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号简历网 >

热点 >其他文案 >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国小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 "精心设计的四年级数学教案:带您探索国小四年级上册数学"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国小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 "精心设计的四年级数学教案:带您探索国小四年级上册数学"

本文为国小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覆盖了四个单元的数学知识,包括加减法、乘法、除法、分数等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国小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

第1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00页例1,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九第1~4题。

1.掌握整百数及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联系已有知识经验理解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体验整百数及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出示主题图:学校组织大家秋游,如果每辆车限乘40人,每2人乘坐一排,你知道每辆车有多少排座位吗?

3.小结:这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口算除法。

[点评:切实抓住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找出知识的生长点和最近发展区。为本课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充分的认知准备。]

1.呈现主题图。教师:如果将题目改为“有200名师生。”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1)一共要坐多少辆车? (2)平均每人花车费多少元?

(1)探索200÷40=教师:一共需要租多少辆车?该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第一,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这是求200里有多少个40)

(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抓两个要点:①因为40×5=200,所以200÷40=5。②因为20÷5=4所以200÷40=5。)

2.如果再增加一个条件“每辆车的租车费为840元”并将问题改为“平均每人需要车费多少元”你们能列式吗?

(1)解释:为什么“÷40”?(这是将840元平均分成40份求每份是多少)

(3)汇报: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答案的?(借助学生已有基础知识,抓两个要点:①因为21×40=840,所以840÷40=21。②840÷4=210,840÷40=21。)

方法二可利用生活实例进行解释,把40人分成10组则每组有4人,他们一共需要交纳840元,则每组为840÷10=84元,每人为84÷4=21元,练一练。先口算,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600÷30=450÷90=640÷40= 都可以利用想乘法算除法来解释,也都可以利用先“÷10”再除以一位数来进行计算。

[点评: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有意义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本环节的教学问题与情境紧密结合,注重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去自主探索口算方法,凸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科书第100页课堂活动,完成计算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案国小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

第2篇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

(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x25=25x4)

(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说一说a、b可以是那些数?(a、b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

(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2、出示例2: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三个数相乘,先乘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叫乘法结合律。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律是两数相加(乘)的规律,既交换两个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2)、学校教学楼共有4层,每层有5间教室,每个教室安6盏灯。一共需要多少盏灯?

第3篇

1、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是什么?(板书:小数点)

5、谁来说说小数点向右搬家的变化?为什么后面写着省略号?你能再填一句吗?

6、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右移扩大),小数点左移,原来的数就会缩小(板书:(左移缩小)。

2、小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重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能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吗?(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1、刚才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真是个神奇的小家伙,我们在学习中应如何应用它呢?

2、下面的数与0.285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第4篇

(1)是交流自己所用的方法,比如可以每统计一个数据之后把该数据做一记号

(3)交流自己统计的时候有没有出现问题,其他同学可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办法

最后要提醒学生注意检查的习惯:数据提供的是20个学生的记录,那在后面的表格中,也应该要有20个“合计”,否则就是遗漏或是重复了。

看统计好的表格,说说你从这表格中读懂了哪些信息?

回答问题二:怎么评价一周的用水量呢?(一般可用用水总量或是平均每天的用水量)想一想:哪种方法更清楚?怎么求平均每天的用水量呢?请你算一算

从条形统计图上看一看,它在整体中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不高不低)

出示第3题。先请学生说说各类食品具体所指,按要求分类整理,制成统计图。

完成统计表后继续完成条形统计图,注意不要遗漏了制作时间和直条上的数据。

比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说说你认为它们各有什么好处?

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各类的具体数据,还能清楚地看出各类之间的多少关系,更加的直观。)

1、正方体的三个面写“1”,三个面写“2”。“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

2、正方体的四个面写“1”,两个面写“2”。“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

3、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1~6,朝上的数小于3甲赢,否则乙赢

理解“否则”:小于3的只有1和2,否则就是指剩下的3、4、5、6,有4个,所以是不公平的。

小明和小刚同时各抛一枚硬币,这两枚硬币落地后如果朝上的面相同,算小明赢;朝上的面一正一反,算小刚赢。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正正、正反;反反、反正有2次出现是一样的,2次是不一样的,所以是公平的。

第5篇

⒈ 使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能对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1、学样为了迎接六一节,学校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学校决定为鼓号队队员购买统一的服装,分为大中小号。

说明:身高为120~129的适合穿小号,130~139的适合穿中号,140~149的适合穿大号。

提: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如何做?

4、提: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根据刚才的统计情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69页的统计表中。

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根据每种服装的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进行分类,这样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

(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方法自定,并完成统计表。

使学生知道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便于分析研究问题,学会整理出数据制成的统计图。

介绍:世界五大城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最终我国上海获得了胜出。这是大家欢庆的场面。

2010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情况统计表

提问:有哪五个城市参加申办投票?哪个国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

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如何知道中国上海在第一轮投票中得票最多的?

说明:整理出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之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还有利于分析和研究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条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从上向下有序地观察:包括图名、日期、单位、竖轴、横轴。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即横轴与纵轴。

(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纵轴上,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

3、提:纵轴上1格长度表示?哪个国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国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

通过这次活动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初步了解游戏规则的公平,体现每做一次游戏,参加游戏各方赢的机会要相等,也就是各方赢的可能性要相等。

(2)明确活动要求:口袋里有4个红球和2个黄球,每次任意摸到一个球,摸到放回,一共摸了30次,如果红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如果摸到的黄球次数多,就算小玲赢。

提:按这样的游戏规则,你认为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

提:与刚才的猜想的情况一样吗?通过游戏,你认为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第6篇

2、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角的计算。揭示课题:角的计算。

小结:∠aob是由∠1和∠2组成的,所以要求∠aob的度数只要用∠1的度数加上∠2的度数。

小结:∠aob是由∠1和∠2组成的,所以要求∠2的度数只要用∠aob的度数减去∠1的度数。

(1)若∠aob+600 =平角,则∠aob=( )度;若周角-∠1=600 ,则∠1=( ) 度。

2、练习二 下面都是用两块三角板组成的角,算一算它们各是多少度?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hjlw.com/redian/qitawenan/6q2m4d.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