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号简历网 >

热点 >心得体会 >

莫言《蛙》的读后感7篇

莫言《蛙》的读后感7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发现文学作品中的隐含信息和象征意义,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历程,形成有价值的阅读回忆,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莫言《蛙》的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莫言《蛙》的读后感7篇

莫言《蛙》的读后感篇1

最近拿到了莫言老师的小说,一口气读完了《蛙》。

小说带着我走进了那个年代的生活,让我似乎真切的和他们存在过一样。我难过,我愤怒,我鄙视,但是这都不能让我离开这本书半途丢掉,因为她同样牵扯着我的心。每一个人都为了生存而坚持着,为了更好地活着而努力的坚持着,本来这应该是一副越来越好的生活蓝图,但是我忘不了王仁美那临死前的撒娇是多么让人心疼,忘不了王胆为了孩子是多么的勇敢无所畏惧,忘不了张拳老婆是多么的无可奈何,虽然她们违反政策,但那确实是鲜活的人命啊还是两条啊!

他们活该被流产,这是计划生育工作者的话,为了控制人口要不惜一切代价。我感到恐慌,人民还是通情理的人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让我难过。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工作没有宣传到位,人民思想觉悟不高,综合导致事情的发生,但是没有人坐下来研究一下文明的解决方案。

虽然我生在和平、和谐的新时代,但是我的骨子里是传统的。我对于计划生育这项工作一直没有太多好感,总认为是不好的,但比之政策实行初期,大家还是文明的。我不禁佩服起万心来,她是多么的忠于党的事业才会有如此强的斗志和动力,不得不说她是伟大的,是忠诚的。

人的真诚不是伪装的,比较而言我最喜欢李手,他是真正的男人。对待朋友,不管他是多么的落魄他从不退缩,不会避而远之,是真心实意的帮助而非虚情假意。

我还是幼稚着,总以为会有理想状态,只是自欺欺人罢了。我问老公:假如我像王仁美似得出了意外,你也会像万足一样吧!老公说:不会有那个意外的,我们会好好地过一辈子的。被我逼问急了,就说:我不会像他那样的。心里虽然知道男人遇到这事儿都会再娶的,但是听到老公这句话还是会感动的一塌糊涂。人啊,难得糊涂,难得糊涂好啊!

莫言《蛙》的读后感篇2

其实第一次读这本书,是莫言得诺贝尔奖前夕。

那时候《白鹿原》电影正火热,激情的床戏海报,吸引了很多眼球。谁料评论都说不如小说写得好看。联系到山楂树之恋的失败移植,我觉得有必要看看《白鹿原》小说。

不读不要紧,一读就彻底上瘾。开头一句话就扣人心弦,层层相扣,结合国共两党的故事,写得非常引人入胜。

那时候对茅盾奖有了全新的认识,看来这帮评委不是吃白饭的,好歹能慧眼识珠。于是遍历了所有的茅盾奖,一个个下载下来看。

怀着白鹿原的期待,结果对很多小说开头很失望。尤其以蛙难读,前两页几乎有数十人登场,看得头昏眼花。于是作罢。

偏偏这人,又得了诺贝尔奖。我擦,我的品味总不见得无法品味出诺贝尔奖吧。于是又翻出来看。

这次慢慢的发现,这小说跟lost一样,一上来n多人看似无趣,其实是铺垫,围绕他姑姑讲了很多60年代的事情,红卫兵的故事,饥荒的事情,计划生育。

其实很多年轻人对一些政策很愤青,往往纸上谈兵。可是用小说,人性的眼光去审视过去的现象,才知道这些政策真正达到了什么效果,什么反作用。

小说也很残忍,把他老婆活灵活现的形象描述好,然后把她弄死。

这是不是事实不要紧,但是只要是偶然的,就必然会发生。这让人深省,做任何决定的时候,务必要思考尽可能的全面。

虽然现在是新时代,老陈旧的思想依然很有市场。我们要时刻铭记,没有谁可以超越法律,法治国家的大趋势不会变。就像故事里,姑姑拼死咬牙要为党牺牲一样,她只是过去式,她只是拿着党的大旗去干非法的事儿。

