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教師文案 >

電教案最新6篇

電教案最新6篇

回顧好過往的教學之後,才能將教案制定得更有價值,教案是教師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預先起草的文字材料,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電教案最新6篇,感謝您的參閲。

電教案最新6篇

電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在學念兒歌過程中,根據朋友的名字改變兒歌。

2、激發幼兒喜歡同伴的情感。

3、幼兒能自主結隊進行遊戲,學會與他人協作,提高團結協作能力。

4、培養幼兒團結合作的觀念。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在遊戲情境中學念兒歌。

難點:替換兒歌中的名稱,嘗試改變兒歌。

【活動準備】

課件,毛絨玩具、小雞、小鴨、小牛頭飾。

【活動過程】

一、觀察樹林場景,激發幼兒興趣。

1、師:這是什麼地方呀?原來這是一片樹林。

2、師:今天有個小動物也來了這裏,那我們來聽聽看,是誰來了?我們請它出來看看是不是小鴨?(今天的客人是小鴨)

師:原來嘎嘎叫的是小鴨子。你們看這是一隻怎樣的小鴨呀?

師:你們看這是一隻怎樣的小鴨呀?(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話表述小鴨特徵)

3、過渡:寶寶們真有禮貌,告訴你們哦!今天,我要去找朋友玩,找呀找呀找朋友,(點擊)看看我找到了誰做朋友啊?

二、欣賞課件,在情境中學念兒歌。

1、教師:“小鴨走呀走,走呀走,瞧!它找到了哪個好朋友呀?(出現小兔耳朵畫面)你是怎麼知道的?哦!長長的耳朵是小兔。

2、教師:“聽聽小鴨對小兔説了什麼話?”(放錄音)

3、教師:“小鴨是怎麼説的?哪個寶寶聽清楚了,來告訴老師。”(個別念兒歌)

“我們也來學學小鴨跟小兔説一説,好不好?”(集體念兒歌)

4、教師:“小鴨有這麼個好朋友,她遇見朋友會用這麼好聽的話來説,好朋友聽了可高興了。她又開始找了,找呀找呀找朋友,咦,地上有兩隻小腳印,會是誰呢?(出示小雞腳印畫面)你是怎麼知道的?”

“小鴨又找到了小雞做朋友,小鴨剛才用好聽的話和小兔做了朋友,她會不會也用一樣的話和小雞做朋友呢?你來做小鴨,我是小雞,你會對我説什麼?”(繼續學念兒歌)

5、教師:“寶寶們真聰明,小鴨繼續找朋友了,看得清是誰嗎?”“猜猜小鴨這會兒會對小牛説什麼?”

6、教師:“小鴨一共找到了幾個好朋友啊?數一數。”

過渡:小鴨和朋友們可高興了,它們一起做遊戲呢,寶寶們想不想找好朋友啊?

三、遊戲:找朋友

1、教師:“小鴨子有那麼多朋友,好會用好聽的話對好朋友説,你們有朋友嗎?(幼兒自由説)趙老師也有一個好朋友,不告訴你們,你們聽聽看我的朋友是誰?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做朋友,****我愛你,你是我的好朋友。”

2、教師:“我的好朋友是誰?我把他的名字説進去了,你們就知道是誰了是吧。那你們也有好朋友,你們找到朋友的時候也要把名字説進去哦,那我就知道你的朋友是誰了,好不好,那一起找朋友吧。”

3、教師:“教室裏還有好多我們的朋友,我們一起回教室找找吧。”

電教案篇2

憫農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憫農》教案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並能按筆順規則正確、工整地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愛惜糧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

教學重點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並能按筆順規則正確、工整地書寫。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藉助畫面,引入課題

孩子們,我們今天吃的大米飯是怎麼來的?(出示掛圖)圖上畫的是什麼?齊讀課題,解題義。憫:哀憐。憫農:同情農民。

二、教師範讀,學生看書聽讀,注意聽清楚每個字的讀音

三、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詩句,把不認識的字作上記號

1、不認識的字,請大家幫幫忙(抽學生上台展示)。

2、覺得哪些字的讀音要提醒小朋友們注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師檢查,注意指導讀準“誰”、“知”、“辛”、“農”的讀音。

4、你用什麼好辦法把這些生字娃娃給記住。

(1)注意區別“午—牛”的字形。

(2)教師指導學生認識“”(光字頭)這個偏旁。

(3)鼓勵學生用聯繫生活實際和“合一合”的方法記憶生字。

5、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朋友,它們手拉手就成了朋友,你願意給它們找幾個朋友組成詞嗎?

