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号简历网 >

热点 >其他文案 >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5篇 "优化一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与方法探究"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5篇 "优化一年级语文教学:策略与方法探究"

本文主要探讨一年级语文教学,旨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论述。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一年级语文教学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5篇

第1篇

?摘要】作为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汉字是人们最基本的认知单位。只有攒够了一定程度、一定数量的汉字才可以正常地进行文章的阅读与理解。而作为学生,在国小阶段的最主要任务就是打好基础,为以后更高年级的学习做好准备。在国小的语文课堂中,语文识字是语文老师在授课中最主要的讲课重点,但由于国小一年级学生有着各种不可控因素,导致在课堂上的知识吸收率有些波动,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学生们记不住汉字,搞混汉字。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选用了“纠错板”这种方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针对国小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开辟“纠错板”的实践进行相关的分析与研究。

国小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国小一年级的学生,在进入学校后其自身需要有一段时间的过渡期,需要将他们从幼儿园的游玩、散漫的状态慢慢地变为有纪律、有组织的学习状态。那么,在这个时间段里就需要由老师对这些学生在学习状态上进行相应的指引,帮助他们适应学校这个新环境。在这其中我们需要注意,国小一年级阶段正好是学生踏入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在这其中学生的好奇心、新奇感是帮助他们学习新事物的最佳助推器,老师想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那么这些特点就需要利用起来。接下来我们就以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为例,来分析一下该阶段学生的特点。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是由8个阶段组成的,这些阶段主要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该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一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基础之上,人生发展的8个阶段是紧密相连的。

国小阶段正是学生由学龄初期(3—6岁)过渡到学龄期(6—12岁)的阶段。

这个阶段也是学生们自身的由主动对内疚的冲突转变为勤奋对自卑的冲突的一个过程。进入到学龄期,学生们就需要开始接受教育了,最佳的地点就是在学校。作为训练学生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场所,学校在这其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如果学生可以顺利地完成学校的课业学习,那么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在以后更深层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更加有信心完成自身所背负的任务。一旦在这个阶段学业问题出现了失败,那么学生们就会产生自卑感,对以后的生活学习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根据埃里克森的定义,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能力这一品质。而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所以,在国小一年级这个阶段,让学生获得勤奋感、掌握能力是老师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国小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打基础的一个阶段,这其中学生要学会并适应角色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会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例,来简单地分析一下造成一年级学生汉字错认的主要原因。

刚进入国小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是远远达不到教师所期望的效果的。这与学生自身的生理机能有着很大的关系。刚刚进入新的环境,学生们少不了对新环境的探究与好奇,那么在课堂上很容易就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学生在课堂上走神也就十分常见了。这在课堂上表现为老师在对学生提问时,有些学生明显在状况外,对老师的提问没有明显的参与性,甚至有些学生会离开自己的座位在教室中走动,这样就会干扰到其他同学的学习。再加上是在语文课堂上,如果学生对识字没有兴趣,那么就不会对老师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学习,而是找寻其他的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就变得分散,进而导致学生在分辨汉字的程度上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最终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知识吸收效率达不到理想的要求。

小學阶段的语文课堂上,最重要的就是汉字的积累。只要学生将汉字积累到一定的数量,那么在以后课文的阅读中几乎就可以进行流畅的课文阅读。但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些汉字就是老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重点。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多地记住汉字,选用较为严厉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变得紧张起来。比如《雪地里的小画家》,由于其课文的字数较多,而且在新的汉字的认知难度上也较为困难,老师可能在课堂的教学中会不由自主地严厉起来。如果让学生处在这样的一个课堂环境中对汉字进行相关的熟读认知,即使是在课堂上记住了,也难免在课后就会遗忘。更不用说国小一年级的学生在记忆力这方面是需要进行相关的引导的。因此,在国小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识字授课的方法上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所学的汉字,减少学生错认汉字的程度。