所以,任何都不要超越法律,人不能指挥一切,人人都要遵守法律制度下行事。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挺满意党的觉悟的,现在的社会虽然很乱,经济不好,可是一直都在往正确的方向进步。愿咱们国家越来越开放、包容、自由、民主,也愿咱们将来有生之年能亲手推动国家往这个方向进步。

莫言《蛙》的读后感篇3

莫言的小说,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阵热闹欢乐气息。就像你恰巧碰上了一个村庄的集市,你游走在人山人海中,即便没有人与你搭话,你也不寂寞。看小说《蛙》,就像在逛着这样一个热闹的集市,一段段情节像一个个摊位,你在人群中被推着走,眼睛、耳朵仿佛都不够用了,因为那嘈杂声、那琳琅满目的货品,密集地直朝你袭来。我本身是不太喜好这样的文字的,因为我很可能在这文字环境的感染下渐渐地就生出满心的浮躁,最后只好把它弃之不顾了;也可能在精彩热闹了一番过后,却发现自己其实什么中意的玩意儿都没买到,刚才全是兴奋着别人的兴奋。

?蛙》,首先是这个题目吸引我,不得不承认莫言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作家,仅仅是题目这一招似乎已经胜出很多“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作家们。读了全文才知道《蛙》这个题目倒不是向我一开始想的纯粹是为了卖座那么肤浅。“蛙——娃——娲”,这么一追溯,便显出此中真意了。原来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我不知道莫言写这篇小说的本意是为了赞扬还是批判,或是酝酿着什么更深刻的内涵。在此只想谈谈我自己看了小说之后的感受。

我以前一直觉得计划生育是一项再正常不过、明智不过的政策了。中国的人口那么多,造成了诸如资源匮乏、生存质量下降诸如此类的问题,再不限制人口,那还了得?我在家里是独生子女,我身边的亲戚朋友基本也是独生子女,偶尔有几个不是独生子女的,我多少忍不住在心理嗤笑他们家庭思想观念的落后。我一直以为计划生育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轻而易举就实现的事情,哪里会想到原来推行这项政策的过程是那么艰难?在小说中,在落后的中国里落后的小村庄,“姑姑”为了落实计划生育的政策,亲手杀死了20xx多个胎儿,更间接残害了多少妇女的生命?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姑姑”为了忠诚的履行自己的使命,在“我”妻子家的门外对内喊话,劝说我怀孕七个月的妻子不要心存侥幸,乖乖的流产。劝说不成,姑姑便推倒邻居家的树、邻居家的墙,用这种方式威逼“我”的妻子。看看,这举动是多么的野蛮。中国人向来推崇火与剑,要秋风扫落叶般地对待自己的“敌人”,倒把个礼义廉耻、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全部抛到脑后。这使我联想到现在社会很多政府拆迁,对于不愿意搬走的人家,就断水断电,更有甚者直接用机器推倒人家的房屋。种种行为,只要是打着国家的名义、打着为了人民利益的旗号,便都是合情合法、正义之举了。凡是与之对抗的,便都是历史的敌人,是不值得同情的顽固分子,是必然要“逆之者亡”的。

若说计划生育政策是正确的,但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手段是否正确,恐怕要大大的打一个问号。操之过急,往往会事与愿违。中国人多子多福的思想是和我们历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的,融入我们国人的血液里的,岂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可叹,一场急躁的、轰轰烈烈的计划生育行动带着火山爆发的宏大气势,吞没了整个中国,分不清这火山的岩浆里,到底混合着多少中国家庭的血与泪。

莫言《蛙》的读后感篇4

我没看过电影《红高粱》,当然这之前也没看过原着。直到这次读书苑提到,于是上网找来阅读。感觉莫言一方面倾注了大量的感情,一方面熟练地卖弄着小说的技巧,倒叙插叙,让整个时间线索混乱,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也给了我不少的考验。

?红高粱》是一部以抗战时期为背景,并非像以前的抗战题材的小说,塑造的是完美的爱国抗日英雄,书中塑造的一些抗日英雄却是正义与邪恶共存的复杂体,他们是一群独特的,有着鲜活的生命与人性,那应该就是红高粱特有的吧!