生生、師生交流,學會積累詞語。

教師總結:平時注意從生活中、課外讀物中積累詞語。

四、再讀詩句,注意讀通順、流利

1、聽朗讀錄音帶。

2、讀給同伴聽。

3、讀給老師聽(跟錄音帶)。

五、藉助畫面瞭解古詩的意思

1、農民伯伯在幹什麼?這是什麼時候?可以用書上的哪句詩來表達?(鋤禾日當午)

2、正在為禾苗鋤草的農民伯伯怎麼樣?(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書上的哪句話來表達?(汗滴禾下土)

3、孩子們,農民伯伯種糧食多麼辛苦啊!請聽朗朗的媽媽是怎樣對朗朗説的(錄音):朗朗,我們碗裏的每一粒飯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你一定要愛惜糧食啊!你能把朗朗媽媽的話用詩句表達出來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讀詩句,要注意讀出感情

朗讀停頓參考: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採用多種形式美讀。採用多種形式抽背。

七、你學了詩句,明白了什麼

八、自主探究,指導寫字

1、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樣寫才漂亮。

2、生生、師生交流,教師範寫。

3、學生書空,自己寫。

4、評價。

(1)自評:在你認為寫得最滿意的字下畫顆星,以表鼓勵。

(2)互賞、互評。抽生上台展示,評好在哪兒。

九、教師推薦古詩,欣賞古詩

1、小結學習古詩的方法。(讀、悟)

2、出示李紳另一首《憫農》詩,小組討論學習,熟讀成誦。

春種一粒慄,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3、課外你還讀過哪些詩?全班交流。

十、作業:(任選)

1、寫寫生字或背背詩歌

2、收集古詩。

《憫農》教學反思

?憫農》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二、三歲的小孩就能倒背如流,因此,今天教學這首古詩,對於中班幼兒要求背誦並不難,能作過多的要求。於是,教學中關鍵重點引導小朋友體會糧食來之不易,懂得要珍惜糧食。為此,我從看圖瞭解“辛苦”到讀詩感受“辛苦”來展開教學活動。

1、讓小朋友感受“辛苦”:幼兒教學要注重幼兒的情感體驗,所有的教學活動不能憑空開展,一定要在幼兒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中,我他們做彎腰姿勢保持五分鐘來感受“辛苦”,他們個個都覺得累。這種親身體驗比憑空解釋效果好。另外,為了讓幼兒真正瞭解糧食,特准備了水稻,讓幼兒進行實物觀察。看到幼兒臉上擺出好奇和驚喜,我別提有多高興。我講解了水稻的生長過程到收穫,再到稻穀變成米飯的漫長經歷以及期間的農民伯伯的付出等,小朋友們都聽得很認真,並知道糧食是來之不易的。

2、看圖瞭解“辛苦”: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插圖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實現早期閲讀教學的自主化、個性化。讓幼兒仔細觀察圖片時,我不作任何要求,讓幼兒展開想象的空間。在他們充分交流的基礎,再讓他們舉手發言。有個孩子的發言出乎我的意料。那就是蔡均易,他説:“我知道這是夏天,很熱很熱的,我外公去種田的。”“你是怎麼知道的?”“圖上有太陽的。”這時,妞妞也説是夏天,我也要她説明理由。她説:“那農民伯伯都流汗了。”我便問:“農民伯伯這麼熱,還在幹活。那你們覺得怎樣的太陽好一點?”這一問,激發了孩子熱情,課堂就熱鬧了。在孩子們討論的基礎上,我重點引導孩子們對比春天與夏天的太陽。孩子們就更加了解了農民伯伯在火辣辣的太陽下勞動的辛苦。

3、以朗讀感受“辛苦”: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師生合作讀,引讀,範讀等,讓幼兒從朗讀中體會勞動的辛苦。如,“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這種表示勞動艱辛的句子,我作了重點引導。更是提醒他們中午用餐時要珍惜每一粒糧食。因為每一粒糧食裏面都包含着農民伯伯的汗水,孩子們愛惜糧食的情感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了。