根据人教版的语文课本,国小一年级的语文课本第一册首先是先认识几个简单的汉字(5节),接下来是拼音(13节),最后就是课文(14节)。前面两个部分,很明显还是比较简单的,有着一定汉字与拼音基础的学生在这两部分的学习上还是比较轻松的。但进入到第三部分,汉字数量就明显增加。前几篇课文还可以保持在60—90字之间;但越到后面课文的字数越多,而且也不再是全篇课文标注汉语拼音,而是在陌生的汉字上面标注汉语拼音,方便学生们进行阅读,例如《乌鸦喝水》《小蜗牛》。虽然课文没有要求学生进行全部熟读认知,但在阅读中学生还是可以感受到一定的吃力。特别是在课堂上,当学生念完一篇课文后,如果他们对陌生的汉字没有理解弄明白,仅仅是似是而非的一种认知状态,那么学生就很容易造成汉字的认知混乱、汉字错认等相关的问题。因此,合理地安排课本的教学进度是语文老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一点。

为了帮助学生在语文识字中错认汉字的问题,我们选用“纠错板”来帮助学生进行汉字的正确认读与错误修正。接下来,我们就老师在一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中如何使用“纠错板”来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研究。

在選用“纠错板”对学生进行语文识字的教学前,首先语文老师要让学生明白犯错并不可怕,每个人都会犯错,老师也不例外。因为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们,都认为犯错就会受到惩罚,将这种观念带入到学习中就容易造成学生回避犯错、不承认犯错的一种心理。但是在课堂上很明显,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如果学生出错了老师不去对其进行纠正那么学生就会将“我刚才说的是对的”这种想法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错误时不会改正,这样一来对学生的深入学习时十分不利的。因此,让学生知道在课堂的识字教学上,错误是每个人都会犯的,只要认识并改正就可以了。摆正学生对犯错的态度,为以后的课堂纠错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对学生在某些难以分辨的汉字上需要多加注意。比如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汉字辨别提问,如果遇到了大多数学生都认错的汉字,老师就要将其写在“纠错板”上,并对其进行形象深入的.解读。例如在识字部分的《对韵歌》中,“柳”与“桃”这两个字,由于很多学生在念读时都是按照顺序来读的,一旦将顺序打乱,学生可能会依照阅读的惯性,按照原来的顺序来读,没有分清是哪一个字。因此,当授课老师在课堂上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将这两个字分别写在“纠错板”上,分别对这两个字进行详细的分析解读,对该汉字的意思清楚明白地为学生讲清楚,让学生了解到这两个字之间的区别,在意思上也清楚后加深对这两个字的印象,在今后念读的时候就可以将其区分开来。

“纠错板”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使用,课后也可以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分辨、记清汉字。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的潜力上是无穷的,只要我们掌握好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吸收知识,帮助他们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张永锋.针对国小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8)

[2]白雪平.体验式学习在国小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xx(9).[3]沈玉桃.溯文识字教学探析——从《日月水火》象形字教学说起[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xx(12).[4]季芸芸.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12).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5篇

第2篇

国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已经接受了基本的训练,但是在阅读量上却有所差异,有的学生读过的书多,有的学生读过的书少。因此,学生升入国中后,语文水平也会参差不齐。老师应该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为学生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1.对于学生阅读书籍一定要保质保量,切忌只图读书的数量而忽视了对书中内容以及思想的理解

国中阶段不同于国小阶段,对于语文的学习有着更高的要求。国小阶段读书的目的主要在于学习文字、词句等的用法,而国中阶段则更多地倾向于对于文章的理解与把握。所以说,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大量阅读是其根本基础,但是认真体味文章同样不可或缺。

