省国小数学青年教师研究中心成员、恩施州骨干教师,数学优质课荣获一等奖,曾主持和参与多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并被人教社、新世纪出版社评为优秀实验教师、被湖北省电教馆评为课题实验先进工作者,还多次被评为恩施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主要成员朱洪,湖北省骨干教师,全国文明礼仪教育先进工作者,是恩施州德育工作专家,多次在省级教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曾主持或参与多个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成员虞翠清,恩施州骨干教师,恩施市国小语文学科带头人。曾主持和参与多个课题研究工作。
  本课题将保证在2009年12月底完成全部研究工作,为保证按时完成研究任务,我们将采取以下研究策略和措施:
  (1)研究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来实施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效整合,通过对校本教材的运用来达到预期的德育功能。
  主要采用历史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2)坚持正确的研究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坚持课题研究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服务学校、服务学生和社会发展的原则。
  (3)加强课题研究的组织与领导。成立课题研究专家指导组、课题核心组,明确分工,有序地开展研究工作。
  专家指导组成员:
  陈泽奠:恩施州教科院副院长、州德育研究会副会长(常务)、州教育学会副会长。
  曹道静:恩施市教育局副书记、恩施市教研室主任。
  冉正芳:恩施市教研室副主任、国小语文特级教师、教研员。
  姚光炳:恩施市教研室办公室主任、国小品德教育专家、教研员。
  课题组核心成员及分工:
  袁敏:恩施市施州民族国小校长,负责全面组织与协调工作。
  刘洪超:恩施市施州民族国小副校长,负责协助组织与协调工作。撰写立项申请、实施方案,组织编写校本教材。
  朱洪:恩施市施州民族国小副校长,负责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负责与社区相关组织与机构的联系,建立德育教育基地。
  虞翠清:恩施市施州民族国小教科室主任,负责课题具体研究工作,组织相关研究活动,撰写开题报告与结题报告,收集与整理相关研究资料,汇编研究文集。
  魏红彩:恩施市施州民族国小德育处主任,负责组织和开展相关德育活动。
  张学品:恩施市施州民族国小教务处主任,负责研究过程中的声像、图片资料的拍摄、记录、整理、编辑与刻制工作。
  艾 岱:恩施市施州民族国小办公室主任,负责研究过程中的宣传工作。
  (4)分阶段加强对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培训,使之能够把握课题研究方向和课题实施的技术路线,提高研究能力,较好地完成研究任务。
  (5)加强课题研究工作中的管理和评价工作,拟定课题管理评价方案,进行阶段检查,及时总结经验,不断优化研究过程。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hjlw.com/zhi/gongzuo/1383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