不足之處,在看圖討論和觀察實物水稻的環節花得時間太多,留給朗讀的時間就不夠了。所以,朗讀指導不很到位,應該分為兩課時效果比較好。

電教案篇3

活動設計背景

通過本次活動,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提高本班幼兒思考問題及分析問題的能力,並且知道中華文化歷史,我國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從而激發愛國主義情操。

活動目標

1、通過猜謎語、念謎語,培養幼兒對猜謎語的興趣。

2、教會幼兒根據謎語謎面描述的事物的特點猜出謎底。

3、提高幼兒分析、判斷能力。

4、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語言要貼近生活,使幼兒能分析出語言所描述的特徵。

活動準備

圖片【茶壺、木馬】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我在日常生活中,都知道許多謎語,誰能説一個謎語,讓大家猜一猜,【生説一説,老師和學生們猜謎底】這節我們來學習兩個謎語,大家來共同猜一猜。

二、新課

1、師朗讀謎面

(1)、讓幼兒將自己想出來的謎底悄悄地告訴給老師,對沒有猜出的幼兒,教師要給予適當的提醒,不要急於肯定個別幼兒的答案,儘量調動全班幼兒都參與思考。

(2)、教師根據情況進行啟發性提問,要求幼兒將謎面中的每一句話與謎底對照分析,讓幼兒熟悉猜謎語的方法。

(3)、請猜對的幼兒公佈謎底------茶壺

(4)、集體朗讀謎語

2、以同樣的方法讓幼兒猜另一個謎語,幼兒猜中後加以分析,本環節為了提高幼兒而分析能力,培養猜謎語的興趣。

三、活動延伸

把自己學會的謎語講給父母聽,讓他們猜一猜;在讓父母給自己説幾個謎語,練習猜一猜。

四、活動總結

電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對稱方法或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裝飾風箏。

2、通過觀察美麗的風箏以及教師的範畫,明確自己的裝飾想法,敢於用簡單的圖案裝飾畫面。

3、在繪畫過程中能和父母相配合也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幹。

活動準備:

1、風箏範畫兩張(燕子風箏、蝴蝶風箏),白色風箏面一張。

2、家長和幼兒準備卡紙、剪刀、記號筆等工具。

3、彩色蠟筆人手一盒。

4、懸掛網一張,並裝飾有太陽雲朵等。

活動過程:

一、欣賞各種各樣的風箏,説説:風箏上有什麼圖案,你喜歡哪個風箏,為什麼?

二、和家長討論製作什麼樣式的風箏,併合作剪出風箏的輪廓。

三、觀察風箏,回憶學過的裝飾方法。

1、教師出示風箏範畫,引導幼兒欣賞並説説風箏上有什麼?它是怎樣裝飾的?(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的)

2、教師出示白色風箏面請個別幼兒説一説:可以用什麼方法裝飾風箏呢?你想怎樣裝飾。

四、師幼共同討論,探討多種裝飾方法,。

五、家長與幼兒合作設計用對稱的方法裝飾風箏。

六、評價展示作品。

將製作好的風箏懸掛在網上,讓風箏像在天空中飛一樣。

電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體驗,認識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給自己生活帶來的方便,體會生活中每個人給自己的愛,懂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他人,甚至是傷害過自己的人,感受博大的愛。

2、通過討論、體驗、表演等活動初步初步感受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相互依賴、相互服務、共生共存的關係,懂得做人應該心存感激,遇事能換個角度思考,使孩子從小能有正確平和的生活心態。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樂樂的一天生活錄象。

2、學生準備舞蹈、詩朗誦、情景表演等節目,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活動主題

1、請同學們在紙板上寫出5個自己最感激的人,並説説自己寫這些人的原因。

甲:哦,因為你感受到了親人、朋友、同學、老師的愛,所以你感激他們,可見你們真是有感恩心啊!中隊長宣佈《感恩的心》主題隊會現在開始。現在請大家想想在我們的生活中還需要哪些人呢?我們還該感激哪些人呢?

乙:有位叫樂樂的小朋友把他一天的生活拍成了錄象,我把帶來了,你們看,樂樂早上起牀後來到了哪?他這一天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幫助?