2.对于国小阶段就已经进行过大量阅读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更高层次的读物

国小阶段所能接触到的读物大多是童话、寓言故事、四大名著、历史故事以及一些简单的文学作品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美德并且引发学生的思考,但是对于国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就会显得肤浅。所以,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国内经典的文学作品,如鲁迅、巴金、顾城或莫言等作家的文学名篇。此外,还要为学生的哲学启蒙打好基础,为学生推荐一些哲学类入门书籍,比如说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成名作《苏菲的世界》,通过讲述一个小女孩从陌生人那里收到了一封封关于哲学思想论述的来信,从而开始对整个世界、自身所处的环境产生好奇,进而引发了对于生存、死亡等的思考。这对于国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将自身带入书中的角色,从而跟随作者或者书中的主人公一同思考这个世界,思考生存的意义等。

中国的学生在这方面比较欠缺,因为学生通常只能一门心思地将精力都投入课本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知识的摄取。因此对于老师来说,趁着学生还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一定要教育学生广泛地摄取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的条条框框,要多读各种不同题材的课外书籍,广泛地涉猎各种知识。

4.教师可以推荐学生每星期认认真真读一本书,建议不超过两本

学生要根据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写出阅读感受,自己的收获包括本书带给自己的改变是什么等。不断思考,积少成多,逐渐培养读书兴趣与阅读能力。

看到一篇文章,快速读一遍之后基本上就可以把握整篇文章的主旨内容、结构,并且知道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当然,这要建立在一定量阅读的基础之上。所以在日常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广泛阅读之外,老师还要刻意地去训练学生对于文章主题、结构、中心思想等的掌握,让学生养成一种思维模式,即看完一篇文章首先就想到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捋顺文章的结构等,这样假以时日的训练,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所谓同感就是“感受他人的感受”,也就是说,学生在看完一篇文章后,要能够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情感,要学会去感受作者的感受,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读者与作者在思想上的共鸣。产生思想或情感共鸣,那么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也就更加容易、更加透彻。老师在训练学生这种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自行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仔细体会词汇的用法,揣摩句子与句子之间使用的关联词,以及文章抒情部分的描写等。抓住这些细节,便可以在整体上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等。

对于文学素养来说,文学评价是最高层次的能力。文学评论,简言之,即看完一篇文学作品,可以对其进行评论、赏析等。这就需要读者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能够分析文章结构的利弊,支撑点的合理与否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知名学者或作家所写的文学批注,诸如毛宗岗评《水浒传》等。对于中学阶段七年级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求不必过高,只需要根据文章的结构、内容等对其表达方式、逻辑性以及价值观念做出最基本的判断或评价即可,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提出自己的观点,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总而言之,对于国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能力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以及学生本身语文水平的可塑性。对于能力不同的学生要求要有所区别,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着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专门的训练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等。此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样不可忽视,这对学生今后的生活也大有裨益,可以定期让学生对某些文学作品做赏析、评论等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3篇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关键的地位,通常情况下它占用的课时最多,消耗的精力最大。这就要求我们把引导学生扩大视读的广度和感知的深度作为出发点,致力于阅读教学的研究和创新。

叶圣陶先生很早以前就指出“预习是训练阅读的重要阶段。预习的广度越大,则感知单元越大,理解能力越完整、阅读能力越强。”在认真预习过程中,对课文内容有了全面的初步感知后,只有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在头脑中再造出文章所描述的人物、场景、情节、思想感情等等,并与现实生活、社会现象、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是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触发,从而进一步丰富、加深对文章的感知和理解。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做到有的放矢,该放手是就放手,留给学生足够的预习、自读的时间和空间,树立“以阅读为本,以学生自学为根”的思想。这样做实际上也是在充分体现教学活动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改新理念。

有目的、有计划的推荐优秀读物并及时检查评比课外读物成绩,不断总结在此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者、创新者,努力使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龙头和突破点。在自读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对教材有了深层次的了解,教师对难点、重点、疑点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正确、准确的解答,从而使课堂教学和自读预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好的学风、文风。

