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号简历网 >

实用文 >主持词 >

在追思会上的发言

在追思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冯师母、冯叶女士

在追思会上的发言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我们在这里聚会,缅怀我们非常崇敬的恩师冯纪忠先生。冯先生不论在道德品质方面、学识能力方面,还是在做人、做事方面,都堪称是我们的楷模,我们的表率。这里我只想讲一讲冯先生在建筑教育方面,在建筑系的教学方面所作的突出贡献。

我是1962年毕业后留系任教的,当时正在试行冯先生所创建的《空间原理》教学体系,这套教学体系的试行早在1960年前后就开始了,它打破了过去按“建筑类型”分散、孤立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建筑教育界首创了以建筑的共性“空间”为主导的《空间原理》。当时的教学机构虽然是按民用、工业、构造、历史等教研室划分的,但是针对学生《建筑设计》课的教学,已经非常明确地划分为相对比较稳定的年级教学小组,我当时就是在建三(建筑学三年级)教学小组做助教的。当时,建筑设计课的教材编写、原理讲课、课程设计的安排以及平时的政治学习、教学法活动、学生的思想教育都是以年级教学小组为单位来进行的。各个年级教学小组之间联系的纽带,就是冯先生的《空间原理》。冯先生并不具体在哪个教学小组上课,而是经常和每个教学小组的相关老师,频繁联系,具体的指导他们的工作,我因为参加“大空间”教材的编写,所以也经常受到冯先生的教诲和关心,像当时的史祝堂、童勤华、郑肖成、余敏飞、葛如亮、赵汉光、陈光贤、陈宗晖等老师都受到过冯先生的亲自指点。除此之外,冯先生还试图把建筑结构选型、建筑物理、建筑设备等技术课都用《空间原理》把它们串起来,所以当时就有了“以《空间原理》为纲,组织教学”的说法。这种尝试虽然因为后来的种种政治运动而断送了,但是这种用宏观的观点、系统的观点、寻求不同事物之间共性的观点、统领集团军共同作战的观点,并以此来梳理教学,组织教学,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这种教学理念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财富,并深深地扎根、影响着后来的建筑系。

文革之后,建筑系的教学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却一直用这种观念指导教学,不论是“一干三支”还是“用环境观组织教学”还是依“子纲、总纲”组织教学都是运用了这种宏观的观点、系统的观点、寻求不同事物之间共性的观点来组织教学的,这也说明冯先生的教学思想深入同济建筑系的人心。

后来,冯先生在很多场合,都强调了《空间原理》只不过是《建筑空间组合原理》,“…可惜那时还不敢,也没有条件谈到艺术。”“当然能把艺术概括进去,就更好了。”

如今国力充沛了,政治环境宽松了,人们的观念解放了,信息无限丰富了,教学设备条件也非常完善了,愿我们学院的后来人,能秉承着冯先生一贯的宏观、系统的教学理念,在建筑艺术的理论方面,特别是建筑艺术的原理教学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以了却冯先生的心愿,告慰冯先生的在天之灵。

冯先生我们永远怀念您!

标签: 追思会 发言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hjlw.com/wen/zhuchici/83551.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