生:把錄象內容都説完。着重看樂樂的表情想象他可能説的話。

二、探討交流、加深印象

1、小組交流甲:他的一天需要這麼多人的幫助與關愛,這些人你的生活也需要嗎?還是有更需要的人呢?把你想到的人或事説給你小組的同學聽聽,然後小組長把大家的想法記錄在這張紙上,一會説給大家聽聽,快到小組中去交流吧。

生:小組討論。

2、交流甲:剛才同學們討論的很熱烈,誰想先來説説,你的生活都需要誰?(學生會回答:理髮師、醫護人員、警察、公交車司機、氣象員,消防員……)讓每個小組都説到,然後把寫好的紙貼到黑板上。

乙:大家都很細心,生活不僅需要熟悉的親朋,更離不開許多陌生的卻又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幕後的工作者,普通的勞動者,如氣象員,每天都要為我們觀測天氣情況,讓我們及早知道了天氣的變化消防兵,你們還記得市醫院着的那場大火嗎?在最危險的時候是誰衝到了最前面呀?對是消防官兵。

3、模擬體驗甲:(雙簧表演)同學們,生活中有那麼多的職業都是我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小隊的同學要把他們喜歡的職業表演給大家看好嗎?其他學們猜猜他們演的是誰?

4、表演小品,《吵架》(小品內容反映一種思想是打架也是一種學習,傷害自己的人其實也幫助了自己,如説的多是自己的缺點,幫自己更正確地認識自己,以後才可以完善自己的品德。

5、表演詩朗誦(讓我們感激父母吧。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讓我們感激我們的老師吧。是他們給了我們打開智慧大門的鑰匙;讓我們感激我們的朋友吧。是他們給我們帶來快樂;讓我們感激拌倒我們的石頭吧。是他們是我們學會堅強;我們更要感激欺騙我們的人是他們磨練我們的心智;

6、全班齊唱歌曲《感恩的心》

三、輔導員總結講話……師:是啊孩子們,我們在生活中要有顆感恩的心在我們與每一個人的交往中,因為有了身邊的這些人,在不經意之中我們不斷地受到啟發和指引,不斷增長着我們的智慧、完善着我們的人格。任何一位同學或朋友都能做我們某個方面的榜樣,像養分一樣填補着我們的空白;任何一個批評或提醒都能讓我們更加清醒,避免偏離了方向;任何一個矛盾都鍛鍊着我們的心智和頭腦;任何一個弱者都在考驗着我們的愛心和“給予”的能力。即使有些我們並不熟悉的人,他(她)的一句話、一篇文章或一個行動都可能激發出我們無限的靈感,或改變了我們原有的觀念……有了身邊的人,我們的思想才會豐富,才能在學習和幫助他人中感受着人生的快樂!我們怎能不感激他們?擁有了感激的心,你自然會擁有快樂。

電教案篇6

【教材】

1、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觀察描寫植物的精讀課文。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主要講了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的,來啟發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留心細緻地觀察身邊的事物。

2、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課文,瞭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背誦第2至4自然段。理清順序,抓住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教學重點:

⑴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⑵瞭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的。

4、教學難點:

爬山虎的腳是怎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的。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水彩筆。

【學生情況】

中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他們的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抽象思維很大程度上是藉助形象思維來完成的,本課的教學難點問題,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應充分利用教學課件、實物演示等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來突破。

【教法、學法】

1、説教法:

⑴多媒體直觀教學法。

教師利用電教手段,創設情境,使學生完全置身於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之中,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能更好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⑵自主、合作、探究法。

2、説學法:

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在教學開始時,我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猜謎語導入:

第一則謎語:上搭架,下搭架,開黃花,條條青龍藤上掛。

(打一植物,謎底是:絲瓜)

第二則謎語: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

(打一植物。謎底是:葡萄。)

然後教師接着説,同學們都知道了,葡萄和絲瓜都是*搭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麼呢?(這樣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慾望。)

二、自學質疑

1、首先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自由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段落,想一想,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不懂,同桌交流各自不懂的問題。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使學生通過動口、動腦、動手,理清課文的敍述順序,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體現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精神。)

2、質疑問難:

學生通過讀課文,提出問題,教師歸納:爬山虎的葉子是怎樣的?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的?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呢?