这样的课堂教学既生动又活泼,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的模式正在悄然滋生。课堂中提出许多问题,教师抓不住主要矛盾,其结果不但不能强化学生深化思考,深刻领会课文的特点、重点和难点,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和从文章中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就要掌握研究、思考和筛选问题的艺术,力争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能够设计出一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就应该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引指导,向学生揭示自己提出问题的思路,把学生逐步引向正确的轨道。提问可以牵动整个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这也是阅读教学的又一法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到提出一两个中心,这样既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各种阅读理解所需的积极因素聚集到一两个“焦点”上,又容易诱发意识冲突、引起争论,产生一种“一是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教师何尝不是如此。要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展示学生全面素质,使学生将来成为栋梁之才,新课程对语文教师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常规教学中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之余,语文教师还需要阅读大量的时文、美文和经典名著等,为学生的阅读方向,鉴赏能力做好先导。“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语文老师只有不倦的阅读,潜心的研究,勇敢的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才能成为新课改洪流中的弄潮儿。

第4篇

摘要:在国小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汉语拼音教学是其基础,更是其重点。而对于刚刚进入国小阶段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如何简单有效地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是一个难点。

在国小教育中,语文教学首先应该抓好拼音的教学,不单因为拼音是国小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也因为拼音是帮助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一种方法。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长期的研究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变通,合理有效地分配课堂时间,利用多变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做到事半功倍。这是国小教师在拼音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一、从学生的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特点出发,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国小教育中,教师应当重点考虑学生在年龄和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特点。新入学的国小生年龄尚小,心智以及各方面的思维能力还不太完善。因此,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国小生的这些特点。一年级的学生天性好奇、好动,非常乐于模仿新鲜事物,在教学中,如果让他们充分地动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和心理的特点,上课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一个事物上。因此,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例如儿歌教学法的运用。儿歌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浅显易记,朗朗上口,十分符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和记忆特点。将一些难懂的音节以儿歌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不仅可以快速地理解汉语拼音字母的音、形,方便学生的记忆,而且还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在拼音教学的中,教师应当赋予拼音以实际生活的含义。让学生通过想象,将拼音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相联系,让学生更便于记忆。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进行实践,将儿童的无意识记忆逐渐向有意识记忆发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掌握汉语拼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注意力不易集中,加之汉语拼音作为一种抽象符号显得尤为枯燥、无趣,学生无法快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关于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旨在与广大同仁分享与共勉,共同研习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宋洪英.国小语文拼音教学方法探析[j].语文学刊,20xx(19):143,145.

第5篇

一、教一年级语文,从教师自身来说,千万不能高估了自己的水平

从知识层面上来看,一年级的知识是处于最底层的,最简单的。但就是这种众人皆知的知识,却是最难教的,也是最应该认真对待的。

一年级上册的知识主要包括了看图说话学拼音,读简单儿歌认生字,写生字。作为教师第一次拿到教材打开书,a o e迎面铺来,再往后翻,就是一些简单的儿歌,简单的生字。于是会高估了自己的水平,但是当一群孩子真实地坐在教室里,开始教学时,才意识到不是那么简单。因为知识越简单,就意味着我们要想得更多。怎样把简单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能够吸引孩子,怎么让孩子能够学懂,并会运用呢?需要教师对一年级的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哪些是重点,那些是难点,那些是孩子容易搞混的地方。在教学中,逐渐认识到学习拼音的重点是认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能够区别两拼、三拼音节,能够正确标调,知道j q x y 与 ü 相拼时要去掉等。针对这一点做了下面的策略。

策略一:教学之前,对课本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脑子里得有清晰的思路,对一学期的教学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认清重难点,自己学扎实了,孩子也会学得很扎实。

二、不要高估一年级的小朋友,重视缩国小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

一年级,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从幼儿向儿童转变,从游戏向学习转变的关键时间。他们在这个年龄阶段,几乎是一张白纸,需要我们一步一步的引导。这个过程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高估一年级小朋友的能力。