全书的高潮“余司令伏击鬼子,‘我奶奶’牺牲”被安排在最前面,后面抽丝剥茧般地展开余占鳌和“我奶奶”的爱恨情仇,讲述“我奶奶”生前身后的各种故事。

整体以胶平公路的伏击战为主线,其间穿插着回忆,使人不断联想在这片高粱地里发生的故事。字里行间都弥漫着红高粱的气息,那应该是东北乡才有的气息。粗狂、野性又火辣辣的充斥着热情。

让我很难懂得,对这样的高粱地是什么样的感觉,一开始的死尸、血腥、恶臭、污泥、吞噬尸体的野狼和蠕动于其间的虫子,混杂在高粱地里,混杂在黑土地里,就有种说不出的厌恶。以至于在读到刘罗汉被拨皮的那段,除了心里的一种被割伤的悲痛之外,更多的是一股翻江倒海般的恶心,于是不敢往下想。

小说中个性的女性人物很多,但是在那高密的`红高粱地里,“我奶奶”像一团烈火熊熊燃烧,释放她生命的色彩。甚至她的死也与众不同是为余占鳌的队伍送饭时被敌人打死。痛痛快快地生,轰轰烈烈地死,使“奶奶”成为小说中的一大亮点。

莫名其妙冒出的想法有很多,却不知道哪里来的,大概是对战争触目惊心的描写,或者我根本没有读懂。但是,内心总有那么一点抽搐。但书中那些英雄豪杰加流氓的气魄,却正是借助了那股子初生牛犊之蛮劲,让我深深地记住它是一个发生在东北高粱地里的抗日故事。

莫言《蛙》的读后感篇5

最近读了莫言的长篇小说《蛙》,这篇小说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初读《蛙》,如果没有看过书,光看这个题目,想必是怎么也不会和妇产科医生联系到一块儿去的。作为一本“新世纪和谐文学”的代表作,莫言花了大半笔墨描写了一个高密县东北乡的普通妇产科女医生——我的姑姑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读完之后,你会发现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阐释: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狠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写蛙实际上是写娃。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上世纪,北京大学校长、经济学家马寅初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高达22%。他测算,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50年以后,也就是20xx年以后,中国的人口将会达到50亿!一直生到了70年代初期,中国人口的膨胀已经无可收拾了,到了70年代末期,中央才下了狠心,决定城市育龄夫妇只能生一胎,农村一胎是女孩子的可以间隔5年生第二胎。这就是计划生育政策。

从鼓励生育到计划生育,这样的政策就像是是一剂猛药,突然下来,很多人接受不了,尤其是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中国,尤其农村人接受不了,必须靠强制执行,于是就出现了一批像小说中的“姑姑”那样的人,他们热爱党,热爱国家,是优秀的党员,为了执行国家政策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当然也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

她是一名光荣的党员,她果敢地执行着国家政策,忠实于党的方针战略,甚至为了这一点,牺牲了自己的声誉,甘心被他人唾骂。“姑姑”强行让张拳的老婆、让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让陈鼻的妻子王胆强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至今时刻在我的脑海浮现,但“姑姑”显然不是一个泯灭人性的人,她爱孩子,喜欢自己的事业,事实上,她做这项残酷的工作,受到的折磨肯定要比寻常人去做多得多。从迎接新生命到扼杀新生命,“姑姑”内心实有不忍,但坚决执行“计划生育”的信念却从来都没有动摇过。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作为一名党员,应当像“姑姑”一样,坚决彻底地执行国家政策,牢牢地站在党的立场上,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跟党走,在执行政策的时候可以灵活一点,人性一点。

