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号简历网 >

励志 >读书励志 >

此番风雨正当时我辈岂能后古人

此番风雨正当时我辈岂能后古人

——读《风雨天一阁》感言

此番风雨正当时我辈岂能后古人

真要说起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的生意经还是从卖贾平凹的《废都》、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等几本书起家的。那时,正值这二位作家大红大紫,卖《废都》时,我还没店铺,卖《文化苦旅》时,也是在我们当地的最高学府瓦大门口摆的地摊。记得,有一年暑假快到时,也是那届大学生毕业时,我在学生宿舍一天就推销了200多本呢,学生们当做纪念互相赠送,也有毕业生送给师弟师妹的,还有相反赠送的,反正我一拿出这本书,就不会再有收回来的可能。现在回忆起来,那一年,我大概总共销售了千余本《文化苦旅》,我是书香缭绕,铜香也缭绕了(这是瓦大中文系主任康序教授给我书店写的对联中的一句话)。那种风景,如今是很难见到的。

今天,重读《文化苦旅》,那种感慨是难以言喻的。而对于身边的人与事,因了熟视无睹的缘故,我们常常不是没说的,没写的,就是觉得没感觉。怕写不好而不写的事,也是司空见惯的。但秋雨先生却写出了一个文化人的道行,实在是可喜可贺。这不能不说是他敬业精神的写照,文化坚守者的秉性使然。仅这一点也够我辈学习的了,何况其他还建筑了一座文化大厦呢。

作为当代“文化散文”的开创性人物,余秋雨先生自《文化苦旅》始,在他的几部散文集中,几乎都充满了对“健全人格”和“完美人生”的阐扬,这其实也是作者从先前从事戏剧时,就开始的对艺术、文化研究及至做学问和搞创作的终极目的的继续。由此一来,他的作品便呈现出极强的个性特色——秋雨风格。《风雨天一阁》也不例外。在这篇一万多字的散文中,作者叙述和表现的,是一个对中国文化抱有坚定执着信念的终极追寻式的人物以及故事,我视之为文化精神品格的榜样,并以此为骄傲。

当我们被世俗文化骚扰甚至迷惑的今天,能读到他这样的文字,让我更感到了一种惊喜与难能可贵。他几乎倾注了他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去追随他作品中的人物并品评他们,试图在他们的故事和传奇中发现对今天和未来有所启迪的东西,为人类写下真实历史的教益和真正具有文化品格的独特作品。余秋雨的《风雨天一阁》等一系列作品,跟他上代人和同代人均不同,他一反传统散文如朱自清、杨朔、茅盾等人作品的潇洒飘逸,相反地,却充满了厚重的历史回声和文化底蕴,作者从《易经》、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一直追索到建国后的80年代,其间,他还提到了创建和保护天一阁的范家父子,想看天一阁藏书而不得的钱绣芸姑娘,被破例允许参观天一阁的黄宗羲,提倡编写《四库全书》的皇帝乾隆,保护流散藏书、创建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等众多历史人物这样丰厚的历史。全文资料翔实,文笔生动有趣,让读者在读完后,不仅能获得大量的历史知识,而且不需要任何说教式的言论,就会自发地从这些故事和人物的言行中生出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在这一点上,余秋雨成功地达到了让历史告诉未来的创作意愿。

《风雨天一阁》里充满了对民族精神根源的召唤和对国人善于遗忘的不满——“这个民族的精神天地长期处于散乱状态和自发状态,它常常不知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自己究竟是谁,要干什么。”想要改进现有的中国文化,就务必从改变中国人的人格开始,从改造国民性开始,最终达致塑造健全人格、活出尊贵人生。这跟鲁迅先生的思路是一致的。

余秋雨先生敬佩的其实是一种“健全人格”,在《风雨天一阁》里,作者同样看重的是这样一种“健全人格”的精神,因此作者才写道:“范钦的选择,碰撞到了我近年来特别关心的一个命题:基于健全人格的文化良知。没有这种东西,他就不可能如此矢志不移,轻常人之所重,重常人之所轻。一个成功的藏书家在人格上至少是一个强健的人。”先生字里行间浸透着一个文化人的形而上情怀以及一种顽强卓异的贵族精神,一种挺拔如山的非凡气度,一种东方特有的民族气节,一种至上追寻的傲然风骨。处处显耀着当代文化人勇于担当的强烈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这一点,直令我冷汗涔涔,长久不得安寝。

《风雨天一阁》中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只要是智者,就会为这个民族产生一种对书的企盼。他们懂得,只有书籍,才能让这么悠远的历史连成缆索,才能让这么庞大的人种产生凝聚,才能让这么广阔的土地长存文明的火种。”对于余先生这样一个饱读诗书之人,我辈要不感动渺小与浅薄当是一种耻辱。古语有云“穷则变,变则通”,只有当一个人能够产生思考的之时,这个人的思想才能得到解放和升华。作者和我们大多数有识之士一样,有着发自肺腑的对于文明的延续、对于文化品格的塑造的那种渴望与急切。我记得张新颖教授在《读书这样好的事》一书中有一段精美文字,写到了对读书的他人从未有过的极高的评价,好像是说,读书是表示一个人还活着的最好的标志云云。这种以书与文的凝聚,是深入骨髓的,是物质的东西所无法企及的,是真正传至久远的基因式元素;而书正是一个载体或曰平台,在古代更是如此。可见,余先生的见地是何等重要和可贵。

面对选择,我们谁也很难立刻就能做出无悔的抉择;而历史中的抉择就更是难了!而范钦父子就不能不让我们钦佩了。范钦不仅是一个真正的文化智者,而且还是一个人格健全之人,是他将我们断裂飘零精神史积攒起来,为我们建构了一个精神的家园,虽然,不是很大,但已经足够了。在历史中,他能轻常人之所重,而重常人之所轻,在别人迷恋仕途之时,而他却在那个年龄将搜罗藏书融进了生命。这不正是一种昂扬向上的文化品格么!他的长子范大冲面对万两黄金与藏书楼的抉择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继承父业,并决定拨出自己的部分良田,以田租充当藏书楼的保养费用。这种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一定的健全人格与人生的终极价值观作为支撑,否则,谁又不爱黄金而选择仍需长久开销的藏书楼呢!

秋雨先生正是通过这一艰难的历程,为我们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展示了一个文化贵族家庭的持久魅力与人格底蕴,并为今天的我们这些所谓文化人提出了一个构建健康的、有益他人和世界的人生价值观的最佳参照,为我们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此番风雨正当时,我辈岂能后古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家在文化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仅仅用修建多少多少图书馆,新建了多少所大学,每年毕业了多少多少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还是远远不够的。文化精神的塑造、文化品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非长久坚持不可。文化的积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文化的扬弃与进步更非一蹴而就的事。文化建设任重道远,须要我们一代代不懈的努力与拼搏方见其功。

这样的文章多多益善!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hjlw.com/lizhi/dushu/1r55.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