针对现在的学前教育参差不齐,有的孩子幼儿园学习过拼音,也认识很多字,再加之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引导孩子认识一些汉字,这部分孩子就能很快适应国小的学习生活,也会感觉比较轻松。另外还有一多半的孩子,幼儿园没有教过拼音,父母也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管孩子,学前几乎没有学过什么知识。两类孩子“狭路相逢”,差异性就不言而喻了。如果孩子思维灵活,接收能力强,也能够很快跟上步伐,如果接收能力差一点,那就很容易变成学困生,也会产生自卑心理。所以作为教师,一年级的孩子上课的听课习惯需要我们细心引导。他们在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无论是习惯还是知识,都要反复讲,让他们有好的习惯,新的知识多次见面,达到熟悉的程度。这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教师更应该关注学困生,不能因为课堂上有几个人懂了,就认为全部孩子都懂了,让他们也能够跟得上学习,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共同进步。

策略二:关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关注学困生,让他们在起跑时就有信心超越。

三、让你的课堂生动有趣,在有趣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近年来,国小教育特别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强调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因此,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年级的拼音教学,对于后期的“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拼音的教学,但拼音显然是很枯燥无味的,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让拼音教学变成童话乐园,将拼音宝宝送进拼音王国,拼音王国里有声母宝宝和韵母宝宝。而这些宝宝之间,会发生有趣的童话故事,一年级的小朋友最喜欢听故事,通过这种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能力。如果说孩子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我们还可以设计必要的课堂活动。可以猜谜语、做拍手操、编故事、编儿歌。只有这样,才能让一年级的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这里来。

生字教学也是一年级的重点,如何让孩子写一手漂亮的好字呢?老师必须严格要求。首先,让生字教学更加有趣。认字方法多样化,卡片认字,游戏认字,生活中认字。学生字,一定要教给孩子方法,重要的方法就是要让孩子学会观察,发现中国汉字造字的奥妙,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当孩子爱上认字了,我们就要引导他们正确的写汉字了。标准的坐姿、正确的握笔方法、教师的漂亮示范,都将对孩子的“写”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学习课文的朗读方面,我们更要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丽的境界。”是的,读书,可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也能够真正让孩子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课堂上,除了教师要有优美的示范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小组比赛、同学互读、抽生朗读等方式,让孩子大胆大声地读出来,对表现好的小朋友我们要大声地表扬,课堂上可以适当地准备一些小贴纸,小朋友很喜欢这种表扬方式。

“写”不仅仅是写字,还有写作,众所周知,语文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一年级的写作就是写话,要写话,就得从说话开始,一年级上期,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我们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训练学生说正确的普通话,纠正不正确的发音,训练说话说完整的话,说清楚,矫正语病。只有从一年级开始潜移默化,到了高段,孩子才能写出语句通顺,优美的文章。

策略三: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孩子在听、说、读、写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爱上语文。教师的鼓励与示范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备课一定要认真,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资源,把你的课备得生动有趣。

四、要发动家长的帮助,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一年级的孩子,如果对孩子的教育光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庭的絕对配合。除了认真监督孩子完成作业,还应该关注孩子在家里的书写习惯,避免家校两重天,影响孩子的书写习惯。同时,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家庭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拥有良好阅读氛围的家庭,孩子是特别爱阅读的,而且理解能力比一般家庭的孩子要强。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我们要引导家长朋友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共读,也要推荐一些育儿书籍与家长分享,让书香浸润每一个家庭,也浸润每一个小朋友的心灵。

策略四:成立家委员,定期开展家长学校,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而不是旁观者,让孩子在良好的家族氛围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是未来社会的栋梁,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他们挑起重担,让我们从国小一年级开始,循序渐进,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增光添彩。

[1]朱珊.《论学习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20xx(15)

[2]蒋华英.《浅谈国小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xx(8)

[3]胡晓容.《浅谈国小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j].教育论坛,20xx(50)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hjlw.com/redian/qitawenan/yjqn4r.html
专题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