(本環節主要是激活學生的思維,變要我知為我要知。)

三、自主、合作、探究

1、學生先自主讀文解疑,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然後小組研討,合作探究。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對自己喜愛的語言文字進行欣賞揣摩,激發他們走進課文語言的慾望。)

2、集體交流:

⑴首先引導學生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剛長出,長大後各有什麼特點)輕聲朗讀第二自然段,然後出示課件,運用多媒體展示一片綠油油的爬山虎,鼓勵學生用一句話説出自己看了課件的感受。接着老師問,我們看到這麼美的景色心情怎樣?那麼該怎樣讀呢?我們讀的時候要慢一些、美一些,邊讀頭腦中邊浮現出屏幕上美麗的畫面。學生練讀、評議,讀出美感。

(這個環節的設計是通過填空練習,瞭解爬山虎的葉子的特點。另外,通過感情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

⑵瞭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如:可以用抓重點詞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瞭解爬山虎的腳長的位置、樣子、顏色。

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拿起彩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

(這一過程,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現了學生自讀自悟的過程和以學生為主體的精神。)

⑴找一找的方式讀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圈出寫爬山虎怎樣爬的動詞。

(觸、巴、拉、貼)

⑵演一演:

我先製作好動畫課件進行演示,爬山虎的腳先是觸着牆,並由直變彎,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引導學生欣賞爬山虎往上爬的課件。通過課件演示,學生就能非常清楚地瞭解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爬的,本課的重點、難點便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迎刃而解了。)

⑶議一議:

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學生通過討論明白:爬山虎並不像其它動物那樣用腳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長一隻腳就巴住牆;再爬,必須再長一隻新腳。

(通過看課件演示,換詞比較,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而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從而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和觀察的細緻。)

合作、探究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以小組學習為主的合作學習把個人學習、小組交流、全班討論、教師點撥等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有生生互動,又有師生交流。通過朗讀、畫畫、表演等形式注意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讓學生的個性特長有了發揮的機會,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參與面更廣,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參與的滿足感、成就感。

四、朗讀課文,背誦有關自然段

你們瞧,爬山虎的腳巴得多牢固呀!它的生命力多麼頑強,讓我們再來細細欣賞這一牆牆爬山虎,體會它頑強的生命力吧。(課件展示一牆牆的爬山虎,播放背景音樂。)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從而讓學生入境動情。待學生欣賞後,對他們説:孩子們,讓我們捧起課本,帶着剛才看畫面的感受,美美地讀讀課文吧。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用朗讀來感受情境,在語言文字的誦讀中去體會、去領悟。

?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的作者葉聖陶先生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寫出了爬山虎葉子的可愛,用準確、精當的語言,寫出了爬山虎的腳的樣子和爬山虎是怎樣爬的,這是豐富學生語言積累的佳作。

(本環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課文的語言美,熟讀成誦,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五、總結全文,指導學法

學生提出問題,並且帶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閲讀教學淺層目標。而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因此,本節課採用問題來總結課文:學習這篇課文,作者在觀察方面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六、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學生讀文後,我用動情的話語創設情境: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爬山虎的腳》,瞭解到大千世界,萬物百態,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希望同學們做有心人,留心周圍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發現世界,用你手中的筆去描繪美好的世界。下面,就給同學們一次展現自己的機會,請你在誦、書、畫、文等形式中選用自己最喜歡的一種來表現爬山虎或者是其它的植物。誦指可以背誦本文2至4自然段中自己最喜歡的一段;書指選用課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書法創作並展示;畫指創作簡筆畫並當眾展示解説;文指把你平時觀察到的某種植物最有特點的那部分寫下來。學生創作完後,利用投影儀展示得意之作,培養學生欣賞的眼光。設計這一程序的目的,是給予學生活動的時空,選擇的權利,發展的舞台。讓他們有更多思考和探索的機遇,有更多表達情感的平台。

【板書設計】

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有利於學生了解課文的敍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

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腳枝狀

嫩紅

爬山虎的腳觸着牆──觸巴拉貼(牢固)

沒觸着牆──(萎了)

標籤: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jiaoshiwenan/6p2z2d.html
專題