莫言《蛙》的读后感篇6

上午就回到家中,用了一下午的时间把莫言的《蛙》看完了。看的人有些晕头转向,混沌一片。并不是故事有多么的曲折或高深莫测,只是莫言的表达太过真实,让我误以为所述之事皆为真事,实则不然。

他巧妙地把现实与幻想结合在了一起,在阅读的瞬间让我分不清真真假假,于是脑袋一片混沌。冷静下来之后明白,后半段的故事应该是虚拟的,前半段关于他姑姑做计划生育工作的故事,虽有夸张,但也应该很接近事实。

因为那样的故事,同样发生在我父母、亲人的身上,他们也处在那个年代,残酷实施计划生育的年代。记得母亲对我说,当年在我之后,她又怀了一个女儿,因为是超生,家里又穷,在怀胎8个月时被迫终止妊娠了。

8个月是个什么概念,早产的话,完完全全可以生下来了。母亲说,当时生产队里的人天天跑到家里闹、威胁、恐吓,逼着把孩子做掉。后来,实在势单力薄,被一阵毒药从肚皮上直接注射到孩子的头上,而终止了生命。

母亲现在50几岁了,都依然清晰地记得这个孩子的面貌。说长者一头乌黑的头发,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粉嫩嫩的小脸,如果顺利生下来,肯定长的比我漂亮。

每每谈及此事,母亲都是无限的伤感和自责。恨自己没有那个能力能将已怀胎8月的孩子生下来。在那个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年代,这样的事,数不胜数,全国各地都在上演着如此残忍、血腥的事。

现在虽然国家发达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政策也开放二胎了,但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我们,反而是不敢生了,你说这可笑不可笑?

穷的时候拼命的想生,不穷的时候却不敢生。

突然想起一句话: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你我不过是一粒尘埃而已。

莫言《蛙》的读后感篇7

作者通过对蛙的比喻,描写了孕育生命的珍贵,及人心的自私,政治的丑恶呈现出来,让人深省,通过对从事多年妇科医生的姑姑一生的伟大革命事业的描写,间接地表达了对旧时代的计划生育时期,生命在不同形态的政治压迫下遭受的各种荼毒与打压下的无奈与怜悯。而姑姑在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时毫不留情,对超生者一个也不放过,上千条生命在其手中夭折,文章在最后一章有了戏剧性的转折,即姑姑进入晚年后,像是良心发现,一直认为自己有罪,而且罪大恶极,不可饶恕,试图通过捏泥娃娃来对那些夭折在自己手中的生命寄予哀思,对自己年轻时的所作所为忏悔。而主人公小跑年轻时,因为自己的软弱,自己的前途,与姑姑同一条战线,坚决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王仁美推上引流的手术台,王仁美惨死,自认为是罪魁祸首,一直有愧于心,试图想通过写信来救赎,但心中的罪恶感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变得更加沉重。

书中所说,被罪恶感纠缠的灵魂,是不是永远也得不到解脱?

姑姑和蝌蚪,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自己心灵上的罪恶救赎,而遗憾的是每个人都没能获得真正的救赎,体现在小跑老来得子,陈眉帮他代孕的儿子诞生,姑姑和蝌蚪都在自欺欺人地对代孕一事向世人瞒天过海,为了避免伤害,两人都在用一种极端的方式逃避现实,就如清醒的人,不要轻易点破他的虚妄,给他一点希望一点光亮,使他不再夜夜噩梦缠身,能够像个无罪的正常人一样活下去,但他们没有想到,对陈眉造成无法补偿的伤害,则是另一种对生命的荼毒,犯罪式的!书中姑姑后来所说的一句话,“我总觉得,你们—当然也少不了我,我们亏对了陈眉”;这句话就是在暗讽犯下的罪恶无论如何都无法洗清。

人性中不可克服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悲剧,如同书中所说的,他人有罪,我亦有罪,我们都有罪!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hjlw.com/redian/xinde/5r4kd3.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